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攻近戰(zhàn)消防機器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消防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可以遙控進入火場進行內攻近戰(zhàn)滅火作業(yè)的內攻近戰(zhàn)消防機器人。
【背景技術】
[0002]商場、倉庫、辦公樓等大型建筑物一旦發(fā)生火災,由于建筑物內部情況復雜,火情難以判斷,消防員如果強行進入火場滅火將會冒著極大生命危險,為保證消防員的人身安全,有關部門已經嚴令禁止消防員的此種行為,但若不及時進入火場滅火,很多時候又難以有效控制火勢,只能等待火勢自然減弱后再進行滅火作業(yè),這又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因此消防官兵為職責冒險進入火場的事情仍時有發(fā)生,為保證消防官兵的人身安全同時又能有效控制火勢,迫切需要一種能遙控進入火場進行火勢偵查及滅火的消防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攻近戰(zhàn)消防機器人,可遙控進入火場進行火勢偵查及內攻近戰(zhàn)滅火作業(yè),有效控制火情。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0005]一種內攻近戰(zhàn)消防機器人,包括轉座和車體,轉座設置于車體上,在所述轉座的前側設有噴水炮筒,所述噴水炮筒上側設有攝像頭,在所述轉座上側設有防火分隔水幕帶和用于形成防護水幕的灑水噴頭,所述轉座內設有用于控制噴射的分水系統(tǒng),所述分水系統(tǒng)通過消防水管與消防車相連,車體內設有控制模塊單元,所述控制模塊單元通過線路總成與火場外的控制系統(tǒng)相連,所述轉座和車體內側設有耐火層。
[0006]所述防火分隔水幕帶包括多個水幕噴頭,所述轉座內沿內壁設有蓄水腔,所述水幕噴頭均與所述蓄水腔相通。
[0007]所述分水系統(tǒng)包括一個電控閥總成以及一個與所述電控閥總成的進水口相連的輸入管,所述輸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車體外并設有用于與消防水管相連的輸入接口。
[0008]所述車體兩側設有行走履帶機構,所述行走履帶機構包括行走履帶、動力輪、行走輪、托輪和行走電機,其中在車體前后兩端分別設有兩對動力輪,車體兩側底部分別設有行走輪,車體兩側的頂部分別設有托輪,車體兩側的行走履帶分別依次繞過同側的動力輪、行走輪和托輪,在車體內設有兩個行走電機,兩個行走電機分別與車體兩側后端的動力輪相連。
[0009]所述車體內設有驅動所述轉座旋轉的轉向機構,所述轉向機構包括轉向電機、齒輪和回轉支承,其中轉向電機垂直固裝于車體內部的腔體底面,所述齒輪固裝在所述轉向電機的輸出軸上并與所述回轉支承的外環(huán)齒輪嚙合,轉座與所述回轉支承的外環(huán)齒輪固連,所述回轉支承的內環(huán)固設于車體內。
[0010]所述線路總成外部依次套設有絕緣層以及耐火層,所述車體內設有伸出至轉座外的天線。
[0011]所述車體后側設有用于輔助拖曳消防水管和線路總成的拖曳車,所述拖曳車包括車輪和車架,所述車架前端設有可張開的水管卡箍,后端設有導向箍,消防水管通過所述水管卡箍和導向箍水平固裝于車架上,且消防水管前端的接口通過所述水管卡箍夾持,在車架的前后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可張開的線路總成卡箍,線路總成通過所述線路總成卡箍水平固裝于車架上。
[0012]所述水管卡箍和線路總成卡箍結構相同,均包括兩個卡爪和復位彈簧,兩個卡爪扳開后分別壓縮兩側的復位彈簧,松開后卡爪自動復位。
[0013]所述轉座的后側設有用于抵消噴水后座力的后座炮筒。
[0014]所述車體兩側分別設有用于抵消噴水后座力的增重水囊。
[0015]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與積極效果為:
[0016]1、本實用新型遙控進入火場并通過設置于噴水炮筒上側的攝像頭觀察火場情況,滅火時本實用新型先通過轉座上的防火分隔水幕帶分隔火域,然后再通過噴水炮筒逐個火域滅火,達到有效控制火情的目的,同時本實用新型在轉座上側設有灑水噴頭用于形成防護水幕以保護車體。
[0017]2、本實用新型在車體兩側設有行走履帶,可越過各種障礙,保證車體在火場內順利行駛,同時車體上的轉座可以旋轉以適應火場內的復雜情況。
[0018]3、本實用新型在轉座和車體的殼體內側設有耐火層,以保護車體內的各種裝置不受火場影響,車體與火場外部相連的線路總成也套設有耐火層。
[0019]4、本實用新型整體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總重量不超過60kg,消防作業(yè)時,消防官兵可以將其放置在容積較大的背包中背運。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圖1中車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圖1中轉座的剖視圖,
