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某些吡唑類、它們的N-氧化物、鹽和組合物、以及它們作為殺真菌劑的使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為獲得高農(nóng)作物效率,防治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是極其重要的。對觀賞作物、蔬菜作物、大田作物、谷類作物和果樹作物有損害的植物病害可引起產(chǎn)量的顯著降低,并由此導(dǎo)致消費(fèi)者的成本上升。為了這些目的,許多產(chǎn)品可商購獲得,但是持續(xù)需要更有效、成本更低、毒性更低、對環(huán)境更安全或具有不同作用位點(diǎn)的新型化合物。
PCT專利公布WO 2009/137538、WO 2009/137651、WO 2010/101973、WO 2012/023143、WO 2012/030922、WO 2012/031061、WO 2013/116251、WO 2013/126283、WO 2013/192126和US2010/0288074公開了吡唑衍生物和它們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涉及式1的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gòu)體)、其N-氧化物及鹽、包含它們的農(nóng)業(yè)組合物、以及它們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
其中
Q1為苯環(huán)或萘環(huán)體系,每個環(huán)或環(huán)系任選地被至多5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或5元至6元完全不飽和的雜環(huán)環(huán)或8元至10元雜芳族二環(huán)環(huán)系,每個環(huán)或環(huán)系包含選自碳原子和1至4個雜原子的環(huán)成員,所述雜原子獨(dú)立地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和至多4個N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環(huán)成員獨(dú)立地選自C(=O)和C(=S),并且硫原子環(huán)成員獨(dú)立地選自S(=O)u(=NR10)v,每個環(huán)或環(huán)系任選地被至多5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4,并且選自氮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氰基、C1-C4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環(huán)烷基、C2-C4烷氧基烷基、C1-C4烷氧基、C2-C4烷基羰基、C2-C4烷氧基羰基、C2-C4烷基氨基烷基和C3-C4二烷基氨基烷基;
X為O、S(=O)m、NR5或CR6aOR6b;
R1為H、氰基、鹵素、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3烯基、C2-C3炔基、環(huán)丙基、C2-C3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或C1-C3鹵代烷氧基;
R1a為H;或者R1a和R1與它們所連結(jié)的碳原子合在一起以形成環(huán)丙基環(huán),所述環(huán)丙基環(huán)任選地被至多2個獨(dú)立地選自鹵素和甲基的取代基取代;
R2為H、氰基、鹵素、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3烯基、C2-C3鹵代烯基、C2-C3炔基、C2-C3氰基烷基、C1-C3羥基烷基、C1-C3烷氧基或C1-C3烷硫基;或任選地被至多2個獨(dú)立地選自鹵素和甲基的取代基取代的環(huán)丙基;
R3為C1-C8烷基、C1-C8鹵代烷基、C2-C8烯基、C2-C8鹵代烯基、C2-C8炔基、C2-C8鹵代炔基、C2-C8氰基烷基、C1-C8羥基烷基、C1-C8硝基烷基、C3-C8環(huán)烯基、C2-C8烷氧基烷基、C2-C8鹵代烷氧基烷基、C4-C10環(huán)烷氧基烷基、C3-C8烷氧基烷氧基烷基、C2-C8烷硫基烷基、C2-C8鹵代烷硫基烷基、C2-C8烷基亞磺?;榛?、C2-C8鹵代烷基亞磺?;榛2-C8烷基磺?;榛?、C2-C8鹵代烷基磺?;榛?、C3-C8烷基羰基烷基、C3-C8鹵代烷基羰基烷基、C3-C8烷氧基羰基烷基、C3-C8鹵代烷氧基羰基烷基、C2-C8烷基氨基烷基、C2-C8鹵代烷基氨基烷基、C3-C8二烷基氨基烷基、C3-C8烷基氨基羰基烷基、C4-C10二烷基氨基羰基烷基、C4-C10環(huán)烷基氨基烷基或-(CH2)nW;或C3-C8環(huán)烷基或C4-C10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3個獨(dú)立地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W為3元至7元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的包含環(huán)成員的雜環(huán)環(huán),所述環(huán)成員選自碳原子和1至4個雜原子,所述雜原子獨(dú)立地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和至多3個N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環(huán)成員獨(dú)立地選自C(=O)和C(=S),所述環(huán)任選地被至多3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8和氮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9;
每個R4獨(dú)立地為氰基、鹵素、羥基、硝基、C1-C8烷基、C1-C8鹵代烷基、C2-C8烯基、C2-C8鹵代烯基、C2-C8炔基、C2-C8鹵代炔基、C1-C8硝基烷基、C2-C8硝基烯基、C3-C8環(huán)烷基、C3-C8鹵代環(huán)烷基、C1-C8烷硫基、C1-C8鹵代烷硫基、C1-C8烷基亞磺?;?、C1-C8鹵代烷基亞磺酰基、C1-C8烷基磺?;?、C1-C8鹵代烷基磺?;1-C8烷氧基、C1-C8鹵代烷氧基、C2-C8烯氧基、C2-C8鹵代烯氧基、C3-C8炔氧基、C3-C8鹵代炔氧基、C4-C12環(huán)烷基烷氧基、C2-C8烷基羰氧基、C2-C8烷基氨基烷氧基、C3-C8二烷基氨基烷氧基、C2-C8烷基羰基、C1-C8烷基氨基、C2-C8二烷基氨基、C2-C8烷基羰基氨基、-CH(=O),NHCH(=O),-SF5或-SC≡N;
R5為H、C2-C6氰基烷基或C2-C6烷氧基烷基;
R6a為H或C1-C6烷基;
R6b為H、-CH(=O)、C2-C6烷氧基烷基、C2-C6烷基羰基或C2-C6烷氧基羰基;
每個R7獨(dú)立地為鹵素、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3-C6環(huán)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或C2-C4烷氧基烷基;
每個R8獨(dú)立地為氰基、鹵素、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或C2-C4烷氧基烷基;
每個R9獨(dú)立地為氰基、C1-C3烷基或C1-C3烷氧基;
每個R10獨(dú)立地為H、氰基、C1-C3烷基或C1-C3鹵代烷基;
在每個S(=O)u(=NR10)v的實例中,每個u和v獨(dú)立地為0、1或2,前提條件是u和v之和為0、1或2;
m為0、1或2;并且n為0或1。
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式1的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gòu)體)、其N-氧化物或鹽。
本發(fā)明還涉及殺真菌組合物,所述殺真菌組合物包含(a)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即殺真菌有效量的);和(b)至少一種附加組分,所述附加組分選自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和液體稀釋劑。
本發(fā)明還涉及殺真菌組合物,所述殺真菌組合物包含(a)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其它殺真菌劑(例如至少一種具有不同作用位點(diǎn)的其它殺真菌劑)。
本發(fā)明還涉及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植物或其部分或者向植物種子施用殺真菌有效量的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例如作為本文所述的組合物)。
本發(fā)明還涉及組合物,所述組合物包含式1的化合物,其N-氧化物或鹽,和至少一種無脊椎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試劑。
具體實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術(shù)語“包括”、“包含/包括”、“內(nèi)含”、“涵蓋”、“具有”、“含有”、“包含”、“包容”、“特征在于”或其任何其它變型旨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括,以任何明確指明的限定為條件。例如,包含一系列元素的組合物、混合物、工藝、方法、制品、或設(shè)備不必僅限于那些元素,而是可包括其它未明確列出的元素,或此類組合物、混合物、工藝、方法、制品或設(shè)備固有的元素。
連接短語“由…組成”不包括任何未指定的元素、步驟或成分。如果是在權(quán)利要求中,則此類詞將限制權(quán)利要求,以不包含除了通常與之伴隨的雜質(zhì)以外不是所述那些的其它。當(dāng)短語“由…組成”出現(xiàn)在權(quán)利要求的主體的子句中,而非緊接前序時,其僅限制在該子句中提到的元素;其它元素總體上不從權(quán)利要求中被排除。
連接短語“基本上由…組成”用于限定組合物、方法或設(shè)備除了字面公開的那些以外,還包括物質(zhì)、步驟、部件、組分或元素,前提條件是這些附加的物質(zhì)、步驟、部件、組分或元素不實質(zhì)上影響了受權(quán)利要求書保護(hù)的本發(fā)明的基本特征和新穎特征。術(shù)語“基本上由…組成”占據(jù)“包含”和“由…組成”的中間立場。
當(dāng)申請人使用開放式術(shù)語(例如“包含”)來限定發(fā)明或其部分時,應(yīng)當(dāng)容易地理解到(除非另有指明)該說明應(yīng)被解釋為也使用了術(shù)語“基本上由…組成”或“由…組成”描述這一發(fā)明。
此外,除非明確指明相反,“或”是指包含性的“或”而非排他性的“或”。例如,條件A或B滿足下列中的任一項:A為真實的(或存在的)且B為虛假的(或不存在的),A為虛假的(或不存在的)且B為真實的(或存在的),以及A和B兩者均為真實的(或存在的)。
如本文所用,在本發(fā)明的元素或組分之前的不定冠詞“一個”和“一種”無意于限制該元素或組分的實例(即出現(xiàn))的數(shù)量。因此,“一個”或“一種”應(yīng)被理解為包括一個/種或至少一個/種,并且元素或組分的單數(shù)詞語形式也包括復(fù)數(shù),除非該數(shù)值明顯意指單數(shù)。
如在本公開和權(quán)利要求中所提及的,“植物”包括所有生命階段的植物界成員,尤其是種子植物(裸子植物),所有生命階段包括植物幼苗階段(例如發(fā)芽的種子發(fā)育成幼苗)和成熟繁殖階段(例如開花和結(jié)種的植物)。植物的一部分包括通常生長在成長介質(zhì)(例如土壤)表面下方的向地性部分諸如根、塊莖、鱗莖和球莖,以及在成長介質(zhì)上方生長的部分諸如葉(包括莖和葉)、花、果實和種子。
如本文所提及的,單獨(dú)或以詞語的組合使用的術(shù)語“幼苗”是指由種子的胚胎發(fā)育的植物幼苗。
如本文所指,術(shù)語“闊葉”可單獨(dú)使用或以詞語諸如“闊葉作物”使用,是指雙子葉或雙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是用于描述一類被子植物的術(shù)語,其特征在于具有兩個子葉的胚芽。
如在本公開中所提及的,術(shù)語“真菌病原體”和“真菌植物病原體”包括子囊菌門、擔(dān)子菌門和結(jié)核菌門中的病原體,以及是影響觀賞、草坪、蔬菜、田地、谷類和水果作物的經(jīng)濟(jì)學(xué)重要性的植物病害的廣譜致病原的真菌樣的卵菌門類。在本公開的上下文中,“保護(hù)植物不受病害”或“控制植物病害”包括防止作用(中斷感染、定植、癥狀發(fā)展和孢子產(chǎn)生的真菌循環(huán))和/或治療作用(抑制植物宿主組織的定植)。
如本文所用,術(shù)語作用模式(MOA)為如由殺菌劑抗性行動委員會(FRAC)所定義,并且根據(jù)它們在植物病原體的生物合成路徑中的生物化學(xué)作用模式用于辨別殺真菌劑。FRAC-定義的作用模式包括(A)核酸合成、(B)有絲分裂和細(xì)胞分裂、(C)呼吸作用、(D)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合成、(E)信號轉(zhuǎn)導(dǎo)、(F)類脂合成和膜完整性、(G)膜中的甾醇生物合成、(H)細(xì)胞壁生物合成、(I)細(xì)胞壁中的黑色素合成、(P)宿主植物防御感應(yīng)、(U)未知的作用模式、(NC)未歸類的和(M)多位點(diǎn)接觸活性?;趩为?dú)驗證的目標(biāo)作用位點(diǎn)(例如,A包括亞組A1、A2、A3和A4),或假如其中精確的目標(biāo)位點(diǎn)是未知的,基于組內(nèi)或關(guān)于其它組的交叉耐藥性特征,每個MOA(即,字母A至M)包含一個或多個亞組。這些亞組中的每一個(例如,A1、A2、A3和A4)被分配一個FRAC代碼(數(shù)字和/或字母)。例如,亞組A1的FRAC代碼為4。關(guān)于目標(biāo)位點(diǎn)和FRAC代碼附加的信息可得自公共可用的被保持的數(shù)據(jù)庫,例如通過FRAC。
如本文所用,術(shù)語“交叉耐藥性”是指當(dāng)病原體發(fā)展出對一種殺真菌劑的抗性并且同時變得對其它殺真菌劑有抗性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這些其它的殺真菌劑通常但不總是在相同的化學(xué)種類中或者具有相同的目標(biāo)作用位點(diǎn),或者可通過相同的機(jī)理解毒。
在本公開的背景下,當(dāng)分子片段(即,基團(tuán))通過一系列原子符號(例如C、H、N、O和S)表示時,隱含的連結(jié)點(diǎn)或多個點(diǎn)將易于被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所識別。在本文的某些情況下,尤其是當(dāng)可能有可供選擇的連結(jié)點(diǎn)時,連結(jié)點(diǎn)或多個點(diǎn)可明確地用連字符(“-”)表示。例如,“-SCN”表示連結(jié)點(diǎn)為硫原子(即,硫氰基、非異硫氰基)。
如本文所用,術(shù)語“烷基化劑”是指其中含碳基團(tuán)通過碳原子鍵合到離去基團(tuán)如鹵化物或磺酸酯的化合物,所述離去基團(tuán)可通過親核物質(zhì)與所述碳原子的鍵合而被置換。除非另外指明,術(shù)語“烷基化”不將含碳基團(tuán)限制為烷基;烷基化劑中的含碳基團(tuán)包括對R2和R3指定的各種碳鍵合的取代基團(tuán)。
在上述表述中,單獨(dú)使用或在復(fù)合詞如“烷硫基”或“鹵代烷基”中使用的術(shù)語“烷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的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或不同的丁基、戊基或己基異構(gòu)體?!跋┗卑ㄖ辨溁蛑ф湹南N,諸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以及不同的丁烯基、戊烯基和己烯基異構(gòu)體?!跋┗币舶ň巯?,諸如1,2-丙二烯基和2,4-己二烯基?!叭不卑ㄖ辨溁蛑ф溔矡N,諸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以及不同的丁炔基、戊炔基和己炔基異構(gòu)體。“炔基”也包括由多個三鍵構(gòu)成的部分,諸如2,5-己二炔基。
“烷基氨基”包括被直鏈或支鏈的烷基取代的NH基團(tuán)?!巴榛被钡氖纠–H3CH2NH、CH3CH2CH2NH和(CH3)2CHNH?!岸榛被钡氖纠?CH3)2N、(CH3CH2)2N和CH3CH2(CH3)N。“烷基氨基烷基”表示烷基上的烷基氨基取代?!巴榛被榛钡氖纠–H3NHCH2、CH3NHCH2CH2和CH3CH2NHCH2?!岸榛被榛钡氖纠?CH3)2NCH2、CH3CH2(CH3)NCH2和(CH3)2NCH2CH2。
“烷氧基”包括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以及不同的丁基、戊基和己氧基異構(gòu)體?!巴檠趸榛北硎就榛系耐檠趸〈!巴檠趸榛钡氖纠–H3OCH2、CH3OCH2CH2、CH3CH2OCH2、CH3CH2CH2CH2OCH2和CH3CH2OCH2CH2?!跋┭趸卑ㄟB結(jié)到氧原子并且通過氧原子連接的直鏈或支鏈烯基?!跋┭趸钡氖纠℉2C=CHCH2O、(CH3)2C=CHCH2O、CH3CH=CHCH2O、CH3CH=C(CH3)CH2O和H2C=CHCH2CH2O?!叭惭趸卑ㄟB結(jié)到氧原子并且通過氧原子連接的直鏈或支鏈炔基?!叭惭趸钡氖纠℉C≡CCH2O、CH3C≡CCH2O和CH3C≡CCH2CH2O?!巴檠趸檠趸榛北硎就榛系耐檠趸檠趸〈?。“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的示例包括CH3OCH2OCH2、CH3OCH2OCH2CH2和CH3CH2OCH2OCH2。
“烷硫基”包括支化或直鏈烷硫基部分,諸如甲硫基、乙硫基和不同的丙基、丁基、戊基和己硫基異構(gòu)體。“烷基亞磺?;卑ㄍ榛鶃喕酋;鶊F(tuán)的兩種對映異構(gòu)體?!巴榛鶃喕酋;钡氖纠–H3S(=O)、CH3CH2S(=O)、CH3CH2CH2S(=O)和(CH3)2CHS(=O)。“烷基磺?;钡氖纠–H3S(=O)2、CH3CH2S(=O)2、CH3CH2CH2S(=O)2和(CH3)2CHS(=O)2?!巴榱蚧榛北硎驹谕榛系耐榱蚧〈!巴榱蚧榛钡氖纠–H3SCH2、CH3SCH2CH2、CH3CH2SCH2、CH3CH2CH2CH2SCH2和CH3CH2SCH2CH2;“烷基亞磺酰基烷基”和“烷基磺?;榛狈謩e包括對應(yīng)的亞砜和砜。
術(shù)語“環(huán)烷基”表示由介于3至8個之間的通過單鍵彼此連接的碳原子組成的飽和碳環(huán)環(huán)?!碍h(huán)烷基”示例包括環(huán)丙基、環(huán)丁基、環(huán)戊基和環(huán)己基。術(shù)語“環(huán)烷基烷基”表示烷基基團(tuán)上的環(huán)烷基取代?!碍h(huán)烷基烷基”的示例包括環(huán)丙基甲基、環(huán)戊基乙基、以及其它鍵合到直鏈或支鏈烷基基團(tuán)的環(huán)烷基部分?!碍h(huán)烷基烷氧基”表示烷氧基基團(tuán)上的環(huán)烷基取代?!碍h(huán)烷基烷氧基”的示例包括環(huán)丙基甲氧基、環(huán)戊基乙氧基、以及其它鍵合到直鏈或支鏈烷氧基的環(huán)烷基部分。術(shù)語“環(huán)烷氧基烷基”表示烷基部分上的環(huán)烷氧基取代?!碍h(huán)烷氧基烷基”的示例包括環(huán)丙氧基甲基、環(huán)戊氧基乙基、以及其它鍵合到直鏈或支鏈烷基部分的環(huán)烷氧基。術(shù)語“環(huán)烷基氨基烷基”表示烷基基團(tuán)上的環(huán)烷基氨基取代?!碍h(huán)烷基氨基烷基”的示例包括環(huán)丙基氨基甲基、環(huán)戊基氨基乙基、以及鍵合到直鏈或支鏈烷基基團(tuán)的其它環(huán)烷基氨基部分?!碍h(huán)烯基”包括如環(huán)戊烯基和環(huán)己烯基的基團(tuán)以及具有一個以上雙鍵的基團(tuán)如1,3-或1,4-環(huán)己二烯基。
“氰基烷基”表示被一個氰基基團(tuán)取代的烷基基團(tuán)。“氰基烷基”的示例包括NCCH2、NCCH2CH2和CH3CH(CN)CH2?!傲u基烷基”表示被一個羥基基團(tuán)取代的烷基基團(tuán)。“羥基烷基”的示例包括HOCH2、HOCH2CH2和CH3CH2(OH)CH?!跋趸榛北硎颈灰粋€硝基基團(tuán)取代的烷基基團(tuán)。“硝基烷基”的示例包括NO2CH2和NO2CH2CH2。
“烷基羰基”表示鍵合到C(=O)部分的直鏈或支鏈的烷基基團(tuán)。“烷基羰基”的示例包括CH3C(=O)、CH3CH2CH2C(=O)和(CH3)2CHC(=O)。“烷氧基羰基”的示例包括CH3OC(=O)、CH3CH2OC(=O)、CH3CH2CH2OC(=O)、(CH3)2CHOC(=O)和不同的戊基或己氧基羰基異構(gòu)體。術(shù)語“烷基羰氧基”表示鍵合到C(=O)O部分的直鏈或支鏈烷基?!巴榛恃趸钡氖纠–H3CH2C(=O)O和(CH3)2CHC(=O)O。術(shù)語“烷氧基羰基烷基”表示在烷基上的烷氧基羰基取代。“烷氧基羰基烷基”的示例包括CH3CH2OC(=O)CH2、(CH3)2CHCH2OC(=O)CH2和CH3OC(=O)CH2CH2。術(shù)語“烷基羰基氨基”表示鍵合到C(=O)NH部分的烷基?!巴榛驶被钡氖纠–H3C(=O)NH和CH3CH2C(=O)NH。
單獨(dú)使用或者以復(fù)合詞如“鹵代甲基”或“鹵代烷基”使用的術(shù)語“鹵素”包括氟、氯、溴或碘。此外,當(dāng)以復(fù)合詞如“鹵代烷基”使用時,所述烷基可部分地或完全地被可相同或不同的鹵素原子取代?!胞u代烷基”的示例包括F3C、ClCH2、CF3CH2和CF3CCl2。術(shù)語“鹵代烯基”、“鹵代烷氧基”、“鹵代烷硫基”、“鹵代烷基亞磺?;?、“鹵代烷基磺?;?、“鹵代環(huán)烷基”等與術(shù)語“鹵代烷基”類似地定義?!胞u代烯基”的示例包括Cl2C=CHCH2和CF3CH=CH?!胞u代烷氧基”的示例包括CF3O、CCl3CH2O、F2CHCH2CH2O和CF3CH2O?!胞u代烷硫基”的示例包括CCl3S、CF3S、CCl3CH2S和ClCH2CH2CH2S?!胞u代烷基亞磺酰基”的示例包括CF3S(=O)、CCl3S(=O)、CF3CH2S(=O)和CF3CF2S(=O)?!胞u代烷基磺?;钡氖纠–F3S(=O)2、CCl3S(=O)2、CF3CH2S(=O)2和CF3CF2S(=O)2?!胞u代環(huán)烷基”的示例包括氯代環(huán)丙基、氟代環(huán)丁基和氯代環(huán)己基。
取代基基團(tuán)中的碳原子總數(shù)由前綴“Ci-Cj”表示,其中i和j為1至12的數(shù)。例如,C1-C3烷基磺?;付榧谆酋;帘酋;?;C2烷氧基烷基指定為CH3OCH2;C3烷氧基烷基指定為例如CH3OCH2CH2或CH3CH2OCH2;并且C4烷氧基烷基指定為包含總計四個碳原子的被烷氧基基團(tuán)取代的烷基基團(tuán)的各種異構(gòu)體,示例包括CH3CH2CH2OCH2和CH3CH2OCH2CH2。
與基團(tuán)諸如環(huán)相關(guān)的術(shù)語“未取代的”表示所述基團(tuán)除了其與式1的其余部分的一個或多個連結(jié)基以外不具有任何取代基。術(shù)語“任選地取代的”是指取代基的數(shù)目可為零。除非另外指明,通過在任何可得碳或氮原子上用非氫取代基替代氫原子,任選地取代的基團(tuán)可被容納的盡可能多的任選取代基取代。通常,任選取代基(當(dāng)存在時)的數(shù)目在1至3的范圍內(nèi)。如本文所用,術(shù)語“任選地取代的”與短語“取代或未取代的”或與術(shù)語“(未)取代的”互換使用。
任選的取代基數(shù)目可受指定限制的約束。例如,短語“任選地被至多3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4是指可存在0、1、2或3個取代基(如果可能的連接點(diǎn)數(shù)允許)。類似地,短語“任選地被至多5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是指如果可用的連接點(diǎn)數(shù)允許,可存在0、1、2、3、4或5個取代基。
除非另外指明,作為式1(例如Q1)的組分的“環(huán)”或“環(huán)系”為碳環(huán)(例如苯基或萘基)或雜環(huán)(例如吡啶基)。術(shù)語“環(huán)系”表示兩個或更多個稠環(huán)。術(shù)語“環(huán)成員”是指形成環(huán)或環(huán)系的主鏈的原子或其它部分(例如C(=O)、C(=S)、S(=O)或S(=O)2)。
術(shù)語“非芳族”包括為完全飽和的,以及部分或完全不飽和的環(huán),前提條件是沒有一個環(huán)是芳族的。術(shù)語“芳族”表示完全不飽和的環(huán)的環(huán)原子中的每一個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中,并且具有與所述環(huán)平面垂直的p-軌道和,并且(4n+2)個π電子與環(huán)相關(guān)聯(lián),以符合休克爾法則,其中n為正整數(shù)。
術(shù)語“碳環(huán)環(huán)”或“碳環(huán)”表示其中形成環(huán)主鏈的原子僅選自碳的環(huán)。當(dāng)完全不飽和的碳環(huán)滿足休克爾法則時,所述環(huán)也被稱為“芳族碳環(huán)環(huán)”。術(shù)語“飽和的碳環(huán)環(huán)”是指具有的主鏈由通過單鍵彼此連接的碳原子組成的環(huán);除非另外指明,其余的碳價被氫原子占據(jù)。
