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它包括:連續(xù)梁、若干墩柱,它還包括若干支座、千斤頂、鋼墊板、臨時支撐;墩柱頂面設置支座,連續(xù)梁放置在支座上,支座旁邊設置千斤頂,連續(xù)梁下面還設置有臨時支撐;在需要施加強迫位移的一側,采用可調高度支座或千斤頂及臨時支撐向上支撐起連續(xù)梁,在連續(xù)梁與支座之間放置一定厚度的鋼墊板,連續(xù)梁放在鋼墊板上;在澆筑完橋面板張拉鋼束工序形成結構體系后,再支撐起連續(xù)梁,拆除鋼墊板或恢復可調支座高度,連續(xù)梁放回到支座上。它是調整實施階段結構標高,改善彎斜橋支座受力不均的調整方法,解決彎梁橋內外側反力差異較大,曲線內側支座容易出現(xiàn)負反力等問題。
【專利說明】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橋梁結構中彎斜橋的反力調整技術,特別是現(xiàn)澆混凝土彎橋、鋼橋及鋼-混組合梁彎斜橋的支座反力調整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進行橋梁設計、施工時,彎橋支座反力會有不均勻現(xiàn)象,通常采用的現(xiàn)有措施有:進行墩柱預偏心、配重、拉力支座等。彎斜橋支座受力不均勻、支座脫空是橋梁結構的常見病態(tài)現(xiàn)象,甚至發(fā)生彎橋獨柱結構超載傾覆的嚴重事故。獨柱預偏心小對改善橋梁受力有限,預偏心大對橋梁景觀有影響;配重受到箱室內部空間的限制其作用也有限,并且增加工程費用,而且這兩種方法都是被動調節(jié)反力的方法。調整實施階段標高改善同側橋墩支座受力不均的方法未見報道。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它是調整實施階段結構標高,改善彎斜橋支座受力不均的調整方法,它屬于一種主動調節(jié)的方法;通過在施工階段調整標高主動施加強迫位移,使橋梁內外側支座反力趨向均勻;在支座單側或雙側施加方向性的強迫預位移,體系形成后回復支座設計標高;
[0004]通過有限元程序建立模型模擬后,根據(jù)主梁結構、材料等剛度預測所需位移量,計算核實對支座反力效果,確定在支座單側或雙側需要施加的強迫位移,體系形成后恢復原結構標高,使其調整反力后,受力更為合理,從而解決彎梁橋內外側反力差異較大,曲線內側支座容易出現(xiàn)負反力等問題。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0006]一種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它包括:連續(xù)梁、若干墩柱,它還包括若干支座、千斤頂、鋼墊板、臨時支撐;墩柱頂面設置支座,連續(xù)梁放置在支座上,支座旁邊設置千斤頂,連續(xù)梁下面還設置有臨時支撐;在需要施加強迫位移的一側,在結構安裝或澆筑時,采用可調高度支座或千斤頂及臨時支撐向上支撐起連續(xù)梁,然后在連續(xù)梁與支座之間放置一定厚度的鋼墊板,連續(xù)梁放在鋼墊板上,施加了強迫位移;在澆筑完橋面板張拉鋼束工序形成結構體系后,再采用可調高度支座或千斤頂及臨時支撐支撐起連續(xù)梁,然后再拆除鋼墊板或恢復可調支座高度,連續(xù)梁放回到支座上,完成從施加強迫位移到釋放強迫位移的過程。
[0007]所述的支座包括板式橡膠支座和或抗震型盆式橡膠支座;所述的千斤頂帶有測力裝置,所述的支座帶有讀反力裝置,利用帶測力裝置的千斤頂和能讀反力的支座,或者采用位移計搭配千斤頂?shù)姆绞?,在施工過程中隨時監(jiān)測并調節(jié)內外側反力的變化。
[0008]所述的連續(xù)梁L為預應力鋼-混組合曲線梁,由第一段鋼箱梁、第二段鋼箱梁、第三段鋼箱梁、第四段鋼箱梁、第五段鋼箱梁依次連接形成連續(xù)梁;臨時支撐包括:第一個臨時支撐、第二個臨時支撐、第三個臨時支撐、第四個臨時支撐;墩柱包括:7#墩柱、8#墩柱、9#墩柱、10#墩柱;中墩柱為8#墩柱、9#墩柱,邊墩柱為7#墩柱、10#墩柱,10#墩柱位于彎曲側;多段鋼箱梁依序在各自的鋼梁制作段分界線相接;
[0009]依以下步序施工:
[0010]⑴先完成7#墩柱、8#墩柱、9#墩柱、10#墩柱;在7#墩柱與8#墩柱之間架設第一個臨時支撐,在8#墩柱與9#墩柱之間架設第二個臨時支撐和第三個臨時支撐;在8#墩柱、9#墩柱頂面上設置板式橡膠支座和抗震型盆式橡膠支座;
[0011]⑵吊裝第一段鋼箱梁、第二段鋼箱梁、第三段鋼箱梁,第一段鋼箱梁與第二段鋼箱梁在第一個臨時支撐上面拴接,第二段鋼箱梁與第三段鋼箱梁在第二個臨時支撐上面拴接;8#墩柱與第二段鋼箱梁固結但先不澆筑砼;
