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煉鎂還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金屬熔煉還原容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煉鎂還原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的鎂合金還原罐大多采用一端封閉,而另一端作為進料和出料 的唯一開口。生產過程為打開密封蓋4,取出撲集器5,人工用拔料鏟從罐內向右端扒出爐 渣,扒完一個罐需要40分鐘,然后向還原罐內裝入爐料,再裝上撲集器5,蓋上密封蓋4,開 始煉鎂。由于整個還原罐的長度和直徑都非常大,一端閉合而只留唯一開口的結構特點致 使此類還原罐進、出料困難,同時也會使得出料不徹底,殘渣較多,嚴重影響鎂合金的還原 質量同時也會浪費大量的燃料及操作人員的操作時間。
發(fā)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煉鎂還原工藝中如何方便進出料、節(jié)省燃料和操作 時間。( 二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煉鎂還原裝置,包括兩端開口的還原罐,分別位于 所述還原罐兩端開口處的撲集器,套于所述撲集器外的冷卻水套,設置于所述撲集器端部 的密封蓋,以及位于所述密封蓋與所述撲集器端部之間的密封圈,所述還原罐上設置有抽
真空裝置。優(yōu)選地,所述冷卻水套為環(huán)形空心套。優(yōu)選地,所述冷卻水套由鋼板制成。(三)有益效果通過改變現有還原裝置的整體結構,將還原罐的兩端同時設計為可開啟,通過這 種設計將進料和出料的途徑分開,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傳統還原罐進出料費時、浪費燃料和 操作時間的缺點。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煉鎂還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依據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煉鎂還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 還原罐;2 冷卻水套;3 抽真空裝置;4 密封蓋;5 撲集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 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圖2示出了依據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煉鎂還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為完全對稱結構,包括兩端開口的還原罐1,分別位于還原罐1兩端開口處的撲集器5,套于撲集器5外的 冷卻水套2,設置于撲集器5端部的密封蓋4,以及位于密封蓋4與撲集器5端部之間的密 封圈,還原罐1上還設置有抽真空裝置3。抽真空裝置3上端與真空機相連,下端通入還原罐1中,真空機將還原罐1內抽真 空成10 以下,使得鎂變成蒸汽。冷卻水套2為鋼板制成的環(huán)形空心套,套于還原罐1外,冷水從水套中不斷流出, 使得撲集器5內的溫度保持在450攝氏度以下,鎂便可在撲集器5上結晶。密封蓋4掛在冷卻水套2的端部,并壓在密封圈上,內部抽真空后,密封蓋4壓緊 密封圈。該煉鎂還原裝置的整個工作過程為操作人員打開兩端的密封蓋4,取出兩端的 撲集器5,用機械推料鏟從罐的一端向另一端一次推出全部爐渣,推完一個罐需要一分鐘, 然后向還原罐內裝入爐料,再裝入撲集器5,蓋上密封蓋4,便可開始煉鎂。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改變現有還原裝置的整體結構,將還 原罐的兩端同時設計為可開啟,通過這種設計將進料和出料的途徑分開,從而有效地避免 了傳統還原罐進出料費時、浪費燃料和操作時間的缺點,便于操作人員操作并且除渣效果 明顯。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 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煉鎂還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端開口的還原罐(1),分別位于所述還原罐 (1)兩端開口處的撲集器(5),套于所述撲集器(5)外的冷卻水套0),設置于所述撲集器 (5)端部的密封蓋G),以及位于所述密封蓋(4)與所述撲集器( 端部之間的密封圈,所 述還原罐(1)上還設置有抽真空裝置(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煉鎂還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套(2)為環(huán)形空心套。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煉鎂還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套O)由鋼板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煉鎂還原裝置,包括兩端開口的還原罐(1),分別位于所述還原罐(1)兩端開口處的撲集器(5),套于所述撲集器(5)外的冷卻水套(2),設置于所述撲集器(5)端部的密封蓋(4),以及位于所述密封蓋(4)與所述撲集器(5)端部之間的密封圈,所述還原罐(1)上還設置有抽真空裝置(3)。通過改變現有還原裝置的整體結構,將還原罐的兩端同時設計為可開啟,通過這種設計將進料和出料的途徑分開,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傳統還原罐進出料費時、浪費燃料和操作時間的缺點。
文檔編號C22B26/22GK102071326SQ20101060381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張永升, 李振會, 郭建津 申請人:鶴壁地恩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