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城市公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公交車上的輔助設施,特別是關于一種供公交車上乘客睡覺的裝置。
背景技術: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職場上的競爭也愈發(fā)激烈,很多上班族在上下班的時候,公交車就成了他們的“硬臥”,由于工作勞累,上班族經??吭谝伪成纤X。人在公交車上睡覺的時候,姿勢大都是脖子歪向一邊,這樣的姿勢會使頸椎和頸部肌肉的正常生理曲線發(fā)生偏離,從而導致頸部肌肉疲勞和頸椎的退行性病變,甚至引發(fā)頸椎病。不僅如此,人在公交車上睡覺還容易導致頸椎等部位的損傷。這是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頸部肌肉會處在一個放松的狀態(tài),這樣支撐頭部的重任就完全落在了頸椎上,公交車行駛過程中會伴隨著搖晃和顛簸,人也會隨之搖晃,這樣就會使頸椎不能穩(wěn)固而易于受到損傷,尤其是在緊急剎車或者加速前進的時候,再加上人處于睡眠狀態(tài)意識不清醒,遇到緊急情況也不能迅速做出反應,這樣不僅會造成頸椎的損傷,其他部位損傷的可能性也很大。為了保證公交車上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亟需一種可以安全舒適的在公交車上讓乘客睡覺的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該裝置主要應用在公交車上,夾持在公交座椅上,乘客佩戴上這種裝置后,頭部不會歪斜,能夠保持直立狀態(tài),而且可以滿足不同身高的乘客使用。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部分、頭部固定部分、夾持部分;所述夾持部分夾持在公交座椅椅背上;所述升降部分連接在夾持部分上,所述頭部固定部分連接在升降部分上;其中,所述升降部分包括升降鋁管,肩帶鋁管與扣合殼通過螺釘固定為一體,并一起套在升降鋁管上;升降鋁管的一側沿長度方向開設有一排凹槽,扣合殼上安裝卡扣、卡扣彈簧、壓片、扣合片,其中卡扣的內側面具有兩個第一支腳,卡扣在升降鋁管上的凹槽中,卡扣的外側面開設有兩個孔洞,壓片對應的設置有兩個第二支腳,插入到兩個孔洞中,在壓片與卡扣之間設置有卡扣彈簧,在壓片外側設置有扣合片,扣合片對壓片施加壓緊力,卡扣彈簧為壓片提供回彈力;所述頭部固定部分包括肩帶、泡棉管,肩帶穿過肩帶鋁管背側的通槽孔,兩個端頭連接在泡棉管上,泡棉管內部為硬質材料管,外面包裹泡棉,泡棉管的頂端呈向下彎曲的人體下巴形。進一步講,所述扣合片轉動地連接在扣合殼上,在扣合片的距離轉動端較近的內緣上,設置有第一凸面和第二凸面,第一凸面到旋轉中心的距離大于第二凸面;當打開扣合片時,第二凸面貼緊壓片,為壓片提供較小的壓力,卡扣的兩個第一支腳可以從升降鋁管的凹槽內滑出;當扣合扣合片時,第一凸面貼緊壓片,為壓片提供較大的壓力,卡扣的兩個第一支腳不可以從升降鋁管的凹槽內滑出。進一步講,所述卡扣的兩個第一支腳可以卡入升降鋁管任意位置的兩個凹槽內。進一步講,所述扣合片的一端設置有通孔,通過螺栓、螺母連接在扣合殼上。進一步講,所述肩帶的長度可調。進一步講,所述夾持部分包括夾子前板、夾子后板、夾子彈簧、銷釘,夾子前板與夾子后板板面對置,夾子彈簧置于夾子前板與夾子后板中間,夾子前板、夾子后板側面都帶有穿銷孔,銷釘從側面穿過夾子前板、夾子后板以及夾子彈簧的中心,將三者裝配成一體。進一步講,所述夾子前板頂端加工有鋁管套,所述升降鋁管底端插進鋁管套。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泡棉管的特殊外形使得人們頭部不會下垂,保護好頸椎;(2)肩帶的位置可以根據(jù)不同身高的乘客調節(jié)高度,使得人們的后背始終貼在公交車座椅上,保護好腰椎;(3)升降部分高度可調,可以適應不同人群;(4)整個裝置通過夾子結構夾在公交車座椅上,實現(xiàn)整個裝置的快速拆卸和安裝。所以,這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通過凸輪旋轉,外徑改變的原理,將卡扣卡進升降鋁管內,實現(xiàn)方便的提高肩帶的高度的目標,泡棉管的特殊外形保護了乘客的頸椎,解決了公交乘客睡覺問題,對于維護上班族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或者通過實施本發(fā)明而了解。附圖說明附圖僅用于示出具體實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整個附圖中,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整體裝配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升降部分裝配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升降部分的扣合片打開狀態(tài)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升降部分的拆解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扣合片零件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卡扣和壓片拆解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肩帶鋁管和扣合殼拆解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肩帶鋁管和肩帶裝配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肩帶和泡棉管裝配示意圖。