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及具備該收納箱的鐵道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雙重結構型收納箱(1)用于鐵道車輛,并收納機器單元(41、43)。雙重結構型收納箱(1)具備機器支承殼體(22)與收納殼體(23)。機器支承殼體(22)固定于鐵道車輛的地板(4)并安裝有機器單元(41、43)。收納殼體(23)獨立于機器支承殼體(22)而構成、且從外側覆蓋機器支承殼體(22)并將機器單元(41、43)收納于其中。
【專利說明】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及具備該收納箱的鐵道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容納機器單元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及具備該收納箱的鐵道車輛。
【背景技術】
[0002]鐵道車輛在駕駛席等的車室中具備各式各樣的機器單元,這些機器單元收納并設置于如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內(nèi)板狀那樣的收納箱(也稱為罩)。像這樣的收納箱例如在其內(nèi)側焊接有骨架,通過該骨架提高收納箱自身的剛性。又,骨架具有用于設置機器單元的機器支承功能,機器單元通過螺栓等的緊固構件固定于骨架并配置于收納箱中。像這樣構成的收納箱焊接于鐵道車輛的結構體。
[0003]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昭63-16936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鐵道車輛的結構體通過焊接由不銹鋼或鋁等的金屬構成的多個板構件而組裝。因此,由于焊接時的熱量在板構件上會產(chǎn)生變形從而會降低構體的尺寸精度。又,收納箱的骨架也通過焊接固定于收納箱,會產(chǎn)生各種由焊接時的熱量引起的變形。因此,通過絲錐(tap)加工事先形成用于將機器單元緊固于骨架的螺紋孔時,由于結構體、收納箱及骨架所產(chǎn)生的熱變形,從而會有不能將機器單元的緊固孔和螺紋孔對接地緊固,機器單元干涉到結構體或收納箱的情況。
[0005]為了避免像這樣的情況,將收納箱固定于結構體時,首先將骨架焊接于收納箱,接著將收納箱焊接于結構體。然后,配合機器單元的緊固孔的位置通過絲錐加工從而在骨架上形成螺紋孔,接著將機器單元緊固于骨架。進一步地,為了改善外觀,涂飾收納箱的表面或設置裝飾板等。
[0006]然而,這些作業(yè)(焊接、絲錐加工、飾面等)需要按照順序進行,前一項作業(yè)沒有結束不能進行后一項作業(yè)。因此,在設置上消耗很多時間。
[0007]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設置作業(yè)上改善所用時間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
[0008]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用于收納機器單元,并具備固定于所述鐵道車輛的車身、且設置有所述機器單元的機器支承殼體,以及獨立于所述機器支承殼體而構成的、從外側覆蓋所述機器支承殼體且在其中收納所述機器單元的收納殼體。
[0009]根據(jù)本發(fā)明,機器支承殼體與收納殼體獨立地構成,因此,不會產(chǎn)生焊接機器支承殼體與收納殼體時的熱變形,將機器支承殼體固定于車身后可以較高地維持機器支承殼體的尺寸精度。借助于此,可以預先在車身側實施絲錐加工。又,可以將機器支承殼體安裝于車身后僅通過由收納殼體從外側覆蓋機器支承殼體,從而將機器單元收納于收納殼體,可以在收納殼體上預先進行飾面。像這樣可以在事前進行絲錐加工和飾面等的作業(yè),因此可以改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的設置作業(yè)所用的時間。
[0010]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提供能夠改善設置作業(yè)所用時間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
