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散熱器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疊片封邊裝置。
背景技術:
散熱器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設備運轉時所產(chǎn)生的熱量,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根據(jù)需要,散熱器可被設計成多種樣式、多種結構等,市面上最為普及的為一種層疊式散熱器,因其散熱效率高而被廣泛應用,然而,現(xiàn)有技術中,生產(chǎn)層疊式散熱器的疊片封邊作業(yè)主要還是純手工作業(yè),也有使用簡單壓緊工裝對疊片封邊進行再壓緊作業(yè),但也需要手工預彎后再使用工裝進一步壓緊,如此,不論純手工作業(yè)還是利用簡單壓緊工裝對疊片封邊進行再壓緊作業(yè),其生產(chǎn)成本高,浪費居多的人力物力,生產(chǎn)效率也是非常的低下,無法適應大批量生產(chǎn)要求。
有鑒于此,設計出一種能夠實現(xiàn)自動化的,且方便調試、縮短產(chǎn)品生產(chǎn)周期、節(jié)約使用成本并能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自動疊片封邊裝置,則是十分有必要的,必然具有推廣價值。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能夠實現(xiàn)自動化生產(chǎn),且具有較高生產(chǎn)效率的自動疊片封邊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疊片封邊裝置,包括工作臺、x向傳動系統(tǒng)、z向傳動系統(tǒng)、噴膠系統(tǒng)和疊片封邊系統(tǒng),所述z向傳動系統(tǒng)安裝在所述工作臺的下端,所述x向傳動系統(tǒng)架設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工作臺的中部設置有一開口,所述疊片封邊系統(tǒng)環(huán)繞所述開口設置于所述工作臺上,所述噴膠系統(tǒng)設置在所述疊片封邊系統(tǒng)的一側或兩側;
所述z向傳動系統(tǒng)設置有工件托盤,所述工件托盤與所述開口相對應,所述工件托盤在所述z向傳動系統(tǒng)的帶動下作z向移動;工件托盤用于托住已經(jīng)疊片好的工件,并跟隨疊片動作逐步下降;即,每疊好一對工件,工件托盤就下降一次。
所述x向傳動系統(tǒng)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上設置有x軸傳動機構,所述x軸傳動機構設有z軸傳動機構,所述z軸傳動機構設置有第一吸料機構,所述第一吸料機構在x軸傳動機構和z軸傳動機構的共同帶動下作x向和z向的復合運動;第一吸料機構的作用是將噴膠完成后的工件轉移到疊片封邊系統(tǒng)進行疊片封邊。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開口為方形,所述疊片封邊系統(tǒng)圍繞方形開口依次設置。其中,由于工件折邊時,是對工件的相鄰兩側邊進行折邊;因而,在進行疊片封邊時,其中相鄰的兩疊片封邊系統(tǒng)先對第一工件進行折邊動作,使第一工件的相鄰兩側邊折彎90度壓合在第二工件的相鄰兩側邊,并形成“l(fā)”型封邊;接著使另外的兩疊片封邊系統(tǒng)對第二工件進行折邊動作,使第二工件的相鄰兩側邊折彎90度壓合在第三工件的相鄰兩側邊,并形成“l(fā)”型封邊,依次交替循環(huán)動作,即可完成散熱器的自動化疊片。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z軸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吸料機構和所述噴膠系統(tǒng)的數(shù)量均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噴膠系統(tǒng)分別安裝在工作臺的左右兩側,所述疊片封邊系統(tǒng)設置在兩個所述噴膠系統(tǒng)之間。