術(shù)語“雜環(huán)環(huán)(heterocyclic ring)”、“雜環(huán)(heterocycle)”或“雜芳族環(huán)系”表示其中形成環(huán)主鏈的至少一個原子不是碳(例如N、O或S)的環(huán)或環(huán)系。通常雜環(huán)環(huán)包含不超過3個N原子,不超過2個O原子和不超過2個S原子。除非另外指明,雜環(huán)環(huán)可以是飽和的、部分不飽和的、或完全不飽和的環(huán)。當(dāng)完全不飽和的雜環(huán)環(huán)滿足休克爾法則時,則所述環(huán)也被稱為“雜芳族環(huán)”或“芳族雜環(huán)環(huán)”。除非另外指明,雜環(huán)環(huán)可經(jīng)由任何可利用的碳或氮通過替換所述碳或氮上的氫來連結(jié)。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當(dāng)Q1的實例包含苯基或6元雜環(huán)環(huán)(例如吡啶基)時,每個環(huán)的鄰、間和對位是相對于環(huán)與式1的其余部分的連接的。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作為一種或多種立體異構(gòu)體存在。立體異構(gòu)體為構(gòu)成相同但它們原子空間排列不同的異構(gòu)體,并且包括對映體、非對映體、順式-和反式-反異構(gòu)體(還稱為幾何異構(gòu)體)和阻轉(zhuǎn)異構(gòu)體。阻轉(zhuǎn)異構(gòu)體是圍繞單鍵旋轉(zhuǎn)受限引起的,其中旋轉(zhuǎn)阻礙足夠高以使得異構(gòu)物質(zhì)分離。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將會知道,當(dāng)一種立體異構(gòu)體相對于其它立體異構(gòu)體富集時,或當(dāng)其與其它立體異構(gòu)體分離時,其可能更有活性和/或可能表現(xiàn)出有益的效果。另外,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知道如何分離、富集和/或選擇性地制備所述立體異構(gòu)體。關(guān)于立體異構(gòu)現(xiàn)象的所有方面的綜合論述參見Ernest L.Eliel和Samuel H.Wilen的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John Wiley&Sons,1994。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由于圍繞式1中的酰胺鍵(例如C(O)-N)旋轉(zhuǎn)受限,因此可存在一個或多個構(gòu)象異構(gòu)體。本發(fā)明包括構(gòu)象異構(gòu)體的混合物。此外,本發(fā)明包括相對于其它構(gòu)象異構(gòu)體富集了一種構(gòu)象異構(gòu)體的化合物。
本發(fā)明以所有比例以及同位素形式(諸如氘代的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gòu)體、構(gòu)象異構(gòu)體以及它們的混合物。
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將會理解,不是所有含氮雜環(huán)都可以形成N-氧化物,因為氮需要有可氧化為氧化物的可用孤對電子;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將識別出可形成N-氧化物的那些含氮雜環(huán)。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還將會知道,叔胺可形成N-氧化物。制備雜環(huán)和叔胺的N-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是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熟知的,包括用過氧酸(如過乙酸和間氯過氧苯甲酸(MCPBA))、過氧化氫、烷基氫過氧化物(諸如叔丁基氫過氧化物)、過硼酸鈉和雙環(huán)氧乙烷(如二甲基雙環(huán)氧乙烷)氧化雜環(huán)化合物和叔胺。制備N-氧化物的這些方法已廣泛描述和綜述于文獻(xiàn)中,參見例如:T.L.Gilchrist于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第7卷,第748–750頁,S.V.Ley編輯,Pergamon Press;M.Tisler和B.Stanovnik于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第3卷,第18–20頁,A.J.Boulton和A.McKillop編輯,Pergamon Press;M.R.Grimmett和B.R.T.Keene于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第43卷,第149–161頁,A.R.Katritzky編輯,Academic Press;M.Tisler和B.Stanovnik于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第9卷,第285–291頁,A.R.Katritzky和A.J.Boulton編輯,Academic Press;和G.W.H.Cheeseman和E.S.G.Werstiuk于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第22卷,第390–392頁,A.R.Katritzky和A.J.Boulton編輯,Academic Press。
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認(rèn)識到,由于在環(huán)境和生理條件下化合物的鹽與它們對應(yīng)的非鹽形式處于平衡,因此鹽與非鹽形式分享生物用途。因此,式1的化合物的各種鹽可用于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即是適用于農(nóng)學(xué)的)。式1的化合物的鹽包括與無機(jī)酸或有機(jī)酸形成的酸加成鹽,所述酸如氫溴酸、鹽酸、硝酸、磷酸、硫酸、乙酸、丁酸、富馬酸、乳酸、馬來酸、丙二酸、草酸、丙酸、水楊酸、酒石酸、4-甲苯磺酸或戊酸。當(dāng)式1的化合物包含酸性部分諸如羧酸時,鹽也包括與有機(jī)堿或無機(jī)堿諸如吡啶、三乙基胺或氨、或酰胺、或者鈉、鉀、鋰、鈣、鎂或鋇的氫化物、氫氧化物或碳酸鹽形成的那些。因此,本發(fā)明包括選自式1、其N-氧化物和其適用于農(nóng)業(yè)的鹽的化合物。
選自式1的化合物、其立體異構(gòu)體、其互變異構(gòu)體、其N-化物和其鹽通常以多于一種形式存在,并且因此式1包括式1表示的所有結(jié)晶和非結(jié)晶形式的化合物。非結(jié)晶形式包括為固體的實施方案諸如蠟和樹膠,以及為液體的實施方案諸如溶液和熔融物。晶體形式包括代表基本上單一晶型體的實施方案,和代表多晶型體(即不同晶型)的混合物的實施方案。術(shù)語“多晶型”是指可以不同晶型結(jié)晶的化合物的具體晶型,這些晶型在晶格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排列和/或分子構(gòu)象。雖然多晶型可具有相同的化學(xué)組成,但是它們也可具有不同的組成,這應(yīng)歸因于是否存在可微弱或強(qiáng)力鍵合于晶格內(nèi)的共結(jié)晶的水或其它分子。多晶型可具有不同的化學(xué)、物理和生物特性,如結(jié)晶形狀、密度、硬度、顏色、化學(xué)穩(wěn)定性、熔點(diǎn)、吸濕性、可懸浮性、溶解率和生物利用度。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將會知道,相對于由式1表示的相同化合物的另一種多晶型或多晶型的混合物,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多晶型可顯示出有益功效(例如制備可用制劑的適宜性,改善的生物性能)。制備和分離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特定多晶型可通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已知的方法實現(xiàn),包括例如采用所選溶劑和溫度進(jìn)行結(jié)晶。關(guān)于多態(tài)性廣泛的論述參見R.Hilfiker編輯的Polymorphism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Wiley-VCH,Weinheim,2006。
發(fā)明內(nèi)容中所述的本發(fā)明實施方案包括下述那些。在下列實施方案中,式1包括其立體異構(gòu)體、其N-氧化物及其鹽,并且除非在實施方案中另外定義,涉及“式1的化合物”的描述包括發(fā)明內(nèi)容中對指定取代基的定義。
實施方案1:式1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1至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噠嗪基環(huán),每個環(huán)任選地被至多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
實施方案2:實施方案1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1至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任選地被至多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吡啶基環(huán)。
實施方案3:實施方案2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1至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吡啶基環(huán)。
實施方案4:實施方案3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1至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
實施方案5:實施方案4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2至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
實施方案6:實施方案5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2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
實施方案7:式1或?qū)嵤┓桨?至6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至少一個R4取代基連結(jié)在鄰位處取代的苯環(huán)(相對于Q1環(huán)與式1的其余部分的連接)。
實施方案8:式1或?qū)嵤┓桨?至7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Q1為被至少一個R4取代基連結(jié)在對位處取代的苯環(huán)(相對于Q1環(huán)與式1的其余部分的連接)。
實施方案9:式1或?qū)嵤┓桨?至8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Q1為在2-、4-和6-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者為在2-和4-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者為在2-和6-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
實施方案10:式1或?qū)嵤┓桨?至9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X為O、NR5或CR6aOR6b。
實施方案11:實施方案10的化合物,其中X為O、NH或CHOH。
實施方案12:實施方案11的化合物,其中X為O或CHOH。
實施方案13:實施方案11的化合物,其中X為NH或CHOH。
實施方案14:實施方案11或13的化合物,其中X為CHOH。
實施方案15:式1或?qū)嵤┓桨?至14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當(dāng)R1是單獨(dú)的時(即沒有與R1a合在一起),R1為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環(huán)丙基、C1-C3烷氧基或C1-C3鹵代烷氧基。
實施方案16:實施方案15的化合物,其中R1為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或C1-C3烷氧基。
實施方案17:實施方案16的化合物,其中R1為H或C1-C3烷基。
實施方案18:實施方案17的化合物,其中R1為H或甲基。
實施方案19:實施方案18的化合物,其中R1為H。
實施方案20:式1或?qū)嵤┓桨?至19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R1a為H。
實施方案21:式1或?qū)嵤┓桨?至14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當(dāng)R1a和R1與它們所連結(jié)以形成環(huán)的碳原子合在一起時,所述環(huán)為環(huán)丙基(即,未取代的)。
實施方案22:式1或?qū)嵤┓桨?至21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R2為氰基、鹵素、C1-C2烷基、鹵代甲基、氰基甲基、羥甲基、甲氧基或甲硫基;或者為任選地被至多2個獨(dú)立地選自鹵素和甲基的取代基取代的環(huán)丙基。
實施方案23:實施方案22的化合物,其中R2為Br、Cl、I或C1-C2烷基。
實施方案24:實施方案23的化合物,其中R2為Br、Cl或甲基。
實施方案25:實施方案24的化合物,其中R2為甲基。
實施方案26:式1或?qū)嵤┓桨?至25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氰基烷基、C3-C6環(huán)烯基、C2-C6烷氧基烷基、C2-C6鹵代烷氧基烷基、C4-C10環(huán)烷氧基烷基、C3-C6烷氧基烷氧基烷基、C2-C6烷硫基烷基、C2-C6烷基亞磺?;榛2-C6鹵代烷基亞磺?;榛?、C2-C6烷基磺酰基烷基、C2-C6鹵代烷基磺酰基烷基、C3-C6烷基羰基烷基、C3-C6鹵代烷基羰基烷基、C3-C6烷氧基羰基烷基、C2-C6烷基氨基烷基、C3-C6二烷基氨基烷基、C3-C6烷基氨基羰基烷基或-(CH2)nW;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3個獨(dú)立地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實施方案27:實施方案26的化合物,其中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3-C6環(huán)烯基、C2-C6烷氧基烷基、C3-C6烷氧基烷氧基烷基、C2-C6烷硫基烷基、C2-C6烷基亞磺酰基烷基、C2-C6鹵代烷基亞磺酰基烷基、C2-C6烷基磺?;榛?、C2-C6鹵代烷基磺酰基烷基、C3-C6烷基羰基烷基、C3-C6鹵代烷基羰基烷基、C3-C6烷氧基羰基alkyl或-(CH2)nW;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2個獨(dú)立地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實施方案28:實施方案27的化合物,其中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C2-C6烷氧基烷基或-(CH2)nW;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1個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實施方案29:實施方案28的化合物,其中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或-(CH2)nW;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1個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實施方案30:實施方案29的化合物,其中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1個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實施方案31:實施方案30的化合物,其中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
實施方案32:式1或?qū)嵤┓桨?至31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W為5元至6元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的包含選自碳原子和1至2個雜原子的環(huán)成員的雜環(huán)環(huán),所述雜原子獨(dú)立地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和至多3個N原子,其中至多2個碳原子環(huán)成員選自C(=O),所述環(huán)任選地被至多3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8和氮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9。
實施方案33:實施方案32的化合物,其中W為5元至6元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的包含選自碳原子和1至3個雜原子的環(huán)成員的雜環(huán)環(huán),所述雜原子獨(dú)立地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和至多3個N原子,所述環(huán)任選地被至多2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8和氮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9。
實施方案34:實施方案33的化合物,其中W為5元至6元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的包含選自碳原子和1至3個雜原子的環(huán)成員的雜環(huán)環(huán),所述雜原子獨(dú)立地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和至多2個N原子,所述環(huán)任選地被至多2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8和氮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9。
實施方案35:式1或?qū)嵤┓桨?至34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W為四氫呋喃基、四氫苯硫基、吡咯烷基、1,3-氧硫雜環(huán)戊基、1,3-二硫雜環(huán)戊基、四氫-2H-噻喃基、哌啶基、哌啶基、1,3-氧硫雜環(huán)己基或1,3-二硫雜環(huán)己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2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8和氮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9。
實施方案36:式1或?qū)嵤┓桨?至35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R4獨(dú)立地為氰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環(huán)丙基、甲硫基、C1-C4烷氧基、C1-C4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3-C6鹵代炔氧基、C4-C6環(huán)烷基烷氧基或C2-C6烷基羰氧基。
實施方案37:實施方案36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4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C1-C4烷氧基、C1-C4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3-C6鹵代炔氧基或C4-C6環(huán)烷基烷氧基。
實施方案38:實施方案37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4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C1-C4烷氧基、C2-C6炔氧基或C4-C6環(huán)烷基烷氧基。
實施方案39:實施方案38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4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甲氧基或C2-C4炔氧基。
實施方案40:實施方案39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4獨(dú)立地為鹵素。
實施方案41:實施方案40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4獨(dú)立地為Cl、F或Br。
實施方案42:實施方案41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4獨(dú)立地為Cl或F。
實施方案43:式1或?qū)嵤┓桨?至42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R5為H、氰基甲基或C2-C3烷氧基烷基。
實施方案44:實施方案43的化合物,其中R5為H。
實施方案45:式1或?qū)嵤┓桨?至44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R6a為H或甲基。
實施方案46:實施方案45的化合物,其中R6a為H。
實施方案47:式1或?qū)嵤┓桨?至46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R6b為H、-CH(=O)、甲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
實施方案48:實施方案47的化合物,其中R6b為H。
實施方案49:式1或?qū)嵤┓桨?至48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7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環(huán)丙基、甲氧基或C2-C4烷氧基烷基。
實施方案50:實施方案49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7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或甲氧基。
實施方案51:實施方案50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7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CF3或甲氧基。
實施方案52:式1或?qū)嵤┓桨?至51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8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或C2-C4烷氧基烷基。
實施方案53:實施方案52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8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CF3或甲氧基。
實施方案54:實施方案53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8獨(dú)立地為甲基或甲氧基。
實施方案55:式1或?qū)嵤┓桨?至54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每個R9為甲基。
實施方案56:式1或?qū)嵤┓桨?至55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m為0。
實施方案57:式1或?qū)嵤┓桨?至56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n為1。
實施方案58:式1或?qū)嵤┓桨?至56中任一項的化合物,其中n為0。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包括上文實施方案1-58以及本文所述的任何其它實施方案可以任何方式組合,并且除非在實施方案中另外規(guī)定,實施方案中的可變因素的描述不僅涉及式1的化合物,還涉及用于制備式1的化合物的起始化合物和中間體化合物。此外,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包括上文實施方案1-58和本文所述的任何其它實施方案,以及它們的任何組合,均適合于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和方法。實施方案1-58的組合由以下示出:
實施方案A:式1的化合物,其中
Q1為被1至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吡啶基環(huán);
X為O、NH或CHOH;
R1為H或C1-C3烷基;
R1a為H;
R2為Br、Cl或甲基;
