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車輛零部件,特別涉及一種抗扭懸置。同時,本技術還涉及一種設有該抗扭懸置的車輛。
背景技術:
1、隨著能夠同時實現(xiàn)燃油和電動兩種驅動型式的混動車型越來越多,人們對于混動車型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多。在混動車型中,動力總成的布置形式主要以橫置前驅居多,這些動力總成多采用鐘擺式懸置的布置結構。
2、鐘擺式懸置系統(tǒng)主要由左懸置、右懸置和后懸置構成。在這種布置方式下,左懸置和右懸置通常安裝在車身縱梁上,主要起支撐和隔振作用。而后懸置則安裝在副車架上,主要承擔抗扭及隔振的任務。通過這三個懸置的合理布置,能夠有效地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性和操控穩(wěn)定性。后懸置的設計使得系統(tǒng)在動力總成產生大扭矩時能夠提供有效的抗扭限位作用,保護動力總成和懸置系統(tǒng)免受損壞。
3、常規(guī)設計的抗扭懸置(也即后懸置)的主簧為橡膠結構,其長時間承受高溫時容易失效。為了降低主簧的溫度,部分車型會在下護板的位置開孔,以在車輛前行時,開孔位置可以吹入空氣給懸置主簧降溫。但這會提升整車風阻,從而導致車輛油耗或電耗升高,并導致能源浪費,且在車輛高速行駛時會產生較大噪聲,而不利于車輛的舒適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抗扭懸置,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懸置主簧容易產生熱害的問題,并利于提升耐久可靠性。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3、一種抗扭懸置,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設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間的連接件,以及將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連接在一起的彈性件;
4、所述第一支座用于和車架相連,所述第二支座用于和動力總成相連,且所述第二支座能夠相對于所述連接件滑動,所述第二支座與所述第一支座抵接,能夠限制所述第二支座向靠近所述第一支座一側的位移,所述第二支座與所述連接件抵接,能夠限制所述第二支座向遠離所述第一支座一側的位移。
5、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包括桿體,以及設于所述桿體兩相對端的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所述桿體滑動設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塊能夠限制所述桿體脫出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限位塊用于和所述第二支座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支座向遠離所述第一支座一側的位移;或者,
6、所述連接件包括桿體,以及設于所述桿體一端的限位塊,且所述桿體與所述第一支座相連,所述限位塊用于和所述第二支座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支座向遠離所述第一支座一側的位移。
7、進一步的,所述桿體為鋼絲繩。
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座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限位塊設于所述第一空腔內;和/或,所述第二支座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限位塊設于所述第二空腔內。
9、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塊隨形于所述第二空腔,并與所述第二空腔的側壁滑動抵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塊包括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周向設置的側板,所述桿體與所述底板相連。
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塊上設有第一緩沖件,所述第一緩沖件用于和所述第一支座抵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塊上設有第二緩沖件,所述第二緩沖件用于和所述第二支座抵接。
11、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座靠近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設有第三緩沖件,所述第二支座通過所述第三緩沖件與所述第一支座抵接。
12、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座具有第一柱體,所述第二支座具有第二柱體;所述彈性件為套設在所述第一柱體和所述第二柱體兩者外部的彈簧。
1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柱體和/或所述第二柱體上設有沿自身周向設置的套管,部分所述彈簧插設在所述套管中。
14、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勢:
1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抗扭懸置,通過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間設置連接件,且彈性件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連接在一起,并使得第一支座和車架相連,第二支座和動力總成相連,且第二支座能夠相對于連接件滑動,可通過第二支座的滑動和彈性件的配合,在整車前后方向上為動力總成提供有效的抗扭限位作用,不僅能夠起到傳統(tǒng)懸置的作用,利于保護動力總成和懸置系統(tǒng)免受損壞,同時還可對動力總成傳來的振動進行吸收,減少振動向車架的傳遞,從而利于提高駕駛艙的舒適性;且該抗扭懸置通過彈性件替代傳統(tǒng)懸置總成中的橡膠主簧結構,從而克服了懸置主簧容易產生熱害的問題。
16、此外,桿體以及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的設置,具有結構簡單,便于布置實施的優(yōu)點,將桿體滑動設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便于抗扭懸置在整車上的裝配,且第一限位塊可限制桿體脫出第一支座,而第二限位塊而能夠限制第二支座的位移,利于保證本抗扭懸置的使用性能。鋼絲繩具有較高的抗拉伸強度,且在其他方向可以產生形變,可以提高懸置的抗扭能力,同時,鋼絲繩還能夠吸收沖擊載荷,減少因沖擊造成的損壞,并具有良好的撓性和較好的使用靈活性。
17、另外,通過設置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不僅可減輕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重量,同時也可以為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提供安裝空間,能夠減小抗扭懸置整體的占用空間,同時也可以提高抗扭懸置的精致感。第二限位塊隨形于第二空腔,能夠對第二支座的滑動起到一定導向作用,進而提升第二限位塊在滑動中的穩(wěn)定性;第二限位塊中底板和側板的設置,不僅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還可起到較好的限位效果,且重量較輕,可降低其重力對桿體的影響。
18、再者,第一限位塊上第一緩沖件的設置,利于防止因第一限位塊和第一支座直接抵接而產生異響,從而起到緩沖降噪的效果;第二限位塊上第二緩沖件的設置,利于防止第二限位塊與第二支座直接抵接而產生的異響,具有較好的緩沖降噪效果,且便于布置實施。通過設置與第一支座抵接的第三緩沖件,可以防止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直接抵接而產生噪聲,而具有較好的緩沖和降噪效果。
19、第一柱體、第二柱體以及彈簧的設置,不僅便于彈簧的布置,同時也能夠與彈簧配合而對第二支座的滑動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通過設置套管,且部分彈簧插設在套管中,便于彈簧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間的連接,相較于將彈簧與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直接相連的結構,便于彈簧在整車上的裝配。
20、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所述車輛上設有如上所述的抗扭懸置。
2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通過設置如上的抗扭懸置,利于減少動力總成傳遞至車架上的扭矩,從而利于提升車輛的舒適性。
1.一種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抗扭懸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