[0011]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及優(yōu)點,在參考附圖的基礎上,通過以下的優(yōu)選的實施形態(tài)的詳細說明得以明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從上方觀察時鐵道車輛的駕駛室所具備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的俯視圖;
圖2是從斜上方觀察時圖1所示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分解圖2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的立體圖;
圖4是從斜上方觀察時圖3所示的機器支承殼體的立體圖;
圖5是示出分解圖4所示的機器支承殼體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在圖3所示的機器支承殼體上安裝有機器支承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7是示出從圖6所示的機器支承殼體上卸下機器支承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8是從下方觀察時圖3所示的收納殼體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參考前述附圖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以下,簡單稱為“收納箱”)1進行說明。各實施形態(tài)中的方向的概念,以鐵道車輛(以下,簡單稱為“車輛”)的行進方向作為前方,與向前方時的方向的概念一致。即,車輛長度方向與前后方向對應,車寬方向與左右方向對應。以下所說明的收納箱I僅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態(tài)。即,本發(fā)明不限定于如以下所述那樣的實施形態(tài),在不脫離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nèi)可以進行追加、刪除及變更等。
[0014]鐵道列車由連接多個鐵道車輛而構成,先頭車輛2位于多個車輛中的最前列,先頭車輛2由轉向架(未圖示)和裝載于其上的車身10而構成。車身10具有地板4,地板4的左右兩端側立設有側構體5、6。又,側構體5、6的內(nèi)側分別設置有內(nèi)裝件15、16,側構體5、6的上部架設有車頂構體(未圖示)。又,車身10的前頭部設置有先頭構體7,通過該先頭構體7封住車身10的前頭部。又,車身10的后側設置有端構體(未圖示),通過端構體封住車身10的后端部。
[0015]像這樣構成的車身10的車內(nèi)設置有分隔板8,通過分隔板8將車內(nèi)分隔成位于先頭側的駕駛室3和位于后側的客室9。駕駛室3中,在左側前方配置有駕駛臺11,在其后方設置有駕駛員就坐的駕駛席12。又,駕駛室3的右側后方,具體來說靠近側構體6及分隔板8的右后方的角落上配置有用于配置收納箱I的殼體支承框21。
[0016][殼體支承框]
殼體支承框21如圖1所示那樣設置于地板4上,并具有兩個殼體支承框構件21a、21b。第一殼體支承框構件21a在俯視時成大致L字狀。第一殼體支承框構件21a其一端面沿著設置于側構體6的內(nèi)裝件16定位并焊接于其上,另一端面沿著分隔板8定位并焊接于其上。又,第一殼體支承框構件21b具有在一端面附近向分隔板8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1c。并且,在該突出部21c的后方,在其延長線上設置第一殼體支承框構件21a。第二殼體支承框構件21b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俯視時成矩形狀,且其后端面沿著分隔板8定位并焊接于其上。
[0017]在像這樣配置的殼體支承框21上裝載有收納箱1,在為了將收納箱I緊固于殼體支承框21上的殼體支承框21上形成有多個絲錐孔24a?24f (緊固用孔)。本實施形態(tài)中在殼體支承框21上形成有六個絲錐孔24a?24f,第一絲錐孔24a形成于第二殼體支承框構件21b上,第2?第6絲錐孔24b?24f形成于第一殼體支承框構件21a上。
[0018]多個絲錐孔24a?24f例如也可以形成于現(xiàn)有技術的殼體支承框上?,F(xiàn)有技術的殼體支承框分割成多個部位,使各部位之間的位置配合的同時將它們互相焊接。因此,很難正確地使各部位之間的位置互相配合并設置,焊接前進行絲錐加工時會產(chǎn)生使絲錐孔不能配置于正確的位置從而不能良好地緊固收納箱I的情況。因此,現(xiàn)有技術中,將殼體支承框預先焊接后實施絲錐加工。借助于此,焊接后不得不進行絲錐加工,又,在絲錐加工時產(chǎn)生的切屑的清掃上花費很多時間。
