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及方法、立體攝像裝置、立體顯示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21747閱讀:12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及方法、立體攝像裝置、立體顯示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及方法、立體攝像裝置、立體顯示器裝置,特別地,涉及對記錄在3維圖像文件中的立體圖像適當?shù)剡M行再生顯示的技木。
背景技術
立體攝像裝置使用左右具有視差而排列的2個攝像部(攝像單元),從左右視點對同一拍攝對象進行拍攝,分別獲取左眼用的圖像和右眼用的圖像,將其記錄在記錄介質中。通過從記錄介質讀取該獲取的左右圖像,輸入可進行3維(3D)顯示的3D顯示器,顯示為可以分別用左眼和右眼識別左眼用的圖像和右眼用的圖像,從而可以作為立體圖像識別。3D顯示器具有多種畫面尺寸,存在所記錄的左右圖像的視差量不適合于要再生顯示該左右圖像的3D顯示器的尺寸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從畫面伸出或拉入的量過大,發(fā)生無法識別為自然的立體圖像的問題。 針對上述課題,在再生裝置中進行由左眼用圖像和右眼用圖像生成可在任意視點觀看的中間視點圖像。為此,為了從視點不同的多張圖像生成中間視點圖像,必須求出圖像之間像素的對應關系而推定進深。但是,要在顯示時進行不易視覺疲勞的顯示(例如視差控制)時,存在不清楚可以針對多大進深范圍進行顯示的課題。要進行這種顯示,必須根據拍攝時的可視角或攝像面的尺寸、透鏡中心與攝像面的距離等條件適當?shù)卮_定觀看距離。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專利文獻I中公示了ー種在大于或等于2個視點的圖像傳輸中,傳輸拍攝圖像的照相機的攝像尺寸及透鏡中心與攝像面的距離的信息的技木。根據該技術,可以在顯示側獲取攝像時的可視角的信息。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3-333621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但是,在專利文獻I的技術中,存在顯示裝置側的處理繁雜的缺點。另外,作為涉及數(shù)據傳輸?shù)募夹g,并未公示在將立體圖像記錄在記錄介質上的情況下,如何記錄這些信
o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種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及方法、立體攝像裝置、立體顯示器裝置,該立體圖像再生裝置根據記錄在3維圖像文件中的附屬信息,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一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I獲取單元,其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針對該多張視點圖像的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包含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可雙眼融合的最大顯示器尺寸;第2獲取單元,其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判斷単元,其對上述獲取的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是否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圖像處理單元,其在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輸出単元,其在通過上述判斷單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此外,這里所說的“遠景側”是指從攝像単元向拍攝對象側遠離的遠位側,反之,“近景側”是指與遠景側相反的,從拍攝對象向攝像單元側靠近的近位側。根據上述第一發(fā)明,因為對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從3維圖像文件獲取的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如果判斷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較大,則生成至少遠景側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并輸出至立體顯示器,所以可以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另外,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二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I獲取單元,其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 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包含該多張視點圖像中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第2獲取單元,其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判斷単元,其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是否可雙眼融合;圖像處理單元,其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根據通過該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使該多張視點圖像中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輸出單元,其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可實現(xiàn)上述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根據上述第二發(fā)明,因為可以根據從3維圖像文件獲取的至少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在將從3維圖像文件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雙眼可否融合,在判斷為雙眼無法融合的情況下,生成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并將其輸出至立體顯示器,所以可以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另外,在第二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優(yōu)選上述判斷単元具有圖像偏移量計算單元,其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計算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情況下的與上述最大視差量相對應的立體顯示器上的圖像偏移量,該判斷単元根據上述計算出的圖像偏移量是否超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是否可雙眼融合。由此,可以判斷雙眼可否適當?shù)厝诤稀4送?,在第一發(fā)明及第ニ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優(yōu)選上述圖像處理單元實施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視差移動,以使得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小于或等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并生成進行該視差移動后的視點移動圖像。由此,可以適當?shù)厣梢朁c圖像。此外,在第一發(fā)明及第ニ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優(yōu)選上述3維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包含上述多張視點圖像中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該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具有カロ法計算單元,其將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與上述視點移動圖像在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偏移量相加;以及判斷単元,其判斷在顯示在上述立體顯示器上時,與上述相加后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相對應的圖像偏移量是否超過雙眼融合界限,上述輸出單元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圖像偏移量超過雙眼融合界限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任一張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而顯示2維圖像。由此,可以顯示適當?shù)膱D像。而且,在第一發(fā)明及第ニ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優(yōu)選上述圖像處理單元具有視差量計算單元,其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計算表示特征ー致的特征點間的偏移量的視差量;以及假想視點圖像生成単元,其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至少I張視點圖像、和通過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計算出的視差量,生成與任意假想視點相對應的I張或多張假想視點圖像。
