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釣線導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裝于釣竿來引導釣線的釣線導向件,具體而言,涉及在保持釣 線穿過的導向環(huán)的框架部分上具有特征的釣線導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上述的釣線導向件的構成是具備安裝于釣竿外周面的框架和固定于框架且 釣線穿過的導向環(huán)。上述框架例如像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那樣,一般是通過沖壓加工而將 不銹鋼、鈦等金屬板材料形成為一體,在框架上,一體形成有用于對使釣線穿過的導向環(huán)進 行保持的環(huán)保持部和用于安裝在釣竿外表面的固定部。專利文獻1 日本國特開2006-340661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在上述的公開技術中,由于框架由金屬材料構成,所以重量較重,強度、剛性、撓性 等性能不良,成為提高釣竿性能的瓶頸。例如,在要求更加輕量化的釣竿上,若沿軸的長度 方向安裝很多上述的釣線導向件,則無法發(fā)揮所希望的性能。本發(fā)明是著眼于上述問題而進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量輕,且強度、剛性及撓 性出色的釣線導向件及其制造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涉及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特征。本發(fā)明的方案1是一種制造具有由纖維強化層壓材料構成的框架的釣線導向件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纖維強化層壓材料加熱硬化而形成板狀體,由該板狀體形成所 述框架。本發(fā)明的方案2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使所述纖維強化層壓材料處于彎曲狀 態(tài)進行加熱硬化,形成具有彎曲部的板狀體。本發(fā)明的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使所述纖維強化層壓材料至少對應于1 個彎曲部的位置而處于彎曲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方案4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腳部和環(huán)保持部構成,所述彎 曲部至少設置在所述框架的固定部和支腳部的分界部分。本發(fā)明的方案5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腳部和環(huán)保持部構成,在所述 支腳部及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腳部的分界部分分別設有彎曲部,設置在所述支腳部的所述 彎曲部被設定為彎曲角度比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腳部的分界部分的所述彎曲部小。本發(fā)明的方案6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過從所述板狀體上切割出而成形。本發(fā)明的方案7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過沖壓加工或者液體或刃具而從所述板 狀體上切割出。本發(fā)明的方案8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過從所述板狀體上去除或者破壞不要部 分而成形。本發(fā)明的方案9的特征在于,所述框 通過沖壓加工或者液體或刃具而從所述板狀體上切割出。本發(fā)明的方案10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采用滾筒拋光進行表面研磨處理。用上述方法制造的釣線導向件其框架部分由纖維強化層壓材料構成。形成在框架 上的彎曲部由于開始時使纖維強化層壓材料處于彎曲狀態(tài)而配置于模具內,所以在這個階 段便可保持框架的基本形狀。而且,保持于規(guī)定形狀的纖維強化層壓材料之后被進行加熱 硬化處理,尤其可以有效防止產生彎曲部的內部殘留應力,在框架整體實現輕量化的同時, 可以提高強度、實現穩(wěn)定性。而且,根據如此形成有彎曲部的板狀體形成框架部分,最終通 過固定導向環(huán)來制造釣線導向件。另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線導向件具有以下特征。本發(fā)明的方案11是一種釣線導向件,具備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多個纖 維強化樹脂層構成,該纖維強化樹脂層將強化纖維中浸漬有合成樹脂的纖維強化層壓材料 進行了積層。本發(fā)明的方案12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纖維強化樹脂層在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 上積層。本發(fā)明的方案13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所述纖維強化樹脂層積層了 3層以上。本發(fā)明的方案14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所述強化纖維在三個方向以上的多方 向上積層。本發(fā)明的方案15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使所述強化纖維在軸長方向或傾斜方 向上積層。本發(fā)明的方案16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在其最外層設有由織布構成的纖維強 化樹脂層。