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燈管定位裝置及使用該燈管定位裝置的背光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一種燈管定位裝置及使用該燈管定位裝置的背光模組; 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用于液晶顯示器的燈管定位裝置及使用該燈管定位裝置的 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shù):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成為各類顯示裝置的 主流。大量電子產(chǎn)品使用液晶顯示裝置,例如電視、個人電腦及膝上型電 腦的顯示器、行動電話及數(shù)碼相機等。在液晶顯示裝置中,背光模組 (Backlight Module)用于供應(yīng)明亮且分布均勻的光源,以使液晶顯示裝置能 正常顯示影像。背光模組可分為側(cè)光式(Edge-lighting)背光模組及直下式 (BoUcm-1 ight ing)背光模組,各自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液晶顯示裝置。圖la及圖lb所示為公知背光模組的燈管定位裝置10。燈管定位裝置10包 含底板20、 二個挾持力臂30及底座50。底座50從底板20延伸而出。二個挾持 力臂30各自從同一底座50延伸而出并彎曲,且二個挾持力臂30之間形成一弧 形。多數(shù)個凸塊31形成于挾持力臂30的內(nèi)表面,用于接觸燈管40。換言之, 一挾持孔21形成于多數(shù)個凸塊31之間,供燈管40在穿過兩個挾持力臂30之后 接觸于凸塊31并固定于挾持孔21。在背光模組中所使用的燈管易因震動、碰撞之故而使燈管破裂或位置偏 移。因此,燈管須卡合及固定于燈管定位裝置,再配合光學膜片以提供均勻 明亮的光線。公知燈管定位裝置因制造模具的差異及塑膠射出等制造上的差 異(Tolerance),可能造成尺寸上的偏移,也就是說,公知燈管定位裝置的挾 持孔以及燈管入口可能會有尺寸上的偏移。當偏移量造成挾持孔徑太小,將引起燈管挾持過緊,進而使得燈管易因 震動、碰撞之故而斷裂,且燈管挾持過緊也可能造成燈管定位裝置與燈管接 觸面散熱的不良,進而造成燈管暗點的產(chǎn)生。反之,如挾持孔太大將使得挾 持孔徑與燈管之間產(chǎn)生間隙,因此燈管容易受到背光模組內(nèi)部所產(chǎn)生的高頻 震動所移動,并與燈管定位裝置互撞而產(chǎn)生雜音。此外,二個挾持力臂的末端形成一燈管入口。當尺寸的偏移量造成燈管 入口太小,燈管在卡合于燈管定位裝置前,需用力撐開燈管定位裝置的挾持 力臂,讓燈管進入挾持力臂之間的挾持孔。因此易因組裝施力不當使得燈管 產(chǎn)生破裂或引起挾持力臂的形變。而當尺寸的偏移量造成燈管入口太大,難 以良好挾持燈管,易因震動或移動而松脫,造成燈管的損壞或位置偏移。以上狀況都將造成背光模組組裝上的不便及元件的損害,進而造成組裝 工時以及生產(chǎn)成本的增加,并有可能導致燈管壽命的降低,進而造成產(chǎn)品品 質(zhì)不佳。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燈管定位裝置,特別是指這樣一種燈管定位裝 置,所述燈管定位裝置可用于挾持燈管并在外力施加時有著緩沖效果,可減 少燈管所受的慣性沖擊力。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燈管定位裝置包含上支部、下支部及底板,其 中上支部及下支部分別自底板的不同部位延伸而出。上支部及該下支部至少 其一為具有彈性的懸臂、自由端或其他可提供緩沖力的結(jié)構(gòu)。上支部及下支 部皆可具有彈性結(jié)構(gòu)或二者至少其一可具有彈性結(jié)構(gòu)。多數(shù)個第一凸塊及第二凸塊是以環(huán)狀的形狀分別分布于上支部的內(nèi)面及 下支部表面。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之間形成以空間定義的一挾持口,供燈管 被挾持于燈管定位裝置中。下支部進一步包含隆起部分,形成于下支部的表 面。而燈管入口形成于尾部末端及隆起部分之間,供燈管穿過而進入挾持口。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燈管定位裝置不僅可用于挾持燈管并在外力施 加吋有著緩沖效果,以減少燈管所受的慣性沖擊力,還可用于挾持燈管并保 持部分燈管定位裝置與燈管之間無間隙的緊密接觸。同時,本發(fā)明提供的燈 管定位裝置擁有可受力變形的力臂,可用于補償制造時所產(chǎn)生的尺寸差異, 另外,本發(fā)明還可用以減少產(chǎn)線組裝以及減少因組裝施力不當對于燈管或燈 管定位裝置所造成的損害。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使用上述燈管定位裝置的一種背光模組,所述 背光模組擁有較長的燈管壽命及較低的組裝工時。本發(fā)明提供的背光模組,可用于顯示器中。本發(fā)明的背光模組包含燈管 與燈管定位裝置。其中燈管定位裝置分別對應(yīng)設(shè)置于殼體內(nèi)靠近兩側(cè)邊之處, 以分別挾持燈管的兩端;然而其他實施例中,背光模組亦可于殼體內(nèi)靠近中央之處另設(shè)置燈管定位裝置,以增加挾持燈管的強度。燈管定位裝置的底板 亦可為背光膜組的殼體。
