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輸紙設備和圖像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輸送紙張的輸紙設備和一種圖像記錄設備。
背景技術:
圖像記錄設備例如噴墨打印機具有輸紙設備,該輸紙設備包括一對驅動輥和纏繞在這些驅動輥上的環(huán)型輸送帶。在輸紙設備輸送紙張期間,噴墨打印機能夠通過從噴墨頭將墨水噴射在該紙張上從而在紙張上形成所期望的圖像。在該情況中,所形成的圖像沿著輸紙方向的分辨率取決于輸紙設備的輸送精度。因此,必須以預定的速度精確驅動輸紙設備以形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圖像。JP平-5-297737A披露了以下的輸紙設備(例如參見JP平-5-297737A的圖1)。在該輸紙設備中,安裝在旋轉編碼器上的速度檢測輥(編碼輥)和朝著速度檢測輥偏壓的對置輥(編碼夾持輥)夾持纏繞在這些驅動輥上的環(huán)型輸送帶。該輸紙設備根據由旋轉編碼器檢測出的速度檢測輥的轉動位置控制輸送帶的驅動。根據該技術,由于旋轉編碼器能夠直接檢測出輸送帶的轉動速度,所以能夠以預定速度精確驅動輸紙設備。
發(fā)明內容
在JP平5-297737A中,所輸送的紙張在速度檢測輥和輸送帶之間通過。為此,在紙張進入到速度檢測輥和輸送帶之間的時刻,以及在紙張從速度檢測輥和輸送帶之間排出的時刻,輸送帶沿著厚度方向彎曲,從而對置輥瞬時移位。如果對置輥瞬時移位,則對置輥作用在輸送帶上的偏壓力瞬時變化,并且在速度檢測輥和輸送帶之間的接觸壓力瞬時變化。在該情況下,速度檢測輥不跟隨輸送帶的運動,并且輸送帶的轉動速度沒有被精確檢測出。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精確檢測輸送帶的轉動速度的輸紙設備以及一種采用該輸紙設備的圖像記錄設備。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輸紙設備包括環(huán)型輸送帶、驅動單元、第一輥和第二輥、第一偏壓機構和編碼器。環(huán)型輸送帶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紙張將放置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一個表面上。驅動單元驅動輸送帶。第一輥與輸送帶的第一表面接觸。第二輥與輸送帶的第二表面接觸。第一輥和第二輥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第一偏壓機構偏壓第一輥和第二輥中的至少一個輥,使得第一輥和第二輥相互靠近。編碼器檢測第一輥的轉動位置。第一輥和第二輥中的至少一個輥在所輸送的紙張通過的紙張通過區(qū)域外部的區(qū)域中與輸送帶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接觸。
根據該結構,紙張不在編碼輥和編碼夾持輥中的與輸送帶的正面接觸的一個輥和輸送帶之間通過。因此,即使在紙張在編碼輥的軸線上方或下方通過時,該編碼輥或編碼夾持輥也不瞬時移位。編碼輥和編碼夾持輥在任何時候都以恒定的壓力夾持輸送帶11。因此,可以使編碼輥穩(wěn)定地跟隨輸送帶,并且使編碼輥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另外,術語“所輸送的紙張通過的紙張通過區(qū)域”指的是在驅動輸送帶時放置在輸送帶上的紙張通過的區(qū)域。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可以將紙張放置在第二表面上。輸送帶的第一表面可以為輸送帶的背面。輸送帶的第二表面可以為輸送帶的正面。第一偏壓機構可以偏壓第二輥。根據該結構,由于第一輥(例如,編碼輥)不移位,所以可以更精確地從第一輥(例如,編碼輥)的運動位置中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第二輥在軸方向上可以比第一輥短。由此,降低了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的慣性。因此,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相對于輸送帶的行為的響應性得到改善。因此,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第一輥在軸方向上的長度可以比輸送帶在與軸方向平行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短。由此,降低了第一輥(例如,編碼輥)的慣性。因此,第一輥(例如,編碼輥)相對于輸送帶的行為的響應性得到改善。因此,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紙張通過區(qū)域可以相對于輸送帶的在與輸送帶運動的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對稱地布置。由此,在輸送紙張時,重量均勻地施加在輸送帶上。因此,輸送帶難以曲折。結果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可以將一對第一輥和第二輥設置在輸送帶的沿著寬度方向的每一側上。由此,重量更加均勻地施加在輸送帶的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側上。因此,輸送帶難以曲折。另外,可以將編碼器安裝在第一輥(例如編碼輥)和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的組合中的至少一個組合的第一輥上。其上沒有安裝編碼器的第一輥(例如,編碼輥)用作輔助輥。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編碼器可以包括兩個設置成與相應的第一輥對應的編碼器。由此,可以校正由編碼器檢測出的在轉動位置之間的差異。因此,可以更加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輸送帶可以包括基層,該基層形成第一表面和一部分第二表面的;和粘性層,該粘性層覆蓋基層的表面以形成第二表面的其它部分。第一輥和第二輥可以將基層夾持在它們之間,其中第二輥與第二表面的由基層形成的所述部分接觸。根據該結構,由于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與比粘性層難變形的基層接觸,所以由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施加的偏壓力更有效地傳遞給第一輥(例如,編碼輥)。因此,可以更加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輸紙設備還可以包括第三輥、第四輥和第二偏壓機構。第三輥與輸送帶的第一表面接觸。第四輥在紙張通過區(qū)域中與輸送帶的第二表面接觸。第三輥和第四輥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第二偏壓機構偏壓第三輥和第四輥中的至少一個輥,使得第三輥和第四輥相互靠近。根據該結構,可以防止紙張從輸送帶中升起。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第二輥可以包括一對第二輥,這對第二輥相互獨立地設置在輸送帶的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側上。該寬度方向與輸送帶運動的方向垂直。第四輥可以設置在這對第二輥之間。根據該結構,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可以有效地降低由第四輥(例如,紙張夾持輥)施加在輸送帶上的負載變化的影響。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第二輥和第四輥可以共軸設置成能夠相互獨立地轉動。第一輥和第三輥可以為同一個輥。由此,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目和制造成本。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輸紙設備還可以包括設置在紙張通過區(qū)域的沿著輸紙方向的最上游位置處的引導構件。該引導構件引導紙張以將紙張放置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一個表面上。第三輥和第四輥可以在紙張通過區(qū)域中夾持輸送帶。第一輥和第二輥可以在沿著輸紙方向位于比紙張通過區(qū)域更上游的區(qū)域中夾持輸送帶。