本發(fā)明的方案17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相對于所述纖維強化樹脂層中央的兩 側的纖維強化樹脂層以纖維方向朝向外層成為相互對稱方向的形式積層。本發(fā)明的方案18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在相對于所述纖維強化樹脂層中央的 一側和另一側,設有強化纖維相對于所述框架的軸長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 強化樹脂層。本發(fā)明的方案19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在成為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的中間位 置的中立軸區(qū)將強化纖維配置在所述框架的軸長方向上,在所述中立軸區(qū)的外側將強化纖 維配置在與所述框架的軸長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本發(fā)明的方案20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將出現在所述框架側面的所述多個纖 維強化樹脂層形成為同一平面。本發(fā)明的方案21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腳部和環(huán)保持部構成。本發(fā)明的方案22的特征在于,所述支腳部具有將所述強化纖維配置在沿所述支 腳部長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層。本發(fā)明的方案23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從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支腳部立起 的彎曲部,在該彎曲部設有當正面觀察所述釣線導向件時沿其鉛垂方向的強化纖維。由于上述的釣線導向件的框架部分由纖維強化層壓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實現輕量 化。而且,框架部分由積層了纖維強化層壓材料的多個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在固定部安裝 于釣竿的狀態(tài)下,由于具有在相對于釣竿的軸長方向具有角度的指向交叉方向的纖維強化樹脂層和編織有強化纖維的織布層,因此不會出現斷裂、破損等,從而可以得到提高強度以 及具有穩(wěn)定性的釣線導向件。依據本發(fā)明,可以獲得重量輕且強度、剛性及撓性出色的釣線導向件。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涉及的釣線導向件的一個構成例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從箭頭A的方向觀察圖1的圖。圖3是表示將釣線導向件安裝于釣竿(竿管)上的狀態(tài)的圖。圖4是表示對構成釣線導向件的框架進行成形的模具的結構例的圖。圖5是表示框架部分的層壓材料的積層構造的圖。圖6是表示從用模具成形的板狀體上切割出框架的狀態(tài)的圖。圖7是放大了框架固定部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框架支腳部的強化纖維的配列狀態(tài)的圖。圖9是表示釣線導向件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圖。圖10是表示釣線導向件的另一個其他實施方式的圖。圖11是表示放大了框架部分的層壓材料的積層構造(8層)的圖。圖12是表示放大了框架部分的層壓材料的積層構造(9層)的圖。圖13是放大表示框架部分的層壓材料的積層構造的圖。圖14是表示彎曲部的層壓材料的補強層的圖。圖15是表示彎曲部的層壓材料的其他補強層的圖。圖16是表示彎曲部的層壓材料的其他補強層的圖。圖17是表示彎曲部的層壓材料的其他補強層的圖。圖18是表示支腳部的強化纖維的配列狀態(tài)的圖。符號說明1-釣線導向件;3-框架;5-固定部;6-導向環(huán);7-環(huán)保持部;8-支腳部;10a、 10b-彎曲部;20、24_層壓材料積層材;21-軸長方向纖維強化樹脂層;22a、22b-斜向纖維 強化樹脂層;23-織布層;30-板狀體;50-模具。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線導向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方式進行說 明。首先,參照圖1至圖3說明本發(fā)明涉及的釣線導向件的一個構成例。在這些圖中, 圖1是釣線導向件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從箭頭A的方向觀察圖1的圖,圖3是表示將釣線 導向件安裝于釣竿(竿管)上的狀態(tài)的圖。另外,在圖1中,箭頭A的方向與釣線導向件安 裝在釣竿上時的釣竿的軸長方向一致,圖3是從基竿側目視竿梢側的圖。釣線導向件1具有由強化纖維中浸漬了合成樹脂的纖維強化層壓材料(以下稱 “層壓材料”)形成的框架3 (關于層壓材料的構成以及框架的詳細制造方法將隨后說明)。 該框架3具有安裝于釣竿(竿管)40的外表面的固定部5、安裝有釣線穿過的導向環(huán)6的環(huán) 保持部7、連結環(huán)保持部7和固定部5之間的支腳部8。
6
