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及用該鋼材制造出的管線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管線鋼及使用該鋼材制造的管線管,詳細的說,涉及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及用該鋼材制造出的管線管。
背景技術(shù):
近年來,生產(chǎn)出的原油和天然氣含有濕硫化氫(H2S)。因此,在用于挖掘原油、天然氣的油井管和運輸被挖掘出的原油、天然氣的管線管中,由硫化氫引起的氫脆已成為問題。氫脆中存在靜態(tài)外部應(yīng)力下在鋼材上產(chǎn)生的硫化物應(yīng)力腐蝕裂紋(SulfideStress Carcking以下稱SSC)、及在無外部應(yīng)力狀態(tài)在鋼材上產(chǎn)生的氫致裂紋(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以下稱HIC)。
油井管的端部采用螺紋接頭結(jié)構(gòu)。多個油井管通過螺紋接頭結(jié)構(gòu)互相連接,并沿油井或氣井的鉛直方向組裝。此時,在油井管上產(chǎn)生由自重引起的拉伸應(yīng)力。因此,油井管尤其需要抗SSC性。隨著近年來油井的高深度化,更要求油井管有抗SSC性。作為改善抗SSC性的對策,有以下方法凈化鋼、擴大鋼材組織的馬氏體比例、將鋼材組織細化等。
另一方面,多個管線管通過焊接而被互相連接,并且原則上是沿水平方向組裝。因此,在管線管上并未如油井管那樣產(chǎn)生靜態(tài)應(yīng)力。由此,要求管線管有抗HIC性。
可以認為HIC是通過侵入氫成為分子狀氫時的氣壓而產(chǎn)生的,該侵入氫聚集到由軋制而延伸的MnS與母材的界面。因此,以提高管線管的抗HIC性為目的,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有下面的2個抗HIC對策(第1抗HIC對策和第2抗HIC對策)。有許多對這些抗HIC對策的記載,例如在日本特開平6-271974號公報、日本特開平6-220577號公報、日本特開平6-27197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9-324216號公報中對此有所記載。
第1抗HIC對策是提高了鋼對氫脆的抗性。具體而言,是下面所示的對策。
(1)使鋼高純度化、高凈化。具體而言,通過在煉鋼階段盡量降低S來降低鋼中MnS的量。
(2)降低宏觀中心偏析(macro center segregation)。
(3)通過添加Ca,控制硫化物系夾雜物(A系夾雜物)的形態(tài)。具體而言,通過Ca處理將硫化物系夾雜物的形態(tài)從MnS變成難以在熱軋時延伸的CaS。
(4)通過控制軋制和軋制后的加速冷卻來控制組織。具體而言,在軋制鋼管用原料板時應(yīng)用控制軋制及加速冷卻。由此可以使原料板的金屬組織均勻,可以增大對氫脆的抗性。
(5)降低鋼中的Mn偏析和P偏析。
(6)降低鋼中的氧化鋁等B系夾雜物。
對于實施了這些第1抗HIC對策的管線鋼的具體制造方法有許多記載,例如在日本特開2003-13175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160245號公報中對此有所記載。
第2抗HIC對策是防止氫侵入鋼中。具體而言,是下面表示的對策。
(7)通過添加Cu來防止氫向濕硫化氫環(huán)境中的鋼中侵入。
(8)通過添加抑制劑(腐蝕抑制劑)、或?qū)嵤└材ぬ幚韥矸乐箽湎蜾撝星秩搿?br>
但是,上述實施了公知的抗HIC對策的管線管仍然會產(chǎn)生HIC。因此,一直在試圖進一步改善抗HIC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抗HIC性更優(yōu)良的管線鋼和用該鋼材制造出的管線管。具體而言,提供裂紋面積比(Crack Area Ratio)小于等于3%的管線鋼和用該鋼材制造出的管線管。
