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線收集裝置及前照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照明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線收集裝置及前照燈。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照明技術領域中,國家公布了 GB7454-87《機動車前照燈使用和光線調整技術規(guī)劃》、GB4599-2007《前照燈配光性能》和GB 4660-2007《汽車用燈絲燈泡前霧燈》對機動車的遠光照明、近光照明和霧燈的發(fā)光強度和照射方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0003]對于前照燈的近光燈而言,要求所發(fā)出光線必須形成清晰的明暗截止線,而對于該明暗截止線的形成,目前主要是采用遮光板進行遮光這一技術,其原理是,光源發(fā)射出的光線,通過設置遮光板對部分光線進行遮擋,進而形成一個明暗區(qū)域,在明暗交界處形成一明暗截止線,如此,使其照亮區(qū)域滿足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0004]在目前的前照燈結構中,通常是包括有光源,用于收集光線的光線收集裝置,以及用于遮擋光線的遮光裝置,光源、光線收集裝置以及遮光裝置之間為相互對應并且相互獨立的結構,在設計時,需要嚴格的設計這些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而在生產制造過程,同樣需要嚴格的控制這些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否則,就難以得到符合標準的照明強度和照明圖案。
[0005]目前的光線收集裝置通常是呈碗狀結構,碗狀結構的內側表面為反射面,光源設置于碗狀結構的底部,光源發(fā)出的光線被碗狀結構的內側表面收集反射至投射裝置,隨著研究的深入,本申請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上述結構的光線收集裝置存在著不容回避的弊端:在于采用上述光線收集裝置的前照燈的尺寸問題,由于光源設置在光線收集裝置底部,光源發(fā)出光線的方向與前照燈的投射方向大致相同,也就是說,光源、光線收集裝置、投射裝置以及前照燈的罩殼等都在一直線方向上,使得前照燈結構具有較長的長度,所以,安裝時在長度方向上必須要有足夠大的預留空間,所以給車輛的結構設計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對于小型微型車輛。
[0006]所以,目前亟需一種能夠減小前照燈結構尺寸,方便前照燈安裝和使用的光線收集裝置。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前照燈具有較長的長度,給安裝使用帶來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前照燈結構尺寸,方便前照燈安裝和使用的光線收集裝置。
[0008]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光線收集裝置,包括光線收集裝置本體,所述光線收集裝置本體包括入射面、底面、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設置在所述底面上,光源發(fā)出的光線通過入射面折射進入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經過反射面反射后到達出射面,再經過出射面折射出光線收集裝置本體后投射到前照燈投射裝置,然后再投射到路面,所述光源發(fā)出光線的主軸方向與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的投射方向夾角為20-90度。
[0009]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光線收集裝置本體包括入射面、底面、反射面和出射面,光源發(fā)出的光線通過入射面折射進入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經過反射面反射后到達出射面,再經過出射面折射出光線收集裝置本體后投射到前照燈投射裝置,然后再投射到路面,所述光源發(fā)出光線的主軸方向與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的投射方向夾角為20-90度,使得,采用本申請的光線收集裝置,前照燈的光源與光線收集裝置、投射裝置以及燈罩等其他結構并不位于同一直線上,也就是說,采用了本申請的光線收集裝置后,降低光源尺寸對前照燈長度的影響,進而使得前照燈具有較小的長度,如此,方便前照燈的安裝和使用。
[0010]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反射面為光線全反射面。
[0011]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將反射面設置為全光線反射面,使得光源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全部被光線收集裝置收集射向投射裝置,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即,在相同的照明強度下,前照燈可以采用更小功率的光源,節(jié)約了能源,降低散熱要求,進而簡化燈箱結構和制造成本;而且也直接提高了前照燈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還可以減小前照燈的結構尺寸。
[0012]作為本申請的另一優(yōu)選方案,所述反射面為鍍膜反射面或全反射面與鍍膜反射面的組合。
[0013]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將反射面設置為鍍膜反射面或全反射面與鍍膜反射面的組合,使反射面將照射在其上的光線全部收集反射,首先是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同時也降低了對反射面制作精度的要求,降低光線收集裝置制作難度和制作成本。
[0014]作為本申請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反射面為連續(xù)曲面。
[0015]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將反射面設置為連續(xù)曲面,首先是方便反射面的加工和制作,另一方面,反射為一整體的連續(xù)曲面,其反射出的光線各個區(qū)域之間具有良好的過渡性,進而提高前照燈的照明質量。