所述固定部5是位于框架下端的固定于釣竿表面的部位(也稱為腳部),在本實施 方式中沿釣竿的軸長方向延伸,在其背側的抵接面5a置于釣竿表面的狀態(tài)下通過線固定、 粘接等進行固定。另外,固定部5可以采用1只腳、2只腳或者嵌合在竿管上的管狀體等各 種形狀。所述環(huán)保持部7是應在離開釣竿表面的狀態(tài)下對釣線進行導向而固定導向環(huán)6的 部位。在環(huán)保持部7上形成有用于嵌入并固定導向環(huán)6的開口 7a,整體呈大致圓形的外形。 另外,嵌入開口 7a的導向環(huán)6構成為環(huán)狀,采用在其內周面即釣線導向面6a部分滑動阻力 小的構件,例如由碳化硅(SiC)、氧化鋁、碳化鎢、鈦、鋁、不銹鋼(SUS)、陶瓷等形成。該導向 環(huán)6在框架3通過上述層壓材料一體形成后嵌入環(huán)保持部7的開口 7a而被固定。另外,所述支腳部8是連結固定部5和環(huán)保持部7的部位,使導向環(huán)6從釣竿表面 罔開。以下,對在所述框架3上形成有兩個彎曲部的例子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固定部5與支腳部8之間的分界部分上形成有第1彎曲部 10a,而且,在支腳部8的環(huán)保持部7側形成有比第1彎曲部更加緩和地彎曲的第2彎曲部 10b。此時,所述分界部分相當于從實際上相對于釣竿的外表面處于固定狀態(tài)的固定部5的 端部朝向環(huán)保持部7而立起的區(qū)域。在框架3上形成上述的彎曲部時,尤其是通過在支腳部8形成第2彎曲部10b,作 為框架整體可以階段性地設定由彎曲形成的彎曲角度,可以分散集中應力,提高強度。而 且,如上所述,如果是在框架3上形成多個彎曲部10a、10b,則與在固定部5和支腳部8之間 的分界部分或者在其附近形成的彎曲部(圖中對應于第1彎曲部10a)相比,優(yōu)選較小地設 定形成于支腳部8的彎曲部(圖中對應于第2彎曲部10b)的彎曲角度。具體地說,優(yōu)選形 成在固定部5與支腳部8之間的分界部分或者其附近的彎曲部的彎曲角度0 1范圍為30 90度,與其相比,形成于支腳部8的彎曲部的彎曲角度0 2的角度小(0 1 > e2),范圍為 0 45度,兩個角度加在一起時為30度以上100度以下。另外,如圖1所示,彎曲角度根據在彎曲部分的前后切線相互交差的角度而定義。 如上所述,當在框架上形成了兩個彎曲部10a、10b時,優(yōu)選該角度的關系如上進行設定。另 外,關于固定部5與環(huán)保持部7之間的彎曲角度(固定部5的下面切線與環(huán)保持部7交叉 的角度)9 3,優(yōu)選在30 100度的范圍進行設定。而且,關于上述的支腳部8,雖然兩個彎 曲部10a、10b之間形成為直線狀,但是兩個彎曲部10a、10b之間既可以形成為具有規(guī)定曲 面的彎曲狀,也可以用彎曲面構成支腳部整體。通過以這種角度關系形成彎曲部,能夠防止應力向特定彎曲部集中,實現強度穩(wěn)定。另外,形成在上述的框架上的彎曲部10a、10b雖然是應力集中而容易產生破損等 的區(qū)域,但是,通過采用后述的制造方法及層壓材料的結構,可以提高比強度及比剛性。另外,所述框架3采用預先形成有彎曲部的狀態(tài)的層壓材料(加熱成形后為板狀 體)通過沖壓加工等而形成,此時,形成為具有規(guī)定的外形。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 框架3為,從固定部5的端部通過第1彎曲部10a立起的支腳部8隨著向上方過渡而逐漸 變寬,與形成有安裝導向環(huán)6的開口 7a的大致圓形的環(huán)保持部7連結為一體。此時,如圖 所示,為實現輕量化,在支腳部8也可以形成開口(掏空)8a。
7
下面,參照圖4至圖6對形成如上方式的框架3的方法進行說明。首先說明整體 的制造工序,然后對層壓材料的積層狀態(tài)以及積層的層壓材料的強化纖維的排列狀態(tài)進行 說明。如上所述,框架3由強化纖維中浸漬了合成樹脂的層壓材料形成。此時,層壓材料 構成為例如碳纖維或玻璃纖維等強化纖維在規(guī)定方向上并絲的狀態(tài)或者編織后的薄膜狀, 是作為基質樹脂浸漬了熱硬化性樹脂(例如環(huán)氧樹脂)或熱塑性樹脂(例如尼龍)的結構。首先,將上述的層壓材料裁剪為規(guī)定形狀,使其重合為多層。對于重合的層壓材料 的張數(層數)、各層壓材料的構成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是應考慮在框架3上形成彎曲部 10a、10b、使用時在框架3上施有負荷、安裝的釣竿的特性及安裝部分等因素,對層壓材料 的種類、層疊條件等進行各種各樣的調整。將如此積層的層壓材料放在圖4所示的模具50內。本實施方式的模具50由上下 分開的上模51和下模52構成,將積層的層壓材料(以下稱層壓材料積層材20)放在下模 52的規(guī)定位置。在上模51與下模52之間,根據層壓材料積層材20的設定位置形成有空洞 部50a,在該表面區(qū)域涂覆有脫模劑。構成上述模具50的上模51呈凹狀,下模52呈凸狀,擠壓兩者時,在兩者之間形成 所述空洞部(該空洞部對應于框架3的壁厚)50a,以形成框架3。而且,在下模52上,在放 置積層為所述薄膜狀的層壓材料積層材20時與上述彎曲部10a、10b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 彎曲形成凸部52a、52b,在上模51上,對應于彎曲形成凸部52a、52b形成有彎曲形成凹部 51a、51b0另外,所述層壓材料積層材20既可以在一次性地全部重合的狀態(tài)下放在下模上, 也可以一層一層地放入等,分為多次進行積層。通過如此分為多次,還可以減少強化纖維的 移動,精度良好地放在下模52的規(guī)定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使模具50上下 分開,所以層壓材料積層材20放置在下模52后,按照模具的形狀保持為規(guī)定形狀。當然, 模具不過是舉出的一個例子,分模的方向可以是左右方向、傾斜方向等任意方式。然后,將層壓材料積層材20放在下模52后,通過加壓進行固定。關于該加壓固定 方法,既可以通過上模51夾緊,也可以使用手、壓具等進行按壓。在此階段,包括所述彎曲 部,保持為相當于成形后的框架形狀的形狀,由此,可以防止在成形后出現內部殘留應力, 可以提高強度以及實現穩(wěn)定性(在此階段,層壓材料積層材為未硬化狀態(tài),該彎曲部在加 熱硬化之前便已形成)。此后,進行加熱工序,在將基質樹脂硬化、成形后,將成形品(具有彎曲部的板狀 體30)從模具50中取出。另外,在用模具50壓著上述彎曲部進行加熱硬化時,優(yōu)選對該彎曲部用比其前后 區(qū)域相對大的力進行加壓。如此,通過大力加壓彎曲部區(qū)域,可以防止成形的框架的彎曲部 (lOaUOb)出現空隙,從而提高強度以及實現穩(wěn)定性。而且,與此同時,由于成形的框架3的 彎曲部10a、10b與其前后的區(qū)域(固定部、支腳部)相比可以提高纖維比率,因此可以強化 易產生破損等的彎曲部。之后,從在厚度方向上積層層壓材料而形成的板狀體30上切割出規(guī)定形狀的框 架。如上所述,由于層壓材料積層材20在加熱硬化處理后成為形成有彎曲部的板狀體30, 因此可以采用通過沖壓加工切割、通過液體(水流噴射等)切割或通過刃具(立銑刀等)切割等任意方法。