通過在疊片封邊系統(tǒng)的兩側均設置噴膠系統(tǒng),這樣兩個第一吸料機構可同步動作,依次將兩側的待疊工件轉移到疊片封邊系統(tǒng),從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z向傳動系統(tǒng)包括z軸滑塊、z軸導軌、z軸滾珠絲桿和z軸伺服電機,所述z軸滑塊與所述z軸導軌滑動配合,所述工件托盤固定裝配在所述z軸滑塊上,所述z軸伺服電機與所述z軸滾珠絲桿傳動連接,所述z軸伺服電機驅動所述z軸滾珠絲桿帶動所述工件托盤沿z軸導軌作z向移動。其中,z向傳動系統(tǒng)主要作用是使工件托盤托住已經(jīng)疊片好的工件,并跟隨疊片動作逐步下降,即,每當疊片封邊系統(tǒng)完成一對工件的疊片,工件托盤就同步下降一次。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x軸傳動機構包括x軸滑塊、x軸溜板、x軸導軌、x軸滾珠絲桿和x軸伺服電機,所述x軸滑塊固定裝配在x軸溜板上,所述x軸滑塊與所述x軸導軌滑動配合,所述x軸滾珠絲桿與所述x軸伺服電機傳動連接,所述x軸伺服電機驅動所述x軸滾珠絲桿帶動所述x軸溜板沿x軸導軌作x向移動,所述z軸傳動機構安裝在x軸溜板上。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z軸傳動機構包括z軸伸縮桿和z軸傳動氣缸,所述z軸伸縮桿與所述z軸傳動氣缸傳動連接,所述z軸傳動氣缸縱向裝配在x軸溜板上,所述z軸傳動氣缸驅動所述z軸伸縮桿帶動所述第一吸料機構作z向移動。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吸料機構包括第一吸料支架和安裝在所述第一吸料支架下端的若干第一真空吸盤。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疊片封邊系統(tǒng)包括兩固定支座、連接于兩固定支座的基板、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疊片封邊組件;
所述疊片封邊組件包括兩滑塊座,兩所述滑塊座對稱設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兩所述滑塊座的內側對稱設有兩弧形導向槽,兩所述弧形導向槽內分別設有滑動件,兩所述滑動件上分別連接有一滑塊;
工件支撐板,所述工件支撐板水平設置于兩所述滑塊座的前端,且與兩所述滑塊座固定連接;
折邊壓條,所述折邊壓條的一端與其中一滑塊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折邊壓條設置在所述工件支撐板的上方;其中,折邊壓條的截面形狀呈“l(fā)”型。
第一驅動氣缸,兩所述滑塊座的后端分別設有鉸支座,兩所述鉸支座之間連接有一鉸支軸,兩所述滑塊之間連接有一與所述鉸支軸相平行的推桿軸,所述第一驅動氣缸與所述鉸支軸轉動連接,且所述第一驅動氣缸的第一氣缸桿與所述推桿軸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驅動氣缸通過所述第一氣缸桿驅動所述滑塊在所述弧形導向槽上滑動,以使所述折邊壓條在豎直方向至水平方向可自由轉動;
第二驅動氣缸,所述基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驅動氣缸的第二氣缸桿上;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通過控制所述第二氣缸桿前后推進,以使所述疊片封邊組件在水平方向可前后移動。
其中,疊片封邊組件的工作原理為:將工件設有翹片的一側放置于工件支撐板上,工件固定好后,再啟動第一驅動氣缸,通過第一驅動氣缸驅動第一氣缸桿推進,第一氣缸桿通過控制推桿軸,以使固定于推桿軸兩端的滑塊沿弧形導向槽滑動,從而,固定于兩滑塊間的折邊壓條則從豎直方向朝水平方向轉動,進而,即可將工件邊緣的翹片折彎壓合,完成工件的封邊。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噴膠系統(tǒng)包括支撐底座,以及沿y向依次且等距離設置在支撐底座上的放料工位、噴膠工位和轉料工位,所述支撐底座的兩側安裝有兩個y向驅動氣缸,兩個y向驅動氣缸的y向氣缸桿之間設置有y軸滑板,所述y軸滑板設有z向驅動氣缸,所述z向驅動氣缸的輸出端設置有第二吸料機構,所述第二吸料機構在y向驅動氣缸和z向驅動氣缸的共同帶動下作y向和z向的復合運動;
