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驅動后視鏡展開
或收折的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 、 2 、 3所示,為中國臺灣專利第86106461號專利案(相當于美國專利 US6130514)所揭示的一種車用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并安裝在一鏡殼96內(nèi)以帶動該鏡殼 96相對一個支架97轉動,所述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包括一個固定地與支架97結合的基 座7、一個可樞轉地套設在該基座7上并帶動鏡殼96轉動的轉座8,以及安裝在該轉座8上 的一動力單元91、一活套齒輪92、一連接環(huán)座93、一彈性件94,以及一支承環(huán)95。 參閱圖2、3、4,該基座7包括一位于下方的支架接部71,以及一 自該支架接部71 軸向突出的軸接部72,該支架接部71的頂緣包括一基座內(nèi)環(huán)73,以及一連結該基座內(nèi)環(huán)73 的基座外環(huán)74。該基座內(nèi)環(huán)73包括一個第一凹溝731、一較第一凹溝731突出并包括一向 上突出的第一突設段734的第一滑面732,以及二個間隔并連結該第一凹溝731與第一滑 面732的第一斜面733。該基座外環(huán)74包括一個對應位在該第一滑面732外圍的第二凹 溝741、一較第二凹溝741突出并具有一個向上突出的第二突設段744的第二滑面742,以 及二個間隔并連結第二凹溝741與第二滑面742的第二斜面743。 參閱圖2、3、5,該轉座8是由一個第一殼體85以及一個第二殼體86對接組裝形 成,并包括一第一安裝部81,以及一連結該第一安裝部81的第二安裝部82。 其中,該第一安裝部81是供該軸接部72向上突伸設置,且第一安裝部81的底緣 設計與該支架接部71頂緣結構互相配合,該第一安裝部81具有內(nèi)外環(huán)繞的一轉座內(nèi)環(huán)83 與一轉座外環(huán)84。其中,該轉座內(nèi)環(huán)83包括一個第三凹溝831、一較第三凹溝831突出并 包括一向下突出的第三突設段834的第三滑面832,以及二個間隔并連結該第三凹溝831與 第三滑面832的第三斜面833,該轉座外環(huán)84包括一個對應位在該第三滑面832外圍的第 四凹溝841、一較第四凹溝841突出并包括一突出的第四突設段844的第四滑面842,以及 二個間隔并連結該第四凹溝841與第四滑面842的第四斜面843。 該動力單元91包括一具有一突出的驅動軸912的馬達911、一受該驅動軸912帶 動而繞自身軸線轉動的蝸桿913、一受該蝸桿913帶動而轉動的蝸輪914、一受該蝸輪914 連動的輸出軸915,以及二個間隔安裝在該輸出軸915的兩側并可受輸出軸915帶動而轉動 的從動齒輪916 (圖3只示出一個)。所述活套齒輪92、連接環(huán)座93、彈性件94與支承環(huán) 95都是套設在該軸接部72外圍,在一般使用狀態(tài)下,該活套齒輪92與連接環(huán)座93固定結 合在一起,并受該彈性件94向下的彈力推抵。 參閱圖1、3、4、5,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于電動驅動模式下,該馬達911作動進而 使從動齒輪916轉動,并帶動該轉座8相對該活套齒輪92與基座7轉動,進而帶動鏡殼96 也樞轉而可以向內(nèi)收折或向外展開。所述轉座8相對該基座7樞轉時,基座7的第一、二凹 溝731、741是配合供轉座8的第三、四突設段834、844滑移,而轉座8的第三、四凹溝831、841配合供基座7的第一、二突設段734、744滑移,由所述凹溝731、741、831、841的延伸弧 長可以限制鏡殼96的收折與展開的角度。 雖然該鏡殼96在電動驅動模式下,其樞轉角度有一定的范圍,但是當鏡殼96受 到較大的力量撞擊時,例如受到往前或往后的撞擊力量時,或者是使用者用手扳動鏡殼96 的手動模式時,鏡殼96必需可以順著外力向內(nèi)或向外作大角度彎折,以避免鏡殼96損壞。 所以在非電動驅動模式下,該連接環(huán)座93將沿軸向被向上推開而解除與該活套齒輪92的 結合關系,此時活套齒輪92會跟著轉座8轉動,且該轉座8相對該基座7略微軸向向上移 動,所以第三、四突設段834、844滑移于第一、二凹溝731、741并可越過第一、二斜面733、 743而滑移于第一、二滑面732、742,同樣地,第一、二突設段734、744越過第三、四斜面833、 843而滑移于第三、四滑面832、842,借此使轉座8的可樞轉角度加大來緩沖外力并保護鏡 殼96。 雖然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可以作大角度樞轉,但是使用上仍不盡理想,原因如 下轉座8與基座7的突出與凹陷結構的配合設計復雜,且滑動不夠順暢。