而且,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通過從板狀體30上去除或破壞不要的部分而 以切割出(留下)框架的形式形成。如圖6所示,可以從1塊板狀體30上切割出多個框架 3,能夠實現高效生產。另外,在該加工時,雖然優(yōu)選框架3的基本外形即具有開口 7a的環(huán)保持部7、具有 開口 8a的支腳部8等同時形成,但是這些也可以在不同的工序形成。而且,關于所述板狀 體30,不局限于一塊單純的平面形狀,也可以根據位置使積層厚度變化,或者使板狀部分呈 向多個方向延伸的形狀(T字形或倒Y字形等),或者也可以包括曲面形狀,還可以組合有多 個板狀部分。切割出的框架可根據需要進行細節(jié)部分加工。所謂細節(jié)部分的加工例如是指為使 固定部5成為易于放置于釣竿的形狀而形成曲面狀,或者為了便于進行繞線、線固定而對 固定部的端部進行研磨等。然后進行框架的表面處理。例如,通過實施滾筒拋光,在除去表面毛刺的同時,進 行達到獲得表面光澤程度的最后研磨。關于該研磨的程度,可以根據釣線導向件的尺寸、形 狀、材質特性等任意調整研磨劑、研磨時間等。通過進行這種滾筒拋光,能夠研磨框架而不 切斷強化纖維,實現強度的穩(wěn)定性,同時可以獲得外觀優(yōu)美的釣線導向件。另外,在進行這種研磨工序時,優(yōu)選以在框架的表面露出部分強化纖維留出部分 基質樹脂的形式進行研磨。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研磨表面的光澤。從上述板狀體30上切割出而成形的框架的側面的積層面為切割面。因此,有必要 為了避免從露在側面的積層邊界部浸入水或出現剝落而進行處理,從而使釣線導向件的耐 久性更高。而且,由于框架的側面有可能接觸釣線,因此,優(yōu)選進行防止釣線劃傷的同時在其 表面本身不產生劃傷的處理。由于強化纖維的截面呈大致圓形,因此如果進行切割,則側面 上露出部分(纖維的露出端面)的強化纖維相對于長軸X被斜著切割的情況很多。而且,在這種露出狀態(tài)(側面狀態(tài))下,為了使積層的多個層為同一平面并且使側 面的面形狀呈凸面狀而進行研磨處理,從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層間剝落或釣線劃傷等。 此時,通過研磨處理,在側面露出的層壓材料積層材20的層間雖然也有時微觀性地略微凹 陷,但是由于基質樹脂(合成樹脂)以堵塞該凹陷的形式進行填補,因此也不會成為剝落的 原因。上述的研磨處理,可以在例如通過如上所述的滾磨除去表面毛刺的同時,通過進 行達到獲得表面光澤程度的最后研磨來實現。具體地說,框架兩側表面的面形狀在框架的 截面呈矩形形狀R的情況下,呈向外側方向突出的凸面狀,該凸面沿框架的側面在長度方 向上連續(xù)形成。另外,在進行上述研磨處理時,加工成光滑面,以使強化纖維和基質樹脂成同一平 面(強化纖維的端部雖然有時略微突出,但大致形成同一平面)。具體地說,側面表面研磨 成平均表面粗糙度(Ra值)在10 y m以下。由此,可以防止層壓材料積層材20的層間剝落,成為具有高耐久性的框架結構, 即使釣線接觸,也可以防止其鉤掛、劃傷。另外,更為優(yōu)選通過將表面研磨至平均表面粗糙 度(Ra值)在lym以下,從而使強化纖維露出的表面都能被切實地加工成光滑面,消除導 致破損等的傷痕。
9
而且,根據需要,在框架的整體或一部分上形成被膜。例如,為了提高外觀效果或 保護框架本體,也可以進行涂裝或者蒸鍍金屬或陶瓷等。最后,在如上形成的框架的開口 7a處安裝導向環(huán)6。導向環(huán)的安裝方法可以采用 壓入、粘接、卷邊以及其他任意的固定方法。下面,對于采用上述的層壓材料形成框架3時該層壓材料的優(yōu)選配置方式等進行 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框架3由強化纖維中浸漬了合成樹脂的層壓材料積層材20構成。層 壓材料在框架的厚度方向(安裝于釣竿時的前后方向)上進行積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 圖5所示,其具有從安裝于釣竿的狀態(tài)觀察,強化纖維沿釣竿的軸長方向并絲的軸長方向 纖維強化樹脂層21 ;強化纖維在相對于釣竿的軸長方向具有規(guī)定角度的交差方向上并絲 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22a、22b ;及編織有強化纖維的織布層23。具體地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成為框架厚度的中間位置的中立軸區(qū)(圖6中用X 表示中立軸),采用強化纖維在軸長方向上并絲的層壓材料,配置有軸長方向纖維強化樹脂 層21,在其外側(兩側),采用強化纖維相對于軸長方向在規(guī)定的角度(傾斜角度雖然是任 意的,但優(yōu)選為15 75度,更優(yōu)選為30 60度)上并絲的層壓材料,配置有斜向纖維強化 樹脂層22a、22b,而且,在最外層(雖然是兩側的整面,但也可以是一部分為最外的區(qū)域), 采用編織有強化纖維的層壓材料,配置有織布層23。另外,所述軸長方向纖維強化樹脂層 21也可以是多層(1層 4層)。關于所述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22a、22b,各層中強化纖維 的指向方向也可以不同。如此,在形成纖維強化樹脂制的釣線導向件時,優(yōu)選選擇在從前后方向觀察框架 本體的圖1的箭頭A的方向上,或者在俯視時,強化纖維處于至少指向三個方向的狀態(tài)的層 壓材料,進行積層。即,通過使強化纖維的指向方向在三個方向以上,可以高效地形成輕量、 強度出色的釣線導向件,同時即使減小框架的寬度也能夠獲得出色的強度。另外,通過如此 地使框架3在中立軸區(qū)將強化纖維配置在軸長方向,在中立軸區(qū)的外側將強化纖維配置在 相對于軸長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在最外層配置編織有強化纖維的織布層23,即使產生較 大的彎曲也不會出現斷裂、破損等,在可實現強度提高及穩(wěn)定性的釣線導向件1的同時,還 能夠高效地實現輕量化。另外,在本構成中,優(yōu)選框架3配置為指向相對于所述長度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 交叉方向的強化纖維(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22a、22b的強化纖維)的量比指向固定部5朝 向環(huán)保持部7的其長度方向的強化纖維(長方向纖維強化樹脂層21的強化纖維)的量多。 