發(fā)明人對在實施了公知的抗HIC對策的管線鋼上產(chǎn)生的HIC起點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最新發(fā)現(xiàn)了TiN成為HIC起點。
若TiN成為HIC起點,只要在鋼中不生成TiN即可。即,只要在鋼中不添加Ti即可。但是,由于Ti具有將使韌性降低的元素即鋼中的N作為TiN固定,而改善鋼的韌性的效果,通常添加Ti。因此,發(fā)明人認為不是不生成TiN,而是減小TiN,從而也可提高抗HIC性,并且確認了該想法。使用TiN的大小不同的多個鋼材來求得裂紋面積比CAR,下面用求得結(jié)果來詳細說明只要減小TiN就可提高抗HIC性。
圖1是實施了HIC試驗而求得的、表示相對于鋼中TiN的大小的裂紋面積比CAR的圖。在此,通過式(1)求得裂紋面積比CAR。通常在管線鋼中,裂紋面積比CAR越小,抗HIC性就越優(yōu)良。
裂紋面積比CAR=在試驗片上產(chǎn)生的HIC的面積/試驗片的面積(1)但是,在實施了公知的抗HIC對策的管線鋼中,使裂紋面積比CAR為多大才能進一步改善抗HIC性,這一點并不是很明確。因此,發(fā)明人的目標是滿足比使裂紋面積比CAR為小于等于3%這種現(xiàn)有技術(shù)更為嚴格的標準。
表1表示圖1的試樣的成分。如表1所示,分別熔煉180kg的、具有基本相同成分的試樣X1~X4,加熱至1250℃進行熱煅后,通過淬火回火處理將各鋼材的屈服強度調(diào)整到大致65ksi。此時,如表1所示,對每一試樣X1~X4使其熔煉時熔渣中的Ca添加量、CaO/Al2O3值、鑄造時的冷卻速度變化,用以改變在每一試樣中的TiN的大小。
由制造出的各試樣X1~X4加工5個厚10mm、寬20mm、長100mm的試驗片,并測定了在各試驗片的表面顯示出的TiN的大小。具體而言,在試驗片表面中觀察與鍛造方向基本平行的表面上的5個1mm2區(qū)域。在觀察中使用將放大率設(shè)定為100倍的SEM(掃描型電子顯微鏡)。在觀察到的各區(qū)域中從較大的TiN中選擇10個TiN,測定了選擇出的TiN的長徑。此時,如圖2所示,在連接TiN與母材的在界面上的不同2點的直線中,將最長的直線設(shè)為TiN的長徑。TiN的大小為測定出的長徑的平均值(50個TiN的長徑的平均值)。另外,通過EDX(能量分散型X射線微測定器)來辨認TiN。
測定TiN的大小后,實施了HIC試驗。在HIC試驗中,將各試驗片浸漬在使1atm的硫化氫飽和的25℃的0.5%醋酸+5%鹽水中96小時。浸漬后,通過超聲波探傷法測定在各試樣中產(chǎn)生的HIC,根據(jù)式(1)求得裂紋面積比CAR。
從HIC試驗的結(jié)果可以判斷出TiN越小,裂紋面積比CAR就越小。尤其判斷出當TiN的大小小于等于30μm時,裂紋面積比CAR小于等于3%。由此,認為只要減小管線鋼中的TiN,就可提高抗HIC性。尤其認為通過使TiN的大小為小于等于30μm,可以得到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
因此,發(fā)明人根據(jù)這些見解完成了下面的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的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按照質(zhì)量百分比含有0.03~0.15%的C、0.05~1.0%的Si、0.5~1.8%的Mn、小于等于0.015%的P、小于等于0.004%的S、小于等于0.01%的O(氧)、小于等于0.007%的N、0.01~0.1%的Sol.Al(酸溶性Ai固溶于鋼中的Al)、小于等于0.024%的Ti、0.0003~0.02%的Ca,其余由Fe和雜質(zhì)構(gòu)成,在鋼材中作為夾雜物存在的TiN的大小小于等于30μm。
