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相框生產(chǎn)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于卸料的相框生產(chǎn)設備。
背景技術:
相框類似一個正方形,內(nèi)部扣空,空白處剛好放常用的相片,它主要是用于相片的四邊定位及加強其美觀性,也利于保護相片的質(zhì)量,像帶有玻璃的相框,可以防止相片變色發(fā)黃等,一般相框背后會設有支架,可以將相框放置在桌面上,也有會在相框的封蓋上開有兩個懸掛孔。
現(xiàn)有的生產(chǎn)裝置結構復雜,卸料不便,自動化程度低,效果不夠理想,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便于卸料的相框生產(chǎn)設備,效果好。
一種便于卸料的相框生產(chǎn)設備,包括加工臺、支撐板、第一動力機構、加工部、卸料部;
加工臺上設有導軌,導軌水平布置;
支撐板可移動安裝在導軌上,支撐板上設有N個收容槽、N個通孔,其中,N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數(shù);N個收容槽沿導軌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N個通孔與N個收容槽一一對應設置,通孔的第一端與收容槽連接,通孔的第二端貫穿支撐板的下表面;
第一動力機構用于驅(qū)動支撐板沿導軌的長度方向移動;
加工部包括底座、支撐軸、多個加工單元、第二動力機構;底座置于支撐板的一側(cè);支撐軸豎直轉(zhuǎn)動安裝在底座上;多個加工單元均安裝在支撐軸上,多個加工單元關于支撐軸均勻分布;第二動力機構用于帶動支撐軸轉(zhuǎn)動;
卸料部包括N個卸料單元、頂板,N個卸料單元與N個通孔一一對應設置,卸料單元包括支桿、頂桿,支桿置于支撐板的下方,支桿與支撐板連接,支桿沿豎直方向布置;頂桿可移動安裝在支桿上,頂桿置于通孔的內(nèi)側(cè);頂板位于支撐軸的下游側(cè),頂板置于支撐板的下方,頂板與通孔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沿支撐板的移動方向,頂板的表面與支撐板之間沿豎直方向的間距逐漸減??;
頂桿具有第一位置狀態(tài)和第二位置狀態(tài),當頂桿處于第一位置狀態(tài)時,頂桿置于收容槽的下方,當頂桿處于第二位置狀態(tài)時,頂桿的底端與頂板的表面接觸,頂桿的頂端置于通孔的上方。
優(yōu)選的,頂板為“∧”型。
優(yōu)選的,支撐板的一側(cè)安裝有齒條,齒條的長度方向與導軌的長度方向平行;
卸料部還包括第一齒輪、第一連接件,第一齒輪位于支撐軸的下游側(cè),第一齒輪置于頂板的一側(cè),第一齒輪水平布置,第一齒輪與加工臺轉(zhuǎn)動連接,第一齒輪與齒條嚙合;第一連接件的第一端與第一齒輪連接,第一連接件的第二端向遠離第一齒輪的方向水平折彎延伸,第一連接件的第二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齒輪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側(cè);第一連接件的第二端與第一齒輪沿豎直方向的間距大于支撐板的上表面與第一齒輪沿豎直方向的間距,通孔與第一齒輪沿水平方向最小的間距為L,第一連接件的第二端與第一齒輪沿水平方向的間距為S,其中,S大于L。
優(yōu)選的,還包括N個壓持單元,N個壓持單元與N個收容槽一一對應設置,壓持單元包括壓板、鉸鏈、彈性件;壓板用于壓持相框,壓板的一端置于收容槽的上方并向下折彎延伸;鉸鏈與壓板的中部連接,鉸鏈置于收容槽的一側(cè),鉸鏈安裝在支撐板上;彈性件置于鉸鏈靠近收容槽的一側(cè),彈性件的第一端與壓板連接,彈性件的第二端與支撐板連接,彈性件兩端的距離大于其自然長度。
優(yōu)選的,還包括第二連接件、第三連接件,第二連接件置于壓板的下方,第二連接件的第一端與支撐板轉(zhuǎn)動連接,第二連接件的第二端為自由端;第三連接件置于鉸鏈遠離收容槽的一側(cè),第三連接件的第一端與第二連接件鉸接,第三連接件的第二端與壓板鉸接;
