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備具有在胎面的胎肩部沿輪胎周方向排列的胎肩花塊和區(qū)分胎肩花塊彼此的縫隙的胎面花紋的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通常,在胎面上設有許多花塊的充氣輪胎因行駛時的變形,在花塊的后緣側和前緣側有產生在磨耗量上有差別的高低磨耗的傾向,尤其是在配置于胎肩部的胎肩花塊處較顯著。目前,以降低高低磨耗為目的,采用將區(qū)分胎肩花塊彼此的縫隙(橫溝)底面提升使其變淺,以提高花塊的剛性而減少變形的方法。但是,該方法中,由于胎面部的磨耗引起的縫隙的消失時期提前,所以,在維持牽引性能及排水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對此,在下述專利文獻l、2中記載有如下方法,花塊相對于輪胎徑向的縫隙壁面的角度(槽壁角度)在后緣側和前緣側設定為互不相同的特異形狀,控制花塊的變形程度等以使其有利于耐高低磨耗性。但是,這樣的方法對耐高低磨耗性的改善效果,在磨耗初始階段可發(fā)現,在胎面部進行了磨耗的階段也有伴隨花塊的縫隙壁面的特異形狀的減少而變薄的傾向。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2006—13723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5888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實情而實施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充氣輪胎,3其在維持牽引性能及排水性能的同時,可以抑制胎肩花塊的高低磨耗的發(fā)生,并且能夠按照與胎面部的磨耗進行狀況無關的方式確保耐高低磨耗性。本發(fā)明人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反復進行了專心的研究,結果發(fā)現,在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比起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寬度方向兩端部上的變形量要大,伴隨輪胎的轉動而產生的摩擦能量的分布如圖7所示,并不均勻,在該寬度方向兩端部的磨耗量相對較大,這一情況是高低磨耗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本發(fā)明是著眼于這樣的摩擦能量不均勻分布而實施的,根據如下構成可以實現上述目的。艮P,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具備胎面花紋,該胎面花紋具有在胎面的胎肩部沿輪胎圓周方向排列的胎肩花塊和區(qū)分所述胎肩花塊彼此的縫隙,其中,所述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自所述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向所述縫隙側傾斜。根據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自所述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向所述縫隙側傾斜,由此,在寬度方向中央部可以提高該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摩擦能量。而且,只要氣壓及荷重等接地條件相同,花塊內產生的摩擦能量的總量就不會改變,因此,伴隨寬度方向中央部的摩擦能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摩擦能量,由此,能夠使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摩擦能量沿縫隙壁面均勻化。其結果是,可以降低往往局部性地增高的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摩擦能量,還可以降低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和前緣側的磨耗量的差,從而能夠抑制胎肩花塊的高低磨耗的發(fā)生。另外,根據本發(fā)明,沒有必要將縫隙的底面提升使其變淺,能夠合適地維持牽引性能及排水性能。進而,本發(fā)明的耐高低磨耗性的改善效果是不會大幅度影響胎肩花塊的磨耗狀態(tài),因此,不僅在磨耗初始階段,即使在胎面部進行了磨耗的階段也能夠良好地確保耐高低磨耗性。如上所述的充氣輪胎中,優(yōu)選所述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包括第一棱線和第二棱線,所述第一棱線自所述胎肩花塊的輪胎寬度方向內側的側壁面附近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向所述縫隙側傾斜并直線狀延伸;所述第二棱線自所述胎面的接地端附近朝向所述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向所述縫隙側傾斜并直線狀延伸。