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或-(CH2)nW;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1個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W為5元至6元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的包含選自碳原子和1至2個雜原子的環(huán)成員的雜環(huán)環(huán),所述雜原子獨(dú)立地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和至多2個N原子,所述環(huán)任選地被至多2個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獨(dú)立地選自碳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8和氮原子環(huán)成員上的R9;
每個R4獨(dú)立地為鹵素;
每個R7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環(huán)丙基、甲氧基或C2-C4烷氧基烷基;
每個R8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或C2-C4烷氧基烷基,并且每個R9為甲基。
實施方案B:實施方案A的化合物,其中
Q1為被1至3個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
R1為H;
R2為甲基;
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1個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每個R4獨(dú)立地為Cl、F或Br;并且每個R7獨(dú)立地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或甲氧基。
實施方案C:實施方案B的化合物,其中
Q1為在2-、4-和6-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者為在2-和4-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者為在2-和6-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
X為CHOH;并且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
實施方案D:式1的化合物,其中
Q1為在2-、4-和6-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者為在2-和4-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或者為在2-和6-位處被獨(dú)立地選自R4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環(huán);
X為O、NH或CHOH;
R1為H;
R1a為H;
R2為甲基;
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或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每個任選地被至多1個選自R7的取代基取代;
每個R4獨(dú)立地為Cl、F或Br;并且每個R7為鹵素、甲基、鹵代甲基或甲氧基。
實施方案E:實施方案D的化合物,其中
X為CHOH;并且
R3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3-C6環(huán)烯基、C3-C6環(huán)烷基或C4-C7環(huán)烷基烷基。
具體的實施方案包括式1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選自:
α-(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5-(1-甲基乙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1);
α-(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5-(2-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3);
α-(2-氯-4-氟苯基)-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8);
α-(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9);
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10);
5-環(huán)己基-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11);
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5-(2-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14);
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α-(2,4,6-三氟苯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23);和
α-(2,6-二氯苯基)-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24)。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殺真菌組合物,所述組合物包含式1的化合物(包括其所有立體異構(gòu)體、N-氧化物及鹽)和至少一種其它殺真菌劑。作為此類組合物的實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對應(yīng)于上述化合物實施方案中任一種的化合物的組合物。
本發(fā)明提供了殺真菌組合物,所述組合物包含式1的化合物(包括其所有立體異構(gòu)體、N-氧化物及鹽)(即以殺真菌有效量)和至少一種附加組分,所述附加組分選自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和液體稀釋劑。作為此類組合物的實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對應(yīng)于上述化合物實施方案中任一種的化合物的組合物。
本發(fā)明提供了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植物或其部分或者向植物種子施用殺真菌有效量的式1的化合物(包括其所有立體異構(gòu)體、N-氧化物及鹽)。作為此類方法的實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施用殺真菌有效量化合物的方法,所述化合物對應(yīng)于上述化合物實施方案中的任一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所述化合物作為本發(fā)明的組合物施用的實施方案。
可使用如方案1-23中所述的以下方法和變型中的一種或多種來制備式1的化合物。除非另外指明,下文中式1-23的化合物中的Q1、X、R1、R1a R2、R3和R6a的定義如上文發(fā)明內(nèi)容中所定義。式1a、1b、1c、1d、1e、1f和1g為式1的各種子集;除非另外指明,對于每個子集式的取代基如對于其母體式所定義
如方案1中所示,式1a的化合物(即式1,其中X為CR6aOR6b,并且R6b為H)可通過將式2的化合物(即,對于R6a為H的醛,對于R6a為烷基的酮)與式Q1-M1的有機(jī)金屬試劑接觸來制備,其中M1為MgX1、Li或ZnX1,并且X1為Br、Cl或I。通常所述反應(yīng)在適宜的溶劑中,諸如四氫呋喃、二乙醚或甲苯,在介于約-78至20℃之間的溫度下進(jìn)行。該類型的反應(yīng)可見于化學(xué)文獻(xiàn)中;參見例如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29,1628-1637,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51,7216-7233,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2004,12,5465-5483和Tetrahedron Letters 2006,47,817-820。另外,方案1的方法示出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步驟G和實施例2,步驟F中。
方案1
式1a的化合物也可如在方案2中所示來制備。在方案2的方法A中,式3的酮與式R6a-M1的有機(jī)金屬試劑反應(yīng)以提供式1a的化合物,其中R6a為烷基。在方法B中,式3的化合物與包含氫化物的還原劑,諸如硼氫化鈉、氫化鋰鋁或二異丁基氫化鋁,在諸如甲醇、乙醇、四氫呋喃或二乙醚的溶劑中,在介于約-20至20℃之間的溫度下接觸以提供式1a的化合物,其中R6a為H。對本領(lǐng)域中技術(shù)人員已知的其它還原技術(shù)也可被用于獲得其中R6a為H的式1a的化合物。例如如在方案2的方法C中所示,式3的酮可由催化氫化還原。通常的反應(yīng)條件涉及將式3的化合物在金屬催化劑,諸如承載在惰性載體,諸如活性炭上的鈀或釕的存在下,在諸如乙醇的溶劑中,在約20℃下暴露于介于約100至500kPa之間壓力下的氫氣。該類型的還原是熟知的;參見,例如Catalytic Hydrogenation,L.Cerveny,Ed.,Elsevier Science,Amsterdam,1986,Organometallics 2010,29(3),554-561和Organic Letters 2003,5(26),5039-5042。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將認(rèn)識到,在式3的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其它官能團(tuán)在催化氫化條件下也會被還原,因此需要適當(dāng)?shù)剡x擇催化劑和條件。在一些情況下,具有至少一個N-H鍵的手性二胺配體的存在導(dǎo)致期望的化合物更高的化學(xué)選擇性(即,羰基部分超過可能存在于式3的化合物中某些其它官能團(tuán)被選擇性地還原)。
方案2
如在方案3中所示,其中R6a為烷基的式2的中間體可通過將式R6a-M2的有機(jī)金屬試劑與式4的酰胺試劑(例如,Weinreb酰胺)接觸制備。在該方法中,式R6a-M2的化合物為格氏試劑(即,M2為MgX2并且X2為Br或Cl,例如甲基氯化鎂或甲基溴化鎂)或有機(jī)鋰試劑(即,M2為Li,例如甲基鋰或叔丁基鋰)。通常反應(yīng)在適宜的溶劑中,諸如二乙醚、四氫呋喃或甲苯,在介于約-78至20℃之間的溫度下進(jìn)行。式2的化合物可通過用含水的酸淬滅反應(yīng)混合物,并且用有機(jī)溶劑萃取而分離。其中R6a為H的式2的中間體可通過用金屬氫化物還原劑,諸如氫化鋰鋁或二異丁基氫化鋁處理式4的化合物制備。關(guān)于具體的反應(yīng)條件參見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3,23,6467-6473和本實施例1,步驟F和實施例2,步驟E。
方案3
式4的酰胺可通過本領(lǐng)域中已知的方法制備。例如,如在方案4中所示,其中Ra為N(OMe)Me的式4的化合物可通過將式5的羧酸轉(zhuǎn)變成對應(yīng)的原位形成的或可被分離的酰氯。用N-甲氧基甲基胺處理酰氯提供其中Ra為N(OMe)Me的式4的化合物。該類型的反應(yīng)在公布的化學(xué)文獻(xiàn)中(例如,涉及Weinreb酰胺制備的出版物)為人們所熟知。關(guān)于條件和變型參見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3,23,6467-6473和Tetrahedron Letters 1981,22(39),3815-3818;另外參見本實施例1,步驟E和實施例2,步驟D。
方案4
式5的羧酸可由對應(yīng)的式6的酯使用在化學(xué)文獻(xiàn)中報道的多種方法,包括在無水條件下的親核裂解,或涉及使用酸或堿的水解制備(參見T.W.Greene和P.G.M.Wuts的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2版,John Wiley&Sons,Inc.,New York,1991,第224–269頁,關(guān)于方法的綜述)。優(yōu)選堿催化的水解方法,來由對應(yīng)的酯制備式5的羧酸。適宜的堿包括堿金屬,諸如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例如,所述酯可溶解于醇,諸如甲醇或水和甲醇的混合物。在用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處理時,使酯皂化獲得羧酸的鈉鹽或鉀鹽。用強(qiáng)酸諸如鹽酸或硫酸酸化可獲得羧酸。本實施例1,步驟D和實施例2,步驟C舉例說明了用于將酯轉(zhuǎn)變成酸的堿催化的水解方法。
方案5
如方案6所示,式6的化合物可通過用式NH2NH-CHR1R1a適當(dāng)取代的肼,在適宜的溶劑,諸如二乙醚、四氫呋喃、乙醇、甲醇乙腈或它們的混合物中,環(huán)化式7的化合物制備。反應(yīng)在介于約環(huán)境溫度至溶劑的回流溫度之間進(jìn)行,并且任選地在堿,諸如金屬碳酸鹽、乙酸鹽或醇鹽的存在下。對于該類型反應(yīng)的一般程序在化學(xué)文獻(xiàn)中充分地備有證明文件,參見例如Synthesis 1982,(4),318-320。另外,本實施例1,步驟C和實施例2,步驟B舉例證明了方案6的方法。
方案6
式7的化合物可通過將式8的酰胺與式ClC(=O)R3所期望的酰氯種類反應(yīng)制備。反應(yīng)通常在溶劑,諸如甲苯、四氫呋喃或二氯甲烷中,在介于約-25℃至溶劑的回流溫度之間的溫度下,并且在堿,諸如三乙胺、N,N-二異丙基乙胺或吡啶的存在下進(jìn)行。該類型反應(yīng)的一般程序在化學(xué)文獻(xiàn)中備有證明文件,參見例如Tetrahedron Letters 2002,43,8079-8081。另外,本實施例1,步驟B和和實施例2,步驟A舉例證明了方案7的方法。
方案7
式8的化合物可商購獲得,并且可通過用甲胺,在溶劑,諸如甲醇或乙醇,在介于約25℃至溶劑的回流溫度之間的溫度下,縮合式9的β-酮酯制備。所述反應(yīng)可任選地在適宜的催化劑,諸如溴化四丁基銨的存在下進(jìn)行。對于一般的程序,參見例如Organic Letters 2007,9(26)5345-5348和Synthesis 2000,11,1526-1528。另外,實施例1,步驟A舉例說明了方案8的方法。
方案8
式3的中間體(示于方案2)可使用類似于方案3的方法制備,其中式Q1-M2的芳基有機(jī)金屬試劑與式4的化合物反應(yīng)以提供式3的化合物,如在方案9中所示。對于相關(guān)的參考文獻(xiàn),參見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52,3377-3384。
方案9
作為另外一種選擇,如在方案10中所示,式3的化合物可使用Friedel-Crafts縮合技術(shù),通過式10的酰氯與式Q1-H的化合物反應(yīng)制備。通常的反應(yīng)在路易斯酸(諸如,氯化鋁或四氯化錫)和溶劑,諸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烷、苯或1,2-二氯苯的存在下,在介于約-10至220℃之間的溫度下進(jìn)行。Friedel-Crafts反應(yīng)在各種各樣出版的參考文獻(xiàn)中備有證明文件,包括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86,64(11)2211-2219,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010,47(5)1040-1048和J.March,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McGraw-Hill,New York,p 490,以及在那里引用的參考文獻(xiàn)。
方案10
如方案11所示,其中X為O、S或NR5的式1的化合物可通過將式11的化合物(例如,對于X為O的5-羥基吡唑、對于X為S的5-巰基吡唑或?qū)τ赬為NR5的5-氨基吡唑)與其中L1為離去基團(tuán),諸如鹵素(例如Cl、Br或I)或(鹵代)烷基磺酸鹽(例如,對甲苯磺酸鹽、甲磺酸鹽或三氟甲磺酸鹽)的式Q1-L1的化合物,任選地在金屬催化劑的存在下,并且通常在堿和諸如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亞砜的極性非質(zhì)子溶劑的存在下的反應(yīng)來制備。對于其中Q1為通過一個sp3-雜化的碳原子連結(jié)的式Q1-L1的化合物,L1通常為Cl、Br、I或磺酸鹽(例如,甲磺酸酯)。對于其中Q1為缺乏吸電子的取代基的芳族環(huán)的Q1-L1的化合物,或一般來講,為了改善反應(yīng)速率、收率或產(chǎn)品純度,以催化量至多過當(dāng)量的范圍使用金屬催化劑(例如金屬或金屬鹽)可有利于期望的反應(yīng)。通常對于這些條件,L1為Br、I或磺酸鹽,諸如三氟甲磺酸甲酯或-OS(O)2(CF2)3CF3。例如,所述反應(yīng)可在金屬催化劑如銅鹽復(fù)合物(例如CuI與N,N'-二甲基乙二胺、脯氨酸或二吡啶)、鈀復(fù)合物(例如,三(二亞芐基丙酮)二鈀(0))或鈀鹽(例如乙酸鈀)與配體,諸如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氧雜蒽、2-二環(huán)己基磷-2',4',6'-三異丙基聯(lián)苯或2,2'-雙(二苯基膦基)1,1'-聯(lián)二萘,與堿,諸如碳酸鉀、碳酸銫、磷酸鉀、苯氧化鈉或叔丁醇鈉存在的情況下,以及任選地包含醇諸如乙醇的溶劑如N,N-二甲基甲酰胺、1,2-二甲氧基乙烷、二甲基亞砜、1,4-二氧六環(huán)或甲苯中進(jìn)行。關(guān)于相關(guān)的參考文獻(xiàn),參見PCT專利公布WO 2012/030922(實施例1,步驟C和實施例2,步驟G)和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02,25(6),781-785。
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將理解連結(jié)到式Q1-L1的化合物上的離去基團(tuán)L1應(yīng)根據(jù)存在于式Q1-L1上的其它官能團(tuán)(即,連結(jié)到Q1的取代基)的相對反應(yīng)性選擇,以便基團(tuán)L1被取代并且不是提供給最終所期望的式1的化合物的官能團(tuán)。
可用于制備式11起始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在本領(lǐng)域是熟知的;參見例如Journal für Praktische Chemie(Liepzig)1911,83,171-182,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4,76,501-503和PCT專利公布WO 2012/030922(實施例1,步驟A-B和實施例2,步驟A-F)。
方案11
如方案12中所示,其中X為O、S或NR5的式1的化合物還可通過將其中L1為離去基團(tuán),諸如鹵素(例如Cl、Br或I)或(鹵代)烷基磺酸鹽(例如,對甲苯磺酸鹽、甲磺酸鹽或三氟甲磺酸鹽)的式12的化合物與式Q1X-H的化合物,在類似于對于方案11所描述的那些條件下反應(yīng)制備。對于舉例說明該方法的參考文獻(xiàn),參見例如Synthesis 2012,44,2058-2061和Organic Letters 2014,16,832-835。
方案12
另選地,式1的化合物可通過使式13的5-溴或5-碘代吡唑類與式14的有機(jī)金屬化合物根據(jù)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yīng)反應(yīng)來制備。式13的吡唑與硼酸、三烷基錫或式14的有機(jī)鎂試劑在鈀或鎳催化劑和任選地配體(例如,三苯基膦、二亞芐基丙酮、二環(huán)己基(2',6'-二甲氧基-[1,1'-聯(lián)苯]-2-基)膦)和堿的存在下的反應(yīng)提供式1的化合物。例如,其中M3為B(OH)2、或B(O-i-Pr)3δLi的式14的化合物與式13的5-溴-或5-碘吡唑在二氯雙(三苯基膦)鈀(II),以及諸如碳酸鈉或氫氧化鉀的含水的堿的存在下,在諸如1,4-二氧六環(huán)、1,2-二甲氧基乙烷、甲苯或乙醇的溶劑中或在無水的條件下,與使用諸如氧化膦或亞磷酸鹽配體(例如,氧化二苯基膦)和氟化鉀在諸如1,4-二氧六環(huán)的溶劑中反應(yīng)以提供式1的化合物。對于參考文獻(xiàn),參見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8,47(25),4695-4698和PCT公布WO 2010/030922 A1(實施例3,步驟D)。另外,本實施例3和4舉例說明了方案11的方法。
方案13
式13的化合物可使用對本領(lǐng)域中技術(shù)人員已知的鹵化方法制備(例如PCT公布WO 2010/030922 A1,實施例3,步驟C)。
如方案14中所示,其中L1為Br、Cl或I的式12的中間體可由其中X為NH的式11的化合物,使用典型的Sandmeyer反應(yīng)條件制備。例如,在CuBr2存在下,在溶劑如乙腈中向式11的5-氨基吡唑溶液中加入叔丁基亞硝酸鹽以提供對應(yīng)的式12的5-溴吡唑。對于相關(guān)的參考文獻(xiàn),參見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3,23,6569-6576。
方案14
如方案15中所示,其中L1為氟代烷磺?;氖?2的化合物可由其中X為O的式11的化合物使用描述于Synlett 2004,(5),795-798中的方法制備。
方案15
在一個另選的替代方法中,如在方案16中所示,式1的化合物通過將式15的化合物與其中L1為離去基團(tuán),諸如鹵素(例如Cl、Br或I)或(鹵代)烷基磺酸鹽(例如,對甲苯磺酸鹽、甲磺酸鹽或三氟甲磺酸鹽)的式L1-CHR1R1a的烷基化劑,優(yōu)選在堿,諸如1,8-二氮雜雙環(huán)[5.4.0]十一烷-7-烯、碳酸鉀或氫氧化鉀的存在下,并且在溶劑,諸如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氫呋喃或甲苯中的反應(yīng)制備。對于該類型烷基化的一般程序在本領(lǐng)域中為人們所熟知,并且可容易地適合于制備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用于制備其中R1和R1a為H的式1的化合物尤其有用的烷化劑為重氮甲烷或碘甲烷,使用本領(lǐng)域中已知的一般程序,諸如描述于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004,41,931-939,Chem.Pharm.Bull.1984,32(11),4402-4409和PCT專利公布WO 2012/030922(實施例9,步驟B)中的那些。其中R1和R1a形成任選地取代的環(huán)丙基環(huán)的式1的化合物可同樣通過式15的化合物與有機(jī)金屬試劑,諸如三環(huán)丙基鉍,在催化劑,諸如乙酸銅的存在下,在本領(lǐng)域中已知的條件下,諸如描述于J.Am.Chem.Soc.2007,129(1),44-45的那些反應(yīng)制備。
方案16
式15的化合物式已知的,并且可通過在化學(xué)文獻(xiàn)中所公開的多種方法來制備。例如,如在方案17中所示,式17的化合物首先通過將式16的化合物與鹽酸肼接觸制備。所述反應(yīng)可在多種溶劑中進(jìn)行,但是最佳收率通常在當(dāng)反應(yīng)在乙醇中,在介于約環(huán)境溫度和溶劑回流溫度之間的溫度下進(jìn)行時獲得。對于該類型的反應(yīng)的一般程序在化學(xué)文獻(xiàn)中充分地備有證明文件;參見例如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6,49,4762-4766和PCT專利公布WO 2009/137651(實施例39,步驟C)。在隨后的步驟中,式17的化合物被鹵化或烷基化以提供式15的化合物,其中R2為鹵素或烷基。通常鹵化可使用本領(lǐng)域中已知的多種鹵化劑,諸如鹵素元素(例如Cl2、Br2、I2)、磺酰氯、一氯化碘或N-鹵素琥珀酰亞胺(例如,NBS、NCS、NIS),在適當(dāng)?shù)娜軇?,諸如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氯化碳、乙腈、二氯甲烷或乙酸中實現(xiàn)。烷基化通過將式17的化合物與金屬化劑接觸,隨后通過接觸式R2-L1的烷基化劑(其中L1為離去基團(tuán),諸如Cl、Br、I或磺酸鹽,例如對甲苯磺酸鹽、甲磺酸鹽或三氟甲磺酸鹽)來實現(xiàn)。適宜的金屬化劑包括例如正丁基鋰(n-BuLi)、二異丙基氨基鋰(LDA)或氫化鈉(NaH)。如本文所用,術(shù)語“烷化反應(yīng)”和“烷基化劑”不限于R2為烷基基團(tuán),并且包括除烷基之外的此類基團(tuán)如,烷硫基、鹵代烷基、烯基、鹵代烯基、炔基等。對于反應(yīng)條件,參見例如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2008,38(5),674-683和PCT專利公布WO 2009/137651(實施例39,步驟D)。
方案17
如在方案18中所示,式16的化合物可由式18的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使用描述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6,49,4762-4766中的方法制備。所述反應(yīng)通常在溶劑,諸如苯、甲苯或二甲苯中,在介于約環(huán)境溫度和溶劑的回流溫度之間的溫度下進(jìn)行。
方案18
如在方案19中所示,式18的酮可通過將式19的化合物與式Q1X-H的化合物接觸,使用描述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6,49,4762-4766中的方法制備。