還包括擋板,擋板置于支撐軸的下游側(cè),擋板置于頂板的一側(cè),擋板與加工臺連接,擋板置于支撐板靠近第二連接件的一側(cè),擋板位于第二連接件的移動路徑上,當?shù)诙B接件在移動路徑上移動并與擋板接觸時,擋板擠壓第二連接件致使第二連接件克服第三連接件拉力反向轉(zhuǎn)動用以讓壓板與相框分離。
優(yōu)選的,擋板的下表面為“∨”型;
當?shù)诙B接件與擋板不接觸時,擋板的下表面的最高處置于第二連接件的上方,擋板下表面的最低處置于第二連接件的下方。
優(yōu)選的,第一動力機構包括傳動軸、動力單元、第二齒輪,傳動軸置于支撐板靠近齒條的一側(cè),傳動軸沿豎直方向布置;動力單元用于驅(qū)動傳動軸轉(zhuǎn)動;第二齒輪安裝在傳動軸上,第二齒輪與齒條嚙合。
優(yōu)選的,第二齒輪的周向表面設有一段第一圓弧。
優(yōu)選的,第一動力機構還包括第三齒輪,第三齒輪安裝在傳動軸上,第三齒輪的周向表面設有多段第二圓弧,多段第二圓弧關于第三齒輪的軸線均勻分布;
第二動力機構包括第四齒輪,第四齒輪安裝在支撐軸上,第四齒輪與第三齒輪嚙合。
優(yōu)選的,加工單元包括伸縮缸、執(zhí)行件,伸縮缸安裝在支撐軸上,執(zhí)行件安裝在伸縮缸的輸出端。
本發(fā)明中,將待加工的相框放置于收容槽內(nèi),利用動力單元帶動傳動軸轉(zhuǎn)動,利用第二齒輪、齒條帶動支撐板移動。
由于第二齒輪上設有第一圓弧,因此,當?shù)诙X輪與齒條分離時,支撐板停止移動,此時,其中一個收容槽內(nèi)的相框位于待加工區(qū)。
利用第三齒輪、第四齒輪帶動支撐軸轉(zhuǎn)動,進而帶動加工單元轉(zhuǎn)動。由于第三齒輪上設有第二圓弧,當?shù)谌X輪與第四齒輪分離時,支撐軸停止轉(zhuǎn)動,此時其中一個加工單元位于待加工區(qū),加工單元置于上述相框的正上方,利用加工單元對相框進行加工作業(yè)。
當?shù)谌X輪與第四齒輪嚙合時,上述加工單元已經(jīng)完成加工作業(yè),支撐軸繼續(xù)轉(zhuǎn)動,當?shù)谌X輪與第四齒輪再次分離時,另一個加工單元置于待加工區(qū),利用該加工單元對相框進行加工作業(yè)。
在支撐板停止的時間內(nèi),利用多個加工單元對相框進行加工作業(yè),提高加工效果。
當一個相框完成沖壓后,第二齒輪再次與齒條嚙合,支撐板繼續(xù)移動,進入下一個循環(huán)。
當相框置于收容槽內(nèi)時,在彈性件的作用下,利用壓板壓住相框,避免移動,保證加工精度。
支撐板移動時,當?shù)诙B接件與擋板逐漸接觸時,第二連接件在擋板的壓力下,克服第三連接件的拉力,第二連接件反向轉(zhuǎn)動,繼而通過第三連接件帶動壓板克服彈性件的拉力反向轉(zhuǎn)動,進而讓壓板與相框分離。
支撐板移動時,頂桿逐漸向頂板靠近,在頂桿與頂板接觸時,頂板將頂桿頂起,頂桿向上移動,在壓板與相框分離后,頂桿正好穿過通孔將相框頂起。
支撐板移動時,齒條和第一齒輪嚙合,第一齒輪帶動第一連接件轉(zhuǎn)動,當相框從收容槽內(nèi)脫離時,在第一連接件的帶動下,相框向一側(cè)移動,讓相框從收容槽內(nèi)滑落,進行收集,便于后續(xù)連續(xù)進行作業(yè)。
可以讓動力單元、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四齒輪等相互配合,讓動力單元連續(xù)帶動傳動軸轉(zhuǎn)動,讓支撐板不時的停止,在每次間隔的時間內(nèi)利用加工單元完成加工作業(yè),利用卸料部完成卸料,讓各部分之間相互配合協(xié)同作業(yè)。
本發(fā)明自動化程度高,不需要停機,能夠連續(xù)進行作業(yè),加工精度高,相框加工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區(qū)域的支撐板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結合;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
參照圖1、2: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便于卸料的相框生產(chǎn)設備,包括加工臺1、支撐板2、第一動力機構、加工部、卸料部。
加工臺1上設有導軌,導軌水平布置。