由此,即使釣線導向件1彎曲很大而因圖1中箭頭方向的較大負荷使框架3產生彎曲,也能 夠成為不易破損的釣線導向件。另外,在本構成中,框架3的配置于最外層的層壓材料(織布層23)的厚度比配置 于所述中立軸區(qū)的層壓材料(長方向纖維強化樹脂層21)的厚度薄。通過如此配置,可以 提高強度,防止強化纖維從端部剝落,同時可以較大地彎曲。如上所述,優(yōu)選在框架3的最外層配置織布層23。這是因為框架3的表面容易接 觸其他東西,是容易剝落的部分,以及在實際垂釣時,框架因釣線的張力而彎曲等,強化纖 維有可能從框架端部剝落或破損,因此,通過在該表面區(qū)域配置編織有強化纖維的織布層, 可以有效防止強化纖維的破裂、剝落,提高強度以及實現穩(wěn)定性。關于織布層23在后面將
10進行詳細說明。根據圖10,對整體由8層層壓材料積層材20構成框架3的例子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隨著從前方側(竿梢側)向后方側(基竿側)移動,依次將纖維 強化樹脂層定義為第1層20a、第2層20b、第3層20c、第4層20d、第5層20e、第6層20f、 第7層20g、第8層20h (在這種積層構造中,相當于積層側中央的第4層20d和第5層20e 之間為積層材20的中央C)。另外,在圖10中,將從正面(釣竿的軸長方向)觀察釣線導向 件時的鉛垂方向定義為框架的長軸X,關于各層的纖維方向,用斜線或方格線表示。成為層壓材料積層材20最外層的前后面(第1層20a及第8層20h)由織布的纖 維強化樹脂層構成。此時,構成織布的強化纖維如圖10所示,設定為沿所述長軸X的方向 和與之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所述第1層20a和第8層20h的內層側(第2層20b及第7層20g)由在沿長軸 X方向(即使不完全一致也可以)的一個方向上并絲的強化纖維組成的軸向纖維強化樹脂 層構成。另外,其內層側(第3層20c及第6層20f)由從前方觀察時強化纖維相對于長軸 X斜向右方向(定義為+)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此時,雖然相對于長軸X向右方向 傾斜即可,但是優(yōu)選相對于長軸X的傾斜角度在10° 60°的范圍,另外,兩個層的強化纖 維的斜向角度不完全一致也可以。而且,其內層側(第4層20d及第5層20e)由從前方觀察時強化纖維相對于長軸 X斜向左方向(定義為-)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此時,雖然相對于長軸X向左方向 傾斜即可,但是優(yōu)選相對于長軸X的傾斜角度在-10° -60°的范圍,另外,兩個層的強化 纖維的斜向角度不完全一致也可以。如上所述,層壓材料積層材20的中央C的前后層是強化纖維均斜向左方向的斜向 纖維強化樹脂層(第4層20d及第5層20e),其外側是強化纖維均斜向右方向的斜向纖維 強化樹脂層(第3層20c及第6層20f)。即,處于以下狀態(tài),在相對于積層材20中央C的 一側和另一側,配置有強化纖維相對于框架的長軸X相互在相反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 樹脂層(第4層20d和第6層20f以及第3層20c和第5層20e)。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狀態(tài)為,在相對于層壓材料積層材20中央C的一側和另一側, 配置有強化纖維相對于框架的長軸X相互在相同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第4層 20d和第5層20e以及第3層20c和第6層20f)。根據以上的層壓材料積層材20的構成,能夠在實現框架本身輕量化的同時,獲得 比強度、比剛性以及彎曲性出色的釣線導向件。尤其是因為在相對于積層材20中央C的一 側和另一側,配置了強化纖維相對于框架的長軸X相互在相反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 脂層,所以,即使在拋出釣線或者魚上鉤時等,釣線導向件的框架3上施有負荷而向前后彎 曲或產生扭曲,彎曲方向也不會偏于一方,因此可以有效抑制破損等。而且,由于釣線因框 架3的彎曲而接觸導向環(huán)的部位難以集中,因此可以防止釣線磨損。另外,在上述構成中,由于在相對于層壓材料積層材20中央C在其前后的一側和 另一側,在分別從中央C按積層順序遠離的方向上,將強化纖維相對于框架的長軸X相互在 相同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按照相同的順序進行配置,因此,在釣線導向件1的 框架的前后,可以使彎曲剛性和扭曲剛性相同,可以防止框架對于負荷在一定的方向偏于一方地歪扭。另外,由于上述結構的層壓材料積層材20具有在沿長軸X方向的一個方向上并絲 的強化纖維組成的軸向纖維強化樹脂層(第2層20b及第7層20g),因此,長軸方向上的彎 曲剛性可由此而提高。圖11表示整體由9層層壓材料積層材24構成框架的其他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層壓材料積層材24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隨著從前方側(竿梢側) 向后方側(基竿側)移動,依次定義為第1層24a、第2層24b、第3層24c、第4層24d、第 5層24e、第6層24f、第7層24g、第8層24h、第9層24i。在這種奇數的積層數中,第5層 24e構成作為積層順序的中央C的芯材層。