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鹵燈筒燈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筒燈,特別是涉及一種金鹵燈筒燈。
【【背景技術】】
[0002]因傳統(tǒng)的金鹵燈筒燈的發(fā)光面向下,燈下行走的行人抬頭時很容易看到金鹵燈筒燈的光源,金齒燈發(fā)光體小且光通量高,眩光嚴重,有傷人眼?,F(xiàn)在的金齒燈筒燈為解決這一問題,都會將金鹵燈筒燈的反光罩的深度加深,以增加擋光的角度,但是這樣做導致的結果是燈具配光變窄,光效損失高,使金鹵燈筒燈的居高比變小,也就是燈具間的距離變小,布燈的數量需要增加。
【
【發(fā)明內容】
】
[0003]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無需增加發(fā)光罩的深度即可實現(xiàn)防眩的金鹵燈筒燈。
[0004]一種金鹵燈筒燈,其包括:
[0005]具有圓柱形的內腔的燈筒,所述燈筒的一端為出光口 ;
[0006]安裝在所述燈筒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包括反射出口,所述反射出口對應所述出光口設置;
[0007]安裝在所述反光罩內的金鹵燈,所述金鹵燈發(fā)射的光線經過所述反光罩反射后從所述出光口射出;以及
[0008]安裝在所述燈筒的出光口外側、并且與所述燈筒的出光口對接的防眩格柵,所述防眩格柵包括第一遮光筒、第二遮光筒及兩個連接橫梁;所述第一遮光筒及所述第二遮光筒均為圓形,并且兩端開口 ;所述第一遮光筒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遮光筒的直徑,所述第一遮光筒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遮光筒的高度;所述第一遮光筒套設在所述第二遮光筒的徑向外側,并且所述第一遮光筒與所述第二遮光筒共軸設置;所述第一遮光筒及所述第二遮光筒的其中一個開口端均與所述出光口的周緣平齊設置,并且所述第二遮光筒的另外一個開口端對應所述金齒燈設置;所述兩個連接橫梁相對于所述第一遮光筒對稱設置,并且每個所述連接橫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遮光筒的外壁及所述第二遮光筒的內壁固定連接,用于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遮光筒及所述第二遮光筒。
[0009]上述金鹵燈筒燈的出光口設有防眩格柵,防眩格柵將金鹵燈照射到人員的眩光攔截,但不影響金鹵燈筒燈的出光口向下的照明,從而不用增加金鹵燈筒燈的出光口的反光罩的深度和改變配光的情況下,避免人眼可以看到金鹵燈,以達到防眩的目的。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反光罩的反射出口為圓形,并且所述反射出口的外徑等于所述出光口的內徑,所述反射出口的周緣與所述出光口的周緣平齊設置。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筒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卡槽,所述兩個連接橫梁遠離所述第二遮光筒的一端與所述卡槽相卡持。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反光罩的內反射面為拋物線曲面,所述拋物線曲面由一根拋物線繞對稱軸旋轉一周形成,并且所述拋物線的兩端均與所述對稱軸間隔設置,所述拋物線的其中一端較另外一端靠近所述對稱軸設置,并且靠近所述對稱軸的一端旋轉一周形成燈座孔,所述金鹵燈穿過所述燈座孔,遠離所述對稱軸的一端旋轉一周形成所述出光口。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筒及所述第二遮光筒的圓心與所述燈筒的圓心及所述反射出口的圓心共軸設置,所述兩個連接橫梁位于所述燈筒的直徑上。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筒的內徑大于等于所述燈筒的內徑的一半。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金鹵燈為線性光源,并且平行于所述燈筒的軸向設置。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金鹵燈射入到所述第二遮光筒遠離所述出光口的開口的周緣的光線與所述第一遮光筒的圓心軸的夾角為擋光角,所述擋光角為19.34±5度。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金鹵燈的功率為75瓦或150瓦。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個所述連接橫梁均為長條形的片狀結構,并且每個所述連接橫梁均平行于所述燈筒的軸向設置;所述兩個連接橫梁的最內側的一側邊均平齊于所述第一遮光筒及所述第二遮光筒位于所述出光口的開口端設置。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金鹵燈筒燈的軸向剖視圖;
[0020]圖2為圖1所示的金鹵燈筒燈的防眩格柵的立體圖;
[0021 ]圖3為圖1所示的金鹵燈筒燈的防眩格柵的側視圖;
[0022]圖4為圖1所示的金鹵燈筒燈的防眩格柵的俯視圖;
[0023]圖5為圖1所示的金鹵燈筒燈未加防眩格柵時的配光曲線圖;
[0024]圖6為圖1所示的金鹵燈筒燈加了防眩格柵時的配光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fā)明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發(fā)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fā)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0026]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28]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金鹵燈筒燈100,包括燈筒110、反光罩120、金鹵燈130以及防眩格柵140。燈筒110用于遮擋金鹵燈130發(fā)射的光線,反光罩120用于反射金鹵燈130發(fā)射的光線,防眩格柵140用于遮擋金鹵燈130的眩光。
[0029]燈筒110具有圓柱形的內腔,燈筒110的一端為出光口 111。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燈筒110為圓筒形,其兩端開口,其中一個開口端為出光口 111。由于燈筒110為圓筒形,并且兩端開口,便于采用一端較長的筒體切割形成所述燈筒110,當需要不同長度的燈筒110,即可按照所需長度切割形成,而無需重新開模設計,從而降低金鹵燈筒燈100的制造成本。
[0030]當然,在本發(fā)明中,燈筒110也可以為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筒體,并且不限于為圓筒形,例如,燈筒110也可以為外壁為棱柱形、內壁為圓形的筒體。
[0031]反光罩120安裝在燈筒110。反光罩120包括反射出口(圖未標),反射出口對應燈筒I1的出光口 111設置。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反光罩120的反射出口為圓形,并且反射出口的外徑等于燈筒110的出光口 111的內徑,反射出口的周緣與燈筒110的出光口 111的周緣平齊設置。
[0032]例如,燈筒110的出光口 111的直徑232±5mm,燈筒110的出光口 111到反光罩120的底部的為深度182 ± 5mm。
[0033]由于反光罩120的反射出口的周緣與出光口 111的周緣平齊設置,使得反光罩120的反射面較大,位于燈筒110的光源腔的內表面均為反光罩120的反射面,以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0034]例如,反光罩120的內反射面為拋物線曲面,拋物線曲面由一根拋物線繞對稱軸旋轉一周形成,并且拋物線的兩端均與對稱軸間隔設置,拋物線的其中一端較另外一端靠近對稱軸設置,并且靠近對稱軸的一端旋轉一周形成燈座孔,金鹵燈130穿過燈座孔,遠離對稱軸的一端旋轉一周形成出光口 111。
[0035]金鹵燈130安裝在反光罩120內,金鹵燈130發(fā)射的光線經過反光罩120反射后從燈筒110的出光口 111射出。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金鹵燈130的功率為75瓦或150瓦。
[0036]進一步地,金鹵燈130為線性光源,并且平行于燈筒110的軸向設置。由于金鹵燈130為線性光源,并且平行于燈筒110的軸向設置,使金鹵燈130的發(fā)光部朝向出光后豎直設置,從而使得金鹵燈130的發(fā)射的光線經過反光罩120充分反射后從出光口 111射出,而不會被自身發(fā)光部遮擋住,從而提高了光線利用率。并且,也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金鹵燈130發(fā)出的光線經過反光罩120反射后再次照射到金鹵燈130上,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