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淋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淋膜裝置,尤指一種可利用表面處理機構于紙材的表面進行不同密度的粗化處理,且于紙材的輸送過程中以給料單元進行淋膜,而于淋膜時是利用模頭內面的鍍膜層,使膜料可以均勻的流速輸出,進而增淋膜的平整度,而達到均勻涂布以及結合效果佳的功效。
背景技術:
一般欲于紙材上設置一膠膜時,其常用的方式通常是以滾輪帶動紙材往一側移動,并于移動過程中加入膜料,待冷卻之后即可于紙材的表面上形成膠膜,藉以可讓紙材提供后續(xù)的相關制作使用。·但是,以上述方式而言,其于加入膜料時,通常僅是于料筒上結合一模頭,而讓模頭以淋膜的方式將料筒中的膜料涂布于紙材上,而由于該模頭一般僅是以金屬材質所制成,除此之外并無其它相互配合的結構設計,因此,當該模頭于輸出膜料時,常會因為膜料的流速不同,而使得膜料的兩側因為先行冷卻而造成有內縮的情形,導致膜料無法均勻由該模頭中輸出;且由于該紙材的表面通常呈平滑面,所以當膠膜與紙材結合之后,其兩者之間并無任何的咬合能力,如此,不但會造成膜料有涂布不均勻的情況發(fā)生,更會導致膠膜與紙材有不易黏著且易于分離的情形發(fā)生,進而影響紙材于后續(xù)相關制作的使用。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種種缺失,本案的創(chuàng)作人特潛心研究,開發(fā)出一種淋膜裝置,以有效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淋膜裝置,可利用表面處理機構于紙材的表面進行不同密度的粗化處理,且于紙材的輸送過程中以給料單元進行淋膜,而于淋膜時是利用模頭內面的鍍膜層,使膜料可以均勻的流速輸出,進而增加淋膜的平整度,而達到均勻涂布以及結合效果佳的功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淋膜裝置,其包括給料單元,該給料單元包含有料筒、與料筒連通且具有出料口的模頭;特點是該裝置還包括有表面處理機構、帶動輪及冷卻輪,該帶動輪設于表面處理機構的一側;該冷卻輪設于帶動輪的一側;該給料單元對應設于帶動輪與冷卻輪之間,且模頭內面上設有鍍膜層。所述表面處理機構包含有第一表面處理單元、及設于第一表面處理單元一側的第二表面處理單元。所述第一表面處理單元為電漿處理器。所述第二表面處理單元為電暈處理器。所述表面處理機構與帶動輪之間設有加熱單元。所述加熱單元為紅外線加溫器、暖風扇或紫外燈。所述帶動輪由硅膠制成。所述冷卻輪表面涂布抗黏材。所述抗黏材為鐵氟龍或類鉆碳月吳。[0010]所述料筒中裝填有為能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或生質塑料的膜料。所述冷卻輪的一側進一步設置有卷收輪。所述鍍膜層由類鉆碳膜制成。如此,該裝置可利用表面處理機構于紙材的表面進行不同密度的粗化處理,且于紙材的輸送過程中以給料單元進行淋膜,而于淋膜時是利用模頭內面的鍍膜層,使膜料可以均勻的流速輸出,進而增加淋膜的平整度,而達到均勻涂布以及結合效果佳的功效。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架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a的放大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給料單元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標號說明 表面處理機構I第一表面處理單元11第二表面處理單元12帶動輪2加熱單元21冷卻輪3卷收輪31給料單元4料筒41模頭42出料口 421鍍膜層43膜料44膜層44a紙材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圖2及圖3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架構示意圖、圖I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及本實用新型的給料單元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淋膜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表面處理機構I、一帶動輪2、一冷卻輪3以及一給料單元4。上述所提的表面處理機構I包含有第一表面處理單元11、及設于第一表面處理單元11 一側的第二表面處理單元12,其中該第一表面處理單元11可為電漿處理器,而該第二表面處理單元12可為電暈處理器,然而該第一表面處理單元11及第二表面處理單元12的位置可相互對調。該帶動輪2設于表面處理機構I的一側,而該帶動輪2可為硅膠的材質,且該表面處理機構I與帶動輪2之間可設有加熱單元21,該加熱單元21可為紅外線加溫器、暖風扇或紫外燈,且以不同的輸出功率或不同的距離作為加熱的控制。該冷卻輪3設于帶動輪2的一側,而該冷卻輪3經(jīng)由鍍鉻處理后于表面涂布抗黏材,其中該抗黏材可為鐵氟龍或類鉆碳膜,且該冷卻輪3的一側可進一步設置有卷收輪31。