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過冷噴射封閉的自支承護套來為構件敷設護套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自支承護套(Verkleidung)為構件敷設護套(verkleiden)的方法。
背景技術:
可以在構件上敷設護套,目的是改善工作的適用性。在這方面例如已知,可以在構件上制造扁平產(chǎn)品制成的護套,它們可以以恰當?shù)姆绞阶冃?。這些護套可例如在為構件電鍍層時用作導電的結構。這種構件可例如由用于要鍍層的構件的支架組成。為了使構件在電化學鍍槽內(nèi)導電地觸點接通,構件支架必須設計為導電的。為此優(yōu)選地考慮使用良好的導體,如銅或鋁。為防止這些金屬電化學分解,在構件上施加鈦制的護套,該護套至少沿構件浸入電解液內(nèi)的那一部分延伸。由US2006/0113359A1原則上已知,導電構件可借助冷氣體噴射互相連接。為此目的,這些電構件,例如電結構元件和印刷電路板的金屬表面,按期望的位置彼此對齊,并通過冷氣體噴射借助材料涂層互相導電連接。這些連接可制成低于0.5mΩ的電阻。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為構件敷設護套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制成保護效果較好又比較便宜的護套。上述技術問題按照本發(fā)明通過一種為構件敷設護套的方法采取下述措施達到此目的,亦即在此方法中首先將構件置入用護套材料組成的自支承護套內(nèi)。然后將護套拼合和/或變形為,使護套的兩個棱邊在構成接縫的情況下彼此對接、互相對齊或彼此重疊。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拼合是指加工時所有能構成接縫的操作步驟。這可以通過操作已預成形具有相應配合形狀的部分實現(xiàn),通過拼合過程造成對接棱邊或搭接,以構成接縫。但也可以在置入構件后使護套材料塑性變形,由此形成構件的外包體,以及護套的棱邊形成對接或搭接,以構成接縫。為此目的,護套材料可由一個平的半成品組成,例如薄金屬板。接縫寬度可以為0至5mm,優(yōu)選地2mm。由此可有利地補償加工公差。最后封閉接縫,按本發(fā)明封閉是通過冷氣體噴射施加一個跨接接縫的涂層實現(xiàn)。 在這里有利地涉及一種方法,借助它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制成比較厚的涂層。此外通過恰當?shù)倪^程控制,可以在大氣條件下實施用涂層材料的涂敷。但冷氣體噴射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含有顆粒狀涂層材料的冷氣體射流不會熔化護套材料,而是顆?;谄鋭幽茉斐赏繉硬⒂捎谒苄宰冃未偈顾鼈冋掣皆谧o套材料上。在這里有利地只涉及護套材料的表面,由此造成良好的涂層粘附。然而可以避免熔化護套材料的遠離表面的區(qū)域。因此,例如與焊接的接縫相比,可以有利地加工有較小壁厚的護套材料,因為不需要為護套材料內(nèi)的焊接能量散熱。因此選擇護套壁厚的決定性因素是它實際上應完成的任務。若護套例如用作在電化學鍍層時所使用金屬構件的防腐蝕裝置,則當護套選擇例如鈦或鈦合金時,為提供可靠防腐所需的壁厚,比對于焊接式護套必須具有的壁厚薄得多。因此與焊接護套相比,借助冷氣體噴射封閉的護套可以節(jié)省護套材料。基于對護套的要求,這種護套材料往往比要敷設護套的構件所采用的材料更貴,所以護套較小的壁厚有利于獲得更經(jīng)濟的構件。按本發(fā)明的一項設計規(guī)定,通過冷氣體噴射施加的涂層由一種金屬構成。大多數(shù)金屬有利地可簡單地通過冷氣體噴射沉積,因為它們的塑性變形特性有助于構建涂層。尤其可以選擇一種與護套相應的金屬或金屬合金,例如鈦合金或鈦。由此有利地達到,例如在遭遇腐蝕時涂層的電化學特性基本上與護套材料的電化學特性相適應,或在選擇一致的材料時甚至有一致的腐蝕特性。由此可以預防在涂層邊緣形成局部電池,從而即使在接縫區(qū)內(nèi)也造成護套材料的均勻腐蝕。在這里涂層材料合金的形成,可有利地通過一種使用于涂層的顆粒恰當?shù)姆勰┗旌衔飳崿F(xiàn),然后在涂層構建過程中完成合金的構成。當然也可以與之不同使用由涉及的合金組成的顆粒。為了將護套用作防腐蝕裝置特別有利的是,涂敷有一個厚度的涂層,這一厚度足以使涂層相對于離子密封。因此,尤其在電化學過程中,可有利地防止離子通過涂層和接著通過接縫游動,并在沿途會造成對敷設護套的構件的腐蝕。在這方面應當考慮,與相對于無電荷化學物質(zhì)的密封相比,基于其電荷,相對于離子的密封性要滿足更高的要求。若涂層用一種金屬材料制成,則在涂層厚度比較小的情況下便已經(jīng)能夠達到相對于離子的密封性。 護套材料的厚度可有利地最多為1mm,優(yōu)選地使用厚度為100至300 μ m的護套材料,在這里也應考慮在敷設護套的構件規(guī)定的使用壽命期間基于護套受腐蝕的侵蝕率。特別有利的是,至少在接縫上面的涂層制有一個厚度,這一厚度大于或等于護套材料的厚度。若護套材料考慮其功能設計有恰當?shù)暮穸?,則在接縫區(qū)內(nèi)通過厚度大于或等于護套材料的涂層,有利地保證,在此區(qū)域同樣滿足對護套材料提出的要求。在接縫外部可以采用較小厚度的涂層。特利有利的是,制成在接縫上隆凸狀的涂層,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最大厚度正好在接縫上方,而朝護套兩側(cè)的方向涂層厚度漸減,并因而在涂層與護套表面之間形成一個過渡區(qū)。
