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的致病菌株及分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從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植株上分離的一種新的致病菌株和分離方法, 以及由此菌株引起的枯萎病的鑒定方法。 技術背景
[0002] 郁金(拉丁學名:Curcuma petiolata)為姜黃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莖肉質, 肥大,黃色;葉基生,葉片長圓形,穗狀花序圓柱形,蒴果3室。花期4~6月。郁金味辛、 苦,性寒。歸肝、心、肺經(jīng),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 血之用。郁金一般病癥多生用,化痰開竅宜礬水炒。烹調用途:西廚中常添加于芥末中以增 香味。為印度常用的烹飪調味品。亦為"咖喱粉"原料之一。其主要生長于向陽的濕潤田園 或水溝邊,主產(chǎn)于浙江瑞安。具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之功效。現(xiàn) 代常用于治療肝炎、高脂血癥、膽囊炎、精神分裂癥、癲癇、腫瘤等。溫郁金是一種具有廣泛 應用價值的植物資源,其根莖中抽提出來的揮發(fā)油中含有強烈抗癌活性物質,如β-欖香 烯具有抗癌的作用。
[0003] 隨著農業(yè)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模式的轉型,農民大量種植溫郁金,但由于土地資源的有限,使 得溫郁金的生產(chǎn)過程中種植土壤長期連作,病原菌積累沿著,以及管理模式的粗放,導致溫 郁金生產(chǎn)過程大量塊莖因不知名的枯萎病害的發(fā)生而腐爛,經(jīng)濟損失嚴重,因此必須盡快 診斷該病害的病因,探尋防治該枯萎病的防治藥劑及其綜合治理技術,遏制該病害的擴展 蔓延,保障溫郁金生產(chǎn)產(chǎn)業(yè)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0004] 為了解決溫郁金枯萎病害,本發(fā)明從枯萎病害植株上鑒定了一個特意的病原菌, 為防止該病找出了病因,為你防治該病的藥劑篩選和開發(fā)提供了理論基礎。
[0005] 經(jīng)過一年來在溫州種植基地的多次采樣,病情的監(jiān)測,并對該病害進行了病原分 離、鏡檢、純化培養(yǎng)及rDNA ITS測序等多項研宄,已鑒定了該病害的病原。
[0006] -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的引起溫郁金枯萎病的細菌菌株,該菌株被保藏在中 國武漢武漢大學的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保藏號碼為CCTCC N〇:M2014489的茄科勞爾 氏菌28-1菌株。
[0007]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從溫郁金上分離鑒定轉化引起溫郁金枯萎病的細菌菌 株28-1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8] (1)切取溫郁金上典型癥狀的病健交界處的少量的發(fā)病組織,經(jīng)表面消毒后在NA 培養(yǎng)基上劃線分離,平板在28°C下培養(yǎng)2天后,挑取代表單菌落,進行純化培養(yǎng),獲得多個 純化培養(yǎng)的單菌落,其中,培養(yǎng)的成分為:牛肉浸膏3g,酵母提取物lg,胰化蛋白胨5g,蔗糖 l〇g,瓊脂17g,加水調制1L,調pH至7. 0 ;
[0009] (2)用獲得的被保藏在中國武漢武漢大學的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保藏號碼 為CCTCC No:M 2014489的茄科勞爾氏菌28-1菌株對30盆溫郁金進行盆栽致病性鑒定,方 法如下:28-1菌株在N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后,用無菌水稀釋至0D600為1.0 ;采用針刺、注射等 方法在植株的莖基部接種,注射菌液的體積為Iml ;接種5-10天后可以看到明顯的病癥;首 先是葉片無光澤,呈略失水狀,葉脈微變黃,葉緣向葉背卷曲;隨后葉脈明顯黃化,葉肉出現(xiàn) 黃斑,葉片萎焉明顯,最后整個葉片黃化枯萎,因此該細菌分離物28-1為溫郁金細菌性枯 萎病的病原物;塊莖病部初呈水漬狀,黃褐色,表面失去光澤,后逐漸軟化,內部充滿灰白色 汁液,表皮破裂后,流出污白色汁液;用無菌水接種的對照植株生長正常。
[0010] 對于保藏真菌的生物學特性說明