[0016]作為本申請的另一優(yōu)選方案,所述反射面由至少兩個離散表面組合而成。
[0017]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反射面由至少兩個離散表面組合而成,可以根據(jù)實際照明需要,設置多個離散表面對光源的光線進行收集和反射,便于對光線的控制,提高前照燈的照明質量。
[0018]作為本申請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為透鏡體,所述反射面為透鏡體的外側壁。
[0019]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將光線收集裝置本體設置為透鏡體,原因在于,目前光線收集裝置的結構問題,由于為了保證前照燈的照明質量,在制造過程中,其反射面的制造精度具有極高的要求,而對于目前碗狀結構的光線收集裝置而言,其反射面為碗狀結構的內側面,加工制造過程中需要布置復雜工序和設備才能夠良好加工該側面,所以也使得目前的光線收集裝置具有較高的制造成本;所以,在本申請中,將光線收集裝置本體設置為透鏡體,反射面為透鏡體的外側壁,如此,使得在加工本申請反射面時,是加工透鏡體的外側面,相較于加工內側面而言,更加的方便,所以采用透鏡體作為光線收集裝置,不僅簡化了加工工序,而且還能夠方便的提高加工精度,提高前照燈的照明質量。
[0020]作為本申請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光線收集裝置本體上還設置有用于容納前照燈的光源容納腔,所述容納腔的內壁為所述入射面。
[0021]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光源容納腔與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為整體式結構,在裝配過程中,前照燈的光源被設置在光源容納腔內,也就是說,實質上光源與光線收集裝置之間的相對位置被固定,在裝配過程中,方便光源的定位,減少了光源與光線收集裝置之間的調整工序,方便了安裝,降低了裝配難度,降低前照燈的生產成本。
[0022]作為本申請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出射面與由所述光線收集裝置射出光線的方向相垂直。
[0023]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將出射面設置為與光線收集裝置本體射出光線的方向相垂直,進而使得射在出射面上的光線能夠盡量多的射出光線收集裝置本體,降低光線被出射面反射回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的可能,提高光源的利用率,而且還降低這部分光線對前照燈照明光線的干擾,提高前照燈的照明質量。
[0024]作為本申請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本申請的光線收集裝置還包括有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用于將光線收集裝置固定在前照燈內。
[0025]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在透鏡體上設置定位裝置,光線收集裝置本體與定位裝置之間為相對位置固定的整體式結構,在前照燈的裝配過程中,方便光線收集裝置的裝配,并且能良好保證光線收集裝置與前照燈其他結構之間的相對位置的精度,降低裝配難度的同時,還提高了前照燈的制造精度。
[0026]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前照燈,其采用了上述的光線收集裝置。
[0027]由于本申請的前照燈采用了上述的光線收集裝置,使得本申請的前照燈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同時,也是由于光線收集裝置本體與遮光裝置之間為整體式結構,所以,在制作過程中,減少了裝配過程的工序,降低了裝配難度,進而也降低了前照燈的生產成本。
[0028]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申請的光線收集裝置,前照燈的光源與光線收集裝置、投射裝置以及燈罩等其他結構并不位于同一直線上,也就是說,采用了本申請的光線收集裝置后,降低光源尺寸對前照燈長度的影響,進而使得前照燈具有較小的長度,如此,方便前照燈的安裝和使用。
[0029]本申請其他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1、光利用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2、在相同的照明強度下,前照燈可以采用更小功率的光源,節(jié)約了能源;
3、顯著的降低了光源的發(fā)熱量,直接提高了前照燈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還可以減小前照燈的結構尺寸,進一步的降低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0030]圖1為本申請光線收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反射面為至少兩個離散表面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光線收集裝置本體上設置缺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采用本申請光線收集裝置的前照燈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光線收集裝置本體,2-底面,3-反射面,4-入射面,5-出射面,6-光源容納腔,7-定位裝置,8-缺口,9-遮光裝置,10-投射裝置,A-光源發(fā)出光線的主軸方向,B-光線收集裝置本體的投射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詳細的說明。
[0032]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33]實施例1:如圖1和4所示,
一種光線收集裝置,包括光線收集裝置本體1,所述光線收集裝置本體1包括入射面4、底面2、反射面3和出射面5,所述入射面4設置在所述底面2上,光源發(fā)出的光線通過入射面4折射進入光線收集裝置本體1,經過反射面3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