該給料單元4對應設于帶動輪2與冷卻輪3之間,其包含有料筒41、與料筒41連通且具有出料口 421的模頭42、及設于模頭42內面上的鍍膜層43,其中該料筒41中裝填有可為塑料、能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或生質塑料的膜料44,而該鍍膜層43可由類鉆碳膜構成。如是,藉由上述結構構成全新的淋膜裝置。運用時,是將紙材5由表面處理機構I的一側輸入,且讓帶動輪2、冷卻輪3及卷收輪31的不斷轉動而帶動紙材5,使該紙材5的表面先經(jīng)由第一表面處理單元11與第二表面處理單元12進行不同密度的表面粗化處理,并于紙材5的輸送過程中利用加熱單元21于其兩側進行局部加熱,而于加熱時是以不同的輸出功率或不同的距離作為加熱的控制,以避免紙材5因存放環(huán)境的濕度而受潮產(chǎn)生卷曲,以增加紙材5的平整度,以利紙材5進行后續(xù)的加工,之后再由給料單元4的模頭42利用出料口 421將料筒41內的膜料44以淋膜方式噴灑于紙材5的表面,而于淋膜的過程中,可利用模頭42內面上的鍍膜層43,使膜料44由出料口 421以均勻分散的流速輸出,進而增加膜料44輸出時的平整度,而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膜料的內縮狀況,之后再經(jīng)由冷卻輪3加以冷卻,而使紙材5的表面形成膜層44a,最后再由卷收輪31進行卷收動作,而達到均勻涂布以及結合效果佳的功效。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淋膜裝置可有效改善現(xiàn)有技術的種種缺點,可利用表面處理機構于紙材的表面進行不同密度的粗化處理,且于紙材的輸送過程中以給料單元進行淋膜,而于淋膜時是利用模頭內面的鍍膜層,使膜料可以均勻的流速輸出,進而增加淋膜的平整度,而達到均勻涂布以及結合效果佳的功效;如此,可使本實用新型能產(chǎn)生更進步、更實用、更符合消費者使用時所須,確已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要件,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 施的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淋膜裝置,其包括給料單元,該給料單元包含有料筒、與料筒連通且具有出料口的模頭;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有表面處理機構、帶動輪及冷卻輪,該帶動輪設于表面處理機構的一側;該冷卻輪設于帶動輪的一側;該給料單元對應設于帶動輪與冷卻輪之間,且模頭內面上設有鍍膜層。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處理機構包含有第一表面處理單元、及設于第一表面處理單元一側的第二表面處理單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處理單元為電漿處理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處理單元為電暈處理器。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處理機構與帶動輪之間設有加熱單元。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單元為紅外線加溫器、暖風扇或紫外燈。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動輪由硅膠制成。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輪表面涂布抗黏材,該抗黏材為鐵氟龍或類鉆碳膜。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中裝填有為能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或生質塑料的膜料。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淋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輪的一側進一步設置有卷收輪。
專利摘要一種淋膜裝置,其包含有表面處理機構;設于表面處理機構一側的帶動輪;設于帶動輪一側的冷卻輪;以及對應設于帶動輪與冷卻輪間的給料單元,該給料單元包含有料筒、與料筒連通且具有出料口的模頭、及設于模頭內面上的鍍膜層。藉此,可利用表面處理機構于紙材的表面進行不同密度的粗化處理,且于紙材的輸送過程中以給料單元進行淋膜,而于淋膜時是利用模頭內面的鍍膜層,使膜料可以均勻的流速輸出,進而增加淋膜的平整度,而達到均勻涂布以及結合效果佳的功效。
文檔編號D21H25/06GK202766917SQ20122029824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林沛緹 申請人:林沛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