所述支撐底座上還設置有工位推送氣缸和x軸傳動氣缸,所述x軸傳動氣缸的x軸氣缸桿上固設有y軸傳動氣缸,所述x軸傳動氣缸的輸出端設置有噴膠機構,所述噴膠機構在x軸傳動氣缸和y軸傳動氣缸的共同帶動下作x向和y向的復合運動。通過x軸傳動氣缸和y軸傳動氣缸的復合運動,可使噴膠機構完成“l(fā)”型的運動軌跡,并在工件的相鄰兩側邊形成“l(fā)”型的粘膠層;其中,“l(fā)”型的粘膠層可使疊在一起的上下兩個工件進行粘合封邊。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噴膠機構包括噴膠控制器和硅膠噴頭,所述硅膠噴頭設置在噴膠工位的正上方,所述噴膠機構通過所述噴膠控制器實時調節(jié)布膠位置和出膠量。
作為本發(fā)明自動疊片封邊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二吸料機構包括第二吸料支架和安裝在所述第二吸料支架下端的若干第二真空吸盤。其中,第二吸料支架的形狀呈“工”字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一種自動疊片封邊裝置,包括工作臺、x向傳動系統(tǒng)、z向傳動系統(tǒng)、噴膠系統(tǒng)和疊片封邊系統(tǒng),z向傳動系統(tǒng)安裝在工作臺的下端,x向傳動系統(tǒng)架設在工作臺上,工作臺的中部設置有一開口,疊片封邊系統(tǒng)環(huán)繞開口設置于工作臺上,噴膠系統(tǒng)設置在疊片封邊系統(tǒng)的一側或兩側;z向傳動系統(tǒng)設置有工件托盤,工件托盤與開口相對應,工件托盤在z向傳動系統(tǒng)的帶動下作z向移動;x向傳動系統(tǒng)包括安裝支架,安裝支架上設置有x軸傳動機構,x軸傳動機構設有z軸傳動機構,z軸傳動機構設置有第一吸料機構,第一吸料機構在x軸傳動機構和z軸傳動機構的共同帶動下作x向和z向的復合運動。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首先通過噴膠系統(tǒng)對工件相鄰兩邊緣進行噴膠形成l形粘膠層,接著將噴膠后的工件轉移到疊片封邊系統(tǒng)進行疊片封邊,每完成一對工件的疊片,工件托盤則跟隨疊片動作逐步下降,從而實現(xiàn)散熱器的自動化疊片,有效縮短產(chǎn)品生產(chǎn)周期,提高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正視圖。
圖3為圖1的側視圖。
圖4為圖1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x向傳動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環(huán)繞開口設置的疊片封邊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中疊片封邊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中噴膠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中待疊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中將工件疊片封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工作臺;
2-x向傳動系統(tǒng);21-安裝支架;22-x軸傳動機構;221-x軸滑塊;222-x軸溜板;223-x軸導軌;224-x軸滾珠絲桿;225-x軸伺服電機;23-z軸傳動機構;231-z軸傳動氣缸;232-z軸伸縮桿;24-第一吸料機構;241-第一吸料支架;242-第一真空吸盤;
3-z向傳動系統(tǒng);31-工件托盤;32-z軸伺服電機;33-z軸滾珠絲桿;
4-疊片封邊系統(tǒng);41-固定支座;42-基板;43-疊片封邊組件;431-滑塊座;432-弧形導向槽;433-滑塊;434-工件支撐板;435-折邊壓條;436-第一驅動氣缸;437-鉸支座;438-鉸支軸;439-推桿軸;44-第二驅動氣缸;