圖1 a及圖1 b所示為公知背光模組中的燈管定位裝置; 圖2a為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較佳實施例的側(cè)面示意圖; 圖2b為圖2a所示實施例的側(cè)面示意圖,其中燈管設(shè)置于挾持口中; 圖3a為圖2a及圖2b所示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b為圖3a所示實施例的變化實施例;圖4a為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其中上支部為一懸臂; 圖4b為圖4a所示實施例的側(cè)面示意圖,其中燈管設(shè)置于挾持口中; 圖5a為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另一較佳實施例,其中下支部為一突起結(jié)構(gòu); 圖化為圖5a所示實施例的側(cè)面示意圖,其中燈管設(shè)置于挾持口中; 圖6為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其中上支部為一懸臂; 圖7a為圖6所示實施例的變化實施例;圖7 b為圖6所示實施例的另 一變{ 圖8為本發(fā)明的另 一較佳實施例, 圖9為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標號說明 IOO:燈管定位裝置 200:底板 220:投影平面 310:支架321:第一導入斜面 400:燈管入口 500:下支部 520:隆起部分 540:托部 560:凹面710/710'/710":第二方向 800:殼體 820:光學膜片i;中下支部具有拱形結(jié)構(gòu);以及101:背光模組 210:燈管 300:上支部 320:尾部 322:第一凸塊 420:挾持口 511:第二凸塊 530:本體550:第二導入斜面 700/700":第一方向 720":第三方向 810:反射片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可表現(xiàn)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附圖及于下文內(nèi)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 佳實施例的說明,并請了解本文所揭示的為本發(fā)明的一范例,且并非意圖用 以將本發(fā)明限制于圖示或所描述的特定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燈管定位裝置,可用于挾持燈管并維持燈管于一固定位 置。其中燈管定位裝置較佳包含聚碳酸酯樹脂(Polycarbcmate; PC)或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等材料,但 不限于此;燈管定位裝置亦可包含其他塑膠材料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此外,本發(fā)明的燈管定位裝置較佳由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制程或其他模 具制程所制造,相關(guān)技術(shù)人員可依實際需求選擇適當?shù)闹瞥谭绞?。在較佳實 施例中,燈管包含冷陰極熒光燈(CCFL),但不限于此;本發(fā)明所挾持的燈管 亦可包含外部電極熒光燈(EEFL)或其他合適的燈管。本發(fā)明亦提供一種使用 上述燈管定位裝置的背光模組,供使用于顯示裝置。舉例而言,顯示裝置可 應(yīng)用于電視、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及數(shù)碼相機等信息產(chǎn)品。然 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此背光模組的概念亦可應(yīng)用于看板及其他需要光源的裝 置使用。在較佳實施例中,背光模組包含直下式背光模組,但不限于此;在 不同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的背光模組亦可包含側(cè)光式背光模組或其他需要 挾持燈管的裝置。圖2a及圖2b所示為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100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2a 及圖2b所示,燈管定位裝置100包含底板200、上支部300及下支部500。底板 200較佳為一平板。上支部300的一端及下支部5G0的一端,分別連接于底板200 的不同位置。上支部300包含支架310及尾部320,而支架310自底板200延伸而 出,在本實施例中,支架310可fi底板200實質(zhì)垂直地延伸而出,但不限于此, 支架31Q亦可自底板200以不同的角度延伸而出,例如以相對底板200呈30。的 方向斜向延伸而出,可依實際需求調(diào)整其延仲角度。尾部320為支架310的延 伸,為自由端并以圓弧彎曲的方式彎曲地向底板200延伸,換言之,尾部320 為非固定端并呈弧狀彎度朝向底板200。較佳實施例中,尾部320的末端可具 有第一導入斜面321,其作用在于引導燈管210以穿過燈管入口400。在本實施 例中,尾部320進一步可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凸塊322,設(shè)置于尾部320的內(nèi)面。 當燈管定位裝置100挾持燈管210時,燈管210接觸于上支部300的第一凸塊 322。