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軌道列車車輛裝備機械,具體涉及一種軌道列車底架組對胎。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帶動了軌道交通運輸需求的飛速增長,由此對軌道技術及設備提出跟高的要求,也就是對工裝設備的定位、裝夾、快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專門的底架組對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裝夾快捷方便,定位精度高的底架組對胎。
為此,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軌道列車底架組對胎,包括底架(1),設置在底架(1)上的中梁定位心盤(2)、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3)、側梁定位機構(4)、大橫梁定位機構(5)、端梁定位機構(6)、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7)和中梁夾緊機構(8),所述中梁定位心盤(2)前后居中并靠左設置,端梁定位機構(6)前后居中并靠右設置,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3)、中梁夾緊機構(8)左右間隔設置在中梁定位心盤(2)與端梁定位機構(6)之間,側梁定位機構(4)共兩個且一前一后對稱設置,大橫梁定位機構(5)對稱設置在中梁定位心盤(2)的前后兩側,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7)共兩個且在中梁定位心盤(2)的前后兩側呈夾角地對稱設置;
所述中梁定位心盤(2)用于對工件中梁中心定位,包括心盤座架(21)和心盤座(22);
所述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3)包括中梁定位機架(31)、中梁定位驅動缸(32)、中梁定位懸臂(33)和中梁定位滾輪(34),中梁定位滾輪(34)共兩個,安裝在中梁定位懸臂(33)的左右兩端,中梁定位懸臂(33)的中部鉸接在中梁定位機架(31)上,中梁定位驅動缸(32)驅動中梁定位懸臂(33)轉動,當中梁定位懸臂(33)旋轉至水平狀態(tài)時為工作狀態(tài),寬度正好與工件中梁內腔寬度一致,實現工件中梁中心線定位;當中梁定位懸臂(33)旋轉至與水平有夾角時即可松開工件;
所述中梁夾緊機構(8)包括水平設置的中梁壓緊驅動缸(81)、前后對稱設置的兩個中梁壓緊勾背(82),中梁壓緊勾背(82)的下端鉸接、上端的勾頭相對設置,中梁壓緊驅動缸(81)同時驅動兩個中梁壓緊勾背(82)繞各自的鉸接點相向轉動至工作狀態(tài)時,兩勾頭正好從上方將工件中梁的水平翻邊壓緊,反方向轉動即松開工件;
所述側梁定位機構(4)包括由位于工件側梁左、右側的頂緊缸(41)和頂緊固定座(42)構成的側梁左右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左右定位,由位于工件側梁內、外側的頂緊缸(41)和頂緊固定座(42)構成的側梁前后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前后定位;
所述大橫梁定位機構(5)包括前后對稱設置的兩根支撐立柱(51)構成,用于對工件大橫梁進行支撐及定位;
所述端梁定位機構(6)包括端梁壓緊驅動缸(61)、端梁壓緊勾背(62)和端梁壓緊支座(63),所述端梁壓緊勾背(62)的下端與端梁壓緊驅動缸(61)鉸接,端梁壓緊勾背(62)的中部與端梁壓緊支座(63)鉸接,端梁壓緊驅動缸(61)驅動端梁壓緊勾背(62)轉動至工作狀態(tài)從外側將工件端梁壓緊,反方向轉動即松開工件;
所述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7)包括水平設置的驅動缸(71)、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雙板壓緊勾背(72)和頂柱(73),兩個雙板壓緊勾背(72)的下端鉸接、上端的勾頭相對設置,頂柱(73)從下方將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頂住,驅動缸(71)同時驅動兩個雙板壓緊勾背(72)繞各自的鉸接點相向轉動至工作狀態(tài)時,兩勾頭正好從上方將工件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反方向轉動即松開工件。
優(yōu)選為,所述側梁定位機構(4)的其中一個頂緊缸(41)位于工件側梁的左側,其中一個頂緊固定座(42)位于工件側梁的右側,從而構成側梁左右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左右定位;其中一個頂緊缸(41)位于工件側梁的內側并居中設置在工件大橫梁與端梁之間,其中一個頂緊固定座(42)位于工件側梁的外側并正對工件大橫梁,另外一個頂緊固定座(42)位于工件側梁的外側并正對工件端梁,從而構成側梁前后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前后定位。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裝快捷、功能可靠、定位準確,專用于軌道列車底架組對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圖(含工件)。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左視圖。