根據該結構,可以增大在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和輸送帶之間的接觸面積。因此,使輸送帶可靠地壓在第一輥(例如編碼輥)上。因此,可以進一步精確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輸紙設備還可以包括使第二輥的兩個端部樞轉的一對保持臂。引導構件可以包括連接這對保持臂的連接構件。根據該結構,由于引導構件可轉動地支撐第二輥(例如,編碼夾持輥),所以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目和制造該輸紙設備的成本。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輸紙設備還可以包括第五輥以及第六輥,該第六輥被偏壓成與輸送帶接觸。第五輥和第六輥可以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因此,在紙張在第四輥(例如,紙張夾持輥)和輸送帶之間通過時,施加在輸送帶上的負載的可變比率相對降低。因此,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第四輥和第六輥可以共軸設置成能夠相互獨立地轉動。第三輥和第五輥可以為同一個輥。根據該結構,第六輥(例如,負載夾持輥)可以有效地降低由第四輥(例如,紙張夾持輥)施加在輸送帶上的負載變化的影響。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輸紙設備還可以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控制第一偏壓機構和第二偏壓機構中的至少一個偏壓機構。在輸送帶不輸送紙張時,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偏壓機構和第二偏壓機構中的至少一個偏壓機構,以松開在輸送帶與第二輥和第四輥中的至少一個輥之間的鄰接。根據該結構,可以降低施加在輸送帶上的負載。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第二偏壓機構所施加的偏壓力可以小于第一偏壓機構所施加的偏壓力。在該情況中,由于由第二偏壓機構所施加的偏壓力較小,所以可以降低在紙張進入到第四輥(例如,紙張夾持輥)和第三輥(例如,紙張輥)之間的時刻以及在紙張從第四輥(例如,紙張夾持輥)和第三輥(例如,紙張輥)之間排出的時刻在輸送帶11中出現(xiàn)的任何不正常變化。另外,如果由第一偏壓機構所施加的偏壓力較大,則即使在出現(xiàn)不平常變化的情況下,第一輥(例如,編碼輥)的跟隨特性也得到改善。因此,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的運動速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圖像記錄設備包括上面所提出的輸送裝置;和成像單元,該成像單元根據由編碼器檢測出的第一輥的轉動位置在由輸送裝置輸送的紙張上形成圖像。
另外,該成像單元包括噴墨頭和頭控制器。噴墨頭將墨水噴射到由輸送裝置輸送的紙張上。頭控制器控制噴墨頭噴射墨水的定時。頭控制器可以根據由編碼器檢測出的第一輥的轉動位置控制該定時。
根據該結構,可以通過改變噴墨定時來精確快速地校正在輸送帶中出現(xiàn)的不正常變化。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噴墨頭可以為沿著與輸紙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行式噴墨頭。根據該結構,由于可以提高紙張的輸送速度,所以可以提高打印速度。
圖1為示意圖,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案的打印機。
圖2為平面圖,顯示出在圖1中所示的輸紙設備。
圖3為沿著在圖2中所示的III-III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4為沿著在圖3中所示的IV-IV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5A和5B顯示出在圖1中所示的松開機構的操作狀態(tài)。
圖6為在圖1中所示的控制單元的功能方框圖。
圖7為平面圖,顯示出包括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案的打印機中的輸紙設備。
圖8為沿著在圖7中所示的VIII-VIII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9為沿著在圖8中所示的IX-IX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0顯示出在圖7中所示的輸紙設備的變型。
圖11為平面圖,顯示出包括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案的打印機中的輸紙設備。
圖12為沿著在圖11中所示的XII-XII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3為示意圖,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方案的噴墨打印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這些附圖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案進行說明。
首先將參照圖1對第一實施方案的噴墨打印機進行說明。在圖1中所示的打印機1為具有四個噴墨頭2的行式彩色噴墨打印機。這些噴墨頭2中的每個噴墨頭2具有沿著與圖1的紙張垂直的方向拉長的矩形形狀。該打印機1具有顯示在圖1的下側的送紙裝置14、顯示在圖1的上側的接紙單元16和顯示在圖1的中間部分中的輸紙設備20。另外,該打印機1還包括用來控制對打印機1的每個部分的操作的控制單元100。四個噴墨頭2和該控制單元100用作成像單元。
送紙裝置14包括紙張容納單元15和送紙輥45。紙張容納單元15可以在其中容納多張打印紙P。送紙輥45一張接一張地將在紙張容納單元15中的打印紙P的最上面一張送給輸紙設備20。這些打印紙張P的每一張容納在紙張容納單元15中以便沿著與其長邊平行的方向送給。送給輥18a、18b、19a和19b沿著紙張的輸送通道設置在紙張容納單元15和輸紙設備20之間。從送紙裝14排出的一張打印紙P夾持在送給輥18a和18b之間,然后送給到圖1的上側,從而這張打印紙P的一個短邊用作前緣。之后,這張打印紙P夾持在送給輥19a和19b之間,然后朝向輸紙設備20給到圖1的左邊。
該輸紙設備20包括環(huán)型輸送帶11和兩個皮帶輥6和7,這兩個皮帶輥6和7上纏繞著該輸送帶11。調節(jié)輸送帶11的長度,從而向纏繞在兩個皮帶輥6和7上的輸送帶11施加預定的張力。由于輸送帶11纏繞在兩個皮帶輥6和7上,所以在輸送帶11上形成兩個平坦的表面。這兩個平坦的表面相互平行,并且分別包括這些皮帶輥6和7的公切線。這兩個平坦表面的面對著噴墨頭2的一個平坦表面用作其上要放置打印紙張P的表面。從送紙裝置14送出的打印紙張P在其中這張打印紙P正放置在輸送帶11上并且在輸送帶11上輸送期間通過噴墨頭2在其上打印,并且到達接紙單元16。多張已打印的打印紙P疊置在接紙單元16中。下面將對輸紙設備20進行詳細說明。
四個噴墨頭2中的每個噴墨頭2在其下端上具有頭主體13。該頭主體13如在平面圖中看為沿著與圖1的紙張垂直的方向拉長的長方體形狀。四個頭主體13沿著輸紙設備20輸送打印紙張P的輸送方向(在圖1中的右左方向)彼此靠近地設置。在四個頭主體13中的每個頭主體13的底面(噴墨表面)中形成有多個具有微小直徑的噴嘴。從四個頭主體13噴出的墨水的顏色相互不同,并且這四個頭主體13中的每個頭主體13噴射出品紅色(M)、黃色(Y)、青色(C)和黑色(K)墨水中的任一種墨水。也就是說,從形成在一個頭主體13中的多個噴嘴中噴射出的墨水的顏色是相同的。
在每個頭主體13的底面和輸送帶11之間形成小間隙。打印紙張P從圖1中的右邊向左邊輸送通過該間隙。在打印紙張P順序通過四個頭主體13下方期間,從這些噴嘴將墨水噴射到打印紙張P的上表面上,從而在打印紙張P上形成所要求顏色的圖像。
如在圖1中的左邊所示,在輸紙設備20沿著輸紙方向的下游部分上設置分離板40。分離板40的頂端進入到打印紙張P和輸送帶11之間,因此使附著在輸送帶11的表面上的打印紙張P與紙張通過區(qū)域27分開。
送給輥21a、21b、22a和22b設置在輸紙設備20和接紙單元16之間。從輸紙設備20排出的打印紙張P夾持在送給輥21a和21b之間,然后送給圖1的上側,從而這張打印紙P的一個短邊用作前緣。之后,這張打印紙P夾持在送給輥22a和22b之間,然后送給接紙單元16。