由此,可以生成適當?shù)囊朁c圖像。這時,在第一發(fā)明及第ニ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優(yōu)選上述輸出單元,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或上述計算出的圖像偏移量超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任I張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顯示2維圖像,然后,如果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上述假想視點圖像,則取代上述2維圖像而輸出上述假想視點圖像。由此,在假想視點圖像生成需要時間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立體顯示器上顯示圖像。另外,在第一發(fā)明及第ニ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優(yōu)選具有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其根據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生成圖像尺寸比該視點圖像小的多張顯示用圖像,上述圖像處理單元取代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而使用上述生成的多張顯示用圖像,生成該多張顯示用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顯示用圖像,上述輸出単元將通過上述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或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由此,可以將適當尺寸的圖像輸出至立體顯示器。此外,在第一發(fā)明及第ニ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優(yōu)選具有記錄單元,其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及通過上述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中的至少I個,追加或覆蓋在上述3維圖像文件中。由此,可以在下一次顯示時不進行圖像處理而顯示適當?shù)囊暡盍康膱D像。另外,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三發(fā)明的立體攝像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攝像單元,其獲取從多個視點拍攝同一拍攝對象的多張視點圖像;視差量計算單元,其從上述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計算出視差量,該視差量表示特征一致的特征點間的偏移量;最大視差量獲取単元,其獲取上述計算出的各特征點的視差量中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最大顯示器尺寸獲取單元,其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獲取在將由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形成的立體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可雙眼融合的最大顯示器尺寸;記錄單元,其生成記錄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的3維圖像文件,將該3維圖像文件記錄在記錄介質上,該記錄單元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記錄在上述3維圖像文件中,并且,將上述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及最大顯示器尺寸作為附屬信息記錄在上述3維圖像文件中;以及技術方案I至9中任意一項記載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由此,可以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此外,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四發(fā)明的立體顯示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以及技術方案I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由此,可以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五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I獲取エ序,在該エ序中,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針對該多張視點圖像的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 包含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可雙眼融合的最大顯示器尺寸;第2獲取エ序,在該エ序中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判斷エ序,在該エ序中,對上述獲取的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是否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圖像處理工序,在該エ序中,在判斷為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エ序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輸出エ序,在該エ序中,在通過上述判斷エ序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工序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エ序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六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I獲取エ序,在該エ序中,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針對該多張視點圖像的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包含該多張視點圖像中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第2獲取エ序,在該エ序中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判斷エ序,在該エ序中,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最大視差量、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是否可雙眼融合;圖像處理工序,在該エ序中,在通過上述判斷エ序判斷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エ序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輸出エ序,在該エ序中,在通過上述判斷エ序判斷為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工序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為可以實現(xiàn)上述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エ序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可以根據記錄在3維圖像文件中的附屬信息,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


圖I是表示拍攝2張視點圖像的情況的圖。圖2是示意地表示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圖3是表示拍攝、記錄處理的流程圖。
圖4是表示2張視點圖像的一例的圖。圖5是表示拍攝4張視點圖像的情況的圖。圖6是示意地表示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圖7是示意地表示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其他形式的圖。圖8是用于對假想視點進行說明的圖。圖9是示意地表示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圖10是用于說明視差移動原通的圖。圖11是表示左右視點圖像與視差移動的圖。
圖12是表示拍攝、記錄處理的流程圖。圖13是示意地表示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圖14是表示再生顯示處理的流程圖。圖15是表示基于最大視差量的再生顯示處理的流程圖。圖16是表示3D圖像文件中記錄的處理的流程圖。圖17是示意地表示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圖18是表示進行2D顯示的處理的流程圖。圖19是表示考慮最大視差量(近景)的處理的流程圖。圖20是表示立體攝像裝置的外觀的圖。圖21是表示立體攝像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框圖。圖22是表示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和3D顯示器的整體結構的圖。圖23是表示立體圖像再生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具有第I獲取單元、第2獲取單元、判斷単元、圖像處理單元及輸出單元。首先,通過第I獲取單元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針對該多張視點圖像的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該附屬信息包含在將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可雙眼融合的最大顯示器尺寸(第I獲取エ序)。另外,通過第2獲取單元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第2獲取エ序)。然后,通過判斷単元對獲取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判斷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是否大于最大顯示器尺寸(判斷エ序)。并且,如果判斷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最大顯示器尺寸,則圖像處理單元根據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圖像處理工序)。