[0019]相對于此,殼體支承框21中,在一體化的第一殼體支承框構件21a上加工絲錐孔24b?24f,因此焊接后不會有絲錐孔24b?24f的位置關系偏離的情況。因此,可以在焊接于車身10之前在殼體支承框21上實施絲錐加工。借助于此,在制造殼體支承框21時以較高的位置精度形成絲錐孔24b?24f,且可以縮短收納箱I的設置時間。又,沒有切屑的清掃的必要,因此從這一點出發(fā)也能謀求設置時間的縮短。像這樣構成的殼體支承框21上裝載并緊固收納箱I。
[0020][雙重結構型收納箱]
收納箱I是用于收納后述的機器單元41、43的箱,且形成為如圖2所示那樣的大致長方體狀的結構。收納箱I具備如圖3所示那樣的機器支承殼體22和收納殼體23。
[0021][機器支承殼體]
機器支承殼體22具有如圖4所示那樣的殼體主體25。殼體主體25是具有下表面、左右兩面及背面的四面結構體,并通過安裝具有多個開口的框架狀的構件而構成。更具體地說明的話,殼體主體25具有如圖5所示那樣的一對側壁26、27。一對側壁26、27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框架狀的構件,互相相對且在左右方向上隔著間隔地配置。一對側壁26、27的下端部向著另一方的側壁27、26 (即內(nèi)側)折回,通過其折回部分形成有安裝腳28、29。該安裝腳28、29沿著地板4的上表面(更詳細的來說,沿著殼體支承框21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裝載于殼體支承框21之上。又,安裝腳28、29在與殼體支承框21的絲錐孔24a?24f所對應的位置上分別形成有貫通孔(未圖示),且通過該貫通孔的螺栓擰合于絲錐孔24a?24f。像這樣構成的一對側壁26、27上架設有機器支承板30。
[0022]作為機器支承構件的機器支承板30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在俯視時形成大致矩形的框架狀的構件。機器支承板30的左右兩端部向上方折回,通過折回部分構成重疊邊部31、32。該重疊邊部31、3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以沿著側壁26、27的內(nèi)側面的形式與其重疊并配置。像這樣重疊的重疊邊部31、32以分別通過鉚釘或螺栓等的緊固構件緊固于側壁26、27的同時通過點焊焊接,且架設于一對側壁26、27之間的形式配置。像這樣配置的機器支承板30與安裝腳28、29大致平行且從安裝腳28、29向上方遠離地設置。借助于此,安裝腳28、29之間形成有配線用空間38 (參照圖4)。
[0023]又,機器支承板30的前端部向下方折回,機器支承板30的后端部向上方折回。該后端部的折回部分構成重疊邊部33。此外,一對側壁26、27的后端部也向另一方的側壁27、26的方向(S卩、內(nèi)側)折回,通過該折回部分構成重疊邊部34、35。這些三個重疊邊部33?35以由它們自身形成為大致U字形狀的形式而配置,在該三個重疊邊部33?35上與它們重疊地設置有背面板37。
[0024]背面板37是正面看時大致矩形狀的框架狀構件,以在其左右兩緣部及下側緣部重疊有三個重疊邊部33?35的形式形成。像這樣重疊的重疊邊部33?35通過鉚釘或螺栓等的緊固構件分別緊固或通過點焊焊接于背面板37。像這樣,通過背面板37封住殼體主體25的背面。
[0025]像這樣互相連接的一對側壁26、27、機器支承板30及背面板37通過熱輸入量較少的點焊進行焊接。借助于此,可以通過殼體主體25所產(chǎn)生的焊接抑制熱變形。又,也可以通過鉚釘或螺栓等的緊固構件進行緊固,可以防止熱變形的發(fā)生。像這樣殼體主體25形成為可以抑制熱變形的結構,也可以構成熱變形較小的四面結構體。
[0026]像這樣構成的四面結構體的殼體主體25,其前表面和上表面開放,且如圖6所示那樣其中收納有第一機器單元41。該第一機器單元41是形成為與殼體主體25的內(nèi)部空間大致相同形狀(大致長方體狀)的機器,并裝載于機器支承板30且通過螺栓緊固于一對側壁26,27ο