方案19
式1的化合物也可如在方案20中所示來制備。在該方法中,式20的化合物首先用式Ra-M3的有機(jī)金屬試劑,諸如諸如烷基鋰堿(諸如正-丁基鋰、仲丁基鋰、或或二異丙氨基鋰)或格式試劑,在諸如甲苯、二乙醚、四氫呋喃或或二甲氧基甲烷的溶劑中,在范圍為約–78℃至環(huán)境溫度的溫度下處理。然后使式20a的陰離子與式21或22的親電體接觸。式21或22適當(dāng)?shù)挠H電體的使用和選擇將取決于所期望的式1的化合物,并且對化學(xué)合成的技術(shù)人員來講將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式21的醛提供其中X為CH(OH)的式1的化合物,并且式Q1SCl的氯硫化物提供其中X為S的式1的化合物。對于金屬化/烷基化反應(yīng)有各種各樣的描述于合成文獻(xiàn)中的一般方法,它們可容易地適合于制備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參見例如J.Org.Chem.2010,75,984-987。
方案20
式21和22的親電試劑可商購獲得,并且可通過本領(lǐng)域中已知的方法制備。式20的化合物可通過在化學(xué)文獻(xiàn)中所公開的多種方法來制備。
式1的化合物可經(jīng)歷各種親核和金屬化反應(yīng)以添加取代基或改變現(xiàn)有取代基,并因此提供其它官能化的式1的化合物。例如,如在方案21中所示,式1b的化合物(即,其中X為NR5并且R5不是H的式1)可通過將對應(yīng)的式1c的化合物(即,其中X為NR5并且R5為H的式1)與包含R5的親電體(即,式23)通常在堿諸如NaH和極性溶劑諸如N,N-二甲基甲酰胺的存在下反應(yīng)來制備。在該上下文中,所述表達(dá)“包含R5的親電體”是指能夠?qū)5部分轉(zhuǎn)變成親核物質(zhì)(諸如1b中連結(jié)到Q1上的氮原子)的化學(xué)化合物。通常包含R5的親電體具有式R5L2,其中L2為離核體(即,在親核反應(yīng)中的離去基團(tuán))。典型的離核體包括鹵素(例如Cl、Br、I)和磺酸鹽類(例如OS(O)2CH3、OS(O)2CF3、OS(O)2-(4-CH3-Ph))。
方案21
如在方案22中所示,使用諸如描述于Zhurnal Organicheskoi Khimii 1983,19,2164-2173中的那些程序,通過用氟化鉀或氟化銫在諸如二甲基亞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劑的存在下,在0-25℃下處理式1d的化合物(即,其中R2為氯的式1)約30分鐘至4h,可將氟引入到吡唑環(huán)的3-位處。
方案22
如在方案23中所示,式1f的亞砜和砜(即,其中X為S(=O)m并且m為1或2的式1)可通過氧化式1g的化合物(即,其中X為S的式1)來制備。通常,取決于所期望的產(chǎn)物的氧化狀態(tài),氧化劑以約1至4當(dāng)量的量添加到式1g的化合物和溶劑的混合物中。有用的氧化劑包括(過硫酸氫鉀)、高錳酸鉀、過氧化氫、高碘酸鈉、過乙酸和3-氯過苯甲酸。根據(jù)所采用的氧化劑來選擇溶劑。含水的乙醇或含水的丙酮優(yōu)選與使用,并且二氯甲烷一般優(yōu)選與3-氯過苯甲酸使用。有用的反應(yīng)溫度通常在約–78至90℃的范圍內(nèi)。該類型的氧化反應(yīng)描述于J.Agric.Food Chem.1984,32,221-226和J.Agric.Food Chem.2008,56,10160-10167中。
方案23
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認(rèn)識到,各種官能團(tuán)可被轉(zhuǎn)變成其它以提供不同的式1的化合物。例如,其中R2為甲基、乙基、環(huán)丙基等的式1的化合物可通過自由基鹵化修飾以形成其中R2為鹵代甲基、鹵代乙基、鹵代環(huán)丙基等的式1的化合物。其中R2為鹵代甲基式1的化合物可被用來制備其中R2為羥甲基或氰基甲基的式1的化合物。對于它們制備,式1的化合物或中間體可包含芳族硝基,其可被還原成氨基,然后經(jīng)由本領(lǐng)域熟知的反應(yīng)(例如Sandmeyer反應(yīng))被轉(zhuǎn)換成各種鹵化物。通過類似已知的反應(yīng),芳族胺(苯胺)可經(jīng)由重氮鹽轉(zhuǎn)變成酚,然后其可被烷基化以制備具有烷氧基取代基的式1化合物。類似地,通過Sandmeyer反應(yīng)制備的芳族鹵化物,諸如溴化物或碘化物可與醇在銅催化條件下,諸如Ullmann反應(yīng)或其已知的修改形式反應(yīng)以提供包含烷氧基取代基的式1的化合物。此外,某些鹵素基團(tuán),諸如氟或氯,可在堿性條件下被醇取代以提供包含對應(yīng)的烷氧基取代基的式1的化合物。其中R2為鹵化物,優(yōu)選溴化物或碘化物的式1的化合物或其前體是用于過渡金屬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yīng)以制備式1的化合物的尤其有用的中間體。這些類型的反應(yīng)在文獻(xiàn)中詳細(xì)記錄;參見例如Tsuji in Transition Metal Reagents and Catalysts:Innova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John Wiley and Sons,Chichester,2002;Tsuji in Palladium in Organic Synthesis,Springer,2005;和Miyaura and Buchwald in Cross Coupling Reactions:A Practical Guide,2002;以及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xiàn)中。
應(yīng)認(rèn)識到,上述用于制備式1的化合物的某些試劑和反應(yīng)條件可能與中間體中存在的某些官能團(tuán)不相容。在這些情況下,將保護(hù)/去保護(hù)序列或官能團(tuán)互變體加入合成中將有助于獲得所期望的產(chǎn)物。保護(hù)基團(tuán)的使用和選擇對于化學(xué)合成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參見例如Greene,T.W.、Wuts,P.G.M.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2版;Wiley:New York,1991)。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將認(rèn)識到,在一些情況下,在按照任何單獨(dú)方案中所示引入指定試劑后,可能需要實施未詳細(xì)描述的附加常規(guī)合成步驟以完成式1的化合物的合成。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還將認(rèn)識到,需要以與制備式1的化合物時呈現(xiàn)的具體序列不相同的次序來實施上文方案中示出的步驟的組合。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還將認(rèn)識到,本文所述的式1的化合物和中間體可經(jīng)歷各種親電反應(yīng)、親核反應(yīng)、自由基反應(yīng)、有機(jī)金屬反應(yīng)、氧化反應(yīng)和還原反應(yīng),以添加取代基或修飾現(xiàn)有的取代基。
無需進(jìn)一步詳盡說明,據(jù)信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使用前述描述可將本發(fā)明利用至最大限度。因此,以下實施例應(yīng)理解為僅是舉例說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的公開內(nèi)容。以下實施例中的步驟示出了整個合成轉(zhuǎn)化中每個步驟的程序,并且用于每個步驟的起始物質(zhì)并不必須由其程序描述于其它實施例或步驟中的具體制備步驟來制備。百分比均按重量計,除了色譜溶劑混合物或除非另外指明之外。除非另外指明,色譜溶劑混合物的份數(shù)和百分比均按體積計。在下列實施例中給出的質(zhì)譜值為觀測到的經(jīng)由H+(分子量為1)加在具有最高同位素豐度的分子(即M)上形成的分子離子的分子量。沒有報導(dǎo)具有較低豐度的分子離子的存在,所述分子離子包含一個或多個具有較高原子量的同位素(例如37Cl、81Br)。以距四甲基硅烷的低場ppm數(shù)為單位記錄1H NMR光譜;“s”表示單峰,“d”表示雙重峰,,“t”表示三重峰,“m”表示多重峰,并且“br s”表示寬的單峰。
實施例1
α-(2-氯-4--氟苯基)-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8)的制備
步驟A:3-甲基氨基巴豆酸甲酯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酰乙酸甲酯(20g,0.17mol)在水中(12mL)的混合物被冷卻至0℃,然后緩慢添加甲胺(在水中40%的溶液,15g,0.19mol)。使反應(yīng)混合物溫?zé)嶂镰h(huán)境溫度并攪拌4h。通過過濾收集所得的沉淀,用冷水洗滌并在減壓下干燥以提供標(biāo)題化合物(18g)。
1H NMR(DMSO-d6):δ1.90(s,3H),3.50(s,3H),3.85(s,3H),4.35(s,1H),8.35(br s,1H)。
步驟B:α-[1-(甲基氨基)乙叉基]-β-環(huán)己酮丙酸甲酯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0℃下向3-甲基氨基巴豆酸甲酯(即步驟A的產(chǎn)物)(13.5g,0.10mol)在甲苯(150mL)中的混合物添加三乙胺(21.1mL,0.15mol),隨后滴加環(huán)己基甲酰氯(16.8g,0.11mol)在甲苯(30mL)中的溶液。在環(huán)境溫度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26h然后過濾。在減壓下濃縮濾液以提供標(biāo)題化合物(25g)。
步驟C: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甲酯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α-[1-(甲基氨基)乙叉基]-β-環(huán)己酮丙酸甲酯(即步驟B的產(chǎn)物)(25g,0.10mol)在二乙醚(150mL)中的混合物添加甲基肼(5.3g,0.12mol)。將反應(yīng)混合物在環(huán)境溫度下攪拌72h,然后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的材料通過硅膠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為油的標(biāo)題化合物(7.9g)。
1H NMR(CDCl3):δ1.40(m,4H),1.75(m,4H),1.95(m,5H),2.40(s,3H),3.35(t,1H),3.85(d,6H)。
步驟D: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甲酯(即,步驟C的產(chǎn)物)(7.9g,33mmol)在甲醇(100mL)中的混合物添加氫氧化鈉(2N,42mL)。在70℃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16h,然后隨著添加濃鹽酸將反應(yīng)混合物的pH調(diào)節(jié)至約4至5。通過率過濾收集所得的沉淀并且用戊烷洗滌以提供為油的標(biāo)題化合物(7.0g)。
1H NMR(DMSO-d6):δ1.35(m,3H),1.55(d,2H),2.02(m,2H),2.25(s,3H),2.75(m,4H),3.35(s,1H),12.15(s,1H)。
步驟E:5-環(huán)己基-N-甲氧基-N,1,3-三甲基-1H-吡唑-4-甲酰胺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即,步驟D的產(chǎn)物)(2.0g,9mmol)在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中的混合物添加N-(3-二甲基氨丙基)-N'-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ECD)(1.1g,5.7mmol)、N,N-二甲基-4-氨基吡啶(1.1g,9.0mmol)、三乙胺(2.7g,27mmol)和N-甲氧基甲胺(1.1g,18mmol)。將反應(yīng)混合物攪拌16h,然后用水稀釋并用乙酸乙酯萃取(3x)。用水、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合并的有機(jī)萃取物,經(jīng)過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的材料通過硅膠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為固體的標(biāo)題化合物(1.5g)。
1H NMR(CDCl3):δ1.25(m,3H),1.35(m,4H),1.65(m,4H),1.8(m,5H),2.2(s,3H),3.25(s,3H),3.55(s,3H),3.8(s,3H)。
步驟F: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醛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0℃下向5-環(huán)己基-N-甲氧基-N,1,3-三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即,步驟E的產(chǎn)物)(0.5g,1.9mmol)在四氫呋喃(10mL)中的混合物添加氫化鋰鋁(在四氫呋喃中的1M溶液,1.9mL,1.9mmol)。在環(huán)境溫度下將反應(yīng)混合物攪拌2h,然后用飽和氯化銨溶液淬滅并用乙酸乙酯萃取(3x)。用水和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合并的萃取物,經(jīng)過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的材料通過硅膠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為固體的標(biāo)題化合物(0.27g)。
1H NMR(CDCl3):δ1.35(t,4H),1.85(m,8H),2.35(s,3H),2.95(t,1H),3.85(s,3H),10.15(s,1H)。
步驟G:α-(2-氯-4-氟苯基)-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醇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1-溴-2-氯-4-氟苯(0.23g,1.1mmol)在四氫呋喃(5mL)中的混合物添加鎂(0.1g,4.1mmol)和很少的碘晶體。在環(huán)境溫度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30分鐘,然后在0℃下加至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醛(即,步驟F的產(chǎn)物)(0.10g,0.49mmol)在四氫呋喃(10mL)中的溶液。在環(huán)境溫度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3h,然后用飽和的氯化銨溶液淬滅并用乙酸乙酯萃取(3x)。用水和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合并的萃取物,經(jīng)過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減壓下濃縮。通過硅膠制備HPLC純化所得的物質(zhì)以提供為固體的標(biāo)題化合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0.07g)。
1H NMR(DMSO-d6):δ1.25(m,5H),1.75(m,6H),1.85(m,4H),2.85(br s,1H),3.75(s,3H),5.60(s,1H),5.85(s,1H),7.15(m,2H),7.85(m,1H)。
實施例2
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醇(化合物10)的制備
步驟A:4-甲基-2-[1-(甲基氨基)亞乙基]-3-氧代己酸甲酯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3-甲基氨基巴豆酸甲酯(即,實施例1步驟A的產(chǎn)物)(13.5g,0.11mol)在甲苯(150mL)中的混合物添加三乙胺(21.1mL,0.15mol),隨后滴加2-甲基丁酰氯(16.8g,0.14mol)在甲苯(30mL)中的溶液。在環(huán)境溫度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26h,然后過濾。在減壓下濃縮濾液以提供標(biāo)題化合物。
步驟B: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羧酸甲酯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4-甲基-2-[1-(甲基氨基)亞乙基]-3-氧代己酸甲酯(即,步驟A的產(chǎn)物)(25.0g,0.12mol)在二乙醚(150mL)中的混合物添加甲基肼(5.29g,0.12mol)。在環(huán)境溫度下將反應(yīng)混合物攪拌72h,然后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的材料通過硅膠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為油的標(biāo)題化合物(7.9g)。
1H NMR(CDCl3):δ0.95(t,3H),1.25(d,3H),1.75(m,1H),1.85(m,1H),2.35(s,3H),3.25(m,1H),4.85(s,6H)。
步驟C: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羧酸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羧酸甲酯(即,步驟B的產(chǎn)物)(7.9g,0.04mol)在甲醇(100mL)中的混合物添加氫氧化鈉(2N溶液,42mL)。在70℃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16h,然后隨著添加濃鹽酸將反應(yīng)混合物的pH調(diào)節(jié)至約4至5。通過過濾來收集所得的沉淀并且用戊烷洗滌以提供為固體的標(biāo)題化合物(7g)
1H NMR(CDCl3):δ0.75(t,3H),1.25(d,3H),1.75(m,1H),1.85(m,1H),2.25(m,3H),3.45(m,1H),4.75(s,3H),12.05(s,1H)。
步驟D:N-甲氧基-N,1,3-三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酰胺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羧酸(即,步驟C的產(chǎn)物)(2.0g,10.2mmol)在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中的混合物添加N-(3-二甲基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ECD)(1.1g,5.7mmol)。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10分鐘,然后添加N,N-二甲基-4-氨基吡啶(1.1g,9mmol)。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附加的10分鐘,然后添加三乙胺(2.7g,27mmol)和N-甲氧基甲胺(1.1g,18mmol)。攪拌16h后,用水稀釋反應(yīng)混合物并用乙酸乙酯萃取(3x)。用水和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合并的萃取物,經(jīng)過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的材料通過硅膠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為油的標(biāo)題化合物(1.5g)。
1H NMR(CDCl3):δ0.95(t,3H),1.25(d,3H),1.75(m,2H),2.25(s,3H),2.95(m,1H),3.25(s,3H),3.65(s,3H),3.8(s,3H)。
步驟E: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醛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0℃下向N-甲氧基-N,1,3-三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酰胺(即,步驟D的產(chǎn)物)(0.5g,2.1mmol)在四氫呋喃(10mL)中的混合物添加氫化鋰鋁(在四氫呋喃中的1M溶液,1.9mL,1.9mmol)。在0℃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2h,然后添加飽和的氯化銨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的混合物(3x),并且用水和飽和的氯化鈉溶液洗滌合并的萃取物,經(jīng)過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的材料通過硅膠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為固體的標(biāo)題化合物(0.27g)。
MS 181(M+1)。
步驟F: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醇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1-溴-2,4-二氟苯(0.32g,1.7mmol)在四氫呋喃(5mL)中的混合物添加鎂(0.10g,4.1mmol)和很少的碘晶體。在攪拌30分鐘后,在0℃下將1,3-二甲基-5-(1-甲基丙基)-1H-吡唑-4-甲醛(即,步驟E的產(chǎn)物)(0.10g,0.55mmol)在四氫呋喃(3mL)中的混合物添加到反應(yīng)混合物中。使反應(yīng)混合物溫?zé)嶂镰h(huán)境溫度,并且攪拌3h,然后冷卻至0℃,并用飽和的氯化銨溶液稀釋。用乙酸乙酯(3x)萃取所得的混合物。用水和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合并的萃取物,經(jīng)過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減壓下濃縮。通過硅膠制備HPLC純化所得的物質(zhì)以提供為固體的標(biāo)題化合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55mg)。
1H NMR(CDCl3):非對映異構(gòu)體的混合物δ0.74(t,1.66H)and 0.88(t,1.34H),1.16(d,1.34H)and 1.33(d,1.66H),1.61(m,2H),1.72(m,1H),1.98(m,1H),2.02(s,3H),2.97(m,1H),3.77(s,3H),6.07(d,1H),6.74(m,1H),6.88(t,1H),7.60(m,1H)。
實施例3
4-(2-氯-4-氟苯氧基)-5-(1-環(huán)己烯-1-基)-1,3-二甲基-1H-吡唑(化合物13)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5-溴-4-(2-氯-4-氟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通過描述于WO2012030922,實施例3,步驟C中的方法制備)(300mg,0.938mmol)在1,4-二氧雜環(huán)己烷(10mL)中的混合物添加碳酸鉀(0.455mg,3.28mmol)和1-環(huán)己烯基硼酸頻哪醇酯(293mg,1.41mmol)。通過用氮?dú)獯祾叻磻?yīng)混合物30分鐘脫氣,然后添加二氯[1,1'-雙(二苯基膦)二茂鐵]鈀(II)二氯甲烷復(fù)合物(1:1)(76mg,0.093mmol),并且在100℃下攪拌混合物16h。使反應(yīng)混合物冷卻至環(huán)境溫度,然后用水稀釋(10mL)。用乙酸乙酯(3×10mL)萃取所得的混合物并且用水和飽和的氯化鈉溶液洗滌合并的有機(jī)層,經(jīng)過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減壓下濃縮。通過硅膠柱色譜法純化所得的物質(zhì)(3:7乙酸乙酯/石油醚作為洗脫液)以提供為黃色油的標(biāo)題化合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0.2g)。
1H NMR(CDCl3):δδ.16-7.12(dd,1H,J=2.4Hz),6.85-6.78(m,1H),6.71-6.66(m,1H),5.80(m,1H),3.74(s,3H),2.15-2.08(m,4H),2.06(s,3H),1.62-1.52(m,4H)。
MS 321(M+1)。
實施例4
4-(2-氯-4-氟苯氧基)-5-環(huán)己基-1,3-二甲基-1H-吡唑(化合物12)的制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4-(2-氯-4-氟苯氧基)-5-(1-環(huán)己烯-1-基)-1,3-二甲基-1H-吡唑(即,實施例3的產(chǎn)物)(150mg,0.467mmol)在乙醇和乙酸乙酯(1:1,10mL)中的混合物添加碳載鈀(10%,50mg)。在氫氣球壓力下,在環(huán)境溫度下攪拌反應(yīng)混合物24h,然后通過墊過濾(硅藻土)。將濾液在減壓下濃縮。通過硅膠柱色譜法純化所得的物質(zhì)(3:7乙酸乙酯/石油醚作為洗脫液)以提供為黃色固體的標(biāo)題化合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0.080g)。