如圖1所示,在輸送帶11沿著輸紙方向的上游部分上設置包括發(fā)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紙張傳感器33。該紙張傳感器33從發(fā)光元件將光發(fā)射到在輸送帶11上的檢測位置,然后通過光接收元件接收從輸送帶11反射出的光。從紙張傳感器33輸出的信號電平反映出在其中在檢測位置處存在/不存在打印紙張P的兩個情況之間在反射光中的強度差異。也就是說,在輸出信號電平急劇增大時,認為打印紙張P的前緣到達了該檢測位置。由于來自紙張傳感器33的輸出信號顯示出打印紙張P的前緣到達檢測位置的情況,所以響應于該信號將打印起動信號提供給噴墨頭2中的每個噴墨頭2。
接下來將參照圖2至4對該輸紙設備20進行說明。圖2為平面圖,顯示出在從噴墨頭2側看時的該輸紙設備20。圖3為沿著在圖2中所示的III-III線剖開的剖視圖。圖4為沿著在圖3中所示的IV-IV線剖開的剖視圖。
如圖1至4中所示,輸紙設備20包括上述輸送帶11和皮帶輥6和7、輸送馬達74、編碼輥39(用作第一輥和第三輥)、旋轉編碼器41、編碼夾持輥51(用作第二輥)、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用作第一偏壓機構)、紙張夾持輥61(用作第四輥)和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用作第二偏壓機構)。輸送馬達74通過傳動皮帶74a驅動皮帶輥6。旋轉編碼器41檢測編碼輥39的轉動位置。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可轉動地支撐著編碼夾持輥51并且沿著靠近編碼輥39的方向偏壓編碼夾持輥51。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可轉動地支撐著紙張夾持輥61并且沿著靠近編碼輥39的方向偏壓紙張夾持輥61。輸送帶11具有基層35和粘性層36?;鶎?5的材料比粘性層36的材料硬。粘性層36由涂覆在基層35的整個外圓周表面(參見圖10)上的硅橡膠制成。粘性層36的表面用作輸送帶11的在其上放置打印紙張P的外圓周表面11a。基層35的其上沒有涂覆粘性層36的表面用作輸送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另外,在輸送帶11被驅動并且放置在輸送帶上的打印紙張P被輸送時打印紙張P所通過的區(qū)域被稱為紙張通過區(qū)域27。如圖2所示,紙張通過區(qū)域27形成為矩形形狀,它相對于輸送帶11的在與輸送帶11運動的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線線性對稱。另外,紙張通過區(qū)域27的外部被稱為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打印紙張P不通過該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
兩個皮帶輥6和7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在輸送帶11上延伸,并且與輸送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控制單元100控制輸送馬達74以驅動并旋轉輸送馬達74。在皮帶輥6在輸送馬達74的作用下沿著在圖中的逆時針方向(沿著由圖1中的箭頭A所示的方向)上轉動時,由送給輥18a、18b、19a和19b輸送的打印紙張P放置在輸送帶11的外圓周表面11a上并且被輸送。皮帶輥7為從動輥,它在由輸送帶11傳遞的扭矩作用下跟隨著皮帶輥6的轉動而轉動。
如圖3和4所示,編碼輥39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在輸送帶11上延伸,并且與輸送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旋轉編碼器41設置在編碼輥39的一個端部上。該旋轉編碼器41安裝在編碼輥39的所述一個端部上,并且包括圓盤形狹縫板41a和光學傳感器41b,該圓盤形狹縫板41a在其外緣中具有多個狹縫,該光學傳感器41b用于檢測狹縫板41a的這些狹縫。在編碼輥39轉動時,安裝在其上的狹縫板41a也轉動。在狹縫板41a轉動預定角度時,光學傳感器41b檢測出光通過形成在狹縫板41a中的狹縫。然后,光學傳感器41b將檢測信號輸出給控制單元100。如上所述,控制單元100根據從光學傳感器41b輸出的檢測信號檢測輸送帶11的運動速度,并且控制輸送馬達74和噴墨頭2。
如圖2和3所示,兩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中的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支撐編碼夾持輥51,使得編碼夾持輥51在設置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的同時通過輸送帶11面對編碼輥39。另外,這些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中的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包括用于支撐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的輥支撐構件52和用于松開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的松開機構55。輥支撐構件52包括一對保持臂52a和一連接構件52b。這些保持臂52a可以繞樞軸53擺動,該樞軸53的兩個端部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固定在框架上。這些保持臂52a也在它們的兩個端部處可轉動地支撐編碼夾持輥51的兩個端部。連接構件52b設置在那對保持臂52a之間以將它們相互連接。偏壓彈簧54安裝在連接構件52b和框架(未示出)之間,以便沿著靠近編碼輥39的方向偏壓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在輥支撐構件52沿著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靠近編碼輥39的方向擺動時,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與輸送帶11接觸,使得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編碼輥39將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參見圖5)。
松開機構55使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松開。在該松開機構55中,偏心凸輪55a安裝在凸輪馬達56的旋轉軸56a上,并且通過驅動凸輪馬達56而轉動偏心凸輪55a。偏心凸輪55a的外圓周表面(凸輪表面)面對輥支撐構件52的連接構件52b的一部分,該部分關于樞軸53與偏壓彈簧54處于相反側。下面將參照圖5對該松開機構55的操作進行說明。圖5A顯示出其中松開機構55沒有使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松開的狀態(tài)。圖5B顯示出其中松開機構55使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松開的狀態(tài)。
如圖5A所示,當偏心凸輪55a在偏心凸輪55a沒有與輥支撐構件52接觸的轉動位置處停止時,該輥支撐構件52由于偏壓彈簧54的偏壓力而擺動,從而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靠近編碼輥39。因此,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與輸送帶11接觸,并且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編碼輥39將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如圖5B所示,當偏心凸輪55a在偏心凸輪55a與輥支撐構件52接觸的轉動位置處停止時,偏心凸輪55a擠壓輥支撐構件52。因此,輥支撐構件52擺動,使得編碼夾持輥51與編碼輥39分開。由此,使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與輸送帶11分開。
