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指示標牌,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標識牌。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的新型標識牌包括基體層,該基體層上設有標識層,標識層的上面具有透明保護層,保護層在朝向新型標識牌的一面涂有膠粘劑,是自粘式保護層。自粘式保護層使保護層與新型標識牌貼合緊密,這樣的新型標識牌只能一次性制作標示信息,不能隨意跟換新型標識牌上的內容,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標識牌,解決只能一次性制作標示信息,不能隨意跟換新型標識牌上的內容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標識牌,包括標示體和卡接標示體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件包括左連接件和右連接件,左連接件的左端設有左側邊卡,右連接件的右端設有右側邊卡,在左連接件、右連接件中設置固定體,在固定體上設有固定孔,所述的標示體分為:插入在左連接件右連接件之間的主標示區(qū),以及設置在主標示區(qū)下部的分標示區(qū)和替換區(qū)。所述的替換區(qū)包括與分標示區(qū)等數(shù)設置的插槽,在插槽中設有標示抽板。為了防止標示抽板松動,所述的在插槽的開口端設有封口塊。為了連接牢固,所述的左連接件的一側設有第一延展塊。進一步,所述的右連接件的一側設有第二延展塊。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延展塊、第二延展塊設置為3-5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在左連接件和右連接件,左連接件的左端設有左側邊卡,右連接件的右端設有右側邊卡,在左連接件、右連接件中設置固定體,在固定體上設有固定孔,在左連接件右連接件之間插入主標示區(qū),增加了連接之間的穩(wěn)固。以及設置在主標示區(qū)下部的分標示區(qū)和替換區(qū)。進一步增強了信息替換方面,并且安裝更加簡單方便、穩(wěn)固。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構造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中:1. 左連接件、2. 右連接件、3. 左側邊卡、4. 右側邊卡、5. 固定體、6. 固定孔、7. 主標示區(qū)、8. 分標示區(qū)、9. 替換區(qū)、10. 插槽、11. 標示抽板、12. 封口塊、13. 第一延展塊、14. 第二延展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一種新型標識牌,包括標示體和卡接標示體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件包括左連接件1和右連接件2,左連接件1的左端設有左側邊卡3,右連接件2的右端設有右側邊卡4,在左連接件1、右連接件2中設置固定體5,在固定體5上設有固定孔6,所述的標示體分為:插入在左連接件與右連接件之間的主標示區(qū)7,以及設置在主標示區(qū)7下部的分標示區(qū)8和替換區(qū)9。所述的替換區(qū)9包括與分標示區(qū)8等數(shù)設置的插槽10,在插槽中設有標示抽板11。
為了防止標示抽板松動,所述的在插槽10的開口端設有封口塊12。
為了連接牢固,所述的左連接件1的一側設有第一延展塊13。
進一步,所述的右連接件2的一側設有第二延展塊14。
具體的,所述的第一延展塊13、第二延展塊14設置為兩個或兩個以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發(fā)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加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