最后,輸出單元將通過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立體顯示器,在判斷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小于或等于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立體顯示器(輸出エ序)。通過使用上述結構,對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從3維圖像文件獲取的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在判斷立體顯示器的最大顯示器尺寸較大的情況下,可以生成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并輸出至立體顯示器。其結果,可以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蛘撸谕ㄟ^第I獲取單元獲取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通過第2獲取單元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之后,根據通過判斷單元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在將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是否可雙眼融合。并且,如果通過判斷単元判斷為無法雙眼融合,則使用圖像處理單元根據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然后,如果通過判斷単元判斷無法雙眼融合,則使用輸出單元將通過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立體顯示器,如果判斷為可雙眼融合,則將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立體顯示器。通過上述處理,可以根據從3維圖像文件獲取的至少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在將從3維圖像文件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是否可雙眼融合,在判斷為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生成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并輸出至立體顯示器。其結果,可以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這時,優(yōu)選判斷単元具有偏移量計算單元,該偏移量計算單元根據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和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計算將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的情況下的與最大視差量相對應的立體顯示器上的圖像偏移量,該判斷単元根據計算出的圖像偏移量是否超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可否雙眼融合。由此可以適當?shù)嘏袛嗫煞耠p眼融合。此外,在上述各種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圖像處理單元優(yōu)選實施多張視點圖像間 的視差移動,以使得立體顯示器上的多張視點圖像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小于或等于表示的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并生成進行該視差移動后的視點移動圖像。由此可以適當?shù)厣梢朁c圖像。此外,優(yōu)選3維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包含多張視點圖像中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上述立體圖像裝置具有加法計算單元和判斷単元,該加法計算單元將立體顯示器上的多張視點圖像的近景側最大視差量與視點移動圖像在立體顯示器上的偏移量相加,該判斷単元判斷在立體顯示器上顯示時,與加法計算獲取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相對應的圖像偏移量是否超過雙眼融合界限,如果通過判斷単元判斷圖像偏移量超過雙眼融合界限,則輸出單元將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任I張輸出至立體顯示器上,顯示2維圖像。而且,優(yōu)選圖像處理單元具有視差量計算單元,其根據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計算表示特征一致的特征點間的偏移量的視差量;以及假想視點圖像生成単元,其根據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至少I張視點圖像和通過視差量計算單元計算出的視差量,生成與任意假想視點相對應的I張或多張假想視點圖像。這是為了可以生成適當?shù)囊朁c圖像。這時,如果通過判斷単元判斷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最大顯示器尺寸,或者,計算出的圖像偏移量超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則優(yōu)選輸出単元將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任I張輸出至立體顯示器,顯示2維圖像,在之后通過圖像處理單元生成假想視點圖像時,取代2維圖像輸出假想視點圖像。這是為了即使在生成假想視點圖像需要時間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立體顯示器上顯示圖像。另夕卜,優(yōu)選具有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其根據多張視點圖像生成圖像尺寸比該視點圖像小的多張顯示用圖像,圖像處理單元取代通過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而使用生成的多張顯示圖像,生成該多張顯示用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顯示用圖像,輸出單元將通過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或通過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輸出至立體顯示器。這是為了可以將適當尺寸的圖像輸出至立體顯示器。此外,優(yōu)選具有記錄單元,其將通過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及通過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中的至少一方,追加或覆蓋在3維圖像文件中。這是為了在下一次顯示時不進行圖像處理即可顯示適當?shù)膱D像處理。下面,按照附圖,對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一部分進行詳細說明。[第I實施方式]對于第I實施方式涉及的3D圖像文件進行說明。圖I是表示利用2個攝像裝置101-2、101-3的各自的攝像單元,從不同的視點對拍攝對象100拍攝2張視點圖像(攝像エ序)的情況的圖,圖2是不意地表不記錄通過圖I所示的攝像單元101-2、102-3的各攝像單元拍攝的2張視點圖像201-2、201-3的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圖2所示的3D圖像文件是基于MP格式的MP文件,將同一拍攝對象的多張視點圖像連結而收容在I個文件中。對于相連結的各視點圖像,在其數(shù)據前端記錄SOKStart o fImage)標記,并且,在末端記錄EOI (End of Image)標記。由此,可以識別各圖像的讀入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此外,各視點圖像數(shù)據由圖像區(qū)域和附屬信息區(qū)域構成。在附屬信息區(qū)域中,除了由拍攝裝置信息及拍攝模式信息等構成的Exif附屬信息之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還記錄下述附屬信息,其包含圖像記錄時獲取的最大顯示器尺寸(寬度、高度)(単位_)、圖像記錄時假定的視距(觀察立體圖像時的觀看者與顯示器間的距離)(単位mm)、最大視差量(近景)(%)、最大視差量(遠景)(%)、拍攝各視點圖像的裝置的輻輳角、基線長度、攝像部配置(視點編號)、獲取各視點圖像時的拍攝次數(shù)。使用圖3的流程圖,對于用于記錄這種3D圖像文件的拍攝、記錄處理進行說明。首先,獲取多張視點圖像(步驟S11)。在這里,如圖I所示,利用2個攝像裝置101-2、101-3對拍攝對象100分別拍攝I張圖像,獲取2張視點圖像20ト2、20ト3。此外,在這里,將攝像裝置101-2設為2號視點,將攝像裝置101-3設為3號視點。然后,使用視差量計算單元從2張視點圖像201-2、201_3中提取多個特征點(步驟S12),計算每個特征點的視差量(步驟S13)。在這里,所謂視差量,是指在視點圖像間的對應特征點距離各視點圖像的左端的距離的差,單位是像素。根據按照這種方式計算出的各特征點的視差量,使用最大視差量獲取單元獲取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和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步驟S14)。圖4是表不2張視點圖像的一例的圖,圖4A表不左視點圖像201-2,圖4B表不右視點圖像201-3。在圖4的例子中,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是213N,具有該視差量的特征點(最大視差量位置(近景)),分別是211N、212N。另外,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是213F,具有該視差量的特征點(最大視差量位置(遠景))分別是211F、212F。S卩,在立體觀看基于這2張視點圖像201-2,201-3的立體圖像的情況下,在最近處可看到最大視差量位置(近景),在最遠處可看到最大視差量位置(遠景)。該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213N及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213F與圖像寬度的比值(%)即為最大視差量(近景)(°/。)