支撐板2可移動安裝在導軌上,支撐板2上設有N個收容槽3、N個通孔4,其中,N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數(shù);N個收容槽3沿導軌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N個通孔4與N個收容槽3一一對應設置,通孔4的第一端與收容槽3連接,通孔4的第二端貫穿支撐板2的下表面。
第一動力機構用于驅(qū)動支撐板2沿導軌的長度方向移動。
加工部包括底座5、支撐軸6、多個加工單元、第二動力機構;底座5置于支撐板2的一側(cè);支撐軸6豎直轉(zhuǎn)動安裝在底座5上;多個加工單元均安裝在支撐軸6上,多個加工單元關于支撐軸6均勻分布;第二動力機構用于帶動支撐軸6轉(zhuǎn)動。
卸料部包括N個卸料單元、頂板7,N個卸料單元與N個通孔4一一對應設置,卸料單元包括支桿8、頂桿9,支桿8置于支撐板2的下方,支桿8與支撐板2連接,支桿8沿豎直方向布置;頂桿9可移動安裝在支桿8上,頂桿9置于通孔4的內(nèi)側(cè);頂板7位于支撐軸6的下游側(cè),頂板7置于支撐板2的下方,頂板7與通孔4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沿支撐板2的移動方向,頂板7的表面與支撐板2之間沿豎直方向的間距逐漸減小。
頂桿9具有第一位置狀態(tài)和第二位置狀態(tài),當頂桿9處于第一位置狀態(tài)時,頂桿9置于收容槽3的下方,當頂桿9處于第二位置狀態(tài)時,頂桿9的底端與頂板7的表面接觸,頂桿9的頂端置于通孔4的上方。
本實施例中,頂板7為“∧”型;便于將頂桿9頂起,便于讓頂桿9平滑過渡。
本實施例中,支撐板2的一側(cè)安裝有齒條10,齒條10的長度方向與導軌的長度方向平行。
卸料部還包括第一齒輪11、第一連接件12,第一齒輪11位于支撐軸6的下游側(cè),第一齒輪11置于頂板7的一側(cè),第一齒輪11水平布置,第一齒輪11與加工臺1轉(zhuǎn)動連接,第一齒輪11與齒條10嚙合;第一連接件12的第一端與第一齒輪11連接,第一連接件12的第二端向遠離第一齒輪11的方向水平折彎延伸,第一連接件12的第二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齒輪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側(cè);第一連接件12的第二端與第一齒輪11沿豎直方向的間距大于支撐板2的上表面與第一齒輪11沿豎直方向的間距,通孔4與第一齒輪11沿水平方向最小的間距為L,第一連接件12的第二端與第一齒輪11沿水平方向的間距為S,其中,S大于L;在齒條10的帶動下,第一齒輪11轉(zhuǎn)動,進而帶動第一連接件12轉(zhuǎn)動,讓第一連接件12將從收容槽3內(nèi)脫離出來的相框推到一側(cè),進而方便進行收集,第一連接件12可以為“┓”型。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N個壓持單元,N個壓持單元與N個收容槽3一一對應設置,壓持單元包括壓板13、鉸鏈14、彈性件15;壓板13用于壓持相框,壓板13的一端置于收容槽3的上方并向下折彎延伸;鉸鏈14與壓板13的中部連接,鉸鏈14置于收容槽3的一側(cè),鉸鏈14安裝在支撐板2上;彈性件15置于鉸鏈14靠近收容槽3的一側(cè),彈性件15的第一端與壓板13連接,彈性件15的第二端與支撐板2連接,彈性件15兩端的距離大于其自然長度;在彈性件15的作用下,利用壓板13壓住相框,避免移動,保證加工精度。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連接件16、第三連接件17,第二連接件16置于壓板13的下方,第二連接件16的第一端與支撐板2轉(zhuǎn)動連接,第二連接件16的第二端為自由端;第三連接件17置于鉸鏈14遠離收容槽3的一側(cè),第三連接件17的第一端與第二連接件16鉸接,第三連接件17的第二端與壓板13鉸接。