根據這樣的結構,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如上所述包括第一棱線和第二棱線,由此,在寬度方向兩端部可以確實地降低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摩擦能量,由此可以適當地起到上述的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有效地抑制高低磨耗的發(fā)生。如上所述的充氣輪胎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棱線及所述第二棱線的中央部側端,以將所述胎肩花塊沿輪胎寬度方向二等分的二等分線為基準,配置在該胎肩花塊的寬度尺寸的±10%的區(qū)域中。在本發(fā)明中,摩擦能量提高的部分與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端部接近時,有該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摩擦能量的降低效果變小、上述的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減小的傾向。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結構,能夠在摩擦能量往往降低的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中央,確實地提高摩擦能量,由此可以適當地起到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有效地抑制高低磨耗的發(fā)生。如上所述的充氣輪胎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棱線及所述第二棱線的相對輪胎寬度方向的傾斜角度為1~7°。根據上述結構,可以適當地起到上述的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有效地抑制高低磨耗的發(fā)生。即,該傾斜角不夠1。時,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摩擦能量在寬度方向中央部提高的效果變小,因此有摩擦能量的均勻性降低的傾向。另一方面,該傾斜角度超過7。時,有摩擦能量在寬度方向中央部提高的效果過大而降低摩擦能量的均勻性的傾向。作為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可舉出在所述胎肩花塊的后緣側或前緣側的縫隙壁面的寬度中央部設置切口部的結構。此外,優(yōu)選在所述第一棱線的中央部側端和所述第二棱線的中央部側端之間具有切口部。根據這樣的結構,利用切口部可以緩和摩擦能量的集中程度,因此,可以抑制在胎肩花塊的縫隙壁面的寬度方向中央部摩擦能量過于偏高。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的胎面花紋的一例的俯視圖;圖2是胎肩花塊的放大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胎肩花塊中產生的摩擦能量分布的概念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胎肩花塊的縫隙壁面的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胎肩花塊的放大圖;圖6是摩擦能量的測定點的說明圖7是表示現有輪胎的胎肩花塊中產生的摩擦能量的分布的概念圖。符號說明1胎肩花塊2縫隙11后緣側的縫隙壁面lla包含后緣側的縫隙壁面的第一棱線lib包含后緣側的縫隙壁面的第二棱線12前緣側的縫隙壁面12a包含前緣側的縫隙壁面的第一棱線12b包含前緣側的縫隙壁面的第二棱線6E接地端L二等分線R輪胎的旋轉方向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的胎面花紋的一例的俯視圖。圖2是具有該胎面花紋的胎肩花塊的放大圖。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具備胎面花紋,該胎面花紋具有在胎面的胎肩部沿輪胎圓周方向排列的胎肩花塊1和區(qū)分胎肩花塊1彼此的縫隙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輪胎周方向設有延伸成直線狀的四條主槽3,縫隙2—方面槽寬變化一方面相對主槽3大致垂直交差。胎肩花塊1設置在位于四條主槽3中輪胎寬度方向最外側的主槽3a的外側,胎肩花塊1以外的陸部,被相對主槽3傾斜延伸的縫隙4區(qū)分為三列花塊5。另外,對符號予以說明,符號C表示輪胎赤道線,符號E表示接地端,箭頭R表示輪胎的旋轉方向。在圖2中放大表示的胎肩花塊1是設于圖1左側的胎肩花塊。該胎肩花塊1設計為后緣側的縫隙壁面11和前緣側的縫隙壁面12分別從胎肩花塊1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即從圖2的左右兩側朝向中央向縫隙2傾斜,且突出于縫隙2側的V字形狀。由此,在寬度方向中央部可以提高胎肩花塊1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摩擦能量,隨之可以降低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摩擦能量,從而能夠使胎肩花塊1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摩擦能量如圖3所示沿縫隙壁面11、12均勻化。