、最大視差量(遠景)(%)。根據按照上述方式計算出的最大視差量,使用最大顯示器尺寸獲取單元獲取最大顯示器尺寸(步驟S15)。如果遠景側的視差量超過人的雙眼間距,則圖像本身的位置無法雙眼融合,從而無法進行立體觀看。因此,根據在步驟S14中計算出的最大視差量(遠景)與圖像寬度的比值(%),獲取視差不超過人的雙眼間距的最大顯示器尺寸。例如,假定人的雙眼間距為50mm,如果最大視差量(遠景)與圖像寬度的比值是10%,則立體觀看所容許的最大顯示器寬度為500mm。即,如果是寬度小于或等于500mm的顯示器,最大視差位置(遠景)的視差量未超過兩眼間距50mm,可顯示,其結果,觀看者可以進行立體觀看。在這里,在假定長寬比為16:9的顯示器的情況下,最大顯示器高度為281. 25mm。此外,人的雙眼間距可以對應于作為對象的觀看者而適當確定。例如,在僅以成人為對象的情況下,可以設定為65mm等較寬的值。例如,假定人的雙眼間距為65mm,如果最大視差量(遠景)相對于圖像寬度的比值是15%,則立體觀看可容許的最大顯示器寬度約為433mm。另外,在假定長寬比為16:9的顯不器的情況下,最大顯不器的聞度約為244mm。另外,也可以不根據人的雙眼間距計算,而是預先準備記錄有與最大視差量相對 應的最大顯示器尺寸的表格,通過參照該表格,獲取最大顯示器尺寸。最后,如圖2所示,使用記錄單元將2張視點圖像201-2、201_3和附屬信息,作為I個3D圖像文件進行記錄(步驟S 16)。S卩,在視點圖像201-2的SOI標記之后,在附屬信息中包含并記錄在步驟S15中獲取的最大顯示器尺寸、假想的視距、在步驟S 14中獲取的最大視差量(近景)(%)、最大視差量(遠景)(%)、步驟Sll中的攝像裝置101-2、101-3的輻輳角、基線長度、視點編號、及拍攝次數(shù),然后,記錄視點圖像201-2的圖像信息、EOI標記。此外,記錄視點圖像201-3的SOI標記、附屬信息、圖像信息、EOI標記。可以在視點圖像201-3的附屬信息區(qū)域僅記錄Exif附屬信息。如上所述,可以記錄圖2所示的3D圖像文件。按照上述方式記錄的3D圖像文件,在要顯示在3D顯示器上時通過立體圖像再生裝置讀取。這時,在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通過對3D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中記錄的最大顯示器尺寸與將要顯示的3D顯示器的顯示尺寸進行比較,可以容易地判斷是否可立體觀看。因此,在判斷為可立體觀看的情況下,直接顯示所記錄的圖像的即可,從而可以減少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對應于圖像尺寸而調整視差量的處理。另外,在必須由立體圖像再生裝置調整視差量的情況下,通過使用附屬信息中記錄的假想視距或拍攝次數(shù)的信息,可以適當?shù)卣{整視差量。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僅根據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確定最大顯示器尺寸,但也可以考慮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而決定。通過考慮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則不僅是遠景側,也可以適當?shù)卮_定對于近景側可立體觀看的最大顯示器尺寸。例如,可以將近景側的視差量小于或等于50mm的顯示器尺寸作為最大顯示器尺寸。如果近景側的視差量増大,則因為觀看者進行立體觀看會感到疲勞,所以優(yōu)選小于或等
于規(guī)定量。[第2實施方式]在第I實施方式中,以從2個視點拍攝的2張視點圖像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涉及的立體圖像的視點個數(shù)并不限定于2個點,也可以是多視點的視點圖像。圖5是利用4個攝像裝置101-1至101-4,從不同的視點對拍攝對象100拍攝4張視點圖像的情況的圖。在這里,使攝像裝置101-1至101-4的視點編號依次為I至4。圖6是示意地表示記錄由這4個攝像裝置101-1至101-4拍攝的4張視點圖像的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在該3D圖像文件中,除了 4張視點圖像之外,還記錄有將通過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生成的各視點圖像的尺寸縮小后的顯示用圖像。作為顯示用圖像,可以使用分辨率為1920X1080的全HD尺寸圖像。如圖6所示,這些圖像按照下述順序記錄,即1號視點的視點圖像(以下稱為視點圖像(1))、1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以下稱為縮略圖(1))、2號視點的視點圖像(以下稱為視點圖像(2))、2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以下稱為縮略圖(2))、3號視點的視點圖像(以下稱為視點圖像(3))、3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以下稱為縮略圖(3))、4號視點的視點圖像(以下稱為視點圖像(4))、4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以下稱為縮略圖(4))。首先,作為前端圖像,記錄在作為基準視點的I號視點拍攝的視點圖像(1),該記錄區(qū)域含有SOI標記、附屬信息區(qū)域、圖像信息區(qū)域、及EOI標記。 在附屬信息區(qū)域中,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地,除了攝像設備信息或攝像模式信息等Exif 附屬信息之外,還包含并記錄最大顯示器尺寸、假想視距、最大視差量(近景)、最大視差量(遠景)、拍攝各視點圖像的裝置的輻輳角、基線長度、攝像部配置(視點編號)、獲取各視點圖像時的拍攝次數(shù)等附屬信息。此外,作為該最大顯示器尺寸、最大視差量等記錄使用該3D圖像文件整體的情況下的值。具體地說,根據以在基準視點拍攝的視點圖像(I)為基準而視差量最大的視點圖像(在這里是視點圖像(4)),計算出最大視差量,井根據該最大視差量獲取最大顯示器尺寸,記錄這些最大視差量及最大顯示器尺寸。關于輻輳角、基線長度等,可以記錄與拍攝同一視點圖像(在這里是視點圖像(4))的裝置之間的輻輳角、基線長度。此外,在圖像信息區(qū)域中記錄視點圖像(I)的圖像信息,然后記錄EOI標記。在視點圖像(I)之后,記錄由視點圖像(I)生成的縮略圖(1),該記錄區(qū)域與前述同樣地,具有SOI標記、附屬信息區(qū)域、圖像信息區(qū)域、及EOI標記。在附屬信息區(qū)域中記錄通常的Exif附屬信息。在縮略圖(I)之后記錄視點圖像(2)。在視點圖像(2)的記錄區(qū)域,也具有SOI標記、附屬信息區(qū)域、圖像信息區(qū)域、及EOI標記。在附屬信息區(qū)域中,除了通常的Exif附屬信息之外,包含并記錄根據該視點圖像
(2)和在基準視點拍攝的視點圖像(I)計算出的最大顯示器尺寸、假想視距、最大視差量(近景)、最大視差量(遠景)、拍攝2張視點圖像的裝置的輻輳角、基線長度、視點編號、拍攝2張視點圖像時的拍攝次數(shù)等附屬信息。在視點圖像(2)之后,記錄根據視點圖像(2)生成的縮略圖(2),然后記錄視點圖像(3)。對于視點圖像(3)的記錄區(qū)域也同樣地,具有SOI標記、附屬信息區(qū)域、圖像信息區(qū)域、及EOI標記,在附屬信息區(qū)域中,除了通常的Exif附屬信息之外,記錄由該視點圖像
(3)和在基準視點拍攝的視點圖像(I)計算出的最大顯示器尺寸等。然后,對于視點圖像(4)也同樣地進行記錄。如上所述,在記錄多視點的視點圖像的情況下,作為各視點圖像的附屬信息,優(yōu)選記錄與前端圖像相關的最大顯示器尺寸。
按照這種方式記錄的3D圖像文件,在顯示在3D顯示器上時,可通過立體圖像再生裝置讀取。這時,在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通過對記錄在3D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中的每張視點圖像的最大顯示器尺寸,與將要進行顯示的3D顯示器的顯示尺寸進行比較,從而可以容易地判斷是否可以適當?shù)亓Ⅲw觀看。此外,多視點圖像的記錄順序并不限定于圖6所示的順序。例如,如圖7A所示,也可以按照視點圖像(I)、縮略圖(I)至縮略圖(4)、視點圖像(2)至視點圖像(4)的順序記錄。通過預先在前面記錄顯示用的縮略圖,可以加快進行顯示時的文件讀取時的圖像讀入,縮短在3D顯示器上顯示圖像為止所需的時間。另外,各視點圖像主要用于打印,因為打印需要規(guī)定的時間,所以即使將縮略圖記錄在文件的后半部,也不會有問題。此外,各縮略圖的記錄順序,也可以是先記錄在3D顯示器上顯示時的推薦圖像。例如,如果推薦由縮略圖(2)和縮略圖(3)進行立體顯示,則如圖7B所示,也可以在前端圖像的視點圖像(I)之后記錄縮略圖(2)、縮略圖(3),然后,記錄縮略圖(I)、縮略圖(4)。 2張圖像視差量較小時,即使顯示器很大也可以立體顯示。另外,使用靠近中央部的視點的圖像時,適合于立體觀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推薦2號視點和3號視點處的圖像,從而優(yōu)選預先將縮略圖(2)和縮略圖(3)記錄在前面。同樣地,如果推薦由縮略圖(I)和縮略圖(3)進行的立體顯示,則如圖7C所示,也可以在前端圖像的視點圖像(I)之后,記錄縮略圖(I)、縮略圖(3),然后記錄縮略圖(2)、縮略圖(4)。在存在立體顯示中的推薦圖像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作為前端圖像的視點圖像(I)的附屬信息中記錄推薦圖像相關的最大顯示器尺寸、假定視距、最大視差量。[第3實施方式]第2實施方式這種多視點圖像,不一定全部是實際拍攝的圖像,也可以包含與假想視點相對應的假想視點圖像。例如,如圖8所示,利用2個攝像裝置101-1、101-4,對拍攝對象100從不同的視點(I號視點、4號視點)拍攝2張視點圖像。此外,也可以使用假想視點圖像生成単元,在與I號視點和4號視點不同的視點,生成實際不存在的假想視點處的2號視點、3號視點的視點圖像2、視點圖像3。為了生成假想視點圖像,存在對多張拍攝圖像的各像素進行內分的方法,或使用由多個拍攝圖像生成的視差對應圖和I張拍攝圖像生成的方法等,但并不特別限定。圖9A是示意地表示記錄按照上述方式獲取的各視點圖像的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在該圖的例子中,記錄實際拍攝的2張視點圖像(I)、視點圖像(4)、和作為它們的顯示用圖像的縮略圖(I)、縮略圖(4)、及作為假想視點圖像的顯示用圖像的縮略圖(2)、縮略圖(3)。首先,作為前端圖像而記錄視點圖像(1),在其后記錄縮略圖(2)、縮略圖(3)、縮略圖(I)、縮略圖(4),然后,記錄視點圖像(4)。在這里,縮略圖的順序按照推薦順序記錄,但是,也可以按照視點的排列順序記錄,或按照向中央視點接近的順序記錄。另外,縮略圖
(2)、縮略圖(3)可以由縮略圖(I)及縮略圖(4)生成,也可以由視點圖像(I)及視點圖像(4)生成。