回到圖2和3,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支撐紙張夾持輥61,使得紙張夾持輥61在設置在紙張通過區(qū)域27中的同時通過輸送帶11面對編碼輥39。另外,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包括用于支撐紙張夾持輥61的輥支撐構件62和用于松開在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的松開機構65。輥支撐構件62包括一對保持臂62a和一連接構件62b。保持臂62a可以繞樞軸53擺動,并且在這些保持臂62a的兩個端部處可轉動地支撐紙張夾持輥61的兩個端部。連接構件62b設置在一對保持臂62a之間以將它們相互連接。偏壓彈簧64安裝在連接構件62b和框架(未示出)之間,以便沿著靠近編碼輥39的方向偏壓紙張夾持輥61。在輥支撐構件62擺動使得紙張夾持輥61靠近編碼輥39時,紙張夾持輥61在紙張通過區(qū)域27中與輸送帶11接觸,并且紙張夾持輥61和編碼輥39將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參見圖5)。這樣,在紙張夾持輥61和編碼輥39將打印紙張P和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時,打印紙張P可靠地附著在粘性層36上。另外,與輸送帶11接觸的紙張夾持輥61和同樣與輸送帶11接觸的那對編碼夾持輥51共軸設置(即,紙張夾持輥61的中心軸線和編碼夾持輥51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而且,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的偏壓彈簧64的偏壓力小于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的偏壓彈簧54的偏壓力。
松開機構65具有與松開機構55相同的結構。偏心凸輪65a安裝在凸輪馬達56的旋轉軸56a上。偏心凸輪65a的外圓周表面(凸輪表面)面對輥支撐構件62的一部分,該部分關于樞軸53與紙張夾持輥61處于相反側。由于松開機構65的操作與松開機構55操作大致相同,所以其說明將省略。
接下來將參照圖6對控制單元100進行說明。圖6為控制單元100的功能方框圖??刂茊卧?00包括用作算術處理單元的CPU(中央處理單元)、用于存儲由CPU執(zhí)行的程序和用在這些程序中的數(shù)據的ROM(只讀存儲器)、用于在這些程序執(zhí)行期間暫時存儲數(shù)據的RAM(隨機存取存儲器)和其它邏輯電路。這些組成部件相互結合地操作以構成下面所述的功能部分。
如圖6所示,控制單元100包括用于控制從每個噴墨頭2噴墨的頭控制部分101、用于控制輸送馬達74的驅動的馬達控制部分104、以及用于控制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和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的偏壓機構控制部分107。另外,盡管這些功能部分中的每個功能部分為由ASIC(專用集成電路)等構成的硬件,但是可以通過軟件來實施全部這些功能部分或這些功能部分的一部分。
頭控制部分101包括噴射定時確定部分102和脈沖產生部分103。噴射定時確定部分102根據要形成在打印紙張P上的圖像數(shù)據控制由噴墨頭2噴射出的墨水的噴射定時。另外,為了校正輸送帶11的位置偏差,噴射定時確定部分102根據由編碼輥轉動位置檢測部分105(下面所述的)所檢測出的編碼輥39的轉動位置來改變噴射定時。脈沖產生部分103根據由噴射定時確定部分102確定的噴墨定時來產生用于驅動這些頭主體13中的每個頭主體13的驅動脈沖,并且給這些頭主體13中的每個頭主體13提供所產生的驅動脈沖。無論何時該驅動脈沖從脈沖產生部分103提供出,頭主體13都將墨水噴射到打印紙P上。
馬達控制部分104包括編碼輥轉動位置檢測部分105和馬達驅動部分106。編碼輥轉動位置檢測部分105根據來自旋轉編碼器41的光學傳感器41b的檢測結果檢測編碼輥39的轉動位置??梢酝ㄟ^檢測編碼輥39的轉動位置來檢測出輸送帶11的位置或轉動速度。馬達驅動部分106根據由編碼輥轉動位置檢測部分105檢測出的編碼輥39的轉動位置來驅動輸送馬達74。
偏壓機構控制部分107通過控制凸輪馬達56的驅動來驅動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的松開機構55和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的松開機構65。具體地說,偏壓機構控制部分107與馬達控制部分104和紙張傳感器33結合來控制松開機構55和松開機構65,從而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以及在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只在打印紙張P沒有放置在輸送帶11上時松開。也就是說,在控制松開機構55和松開機構65使得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紙張夾持輥61與輸送帶11接觸的情況中,偏壓機構控制部分107驅動凸輪馬達56,使得松開機構55的偏心凸輪55a沒有與輥支撐構件52接觸,并且松開機構65的偏心凸輪65a沒有與輥支撐構件62接觸。而且,在將松開機構55和松開機構65控制成使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以及在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松開的情況中,偏壓機構控制部分107驅動凸輪馬達56,使得松開機構55的偏心凸輪55a與輥支撐構件52接觸,并且松開機構65的偏心凸輪65a與輥支撐構件62接觸(參見圖5A和5B)。
在上述第一實施方案中,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構成為只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與輸送帶11接觸。因此,打印紙張P不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通過。因此,不管打印紙張P是否設置在輸送帶11上,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恒定的壓力將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壓在輸送帶11上。也就是說,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編碼輥39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恒定的壓力夾持輸送帶11。因此,可以從編碼輥39的轉動位置中精確檢測出輸送帶11的運動速度。另外,頭控制部分101的噴射定時確定部分102根據由編碼輥轉動位置檢測部分105檢測出的編碼輥39的轉動位置來控制噴墨定時以校正輸送帶11的位置偏差。因此,可以精確快速地校正在輸送帶11中出現(xiàn)的不正常變化。
另外,紙張夾持輥61構成為在紙張通過區(qū)域27中與輸送帶11接觸。因此,在打印紙張P在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通過時,紙張夾持輥61和編碼輥39將打印紙張P和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因此,這張打印紙P可靠地附著在粘性層36上。由此,可以防止打印紙張P從輸送帶11中升起。
另外,紙張通過區(qū)域27相對于輸送帶11的在與輸送帶11運動的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對稱布置。因此,在輸送打印紙張P時,重量均勻地施加在輸送帶11上。因此,輸送帶11難以曲折,并且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11的運動速度。
而且,與輸送帶11接觸的紙張夾持輥61相對于同樣與輸送帶11接觸的那對編碼夾持輥51共軸設置。編碼輥39面對紙張夾持輥61以及編碼夾持輥51。因此,可以減少輥的數(shù)目和制造成本。另外,在打印紙張P進入到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時刻以及在打印紙張P從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排出的時刻,編碼夾持輥51可以有效地減小在輸送帶11中出現(xiàn)的不正常變化。另外,由于編碼夾持輥51將重量均勻地施加在輸送帶11的在寬度方向上(在與輸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兩側上,所以該輸送帶11難以曲折。