其結果是,可以降低往往局部性地增高的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摩擦能量,還可以降低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和前緣側的磨耗量的差,從而能夠抑制胎肩花塊1的高低磨耗的發(fā)生。7另外,圖3是表示伴隨輪胎的轉動的摩擦能量的分布的概念圖,表示胎肩花塊1進入路面而接地后,在前進直到離開路面的動作中,在較大的摩擦能量作用的區(qū)域附加剖面線的圖。圖3中,該剖面線區(qū)域的厚度沿著縫隙壁面11、12大致均勻,表現為所作用的摩擦能量均勻化。另一方面,前述的圖7也是同樣的概念圖,但該剖面線區(qū)域在寬度方向外側厚,在寬度方向中央部變薄,表現為摩擦能量的分布不均勻。胎肩花塊1的后緣側的縫隙壁面11包含第一棱線lla和第二棱線llb,其中,第一棱線lla從胎肩花塊l的輪胎寬度方向內側的側壁面13附近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向縫隙2側傾斜并延伸成直線狀,第二棱線llb從接地端E附近朝向胎肩花塊1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向縫隙2側傾斜并延伸成直線狀,與此同樣地,縫隙壁面12包含第一棱線12a和第二棱線12b。因此,在寬度方向兩端部可以確實地降低胎肩花塊1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摩擦能量,合適地起到上述的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從而能夠有效地抑制高低磨耗的發(fā)生。在此,縫隙壁面ll、12的寬度方向端部為突出于縫隙2側的形狀時,有難以降低該寬度方向端部的摩擦能量的傾向,另外,即使是與輪胎寬度方向平行延伸,也有減小其寬度方向端部的摩擦能量的降低效果的傾向。因此,如本實施方式所示,優(yōu)選第一棱線lla、12a的端部側一端(配置在胎肩花塊1的寬度方向端部的一端)抵達胎肩花塊1的側壁面13,第二棱線llb、12b的端部側一端抵達接地端E。另外,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第一棱線lla、12a及第二棱線llb、12b的中央部側一端(配置在胎肩花塊1的寬度方向中央部的一端),配置在以將胎肩花塊1在輪胎寬度方向上二等分的二等分線L為基準,成為胎肩花塊1的寬度尺寸W的士10c/。的區(qū)域A中。由此,在摩擦能量往往局部性地降低的胎肩花塊1的寬度方向中央,可以確實地提高摩擦能量,適當地起到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從而能夠有效地抑制高低磨耗的發(fā)生。縫隙壁面12的第一棱線12a相對輪胎寬度方向的傾斜角度9a及第二棱線12b相對輪胎寬度方向的傾斜角度9b分別優(yōu)選1~7°,更優(yōu)選3~7°。由此,可以適當地起到上述的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有效地抑制高低磨耗的發(fā)生。另外,傾斜角度ea和傾斜角度eb可以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這些事項對縫隙壁面11的第一棱線lla及第二棱線llb也是一樣的。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除如上所述具備具有胎肩花塊和縫隙的胎面花紋以外,與通常的充氣輪胎相同,本發(fā)明中可以采用任何目前公知的充氣輪胎的材料、形狀、結構、制造方法等。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任何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改良變更。因而,例如也可以采用圖1所示的以外的胎面花紋,前述的胎肩花塊1的縫隙壁面11、12的形狀對胎肩花塊以外的花塊也可以適用。另外,胎肩花塊的形狀只要是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如已說明的那樣傾斜,就不限于前述的實施方式中所示的形狀,例如面對主槽的側壁面相對輪胎周方向傾斜也可以。在前述的實施方式中,表示了胎肩花塊1的縫隙壁面11設計為第一棱線lla的中央部側一端和第二棱線llb的中央部側一端的形狀的例子,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圖4所示的結構也可以。在圖4的例子中,在第一棱線lla的中央部側一端和第二棱線llb的中央部側一端之間,設置有與輪胎寬度方向平行的(a)平端部15、(b)圓弧部16或(c)切口部17,由此,可以抑制后緣側的寬度方向中央部的摩擦能量過于偏高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也優(yōu)選各棱線lla、llb的中央部側一端配置在前述的區(qū)域A內。這些事項對前緣側的縫隙壁面12也是一樣的。圖5是在胎肩花塊1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11,12的寬度方向中央部設有切口部的實施方式的另一例。在途4(C)中表示了設有梯形切口部17的例子,但圖5中,在第一棱線lla的中央部側一端和第二棱線llb的中央部側一端之間,分別設置(a)三角形切口部18、(b)長圓形切口部19、(c)半圓形切口部20、(d)鋸齒形切口部21。各切口部1721優(yōu)選配置在前述的區(qū)域A內。