在此,TiN中Ti與N的含有比例按照摩爾百分比不必為1∶1,最好是TiN中Ti的質(zhì)量百分比大于等于50%。另外,TiN除了Ti和N之外,也可以含有C、Nb、V、Cr、Mo等。而且,通過應(yīng)用EDX等成分分析法可以鑒定TiN。
另外,這里所說的TiN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求得。首先,觀察與管線鋼的軋制方向(或鍛造方向)基本平行的截面上的5個1mm2的區(qū)域。在觀察中使用將放大率設(shè)定為100倍的SEM。在每一觀察的各區(qū)域中,從較大的TiN中選定10個顯現(xiàn)出的TiN。測定被選定的TiN的長徑,以測定出的長徑的平均值(即50個TiN的長徑的平均值)為TiN的大小。另外,如圖2所示,長徑是在連接TiN與母材的在界面上的不同兩點的直線中最長的直線。
最好是本發(fā)明的管線鋼還包含0.1~0.4%的Cu、0.1~0.3%的Ni中的至少1種。
Cu、Ni阻止氫向鋼中侵入。因此,通過添加這些元素中的至少1種元素,可以提高管線鋼的抗HIC性。
最好是本發(fā)明的管線鋼還含有0.01~1.0%的Cr、0.01~1.0%的Mo、0.01~0.3%的V、0.0001~0.001%的B、0.003~0.1%的Nb中的至少一種。
通過添加強化鋼的元素、即Cr、Mo、V、B、Nb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可以提高管線鋼的強度。另外,添加這些元素不影響通過減小TiN的大小而得到的抗HIC性的效果。
圖1是表示相對于鋼中TiN的大小的裂紋面積比CAR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管線鋼中的TiN的形狀的簡圖。
圖3A是表示以往的管線鋼中的夾雜物形狀的示意圖。
圖3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管線鋼中的夾雜物形狀的示意圖。
圖4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管線鋼的鋼水過程(melting process)中的鋼水中的夾雜物的形狀的示意圖。
圖5是表示圖3B中的Al-Ca-Ti系復合夾雜物的形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1.化學成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管線鋼含有下面的成分。以下,合金元素的百分比是指質(zhì)量百分比。
C0.03~0.15%C是強化鋼的有效元素。為使管線管保持必要的強度,使C含量的下限為0.03%。另一方面,C的過量添加使管線管的焊接部的硬度上升。當焊接部的硬度上升時,即使是難以產(chǎn)生SSC的管線管,也變得容易引起SSC。因而,使C含量的上限為0.15%。最好是C含量為0.05~0.13%。
Si0.05~1.0%Si是鋼脫氧的有效元素。Si含量不足0.05%時就缺乏脫氧效果。因此,設(shè)Si含量的下限值為0.05%。另一方面,當添加Si至過量時,鋼的韌性下降。因此,使Si含量的上限為1.0%。最好是Si含量為0.1~0.3%。
Mn0.5~1.8%Mn是強化鋼的有效元素。為使管線管保持必要的強度,使Mn含量的下限為0.5%。另一方面,當添加Mn至過量時,Mn的偏析顯著。在Mn的偏析部形成有可成為HIC產(chǎn)生原因的硬化組織。由此,使Mn含量的上限為1.8%。最好是Mn的含量為0.8~1.6%。
P小于等于0.015%P是雜質(zhì),其促進中心偏析,使抗HIC性變差。因此,最好是P含量盡量低。從而,將P含量限制為小于等于0.015%。