下面借助
本發(fā)明的其他詳情。相同或相應的部分總是采用同樣的符號, 僅對它們在各附圖之間形成的差別作多次說明。其中圖1表示通過按本發(fā)明方法一種實施例制造的構件的剖面圖;圖2表示按本發(fā)明使用冷氣體噴射的方法的一種實施例;以及圖3表示按本發(fā)明方法一種實施例制造的構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按圖1的構件11可設計為桿狀,圖1表示其剖面圖。此構件設有用薄板通過彎曲制成的護套12。薄板的彎曲分為兩個步驟進行。在第一個步驟中,薄板彎曲到使之有足夠?qū)挼挠糜谥萌霕嫾?1的空隙(見虛線表示的輪廓13)。在構件11置入后閉合薄板,此時形成重疊區(qū)14。在此重疊區(qū)內(nèi)部,在護套的棱邊 15之間,形成一個必須密封的接縫16。這借助隆凸狀涂層17實現(xiàn),它覆蓋接縫16和與護套棱邊13毗鄰的邊緣區(qū),并因而導致護套12離子密封地封閉。按圖2的護套12由兩個薄殼構成,在構件11圖示的剖面圖中可以看到在隆凸狀涂層17下面的兩個接縫16,它們將護套12分為兩個半殼。當護套厚度為100至300 μ m 時,接縫寬度可以在0與5mm之間,優(yōu)選地約2mm。護套的棱邊可以按未表示的方式斜切, 使得朝構件的方向減小接縫寬度。當接縫寬度大于Omm時,通過隆凸還有利地使護套固定在構件上。此外圖中還示出了,在接縫16上正在借助冷氣體射流18涂敷隆凸狀涂層17。 冷氣體射流18含有涂層顆粒,它們以高速命中護套12的表面,以及通過塑性變形造成涂層 17 (未表示)。顯然,借助冷氣體射流18,通過恰當控制,也可以為三維空間曲線狀接縫16 涂層。也就是說該構件11是彎曲的,所以接縫16也不是直線狀延伸的。
圖3表示一個作為構件11的固定裝置。它有一個主干19,從主桿伸出一些帶有用于要涂層構件22的夾緊器21的分支20。整個構件11 (亦即主干、分支和夾緊器)被敷設護套。在分支20上表示了隆凸狀涂層17。主干用兩個半殼敷設護套,它們的接縫處于平行于圖紙平面的位置,因此在圖3中不能看出。構件11使用于將要涂層的構件22浸入(圖中未表示的)電解液中。在構件11的未示出的端部設置一個用于安裝電導線的裝置,所以此構件可接通作為電極,并由此形成與要涂層的構件22的導電連接。為保證導電,構件11 用鋁制造以及護套12用鈦組成。涂層17也由鈦制成。因此由鈦制成的護套構成用鋁制造的構件11有效的防腐蝕裝置,即使處于如在構件電鍍時存在的那些腐蝕性條件下。
權利要求
1.一種對構件(11)敷設護套的方法,其中 將構件(11)置入用護套材料組成的自支承護套(12)內(nèi), 護套(12)拼合和/或變形為,使護套的兩個棱邊在構成接縫(16)的情況下彼此對接、互相對齊或彼此重疊,以及 封閉所述接縫(16),在這里封閉是通過冷氣體噴射來敷設跨接所述接縫(16)的涂層 (17)實現(xiàn)的。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所述護套(12)由金屬,尤其鈦或鈦合金構成。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涂層(17)由金屬,尤其由護套的金屬或金屬合金構成。
4.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涂敷具有一個厚度的涂層(17), 這一厚度足以使涂層借助此厚度相對于離子密封。
5.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至少在接縫(16)上方的涂層制有一個厚度,這一厚度大于或等于護套材料的厚度。
6.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使用厚度最多為1mm,優(yōu)選地厚度為100至300 μ m的護套材料。
7.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所述涂層(17)制成依隨所述接縫 (16)的隆凸形狀。
8.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護套(12)用作構件(11)的防腐蝕直ο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作為構件(11),是為了電化學鍍層而為金屬構件敷設護套。
10.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構件(11)用銅或鋁或這些金屬的合金組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構件(11)上制造護套(12、13)的方法。按本發(fā)明規(guī)定,護套(12、13)是自支承的以及以這種方式組合在構件(11)上,亦即在棱邊(15)之間形成接縫(16)。此接縫(16)借助冷氣體噴射利用隆凸狀涂層(17)封閉,從而可例如用作防腐蝕裝置。若構件(11)例如用鋁制造,則構件(11)可以在電鍍敷層時用作導電的構件(11)。在這種情況下,例如由鈦制成的護套(12)可用作防腐層。
文檔編號C23C24/04GK102470488SQ201080029593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O.斯蒂爾, U.派利茲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