切口部的設定范圍超出區(qū)域A的程度較廣時,在縫隙壁面ll、12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往往會失去提高摩擦能量的區(qū)域,難以起到摩擦能量的均勻化作用、另外,在切口部的設定范圍較廣的情況下,縫隙壁面ll、12與切口部所成的角度容易成為鈍角,由于胎肩花塊1的面積減少,因此有耐磨耗性降低的傾向。各切口部17~21的深度d優(yōu)選在10mm以內。由此,在設定切口部的位置,可以防止磨耗能力過度集中,并且可以防止因切口部過大而使磨耗性降低。切口部也可以設定在胎肩花塊1的后緣側及前緣側中的任一側的縫隙壁面。作為切口部的形狀,優(yōu)選如圖5(b)所示的切口部19,沿著深度方向以一定的寬度延伸。根據這樣的形狀,縫隙壁面ll、12和切口部所成的角度不會根據切口部的寬度尺寸及深度尺寸而變化,因此,容易控制利用切口部緩和摩擦能量的作用。另外,在不增大切口部的體積也可得到上述的效果這一點上,相比于其它形狀也是有利的。與此相對,只要是如圖5(a)的切口部18那樣的形狀,縫隙壁面11、12與切口部所成的角度就不會根據切口部的寬度尺寸及深度尺寸而變化,因此,伴隨切口部設定位置的剛性變化而緩和摩擦能量的作用的控制比較難。10實施例下面,具體地表示本發(fā)明的構成及效果。根據實施了有關胎肩花塊中產生的摩擦能量的試驗的情況進行說明。在試驗中,將輪胎放在臺上并使其轉動,用傳感器測定此時的胎肩花塊表面上的接地壓和變位(滑動量)計算出摩擦能量。測定點位于圖6中用圓圈表示的20個位置,對后緣側及前緣側分別在從圖6右側向左側的P1P5的五個位置將接近縫隙側的測定點設為列1,將遠離縫隙側的測定點設為列2。另外,設定輪胎的氣壓為850kPa、荷重為2725kgf、側滑角為0.2°、外傾角為O。、驅動力和制動力為一1202N。比較例及實施例1~4在具備圖1所示的胎面花紋的尺寸11R22.514PR的輪胎中,將縫隙壁面相對輪胎寬度方向的傾斜角度ea、eb分別設定為表1所示的值,作為比較例及實施例i~4。另外,在比較例中,ea=eb=o°,因此,胎肩花塊成為圖7所示的形狀。表2中表示后緣側的試驗結果,表3中表示前緣側的試驗結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如表5及表6所示,在實施例5、6、8中,寬度方向中央部的摩擦能量比實施例3低,其標準偏差比較小。由此可知,通過設置切口部可以抑制在寬度方向中央部的摩擦能量的過度偏高,能夠更適當地發(fā)揮摩擦能量均勻化作用。另外,在設定切口部的深度為12mm的實施例7中,磨耗能量集中在切口部的設定位置,因此,切口部的深度優(yōu)選在10mm以內。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輪胎,具備胎面花紋,該胎面花紋具有在胎面的胎肩部沿輪胎圓周方向排列的胎肩花塊和使所述胎肩花塊彼此區(qū)分的縫隙,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從所述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向所述縫隙側傾斜。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胎肩花塊的后緣側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包括第一棱線,其從所述胎肩花塊的輪胎寬度方向內側的側壁面附近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向所述縫隙側傾斜并直線狀延伸;第二棱線,其從所述胎面的接地端附近朝向所述胎肩花塊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向所述縫隙側傾斜并直線狀延伸。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第一棱線及所述第二棱線的中央部側端,以將所述胎肩花塊沿輪胎寬度方向二等分的二等分線為基準,配置在該胎肩花塊的寬度尺寸的±10%的區(qū)域中。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第一棱線及所述第二棱線的相對輪胎寬度方向的傾斜角度為1~7°。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在所述胎肩花塊的后緣側或前緣側的縫隙壁面的寬度方向中央部設有切口部。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在所述第一棱線的中央部側端和所述第二棱線的中央部側端之間具有切口部。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充氣輪胎,其具備胎面花紋,該胎面花紋具有在胎面的胎肩部沿輪胎圓周方向排列的胎肩花塊(1)和區(qū)分胎肩花塊(1)彼此的縫隙(2),其中,使胎肩花塊(1)的后緣側的縫隙壁面(11)及前緣側的縫隙壁面(12),自胎肩花塊(1)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朝向寬度方向中央部向縫隙(2)側傾斜。文檔編號B60C11/01GK101641227SQ20088000936公開日2010年2月3日申請日期2008年5月8日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11日發(fā)明者梶真一申請人:東洋橡膠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