與前述同樣地,各圖像的記錄區(qū)域具有SOI標記、附屬信息區(qū)域、圖像信息區(qū)域、及EOI標記。另外,在視點圖像(I)的附屬信息區(qū)域,除了最大顯示器尺寸、假想距離、最大視差量之外,還記錄表示各視點編號是實際進行拍攝的視點(實際視點)還是假想視點的視點信息。另外,也可以不具有顯不用圖像,而僅記錄打印用的視點圖像。在圖9B所不的例子中,記錄實際拍攝的2張視點圖像(I)、視點圖像(4)、和作為假想視點圖像的視點圖像(2)、視點圖像(3)。另外,作為記錄順序,使用打印或顯示的推薦順序,具體地說,作為前端圖像記錄視點圖像(2),在其后記錄視點圖像(3)、視點圖像(I)、視點圖像(4)。與前述同樣地,也可以按照視點順序進行記錄。由此,通過生成并記錄假想視點圖像,作為實際視點圖像只要有2張圖像即可,從而可以實現(xiàn)攝像裝置的攝像光學系統(tǒng)的簡單化、輕量化。
[第4實施方式]在判斷如果顯示在假定尺寸的顯示器上,則遠景側的視差量超過人的雙眼間距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圖像的視差量調整以使得顯示在該尺寸的顯示器上也可以立體觀看,然后再記錄。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視差量調整,進行視差移動。圖10是用于說明視差移動的原通的圖。另外,圖IlA是表不左視點圖像的圖,圖IlB是表示右視點圖像的圖。在這里,觀看者的左眼位于坐標(0,D),觀看者的右眼位于坐標(Xb,D)。對于在Z = O處的左右視點圖像中左視點圖像的坐標為(XyO)及右視點圖像的坐標為(XK,0)的拍攝對象,看到其位于坐標(XP,Yp)處。在該狀態(tài)下,如圖IIB所示,如果將右視點圖像向左移動至Xk-X/,則如圖10所示,拍攝對象的右視點圖像的坐標成為(Xk’,0),其結果,看到拍攝對象位于坐標(Xp’,Yp’)處。由此,可以通過進行視差移動,進行視差量調整。因此,在遠景側的視差量超過人的雙眼間距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進行視差移動,使其位于人的雙眼間距之內,從而可以適當?shù)剡M行立體觀看。圖12是表示用于記錄本實施方式涉及的3D圖像的拍攝、記錄處理的流程圖。首先,獲取多張視點圖像(步驟S21)。在這里,拍攝2張視點圖像。然后,分別從2張視點圖像提取多個特征點(步驟S22),計算每個特征點的視差量(步驟S23)。根據按照這種方式計算出的每個特征點,獲取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和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步驟S24 )。在這里,對于進行顯示的假想顯示器,獲取其顯示寬度。假想顯示器的顯示寬度可以預先確定并存儲,在通過HDMI端子等外部連接端子連接3D顯示器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與該連接相對應的通信,讀取3D顯示器的尺寸。判斷在將該立體圖像顯示在該顯示寬度的顯示器上的情況下,是否可以立體觀看遠景側的最大視差位置(步驟S25)。具體地說,計算出顯示寬度與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的乘積,判斷計算出的乘積是否大于或等于人的雙眼間距即50mm。在計算出的乘積低于50mm的情況下,直接記錄拍攝的2張視點圖像(步驟S27)。例如,可以記錄作為圖2所示的數(shù)據結構的3D圖像文件,也可以生成顯示用縮略圖或假想視點圖像記錄。
在計算出的乘積大于或等于50mm的情況下,進行視差移動,以使得該乘積低于50mm,從而可以立體觀看遠景側的最大視差位置(步驟S26)。如圖11所示,視差移動可以通過使右視點圖像向左方移動而進行,也可以通過使左視點圖像向右方移動而進行。另外,也可以使左右視點圖像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動。在視差移動處理結束后,進行記錄(步驟S27)。圖13是示意地表示這時記錄的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在該3D圖像文件中,除了拍攝的2張原圖之外,還記錄有縮小各原圖尺寸而獲取的視差移動后的顯示用圖像及縮略圖。在這里,顯示用圖像是全HD尺寸圖像,縮略圖是VGA尺寸圖像。縮略圖例如在顯示在設置于攝像裝置背面的小型液晶顯示器上而進行圖像檢索時等使用。如圖13所示,上述圖像按照I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2號視點的顯示圖像、I號視點的縮略圖、2號視點的縮略圖、I號視點的原圖、2號視點的原圖的順序記錄,各記 錄區(qū)域具有SOI標記(圖中省略)、附屬信息區(qū)域、圖像信息區(qū)域、及EOI標記(圖中省略)。首先,作為前端圖像,記錄作為基準視點的I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在其附屬信息區(qū)域記錄最大視差量。接下來記錄的是2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該圖像是進行上述視差移動后的圖像。在2號視點的顯示用圖像的附屬信息區(qū)域記錄視點移動處理完成的信息和其移動量(單位像素)。然后,記錄I號視點的縮略圖,在該附屬信息區(qū)域中還記錄最大視差量。此外,記錄2號視點的縮略圖。該縮略圖可以是視差移動后的圖像,也可以是由2號視點的原圖生成的圖像。然后,記錄I號視點的原圖及2號視點的原圖。在I號視點的原圖的附屬信息區(qū)域中還記錄最大視差量。通過生成這種3D圖像文件,從而在顯示在假定尺寸的顯示器上時,可以始終觀看遠景側的最大視差位置,從而適合于觀看者進行立體觀看。另外,因為還記錄有VGA尺寸的縮略圖,所以也可以用于圖像檢索時的顯示。此外,可以將假想的顯示器尺寸記錄在前端圖像的附屬信息區(qū)域中。通過預先記錄假定顯示器尺寸,可以在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通過對所讀取的假定顯示器尺寸和將要顯示的3D顯示器的顯示尺寸進行比較,容易地判斷是否可以適當?shù)亓Ⅲw觀看。[第5實施方式]下面,使用圖14的流程圖,對于讀取按照上述方式記錄的3D圖像文件并進行再生顯示的處理進行說明。首先,讀取3D圖像文件(步驟S31)。同時,獲取之后進行3D圖像顯示的顯示器的尺寸(步驟S32)。另外,根據讀入的3D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獲取可以適當?shù)貙σM行3D顯示的各視點圖像進行3D顯示的最大顯示器尺寸(步驟S33)。然后,對之后要進行3D圖像顯示的顯示器的橫向寬度和最大顯示器尺寸的寬度進行比較(步驟S34)。在最大顯示器的寬度較大的情況下,即使直接顯示記錄在3D圖像文件中的各視點圖像,也不會妨礙立體觀看,所以直接顯示讀取的視點圖像(步驟S36)。但是,在實際的顯示器寬度較大的情況下,如果直接顯示讀取的圖像,則遠位側的最大視差位置的視差量會超過人的雙眼間距,使得該部分無法進行立體觀看。因此,必須對左右視點圖像的視差量進行調整。視差量調整通過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進行(步驟S35)。視差移動如使用圖11說明所示,通過使左右視點圖像中的ー個或兩個移動而調整視差量。另外,視差壓縮如使用圖8說明所示,生成視差量比左右視點圖像小的假想視點的圖像,通過顯示所生成的假想視點的圖像,對視差量進行調整。可以預先決定通過那種方式調整視差量,也可以構成為由用戶選擇。無論進行哪ー種視差量調整,都可以減小至少遠景側的視差。通過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調整為適合于要使用的顯示器的寬度的視差量,3D顯示調整后的圖像(步驟S36)。由此,讀取作為附屬信息記錄的最大顯示器尺寸,與實際進行顯示的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在最大顯示器尺寸較大的情況下,直接顯示記錄為立體觀看沒有問題的3D圖像,在實際進行顯示的顯示器尺寸較大的情況下,判斷為存在無法進行立體觀看的區(qū)域,在調整為所記錄的3D圖像的視差量之后進行顯示,從而可以始終顯示適當?shù)?D圖像。
此外,上述處理可以通過讀取3D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中記錄的最大視差量進行。圖15是根據最大視差量進行再生顯示處理的情況下的流程圖。此外,對與圖14表示的流程圖共通的部分標記相同的標號,省略其詳細說明。根據讀入的3D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獲取最大視差量(遠景)(步驟S41)。該最大視差量(遠景)使用與圖像寬度的比值(%)記錄。然后,判定在步驟S32中獲取的顯示器寬度與最大視差量(遠景)的乘積是否大于或等于50mm (步驟S42)。顯示器寬度與最大視差量(遠景)的乘積,成為所顯示的圖像上的最大視差位置(遠景)處的實際視差量。在該視差量大于或等于人的雙眼間距即50mm的情況下,因為該部分無法進行立體觀看,所以對于所讀取的視點圖像進行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的視差量調整(步驟S35),然后進行3D顯示(步驟S36)。在低于50mm的情況下,因為可以直接顯示所記錄的各視點圖像,所以直接顯示所讀取的視點圖像(步驟S36)。由此,可以根據從3D圖像文件讀取的最大視差量(遠景),對再生顯示進行控制。特別地,對于3D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中未記錄最大顯示器尺寸,而僅記錄最大視差量的情況有效。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判斷為無法適當?shù)剡M行3D顯示時,通過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調整視差量,使顯示器整體進行3D顯示,但也可以以成為適當視差量的圖像尺寸、即與最大顯示器尺寸相當?shù)膱D像尺寸,進行3D顯示。[第6實施方式]另外,也可以將按照上述方式進行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而生成的圖像記錄在3D圖像文件中。圖16表示進行3D圖像文件中記錄的處理的情況下的流程圖。在這里,將在步驟S35中通過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生成的圖像,在步驟S43中作為顯示用縮略圖追加或改寫在3D圖像文件中。此外,3D圖像文件的追加、改寫也可以在步驟S36的3D顯示之后進行。圖17是示意地表示記錄4張視點圖像及由視點圖像生成的4張顯示用縮略圖的3D圖像文件的數(shù)據結構的圖,圖17A表示在圖16的步驟S31中讀取時的3D圖像文件,圖17B表示在步驟S43中改寫后的3D圖像文件。在作為前端圖像的視點圖像(I)的附屬信息中,記錄視點圖像(I)和視點圖像(4)的最大視差量(遠景)。在步驟S41中讀取該最大視差量,在步驟S42中,如果判斷顯示器的寬度與最大視差量(遠景)的乘積大于或等于50_,則在步驟S35中進行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例如,在進行過縮略圖(4)的視差移動的情況下,在步驟S43中,取代縮略圖(4),記錄進行視差移動后的縮略圖(4)。另外,在視差移動后的縮略圖(4)的附屬信息中記錄表示視差移動處理已完成的信息和其移動量(單位像素)。