[0027]更詳細地說明,構成殼體主體25的一對側壁26、27以后側部分26a、27a比其剩余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形式構成。而且,其后側部分26a、27a的前端向另一方的側壁27、26的方向(即,內(nèi)側)折回,由該折回部分構成上側安裝部26b、27b。同樣地,在一對側壁26、27上的剩余部分的前端也向另一方的側壁27、26的方向(B卩,內(nèi)側)折回,由該折回部分構成下側安裝部26c、27c。而且,第一機器單元41如圖7所示那樣在與上側安裝部26b、27b及下側安裝部26c、27c相對應的位置上具有安裝重疊邊部41a?41d,這些安裝重疊邊部41a?41d以分別與上側安裝部26b、27b及下側安裝部26c、27c重疊的形式收納于殼體主體25內(nèi)。而且,安裝重疊邊部41a?41d分別緊固于上側安裝部26b、27b及下側安裝部26c、27c。像這樣在安裝有第一機器單元41的殼體主體25的后側部分26a、27a上設置有以架設于他們之間的形式設置的機器安裝板42。
[0028]機器安裝板42是如圖6及圖7所示那樣俯視時成大致S字形狀的框架狀的構件,其左側部分向后側突出,右側部分向前方突出。又,機器安裝板42的左右兩端部分別在前后方向上平行,且其下端部向下方突出。其下端部,突出至一對側壁26、27的后側部分26a、27a的上部,其上部的外側通過鉚釘或螺栓等的緊固構件進行緊固。借助于此,機器安裝板42立設于一對側壁26、27的上部。像這樣立設的機器安裝板42的后表面上安裝有第二機器單元43。
[0029]第二機器單元43具有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的機器主體43a,機器主體43a通過將其背面43b (圖5中相當于前表面)與機器安裝板42的左側部分的后表面接觸從而緊固于機器安裝板42。又,第二機器單元43具有通過配線43c與機器主體43a連接的機器構件43d,該機器構件43d通過收納于機器安裝板42的右側部分從而與其后表面緊固。在像這樣在后表面上安裝有第二機器單元43的機器安裝板42的前表面上設置有機器支承臺44。
[0030]機器支承臺44具有一對支持部45、46。支持部45、46側面看時成大致L字狀,位于其下部側的支持部分45a,46a以從機器安裝板42向前方突出的形式設置于機器安裝板42。這些支持部分45a、46a的上表面裝載并固定有支持板47。支持板47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框架狀的構件,以架設于一對支持部45、46之間的形式設置。向這樣構成的機器支承臺44位于比殼體主體25靠近上方的位置,不接觸到收納于殼體主體25內(nèi)的第一機器單元41。
[0031]接著對像這樣構成的機器支承殼體22的安裝進行說明。機器支承殼體22中,首先對殼體主體25進行組裝(即,進行預組裝),然后,將組裝后的殼體主體25裝載于殼體支承框21之上。此時,以形成于殼體主體25的安裝腳28、29上的貫通孔與形成于殼體支承框21上的絲錐孔24a?24d對接的形式在殼體支承框21上對殼體主體25定位。
[0032]殼體主體25中,在各構件26、27、30、37上形成有重疊邊部31?35,在該重疊邊部31?35上以較高的位置精度形成有緊固用孔。如上所述,可以將組裝各構件26、27、30、37時的焊接處抑制在最小限度,可以抑制在組裝時產(chǎn)生的殼體主體25的熱變形,并以較高的位置精度配置貫通孔。又,殼體支承框21,如上所述那樣在制造時以較高的位置精度形成絲錐孔24a?24d進行配置。S卩,各絲錐孔24a?24d及安裝腳28、29的各貫通孔(未圖示)都以較高的位置精度進行配置,因此他們可以準確地對接。因此,可以防止貫通孔與絲錐孔24a?24d不能對接從而不得不再一次形成絲錐孔24a?24d,也可以縮短對接所需要的時間。
[0033]如上述那樣將各絲錐孔24a?24d與各貫通孔對接后,螺栓通過貫通孔分別與絲錐孔24a?24d擰合。因此,殼體主體25緊固于殼體支承框21,殼體主體25通過殼體支承框21固定于地板4。另,殼體主體25上安裝有機器安裝板42及機器支承臺44,但這些機器安裝板42及機器支承臺44的安裝,在將殼體主體25緊固于殼體支承框21之前或緊固之后都可以進行。
[0034]像這樣的緊固于殼體支承框21的機器支承殼體22,如圖6所示那樣在殼體主體25之中容納有第一機器單元41并與其緊固,此外,機器安裝板42的后表面安裝有第二機器單元43。又,殼體主體25上在安裝腳28、29與機器支承板30之間形成有配線用空間38,且在此配置有從設置于駕駛室3的各裝置延伸出的配線(未圖示)。而且,該配線用空間38中所述配線與從第一機器單元41及第二機器單元43延伸出的配線相連接。另,可以從形成于框架狀的各構件26、27、30、37的開口向機器支承殼體22的外側取出從第一機器單兀41及第二機器單元43延伸出的配線,且較容易地取出從第一機器單元41及第二機器單元43延伸出的配線。在像這樣安裝有機器單元41、43的機器支承殼體22的外側上設有獨立于其構成的收納殼體23。