第一凸塊322的設(shè)置可減少燈管定位裝置100與燈管210之間的接觸面積。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支架310具有一直線形狀而尾部320具有一彎曲形狀, 但不限于此,支架310亦可具有彎曲形狀或其他合適的形狀。在圖2a及圖2b所示的實施例中,下支部500為一懸臂,自底板200延伸而出至上支部300的尾部320及底板200之間。在較佳實施例中,下支部500以相 對底板200實質(zhì)上呈10。至lj50。之間的角度直線地延伸而出,即下支部500及 底板200所夾的角度實質(zhì)上介于10。至50°之間,但不限于此,下支部500亦 可對應(yīng)尾部320以其他角度或方式(直線或彎曲)延伸而出。此外,在較佳實施 例中,下支部500可包含至少一個第二凸塊511,設(shè)置于下支部500的表面,可 減少燈管定位裝置100與燈管210之間的接觸面積。當燈管定位裝置100挾持燈 管210時,而燈管210與下支部500的第二凸塊511接觸。由圖2a及圖2b可見, 第一凸塊322及第二凸塊511以環(huán)狀方式分別分布于上支部300的內(nèi)面及下支 部500表面。第一凸塊322與第二凸塊511之間所形成的空間用來定義一挾持口 420,燈管210穿過燈管入口400而被挾持于挾持口420中。在上述第一凸塊322 及第二凸塊511的分布中,如將挾持口420的中心做為參考,每兩相鄰的凸塊 之間形成的圓心角可小于18(T 。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每兩相鄰的凸塊 之間形成的多數(shù)個圓心角實質(zhì)上可皆為120。,但不限于此,每兩相鄰的凸塊 所形成的圓心角亦可包含其他角度,且彼此角度可不用一致,例如本實施例 亦可改變第一凸塊322及第二凸塊511的分布位置來使具有不同角度的多數(shù)個 圓心弁」同時存在于凸塊之間。凸塊數(shù)目與位置分布在此僅是舉例,相關(guān)技術(shù) 人員可依實際情況做調(diào)整。此外,如圖2a及圖2b所示,下支部500可包含隆起部分520,形成于下支 部500的表面。而燈管入口400形成于尾部320末端及隆起部分520之間,供燈 管210穿過而進入挾持口420。其中燈管入口400的尺寸小于燈管210的尺寸, 亦即,燈管入口4G0的寬度略小于燈管210的直徑。在進行燈管210置入動作時, 燈管210可借助于第一導入斜面321的引導往燈管入口400移動;由于燈管入口 400的尺寸小于燈管210的尺寸,即將進入燈管入口400時,燈管210略微推動 尾部320或下支部500的尾端,而使燈管入口400口徑略微延仲拉大,以穿過燈 管入口400并與第一凸塊322及第二凸塊511接觸,如此,燈管210即被置放于 挾持口420以固定于燈管定位裝置100。換言之,燈管210即將進入燈管入口400時,燈管210略微推動上支部300的尾部320使其往背向底板200的方向移動, 或是燈管210略微推動下支部500的尾端使其往朝向底板200的方向移動,或是 燈管210同時推動尾部320與下支部500的尾端,如此燈管入口400口徑將略微 延伸拉大。在本實施例中,上支部300具有一弧形的尾部320且可由塑膠材料 所制成,因此上支部300可供燈管210略微推動而不因此而破裂或折斷;換言 之,上支部300具有彈性。本實施例的下支部500為一懸臂且同樣地可由塑膠 材料所制成,因此下支部500亦具有彈性以供燈管H0略微推動而不因此而破 裂或折斷。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上支部300及下支部500皆可具有彈性結(jié)構(gòu)或 二者至少其一可具有彈性結(jié)構(gòu),但不限于此,可依實際情況調(diào)整。另外,材料亦可依實際情況調(diào)整或更動。圖3a為圖2a及圖2b所示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3a所示,燈管210挾持于上 支部300及下支部500之間,其中一投影平面220平行于底板200。如圖3a所示, 上支架300及下支架500各自垂直投影于投影平面220上的延仲方向分別為相 異的第一方向700與第二方向710。詳細來說,上支部300自底板200延伸至其 尾部320,延伸方向在投影平面200上定義為第一方向700;下支部500自底板 200延仲至其末端,延仲方向在投影平面200上定義為第二方向710;其中第一 方向700與第二方向710相異。也就是,在與底板200平行的投影平面220上, 上支部300自底板200往燈管入口400的延伸方向相異于下支部50Q自底板200 往燈管入口400的延伸方向。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700與第二方向710實質(zhì) 上平行且位于同一直線上,但不限于此,亦可依實際情況調(diào)整,例如第一方 向700與第二方向710亦可互相以其他角度交錯于投影平面220之上。此外,在 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700與第二方向710同時實質(zhì)地垂直于燈管210。圖3b所示為圖3a所示實施例的變化實施例。如圖3b所示,燈管210被挾持 于上支部30G及下支部5G0之間。上支部30Q自底板20G延伸至其尾部32G,其延 伸方向投影于投影平面220為第一方向700,以及下支部500自底板200延伸至 其末端,其延伸方向投影于投影平面220為第二方向710'。第一方向700與第二方向710'實質(zhì)上垂直。