而且,在打印紙張P沒有放置在輸送帶11上時,偏壓機構控制部分107使在這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以及在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松開。因此,不會將過大的摩擦力施加在輸送帶11上,并且可以降低施加在輸送帶11上的負載。
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的偏壓彈簧64b的偏壓力小于這些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的偏壓彈簧的偏壓力。因此,在打印紙張P進入到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時刻以及在打印紙張P從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排出的時刻,可以使在輸送帶11中出現(xiàn)的不正常變化相對較小。另外,如果偏壓彈簧54的偏壓力足夠大,則即使出現(xiàn)不正常變化,編碼輥39的跟隨特性也不會變差,并且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11的轉動速度。
另外,由于這些噴墨頭2中的每個噴墨頭2為沿著與輸紙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行式噴墨頭,所以與沿著與輸紙方向垂直的方向掃描的串行式噴墨頭相比,可以進一步提高打印紙張P的輸送速度。由此可以提高打印速度。
接下來將參照這些附圖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案進行說明。將相同的附圖標記賦予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的那些元件,并且其詳細說明將省略。圖7為平面圖,顯示出包括在根據第二實施方案的噴墨打印機中的輸紙設備220。圖8為沿著在圖7中所示的VIII-VIII線剖開的剖視圖。圖9為沿著在圖8中所示的IX-IX線剖開的剖視圖。
如圖7至9中所示,與第一實施方案類似,輸紙設備220包括輸送帶11、皮帶輥6和7、輸送馬達74、兩個編碼輥239(用作第一輥)、兩個旋轉編碼器241、編碼夾持輥251(用作第二輥)、兩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用作第一偏壓機構)、紙張輥238(用作第三和第五輥)、紙張夾持輥261(用作第四輥)和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用作第二偏壓機構)。輸送帶11具有基層35和粘性層36。該粘性層36涂覆在基層35的整個外圓周表面上。兩個編碼器241分別檢測兩個編碼輥239的轉動位置。這些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支撐編碼夾持輥251,并且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都沿著靠近編碼輥239的方向偏壓編碼夾持輥251。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支撐紙張夾持輥261并且沿著靠近紙張輥238的方向偏壓紙張夾持輥261。另外,該輸紙設備220還包括負載夾持輥271(用作第六輥),并且在本實施方案中還包括兩個用于沿著靠近紙張輥238的方向偏壓負載夾持輥271的負載夾持偏壓機構270。
如圖7和8所示,兩個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在軸方向上具有如下長度,使得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在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側上只與輸送帶11的對應于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這些旋轉編碼器241分別設置在編碼輥239的端部處。這些旋轉編碼器241中的每個旋轉編碼器241包括圓盤形狹縫板241a和光學傳感器241b,該圓盤形狹縫板241a在其外緣中具有多個狹縫,該光學傳感器241b用于檢測狹縫板241a的這些狹縫。在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轉動時,安裝在其上的這些狹縫板241a中的每個狹縫板241a也轉動。在這些狹縫板241a中的每個狹縫板241a轉動預定角度時,這些光學傳感器241b中的每個光學傳感器241b檢測出光通過形成在這些狹縫板241a中的每個狹縫板241a中的狹縫。然后,這些光學傳感器241b中的每個光學傳感器241b將檢測信號輸出給控制單元100??刂茊卧?00根據來自兩個光學傳感器241b的檢測信號來控制從噴墨頭2的噴墨定時并且控制輸送馬達74,以便補償在這些編碼輥239的轉動位置之間的差異。
紙張輥238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在輸送帶11上延伸,并且與輸送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
如圖7和9所示,兩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中的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分別支撐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使得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在設置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的同時通過輸送帶11分別面對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另外,這些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中的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包括用于支撐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的輥支撐構件252。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在其軸方向上具有的長度比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在其軸方向上的長度短。編碼夾持偏壓機構250總是將編碼夾持輥251偏壓成與輸送帶11接觸。如果需要松開在編碼夾持輥2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則可以如在第一實施方案中一樣采用偏心凸輪。輥支撐構件252包括一對保持臂252a和一連接構件252b。保持臂252a可以繞樞軸253擺動,該樞軸253的兩個端部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固定在框架上,并且這些保持臂252a在它們的端部處可轉動地支撐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的兩個端部。連接構件252b設置在一對保持臂252a之間以將它們相互連接。偏壓彈簧254安裝在連接構件252b和框架(未示出)之間,以便沿著與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靠近的方向偏壓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兩個編碼夾持輥251分別獨立地與輸送帶11在寬度方向上對應于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的兩側接觸。