1H NMR(DMSO-d6):δ7.54-7.51(dd,1H,J=3.6Hz),7.14-7.09(m,1H),6.70-6.66(m,1H),3.71(s,3H),2.71-2.65(m,1H),1.83(s,3H),1.70-1.60(m,5H),1.43-1.23(m,4H),1.05-1.00(m,1H)。
MS 323(M+1)。
通過本文所述的程序以及本領(lǐng)域中已知的方法,可制備下表中所公開的化合物。下列縮寫用于隨后的表中:i表示異,c表示環(huán),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Pr表示丙基,Bu表示丁基,CN表示氰基并且Ph表示苯基。
表1
Q1為2,4,6-三-F-Ph
Q1為2,4,6-三-F-Ph
本公開也包括表2B至28A,它們中每一個的構(gòu)造與上表1相同,不同的是表1的行標(biāo)題(即“Q1為2,4,6-三-F-Ph”)被下文所示的相應(yīng)行標(biāo)題替代。
表2
Q1為2,4,6-三-F-Ph
Q1為2,4,6-三-F-Ph
Q1為2,4,6-三-F-Ph
本公開也包括表2B至28B,它們中每一個的構(gòu)造與上表2相同,不同的是表2的行標(biāo)題(即“Q1為2,4,6-三-F-Ph”)被下文所示的相應(yīng)行標(biāo)題替代。
表3
Q1為2,4,6-三-F-Ph
Q1為2,4,6-三-F-Ph
本公開也包括表1C至28C,它們中每一個的構(gòu)造與上表1相同,不同的是表1的行標(biāo)題(即“Q1為2,4,6-三-F-Ph”)被下文所示的相應(yīng)行標(biāo)題替代。
表4
Q1為2,4,6-三-F-Ph
Q1為2,4,6-三-F-Ph
Q1為2,4,6-三-F-Ph
本公開也包括表1D至28D,它們中每一個的構(gòu)造與上表4相同,不同的是表4的行標(biāo)題(即“Q1為2,4,6-三-F-Ph”)被下文所示的相應(yīng)行標(biāo)題替代。
制劑/用途
本發(fā)明的式1的化合物(包括其N-氧化物及鹽)一般將用作具有至少一種附加組分的組合物(即制劑)中的殺真菌活性成分,所述附加組分選自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和液體稀釋劑。選擇所述制劑或組合物成分,以與活性成分的物理特性、施用模式和環(huán)境因素諸如土壤類型、水分和溫度一致。
有用的制劑包括液體組合物和固體組合物。液體組合物包括溶液(包括乳油)、懸浮液、乳液(包括微乳液、水包油乳液、能夠流動的濃縮物和/或懸乳液)等,它們可以任選地被稠化成凝膠。水性液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可溶性濃縮物,懸浮液濃縮物,膠囊懸浮液,濃縮乳液,微乳液,水包油乳液、能夠流動的濃縮物和懸乳液。非水性液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乳油、可微乳化的濃縮物、可分散濃縮物和油分散體。
固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塵粉、粉末、顆粒、小丸、粒料、錠劑、片劑、填充薄膜(包括種子包衣)等,它們可以是水分散性的(“可潤濕的”)或水溶性的。由成膜溶液或可流動懸浮液形成的膜和包衣特別可用于種子處理。活性成分可被(微)膠囊包封,并且進(jìn)一步形成懸浮液或固體制劑;另選地,可將整個活性成分制劑膠囊包封(或“包覆”)。包封可以控制或延遲活性成分的釋放??扇榛念w粒劑結(jié)合了可乳化的濃縮物制劑和干顆粒制劑兩者的優(yōu)點(diǎn)。高強(qiáng)度組合物主要用作進(jìn)一步制劑的中間體。
可噴霧的制劑通常在噴霧之前分散在適宜的介質(zhì)中。此類液體和固體制劑被配制成在噴霧介質(zhì),通常為水,但偶爾另一個合適介質(zhì)類似于芳族烴或石蠟烴或植物油中易于稀釋的。噴灑體積的范圍可為每公頃約一升至數(shù)千升,但更通常為每公頃約十升至數(shù)百升??蓢婌F的制劑可在槽中與水或另一種合適的介質(zhì)混合,用于通過空氣或地面施用來處理葉,或用于施用到植物的生長介質(zhì)中。液體和干制劑可以直接定量加入滴灌系統(tǒng)中,或在種植期間定量加入壟溝中。液體和固體制劑可在種植之前的種子處理時施用到作物和其它期望的植物的種子上,以便通過全身吸收來保護(hù)發(fā)育中的根和其它地面下的植物部分和/或葉。
所述制劑通常將包含有效量的活性成分、稀釋劑和表面活性劑,其在以下大致范圍內(nèi),總計為按重量計100%。
固體稀釋劑包括例如,粘土諸如膨潤土、蒙脫土、綠坡縷石和高嶺土、石膏、纖維素、二氧化鈦、氧化鋅、淀粉、糊精、糖(例如乳糖、蔗糖)、二氧化硅、滑石、云母、硅藻土、脲、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硫酸鈉。典型的固體稀釋劑在Watkins等人的Handbook of Insecticide Dust Diluents and Carriers,第2版,Dorland Books,Caldwell,New Jersey中有所描述。
液體稀釋劑包括例如水、N,N-二甲基烷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檸檬烯、二甲基亞砜、N-烷基吡咯烷酮(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烷基酯(例如磷酸三乙酯)、乙二醇、三甘醇、丙二醇、雙丙二醇、聚丙二醇、碳酸亞丙酯、碳酸亞丁酯、石蠟(例如白礦物油、正鏈烷烴、異鏈烷烴)、烷基苯、烷基萘、甘油、三乙酸甘油酯、山梨醇、芳烴、脫芳構(gòu)化脂族化合物、烷基苯、烷基萘、酮,諸如環(huán)己酮、2-庚酮、異佛爾酮和4-羥基-4-甲基-2-戊酮,乙酸酯,諸如乙酸異戊酯、乙酸己酯、乙酸庚酯、乙酸辛酯、乙酸壬酯、乙酸十三烷基酯和乙酸異冰片酯,其它酯,諸如諸如烷基化乳酸酯、二元酯、苯甲酸烷基和芳基酯乙基γ-丁內(nèi)酯,以及可以是直鏈、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的醇,諸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己醇、2-乙基己醇、正辛醇、癸醇、異癸醇、異十八烷醇、鯨蠟醇、月桂醇、十三烷醇、油醇、環(huán)己醇、四氫糠醇、雙丙酮醇、甲酚和芐醇。液體稀釋劑也包括飽和的和不飽和的脂肪酸(通常為C6–C22)的甘油酯,諸如植物種子和果實的油(例如橄欖油、蓖麻油、亞麻籽油、芝麻油、谷物(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紅花油、棉籽油、大豆油、油菜籽油、椰子油和棕櫚仁油)、動物源脂肪(例如牛脂、豬脂、豬油、鱈魚肝油、魚油)、以及它們的混合物。液體稀釋劑也包括烷基化(例如甲基化、乙基化、丁基化)脂肪酸,其中脂肪酸可以通過源自植物和動物的甘油酯的水解獲得,并且可通過蒸餾進(jìn)行純化。典型的液體稀釋劑在Marsden,Solvents Guide,第2版,Interscience,New York,1950中有所描述。
本發(fā)明的固體組合物和液體組合物通常包含一種或多種表面活性劑。當(dāng)添加到液體中時,表面活性劑(還被稱為“表面活性試劑”)通常改變、最通常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根據(jù)表面活性劑分子中的親水基團(tuán)和親脂基團(tuán)的性質(zhì),表面活性劑可用作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或消泡劑。
表面活性劑可被歸類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或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可用于本發(fā)明組合物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于:醇烷氧基化物,諸如基于天然醇和合成醇(其可以是支鏈或直鏈的)并且由醇和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環(huán)氧丁烷或它們的混合物來制得的醇烷氧基化物;胺乙氧基化物、鏈烷醇酰胺和乙氧基化鏈烷醇酰胺;烷氧基化甘油三酯,諸如乙氧基化的大豆油、蓖麻油和油菜籽油;烷基苯酚烷氧基化物,諸如辛基苯酚乙氧基化物、壬基苯酚乙氧基化物、二壬基苯酚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由苯酚和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環(huán)氧丁烷或它們混合物制得);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丙烷制得的嵌段聚合物和其中末端嵌段由環(huán)氧丙烷制得的反式嵌段聚合物;乙氧基化脂肪酸;乙氧基化脂肪酯和油;乙氧基化甲酯;乙氧基化三苯乙烯基苯酚(包括由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環(huán)氧丁烷或它們的混合物制得的那些);脂肪酸酯、甘油酯、基于羊毛脂的衍生物、多乙氧基化酯(如多乙氧基化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多乙氧基化山梨醇脂肪酸酯和多乙氧基化甘油脂肪酸酯);其它脫水山梨糖醇衍生物,諸如脫水山梨糖醇酯;聚合物表面活性劑,諸如無規(guī)共聚物、嵌段共聚物、醇酸peg(聚乙二醇)樹脂、接枝或梳型聚合物以及星型聚合物;聚乙二醇(peg);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基于有機(jī)硅的表面活性劑;和糖衍生物,諸如蔗糖酯、烷基多苷和烷基多糖。
可用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于:烷基芳基磺酸和它們的鹽;羧化的醇或烷基苯酚乙氧基化物;二苯基磺酸酯衍生物;木質(zhì)素和木質(zhì)素衍生物,諸如木質(zhì)素磺酸鹽;馬來酸或琥珀酸或它們的酸酐;烯烴磺酸酯;磷酸酯,諸如醇烷氧基化物的磷酸酯,烷基酚烷氧基化物的磷酸酯和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的磷酸酯;基于蛋白質(zhì)的表面活性劑;肌氨酸衍生物;苯乙烯基苯酚醚硫酸鹽;油和脂肪酸的硫酸鹽和磺酸鹽;乙氧基化烷基酚的硫酸鹽和磺酸鹽;醇的硫酸鹽;乙氧基化醇的硫酸鹽;胺和酰胺的磺酸鹽,諸如N,N-烷基?;撬猁};苯、異丙基、甲苯、二甲苯以及十二烷基苯和十三烷基苯的磺酸鹽;縮聚萘的磺酸鹽;萘和烷基萘的磺酸鹽;石油餾分的磺酸鹽;磺基琥珀酰胺酸鹽;以及磺基琥珀酸鹽和它們的衍生物,諸如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鹽。
可用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于:酰胺和乙氧基化酰胺;胺,諸如N-烷基丙二胺、三亞丙基三胺和二亞丙基四胺,以及乙氧基化胺、乙氧基化二胺和丙氧基化胺(由胺和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環(huán)氧丁烷或它們的混合物制備);胺鹽,諸如胺乙酸鹽和二胺鹽;季銨鹽,諸如季鹽、乙氧基化季鹽和二季鹽;以及胺氧化物,諸如烷基二甲基胺氧化物和雙-(2-羥基乙基)-烷基胺氧化物。
還可用于本發(fā)明組合物的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混合物、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混合物。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及其推薦應(yīng)用在多個已公布的參考文獻(xiàn)中有所公開,包括McCutcheon’s Division,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 Publishing Co.出版的McCutcheon’s Emulsifiers and Detergents,北美和國際年鑒版;Sisely和Wood,Encyclopedia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Chemical Publ.Co.,Inc.,New York,1964;以及A.S.Davidson和B.Milwidsky,Synthetic Detergents,第七版,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87。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還可包含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已知為輔助制劑的制劑助劑和添加劑(其中一些也可被認(rèn)為是起到固體稀釋劑、液體稀釋劑或表面活性劑作用的)。此類制劑助劑和添加劑可控制:pH(緩沖劑)、加工過程中的起泡(消泡劑,諸如聚有機(jī)硅氧烷)、活性成分的沉降(懸浮劑)、粘度(觸變增稠劑)、容器內(nèi)的微生物生長(抗微生物劑)、產(chǎn)品冷凍(防凍劑)、顏色(染料/顏料分散體)、洗脫(成膜劑或粘著劑)、蒸發(fā)(防蒸發(fā)劑)、以及其它制劑屬性。成膜劑包括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共聚物和蠟。制劑助劑和添加劑的示例包括McCutcheon分部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 Publishing Co.出版的McCutcheon’s Volume 2:Functional Materials,北美和國際年鑒版;以及PCT公布WO 03/024222中列出的那些。
通常通過將活性成分溶于溶劑中或者通過在液體或干燥稀釋劑中研磨活性成分將式1的化合物和任何其它活性成分摻入本發(fā)明組合物中??赏ㄟ^簡單地混合所述成分來制備包括乳油的溶液。如果旨在用作乳油的液體組合物的溶劑是與水不混溶的,通常加入乳化劑使含有活性成分的溶劑在用水稀釋時發(fā)生乳化??墒褂媒橘|(zhì)研磨機(jī)來濕磨粒徑為至多2,000μm的活性成分漿液,以獲得具有低于3μm的平均直徑的顆粒。水性漿液可以制備為成品懸浮液濃縮物(參見例如U.S.3,060,084)或通過噴霧干燥而進(jìn)一步加工形成水分散性的顆粒劑。干燥制劑通常需要干燥研磨步驟,其產(chǎn)生2μm至10μm范圍內(nèi)的平均粒徑。粉劑和粉末可以通過共混,并且通常通過研磨(例如用錘磨機(jī)或流能磨)來制備??赏ㄟ^將活性物質(zhì)噴霧在預(yù)成形顆粒載體上或者通過附聚技術(shù)來制備顆粒劑和球劑。參見Browning的“Agglome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1967年12月4日,第147–48頁,Perry的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第4版,McGraw-Hill,New York,1963,第8–57頁及其后頁和WO 91/13546。球劑可根據(jù)U.S.4,172,714中所述的來制備。水分散性和水溶性顆粒可根據(jù)U.S.4,144,050、U.S.3,920,442和DE 3,246,493中的教導(dǎo)來制備。片劑可根據(jù)U.S.5,180,587、U.S.5,232,701和U.S.5,208,030中的教導(dǎo)來制備。膜可根據(jù)GB 2,095,558和U.S.3,299,566中的教導(dǎo)來制備。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涉及用于控制真菌病原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水稀釋本發(fā)明的殺真菌組合物(式1的化合物,用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和液體稀釋劑配制或用式1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種其它殺真菌劑的混合物配制的),并且任選地添加助劑以形成稀釋的組合物,以及用有效量的所述稀釋的組合物接觸真菌病原體或它的環(huán)境。
盡管用水稀釋形成的足夠濃度的本殺真菌組合物的噴霧組合物可提供充分的防治真菌病原體的效果,單獨(dú)配制的輔劑產(chǎn)品也可被加入到噴霧罐混合物中。這些附加的助劑通常已知為“噴霧助劑”或“罐-混合助劑”,并且包括混合在噴霧罐內(nèi)的任何物質(zhì)以改善殺蟲劑的性能或改變噴霧混合物的物理特性。助劑可為陰離子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乳化劑、基于石油的作物油、作物衍生的種子油、酸化劑、緩沖液、增稠劑或消泡劑。助劑被用于增強(qiáng)功效(如生物利用度、粘附力、滲透性、覆蓋均勻度和保護(hù)耐久性),或最小化或消除與不相容性、氣泡、飄移、蒸發(fā)、揮發(fā)和退化相關(guān)聯(lián)的噴霧應(yīng)用問題。為了獲得最佳性能,根據(jù)活性成分的特性、制劑和靶標(biāo)(例如農(nóng)作物、昆蟲害蟲)來選擇輔劑。
添加到噴霧混合物中的助劑的量按體積計大體在約2.5%至0.1%的范圍內(nèi)。添加到噴霧混合物中的助劑的施用量通常介于約1至5L每公頃之間。噴霧助劑的代表性示例包括:(Syngenta)47%甲基化的油菜籽油于液體烴類中,(Helena Chemical Company)聚亞烷基氧化物改性的七甲基三硅氧烷和(BASF)17%表面活性劑共混物于83%基于石蠟的礦物油中。
種子處理的一種方法是在播撒種子之前,用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即作為配制好的組合物)噴霧或撒粉于種子上。經(jīng)配制用于種子處理的組合物一般包含成膜劑或粘合劑。因此,本發(fā)明的種子包衣組合物通常包含生物學(xué)有效量的式1的化合物和成膜劑或粘合劑??赏ㄟ^將可流動的懸浮液濃縮物直接噴霧到種子的滾動床中,然后干燥種子來為種子包衣。另選地,可將其它制劑類型諸如濕粉、溶液、懸乳液、乳油和乳液的水溶液噴霧在種子上。該方法尤其可用于將膜包衣施用在種子上。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采用各種包衣設(shè)備和方法。合適的方法包括在P.Kosters等人的Seed Treatment:Progress and Prospects,1994,BCPC專著No.57和其中所列參考文獻(xiàn)中列出的那些。
關(guān)于制劑領(lǐng)域的進(jìn)一步信息,參見T.S.Woods的Pesticide Chemistry and Bioscience,The Food-Environment Challenge中的“The Formulator’s Toolbox-Product Forms for Modern Agriculture”,T.Brooks和T.R.Roberts編輯,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sticide Chemistry,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Cambridge,1999,第120-133頁。還可參見U.S.3,235,361,第6欄,第16行至第7欄,第19行和實施例10-41;U.S 3,309,192,第5欄,第43行至第7欄,第62行和實施例8、12、15、39、41、52、53、58、132、138-140、162-164、166、167和169-182;U.S.2,891,855,第3欄,第66行至第5欄,第17行和實施例1-4;Klingman的Weed Control as a Science,John Wiley and Sons,Inc.,New York,1961,第81-96頁;Hance等人的Weed Control Handbook,第8版,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89;以及Developments in formulation technology,PJB Publications,Richmond,UK,2000。
在下列實施例中,全部百分比都是按重量計的,所有制劑以常規(guī)的方式制備?;衔锞幪枀⒄账饕鞟中的化合物。無需深入研究,據(jù)信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根據(jù)以前所述內(nèi)容可將本發(fā)明利用至最大限度。因此,下列實施例應(yīng)被理解為僅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開。
實施例A
高濃度濃縮物
化合物1 98.5%
二氧化硅氣凝膠 0.5%
合成無定形精細(xì)二氧化硅 1.0%
實施例B
可潤濕性粉末
實施例C
顆粒
化合物9 10.0%
綠坡縷石顆粒劑(低揮發(fā)性物質(zhì),0.71/0.30mm; 90.0%
U.S.S.No.25–50篩目)
實施例D
擠出粒料
實施例E
可乳化的濃縮物
化合物11 10.0%
聚氧乙烯山梨醇六油酸酯 20.0%
C6–C10脂肪酸甲酯 70.0%
實施例F
微乳液
實施例G
種子處理劑
實施例H
肥料棒
實施例I
懸浮液濃縮物
實施例J
水乳液
實施例K
油分散體
實施例L
懸乳液
在施用前,通常用水稀釋水溶性和水分散性的制劑,以形成含水組合物。直接施用于植物或其部分的含水組合物(例如噴霧罐組合物)通常包含至少約1ppm或更多(例如1ppm至100ppm)的本發(fā)明化合物。
種子通常以約0.001g(更典型地約0.1g)至約10g/千克種子的比率處理(即在處理前,約0.0001至1重量%的種子)。經(jīng)配置用于種子處理的可流動的懸浮液制劑通常包含約0.5至約70%的活性成分,約0.5至約30%的成膜粘合劑,約0.5至約20%的分散劑,0至約5%的增稠劑,0至約5%的顏料和/或染料,0至約2%的消泡劑,0至約1%的防腐劑,和0至約75%的揮發(fā)性液體稀釋劑。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用作植物病害防治劑。因此,本發(fā)明還包括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待保護(hù)植物或其部分或向待保護(hù)植物種子施用有效量的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或包含所述化合物的殺真菌組合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和/或組合物可對由子囊菌門、擔(dān)子菌門、結(jié)核菌門和真菌樣的卵菌門廣譜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病害提供防治。它們可有效地防治廣譜植物病害,尤其是觀賞作物、草坪作物、蔬菜作物、大田作物、谷類作物和果樹作物的葉片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包括但不限于表1-1中所列出的那些。關(guān)于子囊菌和擔(dān)子菌對于兩者有性的/有性型/雌雄同株的階段的名稱以及對于無性的/無性型/只有雄株或雌株的階段的名稱(在括號中的)列于在已知的情況下。對于病原體同義的名稱通過等號指示。例如,有性的/有性型/雌雄同株的階段的名稱穎枯殼針孢跟著對應(yīng)的無性的/無性型/只有雄株或雌株的階段的名稱Stagnospora nodorum和同義的較舊的名稱殼針孢。
表1-1
除了它們的殺真菌活性之外,所述組合物或組合還對細(xì)菌諸如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野油菜黃單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以及其它相關(guān)菌種具有抵抗活性。通過控制有害的微生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用于改善(即增加)對與作物或它們的繁殖體(例如,種子、球莖、鱗莖、塊莖、插條)接觸或與作物或它們的繁殖體的農(nóng)學(xué)環(huán)境接觸的有害的微生物有益效果的比率。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用于處理所有植株、植株部分和種子。植株和種子品種和栽培品系可通過常規(guī)的繁殖和育種方法或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獲得。經(jīng)基因修飾的植株或種子(轉(zhuǎn)基因植物或種子)為其中異源性基因(轉(zhuǎn)基因)已被穩(wěn)定整合進(jìn)植株或種子的基因組的那些。由其在植物基因組中的特定位置所限定的轉(zhuǎn)基因被稱為轉(zhuǎn)化事件或轉(zhuǎn)基因事件。
經(jīng)基因修飾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株栽培品系包括抵抗一種或多種生物脅迫的那些(害蟲,諸如線蟲動物、昆蟲、螨蟲、真菌等)或非生物脅迫(干旱、低溫、土壤鹽化等),或其包含其它期望的特征。植株可經(jīng)基因修飾以表現(xiàn)出性狀,例如除草劑耐受性、昆蟲耐受性、修飾的油特征或耐旱性。包含單個基因轉(zhuǎn)化事件或轉(zhuǎn)化事件的組合的可用的經(jīng)基因修飾的植株列于表2-1中。關(guān)于在表2-1中所列的基因修飾的另外的信息可得自例如通過美國農(nóng)業(yè)部保持的公共可得的數(shù)據(jù)庫。
因為特性,下列縮寫用于表2-1中。破折號(“-”)表示條目不可用。
表2-1
*阿根廷,**拋光劑,#茄子