[0035][收納殼體]
收納殼體23是具有前表面、上表面及左表面的三面結構體,且具有如圖2及圖8所示那樣構成前表面的前側板部51、構成上表面的上側板部52及構成左表面的左側板部53。前側板部51正面看時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狀,比機器支承殼體22高,且形成為寬度較寬。前側板部51的下端側上形成有檢查用窗54,還設置有用于開閉該檢查用窗54的檢查用門55。該檢查用窗54在正面看時成大致矩形狀,檢查用門55形成為與該檢查用窗54大致同一形狀。又,檢查用窗54的上側形成有操作件用窗56及顯示機器用窗57。操作件用窗56及顯示機器用窗57在正面看時成大致矩形狀,從那里露出有操作機器58及顯示機器59的一部分。
[0036]操作機器58具備操作按鈕等的操作件58a,該操作件58a以從操作件用窗56向外側露出的形式設置于前側板部51的內(nèi)側面(即,后側的表面)。又,顯示機器59具備顯示燈和顯示器等的顯示部59a,該顯示部59a以從顯示機器用窗向外側露出的形式設置于前側板部51的內(nèi)側面。像這樣設置的機器58、59使收納殼體23本身的剛性得以提高。
[0037]又,前側板部51的上端部一體地設置有上側板部52。上側板部52從前側板部51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其縱深及寬度比機器支承殼體22的縱深及寬度長。又,前側板部51及上側板部52的左端部一體地設置有左側板部53。左側板部53側面看時成大致矩形狀,其高度與前側板部51的高度大致一致,且縱深與上側板部52的縱深大致一致。
[0038]向這樣構成的收納殼體23,下端部、右端部及背面部分別向內(nèi)側折回,其折回部分構成安裝部61?63。下端部的安裝部61以沿著殼體支承框21的形式形成。又,下端部的安裝部61上,在與殼體支承框21的絲錐孔24e?24f相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未圖示的貫通孔,并通過將螺栓通過該貫通孔且使該螺栓擰合于絲錐孔24e?24f從而將收納殼體23緊固于殼體支承框21。又,右端部的安裝部62以與側構體6的內(nèi)裝件16對置的形式形成,背面部的安裝部63以與分隔板8對置的形式形成。這些安裝部62、63都形成有貫通孔,由通過該貫通孔的螺栓將收納殼體23緊固于內(nèi)裝件16及分隔板8。
[0039]向這樣構成的收納殼體23以在殼體支承框21上固定機器支承殼體22并安裝機器單元41、43后覆蓋機器支承殼體22的形式覆蓋。被覆蓋的收納殼體23以下端部的貫通孔位于殼體支承框21的絲錐孔24e?24f上的位置的形式定位。于是,右端部的安裝部62與內(nèi)裝件16對置,背面部的安裝部63與分隔板8對置。收納殼體23與機器支承殼體22相比高度、寬度及縱深較長,因此,如前所述那樣配置時覆蓋機器支承殼體22并在收納殼體23內(nèi)收納機器單元41、43。像這樣收納殼體23在收納機器單元41、43的狀態(tài)下通過螺栓緊固并固定于殼體支承框21、內(nèi)裝件16及分隔板8。
[0040]像這樣收納殼體23以覆蓋機器支承殼體22的形式配置并以緊固于殼體支承框
21、內(nèi)裝件16及分隔板8的形式構成,因此可以在設置前實施涂飾等的裝飾加工。因此,可以縮短設置時間。又,收納殼體23通過貼合內(nèi)裝件16、分隔板8及殼體支承框21從而構成長方體的結構體,因此可以提高收納殼體23的整體的剛性。因此,即使沒有收納殼體23的骨架,也可以確保收納殼體23的整體的剛性。
[0041][其他實施形態(tài)]
本實施形態(tài)中機器支承殼體22由四面結構而構成,但也可以是僅具有下表面和一側面的兩面結構或具有下表面和兩側面的三面結構。又,機器支承殼體22也可以是除上表面外具有下表面、如后兩面及左右兩面的五面結構。
[0042]又,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收納有駕駛室3所具備的機器單元的收納箱I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適用于收容駕駛機器類的駕駛臺11。又,不限定駕駛室3所具備的機器單元,也可以是收納客室或通過臺所具備的機器單元的收納箱。又,本實施形態(tài)中,對通過殼體支承框21固定于地板4的收納箱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適用于固定于頂面的收納箱。又,收納殼體23緊固于側構體6側的內(nèi)裝件16,但也可以是緊固于側構體6那樣的結構。
