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學元件,具體的說是一種應用在便攜式電子裝置上的遮光組件及成像鏡頭。
背景技術:
目前,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fā)展快速,例如智能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己充斥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鏡頭模片也隨之蓬勃發(fā)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于鏡頭模片的成像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
其中,遮光板通常應用于成像鏡頭中,是用于調控光量的光學元件,其結構一般是由兩個端面,以及用于連接兩個端面的外壁和內壁構成,從而當外界光線進入成像鏡頭中時,經由設置在鏡組中的遮光板可阻擋不需要的光線進入。然而,遮光板的內壁一般都為斜面,在光線入射時遮光板的內壁會產生雜散光,影響成像質量。
因此,如何在外界光線進入成像鏡頭中時,減少遮光板內壁產生的雜散光,提高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是目前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遮光組件及帶有該遮光組件的成像鏡頭,可有效減少遮光板內壁所產生的雜散光,并提高成像品質。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成像鏡頭的遮光組件,包括具有中心軸的遮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遮光板上的至少一個遮光片;所述遮光板包括內壁;所述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固定所述遮光片的承靠部;所述遮光片包括抵靠在所述承靠部上的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中心軸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承靠部的遮光部。
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承靠部從所述內壁沿遠離所述中心軸的方向凹陷形成,且所述承靠部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軸的承靠面,以及連接所述至少一個承靠面的定位面;所述固定部抵靠在所述定位面上,并與所述承靠面相貼合。
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承靠面。
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遮光板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遮光板上靠近所述成像鏡頭的物側的第一端面部、與所述第一端面部相對設置的第二端面部,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端面部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并與所述內壁相對設置的外壁。
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承靠部的數量為至少兩個;所述遮光板在每一所述定位面的位置處的內徑沿從所述第一端面部指向所述第二端面部的方向遞增。
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承靠部的承靠面與所述遮光片之間相互粘接。
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遮光片的數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承靠部的數量,且每一所述承靠部上至多設置一個所述遮光片。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成像鏡頭,包括鏡筒,以及設置在所述鏡筒內的透鏡組;所述透鏡組包括多個鏡片;所述成像鏡頭還包括前面所述的遮光組件;所述遮光組件設置在所述鏡筒內且與所述透鏡組內的至少一個鏡片相互抵持。
本實用新型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遮光板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承靠部,并將遮光片抵靠在該承靠部上,且遮光片還包括延伸超出該承靠部的遮光部;因此,當外界光線進入成像鏡頭中時,遮光片可遮擋并吸收遮光板內壁所產生的部分雜散光,由此提升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遮光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遮光組件的截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遮光組件的截面圖;
圖4為圖3的正視圖;
圖5為安裝有圖3所示的遮光組件的成像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jié)。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jié)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xiàn)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應用在成像鏡頭上的遮光組件10,如圖1和圖2所示,該遮光組件10包括具有中心軸的遮光板111以及固定于遮光板11上的至少一個遮光片12。
其中,遮光板11包含靠近成像鏡頭的物側設置的第一端面部111、與第一端面部111相對設置的第二端面部112、連接第一端面部111和第二端面部112的外壁113和內壁114,且內壁114與外壁113相對設置。
并且,結合圖2所示,內壁114上沿遠離中心軸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個用于固定遮光片12的承靠部115。具體地,該遮光片12包括抵靠在承靠部115上的固定部121,以及自該固定部121沿靠近遮光板11的中心軸的方向延伸并超出該承靠部115的遮光部112。在安裝時,該固定部121可起到將遮光片12固定在遮光板11內的作用,而遮光部112則可遮擋以及吸收該遮光板11的內壁114產生的散光,由此升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承靠部115包括垂直于遮光板11的中心軸的承靠面115a,用于對遮光片12進行承靠。該承靠部115還包括與承靠面115a相連的定位面115b,用于對遮光片12在承靠面115a上的位置進行有效定位。其中,該遮光片12的固定部121抵靠在定位面115b上,并且還與承靠面115a相貼合,由此可使遮光片12穩(wěn)定地固定在該遮光板11內。
在本實施方式中,定位面115b垂直于承靠面115a,從而可使得定位面115b能夠與遮光片12的外緣面相互貼合,可進一步提高對遮光片12的定位效果。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定位面115b也可以相對于該承靠面115a傾斜,只需定位面115b可提供對承靠面115a的定位效果即可。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遮光片12與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之間可采用相互粘接的方式進行連接,通過此種方式實現(xiàn)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對遮光片12的有效固定。并且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與遮光片12之間的粘接方式可采用膠水實現(xiàn),或者也可采用其它的粘性物質。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與遮光片12之間的固定方式不僅限于粘接,當然也可采用物理的卡合方式實現(xiàn)兩者的有效固定,而在此不再進行詳細闡述。
圖3-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一種遮光組件10。在本實施例二中,主要改進在于:在本實施方式中,遮光板的內壁上還可同時設置至少兩個承靠部115,從而可安裝更多片遮光片12。
具體的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和圖4所示,承靠部115共設有四個,且遮光板11在每一個承靠部115的定位面115b的位置處的內徑沿從第一端面部111指向第二端面部112的方向遞增,從而使得各承靠部115在遮光板的內壁上整體呈階梯狀。在圖3-4所示的實施例中,遮光片12的數量小于承靠部115的數量,且每個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上至多只能放置一個遮光片1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遮光片12的數量還可以等于該承靠部115的數量。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中,承靠部115的個數僅以四個為例進行說明,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設計人員也對承靠部115的數量進行適當的增加或減少,從而可使得本實施方式中的遮光板11能夠安裝不同數量遮光片12,以滿足不同的成像要求,從而提高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
圖5示出了安裝有圖3所示的遮光組件1的成像鏡頭的結構。如圖5所示,該成像鏡頭大體上包括鏡筒20、設置在鏡筒20內并且包括多個鏡片的透鏡組30,且該透鏡組30還包括前面所述的遮光組件10。其中,該遮光組件10設置在鏡筒20內,并且與透鏡組30內的至少一個鏡片相互抵接。在本實施方式中,透鏡共有六片,該透鏡組包括自物側向像側依次疊設的第一透鏡31、第二透鏡32、第三透鏡33、第四透鏡34、第五透鏡35以及第六透鏡36。在本實施例中,該遮光組件10夾設于第五透鏡35和第六透鏡36之間;具體地,該遮光組件10的第一端面部111與第五透鏡35相抵靠,而第二端面部112與第六透鏡36相抵靠。
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通過該遮光組件可在對不需要進入成像鏡頭內的光線進行遮擋的同時,還能夠通過遮光板內壁114上的遮光片12對由遮光板內壁114所產生的雜散光進行有效遮擋,從而減小了雜散光對光學系統(tǒng)所造成的干擾,進而提升了整個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