用本發(fā)明的化合物處理經(jīng)基因修飾的植株和種子可導(dǎo)致超加性的或協(xié)同增強(qiáng)效應(yīng)。例如,降低施用量、拓展活性范圍、增加對生物脅迫/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或增強(qiáng)貯存穩(wěn)定性可大于僅簡單在經(jīng)基因修飾的植株和種子上施用的本發(fā)明化合物的加性效應(yīng)所期望的。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用于種子處理以保護(hù)種子免受植物病害。在本公開和權(quán)利要求上下文中,處理種子是指,使種子與通常被配制成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生物學(xué)有效量的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接觸。該種子處理劑保護(hù)種子免受源于土壤的病害的侵害,并且一般還可保護(hù)由發(fā)芽的種子發(fā)育成的幼苗的根和其它植株部分與土壤接觸。所述種子處理物還通過使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或第二活性成分在發(fā)育的植株中易位來向葉子提供保護(hù)??蓪⒎N子處理劑施用到各類種子,包括將發(fā)芽形成轉(zhuǎn)基因植物以表達(dá)特定特征的那些。代表性示例包括表達(dá)對無脊椎害蟲具有毒性的蛋白質(zhì)的那些,諸如蘇云金芽孢桿菌毒素,或表達(dá)抗除草劑性的那些,諸如提供草甘膦抗性的草甘膦乙酰轉(zhuǎn)移酶。具有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的種子處理劑還可增加由所述種子生長的植物的活力。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和它們的組合物,單獨(dú)或者與其它殺真菌劑、殺線蟲劑和殺蟲劑的組合尤其可用于對作物的種子處理,所述作物包括但不限于玉米或谷物、大豆、棉花、谷類食物(如小麥、燕麥、大麥、裸麥和稻)、馬鈴薯、蔬菜和油菜。
此外,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用于處理由真菌和細(xì)菌引起的水果和蔬菜的采收后病害。這些感染可在收割之前、期間和之后發(fā)生。例如,感染可在收割之前發(fā)生然后保持非活性的直至成熟過程中的一些點(diǎn)(例如,宿主以感染能夠繼續(xù)進(jìn)行的方式開始組織變化);感染還可起因于由機(jī)械或昆蟲傷害造成的表面?zhèn)ΑT谶@方面,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減少由于可能在采收至消費(fèi)的任何時間下發(fā)生的采收后病害的損失(即數(shù)量和質(zhì)量造成的損失)。用本發(fā)明的化合物處理收割后病害可增加易腐可使用植物部分(例如,果實、種子、葉、莖、球莖、塊莖)在收割后冷凍或未冷凍儲藏的持續(xù)時間,并保持可適用性且沒有受到真菌或其它微生物的明顯或有害的降解或污染。用本發(fā)明的化合物處理收割之前或之后的可食用植物部分還可減少真菌或其它微生物的毒性代謝物的形成,例如霉菌毒素諸如黃曲霉素。
一般可通過在感染之前或之后,將有效量的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施用到待保護(hù)的植物部分諸如根、莖、葉、果實、種子、塊莖或鱗莖上,或施用到其中待保護(hù)植物生長的介質(zhì)(土壤或沙土)上,來實現(xiàn)植物病害控制。還可將所述化合物施用到種子,以保護(hù)種子以及由種子發(fā)育的幼苗。還可通過灌溉水來施用所述化合物,以處理植物。感染收割前產(chǎn)品的收割后病原體的控制通常通過現(xiàn)場施用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來實現(xiàn),并且在其中在收割后發(fā)生感染的情況下,可將化合物以浸漬劑、噴霧劑、熏蒸劑、處理包裹物和箱襯墊的形式施用于收割后的作物。
這些化合物的施用量(即殺真菌有效量)可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諸如待控制的植物病害、待保護(hù)的植物物種、環(huán)境濕度和溫度,并且應(yīng)在實際使用條件下來確定。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可易于通過簡單的實驗來確定獲得所期望植物病害防治水平所需的殺真菌有效量。當(dāng)以小于約1g/ha至約5,000g/ha活性成分的施用量處理時,葉子通??墒艿奖Wo(hù)。當(dāng)用每千克種子約0.001g(更典型約0.1g)至約10g的比率處理種子時,可正常保護(hù)種子和幼苗。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與一種或多種其它生物學(xu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混合形成多組分殺蟲劑,賦予甚至更廣譜的農(nóng)業(yè)保護(hù)作用,所述生物學(xu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包括殺真菌劑、殺昆蟲劑、殺線蟲劑、殺菌劑、殺螨劑、除草劑、除草劑安全劑、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如昆蟲蛻皮抑制劑和生根刺激劑、化學(xué)不育劑、化學(xué)信息素、拒斥劑、誘蟲劑、信息素、取食刺激劑、植物營養(yǎng)素、其它生物學(xué)活性化合物或昆蟲致病細(xì)菌、病毒或真菌。因此本發(fā)明還涉及包含式1的化合物(殺真菌有效量)和至少一種附加生物學(xu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生物學(xué)有效量)的組合物,并且所述組合物還可包含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或液體稀釋劑中的至少一種。另一生物學(xu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可配制到包含表面活性劑、固體或液體稀釋劑中的至少一種的組合物中。對于本發(fā)明的混合物,可將一種或多種其它生物學(xu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與式1的化合物配制在一起以形成預(yù)混物,或者一種或多種其它生物學(xu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可與式1的化合物分開配制,并且在施用前將制劑混合在一起(例如在噴霧罐中),或另選地,進(jìn)行依次施用。
如發(fā)明內(nèi)容中所提及,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為殺真菌組合物,所述殺真菌組合物包含式1的化合物、其N-氧化物或鹽(即組分a)以及至少一種其它殺真菌劑(即組分b)(即它們的混合物或組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其它殺真菌活性成分具有與式1的化合物不同作用位點(diǎn)的此類組合。在某些情形中,與至少一種具有類似控制范圍但是不同作用位點(diǎn)的其它殺真菌活性成分組合對于抗性治理將是尤其有利的。因此,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還可包含殺真菌有效量的至少一種附加殺真菌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具有類似的防治范圍,但是具有不同的作用位點(diǎn)。
值得注意的是組合物,除了組分(a)的式1的化合物以外,還包括作為組分(b)的至少一種殺真菌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選自FRAC-定義的作用模式(MOA)組別:A)核酸合成、(B)有絲分裂和細(xì)胞分裂、(C)呼吸作用、(D)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合成、(E)信號轉(zhuǎn)導(dǎo)、(F)類脂合成和膜完整性、(G)膜中的甾醇生物合成、(H)膜中的細(xì)胞壁生物合成、(I)細(xì)胞壁中的黑色素合成、(P)宿主植物防御感應(yīng)、多位點(diǎn)接觸活性和未知的作用模式。
FRAC-認(rèn)識到或建議的作用的目標(biāo)位點(diǎn)連同它們的FRAC目標(biāo)位點(diǎn)代碼屬于上文MOA種類的為(A1)RNA聚合酶I、(A2)腺苷脫氨酶、(A3)DNA/RNA合成(提議的)、(A4)DNA拓?fù)洚悩?gòu)酶、(B1-B3)β-微管蛋白以有絲分裂組裝、(B4)細(xì)胞分裂(提議的)、(B5)類血影蛋白的離域作用、(C1)復(fù)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C2)復(fù)合物II:琥珀酸脫氫酶、(C3)復(fù)合物III:在Qo位點(diǎn)的細(xì)胞色素bc1(泛醇氧化酶)、(C4)復(fù)合物III:在Qi位點(diǎn)的細(xì)胞色素bc1(泛醌還原酶)、(C5)氧化的磷酸化解聯(lián)劑、(C6)氧化的磷酸化抑制劑,ATP合成酶、(C7)ATP產(chǎn)物(提議的)、(C8)復(fù)合物III:在Qx(未知的)位點(diǎn)的細(xì)胞色素bc1(泛醌還原酶)、(D1)甲硫氨酸生物合成(提議的)、(D2-D5)蛋白質(zhì)合成、(E1)信號轉(zhuǎn)導(dǎo)(機(jī)理未知)、(E2-E3)滲透性信號轉(zhuǎn)導(dǎo)中的MAP/組氨酸激酶、(F2)磷脂生物合成,甲基轉(zhuǎn)移酶、(F3)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提議的)、(F4)細(xì)胞膜滲透性,脂肪酸(提議的)、(F6)病原體細(xì)胞膜微生物破壞劑、(F7)細(xì)胞膜破壞(提議的)、(G1)甾醇生物合成中的C14-脫甲基酶、(G2)甾醇生物合成中的Δ14-還原酶和Δ8→Δ7-異構(gòu)酶、(G3)3-酮基還原酶,C4-脫甲基作用、(G4)甾醇生物合成中的角鯊烯環(huán)氧酶、(H3)海藻糖酶和肌醇生物合成、(H4)甲殼質(zhì)合酶、(H5)纖維素合酶、(I1)黑素生物合成中的還原酶和(I2)黑素生物合成中的脫水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組分(a)的式1化合物以外,還包括至少一種殺真菌化合物作為組分(b)的組合物,所述殺真菌化合物選自下列類別:(b1)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MBC)類殺真菌劑;(b2)二甲酰亞胺殺真菌劑;(b3)脫甲基抑制素(DMI)類殺真菌劑;(b4)苯酰胺類殺真菌劑;(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b6)磷脂生物合成抑制素類殺真菌劑;(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素殺真菌劑;(b8)羥基(2-氨基-)嘧啶類殺真菌劑;(b9)苯胺嘧啶類殺真菌劑;(b10)N-苯基氨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b11))醌外部抑制素(QoI)類殺真菌劑;(b12)苯基吡咯類殺真菌劑;(b13)喹啉殺真菌劑;(b14)類脂過氧化抑制素類殺真菌劑;(b15)黑素生物合成抑制素-還原酶(MBI-R)類殺真菌劑;(b16))黑素生物合成抑制素-脫水酶(MBI-D)類殺真菌劑;(b17)甾醇生物合成抑制素(SBI):類別III殺真菌劑;(b18)角鯊烯-環(huán)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19)多抗霉素殺真菌劑;(b20)苯基脲殺真菌劑;(b21)醌內(nèi)部抑制劑(QiI)殺真菌劑;(b22)苯甲酰胺和噻唑酰胺殺真菌劑;(b23)烯醇式吡喃糖醛酸抗菌的殺真菌劑;(b24)己吡喃糖基抗菌的殺真菌劑;(b25)吡喃葡糖基抗菌的:蛋白質(zhì)合成殺真菌劑;(b26)吡喃葡糖基抗菌的:海藻糖酶和肌醇生物合成殺真菌劑;(b27)氰基乙酰胺肟殺真菌劑;(b28)氨基甲酸酯殺真菌劑;(b29)氧化的磷酸化解偶聯(lián)殺真菌劑;(b30)有機(jī)錫殺真菌劑;(b31)羧酸殺真菌劑;(b32)雜芳族殺真菌劑;(b33)膦酸酯殺真菌劑;(b34)鄰氨甲?;郊姿釟⒄婢鷦?;(b35)苯并三嗪殺真菌劑;(b36)苯-磺酰胺殺真菌劑;(b37)噠嗪酮?dú)⒄婢鷦?b38)噻吩酰胺殺真菌劑;(b39)復(fù)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40)羧酸酰胺(CAA)殺真菌劑;(b41)四環(huán)素抗菌的殺真菌劑;(b42)硫代氨基甲酸酯殺真菌劑;(b43)苯甲酰胺殺真菌劑;(b44)微生物殺真菌劑;(b45)QxI殺真菌劑;(b46)植物提取物殺真菌劑;(b47)宿主植物防御誘導(dǎo)殺真菌劑;(b48)多位點(diǎn)接觸活性物質(zhì)殺真菌劑;(b49)不是類別(b1)至(b48)的殺真菌劑的殺真菌劑;和類別(b1)至(b48)的化合物的鹽。
這些類別的殺真菌化合物的進(jìn)一步描述提供于下文中。
(b1)“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MBC)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1)通過在微管組裝期間與β-微管蛋白結(jié)合來抑制有絲分裂。抑制微管組裝可擾亂細(xì)胞分裂,擾亂細(xì)胞和細(xì)胞結(jié)構(gòu)內(nèi)的傳輸。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殺真菌劑包括苯并咪唑和托布津殺真菌劑。苯并咪唑類包括苯菌靈、多菌靈、麥穗寧和噻菌靈。托布津類包括托布津和甲基硫菌靈。
(b2)“二酰亞胺殺真菌劑”(FRAC代碼2)抑制MAP/組氨酸激酶滲透信號轉(zhuǎn)導(dǎo)。示例包括乙菌利、異菌脲、腐霉利和乙烯菌核利。
(b3)“脫甲基抑制劑(DMI)殺真菌劑”(FRAC代碼3)(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SBI):類別I)抑制C14-脫甲基酶,它在甾醇制備中起作用。甾醇如麥角固醇是薄膜結(jié)構(gòu)和功能所需的,使得它們是產(chǎn)生功能性細(xì)胞壁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暴露于這些殺真菌劑導(dǎo)致了敏感真菌異常生長并且最終死亡。DMI殺真菌劑分為若干化學(xué)種類:唑類(包括三唑類和咪唑類)、嘧啶類、哌嗪類、吡啶類和三唑硫酮類。三唑類包括氧環(huán)唑、雙苯三唑醇、糠菌唑、環(huán)丙唑醇、惡醚唑、烯唑醇(包括烯唑醇-M)、氟環(huán)唑、乙環(huán)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酰胺唑、種菌唑、葉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環(huán)唑、喹唑、硅氟唑、戊唑醇、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滅菌唑、烯效唑、烯效唑-P,α-(1-氯代環(huán)丙基)-α-[2-(2,2-二氯環(huán)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外消旋-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基]甲基]-1H-1,2,4-三唑、外消旋-2-[[(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基]-甲基]-1,2-二氫-3H-1,2,4-三唑-3-硫酮和外消旋-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基]甲基]-5-(2-丙烯-1-基硫代)-1H-1,2,4-三唑。咪唑類包括益康唑、抑霉唑、噁咪唑、咪鮮胺、稻瘟酯和氟菌唑。嘧啶類包括氯苯嘧啶醇、氟苯嘧啶醇和嘧菌醇。哌嗪包括嗪氨靈。吡啶類包括丁賽特、啶斑肟、啶菌噁唑、(3-[(3R)-5-(4-氯苯基)-2,3-二甲基-3-異噁唑啉基]吡啶、3R,5R-和3R,5S-異構(gòu)體)和(α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噁唑基]-3-吡啶甲醇。三唑硫酮包括丙硫菌唑和2-[2-(1-氯代環(huán)丙基)-4-(2,2-二氯環(huán)丙基)-2-羥基丁基]-1,2-二氫-3H-1,2,4-三唑-3-硫酮。經(jīng)生物化學(xué)調(diào)查研究顯示,所有上述殺真菌劑為DMI殺真菌劑,如K.H.Kuck等人在Modern Selective Fungicides-Properties,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H.Lyr(編輯),Gustav FischerVerlag:New York,1995,205-258中所述。
(b4)“苯酰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4)是卵菌真菌中RNA聚合酶的特異抑制劑。與這些殺真菌劑接觸的致敏真菌顯示出將尿核苷引入rRNA中的能力的下降。通過與該殺真菌劑接觸,可阻止致敏真菌的生長和發(fā)展。苯酰胺類殺真菌劑包括酰基丙氨酸、噁唑烷酮和丁內(nèi)酯類殺真菌劑。?;彼犷惏ū剿`、苯霜靈-M(也稱為精苯霜靈)、呋霜靈、甲霜靈和甲霜靈-M(也稱為精甲霜靈)。噁唑烷酮類包括惡霜靈。丁內(nèi)酯類包括呋酰胺。
(b5)“胺/嗎啉殺真菌劑”(FRAC代碼5)(SBI:類別II)抑制甾醇生物合成途徑內(nèi)的兩個目標(biāo)位點(diǎn),Δ8→Δ7異構(gòu)酶和Δ14還原酶。甾醇如麥角固醇是薄膜結(jié)構(gòu)和功能所需的,使得它們是產(chǎn)生功能性細(xì)胞壁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暴露于這些殺真菌劑導(dǎo)致了敏感真菌異常生長并且最終死亡。胺/嗎啉類殺真菌劑(還被稱為非DMI甾醇生物合成抑制素)包括嗎啉、哌啶和螺酮縮醇-胺類殺真菌劑。嗎啉類包括殺螟丹、十二環(huán)嗎啉、丁苯嗎啉、十三嗎啉和垂嗎酰胺。哌啶類包括苯銹啶和粉病靈。螺酮縮醇-胺類包括螺環(huán)菌胺。
(b6)“磷脂生物合成抑制素類殺真菌劑(b6)”(FRAC代碼6)通過影響磷脂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磷脂生物合成類殺真菌劑包括硫代磷酸酯和二硫戊環(huán)殺真菌劑。硫代磷酸酯類包括敵瘟磷、異稻瘟凈和定菌磷。二硫戊環(huán)類包括稻瘟靈。
(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殺真菌劑”(FRAC代碼7)通過破壞克雷伯氏循環(huán)(TCA循環(huán))中稱為琥珀酸脫氫酶的關(guān)鍵性酶,抑制復(fù)合物II真菌呼吸。抑制呼吸阻止了真菌產(chǎn)生ATP,并因此抑制生長和繁殖。SDHI殺真菌劑包括苯基苯甲酰胺、呋喃酰胺、氧硫雜環(huán)己二烯酰胺、噻唑酰胺、吡唑-4-酰胺、吡啶酰胺、苯基氧乙基噻吩酰胺和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所述苯甲酰胺包括麥銹靈、氟酰胺和滅銹胺。呋喃羧酰胺包括甲呋酰苯胺。氧硫雜環(huán)己二烯羧酰胺包括萎銹靈和氧化萎銹靈。噻唑羧酰胺包括噻呋滅。吡唑-4-甲酰胺包括苯并烯氟菌唑(N-[9-(二氯亞甲基)-1,2,3,4-四氫-1,4-甲基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聯(lián)苯吡菌胺、氟唑菌酰胺(3-(二氟甲基)-1-甲基-N-3′,4′,5′-三氟[1,1′-聯(lián)苯]-2-基)-1H-吡唑-4-甲酰胺)、呋吡菌胺、吡唑萘菌胺(3-(二氟甲基)-1-甲基-N-[1,2,3,4-四氫-9-(1-甲基乙基)-1,4-甲基萘-5-基]-1H-吡唑-4-甲酰胺)、戊苯吡菌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吡噻菌胺、氟唑環(huán)菌胺(N-[2-[1,1′-二環(huán)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N-[2-(1S,2R)-[1,1'-二環(huán)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二氟甲基)-N-(2,3-二氫-1,1,3-三甲基-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和N-環(huán)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N-[[2-(1-甲基乙基)苯基]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吡啶羧酰胺包括啶酰菌胺。所述苯基氧乙基噻吩酰胺包括isofetamid(N-[1,1-二甲基-2-[2-甲基-4-(1-甲基乙氧基)苯基]-2-氧乙基]-3-甲基-2-噻唑甲酰胺)。所述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包括氟吡菌酰胺。
(b8)“羥基(2-氨基-)嘧啶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8)通過干擾腺苷脫氨酶來抑制核酸合成。示例包括乙嘧酚磺酸酯、甲菌定和乙嘧酚。
(b9)“苯胺嘧啶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9)旨在抑制氨基酸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并且旨在阻斷傳染期間使植物細(xì)胞分解的水解酶的分泌。示例包括嘧菌環(huán)胺、滅派林和嘧霉胺。
(b10)“N-苯基氨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10)通過與β-微管蛋白結(jié)合并且破壞微管組裝來抑制有絲分裂。抑制微管組裝可擾亂細(xì)胞分裂,擾亂細(xì)胞和細(xì)胞結(jié)構(gòu)內(nèi)的傳輸。示例包括乙霉威。
(b11)“醌外部抑制素(QoI)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11)通過影響泛醇氧化酶來抑制真菌內(nèi)的復(fù)合物III線粒體呼吸。泛醇的氧化在位于真菌線粒體內(nèi)膜中的細(xì)胞色素bc1復(fù)合物的“醌外部”(Qo)位置被阻斷。抑制線粒體呼吸阻止了真菌正常生長和發(fā)展。醌外部抑制劑殺真菌劑包括甲氧基丙烯酸酯、甲氧基氨基甲酸酯、肟基乙酸酯、肟基乙酰胺和二氫二噁嗪殺真菌劑(共同地也已知為甲氧基丙烯酸酯殺真菌劑)以及噁唑烷二酮、咪唑啉酮和芐基氨基甲酸酯殺真菌劑。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包括嘧菌酯、丁香菌酯((αE)-2-[[(3-丁基-4-甲基l-2-氧代-2H-1-苯并吡喃-7-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烯肟菌酯((αE)-2-[[[(E)-[(2E)-3-(4-氯苯基)-1-甲基-2-丙烯-1-基亞基]氨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還稱為烯肟菌酯)、氟菌螨酯((αE)-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啶氧菌酯和唑菌酯((αE)-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所述甲氧基氨基甲酸酯包括唑菌胺酯、吡唑醚菌酯(N-[2-[[(1,4-二甲基-3-苯基-1H-吡唑-5-基)氧基]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和氯啶菌酯N-甲氧基-N-[2-[[(3,5,6-三氯-2-吡啶基)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肟基乙酸酯類包括克收欣和肟菌酯。所述肟基乙酸酯包括醚菌胺、烯肟菌胺((αE)-2-[[[(E)-[(2E)-3-(2,6-二氯苯基)-1-甲基l-2-丙烯-1-基亞基]氨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氨基)-N-甲基苯乙酰胺)、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和-[甲氧基亞氨基]-N-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氨基]甲基]苯乙酰胺。二氫二噁嗪包括氟嘧菌酯。噁唑烷二酮類包括噁唑菌酮。咪唑啉酮類包括咪唑菌酮。芐基氨基甲酸酯類包括吡菌苯威。類別(b11)也包括mandestrobin 2-[(2,5-二甲苯氧基)甲基]-α-甲氧基-N-苯乙酰胺。
(b12)“苯基吡咯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12)抑制真菌內(nèi)與滲透信號轉(zhuǎn)導(dǎo)相關(guān)的MAP/組氨酸激酶。拌種咯和咯菌腈是此殺真菌劑的示例。
(b13)“喹啉類殺真菌劑(b13)”(FRAC代碼13)旨在通過至今仍未知的機(jī)理抑制信號轉(zhuǎn)導(dǎo)。已顯示,它們可干擾引起白粉病病害的真菌產(chǎn)生和/或附著胞的形成。喹啉殺真菌劑包括芳氧基喹啉和喹唑啉酮。所述芳氧基喹啉包括快諾芬。喹唑啉酮類包括丙氧喹啉。
(b14)“類脂過氧化抑制素類殺真菌劑(b14)”(FRAC代碼14)旨在通過影響真菌內(nèi)的膜合成,來抑制類脂過氧化。該類成員如土菌靈還可影響其它生物過程,諸如呼吸和黑素生物合成。類脂過氧化類殺真菌劑包括芳烴和1,2,4-噻二唑殺真菌劑。芳烴類殺真菌劑包括聯(lián)苯、地茂散、氯硝胺、五氯硝基苯、四氯硝基苯和甲基立枯磷。1,2,4-噻二唑類包括土菌靈。
(b15)“黑素生物合成抑制素-還原酶(MBI-R)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16.1)抑制黑素生物合成中的萘醛縮還原步驟。黑素是某些真菌感染寄主植物所必需的。黑素生物合成抑制劑-還原酶類殺真菌劑包括異苯并呋喃酮、吡咯并喹諾酮和三唑并苯并噻唑殺真菌劑。異苯并呋喃酮類包括四氯苯酞。吡咯并喹諾酮類包括咯喹酮。三唑并苯并噻唑類包括三環(huán)唑。