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支撐紙張夾持輥261,使得紙張夾持輥261在設置在紙張通過區(qū)域27中的同時通過輸送帶11面對紙張輥238。另外,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包括用于支撐紙張夾持輥261的輥支撐構件262和用于松開在紙張夾持輥2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的松開機構65。輥支撐構件262包括一對保持臂262a和一連接構件262b。保持臂262a可以繞樞軸263擺動,該樞軸263的兩個端部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固定在框架上,并且這些保持臂262a在它們的端部處可轉動地支撐紙張夾持輥261的兩個端部。連接構件262b設置在那對保持臂262a之間以將它們相互連接。偏壓彈簧264安裝在連接構件262b和框架(未示出)之間,以便沿著靠近紙張輥238的方向偏壓紙張夾持輥261。在輥支撐構件262擺動使得紙張夾持輥261靠近紙張輥238時,紙張夾持輥261在紙張通過區(qū)域27中與輸送帶11接觸,并且紙張夾持輥和紙張輥238將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這樣,在紙張夾持輥261和紙張輥238將打印紙張P和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時,打印紙張P可靠地附著在粘性層36上。
兩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270中的每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270分別支撐這些負載夾持輥271中的每個負載夾持輥271,使得這些負載夾持輥271中的每個負載夾持輥271在設置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的同時通過輸送帶11面對紙張輥238。另外,這兩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270中的每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270包括用于支撐負載夾持輥271的輥支撐構件272。輥支撐構件272包括一對保持臂272a和一連接構件272b。這些保持臂272a可以繞樞軸263擺動,并且在它們的端部處可轉動地支撐負載夾持輥271的兩個端部。連接構件272b設置在那對保持臂272a之間以將它們相互連接。偏壓彈簧274安裝在連接構件272b和框架(未示出)之間,以便沿著靠近紙張輥238的方向偏壓負載夾持輥271。在輥支撐構件272擺動使得負載夾持輥271靠近紙張輥238時,這些負載夾持輥271中的每個負載夾持輥271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與輸送帶11接觸,并且負載夾持輥271和紙張輥238將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也就是說,這兩個負載夾持輥271中的每個負載夾持輥271分別獨立地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與輸送帶11接觸。在該情況中,與輸送帶11接觸的兩個負載夾持輥271和同樣與輸送帶11接觸的紙張夾持輥261共軸設置。
在上述第二實施方案中,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構成為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中與輸送帶11接觸。因此,打印紙張P不在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和輸送帶11之間通過。因此,不管打印紙張P是否放置在輸送帶11上,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恒定的壓力將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壓在輸送帶11上。也就是說,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和編碼輥239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恒定的壓力夾持輸送帶11。因此,可以從編碼輥239的轉動位置中精確檢測出輸送帶11的運動速度。
另外,由于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在其軸方向上具有的長度比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短,所以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的慣性降低,并且相對于輸送帶11的行為的響應性得到改善。另外,兩個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在軸方向上具有如下長度,使得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在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側上只與輸送帶11的對應于紙張非通過區(qū)域28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換言之,每個編碼輥239在軸方向上的長度比輸送帶11的在與軸方向平行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短。因此,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的慣性降低,并且相對于輸送帶11的行為的響應性得到進一步改善。
而且,紙張夾持輥261設置在那對負載夾持輥271之間,并且與負載夾持輥271共軸設置。由于紙張輥238面對負載夾持輥271以及紙張夾持輥261,所以可以減少輥的數(shù)目和制造成本。另外,在打印紙張P進入到紙張夾持輥2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時刻以及在打印紙張P從紙張夾持輥261和輸送帶11之間排出的時刻,負載夾持輥271可以有效地減小在輸送帶11中出現(xiàn)的不正常變化。另外,由于負載夾持輥271將重量均勻地施加在輸送帶11的在寬度方向上(在與輸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兩側上,所以輸送帶11難以曲折。
而且,編碼輥239和編碼夾持輥251的組合設置在輸送帶11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側上,所以重量均勻地施加在輸送帶11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側上。由此,輸送帶11難以曲折。
另外,旋轉編碼器241設置成與兩個編碼輥239對應,并且控制單元100根據來自兩個光學傳感器241b的檢測結果校正在兩個編碼輥239的轉動位置之間的差異。因此,可以較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11的運動速度。
另外,由于設有負載夾持偏壓機構270,所以在打印紙張P在紙張夾持輥261和輸送帶11之間通過時降低了施加在輸送帶11上的負載的可變比率。因此,可以更精確地檢測出輸送帶11的運動速度。
接下來將參照圖10對第二實施方案的變型進行說明。圖10顯示出輸送帶11的變型。在第二實施方案中,輸送帶11的整個外圓周表面11a涂覆有粘性層36。但是,如圖10所示,在輸送帶211的與紙張非通過區(qū)域對應的兩個端部上,基層35可以在其上沒有涂覆粘性層36而暴露出。在該結構中,編碼輥239和編碼夾持輥251將基層35夾持在它們之間,其中編碼夾持輥251與基層35形成的正面接觸。根據該結構,由于這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與比粘性層36難變形的基層35接觸,所以由每個編碼夾持輥251施加的偏壓力更有效地傳遞給這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因此,可以更加精確地知道輸送帶211的位置。
接下來將參照這些附圖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案進行說明。將相同的附圖標記賦予與第一實施方案和第二實施方案相同的元件,并且其詳細說明將省略。圖11為平面圖,顯示出包括在根據第三實施方案的噴墨打印機中的輸紙設備320。圖12為沿著在圖11中所示的XII-XII線剖開的剖視圖。圖13為示意圖,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方案的噴墨打印機1000。