5-噴膠系統(tǒng);51-支撐底座;52-放料工位;53-噴膠工位;54-轉料工位;55-y向驅動氣缸;56-y軸滑板;57-z向驅動氣缸;58-第二吸料機構;581-第二吸料支架;582-第二真空吸盤;59-x軸傳動氣缸;60-y軸傳動氣缸;61-噴膠機構;611-噴膠控制器;612-硅膠噴頭;62-工位推送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10所示,一種自動疊片封邊裝置,包括工作臺1、x向傳動系統(tǒng)2、z向傳動系統(tǒng)3、噴膠系統(tǒng)5和疊片封邊系統(tǒng)4,z向傳動系統(tǒng)3安裝在工作臺1的下端,x向傳動系統(tǒng)2架設在工作臺1上,工作臺1的中部設置有一開口,開口為方形,疊片封邊系統(tǒng)4環(huán)繞開口設置于工作臺1上,噴膠系統(tǒng)5設置在疊片封邊系統(tǒng)4的兩側;通過在疊片封邊系統(tǒng)4的兩側均設置噴膠系統(tǒng)5,這樣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z向傳動系統(tǒng)3設置有工件托盤31,工件托盤31與開口相對應;z向傳動系統(tǒng)3包括z軸滑塊、z軸導軌、z軸滾珠絲桿33和z軸伺服電機32,z軸滑塊與z軸導軌滑動配合,工件托盤31固定裝配在z軸滑塊上,z軸伺服電機32與z軸滾珠絲桿33傳動連接,z軸伺服電機32驅動z軸滾珠絲桿33帶動工件托盤31沿z軸導軌作z向移動。其中,z向傳動系統(tǒng)3主要作用是使工件托盤31托住已經(jīng)疊片好的工件,并跟隨疊片動作逐步下降,每當疊片封邊系統(tǒng)4完成一對工件的疊片,工件托盤31就同步下降一次。
x向傳動系統(tǒng)2包括安裝支架21,安裝支架21上設置有x軸傳動機構22,x軸傳動機構22設有兩個z軸傳動機構23,每一z軸傳動機構23均設置有第一吸料機構24,第一吸料機構24在x軸傳動機構22和z軸傳動機構23的共同帶動下作x向和z向的復合運動。
其中,第一吸料機構24包括第一吸料支架241和安裝在第一吸料支架241下端的若干第一真空吸盤242,第一吸料機構24的作用是將噴膠完成后的工件轉移到疊片封邊系統(tǒng)4進行疊片封邊。
x軸傳動機構22包括x軸滑塊221、x軸溜板222、x軸導軌223、x軸滾珠絲桿224和x軸伺服電機225,x軸滑塊221固定裝配在x軸溜板222上,x軸滑塊221與x軸導軌223滑動配合,x軸滾珠絲桿224與x軸伺服電機225傳動連接,x軸伺服電機225驅動x軸滾珠絲桿224帶動x軸溜板222沿x軸導軌223作x向移動,z軸傳動機構23安裝在x軸溜板222上。
z軸傳動機構23包括z軸伸縮桿232和z軸傳動氣缸231,z軸伸縮桿232與z軸傳動氣缸231傳動連接,z軸傳動氣缸231縱向裝配在x軸溜板222上,z軸傳動氣缸231驅動z軸伸縮桿232帶動第一吸料機構24作z向移動。
疊片封邊系統(tǒng)4包括兩固定支座41、連接于兩固定支座41的基板42、以及固定設置在基板42上的疊片封邊組件43;
疊片封邊組件43包括兩滑塊座431,兩滑塊座431對稱設置于基板42上,且兩滑塊座431的內側對稱設有兩弧形導向槽432,兩弧形導向槽432內分別設有滑動件,兩滑動件上分別連接有一滑塊433;
工件支撐板434,工件支撐板434水平設置于兩滑塊座431的前端,且與兩滑塊座431固定連接;
折邊壓條435,折邊壓條435的一端與其中一滑塊43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滑塊433固定連接;折邊壓條435設置在工件支撐板434的上方;其中,折邊壓條435的截面形狀呈“l(fā)”型;
第一驅動氣缸436,兩滑塊座431的后端分別設有鉸支座437,兩鉸支座437之間連接有一鉸支軸438,兩滑塊433之間連接有一與鉸支軸438相平行的推桿軸439,第一驅動氣缸436與鉸支軸438轉動連接,且第一驅動氣缸436的第一氣缸桿與推桿軸439轉動連接;第一驅動氣缸436通過第一氣缸桿驅動滑塊433在弧形導向槽432上滑動,以使折邊壓條435在豎直方向至水平方向可自由轉動;
第二驅動氣缸44,基板42固定設置在第二驅動氣缸44的第二氣缸桿上;第二驅動氣缸44通過控制第二氣缸桿前后推進,以使疊片封邊組件43在水平方向可前后移動。
噴膠系統(tǒng)5包括支撐底座51,以及沿y向依次且等距離設置在支撐底座51上的放料工位52、噴膠工位53和轉料工位54,支撐底座51的兩側安裝有兩個y向驅動氣缸55,兩個y向驅動氣缸55的y向氣缸桿之間設置有y軸滑板56,y軸滑板56設有z向驅動氣缸57,z向驅動氣缸57的輸出端設置有第二吸料機構58,第二吸料機構58在y向驅動氣缸55和z向驅動氣缸57的共同帶動下作y向和z向的復合運動;第二吸料機構58包括第二吸料支架581和安裝在第二吸料支架581下端的若干第二真空吸盤582,其中,第二吸料支架581的形狀呈“工”字形。
支撐底座51上還設置有工位推送氣缸62和x軸傳動氣缸59,x軸傳動氣缸59的x軸氣缸桿上固設有y軸傳動氣缸60,x軸傳動氣缸59的輸出端設置有噴膠機構61,其中,噴膠機構61包括噴膠控制器611和硅膠噴頭612,硅膠噴頭612設置在噴膠工位53的正上方,噴膠機構61通過噴膠控制器611實時調節(jié)布膠位置和出膠量。