而且當受到較 大外力,該突設段734、744、834、844要越過斜面733、743、833、843而滑動于滑面732、742、 832、842時,突設段734、744、834、844會與斜面733、743、833、843產(chǎn)生很大的磨損,進而影 響斜面733、743、833、843斜度與突設段734、744、834、844的結構,而斜面733、743、833、843 受到磨損會使其斜度變小,使用壽命短,并導致限制鏡殼96轉動角度的效果變差,所以上 述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有待改良。 此外,如中國臺灣專利第92117761號專利案(相當于美國專利US7008067)揭示 另一種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其樞轉機制同樣是借由突設段、凹溝、滑面的配合,而在受較 大外力時,突設段與凹溝邊界的斜面仍會產(chǎn)生嚴重的磨損現(xiàn)象,所以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 置也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不易磨損、使用壽命長、轉動順暢的后視鏡電動
折疊裝置。 本實用新型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包括一固定設置的基座、一可樞轉地套設在該 基座上的轉座、一滾珠單元、一卡抵單元,及一動力單元。 該基座包括一基底段,以及一自該基底段軸向突出的軸段。該轉座包括一與該軸 段組裝的樞接安裝部,所述樞接安裝部包括一個朝向該基座的第一周面,該第一周面包括 二個間隔且水平設置的滑面段,以及二個位于滑面段間并各別界定出一凹槽的凹面段,所 述凹面段都具有二個間隔位于相反兩端而連接滑面段的斜伸區(qū)。該滾珠單元包括二個對應 凹槽而設置在該基座的基底段與該轉座的第一周面間的滾珠,每一滾珠都具有一弧曲的滑 動表面,所述滾珠是各別對應地滑移于所述凹槽,并且可自所述凹槽越過斜伸區(qū)而滑移于 滑面段。該卡抵單元包括一套設在該軸段上的活套齒輪。該動力單元抵接該活套齒輪并驅 動該轉座相對該基座樞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該滾珠單元的設計,使轉座可以相對該基座順 暢地轉動,而且配合卡抵單元的作用,使本實用新型在一非電動驅動模式下可以驅使鏡殼 作大角度樞轉。由于該滾珠單元有效降低轉動磨耗,可以延長本實用新型各構件的使用壽
4命,并使轉動順暢。
圖1是一車子的局部后視圖,顯示一種已知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與一鏡殼、一支 架的組裝關系; 圖2是該已知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的部分構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該已知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的組合剖視圖; 圖4是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的一基座的俯視圖; 圖5是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的一轉座的仰視圖; 圖6是一車子的局部俯視圖,顯示本實用新型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的一最佳實施 例與一鏡殼、一支架的組裝關系; 圖7是該最佳實施例的部分構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8是該最佳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9是該最佳實施例的一轉座的仰視圖; 圖10是該最佳實施例的部分構件的組合俯視圖; 圖11是該最佳實施例的一基座的俯視圖,并且示意該轉座尚未相對該基座轉動; 圖12是一類似圖11的俯視圖,且該轉座相對該基座轉動一角度值; 圖13是一類似圖8的組合剖視圖,圖中二滾珠完全位于二嵌槽中,且一第一環(huán)圈
的位置比圖8所示的位置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參閱圖6、7、8,本實用新型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的最佳實施例是與一車子6的一 鏡殼61組裝,以帶動該鏡殼61相對車子6的一支架62轉動,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包括 一固定地與支架62結合的基座1、一可樞轉地套設在該基座1上并帶動鏡殼61轉動的轉座 2、一安裝在該基座1與轉座2間的滾珠單元3、一安裝在該轉座2上的卡抵單元4,以及一 帶動該轉座2樞轉的動力單元5。 該基座1包括一圓形的基底段11、一自該基底段11軸向向上突出的軸段12,以及 三個間隔自該基底段11徑向突出而與支架62固定結合的突鍵段13。