如圖11至13所示,該輸紙設備320包括輸送帶11、皮帶輥6和7、輸送馬達74、編碼輥339、旋轉編碼器341、編碼夾持輥351、編碼夾持偏壓機構350、紙張輥238、紙張夾持機構260、負載夾持輥371和兩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370。旋轉編碼器341檢測編碼輥339的轉動位置。編碼夾持偏壓機構350支撐編碼夾持輥351并且沿著靠近編碼輥339的方向偏壓編碼夾持輥351。負載夾持偏壓機構370支撐負載夾持輥371,并且將負載夾持輥371偏壓成靠近編碼輥339。
在該實施方案中,編碼夾持輥351與輸送帶11在寬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分接觸,并且從位于編碼夾持輥351的沿著輸紙方向的稍微下游部分上的位置將打印紙張P放置在輸送帶11上。因此,打印紙張P開始放置在輸送帶11上的位置與紙張通過區(qū)域327的最上游位置對應。輸送帶11的在編碼夾持輥351的上游的部分對應于紙張非通過區(qū)域328。下面將對編碼夾持輥351的結構進行說明。
編碼輥339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在輸送帶11上延伸。編碼輥339與輸送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的對應于紙張非通過區(qū)域328的一部分接觸,這部分比紙張通過區(qū)域327的最上游位置更上游處。旋轉編碼器341設置在編碼輥339的端部處。旋轉編碼器341包括圓盤形狹縫板341a和光學傳感器341b,該圓盤形狹縫板341a在其外緣中具有多個狹縫,該光學傳感器341b用于檢測狹縫板341a的這些狹縫。由于旋轉編碼器341的操作與根據第一實施方案的旋轉編碼器41的操作大致相同,所以其詳細說明將省略。
編碼夾持偏壓機構350支撐編碼夾持輥351以通過輸送帶11面對編碼輥339。編碼夾持輥351設置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328的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分中,該中間部分比紙張通過區(qū)域327的最上游位置更上游。編碼夾持偏壓機構350包括用于支撐編碼夾持輥351的輥支撐構件352。輥支撐構件352包括一對保持臂352a和一連接構件352b。保持臂352a可以繞樞軸353擺動,該樞軸353的兩個端部沿著輸送帶11的寬度方向固定在框架上。這些保持臂352a在它們的端部處可轉動地支撐編碼夾持輥351的兩個端部。連接構件352b設置在那對保持臂352a之間以將它們的下端相互連接。偏壓彈簧354分別安裝在那對保持臂352a中的每個保持臂352a和框架(未示出)之間,從而沿著靠近編碼輥339的方向偏壓編碼夾持輥351。在輥支撐構件352沿著編碼夾持輥351靠近編碼輥339的方向擺動時,編碼夾持輥351在位于紙張通過區(qū)域327上游的紙張非通過區(qū)域328中抵靠在輸送帶11上,并且編碼夾持輥351和編碼輥339將輸送帶11夾持在它們之間。連接構件352b用作引導構件,它將由送給輥18a、18b、19a和19b輸送的打印紙張P引導到位于輸送帶11上的紙張通過區(qū)域327的最上游位置上(參見在圖12中的箭頭B)。
兩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370中的每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370分別支撐這些負載夾持輥371中的每個負載夾持輥371,使得這些負載夾持輥371中的每個負載夾持輥371在設置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328中的同時通過輸送帶11面對編碼輥339。由于每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370的結構與第二實施方案的每個負載夾持偏壓機構270的結構相同,所以其說明將省略。
在上述第三實施方案中,編碼夾持輥351構成為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328中與輸送帶11接觸。因此,打印紙張P不會在編碼夾持輥351和輸送帶11之間通過。因此,不管打印紙張P是否放置在輸送帶11上,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恒定的壓力將編碼夾持輥351壓在輸送帶11上。也就是說,編碼夾持輥351和編碼輥339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恒定的壓力夾持輸送帶11。因此,可以從編碼輥339的轉動位置中精確檢測出輸送帶11的運動速度。
另外,編碼夾持輥351和編碼輥339設置在紙張非通過區(qū)域328中在輸送帶11沿著寬度方向的中間部分中,該中間部分比紙張通過區(qū)域327更上游。該編碼夾持輥351可以長度比第一和第二實施方案的編碼夾持輥長。因此,可以增大在編碼夾持輥3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面積。因此,使輸送帶11可靠地壓在編碼輥339上。為此,可以實現(xiàn)輸送帶11的更精確的運動速度。
另外,輥支撐構件352的連接構件352b也用作引導構件,用來將由送給輥18a、18b、19a和19b輸送的打印紙張P引導到輸送帶11上。因此,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目和制造該輸紙設備320的成本。
上面已經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進行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案,并且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這些權利要求范圍內的各種變型。例如,在第一實施方案中,那些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中的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分別沿著靠近編碼輥39的方向偏壓那些編碼夾持輥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51。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種結構。可以沿著靠近編碼夾持輥51的方向偏壓編碼輥39??蛇x的是,編碼輥39和編碼夾持輥51可以被偏壓成相互靠近。
而且,在第一實施方案中,編碼輥39與輸送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并且編碼夾持輥51與輸送帶11的外圓周表面11a接觸。但是,編碼輥39可以與輸送帶11的外圓周表面11a接觸,并且編碼夾持輥51可以與輸送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
另外,在第一實施方案中,輸紙設備20可以不包括紙張夾持輥和紙張夾持偏壓機構。
另外,在第一實施方案中,紙張通過區(qū)域27相對于輸送帶11的在與輸送帶11運動的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線線性對稱。但是,紙張通過區(qū)域27可以偏向輸送帶11的在該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線的一側。
而且,在第一實施方案中,設有用來松開在編碼夾持輥5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的松開機構55和用于松開在紙張夾持輥61和輸送帶11之間的接觸的松開機構65。但是,松開機構55和松開機構65中的至少一個松開機構可以在第一實施方案中省略掉。
在第一實施方案中,紙張夾持偏壓機構60的偏壓彈簧64的偏壓力小于每個編碼夾持偏壓機構50的偏壓彈簧54的偏壓力。但是,偏壓彈簧54和偏壓彈簧64的偏壓力可以彼此相等??蛇x的是,偏壓彈簧54的偏壓力可以小于偏壓彈簧64的偏壓力。
另外,在第一實施方案中,那些噴墨頭2中的每個噴墨頭2為行式噴墨頭。但是,那些噴墨頭中的每個噴墨頭可以是沿著與打印紙張P的輸紙方向垂直的方向掃描的串行式噴墨頭。
另外,在第二實施方案中,那些旋轉編碼器241分別安裝在兩個編碼輥239上。但是,旋轉編碼器241可以只安裝在兩個編碼輥239中的一個編碼輥239上。在該情況中,另一個編碼輥239用作輔助輥。
而且,在第二實施方案中,那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在軸方向上具有的長度比那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短。但是,那些編碼夾持輥251中的每個編碼夾持輥251在軸方向上具有的長度可以比那些編碼輥239中的每個編碼輥239長。