S小于等于0.004%S是雜質(zhì)。當在鋼水中提高S的濃度時,雖然有使形成TiN的N含量降低的效果,但在鋼中形成MnS,使抗HIC性下降。因此,最好是S含量低。因而,將S含量限制為小于等于0.004%。最好是限制為小于等于0.003%。
O小于等于0.01%O是雜質(zhì),使鋼的純度下降。其結(jié)果,使抗HIC性下降。因此,O含量最好是盡量低。因而,將O含量限制為小于等于0.01%。最好是限制為小于等于0.005%。
N小于等于0.007%N是雜質(zhì),其通過固溶于鋼而使鋼的韌性下降。另外,當作為TiN而成為夾雜物時,成為HIC起點而使抗HIC性下降。因此,最好是N含量盡量低。因而,N含量限制為小于等于0.007%。最好是限制為小于等于0.005%。
Ti小于等于0.024%Ti不會使N單獨固溶,而是將使N作為TiN析出,提高了韌性。另一方面,因過量地添加Ti,TiN增多并成為HIC的產(chǎn)生起點。因而,使Ti含量的上限為0.024%。Ti含量的較佳下限為0.005%,較佳上限是0.018%。
Ca0.0003~0.02%Ca將成為HIC產(chǎn)生起點的MnS的形態(tài)控制為球狀,而抑制產(chǎn)生HIC。而且,如后述那樣,用與Al的復合作用使TiN變小。另一方面,過量地添加Ca使鋼的純度降低,反而使抗HIC性變差。因而,使Ca含量為0.0003~0.02%,最好是為0.002~0.015%。
sol.Al0.01~0.1%Al是使鋼脫氧的必要元素。而且,如后述那樣,用與Ca的復合作用使TiN變小。為了發(fā)揮這些效果,使sol.Al含量的下限為0.01%。另一方面,當過量地添加Al時,鋼的純度和韌性降低,抗HIC性反而變差。因此,使sol.Al含量的上限值為0.1%。最好是使sol.Al含量為0.02~0.05%。
另外,其余由Fe構(gòu)成,但因制造過程的各種原因可能含有雜質(zhì)。
本實施方式的管線鋼根據(jù)需要還含有Cu、Ni中的至少一種。Cu、Ni是用于提高抗HIC性的有效元素。下面,對各元素進行說明。
Cu0.1~0.4%Cu提高鋼在硫化氫環(huán)境中的耐蝕性。具體而言,是防止氫侵入鋼中。因此,抑制了HIC的產(chǎn)生和傳播。但是,添加過量會使鋼的焊接性變差。另外,因在高溫下降低了熔融晶界強度而容易在熱軋時產(chǎn)生裂紋。因而,使Cu含量為0.1~0.4%。
Ni0.1~0.3%Ni與Cu同樣,都能提高在抗硫化氫環(huán)境中的耐蝕性,另外,也提高了鋼的強度和韌性。但是,如過量地添加,效果也會飽和。因而,Ni含量是0.1~0.3%。
本實施方式的管線鋼根據(jù)需要還含有Cr、Mo、Nb、V及B中的至少一種。Cr、Mo、Nb、V及B是具有提高鋼的強度的效果的元素。下面,對各元素進行具體說明。
Cr0.01~1.0%Cr是用于提高低C鋼的強度的有效元素。但是,過量地添加會降低焊接性及焊接部的韌性。因而,使Cr含量為0.01~0.1%。
Mo0.01~1.0%Mo是用于提高強度及韌性的有效元素。但是,過量地添加,反而會降低韌性、焊接性變差。因而,使Mo含量為0.01~1.0%。最好是0.01~0.5%。
Nb0.003~0.1%V0.01~0.3%
Nb及V都是使鋼晶粒細化而提高韌性,還通過析出碳化物來提高鋼的強度。但是,過量地添加則會降低焊接部的韌性。因而,使Nb含量為0.003~0.1%,最好是0.01~0.03%;使V含量為0.01~0.3%,最好是0.01~0.1%。
B0.0001~0.001%B提高鋼的淬透性并有利于鋼的高強度化。為了得到該效果,使B含量的下限值為0.0001%。另一方面,由于過量地添加則該效果會飽和,因此使B含量的上限值為0.001%。
