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打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墨容納單元和噴墨打印機。
背景技術:
噴墨打印機1通過從記錄頭向記錄介質(例如打印用紙張)噴出墨水來進行打印。
圖1至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現(xiàn)有噴墨打印機1的一個示例。圖1至圖3均為噴墨打印機1的立體圖,其中,噴墨打印機1包括打印機本體10以及例如收納有圖像讀取部的圖像讀取裝置的翻轉部件30。例如圖像讀取裝置的翻轉部件30與打印機本體10繞樞轉軸AX可樞轉地連接,并且在相對于打印機本體10打開的第一位置(圖2)和覆蓋打印機本體10的第二位置(圖1)之間能夠樞轉,由翻轉部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樞轉而形成的空間被稱為樞轉空間。
如圖2所示,打印機本體10包括墨容納單元20,墨容納單元20固定地安裝在打印機本體10的某一側面上(例如,圖1所示的前側面上)。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噴墨打印機1時所處的位置為基準,將使用者所在的方向定義為前方,與之相對的方向為后方,而使用者的左右手方向分別定義為左右方向。
參考圖2和圖3,從噴墨打印機1的正面(從前向后)看時,位于左側的墨容納單元20中容納有一個黑色墨水用的墨容納部21,位于右側的墨容納單元20中設置有用于分別容納有三種彩色(例如分別為青色、品紅色、黃色)墨水的三個墨容納部21。位于左右兩側的墨容納單元20分別包括框架部24和蓋體部25,蓋體部25能夠在關閉位置(圖2)與最大打開位置(圖3)之間相對于框架部24樞轉。框架部24包括容納有墨水的墨容納部21并且框架部24在墨容納部21的外部覆蓋墨容納部21,框架部24的頂部具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22和用于封閉注入口22的注入口塞23。位于關閉位置的蓋體部25能夠將墨容納部21的注入口22覆蓋,而位于最大打開位置的蓋體部25使注入口22露出。
注墨時,使用者首先將翻轉部件30相對于打印機本體10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之后再將墨容納單元20的蓋體部25從關閉位置移動到最大打開位置,以使得注入口22露出。在翻轉部件30位于最大打開位置的狀態(tài)中,當注入口塞23正常地密封注入口22時,即注入口塞23與對應的注入口22處于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注入口塞23延伸超出注入口22的距離為預定距離,此時位于最大打開位置的蓋體部25通??梢詮淖畲蟠蜷_位置正常樞轉至關閉位置。
但是,在注入口塞23未正常密封注入口22的狀態(tài)(半封閉狀態(tài)或開放狀態(tài)),即注入口塞23與對應的注入口22處于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注入口塞23延伸超出注入口22的距離超過預定距離,使得位于最大打開位置的蓋體部25從最大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樞轉的過程中與注入口塞23接觸,并被注入口塞23支撐,從而蓋體部25從最大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樞轉被停止,并被保持在位于最大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之間的某一非預定位置處。
此時,重量大于蓋體部25的重量的翻轉部件30(圖像讀取裝置)仍可能從第一位置樞轉至第二位置,但是因為現(xiàn)有的注入口塞23的整體由諸如硅橡膠等柔性材料形成,在受到外力時容易變形或彎曲,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樞轉的翻轉部件30首先接觸被保持在非預定位置處的蓋體部25,并對蓋體部25施加作用力,進而注入口塞23會受力變形或彎曲。進一步地,蓋體部25在施加自翻轉部件3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樞轉至關閉位置,而翻轉部件30仍樞轉至第二位置。此時,即使注入口塞23與注入口22處于非完全配合狀態(tài),使用者也無法從噴墨打印機1的外觀觀察出異常。
由于非完全配合狀態(tài)中的注入口塞23未正常地塞住注入口22,有可能使得異物經(jīng)由未被塞住的注入口22進入墨容納部21內,或者加速墨容納部21內的墨水溶劑蒸發(fā),使得墨水的品質發(fā)生變化,進而導致噴墨打印機1形成的圖像有劣化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墨容納單元和噴墨打印機,以至少部分地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墨容納單元和噴墨打印機,在注入口塞與對應的所述注入口處于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能夠阻止所述翻轉部件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樞轉,從而提醒使用者進行操作,以防止墨水被污染或變質,保證噴墨打印機的成像質量。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墨容納單元,用于具有打印機本體的噴墨打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納單元包括:
墨容納部,所述墨容納部構造為用于容納待供應至所述打印機本體的墨水,所述墨容納部的頂部設置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與所述墨容納部的內部連通;