成為層壓材料積層材24最外層的前后面(第1層24a及第9層24i)由織布的纖 維強化樹脂層構成,其內層側(第2層24b及第8層24h)由在沿長軸X方向的一個方向上 并絲的強化纖維組成的軸向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另外,其內層側(第3層24c及第7層24g)分別由相對于長軸X向右方向傾斜的 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及向左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其內層側(第4層24d 及第6層24f)分別由相對于長軸X向左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及向右方向傾斜 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另外,成為中央C的芯材層24e由在沿長軸X方向的一個方向上并絲的強化纖維 組成的軸向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因此,層壓材料積層材24的中央C(芯材層24e)的前后層為配置有強化纖維相對 于框架的長軸X相互在相反方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第4層24d及第6層24f) 的狀態(tài),其外側的層也處于配置有強化纖維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 層(第3層24c及第7層24g)的狀態(tài)。而且,層壓材料積層材24的積層狀態(tài)為,相對于中央C(芯材層24e)的兩側的纖 維強化樹脂層朝向外層纖維方向呈相互對稱的方向。根據這種結構的框架,即使釣線導向件的框架3上施有負荷而向前后彎曲或產生 扭曲,彎曲方向也不會偏于一方,從而可以有效抑制破損等。而且,由于釣線因框架3的彎 曲而接觸導向環(huán)的部位難以集中,因此可以防止釣線磨損。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 中央配置成為軸向纖維強化樹脂層的芯材層24e,對于框架3,即使沿軸長方向因釣線的張 力等而作用有彎曲力,也可以在實現輕量化的同時有效提高該方向的比剛性。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積層狀態(tài)為相對于中央C (芯材層24e)的兩側的纖維 強化樹脂層朝向外層纖維方向呈相互對稱的方向,因此,在框架受到扭曲力作用時,無論對 于左右任何方向上的扭曲,均可以提高比強度。下面,對織布層23進行說明。如圖8所示,優(yōu)選使用編織有強化纖維的主要纖維的網眼寬度w(強化纖維通常以 多根扎束的狀態(tài)構成纖維束,該纖維束編織后構成織布狀,因此網眼大小由纖維束的寬度 而定)比框架3的支腳部8的寬度W(此處的寬度相當于最小部位的寬度)小的織布。通過設置這種織布層23,可以更加切實地防止強化纖維剝落、破損,提高強度以及 實現穩(wěn)定性。另外,對于彎曲部10a、10b也可以相對地進行強化,可以獲得輕量、強度平衡 性出色的釣線導向件。當然,在固定部5、環(huán)保持部7的區(qū)域,也同樣優(yōu)選與那些部分的最小寬度相比使上述織布層23的網眼寬度小。另外,在圖8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織布的網眼方向沿著軸長方向AX,但是,優(yōu)選使 其相對于長軸方向AX傾斜45度士 15度或者45度士30度。通過如此傾斜,可以防止強化 纖維斷裂、剝落。另外,也可以使層整體由上述的織布層構成。另外,如上述構成所示,優(yōu)選在框架3的中間層區(qū)域配置軸長方向纖維強化樹脂 層21。由此,對于框架3,即使沿軸長方向因釣線的張力等而作用有彎曲力,也可以在實現 輕量化的同時有效提高該方向的比剛性。下面,說明彎曲部。關于彎曲部10a、10b,優(yōu)選與其前后的區(qū)域相比提高纖維比率。例如,如在上述工 序中所說明的那樣,通過在加熱成形時提高彎曲部區(qū)域的按壓力,可以使樹脂流出而提高 彎曲部的纖維比率,通過如此構成,即使負荷發(fā)生作用使框架彎曲,也可以得到難以破損的 釣線導向件。另外,取代提高彎曲部的纖維比率,也可以如圖7所示將彎曲部的壁厚T形成得比 固定部5的壁厚T1及支腳部8的壁厚T2厚。如此,通過使彎曲部的壁厚比其他區(qū)域厚,可 以有效防止在彎曲部出現破損。當然,優(yōu)選在增加壁厚的同時,如上所述地提高纖維比率。另外,關于彎曲部,優(yōu)選使彎曲部內側的外層部位(圖7中彎曲部10a的用符號P 表示的一側)的合成樹脂浸漬量比厚度方向的中立軸部位的合成樹脂浸漬量多。作為補強彎曲部的方法,尤其優(yōu)選以下方法。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在固定部5至環(huán)保持部7的框架的大致全長上設置有補 強層,由此,構成在彎曲部10b上設有補強層。在此,所謂補強層,是指在將釣線導向件安裝于釣竿40上時,以提高框架3在前后 方向的彎曲剛性且使彎曲部10a因負荷而彎曲時的彎曲角度的變化減小的形式進行補強 的層,在構成層壓材料積層材20的多個層壓材料中,只要是任一個層壓材料中包含如下強 化纖維的結構即可,其為在從正面觀察釣線導向件時的上述立起方向(鉛垂方向X)上,沿 著從固定部5朝向支腳部8的框架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強化纖維。具體地說,在圖12中, 構成處于夾著多個纖維強化樹脂層的狀態(tài)的第2層20b及第7層20g的層壓材料,其為沿 鉛垂方向X(立起方向)將強化纖維在一個方向上并絲的結構,具有對彎曲部進行補強的補 強層的功能。而且,為了提高彎曲部的補強效果,優(yōu)選將這樣的補強層配置在積層的層壓材 料中的外層側。另外,為了提高補強效果,優(yōu)選構成補強層的纖維強化樹脂層的強化纖維配置在 正面觀察釣線導向件時沿鉛垂方向X的方向上,但是,在正面觀察釣線導向件時,只要相對 于鉛垂方向X傾斜角度在10°以下(相對于鉛垂方向+10°至-10°的范圍),也可以構成 為多少有些傾斜,或者只要具有在鉛垂方向X上延伸的強化纖維,也可以作為如上所述的 織布來構成。另外,雖然補強層也可以僅設置在彎曲部10a的彎曲區(qū)域,但是,優(yōu)選夾著彎 曲部10a從固定部5至支腳部8連續(xù)設置。作為其他的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也可以在彎曲部10a的外側除添加上述補強 層20b以外,還配置補強片22。這種補強片22包含在沿鉛垂方向X的方向上并絲的強化纖 維,在本實施方式中,夾在如上所述地構成的第2層20b(補強層)和第1層20a之間。另 外,補強片22不是在框架3的從固定部至環(huán)保持部上形成,只要是局部補強彎曲部10a(根據需要也可以是彎曲部10b)的構成即可。