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夾具領域,尤其一種銑表面系統(tǒng)和使用該系統(tǒng)的方法。
背景技術:
當一個被加工件需要銑出全部上表面時,如果使用夾具夾住被加工件時,此時夾具會與上表面接觸,這樣就不能一次性全銑上表面,在非數(shù)控機床上生產(chǎn)上表面全銑的被加工件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需要一種簡單的系統(tǒng)和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在非數(shù)控機床上怎么一次性銑整個被加工件的上表面,因此在此提供一種主動降噪控制系統(tǒng)和基于該系統(tǒng)的方法。
一種銑表面系統(tǒng),包括夾具、被加工件,所述被加工件固定在夾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豎直方向上開設有上腰槽,在水平方向上也設置有通孔槽,所述被加工件的底部設置盲孔。
進一步地,所述夾具為兩個,所述夾具并排設置在工作臺上。
進一步地,所述夾具在豎直方向上還設置有下腰槽,夾具通過螺釘穿過下腰槽固定在工作臺上。
進一步地,所述上腰槽和下腰槽均為多個。
進一步地,所述上腰槽和下腰槽的長度方向與夾具的長度方向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上腰槽和下腰槽相對設置,所述上腰槽和下腰槽在夾具的長度方向上陣列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臺的運動方向與下腰槽的長度方向垂直。
進一步地,所述盲孔內部設置有螺紋結構。
進一步地,工作臺上設置有t型槽,螺釘穿過下腰槽和t型槽將夾具固定在工作臺上。
一種使用上述銑表面系統(tǒ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將被加工件的下表面上鉆出帶螺紋結構的盲孔;
(2)螺桿從側面的通孔槽伸入穿過上腰槽安裝在盲孔內從而固定被加工件;
(3)螺桿從側面的通孔槽伸入另一螺桿穿過下腰槽安裝在工作臺上,并且工作臺的運動方向與下腰槽的長度方向垂直。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本發(fā)明在被加工件的下表面打盲孔,通過螺桿固定在夾具上,并且將夾具固定在工作臺上。這樣固定方式可以一次性全銑被加工件的上表面。
(2)本發(fā)明夾具設置兩個,夾具的長度方向與工作臺的移動方向垂直,由于上腰槽和下腰槽的長度方向與夾具的長度方向一致,這樣可以防止螺釘沒有固定緊的狀態(tài)下加工過程中被加工件沿上腰槽的長度方向上移動。
(3)本發(fā)明上腰槽為長條形,這樣適用于不同大小的的被加工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中一種銑表面系統(tǒng)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一種銑表面系統(tǒng)中被加工件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一種銑表面系統(tǒng)中夾具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銑表面系統(tǒng),包括夾具1、被加工件2,被加工件2固定在夾具1上,夾具1豎直方向上開設有上腰槽12,在水平方向上也設置有通孔槽14,被加工件的底部設置盲孔23。盲孔內部設置有螺紋結構。夾具為兩個,并排設置在工作臺3上。夾具1在豎直方向上還設置有下腰槽13,夾具1通過螺釘穿過下腰槽13固定在工作臺上。上腰槽12和下腰槽13均為多個,且上腰槽12和下腰槽13的長度方向與夾具1的長度方向一致。上腰槽1和下腰槽13相對設置,上腰槽12和下腰槽13在夾具的長度方向上陣列設置,在圖3中上腰槽為三個,沿夾具1的長度方向上陣列。工作臺3的運動方向與下腰槽的長度方向垂直。工作臺3上設置有t型槽31,螺釘穿過下腰槽13和t型槽31將夾具1固定在工作臺1上。上腰槽12設置在夾具的上表面11。下腰槽13設置在夾具1的下表面。
一種使用上述銑表面系統(tǒ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將被加工件的下表面22上鉆出帶螺紋結構的盲孔23;
(2)螺桿從側面的通孔槽14伸入穿過上腰槽12安裝在盲孔23內從而固定被加工件;這樣固定方式可以一次性全銑被加工件的上表面21。
(3)螺桿從側面的通孔槽14伸入另一螺桿穿過下腰槽13和工作臺1的t型槽31將夾具1安裝在工作臺3上,并且工作臺3的運動方向與下腰槽13的長度方向垂直。這樣可以防止螺釘沒有固定緊的狀態(tài)下加工過程中被加工件沿上腰槽12的長度方向上移動。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凡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