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
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構造為用于容納所述墨容納部,所述框架部設置有第一配合部;
蓋體部,所述蓋體部構造為與所述框架部樞轉地連接,并且相對于所述框架部在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可樞轉,所述蓋體部上設置有第二配合部;以及
施力部,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框架部和所述蓋體部中的至少一個上,所述施力部朝向所述最大打開位置對所述蓋體部施加作用力;
其中,所述蓋體部朝向所述框架部的對置面上設置有抵接部,在所述注入口塞未放置于對應的所述注入口中的狀態(tài)中,以及所述注入口塞與對應的所述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所述注入口塞能夠抵靠向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所述蓋體部的所述抵接部,以阻擋所述蓋體部樞轉至所述關閉位置;
在所述蓋體部位于所述關閉位置的狀態(tài)中,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夠與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抵抗施加自所述施力部的所述作用力,并且將所述蓋體部保持在所述關閉位置。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墨容納單元包括注入口塞、框架部、蓋體部和施力部,框架部上設置有第一配合部,蓋體部上設置有第二配合部,蓋體部朝向框架部的對置面上設置有抵接部。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墨容納單元構造為使得在注入口塞未放置于對應的注入口中的狀態(tài)中,以及注入口塞與對應的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注入口塞抵靠向關閉位置樞轉的蓋體部的抵接部,以阻擋蓋體部樞轉至關閉位置,而蓋體部在施力部的作用力下朝向最大打開位置樞轉,從而能夠阻擋翻轉部件向第二位置的樞轉。這可明確地提醒使用者重新放置好注入口塞,并重新將蓋體部樞轉至關閉位置,可防止墨水被污染或變質,保證噴墨打印機的成像質量。
可選地,在所述注入口塞與對應的所述注入口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所述抵接部與所述注入口塞的頂部之間具有間隙。由此,注入口塞的頂部不接觸抵接部,以防止處于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的注入口塞阻止蓋體部樞轉至關閉位置。
可選地,所述框架部設置有豎立部,所述豎立部與所述注入口間隔設置,并且豎立部高于所述注入口,所述豎立部的徑向最小尺寸大于所述本體部的徑向最大尺寸。由此,設置在框架部上的豎立部能夠在注入口塞與對應的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與注入口塞干涉,并使得蓋體部不能樞轉至關閉位置。
可選地,所述注入口塞還包括紐帶部,所述紐帶部的一端與所述本體部連接,另一端用于連接所述框架部。由此,注入口塞能夠通過紐帶部與框架部連接。
可選地,所述施力部為彈簧,所述彈簧繞所述蓋體部的樞轉軸線設置。由此,彈簧能夠朝向蓋體部的最大打開位置對蓋體部施加作用力,并且彈簧的構造簡單,成本低廉。
可選地,所述施力部為掛鉤,所述掛鉤位于所述蓋體上。由此,掛鉤能夠朝向蓋體部的最大打開位置對蓋體部施加作用力,并且掛鉤的構造可靠,且易于觀察和維修。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噴墨打印機,其包括上述的墨容納單元。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噴墨打印機具有包括墨容納單元的打印機本體,墨容納單元包括注入口塞、框架部、蓋體部和施力部,框架部上設置有第一配合部,蓋體部上設置有第二配合部,蓋體部朝向框架部的對置面上設置有抵接部。在注入口塞未放置于對應的注入口中的狀態(tài)中,以及注入口塞與對應的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注入口塞抵靠向關閉位置樞轉的蓋體部的抵接部,以阻擋蓋體部樞轉至關閉位置,而蓋體部在施力部的作用力下朝向最大打開位置樞轉,從而能夠阻擋翻轉部件向第二位置的樞轉。這可明確地提醒使用者重新放置好注入口塞,并重新將蓋體部樞轉至關閉位置,可防止墨水被污染或變質,保證噴墨打印機的成像質量。
附圖說明
從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示意性實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將變得更明顯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圖中:
圖1為現(xiàn)有噴墨打印機的立體視圖,其中翻轉部件位于第二位置,蓋體部位于關閉位置;
圖2為現(xiàn)有噴墨打印機的另一立體視圖,其中翻轉部件位于第一位置,蓋體部位于關閉位置;
圖3為現(xiàn)有噴墨打印機的另一立體視圖,其中翻轉部件位于第一位置,蓋體部位于最大打開位置;
圖4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的注入口塞的立體視圖;
圖5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的墨容納單元的立體視圖;
圖6為圖5示出的墨容納單元的右視圖,其中,注入口塞與注入口處于完全配合狀態(tài),蓋體部位于關閉位置,并省略了蓋體部的側壁;
圖7為圖5示出的墨容納單元的另一右視圖,其中,注入口塞與注入口處于非完全配合狀態(tài),并省略了蓋體部的側壁;