其中,該基底段11包 括二個間隔凹設于頂面的嵌槽111,而該軸段12包括一個中空主軸部121,以及三個自該主 軸部121徑向突出的第一定位部122。 參閱圖7、8、9,該轉座2是由一個第一殼體23以及一個第二殼體24對接形成,該 等第一、二殼體23、24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20,且第一、二殼體23、24對接后,該轉座2包 括一個樞接安裝部21,以及一個連結該樞接安裝部21的動力安裝部22。所述樞接安裝部 21包括一個朝向該基座1的環(huán)形第一周面211、一個間隔位于該第一周面211上方的第二 周面212,以及一個貫穿該等第一、二周面211、212的軸安裝孔213(圖7)。 所述第一周面211包括二個間隔且水平設置的滑面段214,以及二個位于滑面段 214間并各別界定出一向上凹設的凹槽216的凹面段215,所述凹面段215都具有二個間隔 位于相反兩端而連接滑面段214的斜伸區(qū)217。
5[0033] 該滾珠單元3包括二個各別擺放在該等嵌槽111的彈性件31,以及二個各別設置 在該等彈性件31頂緣并可滑移于凹槽216的滾珠32,每一滾珠32都具有一光滑圓弧的滑 動表面321。 該卡抵單元4是安裝在該容置空間20并套設在該軸段12上,所述卡抵單元4包 括上下疊置的一第一環(huán)圈41、一活套齒輪42、一彈簧43,以及一第二環(huán)圈44。其中,該第一 環(huán)圈41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主環(huán)段411、六個等角度間隔凹設于該主環(huán)段411內(nèi)周緣的第二定 位部412,以及三個間隔自該主環(huán)段411向下突出的第三定位部413,所述第二定位部412 都為徑向內(nèi)凹的凹溝,并可與基座1上突出的第一定位部122相互結合而使該第一環(huán)圈41 固定套設在該基座1上,在實施時,該等第二定位部412與第一定位部122的配合設計方式 也可以對調。而該等第三定位部413都為向下突出的突粒,每一第三定位部413都包括一 滑抵面414。 該活套齒輪42包括三個間隔位于頂面的第四定位部421,每一個第四定位部421 都是向下凹設的凹槽設計。所述第四定位部421是與第三定位部413配合卡抵而使該活套 齒輪42是固定地與該第一環(huán)圈41結合,在實施時,第三、四定位部413、421的突出與凹陷 配合卡抵結構也可以對調設計。該彈簧43也是套設于該軸段12上,其彈力推抵該第一環(huán) 圈41向下抵壓該活套齒輪42,該活套齒輪42再受力抵壓該轉座2的第二周面212。參閱圖7、8、10,該動力單元5組裝在該轉座2的動力安裝部22,并包括一動力源 51、一受動力源51驅動而轉動的主動齒輪52、一供該主動齒輪52連動轉動地架設的連動 桿53,以及二個間隔位于連動桿53兩側并與該活套齒輪42嚙合的從動齒輪54,所述動力 源51的具體例是一馬達,并包括一個動力本體511,以及一個自動力本體51延伸出并可繞 自身軸線轉動的動力軸512,該動力軸512轉動時會帶動該主動齒輪52與連動桿53繞自身 軸線轉動,進而帶動該等從動齒輪54轉動,由于該動力單元5非本實用新型的改良重點,所 以不再詳細說明。 參閱圖6、7、8,本實用新型在電動驅動模式下,該動力軸512驅動該等從動齒輪54 轉動,由于該從動齒輪54與該活套齒輪42互相嚙合,而活套齒輪42是借由該第一環(huán)圈41 而固定套設于基座l的軸段12上,所以該活套齒輪42不會轉動,進而由該從動齒輪54以 及動力單元5的其它構件帶動該轉座2與鏡殼61樞轉。 參閱圖6、11、12,轉座2位于圖11的狀態(tài)下,其延伸方向是與車體約呈90度,當該 轉座2相對基座1樞轉時,是借由滾珠32與轉座2的凹槽216的配合,使轉座2可以順利 地相對該基座1轉動,而且轉座2的樞轉角度是受限于凹槽216的延伸弧長,所以轉座2可 以帶動鏡殼61向內(nèi)收折到圖12的狀態(tài)。 參閱圖8、11、13,當本實用新型在非電動驅動模式下,例如以手扳動的手動模式, 或者是鏡殼受到較大的外力沖擊而必需強迫轉動時,該轉座2由圖11的狀態(tài)朝逆時鐘方向 轉動。該活套齒輪42因為外力而轉動,而且在轉動時,由于該第一環(huán)圈41固定地與基座 1結合而不轉動,加上其滑抵面414端緣的曲度設計,所以第一環(huán)圈41的三定位部413脫 離活套齒輪42的第四定位部421 (見圖8),因而解除活套齒輪42與第一環(huán)圈41的固定關 系,使活套齒輪42可以持續(xù)跟著轉座2轉動。同時,該第一環(huán)圈41脫離該活套齒輪42并 向上位移動一段距離(其移動距離相當于第三定位部413的突出厚度)而向上頂推該彈簧 43,而該轉座2繼續(xù)逆時鐘轉動并以滑面段214壓抵滾珠32,也就是說,滾珠32越過斜伸區(qū)217而對應于滑面段214的位置,此時彈性件31受到壓縮的程度變大,滾珠32完全陷入嵌 槽11 (如圖13),轉座2的轉動角度不再受到凹槽216的延伸弧度而限制。 