(b16)“黑素生物合成抑制素-脫水酶(MBI-D)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16.2)可抑制黑素生物合成中的小柱孢酮脫水酶。黑素是某些真菌感染寄主植物所必需的。黑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脫水酶殺真菌劑包括環(huán)丙烷羧酰胺、羧酰胺和丙酰胺殺真菌劑。環(huán)丙烷羧酰胺類包括環(huán)丙酰菌胺。羧酰胺類包括雙氯氰菌胺。丙酰胺類包括氰菌胺。
(b17)“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SBI):類別III殺真菌劑(FRAC代碼17)在甾醇制備中的C4-脫甲基作用期間抑制3-酮還原酶。SBI:類別III抑制劑包括羥基苯胺殺真菌劑和氨基-吡咯啉酮?dú)⒄婢鷦?。羥基苯胺包括環(huán)酰菌胺。氨基-吡咯啉酮包括胺苯吡菌酮(5-氨基-2,3-二氫-2-(1-甲基乙基)-4-(2-甲基苯基)-3-氧代-1H-吡咯-1-硫代甲酸-S-2-丙烯-1-基酯)。
(b18)“角鯊烯-環(huán)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FRAC代碼18)(SBI:類別IV)抑制甾醇生物合成途徑中角鯊烯-環(huán)氧酶。甾醇如麥角固醇是薄膜結(jié)構(gòu)和功能所需的,使得它們是產(chǎn)生功能性細(xì)胞壁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暴露于這些殺真菌劑導(dǎo)致了敏感真菌異常生長并且最終死亡。角鯊烯-環(huán)氧酶抑制劑類殺真菌劑包括硫代氨基甲酸酯和烯丙胺類殺真菌劑。硫代氨基甲酸酯類包括稗草畏。烯丙胺類包括奈替芬和特比萘芬。
(b19)“多抗霉素殺真菌劑”(FRAC編碼19)抑制甲殼質(zhì)合酶。示例包括多抗霉素。
(b20)“苯基脲殺真菌劑”(FRAC代碼20)旨在影響細(xì)胞分株。示例包括戊菌隆。
(b21)“醌內(nèi)部抑制素(QiI)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21)通過影響泛醇還原酶,來抑制真菌內(nèi)的復(fù)合物III線粒體呼吸。泛醌的還原在位于真菌線粒體內(nèi)膜中的細(xì)胞色素bc1復(fù)合物的“醌內(nèi)部”(Qi)位置被阻斷。抑制線粒體呼吸阻止了真菌正常生長和發(fā)展。醌內(nèi)部抑制劑類殺真菌劑包括氰基咪唑和氨磺酰三唑殺真菌劑。氰基咪唑類包括賽座滅。氨磺酰三唑類包括吲唑磺菌胺。
(b22)“苯甲酰胺和噻唑酰胺殺真菌劑”(FRAC代碼22)通過與β-微管蛋白結(jié)合并且破壞微管組裝來抑制有絲分裂。抑制微管組裝可擾亂細(xì)胞分裂,擾亂細(xì)胞和細(xì)胞結(jié)構(gòu)內(nèi)的傳輸。所述苯甲酰胺包括苯酰菌胺。噻唑羧酰胺類包括噻唑菌胺。
(b23)“烯醇吡喃糖醛酸抗生素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23)通過影響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示例包括殺稻瘟菌素-S。
(b24)“己吡喃糖基抗生素殺真菌劑”(FRAC代碼24)通過影響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示例包括春雷霉素。
(b25)“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蛋白質(zhì)合成殺真菌劑”(FRAC編碼25)通過影響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示例包括鏈霉素。
(b26)“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海藻糖酶和肌酶生物合成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26)抑制海藻糖酶和肌醇生物合成。示例包括井岡霉素。
(b27)“氰基乙酰胺肟殺真菌劑”(FRAC編號27)包括霜脲氰。
(b28)“氨基甲酸鹽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28)被認(rèn)為是真菌生長多位點(diǎn)抑制劑。它們旨在干擾細(xì)胞膜中脂肪酸的合成,從而破壞細(xì)胞膜滲透性。霜霉威、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和硫菌威是此殺真菌劑的示例。
(b29)“氧化磷酸化解偶聯(lián)殺真菌劑”(FRAC編碼29)通過解偶聯(lián)氧化磷酸化作用來抑制真菌呼吸。抑制呼吸阻止了真菌正常生長和發(fā)育。該類包括2,6-二硝基苯胺類如氟啶胺以及巴豆酸二硝基苯酯類如敵螨普、消螨普和樂殺螨。
(b30)“有機(jī)錫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30)抑制氧化磷酸化途徑中的腺苷三磷酸腺苷(ATP)合酶。示例包括三苯基乙酸錫、三苯基氯化錫和三苯基氫氧化錫。
(b31)“羧酸類殺真菌劑”(FRAC編號31)通過影響脫氧核糖核酸(DNA)II型拓?fù)洚悩?gòu)酶(旋轉(zhuǎn)酶)來抑制真菌生長。示例包括噁喹酸。
(b32)“雜芳族殺真菌劑”(殺菌劑抗性行動委員會(FRAC)代碼32)旨在影響DNA/核糖核酸(RNA)的合成。雜芳族殺真菌劑包括異噁唑和異二氫噻唑酮。異噁唑類包括惡霉靈,并且異噻唑啉酮類包括辛噻酮。
(b33)“膦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33)包括亞磷酸及其各種鹽,包括三乙膦酸鋁。
(b34)“酞氨酸殺真菌劑”(FRAC編碼34)包括葉枯酞。
(b35)“苯并三嗪殺真菌劑”(FRAC編碼35)包括唑菌嗪。
(b36)“苯磺酰胺殺真菌劑”(FRAC代碼36)包括磺菌胺。
(b37)“噠嗪酮?dú)⒄婢鷦?FRAC代碼37)包括噠菌清。
(b38)“噻吩-羧酰胺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38)旨在影響ATP的形成。示例包括硅噻菌胺。
(b39)“復(fù)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制劑殺真菌劑“(FRAC代碼39)抑制線粒體中的電子傳輸并且包括嘧啶二酰胺,諸如二氟林和吡唑-5-酰胺,諸如唑蟲酰胺。
(b40)“羧酸酰胺(CAA)殺真菌劑”(FRAC代碼40)抑制纖維素合酶,這阻止目標(biāo)真菌生長并且導(dǎo)致目標(biāo)真菌死亡。羧酰胺殺真菌劑包括肉桂酰胺、纈胺酰胺和其它氨基甲酸鹽、以及扁桃酸酰胺殺真菌劑。所述肉桂酸酰胺包括烯酰嗎啉、氟嗎啉和吡嗎啉(3-(2-氯-4-吡啶基)-3-[4-(1,1-二甲基乙基)苯基]-1-(4-嗎啉基)-2-丙烯-1-酮)。所述氨基甲酸酯和其它氨基甲酸鹽包括苯噻菌胺、異丙基苯噻菌胺、纈霉威、tolprocarb(N-[(1S)-2-甲基-1-[[(4-甲基苯甲酰基)氨基]甲基]丙基]氨基甲酸-2,2,2-三氟乙酯)和纈菌胺(N-[(1-甲基乙氧基)羰基]-L-纈氨酰-3-(4-氯苯基)-β-丙氨酸甲酯)(也稱為霜霉滅)。扁桃酰胺類包括雙炔酰菌胺、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氨基]丁酰胺、和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乙基磺?;?氨基]丁酰胺。
(b41)“四環(huán)素抗生素殺真菌劑”(FRAC代碼24)通過影響蛋白質(zhì)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示例包括氧四環(huán)素。
(b42)“硫代氨基甲酸酯殺真菌劑”(FRAC編碼42)包括磺菌威。
(b43)“苯甲酰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號43)通過使類血影蛋白離域來抑制真菌生長。示例包括吡啶基甲基苯甲酰胺殺真菌劑,諸如氟吡菌胺(現(xiàn)在FRAC代碼7,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
(b44)“微生物殺真菌劑”(FRAC代碼44)破壞真菌病原體的細(xì)胞膜。微生物殺真菌劑包括芽孢桿菌屬(Bacillus)菌種,諸如解淀粉芽孢桿菌菌株QST 713,F(xiàn)ZB24,MB1600,D747和它們產(chǎn)生的殺真菌的脂肽。
(b45)“QxI殺真菌劑”(FRAC代碼45)通過在細(xì)胞色素bc1復(fù)合物未知的(Qx)位點(diǎn)影響泛醌還原酶抑制真菌中的復(fù)合物III線粒體呼吸作用。抑制線粒體呼吸阻止了真菌正常生長和發(fā)展。QxI殺真菌劑包括三唑嘧啶胺,諸如唑嘧菌胺(5-乙基-6-辛基l[1,2,4]三唑并[1,5-a]嘧啶-7-胺)。
(b46)“植物提取物殺真菌劑”被提議通過細(xì)胞膜破壞起作用。植物提取物殺真菌劑包括萜烯烴類和萜烯醇,諸如得自白千層(茶樹)的提取物。
(b47)“寄主植物防御誘導(dǎo)型殺真菌劑”(FRAC代碼P)誘導(dǎo)寄主植物防御機(jī)制。寄主植物防御誘導(dǎo)型殺真菌劑包括苯并噻二唑、苯并異噻唑和噻二唑羧酰胺殺真菌劑。苯并異噻唑類包括阿拉酸式苯-S-甲基。苯并異噻唑類包括烯丙異噻唑。噻二唑羧酰胺類包括噻酰菌胺和異噻菌胺。
(b48)“多位點(diǎn)接觸型殺真菌劑”通過多位點(diǎn)作用抑制真菌生長,并且具有接觸/預(yù)防活性。此殺真菌劑包括:(b48.1)“銅殺真菌劑”(FRAC代碼M1)”、(b48.2)“硫殺真菌劑”(FRAC代碼M2)、(b48.3)“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殺真菌劑”(FRAC代碼M3)、(b48.4)“鄰苯二甲酰亞胺殺真菌劑”(FRAC代碼M4)、(b48.5)“氯腈殺真菌劑”(FRAC代碼M5)、(b48.6)“硫酰胺殺真菌劑”(FRAC代碼M6)、(b48.7)多位點(diǎn)接觸型“胍殺真菌劑”(FRAC代碼M7)、(b48.8)“三嗪殺真菌劑”(FRAC代碼M8)、(b48.11)“醌殺真菌劑”(FRAC代碼M9)、(b48.10)“喹喔啉殺真菌劑”(FRAC代碼M10)和(b48.11)“馬來酰亞胺殺真菌劑”(FRAC代碼M11)。“銅類殺真菌劑”為含銅無機(jī)化合物,通常為銅(II)氧化態(tài);示例包括王銅、硫酸銅和氫氧化銅,包括組合物,諸如波爾多液(三元硫酸銅)?!傲驓⒄婢鷦睘榘哂辛蛟拥沫h(huán)或鏈的無機(jī)化合物;示例包括元素硫?!岸虼被姿狨ヮ悮⒄婢鷦卑虼被姿狨シ肿硬糠?;示例包括代森錳鋅、代森聯(lián)、丙森鋅、福美鐵、代森錳、二硫四甲秋蘭姆、代森鋅和福美鋅?!班彵蕉柞啺奉悮⒄婢鷦卑彵蕉柞啺贩肿硬糠?;示例包括滅菌丹、克菌丹和敵菌丹?!奥入鏆⒄婢鷦卑宦群颓杌〈姆甲瀛h(huán);示例包括百菌清?!盎酋0奉悮⒄婢鷦卑ㄒ志`和對甲抑菌靈。多位點(diǎn)接觸型“胍殺真菌劑”包括克熱凈、烷苯磺酸鹽和雙胍辛胺乙酸鹽。三嗪類殺真菌劑”包括敵菌靈?!磅悮⒄婢鷦卑ǘ甾r(nóng)?!班高鴼⒄婢鷦卑珧?也稱為滅螨猛)?!榜R來酰亞胺殺真菌劑”包括氟酰亞胺。
(b49)“不同于類別(b1)至(b48)殺真菌劑的殺真菌劑”包括其作用模式可能未知的某些殺真菌劑。這些包括:(b49.1)“苯基-乙酰胺殺真菌劑”(FRAC代碼U6),(b49.2)“芳基-苯基-酮?dú)⒄婢鷦?FRAC代碼U8),(b49.3)“胍殺真菌劑”(FRAC代碼U12),(b49.4)“噻唑烷殺真菌劑”(FRAC代碼U13),(b49.5)“嘧啶酮-腙殺真菌劑”(FRAC代碼U14),和(b49.6)如PCT專利公布WO 2013/009971中所述的與氧甾醇結(jié)合蛋白結(jié)合的化合物。苯基-乙酰胺包括環(huán)氟菌胺和N-[[(環(huán)丙基甲氧基)-氨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酰胺。所述芳基-苯基酮包括二苯甲酮,諸如苯菌酮和苯甲酰基吡啶,諸如pyriofenone((5-氯-2-甲氧基-4-甲基-3-吡啶基)(2,3,4-三甲氧基-6-甲基苯基)甲酮)。所述胍包括多果定。所述四氫噻唑包括flutianil((2Z)-2-[[2-氟-5-(三氟甲基)苯基]硫代]-2-[3-(2-甲氧基苯基)-2-噻唑啉亞基]乙腈)。所述嘧啶酮腙包括嘧菌腙。(b49.6)類別包括氟噻唑吡乙酮(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及其R-對映異構(gòu)體,其為1-[4-[4-[5R-(2,6-二氟苯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注冊編號1003319-79-6)。
(b49)類別也包括貝斯氧雜嗪(bethoxazin)、弗樓末特昆(flometoquin)(2-乙基-3,7-二甲基-6-[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4-喹啉基碳酸甲酯)、氟酰亞胺、新阿蘇仁(甲基胂酸鐵)、picarbutrazox(N-[6-[[[[((Z)-1-甲基-1H-四唑-5-基)苯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1,1-二-甲基-乙酯)、硝吡咯菌素、滅螨猛、異丁乙氧喹啉(tebufloquin)(乙酸-6-(1,1-二甲基乙基)-8-氟-2,3-二甲基-4-喹啉酯)、甲磺菌胺(N-(4-氯-2-硝基苯基)-N-乙基-4-甲基苯磺酰氨)、2-丁氧基-6-碘代-3-丙基-4H-1-苯并吡喃-4-酮、N-[6-[[[[(1-甲基-1H-四唑-5-基)苯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3-丁炔-1-酯、(N-(4-氯-2-硝基苯基)-N-乙基-4-甲基苯磺酰胺)、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亞氨酰胺、N-[[(環(huán)丙基甲氧基)-氨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酰胺、2,6-二甲基-1H,5H-[1,4]二硫[2,3-c:5,6-c']-聯(lián)吡咯-1,3,5,7(2H,6H)-四酮、5-氟-2-[(4-甲基苯基)甲氧基]-4-氨基嘧啶、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氨基嘧啶和N-[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鵠甲基]丙基]氨基甲酸-4-氟苯酯、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戊酯、N-[4-[[[[(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噻唑基]氨基甲酸戊酯和N-[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戊酯。除了上述具體類別的那些(例如(b1)、(b10)和(b22))以外,類別(b46)還包括抑制有絲分裂和細(xì)胞分裂的殺真菌劑。
它的作用模式可能是未知的或者可能還沒有被分類的附加的“不是類別(1)至(46)殺真菌劑的殺真菌劑”包括選自組分(b49.7)至(b49.12)的殺真菌化合物,如下文所示。
組分(b49.7)涉及式b49.7的化合物
其中Rb1為
式b49.7的化合物的示例包括(b49.7a)(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鵠-4-哌啶基]-4-噻唑-甲酸(2-氯-6-氟-苯基)甲酯(注冊號1299409-40-7)和(b49.7b)(1R)-1,2,3,4-四氫-1-萘基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4-哌啶基]-4-噻唑羧酸乙酯(注冊號1299409-42-9)。用于制備式b46.2的化合物的方法描述于PCT專利公布WO2009/132785和WO 2011/051243中。
組分(b49.8)涉及式b49.8的化合物
其中Rb2為CH3、CF3或CHF2;Rb3為CH3、CF3或CHF2;Rb4為鹵素或氰基;并且n為0、1、2或3。
式b49.8的化合物的示例包括(b49.8a)1-[4-[4-[5-[(2,6-二氟苯氧基)甲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用于制備式b46.3的化合物的方法描述于PCT專利申請PCT/US11/64324中。
組分(b4799)涉及式b49.9的化合物
其中Rb5為-CH2OC(O)CH(CH3)2、-C(O)CH3、-CH2OC(O)CH3、-C(O)OCH2CH(CH3)2或
式b49.9的化合物的示例包括(b49.9a)2甲基丙酸[[4-甲氧基-2-[[[(3S,7R,8R,9S)-9-甲基-8-(2-甲基-1-氧代丙氧基)-2,6-二氧代-7-(苯基甲基)-1,5-dioxonan-3-基]-氨基]-羰基]-3-吡啶基]氧基]甲酯(注冊號517875-34-2)、(b49.9b)2-甲基丙酸(3S,6S,7R,8R)-3-[[[3-(乙酰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dioxonan-7-基酯(注冊號234112-93-7)、(b49.9c)2甲基丙酸(3S,6S,7R,8R)-3[[[3[(乙酰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dioxonan-7-基酯(注冊號517875-31-9)、(b49.9d)2甲基丙酸(3S,6S,7R,8R)-3-[[[4-甲氧基-3-[[(2-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2-吡啶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dioxonan-7-基酯(注冊號328256-72-0)和(b49.9e)N-[[3-(1,3-苯并二氧雜環(huán)戊烯-5-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O-[2,5-二脫氧-3-O-(2-甲基-1-氧代丙基)-2-(苯基甲基)-L-arabinonoyl]-L-絲氨酸,(1→4')-內(nèi)酯(注冊號1285706-70-8)。用于制備式b46.4的化合物的方法描述于PCT專利公布WO 99/40081、WO 2001/014339、WO 2003/035617和WO 2011044213中。
組分(b49.10)涉及式b49.10的化合物
其中Rb6為H或F,并且Rb7為-CF2CHFCF3或-CF2CF2H。式b49.10的化合物的示例為(b49.10a)3-(二氟甲基)-N-[4-氟-2-(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注冊號1172611-40-3)和(b49.10b)3-(二氟甲基)-1-甲基-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注冊號923953-98-4)。式49.10的化合物可通過PCT專利公布WO 2007/017450中所述的方法來制備。
組分49.11涉及式b49.11的化合物
其中
Rb8為鹵素、C1–C4烷基或C2–C4炔基;
Rb9為H、鹵素或C1–C4烷基;
Rb10為C1–C12烷基、C1–C12鹵代烷基、C1–C12烷氧基、C2–C12烷氧基烷基、C2–C12烯基、C2–C12炔基、C4–C12烷氧基烯基、C4–C12烷氧基炔基、C1–C12烷硫基或C2–C12烷硫基烷基;
Rb11為甲基或–Yb13-Rb12;
Rb12為C1–C2烷基;并且
Yb13為CH2、O或S。
式b49.11的化合物的示例包括(b49.11a)2-[(3-溴-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2丁炔-1-基)-2-(甲硫基乙酰胺、(b49.11b)2-[(3-乙炔基-6-喹啉基氧基]-N[1(羥甲基)-1-甲基-2-丙炔-1-基]-2(甲硫基)乙酰胺、(b49.11c)N-(1,1-二甲基-2-丁炔-1-基)-2[(3-乙炔基-6-喹啉基氧基]-2-(甲硫基)乙酰胺、(b49.11d)2-[(3-溴-8-甲基-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2-丙炔-1-基)-2(甲硫基)乙酰胺和(b49.11e)2[(3-溴-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乙基)丁酰胺的殺真菌化合物。式b49.11的化合物,它們用作殺真菌劑和制備的方法一般來講是已知的;參見例如PCT專利公布WO 2004/047538、WO 2004/108663、WO 2006/058699、WO 2006/058700、WO 2008/110355、WO 2009/030469、WO 2009/049716和WO 2009/087098。
組分49.12涉及N'-[4-[[3-[(4-氯苯基)甲基]-1,2,4-噻二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其據(jù)信抑制甾醇類的生物合成涉及的C24-甲基轉(zhuǎn)移酶。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式1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種殺真菌化合物的混合物(即組合物),所述殺真菌化合物選自上述類別(1)至(49)。還值得注意的是包含(殺真菌有效量的)所述混合物并且還包含至少一種附加組分的組合物,所述附加組分選自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和液體稀釋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式1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種殺真菌化合物的混合物(即組合物),所述殺真菌化合物選自上文所列的與類別(1)至(49)相關(guān)的具體化合物。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包含(殺真菌有效量的)所述混合物并且還包含至少一種附加表面活性劑的組合物,所述附加表面活性劑選自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和液體稀釋劑。
組分(b)殺真菌劑的示例包括阿拉酸式苯-S-甲基、烷甲嗎啉(aldimorph)、唑嘧菌胺、吲唑磺菌胺、敵菌靈、阿扎康唑、嘧菌酯、苯霜靈(包括苯霜靈-M)、麥銹靈、苯菌靈、苯噻菌胺(包括苯噻菌胺-異丙基)、苯并烯氟菌唑、貝斯氧雜嗪(bethoxazin)、樂殺螨、聯(lián)苯、聯(lián)苯三唑醇、聯(lián)苯吡菌胺(bixafen)、殺稻瘟菌素-S、啶酰菌胺、糠菌唑、乙嘧酚磺酸酯、丁賽特、敵菌丹、克菌丹、多菌靈、萎銹靈、環(huán)丙酰菌胺、地茂散、百菌清、乙菌利、克霉唑、氫氧化銅、王銅、硫酸銅、丁香菌酯、賽座滅、環(huán)氟菌胺、霜脲氰、環(huán)丙唑醇、嘧菌環(huán)胺、抑菌靈、雙氯氰菌胺、噠菌清、氯硝胺、乙霉威、惡醚唑、二氟林、甲菌定、烯酰嗎啉、醚菌胺、烯唑醇(包括烯唑醇-M)、敵螨普、二噻農(nóng)、二硫戊環(huán)、十二環(huán)嗎啉、多果定、益康唑、敵瘟磷、烯肟菌酯(還已知為烯肟菌酯)、氟環(huán)唑、乙環(huán)唑、噻唑菌胺、乙嘧酚、土菌靈、噁唑菌酮、咪唑菌酮、氯苯嘧啶醇、烯肟菌胺、腈苯唑、甲呋酰苯胺、環(huán)酰菌胺、氰菌胺、拌種咯、苯銹啶、丁苯嗎啉、胺苯吡菌酮、三苯基乙酸錫、三苯基氯化錫、三苯基氫氧化錫、福美鐵、嘧菌腙、flometoquin、氟啶胺、咯菌腈、氟菌螨酯、氟嗎啉、氟吡菌胺、氟吡菌酰胺、氟氯菌核利、氟嘧菌酯、氟喹唑、氟硅唑、磺菌胺、氟噻菌凈、氟酰胺、粉唑醇、氟唑菌酰胺、滅菌丹、四氯苯酞、麥穗寧、呋霜靈、福拉比、克熱凈、己唑醇、惡霉靈、抑霉唑、酰胺唑、烷苯磺酸鹽、雙胍辛胺乙酸鹽、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種菌唑、異稻瘟凈、異菌脲、丙森鋅、異康唑、異丙噻菌胺、稻瘟靈、吡唑萘菌胺、異噻菌胺、春雷霉素、克收欣、代森錳鋅、雙炔酰菌胺、mandestrobin、代森錳、嘧菌胺、滅銹胺、消螨普、甲霜靈(包括高效甲霜靈/精甲霜靈)、葉菌唑、磺菌威、代森聯(lián)、苯氧菌胺、苯菌酮、咪康唑、腈菌唑、奈替芬、甲胂鐵銨、氟苯嘧啶醇、辛噻酮、呋酰胺、肟醚菌胺、惡霜靈、氟噻唑吡乙酮、噁喹酸、噁咪唑、氧化萎銹靈、氧四環(huán)素、稻瘟酯、戊菌唑、戊菌隆、戊苯吡菌胺、吡噻菌胺、亞磷酸(包括它的鹽,例如三乙膦酸鋁)、picarbutrazox、啶氧菌酯、粉病靈、多抗霉素、烯丙異噻唑、咪鮮安、腐霉利、霜霉威、丙環(huán)唑、丙森鋅、丙氧喹啉、硫菌威、丙硫菌唑、唑菌胺酯、唑胺菌酯、唑菌酯、定菌磷、吡菌苯威(pyribencarb)、稗草畏、啶斑肟、嘧霉胺、甲氧苯唳菌(pyriofenone)、啶菌惡唑、咯喹酮、硝吡咯菌素、喹唑、滅螨猛、快諾芬、五氯硝基苯、氟唑環(huán)菌胺、硅噻菌胺、硅氟唑、螺環(huán)菌胺、鏈霉素、硫、戊唑醇、異丁乙氧喹啉、葉枯酞、四氯硝基苯、特比萘芬、氟醚唑、噻苯噠唑、噻呋滅、托布津、甲基硫菌靈、二硫四甲秋蘭姆、噻酰菌胺、甲基立枯磷、甲磺菌胺、tolprocarb、甲苯氟磺胺、三唑酮、三唑醇、嘧菌醇、滅菌唑、唑菌嗪、三元硫酸銅、三環(huán)唑、氯啶菌酯、十三嗎啉、肟菌酯、氟菌唑、嗪氨靈、垂嗎酰胺、烯效唑、烯效唑-P、井岡霉素、霜霉滅(還已知為霜霉滅)、乙烯菌核利、代森鋅、福美鋅、苯酰菌胺、2-甲基丙酸-(3S,6S,7R,8R)-3-[[[3-[(乙酰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dioxonan-7-基酯、2-甲基丙酸-(3S,6S,7R,8R)-3-[[[3-(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dioxonan-7-基酯、N-[[3-(1,3-苯并二氧雜環(huán)戊烯-5-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O-[2,5-二脫氧-3-O-(2-甲基-1-氧代丙基)-2-(苯基甲基)-L-arabinonoyl]-L-絲氨酸、(1→4')-內(nèi)酯、N-[2-(1S,2R)-[1,1'-聯(lián)環(huán)丙烷]-2-基苯基]-3-(二氟苯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2-[(3-溴-6-喹啉基)氧]-N-(1,1-二甲基-2-丁炔-1-基)-2-(甲硫基)乙酰胺、2-[(3-溴-6-喹啉基)氧]-N-(1,1-二甲基乙基)丁酰胺、2-[(3-溴-8-甲基-6-喹啉基)氧]-N-(1,1-二甲基-2-丙炔-1-基)-2-(甲硫基)乙酰胺、2-丁氧基-6-碘代-3-丙基-4H-1-苯并吡喃-4-酮、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3-丁炔-1-基、α-(1-氯代環(huán)丙基)-α-[2-(2,2-二氯代環(huán)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2-[2-(1-氯代環(huán)丙基)-4-(2,2-二氯代環(huán)丙基)-2-羥基丁基]-1,2-二氫-3H-1,2,4-三唑-3-硫酮、(α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噁唑基]-3-吡啶甲醇、外消旋-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基]甲基]-1H-1,2,4-三唑、外消旋-2-[[(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基]甲基]-1,2-二氫-3H-1,2,4-三唑-3-硫酮、外消旋-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基]甲基]-5-(2-丙烯-1-基硫代)-1H-1,2,4-三唑、3-[5-(4-氯苯基)-2,3-二甲基-3-異噁唑啉]吡啶、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4-哌啶基]-4-噻唑-羧酸-(2-氯-6-氟苯基)甲酯、N'-[4-[[3-[(4-氯苯基)甲基]-1,2,4-噻二唑-5-基]氧]-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亞氨酰胺、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氨基]丁酰胺、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乙基磺?;?]