另外,在第二實施方案中,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沿著靠近紙張輥238的方向偏壓紙張夾持輥261。但是,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不限于該結構。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可以沿著靠近紙張夾持輥261的方向偏壓紙張輥238??蛇x的是,紙張夾持偏壓機構260可以同時偏壓紙張輥238和紙張夾持輥261。
另外,在第一至第三實施方案中,輸紙設備20、220和320應用于行式打印機。但是,輸紙設備20、220和320不限于此。輸紙設備20、220和320可以應用于另一種設備例如激光打印機、復印機等,只要所應用的設備使用輸紙設備。
權利要求
1.一種輸紙設備,包括環(huán)型輸送帶,該環(huán)型輸送帶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紙張將放置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一個表面上;驅動單元,該驅動單元驅動輸送帶;第一輥,該第一輥與輸送帶的第一表面接觸;第二輥,該第二輥與輸送帶的第二表面接觸,第一輥和第二輥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第一偏壓機構,該第一偏壓機構偏壓第一輥和第二輥中的至少一個輥,使得第一輥和第二輥相互靠近;以及編碼器,該編碼器檢測第一輥的轉動位置,其中第一輥和第二輥中的至少一個輥在所輸送的紙張通過的紙張通過區(qū)域外部的區(qū)域中與輸送帶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第一輥和第二輥在紙張通過區(qū)域外部的區(qū)域中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將紙張放置在第二表面上,輸送帶的第一表面為輸送帶的背面,輸送帶的第二表面為輸送帶的正面,并且第一偏壓機構偏壓第二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第二輥在軸方向上比第一輥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第一輥在軸方向上的長度比輸送帶在與軸方向平行的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紙張通過區(qū)域相對于輸送帶的在與輸送帶運動的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心對稱地布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一對第一輥和第二輥設置在輸送帶的沿著寬度方向的每一側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所述編碼器包括兩個設置成與相應的第一輥對應的編碼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所述輸送帶包括基層,該基層形成第一表面;粘性層,該粘性層形成第二表面,并且與第一輥接觸的基層的材料比與第二輥接觸的粘性層的材料硬。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所述輸送帶包括基層,該基層形成第一表面和一部分第二表面;粘性層,該粘性層覆蓋基層的表面以形成第二表面的其它部分,并且第一輥和第二輥將基層夾持在它們之間,其中第二輥與第二表面的由基層形成的所述部分接觸。
11.如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輸紙設備,還包括第三輥,該第三輥與輸送帶的第一表面接觸;第四輥,該第四輥在紙張通過區(qū)域中與輸送帶的第二表面接觸,第三輥和第四輥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以及第二偏壓機構,該第二偏壓機構偏壓第三輥和第四輥中的至少一個輥,使得第三輥和第四輥相互靠近。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所述第二輥包括一對第二輥,這對第二輥相互獨立地設置在輸送帶的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側上,該寬度方向與輸送帶運動的方向垂直,并且所述第四輥設置在這對第二輥之間。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第二輥和第四輥共軸設置成能夠相互獨立地轉動,并且第一輥和第三輥為同一個輥。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輸紙設備,還包括引導構件,該引導構件設置在紙張通過區(qū)域的沿著輸紙方向的最上游位置處,該引導構件引導紙張以將紙張放置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一個表面上,其中第三輥和第四輥在紙張通過區(qū)域中夾持輸送帶,并且第一輥和第二輥在沿著輸紙方向位于比紙張通過區(qū)域更上游的區(qū)域中夾持輸送帶。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輸紙設備,還包括使第二輥的兩個端部樞轉的一對保持臂,其中所述引導構件包括連接這對保持臂的連接構件。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輸紙設備,還包括第五輥;以及第六輥,該第六輥被偏壓成與輸送帶接觸,其中第五輥和第六輥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第四輥和第六輥共軸設置成能夠相互獨立地轉動,并且第三輥和第五輥為同一個輥。
18.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輸紙設備,還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控制第一偏壓機構和第二偏壓機構中的至少一個偏壓機構,其中在輸送帶不輸送紙張時,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偏壓機構和第二偏壓機構中的至少一個偏壓機構,以松開在輸送帶與第二輥和第四輥中的至少一個輥之間的鄰接。
19.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輸紙設備,其中所述第二偏壓機構所施加的偏壓力小于第一偏壓機構所施加的偏壓力。
20.一種圖像記錄設備,包括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紙設備;以及成像單元,該成像單元根據由編碼器檢測出的第一輥的轉動位置在由輸紙設備輸送的紙張上形成圖像。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成像單元包括噴墨頭,該噴墨頭將墨水噴射到由輸紙設備輸送的紙張上;以及頭控制器,該頭控制器控制噴墨頭噴射墨水的定時,并且所述頭控制器根據由編碼器檢測出的第一輥的轉動位置控制該定時。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圖像記錄設備,其中所述噴墨頭為沿著與輸紙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行式噴墨頭。
全文摘要
輸紙設備包括環(huán)型輸送帶、驅動單元、第一和第二輥、第一偏壓機構和編碼器。環(huán)型輸送帶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驅動單元驅動輸送帶。第一輥與第一表面接觸。第二輥與第二表面接觸。第一和第二輥將輸送帶夾持在它們之間。第一偏壓機構偏壓第一輥和第二輥中的至少一個輥,使得第一輥和第二輥相互靠近。編碼器檢測第一輥的轉動位置。第一輥和第二輥中的至少一個輥在所輸送的紙張通過的紙張通過區(qū)域外部的區(qū)域中與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接觸。
文檔編號B41J11/04GK1769060SQ20051012020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中島篤久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