本實用新型借由滾珠32來減小轉座2與基座1間的摩擦力,使該轉座2易于相對 該基座1轉動,而且滾珠32的滑動表面321為光滑圓弧設計,所以滾珠32滑動于凹面段 215、滑面段214上所產(chǎn)生的磨耗較小,同時,滾珠32對于斜伸區(qū)217的磨耗破壞呈度小,以 避免破壞斜伸區(qū)217的斜面設計,且滾珠32要從凹面段215越過斜伸區(qū)217而對應該滑面 段214時,也較為容易。此外,該彈性件31的設計,使?jié)L珠32于彈性件31頂緣原地滾動, 也可以達到滾動順暢的目的。 由以上說明可知,借由該滾珠單元3的設計,使轉座2可以相對該基座1順暢地轉 動,而且配合卡抵單元4的作用,使本實用新型于非電動驅動模式下可以驅使鏡殼61作大 角度樞轉。由于該滾珠單元3有效降低轉動磨耗,可以延長本實用新型各構件的使用壽命, 并使轉動順暢,而且鏡殼61受外來的碰撞力量而相對車體不正常地轉動時(轉動角度過大 時),滾珠單元3可以降低碰撞力量,使鏡殼61不至于因碰撞力量太大而損壞,所以確實達 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一種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包括一個固定設置的基座,以及一個可樞轉地套設在該基座上的轉座,所述基座包括一個基底段,以及一個自該基底段軸向突出的軸段,其特征在于該轉座包括一個與該軸段組裝的樞接安裝部,所述樞接安裝部包括一個朝向該基座的第一周面,該第一周面包括二個間隔且水平設置的滑面段,以及二個位于滑面段間并各別界定出一個凹槽的凹面段,所述凹面段都具有二個間隔位于相反兩端并連接滑面段的斜伸區(qū);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還包括一個滾珠單元,包括二個對應凹槽而設置在該基座的基底段與該轉座的第一周面間的滾珠,每一個滾珠都具有一個弧曲的滑動表面,所述滾珠是各別對應地滑移于所述凹槽,并且可從所述凹槽越過斜伸區(qū)而滑移于滑面段;一個卡抵單元,包括一個套設在該軸段的活套齒輪;及一個動力單元,抵接該活套齒輪并驅動該轉座相對該基座樞轉。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底段包括二個間隔凹 設形成于其頂面的嵌槽,該滾珠單元還包括二個各別擺放在所述嵌槽的彈性件,所述滾珠 是各別設置于所述彈性件的頂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的軸段包括一個主 軸部,以及一個設置在該主軸部上的第一定位部,該卡抵單元還包括一個固定地與軸段套 設并與活套齒輪抵接的第一環(huán)圈,該第一環(huán)圈包括一個環(huán)繞該主軸部的主環(huán)段,及一個位 于該主環(huán)段上并與第一定位部配合卡抵的第二定位部。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環(huán)圈還包括一個設 置在該主環(huán)段的底面的第三定位部,該活套齒輪包括一個位于頂面并與第三定位部配合的 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及第四定位部的其中一個為突出設置,另一個為凹陷設置,當 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在一個電動驅動模式下,所述第三定位部及第四定位部互相卡抵而 使活套齒輪借由該第一環(huán)圈而固定套設于基座的軸段;當該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在一個非 電動驅動模式下,該活套齒輪受轉座帶動而轉動,且活套齒輪的第四定位部脫離第三定位 部,以解除活套齒輪與第一環(huán)圈的固定關系。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卡抵單元還包括一個套 設在該軸段上并將第一環(huán)圈朝該活套齒輪抵推的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視鏡電動折疊裝置,與一車子的一鏡殼組裝并帶動該鏡殼相對車體轉動,并包括一固定設置的基座、一可樞轉地套設在該基座上并帶動鏡殼轉動的轉座、一滾珠單元、一安裝在該基座中的卡抵單元,及一帶動該轉座相對該基座樞轉的動力單元。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良在于該滾珠單元包括二個設置在該基座與該轉座間的滾珠,而該基座與轉座具有互相配合以供滾珠對應滑移的結構,借由該滾珠單元可以使轉座轉動順暢、降低轉座的轉動磨耗,并延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0R1/074GK201511882SQ20092017737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林圣云, 蔡枝興 申請人:富添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