如圖3b所示,下支部500設(shè)置于上支部300及底板200之 間,其屮第二方向710'實質(zhì)上平行于燈管210,而第一方向700實質(zhì)上垂直于燈 管21G。此外,底板20G可具有實質(zhì)上互相垂直的兩部分,燈管21G亦可平行于 底板200的其中一部分。上支部300及下支部500分別設(shè)置于底板200相異的兩 部分。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底板200的形狀、位置與分布亦可依實際情況調(diào) 整。另外,圖3b所示的第二凸塊511可具有一長條狀并以實質(zhì)平行于下支部500 延伸方向的方式設(shè)置于下支部5 0 0的末端。圖4a及圖4b所示為圖3a所示實施例的另一變化實施例。如圖4a及圖4b所 示,在本實施例中,上支部300為斜向地自底板200延伸而出的一懸臂。在較 佳實施例中,上支部300的支架310從底板200延伸出來的角度可大于下支部 500自底板200延伸出來的角度。較佳實施例中,下支部500及底板200所夾的 角度實質(zhì)上介于IO。至50°之間,支架310可以實質(zhì)上呈20。到70°之間的角 度斜向地自底板20Q延伸并連接與尾部32Q,但不限于上述描述,支架310亦可 以其它實質(zhì)上小于90。的角度斜向地自底板200延伸。換言之,本實施例的上 支部300為一懸臂。除此之外,本實施例的上支部300、下支部500及底板200 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圖5a及圖5b所示為圖4a及圖4b所示實施例的變化實施例。如圖5a及圖5b 所示,下支部500為一突起結(jié)構(gòu),自底板200延伸而出。在本實施例中,下支 部500為一半圓球形,但不限于此,下支部500亦可為一半橢圓球形或其他合 適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凸塊511形成于下支部500的頂端,但不限于 此,第二凸塊511亦可形成于下支部500的斜面或其他合適的部分。燈管入口 400形成于尾部320末端及下支部500的隆起部分520之間,供燈管210穿過而進 入挾持口420,并與第一凸塊322及第二凸塊511接觸并固定于燈管定位裝置 100。除此之外,本實施例的上支部300及底板20G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 加以贅述。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100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上支部300的尾部320實質(zhì)上具有一內(nèi)凹弧度,而第一凸塊322可設(shè)置于尾部 320具有一內(nèi)凹弧度的內(nèi)面。下支部500包含本體530及托部540,其中本體530 自底板200延伸而出。本體530的一端連接于底板200,而另一端連接于托部 540。依據(jù)實際需求,本體530可以調(diào)整其合適的角度延伸而出或以垂直于底 板200的方式延伸而出。托部540具有內(nèi)凹弧度而托部540的凹面面對于上支部 300的尾部320的凹面;在較佳實施例中,托部540及尾部320之間形成一圓形 空間,但不限此,托部540與尾部320亦可形成其他合適于容納燈管210的形狀。 此外,托部540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導入斜面550,連接于托部54G的一端并對 應(yīng)尾部320的第一導入斜面321。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導入斜面321可斜向延伸 而出往背向于底板200的方向,而第二導入斜面550可斜向延伸而出往面向底 板200的方向,但不限于此,亦可依實際需求調(diào)整導入斜面的傾斜方向與傾斜 程度。第一導入斜面321及第二導入斜面550末端之間的距離較佳大于或等于 燈管210的直徑,以利引導燈管210并穿過燈管入口400。此外,如以平行底板200的投影平面220來做參考,上支部300從底板200 至其尾部320的延伸方向為第一方向700"。以平行底板200的投影平面220來 做參考,下支部500的本體530從底板200延伸而出的方向為第三方向720〃 , 而托部540向外延伸的第二方向710"實質(zhì)垂直于本體530延伸的第三方向720 〃 ,換言之,在投影平面220上,本體530與托部540的延伸方向不同且可實質(zhì) 垂直。此外,本體530延伸的第三方向720"垂直于上支部300所延伸的第一方 向700",但不限于此,可依實際需求調(diào)整,例如在不同實施例中,本體530 延伸的第三方向720〃亦可平行于上支部300的第一方向700〃 。圖7a所示為圖6中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100的變化實施例。其中下支部500 的本體530設(shè)置于托部540與底板200之間。此外,本體530實質(zhì)上從底板200 斜向延伸而出朝向上支咅P300的內(nèi)側(cè)。如以平行底板200的投影平面22G來做參 考,本體530延伸的第三方向720"平行于上支部300的第一方向700〃 ,且本 體"0延伸的第三方向720〃與上支部300的第一方向700"在投影平面220實質(zhì)上為平行且共線(collinear),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實施例中,本體530延 伸的第三方向720〃與上支部300的第一方向700"在投影平面220亦可被視為平行的二直線,并不共線。