另外,如果是步驟S35中進行視差壓縮的情況,則取代縮略圖(4),記錄視差壓縮后的縮略圖(4)。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附屬信息,也可以記錄視差壓縮后的最大視差量(遠景)。在這里,取代縮略圖(4),記錄視差量調整后的縮略圖(4),但是,也可以追加視差量調整后的縮略圖(4)而進行記錄。 另外,即使在圖16的步驟S31中讀入時的3D圖像文件中不存在顯示用縮略圖的情況下,也可以生成顯示用縮略圖,記錄作為圖17B所示的3D圖像文件。此外,進行視差調整的不限定于縮略圖,也可以進行視點圖像的視差調整。例如,如果是進行視差圖像(4)的視差調整,則可以覆蓋或追加記錄視差圖像(4)和根據該視差圖像(4)生成的縮略圖(4)。此外,還存在下述方式將在步驟S42中計算出的顯示器寬度與最大視差量(遠景)的乘積作為最大顯示器尺寸,記錄在3D圖像文件的前端圖像的附屬信息中。[第7實施方式]因為視差壓縮處理(生成假想視點圖像)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無法立即顯示視差壓縮后的圖像,可能會使觀看者感到不耐煩。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進行視差壓縮處理的期間,使3D顯示器進行2D顯示。圖18是表示進行2D顯示的處理的流程圖。此外,對于與圖16所示的流程圖共通的部分標記相同的標號,省略其詳細說明。在步驟S42中,如果判斷顯示器的寬度與最大視差量(遠景)的乘積大于或等于人的雙眼間距即50mm,則將記錄在該3D圖像文件中的視點圖像或顯示用縮略圖中的任ー個2D顯示在顯示器上(步驟S51)。然后,進行視差壓縮處理(步驟S35)。如果視差壓縮處理結束,則進行3D圖像文件的顯示用縮略圖的追加或改寫(步驟S43),將視差壓縮圖像3D顯示在顯示器上(步驟S36)。也可以在進行過3D顯示之后,記錄在3D圖像文件中。由此,通過進行2D顯示,可以彌補在進行視差壓縮處理的期間內無法顯示圖像的缺點。在這里,以進行視差壓縮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在視差移動處理需要時間的情況下,也可以在進行視差移動處理的期間內進行2D顯示。另外,也可以在2D顯示的同吋,顯示正在進行視差量調整處理的情況。通過按照方式顯示,觀看者可以了解在3D顯示器上進行2D顯示的原因。[第8實施方式]在之前的實施方式中,根據最大視差量(遠景)進行視差量調整,進行3D顯示,但作為視差量調整如果進行視差移動,則存在近景側的視差量増大的缺點。因此,在進行視差移動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最大視差量(近景)進行顯示。圖19是考慮最大視差量(近景)而進行視差移動處理的情況下的流程圖。此外,對于與圖16所示的流程圖共通的部分標記相同的標號,省略其詳細說明。在步驟S42中,判斷用于顯示的顯示器寬度與最大視差量(遠景)的乘積,是否大于或等于人的雙眼間距即50mm。在乘積小于50mm的情況下,因為可以直接顯示記錄在3D圖像文件中的3D圖像,所以直接顯示所讀取的3D圖像(步驟S64)。在乘積大于或等于50mm的情況下,因為如果直接顯示則無法實現(xiàn)遠位側的最大視差位置的立體觀看,所以必須進行視差量調整。因此,計算乘積低于50mm時的視差移動量(必要移動量)(步驟S61)。然后,判斷在對應計算出的必要移動量進行視差移動后的情況下,可否適當?shù)亓Ⅲw觀看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位置。具體地說,判斷在用于顯示的顯示器寬度與最大視差量 (近景)的乘積上加上必要移動量后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50mm (步驟S62)。在這里,將近景視差量小于或等于50mm的情況判斷為可適當?shù)亓Ⅲw觀看,但此50mm的值可以適當確定。在小于或等于50mm的情況下,實施視差移動(步驟S63),將進行視差移動后的圖像顯示在3D顯示器上(步驟S64)。此外,也可以將進行視差移動后的圖像追加或改寫在3D圖像中。與此相對,在大于50mm的情況下,因為存在如果不進行視差移動則無法對遠景側進行立體觀看的部分,而如果進行視差移動使得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合適則無法適當?shù)亓Ⅲw觀看近景側,所以不進行3D顯示,而在3D顯示器上進行2D顯示(步驟S65)。2D顯示顯示記錄在3D圖像文件中的視點圖像或顯示用縮略圖中的任ー個。也可以在2D顯示的同時顯示警告,說明因為顯示器尺寸過大所以該圖像不進行3D顯示。如上所述,通過不僅考慮最大視差量(遠景),也考慮最大視差量(近景)而進行視差量調整,可以顯示適當?shù)?D圖像。[立體攝像裝置的外觀]下面,對于用于實現(xiàn)上述實施方式的裝置進行說明。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涉及的立體攝像裝置的外觀的圖,圖20A是從前面?zhèn)扔^察立體攝像裝置的斜視圖,圖20B是背視圖。該立體攝像裝置(復眼照相機)10是可以記錄再生2D/3D靜止畫面、及2D/3D動畫的數(shù)字照相機,如圖20所示,在薄型長方體狀的照相機主體的上表面配置快門按鈕11、變焦按鈕12。在照相機主體的前表面配置鏡頭蓋13,其具有與照相機主體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大致相同的寬度,且可以在照相機主體的上下方向自由移動,通過使該鏡頭蓋13在由雙點劃線表示的位置和由實線表示的位置之間在上下方向移動,可以使左右一對的攝像光學系統(tǒng)14-1,14-2的前表面同時開閉。另外,作為攝像光學系統(tǒng)14-1、14-2,可以使用屈光系統(tǒng)的變焦透鏡。另外,可以與鏡頭蓋13進行的透鏡前表面的開閉動作聯(lián)動,使照相機電源接通/斷開。如圖20B所示,在照相機主體14的背面,在其中央部配置3D用的液晶監(jiān)視器16。液晶監(jiān)視器16可以利用視差屏障將多個視差圖像(右視點圖像、左視點圖像)作為分別具有規(guī)定指向性的指向性圖像而顯示。另外,作為3D用液晶監(jiān)視器16,可以使用雙凸透鏡,或通過戴上偏光眼鏡、液晶快門眼鏡等專用眼鏡而單獨觀看右視點圖像和左視點圖像的裝置
坐寸o在上述液晶監(jiān)視器16的左右兩側配置各種操作開關。操作開關18A是切換靜止圖像拍攝和動畫拍攝的切換開關,操作開關18B是調整右視點圖像與左視點圖像的視差量的視差調整開關,操作開關18C是切換2D拍攝和3D拍攝的切換開關。另外,操作開關18D是兼做MENU/0K按鈕和再生按鈕的前后鍵,操作開關18E是多功能十字鍵,操作開關18F是DISP/BACK 鍵。MENU/0K按鈕是兼有作為菜單按鈕的功能和作為OK按鈕的功能的操作 開關,該菜單按鈕用于進行在液晶監(jiān)視器16的畫面上顯示菜單的指示,該OK按鈕用于指示選擇內容的確定及執(zhí)行等。再生按鈕是從拍攝模式切換為再生模式的切換按鈕。十字鍵是輸入上下左右4個方向的指示的操作開關,分配用于微調按鈕、閃光按鈕、自拍按鈕等,另外,在選擇菜單的情況下,作為從該菜單畫面選擇項目或從各菜單指示各種設定項目選擇的開關(光標移動操作単元)起作用。另外,十字鍵的左/右鍵作為再生模式時的場景進給(正向/反向進給)按鈕起作用。DISP/BACK鍵在切換液晶監(jiān)視器16的顯示方式,或取消菜單畫面上的指示內容或返回前I個操作狀態(tài)時等使用。另外,在圖20A中,15是立體麥克風。[立體攝像裝置的內部結構]圖21是表示上述立體攝像裝置10內部結構的框圖。如圖21所示,該立體攝像裝置10主要由多個攝像部20-1、20_2、中央處理器(CPU) 32、包含上述快門按鈕11、變焦按鈕12、及各種操作開關在內的操作部34、顯示控制部36、液晶監(jiān)視器16、記錄控制部38、壓縮/展開處理部42、數(shù)字信號處理部44、AE(Automatic Exposure :自動曝光)檢測部 46、AF (Auto Focus :自動對焦)檢測部 48、AWB(Automatic White Balance :自動白平衡)檢測部 50、VRAM 52、RAM 54、ROM 56、及 EEPROM58等構成。另外,攝像部20-1、20-2拍攝彼此具有視差的左眼用圖像和右眼用圖像這2張視差圖像,但攝像部20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3個。拍攝左眼用圖像的攝像部20-1具有光學単元,其由拍攝光學系統(tǒng)14-1 (圖21),光圈22及機械快門23構成,該拍攝光學系統(tǒng)14-1由棱鏡(未圖示)、聚焦透鏡及變焦透鏡21構成;固體攝像元件(CXD) 24、模擬信號處理部25、A/D變換器26、圖像輸入控制器27、驅動上述光學單元的透鏡驅動部28、光圈驅動部29及快門控制部30、控制CXD 24的CXD控制部31。另外,拍攝右眼用圖像的攝像部20-2因為具有與拍攝上述左眼用圖像的攝像部20-1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其具體的結構說明。CPU 32根據來自操作部34的輸入,按照規(guī)定的控制程序綜合控制照相機整體的動作。最大顯示器尺寸的計算、視差移動、假想視點圖像的生成等,均可以通過CPU 32進行。此外,在ROM 56中存儲CPU 32所執(zhí)行的控制程序及控制所需的各種數(shù)據等,在EEPROM 58中存儲表示產品出廠前的調整時的調整結果的各種信息,例如CXD 24的像素缺陷信息、圖像處理等使用的校正參數(shù)、或最大視差量與最大顯示器尺寸的對應表格等。另外,VRAM 52是暫時存儲顯示在液晶監(jiān)視器16上的顯示用的圖像數(shù)據的存儲器,RAM 54包含CPU 32的運算作業(yè)用區(qū)域及圖像數(shù)據的暫時存儲區(qū)域。包含在拍攝光學系統(tǒng)中的聚焦透鏡及變焦透鏡21,由透鏡驅動部28驅動而沿光軸前后移動。CPU 32通過控制透鏡驅動部28的驅動,從而進行調焦,以將聚焦透鏡的位置控制為使得焦點與拍攝對象對準,并且,對應于來自操作部34中的變焦按鈕12的變焦指令,控制變焦透鏡的變焦位置,變更變焦倍率。光圈22例如由可變光圈構成,由光圈驅動部29驅動而動作。CPU 32經由光圈驅動部29控制光圈22的打開量(光圈值),控制向CXD 24的入射光量。機械快門23通過使光路開閉而確定CXD 24的曝光時間,并且,在來自CXD 24的圖像信號讀取時,使不需要的光不入射到C⑶24,從而防止產生斑點。CPU 32將與對應于快門速度的曝光結束時刻同步的快門關閉信號輸出至快門控制部30,對機械快門23進行控制。CXD 24由2維彩色CXD固體攝像元件構成。在CXD 24的受光面2維排列多個光 電ニ極管,對各光電ニ極管以規(guī)定的排列配置濾光片。經由上述結構的光學単元,在C⑶受光面上成像的拍攝對象的光學像,通過該光電ニ極管變換為與入射光量相對應的信號電荷。蓄積在各光電ニ極管中的信號電荷,按照CPU 32的指令,根據由CCD控制部31施加的驅動脈沖,依次從CCD 24讀取作為與信號電荷相對應的電壓信號(圖像信號)。CCD 24具有電子快門功能,通過控制向光電ニ極管的電荷蓄積時間,對曝光時間(快門速度)進行控制。另外,通過電子快門控制與快門速度相對應的電荷蓄積開始時刻,通過關閉上述機械快門23控制曝光結束時刻(電荷蓄積結束時刻)。在該實施方式中,使用CCD 24作為攝像元件,但也可以使用CMOS傳感器等其他結構的攝像元件。從CXD 24讀取的R、G、B的模擬信號,通過模擬信號處理部25進行相關二重采樣(⑶S)或放大后,通過A/D變換器26變換為R、G、B的數(shù)字信號。圖像輸入控制器27內置有規(guī)定容量的線性緩沖器,暫時蓄積通過A/D變換器26進行A/D變換后的R、G、B的圖像信號(CXDRAW數(shù)據),然后經由總線60存儲在RAM 54中。在3D攝像模式時,CPU 32與控制拍攝左視點圖像的攝像部20_1同樣地,對拍攝右視點圖像的攝像部20-2進行控制。AE檢測部46根據在快門按鈕11半壓入時讀取的圖像信號,計算AE控制所需的拍攝對象亮度,將表示拍攝對象亮度(拍攝EV值)的信號輸出至CPU 32。CPU 32根據輸入的拍攝EV值,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曲線圖設定多個攝像部20-1、20-2中的快門速度(曝光時間)、光圈值、攝像感光度。AF檢測部48使快門按鈕11半壓入時讀取的AF區(qū)域的圖像信號的高頻成分的絕對值相乘,將該相乘得到的值(AF評價值)輸出至CPU 32。CPU 32通過使聚焦透鏡從最近處向無限遠側移動,捜索由AF檢測部48檢測到的AF評價值最大的合焦位置,使聚焦透鏡移動至該合焦位置,從而進行針對拍攝對象(主要拍攝對象)的調焦。此外,在動畫拍攝時,使聚焦透鏡移動,以使得上述AF評價值始終為最大值,即,進行所謂的爬山法控制。AffB檢測部50根據在本次拍攝時得到的R、G、B圖像信號,自動求出光源種類(被拍攝體的色溫),從預先存儲針對光源種類設定的R、G、B的白平衡系數(shù)(白平衡校正值)的表格讀取對應的白平衡系數(shù)。