2.制造方法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管線鋼的制造方法之一,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通過在鋼中生成Al-Ca-Ti系復合夾雜物,可以使鋼中的TiN變小。如圖3A所示,雖然在以往的制造方法中,在鋼中生成了多個TiN,但在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的制造方法中,如圖3B所示,在鋼中生成了微細的Al-Ca-Ti系復合夾雜物和比以往還細小的TiN。下面,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管線鋼的制造方法。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管線鋼的制造方法中,在鋼水階段生成許多微細的Al-Ca系含氧硫化物。Al-Ca系含氧硫化物在鋼水中的溶解度極小,并且在鋼水中微細分散。
接著,冷卻鋼水,此時如圖3所示,生成了Al-Ca-Ti系復合夾雜物及TiN。如圖5所示,Al-Ca-Ti系復合夾雜物由在鋼水階段生成的Al-Ca系含氧硫化物和覆蓋其表面的TiN(以下稱TiN膜)構(gòu)成。即,鋼水的冷卻中在Al-Ca系含氧硫化物的表面生成了TiN膜,結(jié)果是Al-Ca系含氧硫化物成為Al-Ca-Ti系復合夾雜物。該Al-Ca-Ti系復合夾雜物大致呈球狀,其長徑是3μm左右。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往的圖3A中的TiN的一部分作為TiN膜覆蓋了Al-Ca系含氧硫化物,包含于Al-Ca-Ti系復合夾雜物中。因此,如圖3B所示,鋼中析出的TiN比以往小。
為了通過如上面那樣生成Al-Ca-Ti系復合夾雜物來減小TiN,只要滿足下面的制造條件(A)~(C)即可。
(A)當Al-Ca系含氧硫化物中Ca濃度與Al濃度相同時,容易生成Al-Ca-Ti系復合夾雜物。由此,為了使Al-Ca系含氧硫化物中Ca濃度與Al濃度相同,最好在鋼水階段按純量添加0.1~0.3kg/ton的Ca。另外,Ca的添加既可以使用純Ca,也可以使用CaSi等Ca合金。另外,與添加速度、澆勺形狀等無關(guān)。
(B)為了使在鋼水階段生成的多個Al-Ca系含氧硫化物的各種成分平均,最好是在鋼水階段控制熔渣成分。具體而言,最好是使熔渣中的CaO/Al2O3的重量比為1.2~1.5。
(C)最好是鑄造時的冷卻速度較慢,并且最好是使1500~1000℃區(qū)間的冷卻速度為小于等于500℃/分。這是為確保Ti在Al-Ca系含氧硫化物的周邊擴散,生成TiN膜的時間。
鑄造后的管線管的加工工序(軋制工序等)與以往的加工工序相同。即,將熱軋坯料等鋼片而得的鋼板進行焊接加工以制造管線管(焊管)。或者,將通過分塊軋制鋼塊得到的鋼坯、或通過連鑄法得到的鋼坯作為原料,通過斜軋穿孔機等制造無縫管線管。
另外,即使未滿足上述制造條件(A)~(C)中的某一個,只要追加其他應(yīng)控制的制造條件,就可以使鋼中的TiN為小于等于30μm。
例如,也可以追加降低Ti、Ni的添加量的工序,或去除粗大TiN的工序等的制造條件。在去除粗大TiN的工序中,例如通過澆口盤加熱器(tundish heater)等使鋼水溫度上升,使粗大TiN上浮而分離出來。
實施例1制造本發(fā)明鋼的管線管和比較鋼的管線管(焊管),并調(diào)查了各鋼材的裂紋面積比CAR和屈服應(yīng)力YS(Yield Stress),在表2中表示本發(fā)明鋼的管線管和比較鋼的管線管的成分和鋼中TiN大小的值。
表2
*為較佳制造條件范圍外本發(fā)明鋼1~14是如下面那樣制造出的。開始,對表2中的制造條件(Ca添加量、熔渣成分、冷卻速度)的鋼水進行連鑄而制造出坯料。將制造出的坯料加熱至1050~1200℃后,通過熱軋做出15~20mm的鋼板。然后,對鋼板進行淬火回火處理后,通過焊接加工制造成管線管。在淬火回火處理中,在加熱至850~950℃后進行水冷,然后在加熱至500~700℃后進行空冷。