噴膠機構61在x軸傳動氣缸59和y軸傳動氣缸60的共同帶動下作x向和y向的復合運動,這樣可使噴膠機構61完成“l(fā)”型的運動軌跡,并在工件的相鄰兩側邊形成“l(fā)”型的粘膠層,而“l(fā)”型的粘膠層可使疊在一起的上下兩個工件進行粘合封邊。
其中,所需要封邊的工件參照圖9所示,該工件為方形,且方形的工件的其中相鄰兩側邊分別設有翹片,另外相鄰兩側邊沒有翹片,相疊加的工件,其翹片的翹起方向均是朝上,且相鄰兩工件之間,翹片的位置剛好是相對的,在實施時,即從俯視角度看,第一工件上的翹片為在其左端和前端時,在第一工件上疊加第二工件,則第二工件上的翹片為在其右端和后端,第二工件的另外兩相鄰側邊則剛好位于第一工件上的翹片的內側,疊片封邊完成后的工件如圖10所示。
因此,在對多個方形的工件進行封邊,以使多個方形的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時,需要四個疊片封邊系統(tǒng)4,且四個疊片封邊系統(tǒng)4是分為兩組進行先后工作的,于工件上設有翹片的相鄰兩側邊位置相對應的兩疊片封邊系統(tǒng)4設為第一組,另外相鄰的兩側邊所對應的兩疊片封邊系統(tǒng)4設為第二組,且第一組的折邊壓條435與第二組的折邊壓條435并非位于同一平面上,兩者恰好相距一個工件的距離;第一組疊片封邊系統(tǒng)4與第二組疊片封邊系統(tǒng)4是交替作業(yè)的,而且每疊好一對工件,工件托盤31則同步下降一次。
本發(fā)明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1、噴膠操作:先通過人工或機械手將待噴膠工件放置于放料工位52,通過第二吸料機構58將待噴膠工件抓取到噴膠工位53進行噴膠操作,噴膠機構61在x軸傳動氣缸59和y軸傳動氣缸60的共同帶動下作x向和y向的復合運動,使噴膠機構61完成“l(fā)”型的運動軌跡,并在工件的相鄰兩側邊形成“l(fā)”型的粘膠層;接著將噴膠完成后的工件通過第二吸料機構58抓取到轉料工位54。
2、疊片封邊操作:首先,四個疊片封邊系統(tǒng)4均處于初始狀態(tài),通過第一吸料機構24將一側的放置在轉料工位54上的第一工件抓取到疊片封邊系統(tǒng)4,此時,滑塊座21前端的工件支撐板434剛好位于第一工件的下端面,進而通過第一吸料機構24將另一側的第二工件放置在第一工件上,通過疊片封邊組件43控制相對應的折邊壓條435對第一工件上的翹片進行90度折彎壓合,以使第二工件上沒有翹片的相鄰兩側邊被第一工件上的翹片封邊;
第二工件已封邊后,第二驅動氣缸44分別控制相對應的四個疊片封邊組件43向后移動,以使工件支撐板434后退至剛好脫離第一工件及已封邊的第二工件,第一工件及已封邊的第二工件通過z向傳動系統(tǒng)3的控制,隨同工件托盤31下降一定距離;第二驅動氣缸44復位,以使工件支撐板434前進至剛好與已封邊的第二工件相抵,此時,其中兩工件支撐板434位于第二工件的上端面,即位于第二工件已封邊的兩側,另外兩工件支撐板434位于第二工件的下端面,即位于第二工件上設有翹片的兩側;
再通過第一吸料機構24的抓取操作,將后續(xù)的第三工件放置于第二工件上,此時,第三工件上設有翹片的兩相鄰側邊位于工件支撐板434上,另外沒有翹片的兩相鄰側邊位于第二工件上,工件支撐板434能夠很好的起到支撐工件的作用,再通過與第二工件上設有翹片的兩端相對應的疊片封邊組件43控制所在的折邊壓條435對第二工件上的翹片進行折彎壓合,以使第三工件完成封邊,即第三工件的沒有翹片的相鄰兩側邊此時被第二工件上的翹片封邊;
同理,再在第三工件上放置第四工件,即可通過相同的原理及過程完成第四工件的封邊,以此類推,后續(xù)的,本發(fā)明即可完成第五工件、第六工件、第七工件等的封邊作業(yè),根據(jù)需要,來設置需要封邊的工件的片數(shù),從而多個工件相互之間通過工件上的翹片的折彎壓合及粘膠層的雙重作用互相緊固在一起。
根據(jù)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發(fā)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基礎上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fā)明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