[0023]圖4為圖3中轉座的側視圖,
[0024]圖5為圖1中拖曳車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圖5中拖曳車的俯視圖,
[0026]圖7為圖1中本實用新型車體和轉座的殼體結構示意圖,
[0027]圖8為圖1中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28]圖9為圖1中本實用新型設有增重水囊時的示意圖,
[0029]圖10為圖9中增重水囊的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0030]其中,I為噴水炮筒,2為攝像頭,3為灑水噴頭,4為防火分隔水幕帶,5為天線,6為轉座,7為車體,8為動力輪,9為拖曳車,10為消防水管,11為托輪,12為行走輪,13為腔體,14為行走電機,15為控制模塊單元,16為回轉支承,17為齒輪,18為第二出水口,19為蓄水腔,20為水幕噴頭,21為車輪,22為水管卡箍,23為車架,24為導向箍,25為接口,26為殼體,27為耐火層,28為防火分隔水幕,29為防護水幕,30為電控閥總成,31為第一出水口,32為輸入接口,33為輸入管,34為線路總成,35為線路總成卡箍,36為后座炮筒,37為增重水囊。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0032]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轉座6和車體7,其中半球狀的轉座6可轉動地設置于車體7上,在所述轉座6的前側設有噴水炮筒1,在所述轉座6上側沿左右方向設有兩條平行的防火分隔水幕帶4,兩個灑水噴頭3分設于兩條防火分隔水幕帶4的前后兩側,如圖3?4所示,每條防火分隔水幕帶4均包括多個呈弧狀均布于轉座6上側的水幕噴頭20,且兩條防火分隔水幕帶4的水幕噴頭20交錯設置,每條防火分隔水幕帶4的水幕噴頭20同時噴水時即形成一個扇面的防火分隔水幕28用于分隔火域,位于兩條防火分隔水幕帶4前后兩側的灑水噴頭3噴水時形成防護車體7用的防護水幕29,本實施例中,所述灑水噴頭3為消防用直立型灑水噴頭,在轉座6內設有用于控制所述噴水炮筒1、防火分隔水幕帶4和灑水噴頭3噴射的分水系統(tǒng),所述分水系統(tǒng)通過消防水管10與消防車相連,所述噴水炮筒1、防火分隔水幕帶4和灑水噴頭3通過消防車上的水泵提供噴射壓力,所述車體7兩側設有行走履帶機構,在車體7內設有驅動所述轉座6旋轉的轉向機構以及多個與火場外的控制系統(tǒng)相連的控制模塊單元15,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在轉座6和車體7的殼體26內側設有耐火層27用以保護內部裝置不受火情影響,本實施例中,所述耐火層27由耐火酚醛制成,本實用新型還在噴水炮筒I的上側設有用于觀察火情的攝像頭2,本實施例中所述攝像頭2為紅外線攝像頭,本實用新型在車體10后側設有拖曳車9。
[0033]如圖1?3所示,在所述轉座6內,沿轉座6內壁設有一個橫截面為弧狀的蓄水腔19,所述水幕噴頭20均與所述蓄水腔19相通,設置于轉座6內的分水系統(tǒng)包括一個電控閥總成30和一個輸入管33,所述電控閥總成30包括一個進水口和多個出水口,所述輸入管33與所述電控閥總成30的進水口相連,所述輸入管33的另一端延伸至車體7外并設有用于與消防水管10相連的輸入接口 32,所述電控閥總成30的第一出水口 31通過管路與所述噴水炮筒I相連,所述電控閥總成30的第二出水口 18通過管路與轉座6內的蓄水腔19相連,所述電控閥總成30的另外還有兩個出水口分別通過管路與轉座6上側的兩個灑水噴頭3相連。本實用新型進入火場后,在行駛過程中,兩個灑水噴頭3噴水形成防護水幕29保護車體7,當本實用新型行駛到指定區(qū)域后,灑水噴頭3繼續(xù)噴水防護,同時電控閥總成30與蓄水腔19相連的管路開啟,使兩條防火分隔水幕帶4噴水形成兩道防火分隔水幕28分隔火域,火域分隔完成后,灑水噴頭3和防火分隔水幕帶4均停止噴水,噴水炮筒I開始噴水滅火作業(yè),對單個火域實施滅火,上述各個管路之間的啟閉轉換即通過所述電控閥總成30控制實現(xiàn),此為本領域公知技術。
[0034]如圖1?2所示,所述車體7兩側設有行走履帶機構,所述行走履帶機構包括行走履帶、動力輪8、行走輪12、托輪11和行走電機14,其中在車體7前后兩端分別設有兩對動力輪8,車體7兩側底部分別設有數(shù)量相同的行走輪12,車體7兩側的頂部分別設有數(shù)量相同的托輪11,每個托輪11的頂部均與車體7前后兩端的動力輪8頂部平行,車體7兩側的行走履帶分別依次繞過同側的動力輪8、行走輪12和托輪11,在車體7內部的腔體13中設有兩個行走電機14,兩個行走電機14分別與車體7兩側后端的動力輪8相連以驅動行走履帶運行,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行走電機14各自控制一條行走履帶實現(xiàn)車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