圖7b所示為圖7a所示實施例的變化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下支部500 的本體5 30以一第三方向720〃自底板200延伸而出;因此本體530延伸的第三 方向72Q〃實質(zhì)上垂直于上支部300延伸的第一方向700〃 。除此之外,圖7b 所示實施例的上支部300相同于圖7a所示實施例的上支部300,圖7b所示實施 例的下支部500相同于圖6所示實施例的下支部500,因此在此不加贅述其細圖8所示為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100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如圖8所示,下支 部500的兩端連接于底板200并形成一拱形。在本實施中,下支部500及底板200之間具有一半圓形的空間,此半圓形空間可提供燈管定位裝置ioo更具有緩沖能力與彈性結(jié)構(gòu),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實施例中,下支部500及底板200之間 可具有其他形狀的空間或變化,下支部500亦可將上述半圓形空間局部填滿甚 至完全填滿以接合于底板200,填入材料可為與燈管定位裝置相同材質(zhì)或其他 彈性更佳的材質(zhì),相關(guān)技藝人士亦可依實際情況選擇或調(diào)整適當方式連接于 底板200。其中下支部500亦包含了隆起部分520,對應(yīng)于尾部320的末端并形 成一燈管入口400。下支部500可進一步具有一凹面560,以及設(shè)置于凹面560 的第二凸塊511。因本實施例的上支部300相同于圖6所示實施例的上支部300, 因此在此不加以贅述。圖9為本發(fā)明背光模組101—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背光 模組101較佳為一直下式(Bottom-Lighting)背光模組,但不限于此;在不同 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01亦可為一側(cè)光式(Edge-Lighting)背光模組。本實施 例的背光模組101可包含殼體800、 一貼覆于殼體800內(nèi)面的反射片810、燈管 定位裝置IOO、多數(shù)個燈管21G以及光學膜片820。燈管21Q可被挾持于燈管定 位裝置1GQ中。殼體80Q可為金屬或塑膠。光學膜片820可為擴散板、擴散膜片、棱鏡片、增亮片或其組合,但不限于此,可依實際情況調(diào)整光學膜片的總類與其組合。其中,本實施例將圖2a及圖2b所示的燈管定位裝置100設(shè)置于殼體 800的底面,用以挾持及定位燈管210。燈管定位裝置100可用粘附、鎖固、卡 合、 一體成型等方式設(shè)置于殼體8GG上,但不限于此,亦可依實際需求調(diào)整其 固接方式。本發(fā)明燈管定位裝置的底板亦可以殼體800取代,也就是將上支部 及下支部直接形成于殼體800上。另外,若殼體800具有反射表面或本身為反 射材料,亦可省略反射片810。圖9的實施例中,燈管定位裝置100分別對應(yīng)設(shè) 置于殼體800內(nèi)略靠近中央之處,以增加燈管定位的穩(wěn)定度。另外當燈管210長度愈長,所需的燈管定位裝置100可能會隨之增加;然而其他實施例中,燈 管定位裝置100亦可對應(yīng)設(shè)置于殼體800內(nèi)靠近兩側(cè)邊之處,以分別挾持燈管 210的兩端。相關(guān)技術(shù)人員亦可依實際情況,調(diào)整燈管定位裝置100的數(shù)目、 位置、分布狀態(tài)與背光模組的接合方式。雖然前述的描述及圖示己揭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必須了解到各種增 添、許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而不會脫離權(quán)利要求書 所界定的本發(fā)明原理的精神及范圍。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將可體會本發(fā)明可 能使/fl于很多形式、結(jié)構(gòu)、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組件的修改。因此, 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實施例于所有觀點,應(yīng)被視為用以說明本發(fā)明,而非用以 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范圍應(yīng)由權(quán)利要求書所界定,并涵蓋其合法均等物, 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燈管定位裝置包含一底板;一上支部,一端自該底板延伸而出,該上支部具有為自由端的一尾部,該尾部朝向該底板彎曲延伸;以及一下支部,一端連結(jié)于該底板,另一端延伸而出并位于該尾部的下方;其中該下支部具有一隆起部分,該隆起部分與該上支部的該尾部形成一燈管入口;其中該上支部及該下支部分別連結(jié)于該底板的相異位置,該上支部及該下支部至少其一具有彈性。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上支部自該底板往 該尾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該底板。