從制造出的本發(fā)明鋼中分別加工厚10mm、寬20mm、長100mm的試驗片,然后測定了各試驗片中的TiN大小。具體而言,對埋入樹脂塊內(nèi)的各試驗片的表面進行研磨后,使用SEM(掃描型電子顯微鏡)在100倍的放大率下對每個試驗片觀察5個1mm2區(qū)域。在各自的視野中從較大的TiN中選擇10個TiN,測定所選擇的TiN的長徑,將測定出的長徑的平均值作為TiN的大小。
本發(fā)明鋼1~14的TiN的大小成為比本發(fā)明所確定的30μm小的值。
比較鋼A~F的化學成分與本發(fā)明鋼相同。但是,由于制造條件(A)~(C)的某個不合適,TiN的大小比本發(fā)明所確定的30μm大。具體而言,比較鋼A及E冷卻速度大于500℃/分;比較鋼B和F的CaO/Al2O3重量比(熔渣成分)是1.2~1.5的范圍外。比較鋼D的Ca添加量不足0.1kg/ton。另外,比較鋼C不滿足熔渣成分和Ca添加量的制造條件。其他制造工序與本發(fā)明鋼1~14相同。而且,TiN大小的測定方法與本發(fā)明鋼相同。
使用從本發(fā)明鋼和比較鋼加工出的試驗片(厚10mm、寬20mm、長100mm)來進行HIC試驗。在HIC試驗中,將各試驗片浸漬在使1atm的硫化氫飽和的25℃的0.5%醋酸+5%食鹽水中96小時。通過超聲波探傷法測定在試驗后的各試驗片上產(chǎn)生的HIC的面積,然后通過式(1)求得裂紋面積比CAR。而且,使式(1)中的試驗片的面積為20mm×100mm。
另外,求得了本發(fā)明和比較鋼的屈服應(yīng)力YS。具體而言,制作作成2根從各鋼的壁厚中心部沿縱長方向平行的平行部直徑6mm和平行部長度40mm的圓棒拉伸試驗片,使用作成的圓棒拉伸試驗片在常溫下進行拉伸試驗。通過平均2根圓棒拉伸試驗片的屈服應(yīng)力YS來求得各鋼的屈服應(yīng)力YS。
在本發(fā)明鋼1~14中,任一個裂紋面積比CAR都低于3%。由此,通過使TiN的大小為小于等于30μm,將裂紋面積比抑制為不足3%。
另一方面,在比較鋼A~F中,任一個裂紋面積比CAR都超過3%。由于未滿足鋼水階段的制造條件(A)~(C)中的某一個而使TiN大小超過30μm,因此裂紋面積比變大。
另外,相當于本發(fā)明鋼1~4的屈服壓力YS為453~470MPa,與此相對添加了Cr、Mo、Nb、V、B后的本發(fā)明鋼5~10的屈服應(yīng)力YS為523~601MPa,鋼材的強度上升了。
而且,本發(fā)明鋼5~10的裂紋面積比CAR不足1%。即,通過添加這些元素,鋼材的強度上升,并且不妨礙HIC的抑制效果。
而且,即使是添加了Cu、Ni的本發(fā)明鋼11~13,也可將裂紋面積比CAR抑制為不足1%。
本發(fā)明鋼14添加了Cr和Mo,還添加了Cr和Ni。通過添加這些元素,鋼材的強度上升至560MPa,并且裂紋面積比也被抑制為不足1%。
實施例2制造本發(fā)明鋼和比較鋼的無縫管線管,與實施例1相同,調(diào)查了各鋼材的裂紋面積比CAR和屈服應(yīng)力YS。在表3中表示本發(fā)明鋼和比較鋼的無縫管線管的成分、鋼中的TiN的大小。
表3
*為較佳制造條件范圍外本發(fā)明鋼15~31如下面那樣制造出。開始,通過使用以表3中的制造條件煉出的鋼水來連鑄,而制造出鋼坯。然后,將鋼坯加熱至1200~1250℃后,通過斜軋穿孔機熱軋,制造成無縫管線管。然后在加熱至850~950℃后進行水冷,再加熱至500~700℃后進行空冷。
各鋼材中的TiN大小的測定法、抗HIC性和強度的評價試驗方法都與實施例1相同。
另外,本發(fā)明鋼15~31的TiN的大小成為比本發(fā)明所確定的30um小的值。
比較鋼G~J的化學成分與本發(fā)明鋼相同,但由于制造條件(A)~(C)中的某個不合適,因此TiN的大小變成大于本發(fā)明所確定的30μm。具體而言,比較鋼G和I的CaO/Al2O3重量比(熔渣成分)是1.2~1.5的范圍外。另外,比較鋼H和J的Ca添加量是0.1~0.3kg/tom的范圍外。其他的制造工序與本發(fā)明鋼15~31相同。