具體地說,是配置在從固定部5的端部開始覆蓋 彎曲部10a的區(qū)域的構成。如此,通過在彎曲部的外側進一步配置成為其他補強層的補強片22,可以提高補 強效果。當然,這樣的補強片也可以在中間位置C的內側也設置,通過配置在比較外側(靠 近彎曲部外側的位置)的位置,與內側相比,可以提高補強效果。圖14是表示框架彎曲部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放大截面圖。如本實施方式所示,補強片22a并非像上述實施方式的補強片22那樣具有規(guī)定的 長度,也可以是配置為僅補強彎曲部10a的實施方式。圖15是表示框架彎曲部的另一其他實施方式的放大截面圖。如本實施方式所示,補強片22b并非像上述第3實施方式的補強片22a那樣夾在 層間,也可以是配置在外層(成為最外層的織布所構成的纖維強化樹脂層20a的外側)的 實施方式。圖16是表示框架彎曲部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放大截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取代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的補強層(第2層20b、第7層20g), 配置由強化纖維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的層壓材料構成的斜向強化纖維層20b'、20g',可 以進一步提高對于框架在扭曲方向上的強度。而且,通過在彎曲部10a的區(qū)域,以強化纖維 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沿鉛垂方向的狀態(tài)纏繞用于補強的層壓材料薄膜,來配置補強片22c。如 此,關于補強片,為了補強彎曲部,也可以是纏繞帶狀層壓材料薄膜的結構。下面,說明支腳部8。如圖17所示,雖然支腳部8與固定部5的連結部即第1彎曲部10a形成為一塊彎 曲板,但是由此開始分叉,在向外方擴展的同時那些頂端分別與環(huán)保持部7連結。也就是 說,第1彎曲部10a未停止于單純向厚度方向彎曲,而且,還沿寬度方向向外方擴展而分叉。 而且,在平坦部15C的中央形成有掏空的開口 15D,在開口 15D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窄幅 部15E、15E。另外,在第1彎曲部10a,寬度與厚度之比(寬度/厚度)設定為2 9左右。在此,在支腳部的窄幅部15E、15E具有將強化纖維的方向配置為沿窄幅部15E、 15E的長度方向Y、Y'的層。該層不局限于一層,也可以是多層。另外,在該層的下層側或 上層側有時也具備相對于連結上述固定部5的左右寬度方向的中心與環(huán)保持部7的中心 的中心線L具有平行配置的一個方向并絲層的強化纖維R的層;或者相對于上述中心線L 具有分別平行和正交的織布層的強化纖維的層。另外,此處所說的沿長度方向Y、Y'的方向,當然包括相對于長度方向Y、Y'向該 方向或者向與其平行的方向筆直延伸的方向,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包括相對于長度方向Y、 Y'以士5度的角度,更大角度為以士 10度的角度延伸的方向。另外,在窄幅部15E、15E, 強化纖維的長度為窄幅部15E、15E的寬度尺寸m的2倍以上,更優(yōu)選具有3倍以上的長度。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支腳部8中,雖然在中央的開口 15D的兩側分別形成有窄幅部15E、 15E,但是在不具有開口 15D的情況下,窄幅部15E則指支腳部中寬度最窄的部分。根據采用上述制造方法形成的釣線導向件,與金屬制的產品相比,重量變輕,而 且,能夠獲得強度、剛性以及彎曲性出色的結構。因此,即使安裝多個這樣的釣線導向件,也 不會使釣竿整體重量化,而釣竿的性能可以提高。特別是在竿梢這樣的部分,由于更加實現 了輕量化,因此容易感覺到細微的碰鉤,能夠進一步提高釣竿的性能。
以上,雖然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構成,可 以進行多種多樣的變形。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對于構成釣線導向件的框架部分,采用纖維強化層壓材料來構 成,同時為了提高強度、剛性等,尤其為了防止在彎曲部的區(qū)域產生破損等,采用上述的制 造方法以及層壓材料的配置形式。關于構成上述框架的層壓材料,在強化纖維的種類、彈性 率、樹脂浸漬量、壁厚等的構成以及積層狀態(tài)等方面,不受實施方式的限制,可以進行各種 各樣的變形。另外,對于釣線導向件,雖然對采用線固定等而固定于釣竿的構成進行了說明,但 是,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可滑動地外嵌于釣竿的浮動導向件。如果是這種浮動導向件,也可以 是在上述框架3上不形成彎曲部的結構。即,如圖9所示,框架3A構成為平板狀,在其一端, 作為固定部5A,形成有安裝外嵌于釣竿的滑動固定環(huán)5c的開口,在另一端,作為環(huán)保持部 7A,形成有可固定導向環(huán)的開口 7c。另外,在連結固定部5A和環(huán)保持部7A的支腳部8A,根 據需要形成掏空口 8c。而且,在開口 5D上安裝有滑動固定環(huán)5c,通過將未圖示的筒狀體固 定在安裝有滑動固定環(huán)5c的開口 5D,使該筒狀體的內側面上形成的凹凸條的部分與釣竿 的竿桿卡合。另外,釣線導向件如圖10所示,固定部5及支腳部8也可以設置為以環(huán)保持部7 為中心在其前后兩側分別延伸。在該釣線導向件中,由固定部5、環(huán)保持部7及支腳部8構 成的框架3也將強化纖維中浸漬有樹脂的層壓材料進行積層而一體形成。另外,根據釣竿的安裝位置,也可以采用框架上不形成彎曲部的結構,關于構成這 樣的釣線導向件的框架所使用的層壓材料,即使是織布層的單層結構,也可以作為積層結 構。而且,如上所述,構成框架的層壓材料在積層的狀態(tài)下,如果在俯視時強化纖維的 指向方向在三個方向以上,則可以在實現輕量化的同時有效提高強度,但是,關于構成各層 的層壓材料的強化纖維的指向方向或其積層位置,沒有特殊的限定,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形。 此時,如上所述,為了有效地防止破損等,優(yōu)選框架的最外層配置織布層。