圖11是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的夾持部分結構示意圖。圖中涉及的標號:1-升降鋁管、2-肩帶鋁管、3-扣合殼、4-卡扣、5-卡扣彈簧、6-壓片、7-扣合片、8-螺栓、9-螺母、10-橡膠擋片、11-螺釘、12-肩帶、13-泡棉管、14-夾子前板、15-夾子后板、16-夾子彈簧、17-銷釘、18-公交座椅、a-升降鋁管一側的凹槽、b-第一支腳、c-卡扣外側的孔洞、d-第二支腳、e-第一凸面、f-第二凸面。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圖2所示,一種公交車乘客睡覺裝置,主要分為升降部分、頭部固定部分、夾持部分。夾持部分包括夾子前板14和夾子后板15,共同夾持在公交座椅18上;升降部分連接在夾持部分上,同時將頭部固定部分連接,升降部分包括升降鋁管1、扣合殼3、扣合片7,升降鋁管1長短可調;頭部固定部分包括肩帶12、泡棉管13,肩帶12用于將頭部固定部分連接在升降部分上,肩帶12松緊可調,肩帶12連接泡棉管13,泡棉管13用于承托人的下巴。比較具體地講,如圖3、圖4、圖5、圖8所示,升降鋁管1、肩帶鋁管2、扣合殼3、卡扣4、卡扣彈簧5、壓片6、扣合片7、螺栓8、螺母9、橡膠擋片10、螺釘11組成升降部分。肩帶鋁管2與扣合殼3通過螺釘11固定為一體,一起套在升降鋁管1上,升降鋁管1的一側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多個凹槽a。扣合殼3上安裝卡扣4、卡扣彈簧5、壓片6、扣合片7;其中,如圖5和圖7所示,卡扣4可以安裝在扣合殼里,卡扣的內側面具有兩個第一支腳b,恰好可以穿過扣合殼3,卡進升降鋁管1一側的凹槽a內;卡扣4外側面開設有兩個孔洞c,對應的在壓片6的內側設置有兩個第二支腳d,壓片6的兩個第二支腳d可以卡在卡扣4外側的兩個孔洞c內;在壓片6與卡扣4之間安裝有卡扣彈簧5,按壓壓片6,壓片6能向卡扣4內側移動,松開壓片6后,壓片6會被卡扣彈簧5頂起,因為壓片6的兩個第二支腳d呈倒鉤形,所以不會從卡扣4上脫離。如圖6所示,扣合片7是扣合在扣合殼3上的,用于封閉卡扣4、卡扣彈簧5、壓片6,更重要的是給壓片6提供壓緊力??酆掀?一端開設有通孔,通過螺栓8、螺母9連接在扣合殼3上,扣合片7以螺栓8為轉軸形成轉動;在扣合片7上,距離通孔較近的內緣上,設置有第一凸面e和第二凸面f,第一凸面e到旋轉中心的距離大于第二凸面f,類似于凸輪結構。由于卡扣彈簧5的彈力作用,扣合片7的內側面始終與壓片6緊密貼合,當向外轉動(打開)扣合片7時,第二凸面f會貼緊壓片6,此時卡扣4受到的由外向內的力較小,上下移動扣合殼3,卡扣4的兩個第一支腳b可以從升降鋁管1的凹槽內滑出,可以將卡扣殼3和肩帶鋁管2移動到合適高度,直到聽到卡扣4的第一支腳b滑進升降鋁管1凹槽的聲響后,扣合殼3和肩帶鋁管2再次固定到升降鋁管1上;當向內轉動扣合片7時,第一凸面e會更壓緊壓片6,此時卡扣4受到的由外向內的力較大,壓片6將卡扣4壓迫住,使得卡扣4的兩個第一支腳無法從升降鋁管1的凹槽內滑出,此時扣合殼3和肩帶鋁管2不能再上下移動。如圖8-10所示,橡膠擋片10安裝在升降鋁管1頂端,阻擋肩帶鋁管2和扣合殼3向上滑動脫離升降鋁管1。肩帶12、泡棉管13組成頭部固定部分;肩帶12穿過肩帶鋁管2背側的通槽孔,兩端連接在泡棉管13上;泡棉管13內部為硬質材料管,比如鋁管,外面包裹較厚的泡棉,泡棉管13的頂端呈向下彎曲形狀,類似于人的下巴形,用于承托人的下巴,泡棉管13的底端抵在人的前胸上,這樣使得人們的頭部保持抬起狀態(tài);同時肩帶12從兩側向后拉著泡棉管13,使得人們的上身不會向前傾斜,并且后背始終貼在公交車座椅18上。進一步講,肩帶12的長度可調,表面縫制有魔術貼,通過調節(jié)粘連位置來調節(jié)肩帶12的長度,目的是使乘客緊靠的公交座椅上。如圖11所示,夾持部分包括夾子前板14、夾子后板15、夾子彈簧16、銷釘17,夾子前板14和夾子后板15對置,夾子前板14和夾子后板15側面都帶有穿銷孔,夾子彈簧16放于夾子前板14和夾子后板15中間,銷釘17穿過夾子前板14、夾子后板15上的銷孔以及夾子彈簧16的中心,將夾子前板14、夾子后板15、夾子彈簧16裝配成一體。夾子彈簧16的兩個端頭分別以一定的壓力抵在夾子前板14上和夾子后板15上,為夾子前板14和夾子后板15之間提供一定的張合力。夾子前板14頂端加工有鋁管套,可以將升降鋁管1底端插進鋁管套,通過螺釘釘將升降鋁管1和夾子前板14固定在一起,整個裝置通過夾子結構夾在公交車座椅18上,實現(xiàn)整個裝置的快速拆卸和安裝。本發(fā)明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夾持部分將裝置固定到椅背上,升降部分可以調整裝置的高低,頭部固定部分可以將乘客頭部平托住,并盡量向椅背方向拉動,使乘客既能靠在椅背上,又能保持頭部直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