圖4為中梁定位心盤的俯視圖。
圖5為中梁定位心盤的側視圖。
圖6為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工作狀態(tài)圖(包含工件)。
圖7為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松開狀態(tài)圖(包含工件)。
圖8為中梁夾緊機構松開狀態(tài)圖(包含工件)。
圖9為端梁定位機構工作狀態(tài)圖(包含工件)。
圖10為端梁定位機構松開狀態(tài)圖(包含工件)。
圖11為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松開狀態(tài)圖(包含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軌道列車底架組對胎,主要由底架1,設置在底架1上的一個中梁定位心盤2、一個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3、兩個側梁定位機構4、一個大橫梁定位機構5、一個端梁定位機構6、兩個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7和一個中梁夾緊機構8組成。
中梁定位心盤2前后居中并靠左設置,端梁定位機構6前后居中并靠右設置,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3、中梁夾緊機構8左右間隔設置在中梁定位心盤2與端梁定位機構6之間。側梁定位機構4共兩個且一前一后對稱設置,大橫梁定位機構5對稱設置在中梁定位心盤2的前后兩側,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7共兩個且在中梁定位心盤2的前后兩側呈夾角地對稱設置。
結合圖1、圖4、圖5所示,中梁定位心盤2用于對工件中梁中心定位,主要由心盤座架21和心盤座22組成。
結合圖6、圖7所示,中梁中心線定位機構3主要由中梁定位機架31、中梁定位驅動缸32、中梁定位懸臂33和中梁定位滾輪34組成。中梁定位滾輪34共兩個,安裝在中梁定位懸臂33的左右兩端,中梁定位懸臂33的中部鉸接在中梁定位機架31上,中梁定位驅動缸32驅動中梁定位懸臂33轉動。當中梁定位懸臂33旋轉至水平狀態(tài)時為工作狀態(tài),寬度正好與工件中梁內腔寬度一致,實現工件中梁中心線定位;當中梁定位懸臂33旋轉至與水平有夾角時即可松開工件。
如圖8所示,中梁夾緊機構8主要由水平設置的中梁壓緊驅動缸81、前后對稱設置的兩個中梁壓緊勾背82組成。中梁壓緊勾背82的下端鉸接、上端的勾頭相對設置,中梁壓緊驅動缸81同時驅動兩個中梁壓緊勾背82繞各自的鉸接點相向轉動至工作狀態(tài)時,兩勾頭正好從上方將工件中梁的水平翻邊壓緊,反方向轉動即松開工件。
如圖2所示,側梁定位機構4主要由側梁左右定位組件、側梁前后定位組件構成。位于工件側梁左、右側的頂緊缸41和頂緊固定座42構成的側梁左右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左右定位,由位于工件側梁內、外側的頂緊缸41和頂緊固定座42構成的側梁前后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前后定位。最好是,側梁定位機構4的其中一個頂緊缸41位于工件側梁的左側,其中一個頂緊固定座42位于工件側梁的右側,從而構成側梁左右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左右定位;其中一個頂緊缸41位于工件側梁的內側并居中設置在工件大橫梁與端梁之間,其中一個頂緊固定座42位于工件側梁的外側并正對工件大橫梁,另外一個頂緊固定座42位于工件側梁的外側并正對工件端梁,從而構成側梁前后定位組件對工件側梁進行前后定位。
如圖3所示,大橫梁定位機構5主要由前后對稱設置的兩根支撐立柱51構成,用于對工件大橫梁進行支撐及定位。
結合圖9、圖10所示,端梁定位機構6主要由端梁壓緊驅動缸61、端梁壓緊勾背62和端梁壓緊支座63組成。端梁壓緊勾背62的下端與端梁壓緊驅動缸61鉸接,端梁壓緊勾背62的中部與端梁壓緊支座63鉸接,端梁壓緊驅動缸61驅動端梁壓緊勾背62轉動至工作狀態(tài)從外側將工件端梁壓緊,反方向轉動即松開工件。
結合圖3、圖11所示,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7主要由水平設置的驅動缸71、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雙板壓緊勾背72和頂柱73組成。兩個雙板壓緊勾背72的下端鉸接、上端的勾頭相對設置,頂柱73從下方將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頂住,驅動缸71同時驅動兩個雙板壓緊勾背72繞各自的鉸接點相向轉動至工作狀態(tài)時,兩勾頭正好從上方將工件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反方向轉動即松開工件。由于中梁八字板相對大橫梁一端有翹曲,通過大橫梁一端與中梁八字板壓緊機構7保證兩者貼合在一起,再進行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