權利要求
一種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為制造具有由纖維強化層壓材料構成的框架的釣線導向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纖維強化層壓材料加熱硬化而形成板狀體,由該板狀體形成所述框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使所述纖 維強化層壓材料處于彎曲狀態(tài)進行加熱硬化,形成具有彎曲部的板狀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使所述纖 維強化層壓材料至少對應于1個彎曲部的位置而處于彎曲狀態(tài)。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 腳部和環(huán)保持部構成,所述彎曲部至少設置在所述框架的固定部和支腳部的分界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 腳部和環(huán)保持部構成,在所述支腳部及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腳部的分界部分分別設有彎曲 部,設置在所述支腳部的所述彎曲部被設定為彎曲角度比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腳部 的分界部分的所述彎曲部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過從所述 板狀體上切割出而成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過沖壓加 工或者液體或刃具而從所述板狀體上切割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過從所述 板狀體上去除或者破壞不要部分而成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過沖壓加 工或者液體或刃具而從所述板狀體上切割出。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采用滾筒拋 光進行表面研磨處理。
11.一種釣線導向件,具備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多個纖維強化樹脂層構成,該 纖維強化樹脂層將強化纖維中浸漬有合成樹脂的纖維強化層壓材料進行了積層。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纖維強化樹脂層在所 述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積層。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所述纖維強化樹脂 層積層了 3層以上。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所述強化纖維在三 個方向以上的多方向上積層。
15.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使所述強化纖維在 軸長方向或傾斜方向上積層。
16.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在其最外層設有由 織布構成的纖維強化樹脂層。
17.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相對于所述纖維強 化樹脂層中央的兩側的纖維強化樹脂層以纖維方向朝向外層成為相互對稱方向的形式積 層。
18.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在相對于所述纖維強化樹脂層中央的一側和另一側,設有強化纖維相對于所述框架的軸長方向相互向相反方 向傾斜的斜向纖維強化樹脂層。
19.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在成為所述框架的 厚度方向的中間位置的中立軸區(qū)將強化纖維配置在所述框架的軸長方向上,在所述中立軸 區(qū)的外側將強化纖維配置在與所述框架的軸長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20.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將出現在所述框架 側面的所述多個纖維強化樹脂層形成為同一平面。
21.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腳部和環(huán) 保持部構成。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腳部具有將所述強化纖 維配置在沿所述支腳部長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層。
23.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釣線導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從所述固定部朝 向所述支腳部立起的彎曲部,在該彎曲部設有當正面觀察所述釣線導向件時沿其鉛垂方向 的強化纖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重量輕且強度、剛性及撓性出色的釣線導向件及其制造方法。具體為,本發(fā)明涉及的釣線導向件由纖維強化層壓材料制成,其制造方法包括通過將纖維強化層壓材料加熱硬化來形成板狀體的板狀體形成工序;由所形成的板狀體形成框架的框架形成工序。
文檔編號B32B37/06GK101849531SQ201010140410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內藤秀行, 齋藤篤, 森裕幸, 渡邊昌幸, 秋葉勝, 菅谷英二, 鶴藤友義 申請人:大和精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