[0012]⑶架設第四段鋼箱梁下的第四個臨時支撐,利用第三段鋼箱梁的懸出于第三個臨時支撐之外的部分和第四個臨時支撐安裝第四段鋼箱梁;
[0013]⑷完成第三段鋼箱梁與第四段鋼箱梁的拴接;
[0014](5)利用第四段鋼箱梁的懸出部分和10#墩柱安裝第五段鋼箱梁;在內外側支座旁放置千斤頂,將鋼箱梁頂起,在內側支座上放置一定厚度的鋼墊板,然后撤出千斤頂;第五段鋼箱梁下面的10#墩柱曲線內側支座上放置一定厚度的鋼墊板,支座本身高程按圖紙控制;用帶測力功能的千斤頂,測頂升就位和鋼墊板受力時千斤頂反力10#墩柱內外側支座反力都要進行監(jiān)測,并控制頂升前后10#墩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0015](6)完成第四段鋼箱梁與第五段鋼箱梁的拴接,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力,并控制10#墩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0016](7)拆除第四個臨時支撐;9#墩柱固結;
[0017](8)澆筑鋼箱梁的混凝土,進行養(yǎng)生后形成全截面,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力,并控制10#墩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0018](9)各鋼箱梁同時對稱交替張拉頂板鋼束,先張拉長束,后張拉短束,孔道灌漿;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力,并控制10#墩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0019](K))拆除8#墩柱、9#墩柱處在內的全部臨時支撐ZC,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力,并控制10#墩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拆除臨時支撐后,再次使用千斤頂頂升鋼箱梁,將鋼墊板撤出,然后撤出千斤頂。
[0020]所述的鋼墊板的板厚為2?50mm。
[0021]本發(fā)明有以下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0022]下表為10#墩反力表,支座反力單位是kN
[0023]
【權利要求】
1.一種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它包括:連續(xù)梁(L)、若干墩柱(DZ),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若干支座(1)、千斤頂(2)、鋼墊板(3)、臨時支撐(ZC);墩柱(DZ)頂面設置支座(1),連續(xù)梁(L)放置在支座(1)上,支座(1)旁邊設置千斤頂(2),連續(xù)梁(L)下面還設置有臨時支撐(ZC); 在需要施加強迫位移的一側,在結構安裝或澆筑時,采用可調高度支座(1)或千斤頂(2)及臨時支撐(ZC)向上支撐起連續(xù)梁(L),然后在連續(xù)梁(L)與支座(1)之間放置一定厚度的鋼墊板(3),連續(xù)梁(L)放在鋼墊板(3)上,施加了強迫位移; 在澆筑完橋面板張拉鋼束工序形成結構體系后,再采用可調高度支座(1)或千斤頂(2)及臨時支撐(ZC)支撐起連續(xù)梁(L),然后再拆除鋼墊板(3)或恢復可調支座高度,連續(xù)梁(L)放回到支座(1)上,完成從施加強迫位移到釋放強迫位移的過程。
2.根據(jù)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1)包括板式橡膠支座(101)和或抗震型盆式橡膠支座(102);所述的千斤頂(2)帶有測力裝置,所述的支座(1)帶有讀反力裝置,利用帶測力裝置的千斤頂(2)和能讀反力的支座(1),或者采用位移計搭配千斤頂(2)的方式,在施工過程中隨時監(jiān)測并調節(jié)內外側反力的變化。