圖8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的墨容納單元的右視圖,其中,注入口塞與注入口處于完全配合狀態(tài),蓋體部位于關閉位置,并省略了蓋體部的側壁;以及
圖9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的墨容納單元的立體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噴墨打印機 10: 打印機本體
23: 注入口塞 23a: 把手部
23b: 本體部 23c: 密封部
23d: 紐帶部 23e: 端部
30: 翻轉部件
20、120、220、320、420: 墨容納單元
21、121、221、321、421: 墨容納部
22、122、222、322: 注入口
24、124、224、324、424: 框架部
25、125、225、325、425: 蓋體部
125a、225a、325a、425a: 抵接部
126、226、326、426: 鉤部
128、228、328、428: 鉤部配合部
129: 彈簧
329: 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上”、“下”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請中所引用的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數(shù)詞僅僅是標識,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義,例如特定的順序等。而且,例如,術語“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術語“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墨容納單元120。
第一實施方式
如圖5所示,墨容納單元120包括三個墨容納部121,用于容納待供應至打印機本體10的三種彩色墨水。當然,墨容納部121的數(shù)量并沒有限制。也就是說,墨容納部121也可以僅為一個(例如,用于容納黑色的墨水),或者墨容納部121可以為六個、八個、十二個等不同數(shù)量,以用于分別容納彩色墨水,并相應地使用六種、八種、十二種等不同顏色的墨水記錄彩色圖像。
墨容納單元120還包括覆蓋墨容納部121的框架部124,用于固定墨容納部121并作為其外部包裝??蚣懿?24的上表面上具有開口向上的三個注入口122,每個注入口122分別與一個墨容納部121內部連通,并且注入口122的數(shù)量可以與墨容納部121的數(shù)量相同,使用者能夠通過注入口122將墨水注入至墨容納部121的內部。注入口122的上方還可設置有用于封閉注入口122的注入口塞23,以防止墨水蒸發(fā)或泄漏。
現(xiàn)請轉到圖4,其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注入口塞23,注入口塞23包括本體部23b、位于本體部23b的下方的密封部23c、位于本體部23b的上方的把手部23a,把手部23a用于供使用者夾持,密封部23c用于延伸進入注入口122中,本體部23b具有比密封部23c的直徑大的直徑,以用于抵靠在注入口122的頂端。此外,注入口塞23還具有紐帶部23d,紐帶部23d的一端與本體部23b連接,而另一個端部23e用于與框架部124連接。
繼續(xù)參照圖5,墨容納單元120還包括蓋體部125。蓋體部125大致呈平板狀,且構造為與框架部124樞轉地連接。具體地,蓋體部125能夠相對于框架部124在關閉位置和最大打開位置之間樞轉。當蓋體部125位于關閉位置時,蓋體部125將注入口122覆蓋,當蓋體部125位于最大打開位置時,注入口122露出。圖5示出了蓋體部125位于最大打開位置時的情形,在需要注入墨水時,可將蓋體部125從關閉位置滑動至最大打開位置,使得露出注入口122,使用者即可進行注墨操作。
在圖示實施方式中,蓋體部125在朝向框架部124的對置面上設置有三個抵接部125a,每個抵接部125a由平行的兩塊板狀構件構成,板狀構件從蓋體部125的對置面延伸,兩個板狀構件之間形成用于容納注入口塞23的空間。三個抵接部125a分別于三個注入口122相對應。當蓋體部125從最大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樞轉時,抵接部125a用于檢測注入口塞23是否位于注入口122上。
例如,在注入口塞23與對應的注入口122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例如注入口122的密封部23c能夠延伸進入注入口122中,注入口塞23向上延伸超出注入口122預定距離,此時注入口塞23的把手部23a能夠至少部分地延伸進入兩個板狀構件之間的容納空間中,而不會接觸板狀構件。即,把手部23a不與板狀構件接觸。這樣,注入口塞23允許蓋體部125樞轉至關閉位置,蓋體部125樞轉至關閉位置后,翻轉部件30能夠樞轉至第二位置。
相反地,在注入口塞23與對應的注入口122處于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例如,如圖7所示,注入口塞23的密封部23c未能完全地延伸進入注入口122中時,注入口塞23延伸超出注入口122的距離大于預定距離,并且注入口塞23的中線可能與注入口122的中線不一致。由此,當使用者將蓋體部125從最大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樞轉蓋體部125時,注入口塞23的把手部23a無法順利地進入容納空間中,而是與板狀構件接觸,使得注入口塞23阻止蓋體部125樞轉至關閉位置。這樣,注入口塞23阻止蓋體部125樞轉至關閉位置。
在蓋體部125位于除關閉位置的其他位置時,例如,蓋體部125被未能完全地延伸進入注入口122中注入口塞23阻擋而保持在某一最大打開位置(非最大打開位置)時,翻轉部件30將抵靠蓋體部125的上表面,從而阻止翻轉部件30至第二位置的樞轉。