3、 如權(quán)利耍求l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該底板平行的一 投影平面上,該上支部自該底板往該燈管入口的延伸方向相異于該下支部自該 底板往該燈管入口的延伸方向。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該底板平行的一 投影平面上,該上支部平行于該下支部。
5、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該底板平行的一 投影平面上,該上支部垂直于該下支部。
6、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尾部的末端進一步 包含一第一導入斜面,該第一導入斜面對應(yīng)于該燈管入口。
7、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部相對于連結(jié) 該底板該端的另 一端延Of'而出形成一拱狀結(jié)構(gòu)。
8、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部及該底板之 間具有一緩沖空間,該緩沖空間中設(shè)置一彈性材質(zhì)。
9、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上支部的該尾部包 含至少一第一凸塊,設(shè)置于該尾部的內(nèi)面,供接觸于一燈管。
10、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部包含至少 一第二凸塊,設(shè)置于該下支部上方,供接觸于該燈管。
11、 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第一凸塊 及該至少一第二凸塊以環(huán)狀分布,每二相鄰的該第一凸塊及該第二凸塊相對該 環(huán)狀分布所形成的圓心角小于180度。
1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部形成為一 懸臂,該懸臂伸入該上支部的該尾部與該底板之間。
13、 如權(quán)利耍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部為一突起 結(jié)構(gòu)。
1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部包含 一本體,該本體一端連接于該底板;以及一托部,連接于該本體的另一端;其中,該托部相對于該上支部具有一內(nèi)凹弧度。
15、 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該底板平行的 一投影平面上,該上支部垂直于該下支部的該本體。
16、 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該底板平行的 一投影平面上,該本體垂直于該托部。
17、 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托部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導入斜面,該導入斜面連接于該隆起部且對應(yīng)于該燈管入口 。
18、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部及該底板 所夾的角度介于IO。至50°之間。
19、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上支部及該底板 所夾的角度介于20。至70°之間。
20、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燈管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上支部及該底板 所夾的角度大于該下支部及該底板所夾的角度。
21、 -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組包含一燈管;至少一種燈管定位裝置,該燈管定位裝置包含 一底板;一上支部, 一端自該底板延伸而出,該上支部具有為自由端的一尾部,該尾部朝向該底板彎曲延伸;以及一下支部, 一端連結(jié)于該底板,另一端延伸而出并位于該尾部的下方;其 中該下支部具有一隆起部分,該隆起部分與該上支部的該尾部形成一燈管入口;其中該上支部及該下支部分別連結(jié)于該底板的相異位置,該上支部及該下 支部至少其一具有彈性。
22、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為該背光模組的殼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燈管定位裝置及使用該燈管定位裝置的背光模組,供挾持燈管。燈管定位裝置包含上支部及下支部,其中一挾持口形成于上支部及下支部之間,供容納燈管。此外,上支部及下支部至少其一具有彈性,提供燈管緩沖效果并減少燈管所受的慣性沖擊力,以減少燈管破裂的可能性。
文檔編號F21V19/00GK101403486SQ20081017410
公開日2009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陳秉宏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