3.根據(jù)權利要求書I或2所述的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續(xù)梁(L)為預應力鋼-混組合曲線梁,由第一段鋼箱梁(LI)、第二段鋼箱梁(L2)、第三段鋼箱梁(L3)、第四段鋼箱梁(L4)、第五段鋼箱梁(L5)依次連接形成連續(xù)梁(L); 臨時支撐(ZC)包括:第一個臨時支撐(ZC1)、第二個臨時支撐(ZC2)、第三個臨時支撐(ZC3)、第四個臨時支撐(ZC4); 墩柱(DZ)包括:7# 墩柱(DZ7)、8# 墩柱(DZ8)、9# 墩柱(DZ9)、10# 墩柱(DZlO); 中墩柱為8#墩柱(DZ8)、9#墩柱(DZ9),邊墩柱為7#墩柱(DZ7)、10#墩柱(DZ10),10#墩柱(DZlO)位于彎曲側;多段鋼箱梁依序在各自的鋼梁制作段分界線(4)相接; 依以下步序施工: ⑴先完成7#墩柱(DZ7)、8#墩柱(DZ8)、9#墩柱(DZ9)、10#墩柱(DZlO);在7#墩柱(DZ7)與8#墩柱(DZ8)之間架設第一個臨時支撐(ZC1),在8#墩柱(DZ8)與9#墩柱(DZ9)之間架設第二個臨時支撐(ZC2)和第三個臨時支撐(ZC3);在8#墩柱(DZ8)、9#墩柱(DZ9)頂面上設置板式橡膠支座(101)和抗震型盆式橡膠支座(102); ⑵吊裝第一段鋼箱梁(LI)、第二段鋼箱梁(L2)、第三段鋼箱梁(L3),第一段鋼箱梁(LI)與第二段鋼箱梁(L2)在第一個臨時支撐(ZCl)上面拴接,第二段鋼箱梁(L2)與第三段鋼箱梁(L3)在第二個臨時支撐(ZC2)上面拴接;8#墩柱(DZ8)與第二段鋼箱梁(L2)固結但先不燒筑5仝; ⑶架設第四段鋼箱梁(L4)下的第四個臨時支撐(ZC4),利用第三段鋼箱梁(L3)的懸出于第三個臨時支撐(ZC3)之外的部分和第四個臨時支撐(ZC4)安裝第四段鋼箱梁(L4); ⑷完成第三段鋼箱梁(L3)與第四段鋼箱梁(L4)的拴接; (5)利用第四段鋼箱梁(L4)的懸出部分和10#墩柱(DZlO)安裝第五段鋼箱梁(L5);在內外側支座(1)旁放置千斤頂(2),將鋼箱梁頂起,在內側支座上放置一定厚度的鋼墊板,然后撤出千斤頂;第五段鋼箱梁(L5)下面的10#墩柱(DZlO)曲線內側支座(1)上放置一定厚度的鋼墊板(3),支座(1)本身高程按圖紙控制;用帶測力功能的千斤頂(2),測頂升就位和鋼墊板(3)受力時千斤頂(2 )反力10#墩柱(DZlO)內外側支座反力都要進行監(jiān)測,并控制頂升前后10#墩(DZlO)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6)完成第四段鋼箱梁(L4)與第五段鋼箱梁(L5)的拴接,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并控制10#墩(DZlO)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7)拆除第四個臨 時支撐(ZC4);9#墩柱(DZ9)固結; ⑶澆筑鋼箱梁的混凝土,進行養(yǎng)生后形成全截面,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力,并控制10#墩(DZlO)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⑶各鋼箱梁同時對稱交替張拉頂板鋼束,先張拉長束,后張拉短束,孔道灌漿;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力,并控制10#墩(DZlO)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 (10)拆除8#墩柱(DZ8 )、9#墩柱(DZ9 )處在內的全部臨時支撐(ZC),跟蹤測量千斤頂反力,并控制10#墩(DZlO)外側和內側反力在設定的范圍內;拆除臨時支撐(ZC)后,再次使用千斤頂(2)頂升鋼箱梁,將鋼墊板(3)撤出,然后撤出千斤頂(2)。
4.根據(jù)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彎斜橋支座受力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墊板(3)的板厚為2~50mm。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3924507SQ201410132295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fā)明者】惠斌, 陰存欣, 陳立楠, 陳川寧, 周翀, 王春光, 張坤, 陳翼軍, 邵恒, 鐘曉松, 王明偉, 孟敏 申請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