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包括支座、封水碗、第二骨架油封、第一骨架油封和甩油盤,支座安裝在拉絲機牽引機構的第二軸下端,第二軸安裝在拉絲機牽引機構的箱體上且通過第一軸承和第三軸承與箱體轉(zhuǎn)動連接,第三軸承通過與箱體固連的軸承蓋壓緊在第二軸上,第二軸上且位于第三軸承下方設有襯套,甩油盤設置在第二軸上且與軸承蓋之間形成迷宮密封;封水碗設置在甩油盤外且與箱體底部固連,第二骨架油封設置在甩油盤與封水碗的連接位置處,封水碗一側(cè)安裝有進水管,封水碗另一側(cè)安裝有回水管,牽引輪的牽引輪座與支座固連。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目前拉絲設備存在生產(chǎn)的線材表面質(zhì)量差及內(nèi)部軸承、密封圈使用周期短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線纜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銅線拉伸加工的拉絲機,尤其是涉及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大拉機牽引輪沒有水冷卻機構,由于金屬在拉拔過程中的形變會產(chǎn)生熱量,拉絲設備是一個長期運轉(zhuǎn)的設備,拉絲塔輪一般都在拉絲水箱內(nèi);水箱內(nèi)有循環(huán)的拉絲液起到潤滑冷卻作用。而牽引輪都在拉絲機水箱外面,所以沒有冷卻水冷卻,從而使牽弓I輪溫度居高不下。這樣造成拉拔出的裸金屬絲通過牽引輪溫度升高,并且裸金屬絲表面帶有一定的水分;這樣接觸空氣中的氧氣極易氧化,影響線材質(zhì)量;并且在長期高溫運轉(zhuǎn)下,對牽弓I輪軸機構內(nèi)的軸承、密封圈都有一定損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結(jié)構合理、可靠互換性好且成本低,同時解決了目前拉絲設備牽引輪沒有冷卻機構導致生產(chǎn)的線材表面質(zhì)量差及內(nèi)部軸承、密封圈使用周期短的問題。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封水碗、第二骨架油封、第一骨架油封和甩油盤,所述支座固定安裝在拉絲機牽弓I機構的第二軸的下端,所述第二軸豎直安裝在拉絲機牽弓I機構的箱體上且通過第一軸承和第三軸承與箱體轉(zhuǎn)動連接,所述支座位于箱體外,所述第一軸承和第三軸承分別設置在箱體的頂部和底部,所述第三軸承通過與箱體固定連接的軸承蓋壓緊在第二軸上,所述第二軸上且位于第三軸承的下方設置有襯套,所述甩油盤設置在位于支座上方的第二軸上且與軸承蓋之間形成迷宮密封;所述封水碗設置在甩油盤外且與箱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骨架油封設置在甩油盤與封水碗的連接位置處且與甩油盤和封水碗共同形成水冷卻腔體,所述封水碗的一側(cè)安裝有進水管,所述封水碗的另一側(cè)安裝有回水管,所述牽引輪的牽引輪座與支座固定連接。
[0005]上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與甩油盤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0006]上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輪座的下方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護罩。
[0007]上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的高度低于回水
管的高度。
[0008]上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和回水管均為圓管,所述進水管的直徑小于回水管的直徑。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0]1、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緊湊、設計合理、可靠互換性好且成本低。[0011]2、本實用新型對牽引輪的冷卻效果顯著,密封零件外形簡單,密封結(jié)構可靠。
[0012]3、本實用新型零部件使用周期增長,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
[0013]4、本實用新型生產(chǎn)出的線材表面質(zhì)量高,不易氧化。
[0014]5、本實用新型加工、安裝、維修方便。
[0015]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17]圖2為圖1的A處放大圖。
[0018]圖3為圖1的左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封水碗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I一第一軸;2—第一錐齒輪;3—第一軸承;
[0022]4一第二軸;5—第二錐齒輪;6—箱體;
[0023]7—第三軸承;8—襯套;9一第一骨架油封;
[0024]10一軸承蓋;11 一思油盤; 12—封水碗;
[0025]13一第二骨架油封;1`4一支座;15—護罩;
[0026]16一密封圈;17—牽引輪座;18—輪圈;