[0011] 該細菌菌株28-1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保藏號碼為CCTCC No:M 2014489,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拉丁學名:Ralstonia solanacearum 28-1,中文名稱 為:茄科勞爾氏菌28-1,保藏日期為:2014年10月17日。
[0012] 有益效果
[0013] 本發(fā)明從溫郁金上分離獲得?;饻赜艚鸬目菸〉闹虏⌒跃辏摼曛粚?姜科下的溫郁金致病,而對其下的其他姜科植物,例如生姜,洋姜。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一、材料與方法
[0015] I. 1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病樣的采集與鏡檢
[0016] 從浙江溫州的溫郁金種植基地采集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病葉、塊莖等病樣,放入 保鮮袋中置于4°C冰箱保存,待用;挑選典型癥狀的病莖葉、塊莖,置于顯微鏡下進行鏡檢, 以健康葉莖部組織為對照。
[0017] 1. 2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離與致病性測定
[0018] 切取典型癥狀的病健交界處的少量發(fā)病組織,經(jīng)表面消毒后在NA培養(yǎng)基(牛肉浸 膏3g,酵母提取物lg,胰化蛋白胨5g,鹿糖10g,瓊脂17g,加水調制1L,調pH至7. 0)上劃 線分離,平板在28°C下培養(yǎng)2天后,挑取代表單菌落,進行純化培養(yǎng),獲得多個純化培養(yǎng)的 單菌落。用針刺法將分離物回接至原寄主溫郁金的塊莖,以無菌水作為對照,重復3次。
[0019] 1. 3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菌基因組DNA提取及rDNA ITS序列擴增
[0020] 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菌28-1菌株(多個菌株種一個表現(xiàn)典型的菌株)送至上海 生工進行菌種鑒定,引物序列見表1,所用的試劑、試劑盒及測序均由上海生工完成。
[0021] 表1引物序列
[0022]
[0023] 1. 4不同濃度茄科勞爾氏菌對溫郁金的致病性測定
[0024] 病原菌分離物28-1對1-2片葉的溫郁金植株進行注射接種,采用的菌液濃度分別 為0D600為0. 5、0. 8、1. 0,注射菌量為lml。以無菌水為對照,試驗重復3次。
[0025] 1. 5不同茄科勞爾氏菌的寄主?;詼y定
[0026] 病原菌分離物28-1與姜青枯病菌SC56 (本實驗室分離保存)分別同時注射接種 1-2片葉的溫郁金和姜小苗莖干,菌液濃度0D600為1. 0,注射菌量為lml,測定不同病原物 對不同寄主植物的寄主專化性。以無菌水為對照,試驗重復3次。
[0027] I. 6發(fā)病率與病情指數(shù)的計算方法
[0028] 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病級分級標準:
[0029] 0級:植株健康,無病癥,生長正常;
[0030] 1級:植株葉片葉緣出現(xiàn)輕微發(fā)黃及失水狀萎蔫;
[0031] 3級:植株葉片部分葉脈出現(xiàn)黃化,葉片失水狀萎蔫較明顯;
[0032] 5級:植株萎蔫明顯,有1-2片葉片黃化枯萎;
[0033] 7級:植株萎蔫,或有3片及3片以上葉片黃化枯萎;
[0034] 9級:植株萎蔫枯死。
[0035] 發(fā)病率以"Ri"計,數(shù)值以" % "表示,計算公式:Ri = ni/ntX100(ni:發(fā)病株數(shù); nt:總株數(shù))病情指數(shù)以"DI"計,計算公式:DI =Σ (deXne)/(ntX3) X100(d。:相應病級; η。:各病級病株數(shù);nt:總株數(shù))。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0036] 二、結果與分析
[0037] 2. 1溫郁金細菌性枯萎病的癥狀
[0038] 4月中下旬溫郁金種姜播種出土后就漸漸開始出現(xiàn)病癥,初發(fā)病植株葉片呈輕微 缺水狀萎蔫,失去光澤,葉尖,葉緣或葉脈間微微發(fā)黃;隨著葉片的不斷抽生,發(fā)病葉片不斷 增多,癥狀也不斷加重,上部葉片缺水狀萎蔫明顯,下部葉片的著生角度變大,葉片向葉背 反卷,中脈漸漸黃化,葉緣、葉尖、或葉面隨機的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黃斑;隨著病情加重,葉片黃化 加重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