丁酰胺、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亞氨酰胺、N-環(huán)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N-[[2-(1-甲基乙基)苯基]甲基]-1H-吡唑-4-酰胺、N-[[(環(huán)丙基甲氧基)-氨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酰胺、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N-(3',4'-二氟[1,1'-二苯基]-2-基)-3-(三氟甲基)-2-吡嗪酰胺、3-(二氟甲基)-N-(2,3-二氫-1,1,3-三甲基-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3-(二氟甲基)-N-[4-氟-2-(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5,8-二氟-N-[2-[3-甲氧基-4-[[4-(三氟甲基)-2-吡啶基]氧]苯基]乙基]-4-喹唑啉胺、3-(二氟甲基)-1-甲基-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1H-吡唑-4-酰胺、1-[4-[4-[5R-[(2,6-二氟苯氧基)甲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N-(1,1-二甲基-2-丁炔-1-基)-2-[(3-乙炔基-6-喹啉基)氧]-2-(甲基硫代)乙酰胺、2,6-二甲基-1H,5H-[1,4]二硫[2,3-c:5,6-c']聯(lián)吡咯-1,3,5,7(2H,6H)-四酮、2-[(3-乙炔基-6-喹啉基)氧]-N-[1-(羥甲基)-1-甲基-2-丙炔-1-基]-2-(甲基硫代)乙酰胺、N-[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酰基]甲基]丙基]氨基甲酸-4-氟苯酯、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氨基嘧啶、5-氟-2-[(4-甲基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2-甲基丙酸-(3S,6S,7R,8R)-3-[[[4-甲氧基-3-[[(2-甲基丙氧基)羰基]氧]-2-吡啶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dioxonan-7-基酯、α-(甲氧基亞氨基)-N-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氨基]甲基]苯乙酰胺、2-甲基丙酸[[4-甲氧基-2-[[[(3S,7R,8R,9S)-9-甲基-8-(2-甲基-1-氧代丙氧基)-2,6-二氧代-7-(苯基甲基)-1,5-dioxonan-3-基]氨基]羰基]-3-吡啶基]氧]甲酯、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戊酯、N-[4-[[[[(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噻唑基]氨基甲酸戊酯和N-[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戊酯以及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鵠-4-哌啶基]-4-噻唑羧酸-(1R)-1,2,3,4-四氫-1-萘基酯。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殺真菌組合物,所述殺真菌組合物包含組分(a)式1的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鹽),和組分(b)至少一種選自前文列表的殺真菌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式1的化合物(或它們的N-氧化物或鹽)(即,在組合物中的組分(a)與下列的組合:嘧菌酯、苯并烯氟菌唑、聯(lián)苯吡菌胺、克菌丹、環(huán)丙酰菌胺、百菌清、氫氧化銅、氯氧化銅、硫酸銅、霜脲氰、環(huán)丙唑醇、嘧菌環(huán)胺、乙霉威、惡醚唑、烯酰嗎啉、氟環(huán)唑、噻唑菌胺、氯苯嘧啶醇、氯苯嘧啶醇、氟啶胺、咯菌腈、氟吡菌酰胺、氟硅唑、flutianil、粉唑醇、氟唑菌酰胺、滅菌丹、異菌脲、isofetamid、吡唑萘菌胺、醚菌酯、代森錳鋅、mandestrobin、消螨多、甲霜靈(包括(甲霜靈-M/精甲霜靈)、葉菌唑、苯菌酮、腈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戊苯吡菌胺、吡噻菌胺、亞磷酸(包括它們的鹽,例如三乙膦酸鋁)、啶氧菌酯、丙環(huán)唑、丙氧喹啉、丙硫菌唑、唑菌胺酯、嘧霉胺、氟唑環(huán)菌胺螺環(huán)菌胺、硫磺、戊唑醇、甲基硫菌靈、肟菌酯、草酰胺、α-(1-氯環(huán)丙基)-α-[2-(2,2-二氯環(huán)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2-[2-(1氯環(huán)丙基)-4-(2,2-二氯環(huán)丙基)-2-羥基丁基]-1,2-二氫-3H-1,2,4-三唑-3-硫酮、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3-(二氟甲基)-N-(2,3-二氫-1,1,3-三甲基-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1-[4-[4-[5R-(2,6-二氟苯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氨基]氧]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1,1-二甲基乙酯、2,6-二甲基-1H,5H-[1,4]二硫[2,3-c:5,6-c']二吡咯-1,3,5,7(2H,6H)-四酮、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5-氟-2-[(4-甲基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α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噁唑基]-3-吡啶甲醇、外消旋-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烷基]甲基]-1H-1,2,4-三唑、外消旋-2-[[(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烷基]甲基]-1,2-二氫-3H-1,2,4-三唑-3-硫酮和外消旋-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huán)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1-基硫代)-1H-1,2,4-三唑(即,作為組合物中的組分(b)。
可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一起被配制的其它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機(jī)的示例為:無脊椎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試劑,諸如阿巴美丁、高滅磷、啶蟲脒、氟丙菊酯、afidopyropen環(huán)丙烷羧酸([(3S,4R,4aR,6S,6aS,12R,12aS,12bS)-3-[(環(huán)丙基羰基)氧基]-1,3,4,4a,5,6,6a,12,12a,12b-十氫-6,12-二羥基-4,6a,12b-三甲基-11-氧代-9-(3-吡啶基)-2H,11H-萘并[2,1-b]吡喃并[3,4-e]吡喃-4-基]甲酯、磺胺螨酯(S-1955)、阿維菌素、印苦楝子素、保棉磷、聯(lián)苯菊酯、聯(lián)苯肼酯、撲虱靈、克百威、殺螟丹、氯蟲苯甲酰胺、溴蟲腈、定蟲隆、氯蜱硫磷、甲基氯蜱硫磷、可芬諾、可尼丁、氰蟲酰胺(3-溴-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cyclaniliprole(3-溴-N-[2-溴-4-氯-6-[[(1-環(huán)丙基乙基)氨基]羰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環(huán)氧蟲啶((5S,8R)-1-[(6-氯-3-吡啶基)甲基]-2,3,5,6,7,8-六氫-9-硝基-5,8-環(huán)氧-1H-咪唑并[1,2-a]吖庚因)、丁氟螨酯、氟氯氰菊酯、β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λ-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滅蠅胺、溴氰菊酯、丁醚脲、敵匹硫磷、迪厄爾丁、除蟲脲、四氟甲醚菊酯、樂果、呋蟲胺、二苯丙醚、甲氨基阿維菌素、硫丹、順式氰戊菊酯、乙蟲腈、苯硫威、苯氧威、甲氰菊酯、腈苯苯醚菊酯、氟蟲腈、氟啶蟲酰胺、氟蟲酰胺、氟氰戊菊酯、氟菌螨酯((αE)-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flufensulfone(5-氯-2-[(3,4,4-三氟-3-丁烯-1-基)磺?;鵠噻唑)、flupiprole(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5-[(2-甲基-2-丙烯-1-基)氨基]-4-[(三氟甲基)亞磺?;鵠-1H-吡唑-3-甲腈)、flupyradifurone(4-[[(6-氯-3-吡啶基)甲基](2,2-二氟乙基)氨基]-2(5H)呋喃酮)、τ氟胺氰菊酯、嘧蟲胺(UR-50701)、氟蟲脲、大福松、氯蟲酰肼、四氟甲醚菊酯(2,2-二甲基-3-[(1Z)-3,3,3-三氟-1-丙烯-1-基]環(huán)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苯基]甲酯)、氟鈴脲、氟蟻腙、吡蟲啉、茚蟲威、異柳磷、虱螨脲、馬拉硫磷、氯氟醚菊酯((1R,3S)-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苯基]甲酯)、氰氟蟲腙、蝸牛敵、甲胺磷、殺撲磷、乙肟威、烯蟲酯、甲氧滴滴涕、甲氧蟲酰肼、甲氧芐氟菊酷、殺螨菌素肟、甲氧芐氟菊酯(3-(2-氰基-1-丙烯-1-基)-2,2-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苯基]甲酯)、久效磷、煙堿、烯啶蟲胺、硝乙脲噻唑、雙苯氟脲、多氟脲(XDE-007)、草氨酰、pyflubumide(1,3,5-三甲基-N-(2-甲基-1-氧代丙基)-N-[3-(2-甲基丙基)-4-[2,2,2-三氟-1-甲氧基-1-(三氟甲基)乙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氯菊酯、甲拌磷、伏殺硫磷、亞胺硫磷、磷胺、抗蚜威、丙溴磷、丙氟菊酯、吡蚜酮、吡嗪氟蟲腈、除蟲菊酯、啶蟲丙醚、新喹唑啉類殺蟲劑(pyrifluquinazon)、嘧螨胺((αE)-2-[[[2-[(2,4-氯苯基)氨基]-6-(三氟甲基)-4-嘧啶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吡啶氟蟲腈(pyriprole)、吡丙醚、魚藤酮、利阿諾定、乙基多殺菌素、多殺霉索、季酮螨酯、螺甲螨酯(BSN 2060)、螺蟲乙酯、氟啶蟲胺腈、硫丙磷、蟲酰肼、氟苯脲、七氟菊酯、特丁硫磷、殺蟲畏、四氟醚菊酯、噻蟲啉、噻蟲嗪、硫雙滅多威、殺蟲雙、唑蟲酰胺、四溴菊酯、唑蚜威、敵百蟲和殺鈴脲;以及生物制劑,包括昆蟲病原細(xì)菌,諸如蘇云金芽孢桿菌亞種鲇澤、蘇云金芽孢桿菌亞種庫爾斯塔克和包封的蘇云金桿菌獴的Δ-內(nèi)毒素(如,Cellcap,MPV,MPVII);昆蟲病原真菌,諸如綠僵菌;以及昆蟲病原病毒,包括桿狀病毒,核型多角體病毒(NPV),諸如HzNPV、AfNPV;和顆粒體病毒(GV),諸如CpGV。
可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及其組合物施用至植物,所述植物經(jīng)基因轉(zhuǎn)化以表達(dá)對無脊椎害蟲有毒的蛋白質(zhì)(諸如蘇云金芽孢桿菌δ-內(nèi)毒素)。外部施用的本發(fā)明殺真菌劑化合物的效果可與所表達(dá)的毒素蛋白質(zhì)協(xié)同作用。
農(nóng)用保護(hù)劑(即殺昆蟲劑、殺真菌劑、殺線蟲劑、殺螨劑、除草劑和生物制劑)的一般參考文獻(xiàn)包括The Pesticide Manual,第13版,C.D.S.Tomlin編輯,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F(xiàn)arnham,Surrey,U.K.,2003和The BioPesticide Manual,第2版,L.G.Copping編輯,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F(xiàn)arnham,Surrey,U.K.,2001。
對于其中使用這些不同混合組合中的一種或多種的實施方案而言,這些不同混合組合(總量)與式1的化合物的重量比通常介于約1:3000和約3000:1之間。值得注意的是介于約1:300和約300:1之間的重量比(例如介于約1:30和約30:1之間的比率)。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可易于通過簡單的實驗來確定獲得所期望的生物活性范圍而需要的活性成分的生物學(xué)有效量。顯然,包含這些附加組分可使病害控制譜超越式1的化合物本身對病害的控制范圍。
在某些情況下,本發(fā)明的化合物與其他生物活性(尤其是殺真菌性)化合物或試劑(即活性成分)的組合可獲得大于累加(即協(xié)同)的效應(yīng)。降低釋放到環(huán)境中的活性成分量,同時確保有效的害蟲控制,一直是人們所期望的。當(dāng)在施用量下發(fā)生殺真菌活性成分協(xié)同作用,賦予農(nóng)學(xué)上符合要求的真菌控制度,此類組合可有利地用于降低作物產(chǎn)品成本,并且降低環(huán)境載荷。
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本發(fā)明化合物與其它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藥劑的組合可對有益于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的生物體造成小于加成(即安全化)的效果。例如,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使作用于作物植物的除草劑安全,或保護(hù)有益昆蟲種類(例如昆蟲掠食者、傳粉昆蟲如蜜蜂)免受殺昆蟲劑的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與式1的化合物配制以提供可用于種子處理中的混合物的殺真菌劑包括但不限于吲唑磺菌胺、嘧菌酯、啶酰菌胺、多菌靈、萎銹靈、霜脲氰、環(huán)唑醇、惡醚唑、烯酰嗎啉、氟啶胺、咯菌腈、氟喹唑、氟吡菌胺、氟嘧菌酯、粉唑醇、氟唑菌酰胺、種菌唑、異菌脲、甲霜靈、精甲霜靈、葉菌唑、腈菌唑、多效唑、戊苯吡菌胺、啶氧菌酯、丙硫菌唑、唑菌胺酯、氟唑環(huán)菌胺、硅噻菌胺、戊唑醇、噻苯噠唑、甲基硫菌靈、福美雙、肟菌酯和滅菌唑。
可與式1的化合物配制以提供可用于種子處理的混合物的無脊椎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試劑包括但不限于阿巴美丁、啶蟲脒、氟丙菊酯、afidopyropen、雙甲脒、阿維菌素、印苦楝子素、殺蟲磺、聯(lián)苯菊酯、撲虱靈、硫線磷、西維因、克百威、殺螟丹、氯蟲苯甲酰胺、溴蟲腈、氯蜱硫磷、可尼丁、氰蟲酰胺、氟氯氰菊酯、β-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γ-三氟氯氰菊酯、λ-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α-氯氰菊酯、ζ-氯氰菊酯、環(huán)丙氨嗪、溴氰菊酯、迪厄爾丁、呋蟲胺、二苯丙醚、甲氨基阿維菌素、硫丹、順式氰戊菊酯、乙蟲腈、醚菊酯、乙螨唑、苯硫威、苯氧威、腈苯苯醚菊酯、氟蟲腈、氟啶蟲酰胺、氟蟲酰胺、氟噻蟲砜、氟蟲脲、丁烯氟蟲腈、flupyradifurone、氟胺氰菊酯、伐蟲脒、噻唑磷、四氟甲醚菊酯、氟鈴脲、伏蟻腙、吡蟲啉、茚蟲威、虱螨脲、氯氟醚菊酯、氰氟蟲腙、滅蟲威、乙肟威、甲氧普烯、甲氧蟲酰肼、甲氧芐氟菊酯、烯啶蟲胺、硝乙脲噻唑、雙苯氟脲、草氨酰、pyflubumide、吡蚜酮、除蟲菊酯、噠螨酮、嘧螨胺、啶蟲丙醚、蚊蠅醚、利阿諾定、乙基多殺菌素、多殺菌素、季酮螨酯、螺甲螨酯、螺蟲乙酯、砜蟲啶、蟲酰肼、似蟲菊、四氟醚菊酯、噻蟲啉、噻蟲嗪、硫雙滅多威、殺蟲雙、四溴菊酯、唑蚜威、殺鈴脲、蘇云金芽孢桿菌δ-內(nèi)毒素、蘇云金芽孢桿菌的菌株以及核型多角體(Nucleo polyhydrosis)病毒的菌株。
包含可用于種子處理的式1的化合物的組合物還可包含細(xì)菌和真菌,所述細(xì)菌和真菌具有提供保護(hù)使免受植物病原真菌或細(xì)菌和/或土生動物諸如線蟲動物的有害影響的能力。表現(xiàn)出殺線蟲特性的細(xì)菌可包括但不限于堅強(qiáng)芽孢桿菌(Bacillus firmus)、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桿菌(Bacillius subtiliis)和穿透巴斯德芽孢菌(Pasteuria penetrans)。適宜的堅強(qiáng)芽孢桿菌(Bacillus firmus)菌株為可以BioNemTM商購獲得的菌株CNCM I-1582(GB-126)。合適的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菌株為菌株NCMM I-1592。兩種芽孢桿菌菌株在US 6,406,690中均有所公開。表現(xiàn)出殺線蟲活性的其它合適細(xì)菌為解淀粉芽孢桿菌(B.amyloliquefaciens)IN937a和枯草芽孢桿菌(B.subtilis)菌株GB03。表現(xiàn)出殺真菌特性的細(xì)菌可包括但不限于短小芽孢桿菌(B.pumilus)菌株GB34。表現(xiàn)出殺線蟲特性的真菌種類可包括但不限于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淡紫擬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和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種子處理劑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天然來源的殺線蟲劑,諸如稱為接合子(harpin)的激發(fā)子蛋白質(zhì),其由某些細(xì)菌植物病原體諸如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分離得到。一個示例為以商品名N-HibitTM Gold CST獲得的Harpin-N-Tek種子處理技術(shù)。
種子處理劑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豆類根瘤細(xì)菌物種,諸如微共生固氮細(xì)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這些接種劑可任選地包含一種或多種脂類殼寡糖(LCO),其為根瘤細(xì)菌在豆科植物根部引發(fā)節(jié)結(jié)形成期間所產(chǎn)生的結(jié)節(jié)(Nod)因子。例如,品牌的種子處理技術(shù)結(jié)合了LCO Promoter TechnologyTM與接種劑的組合。
種子處理劑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異黃酮,其可增加菌根真菌的根部定殖水平。菌根真菌通過增強(qiáng)根部對養(yǎng)分如水、硫酸鹽、硝酸鹽、磷酸鹽和金屬的吸收來改善植物生長。異黃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金雀異黃酮、鷹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黃豆甙原、黃豆黃素、橙皮素、柚皮素和紅車軸草素。刺芒柄花素作為菌根接種劑產(chǎn)品諸如PHC AG中的活性成分獲得。
種子處理劑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植物活化劑,所述植物活化劑在被病原體接觸后在植物中引起系統(tǒng)獲得性抗性。引起此類保護(hù)性機(jī)制的植物活化劑的示例為阿拉酸式苯-S-甲基。
本發(fā)明化合物對于具體病原體的控制功效在下表A中展示(開始于第93頁)。然而,由化合物提供的病原體控制保護(hù)不限于下表A-D中所述的菌種?;衔锏拿枋鲈谙挛乃饕鞟中提供。索引表A中使用如下縮寫:c為環(huán),Me為甲基,Pr為丙基,Ph為苯基,“Cmpd.No.”是指化合物編號,并且“Ex.”代表“實施例”,并且跟隨有數(shù)字,表示其中制備所述化合物的實施例。在索引表A中,“AP+(M+1)”欄中記錄的數(shù)值為觀測到的通過H+(分子量為1)加在具有最高同位素豐度的分子(即M)上形成的分子離子的分子量;沒有報導(dǎo)具有較低豐度的分子離子的存在,所述分子離子包含一個或多個具有較高原子量的同位素(例如37Cl、81Br)。采用大氣壓化學(xué)離子化(AP+),由質(zhì)譜儀觀測報導(dǎo)的M+1峰。
索引表A
*70:30的1-環(huán)己烯-1-基和2-環(huán)己烯-1-基的混合物
**67:33的1-環(huán)己烯-1-基和2-環(huán)己烯-1-基的混合物
本發(fā)明的生物學(xué)實施例
制備測試A-D中測試懸浮液的一般方案:首先將測試化合物溶解于量等于最終體積3%的丙酮中,然后以適當(dāng)?shù)臐舛?以ppm為單位)懸浮在丙酮和純化水(按體積50/50混合)中,所述純化水包含250ppm的表面活性劑014(多元醇酯)。然后將所得測試懸浮液用于測試A-D中。
測試A
在小麥幼苗上噴灑測試懸浮液至流失點(diǎn)。第二天,用隱匿柄銹菌(Pucciniareconditaf.sp.tritici)(小麥葉銹病的致病原)的孢子懸浮液感染所述幼苗,并且在20℃的飽和氛中培養(yǎng)24h天,然后轉(zhuǎn)移到20℃的生長室中培養(yǎng)7天,其后進(jìn)行目視病害評定。
測試B
在小麥幼苗上噴灑測試懸浮液至流失點(diǎn)。第二天,用葉枯病菌(Septoria tritici)(小麥葉斑枯病致病原)的孢子懸浮液感染所述幼苗,并且在24℃的飽和氛中培養(yǎng)48h,然后轉(zhuǎn)移到20℃的生長室中培養(yǎng)19天,其后進(jìn)行目視病害評定。
測試C
在番茄幼苗上噴灑測試懸浮液至流失點(diǎn)。第二天,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灰霉病的致病原)的孢子懸浮液感染所述幼苗,并且在20℃的飽和氛中培養(yǎng)48h,然后轉(zhuǎn)移到24℃的生長室中培養(yǎng)3天,其后進(jìn)行目視病害評定。
測試D
在小麥幼苗上噴灑測試懸浮液至流失點(diǎn)。第二天,用小麥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還稱為小麥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小麥白粉病的致病原)的孢子粉劑感染所述幼苗,并且在20℃的生長室中培養(yǎng)8天,其后進(jìn)行目視病害評定。
對于測試A-D的結(jié)果示于表A中。在表中,等級100表示100%的病害防治,而等級0表示無病害防治(相對于對照物)。破折號(-)表示無測試結(jié)果。除了后面跟有“*”的表示50ppm以及后面跟有“**”的表示10ppm的情況以外,所有結(jié)果均是就250ppm而言的。
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