數(shù)字信號處理部44包含白平衡校正電路、灰度變換處理電路(例如,Y校正電路)、同步化電路、輪廓校正電路、亮度/色差信號生成電路等,對于存儲在RAM 54中的R、G、B的圖像信號(CCDRAW數(shù)據)進行圖像處理,上述同步化電路對伴隨單板CCD的濾光片排列的R、G、B等色信號的空間偏移進行插補,從而使各色信號位置對齊。即,R、G、B的CXDRAW數(shù)據在數(shù)字信號處理部44中,乘以通過AWB檢測部50檢測到的白平衡系數(shù),進行白平衡校正,并實施灰度變換處理(例如Y校正)等規(guī)定的處理,然后,變換為由亮度信號(Y信號)及色差信號(Cr、Cb)構成的YC信號。通過數(shù)字處理信號部44處理過的YC信號存儲在RAM54中。另外,數(shù)字信號處理部44包含失真校正電路和圖像切出處理電路而構成,該失真校正電路對多個攝像部20-1、20-2攝像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畸變進行校正,該圖像切出處理電路通過從左右視點圖像中切出各規(guī)定切出區(qū)域的圖像,而對多個攝像部20-1、20-2的拍攝光學系統(tǒng)的光軸偏移進行校正。壓縮/展開處理部42在向存儲卡40記錄時,根據來自CPU 32的指令,對存儲在 RAM 54中的YC信號進行壓縮處理,另外,對記錄在存儲卡40中的壓縮后的數(shù)據進行展開處理,得到YC信號。記錄控制部38將通過壓縮/展開處理部42壓縮得到的壓縮數(shù)據制成規(guī)定格式的圖像文件(例如,3D靜止圖像為MP文件,3D動畫為動態(tài)JPEG、H. 264、MPEG4、MPEG4-MVC動畫文件),記錄在存儲卡40中,或從存儲卡40進行圖像文件讀取。另外,記錄控制部38在記錄本發(fā)明涉及的MP文件吋,除了 Exif附屬信息之外,還在存儲卡40中記錄最大顯示器尺寸、假定視距、最大視差量(近景)(%)、最大視差量(遠景)(%)等,作為附屬信息。液晶監(jiān)視器16作為用于顯示拍攝到的圖像的圖像顯示部使用,并且,在各種設定時作為GUI (可視化用戶界面)使用。另外,液晶監(jiān)視器16作為顯示用于在拍攝模式時確認畫面的實時取景圖像(以下稱為“實時取景圖像”)的電子取景器使用。顯示控制部36在使液晶監(jiān)視器16顯示3D圖像的情況下,一個像素ー個像素地交互顯示VRAM 52中保存的左視點圖像和右視點圖像。利用設置在液晶監(jiān)視器16上的視差屏蔽,可分別由從規(guī)定距離觀看的用戶的左右眼睛中識別ー個像素ー個像素地交互排列的左右圖像。由此,可以進行立體觀看。利用按照上述方式的立體攝像裝置10,可以實現(xiàn)上述實施方式。此外,這里說明的立體攝像裝置10具有2個攝像部,以用于拍攝左右2張視點圖像,但是,也可以構成為設有大于或等于3個攝像部,拍攝大于或等于3張視點圖像。例如,如圖5所示,也可以構成為,通過設置4個攝像裝置101-1至101-4即4個攝像部,拍攝4張視點圖像。[立體圖像再生裝置]此外,對于第5至第8實施方式,也可以在未設置攝像部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中實現(xiàn)。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涉及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和3D顯示器320的整體結構的圖。如該圖所示,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和3D顯示器320是單獨構成的裝置,通過通信電纜310可通信連接。3D顯示器320是視差屏障方式或雙凸透鏡方式的顯示器,每隔I條線交互地顯示從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輸入3D顯示器320的左視點圖像及右視點圖像。另外,3D顯示器320也可以時間上交互地切換顯示左視點圖像及右視點圖像。在這種情況下,觀看者可以使用特殊的眼鏡識別3D顯示器320。圖23是表示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的內部結構的框圖。如該圖所示,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構成為,具有CPU 301、記錄控制部305、存儲卡306、顯示控制部307、通信接ロ308 等。CPU 301根據記錄在ROM 302中的控制程序,對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整體的動作進行綜合控制。RAM 303作為CPU 301的運算作業(yè)用區(qū)域使用。記錄控制部305、顯示控制部307經由總線304與CPU 301連接。記錄控制部305控制3D圖像文件向存儲卡306的數(shù)據讀寫。存儲卡306例如與圖21所示的立體攝像裝置10的存儲卡40相同,在立體攝像裝置10中記錄包含拍攝到的各視點圖像和附屬信息的3D 圖像文件。通信接ロ 308是連接通信電纜310的連接器部,顯示控制部307經由通信電纜310和通信接ロ 308在3D立體顯示器320上顯示立體圖像。作為通信接ロ 308、通信線纜310,考慮使用HDMI規(guī)格的產品。根據HDMI規(guī)格,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可以獲取經由通信線纜310連接的3D顯示器320的顯示器尺寸。此外,也可以在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中設置用于拍攝各視點圖像的多眼的攝像単元,將拍攝到的視點圖像記錄在存儲卡306中。另外,也可以作為一體的裝置構成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00和3D顯示器320。標號說明10…立體攝像裝置16…液晶監(jiān)視器20-1、20_2 …攝像部40…存儲卡44…數(shù)字信號處理部100…拍攝對象101-1至10ト4…攝像裝置211N、212N…最大視差量位置(近景)211F、212F…最大視差量位置(遠景)213N…近景側的視差量213F…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300…立體圖像再生裝置320…3D顯示器
權利要求
1.ー種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I獲取單元,其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針對該多張視點圖像的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包含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可雙眼融合的最大顯示器尺寸; 第2獲取單元,其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 判斷単元,其對上述獲取的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是否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 圖像處理單元,其在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 輸出單元,其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 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
2.ー種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I獲取單元,其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包含該多張視點圖像中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 第2獲取單元,其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 判斷単元,其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是否可雙眼融合; 圖像處理單元,其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根據通過該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使該多張視點圖像中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 輸出單元,其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単元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可實現(xiàn)上述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判斷単元具有圖像偏移量計算單元,其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計算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情況下的與上述最大視差量相對應的立體顯示器上的圖像偏移量,該判斷単元根據上述計算出的圖像偏移量是否超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是否可雙眼融合。