在一些情況下,翻轉部件30的重量可能遠大于注入口塞23,翻轉部件30的重力經(jīng)由蓋體部125能夠傳遞至注入口塞23。由于抵接部125a的構造,在來自翻轉部件3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注入口塞23可能產(chǎn)生一定的形變、彎折或彎曲,而使得蓋體部125仍被翻轉部件30壓迫至關閉位置,而翻轉部件30樞轉至第二位置。
為了更好地阻止翻轉部件30至第二位置的樞轉,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墨容納單元120還設置有彈簧(扭簧)129(其作為施力部的一個示例),彈簧129可繞蓋體部125的樞轉軸線AX11設置,并且彈簧129朝向最大打開位置對蓋體部125施加作用力,使得蓋體部125在從最大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樞轉時一直受到來自彈簧129的彈性回復力。
此外,框架部124上設置有鉤部配合部128(其作為第一配合部的一個示例),蓋體部125上設置有鉤部126(其作為第二配合部的一個示例)。在蓋體部125的關閉位置處,鉤部126能夠延伸進入鉤部配合部128,并且能夠與鉤部配合部128鉤接,以使得蓋體部125能夠抵抗來自彈簧129的彈性回復力而保持在關閉位置處。
由此,參考圖7,當蓋體部125位于除關閉位置和最大打開位置的的其他位置時,蓋體部125被來自彈簧129的彈性回復力朝向最大打開位置偏壓,由此,可明確地提醒使用者重新放置好注入口塞23,并再次將蓋體部125樞轉至關閉位置,從而可以防止墨水被污染或變質,保證噴墨打印機1的成像質量。
現(xiàn)請轉到圖6,在注入口塞23與對應的注入口122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抵接部125a與注入口塞23的頂部之間具有間隙。由此,注入口塞23的頂部不接觸抵接部125a,以防止處于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的注入口塞23阻止蓋體部125樞轉至關閉位置。
第二實施方式
現(xiàn)請轉到圖8,其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1的墨容納單元320。與第一實施方式相似,第二實施方式的墨容納單元320包括框架部324、蓋體部325、墨容納部321以及注入口322,此外,框架部324上設置有鉤部配合部328,蓋體部325上設置有抵接部325a以及鉤部326。
在圖示實施方式中,施力部為掛鉤329,掛鉤329位于蓋體部325的上,例如位于上表面上,此外,掛鉤329可連接有彈簧,至少在蓋體部325位于關閉位置時,彈簧能夠經(jīng)由掛鉤329對蓋體部325施加朝向其最大打開位置處的彈性回復力。由此,掛鉤329能夠朝向蓋體部325的最大打開位置對蓋體部325施加作用力,并且掛鉤329的構造可靠,且易于觀察和維修。
第三實施方式
現(xiàn)請轉到圖9,其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1的墨容納單元420。與第一實施方式相似,第三實施方式的墨容納單元420包括框架部424、蓋體部425、墨容納部421以及注入口432,此外,框架部424上設置有鉤部配合部428,蓋體部425上設置有抵接部425a以及鉤部426。
可選地,框架部424設置有豎立部429,豎立部429與注入口432間隔設置,并且豎立部429高于注入口432,豎立部429的徑向最小尺寸大于本體部的徑向最大尺寸。由此,設置在框架部424上的豎立部429能夠在注入口塞23與對應的注入口432非完全配合的狀態(tài)中,與注入口塞23干涉,并使得蓋體部425不能樞轉至關閉位置。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墨容納單元的噴墨打印機,噴墨打印機具有包括上述墨容納單元的打印機本體10,以及與打印機本體10可樞轉地連接的翻轉部件30,樞轉軸AX沿左右方向設置。本實用新型的噴墨打印機1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還可以具有圖像掃描儀功能、傳真功能或復印功能等各種功能,而圖像掃描儀功能、傳真功能或復印功能可使用諸如圖像讀取裝置的翻轉部件30實現(xiàn)。
噴墨打印機1包括打印機本體10和墨容納單元,且墨容納單元固定地安裝至打印機本體10上。打印機本體10可大體上呈長方體形狀,墨容納單元設置在打印機本體10的前側面的兩端處。應當了解,雖然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墨容納單元設置在打印機本體10的前側,但是根據(jù)實際需要,墨容納單元也可以設置在打印機本體10的其它部位。此外,墨容納單元也可以構造成固定安裝或者可拆卸地安裝至打印機本體10上。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中出現(xiàn)的諸如“部件”等術語既可以表示單個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個零件的組合。本文中出現(xiàn)的諸如“安裝”、“設置”等術語既可以表示一個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個部件,也可以表示一個部件通過中間件附接至另一個部件。本文中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特征結合地應用于另一個實施方式,除非該特征在該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不適用或是另有說明。
本實用新型已經(jīng)通過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只是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范圍內。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