[0043]此外,本實施形態(tài)中,機器支承殼體22由框架狀的構件而構成,但也可以是僅由板狀構件而構成。又,本實施形態(tài)中,收納殼體23的安裝部62、63分別緊固于內(nèi)裝件16及分隔板8,但也可以是通過點焊焊接于這些構件16、8??梢酝ㄟ^使用點焊將焊接處抑制至最小限度,可以抑制收納殼體23所產(chǎn)生的熱變形。
[0044]由上述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明了本發(fā)明的較多的改良和其他實施形態(tài)等。因此,上述說明只是例示解釋,是以向本領域技術人員教導實施本發(fā)明的最優(yōu)選的形態(tài)為目的而提供的。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范圍內(nèi),可以實質上變更其結構和/或功能的具體內(nèi)容。
[0045]符號說明:
I收納箱;
2先頭車輛;
4地板構體;
8分隔板;
10車身;
16內(nèi)裝件;
21殼體支承框;
22機器支承殼體;
23收納殼體;
24a?24f絲錐孔;
28、29安裝腳;
30機器支承板;
31,32重疊邊部;
41機器單元;
43第二機器單元;
58操作機器;
58a操作件;
59顯不機器;
59a顯示部。
【權利要求】
1.一種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是用于收納機器單元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具備: 固定于所述鐵道車輛的車身、且設置有所述機器單元的機器支承殼體;以及獨立于所述機器支承殼體而構成的、從外側覆蓋所述機器支承殼體且將所述機器單元收納于其中的收納殼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器支承殼體具備: 裝載并設置有所述機器單元的機器支承構件;以及 位于相對于所述機器支承構件遠離的位置、且安裝并固定于所述車身的安裝腳; 在所述機器支承構件與所述安裝腳之間形成有配線用空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造型收納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側壁分別設置于所述機器支承構件的規(guī)定方向兩端部; 所述機器支承構件在所述規(guī)定方向兩端部上具有沿著所述側壁而形成的重疊邊部; 所述重疊邊部重疊地配置于所述側壁并與所述側壁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鐵道車輛的雙重結構型收納箱,其特征在于, 以向所述收納殼體的外側露出與所述機器單元不同的其他機器單元的一部分的形式,將所述其他機器單元設置于所述收納殼體的內(nèi)側。
5.一種鐵道車輛,具備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所述雙重結構型收納箱和固定有所述雙重結構型收納箱的所述車身。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鐵道車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雙重結構型收納箱的收納殼體的端部設置有安裝部; 所述安裝部以相對于所述端部與所述車身對置的形式折回并沿著所述車身而緊固。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鐵道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身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機器支承殼體的殼體支承框; 所述殼體支承框形成有用于緊固并安裝所述機器支承殼體的緊固用孔。
【文檔編號】B61D17/00GK104185587SQ201380015835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fā)明者】松本充弘, 真田尚幸 申請人:川崎重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