在本發(fā)明鋼15~31中,任一個鋼的裂紋面積比CAR都低于3%。由此,與實施例1相同,通過使TiN的大小為小于等于30μm,來將裂紋面積比抑制為不足3%。
另一方面,在比較鋼G~J中,由于未滿足在鋼水階段的制造條件(A)~(C)的某個而使TiN的大小超過30μm,因此裂紋面積比CAR超過了3%。
另外,添加了Cr、Mo、Nb、V、B的本發(fā)明鋼22~27的屈服應(yīng)力YS為522~580MPa,與未添加這些元素的本發(fā)明鋼15~21相比,鋼材的強度上升了。另外,添加了抑制氫侵入元素即Cu、Ni的本發(fā)明鋼28~30也可將裂紋面積比CAR抑制為不足1%。由Cr、Mo、Nb及V使本發(fā)明鋼31的屈服應(yīng)力YS上升至586MPa。而且,裂紋面積比CAR也受到抑制。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上述實施方式不過是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例子。因此,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要旨的范圍內(nèi)可將上述的實施方式適當變形地實施。
產(chǎn)業(yè)可用性本發(fā)明的管線鋼可應(yīng)用于運輸原油或天然氣的管線管。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其按照質(zhì)量百分比含有0.03~0.15%的C、0.05~1.0%的Si、0.5~1.8%的Mn、小于等于0.015%的P、小于等于0.004%的S、小于等于0.01%的O(氧)、小于等于0.007%的N、0.01~0.1%的Sol.Al、小于等于0.024%的Ti、0.0003~0.02%的Ca,其余由Fe和雜質(zhì)構(gòu)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線鋼中作為夾雜物存在的TiN的大小小于等于30μm。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其特征在于,還含有0.1~0.4%的Cu、0.1~0.3%的Ni中的至少一種。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其特征在于,還含有0.01~1.0%的Cr、0.01~1.0%的Mo、0.01~0.3%的V、0.0001~0.001%的B、0.003~0.1%的Nb中的至少一種。
4.用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管線鋼制造出的管線管。
全文摘要
一種抗HIC性優(yōu)良的管線鋼,其成分按照質(zhì)量百分比含有0.03~0.15%的C、0.05~1.0%的Si、0.5~1.8%的Mn、小于等于0.015%的P、小于等于0.004%的S、小于等于0.01%的O(氧)、小于等于0.007%的N、0.01~0.1%的Sol.Al、小于等于0.024%的Ti、0.0003~0.02%的Ca,其余由Fe和雜質(zhì)構(gòu)成,在鋼中作為夾雜物存在的TiN的大小小于等于30μm。本發(fā)明的管線鋼抗HIC性優(yōu)良,可將裂紋面積比抑制為小于等于3%。
文檔編號C22C38/58GK1914341SQ200480041358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2月4日
發(fā)明者大村朋彥, 沼田光裕, 櫛田隆弘(死亡) 申請人:住友金屬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