本實施例還包括擋板18,擋板18置于支撐軸6的下游側(cè),擋板18置于頂板7的一側(cè),擋板18與加工臺1連接,擋板18置于支撐板2靠近第二連接件16的一側(cè),擋板18位于第二連接件16的移動路徑上,當?shù)诙B接件16在移動路徑上移動并與擋板18接觸時,擋板18擠壓第二連接件16致使第二連接件16克服第三連接件17拉力反向轉(zhuǎn)動用以讓壓板13與相框分離;結合圖1,第二連接件16與擋板18不接觸時,在彈性件15的拉力下,壓板13通過第三連接件17帶動第二連接件16向上轉(zhuǎn)動,當?shù)诙B接件16與擋板18接觸時,擋板18利用其下表面逐漸擠壓第二連接件16,讓第二連接件16向下轉(zhuǎn)動,繼而,通過第三連接件17帶動壓板13克服彈性件15的拉力反向轉(zhuǎn)動,讓壓板13與相框分離,便于后續(xù)讓相框從收容槽3內(nèi)出來。
本實施例中,擋板18的下表面為“∨”型;便于對第二連接件16施加平滑的作用力,降低沖擊。
當?shù)诙B接件16與擋板18不接觸時,擋板18的下表面的最高處置于第二連接件16的上方,擋板18下表面的最低處置于第二連接件16的下方。
本實施例中,第一動力機構包括傳動軸19、動力單元20、第二齒輪21,傳動軸19置于支撐板2靠近齒條10的一側(cè),傳動軸19沿豎直方向布置;動力單元20用于驅(qū)動傳動軸19轉(zhuǎn)動;第二齒輪21安裝在傳動軸19上,第二齒輪21與齒條10嚙合。
本實施例中,第二齒輪21的周向表面設有一段第一圓弧;讓支撐板2不時的停止,以便進行加工作業(yè)。
本實施例中,第一動力機構還包括第三齒輪22,第三齒輪22安裝在傳動軸19上,第三齒輪22的周向表面設有多段第二圓弧,多段第二圓弧關于第三齒輪22的軸線均勻分布。
本實施例中,第二動力機構包括第四齒輪23,第四齒輪23安裝在支撐軸6上,第四齒輪23與第三齒輪22嚙合;讓支撐軸6不時停止,便于加工單元進行加工作業(yè)。
本實施例中,加工單元包括伸縮缸24、執(zhí)行件25,伸縮缸24安裝在支撐軸6上,執(zhí)行件25安裝在伸縮缸24的輸出端;利用伸縮缸24帶動執(zhí)行件25對相框進行加工,執(zhí)行件25可以為鉆頭、沖頭等。
將待加工的相框放置于收容槽3內(nèi),利用動力單元20帶動傳動軸19轉(zhuǎn)動,利用第二齒輪21、齒條10帶動支撐板2移動。
由于第二齒輪21上設有第一圓弧,因此,當?shù)诙X輪21與齒條10分離時,支撐板2停止移動,此時,其中一個收容槽3內(nèi)的相框位于待加工區(qū)。
利用第三齒輪22、第四齒輪23帶動支撐軸6轉(zhuǎn)動,進而帶動加工單元轉(zhuǎn)動。由于第三齒輪22上設有第二圓弧,當?shù)谌X輪22與第四齒輪23分離時,支撐軸6停止轉(zhuǎn)動,此時其中一個加工單元位于待加工區(qū),加工單元置于上述相框的正上方,利用加工單元對相框進行加工作業(yè)。
當?shù)谌X輪22與第四齒輪23嚙合時,上述加工單元已經(jīng)完成加工作業(yè),支撐軸6繼續(xù)轉(zhuǎn)動,當?shù)谌X輪22與第四齒輪23再次分離時,另一個加工單元置于待加工區(qū),利用該加工單元對相框進行加工作業(yè)。
在支撐板2停止的時間內(nèi),利用多個加工單元對相框進行加工作業(yè),提高沖壓效果。
當一個相框完成沖壓后,第二齒輪21再次與齒條10嚙合,支撐板2繼續(xù)移動,進入下一個循環(huán)。
當相框置于收容槽3內(nèi)時,在彈性件15的作用下,利用壓板13壓住相框,避免移動,保證加工精度。
支撐板2移動時,當?shù)诙B接件16與擋板18逐漸接觸時,第二連接件16在擋板18的壓力下,克服第三連接件17的拉力,第二連接件16反向轉(zhuǎn)動,繼而通過第三連接件17帶動壓板13克服彈性件15的拉力反向轉(zhuǎn)動,進而讓壓板13與相框分離。
支撐板2移動時,頂桿9逐漸向頂板7靠近,在頂桿9與頂板7接觸時,頂板7將頂桿9頂起,頂桿9向上移動,在壓板13與相框分離后,頂桿9正好穿過通孔4將相框頂起。
支撐板2移動時,齒條10和第一齒輪11嚙合,第一齒輪11帶動第一連接件12轉(zhuǎn)動,當相框從收容槽3內(nèi)脫離時,在第一連接件12的帶動下,相框向一側(cè)移動,讓相框從收容槽3內(nèi)滑落,進行收集,便于后續(xù)連續(xù)進行作業(yè)。
可以讓卸料部、動力單元20、第一齒輪11、第二齒輪21、第三齒輪22、第四齒輪23等相互配合,讓動力單元20連續(xù)帶動傳動軸19轉(zhuǎn)動,讓支撐板2不時的停止,在每次間隔的時間內(nèi)利用加工單元完成加工作業(yè),利用卸料部完成卸料,讓各部分之間相互配合協(xié)同作業(y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