4.如權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圖像處理單元實施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視差移動,以使得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小于或等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并生成進行該視差移動后的視點移動圖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3維圖像文件的附屬信息包含上述多張視點圖像中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該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具有 加法計算單元,其將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與上述視點移動圖像在上述立體顯示器上的偏移量相加;以及 判斷単元,其判斷在顯示在上述立體顯示器上時,與上述相加后的近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相對應的圖像偏移量是否超過雙眼融合界限, 上述輸出單元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圖像偏移量超過雙眼融合界限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任一張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而顯示2維圖像。
6.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圖像處理單元具有 視差量計算單元,其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計算表示特征一致的特征點間的偏移量的視差量;以及 假想視點圖像生成単元,其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至少I張視點圖像、和通過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計算出的視差量,生成與任意假想視點相對應的I張或多張假想視點圖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輸出單元,在通過上述判斷単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或上述計算出的圖像偏移量超過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中的任I張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顯示2維圖像,然后,如果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上述假想視點圖像,則取代上述2維圖像而輸出上述假想視點圖像。
8.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干, 具有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其根據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生成圖像尺寸比該視點圖像小的多張顯示用圖像, 上述圖像處理單元取代通過上述第I獲取單元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而使用上述生成的多張顯示用圖像,生成該多張顯示用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顯示用圖像, 上述輸出單元將通過上述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或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
9.如權利要求I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其特征在干, 具有記錄單元,其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單元生成的視點圖像及通過上述顯示用圖像生成単元生成的顯示用圖像中的至少I個,追加或覆蓋在上述3維圖像文件中。
10.ー種立體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攝像單元,其獲取從多個視點拍攝同一拍攝對象的多張視點圖像; 視差量計算單元,其從上述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計算出視差量,該視差量表示特征ー致的特征點間的偏移量; 最大視差量獲取單元,其獲取上述計算出的各特征點的視差量中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 最大顯示器尺寸獲取單元,其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獲取在將由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形成的立體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可雙眼融合的最大顯示器尺寸; 記錄單元,其生成記錄上述多張視點圖像的3維圖像文件,將該3維圖像文件記錄在記錄介質上,該記錄單元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記錄在上述3維圖像文件中,并且,將上述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及最大顯示器尺寸作為附屬信息記錄在上述3維圖像文件中;以及權利要求I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
11.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述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以及 權利要求I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體圖像再生裝置。
12.—種立體圖像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I獲取工序,在該工序中,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針對該多張視 點圖像的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包含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可雙眼融合的最大顯示器尺寸; 第2獲取工序,在該工序中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 判斷工序,在該工序中,對上述獲取的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是否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 圖像處理工序,在該工序中,在判斷為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工序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 輸出工序,在該工序中,在通過上述判斷工序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大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工序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顯示器尺寸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工序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
13.—種立體圖像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I獲取工序,在該工序中,讀取記錄有立體觀看用的多張視點圖像和針對該多張視點圖像的附屬信息的3維圖像文件,從該3維圖像文件獲取上述多張視點圖像及附屬信息,上述附屬信息包含該多張視點圖像中遠景側的最大視差量; 第2獲取工序,在該工序中獲取輸出目標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 判斷工序,在該工序中,根據上述獲取的遠景側最大視差量、上述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器尺寸、和表示人的雙眼間距的規(guī)定值,判斷在將上述多張視點圖像顯示在立體顯示器上時是否可雙眼融合; 圖像處理工序,在該工序中,在通過上述判斷工序判斷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根據通過上述第I獲取工序獲取的多張視點圖像,生成該多張視點圖像間的至少遠景側的視差減小的多張視點圖像;以及 輸出工序,在該工序中,在通過上述判斷工序判斷為無法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圖像處理工序生成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在判斷為可以實現(xiàn)上述雙眼融合的情況下,將通過上述第I獲取工序獲取的視點圖像輸出至上述立體顯示器。
全文摘要
根據記錄在3維圖像文件中的附屬信息,以適當?shù)囊暡盍匡@示立體圖像。讀取3D圖像文件(步驟S31),獲取進行3D顯示的顯示器的尺寸(步驟S32)。另外,根據讀取的3D圖像文件的元數(shù)據,獲取可適當?shù)?D顯示視點圖像的最大顯示器尺寸(步驟S33)。對在步驟S32中獲取的尺寸與在步驟S33中獲取的最大顯示器尺寸進行比較(步驟S34),在最大顯示器尺寸較小的情況下,進行視差移動或視差壓縮(步驟S35),然后進行3D顯示(步驟S36)。由此,可以根據最大顯示器尺寸適當?shù)剡M行顯示。
文檔編號G09G5/36GK102860019SQ20118002089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中村敏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平泉县| 东方市| 江门市| 夏河县| 闻喜县| 南康市| 牟定县| 轮台县| 沅陵县| 图们市| 南皮县| 格尔木市| 岳阳市| 博野县| 资阳市| 克什克腾旗| 牡丹江市| 庐江县| 江孜县| 政和县| 岑溪市| 赞皇县| 祁门县| 平潭县| 博爱县| 通州区| 榆林市| 商水县| 黔南| 竹北市| 永嘉县| 襄樊市| 淄博市| 调兵山市| 杭锦后旗| 德阳市| 新营市| 青海省| 高州市| 盈江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