[0027]19一壓板;20—回水管; 21—進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支座14、封水碗12、第二骨架油封13、第一骨架油封9和甩油盤11,所述支座14固定安裝在拉絲機牽引機構的第二軸4的下端,所述第二軸4豎直安裝在拉絲機牽引機構的箱體6上且通過第一軸承3和第三軸承7與箱體6轉(zhuǎn)動連接,所述支座14位于箱體6外,所述第一軸承3和第三軸承7分別設置在箱體6的頂部和底部,所述第三軸承7通過與箱體6固定連接的軸承蓋10壓緊在第二軸4上,所述第二軸4上且位于第三軸承7的下方設置有襯套8,所述甩油盤11設置在位于支座14上方的第二軸4上且與軸承蓋10之間形成迷宮密封;所述封水碗12設置在甩油盤11外且與箱體6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骨架油封13設置在甩油盤11與封水碗12的連接位置處且與甩油盤11和封水碗12共同形成水冷卻腔體,所述封水碗12的一側(cè)安裝有進水管21,所述封水碗12的另一側(cè)安裝有回水管20,所述牽引輪的牽引輪座17與支座14固定連接。
[0029]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襯套8與甩油盤11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6,以確保油水分離。
[0030]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牽引輪座17的下方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護罩15,確保操作安全性。
[0031]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進水管21的高度低于回水管20的高度,所述進水管21和回水管20均為圓管,所述進水管21的直徑小于回水管20的直徑;這樣回水管20和進水管21可形成壓差,有利于冷卻水快速循環(huán)。
[003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動力通過第一軸I傳遞給固定安裝其上的第一錐齒輪2,因固定安裝在第二軸4上的第二錐齒輪5與第一錐齒輪2相嚙合,因此第二軸4轉(zhuǎn)動,帶動支座14旋轉(zhuǎn),支座14帶動牽引輪座17轉(zhuǎn)動,因牽引輪的壓板19與牽引輪座17固定連接,進而將最終將動力傳遞給牽引輪的輪圈18,從而實現(xiàn)拉絲機牽引作用,即由牽引輪座17、輪圈18和壓板19組成的牽引輪進行拉絲。在該過程中,冷卻水經(jīng)進水管21進入水冷卻腔體后,對支座14進行冷卻,因支座14與牽引輪座17接觸,且輪圈18與牽引輪座17接觸,進而實現(xiàn)對牽引輪的冷卻,經(jīng)冷卻后的水經(jīng)回水管20流出。
[003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jié)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4)、封水碗(12)、第二骨架油封(13)、第一骨架油封(9)和甩油盤(11),所述支座(14)固定安裝在拉絲機牽引機構的第二軸(4)的下端,所述第二軸(4)豎直安裝在拉絲機牽弓I機構的箱體(6 )上且通過第一軸承(3)和第三軸承(7)與箱體(6)轉(zhuǎn)動連接,所述支座(14)位于箱體(6)外,所述第一軸承(3)和第三軸承(7)分別設置在箱體(6)的頂部和底部,所述第三軸承(7)通過與箱體(6)固定連接的軸承蓋(10)壓緊在第二軸(4)上,所述第二軸(4)上且位于第三軸承(7)的下方設置有襯套(8),所述甩油盤(11)設置在位于支座(14)上方的第二軸(4)上且與軸承蓋(10)之間形成迷宮密封;所述封水碗(12)設置在甩油盤(11)外且與箱體(6)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骨架油封(13)設置在甩油盤(11)與封水碗(12)的連接位置處且與甩油盤(11)和封水碗(12)共同形成水冷卻腔體,所述封水碗(12)的一側(cè)安裝有進水管(21),所述封水碗(12)的另一側(cè)安裝有回水管(20),所述牽引輪的牽引輪座(17)與支座(14)固定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8)與甩油盤(11)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6)。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輪座(17)的下方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護罩(15)。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21)的高度低于回水管(20)的高度。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機牽引輪水冷卻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21)和回水管(20)均為圓管,所述進水管(21)的直徑小于回水管(20)的直徑。
【文檔編號】B21C1/02GK203578411SQ201320621308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羅曦耀, 李安, 張春魁 申請人:西北機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