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交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于城市交通的道路立交橋,屬于道路橋梁建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道路建設的發(fā)展和交通的需要,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使車輛日益增多,平面交叉的道口造成車輛擁堵,一座座立交橋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平地而起,但現(xiàn)有立交橋布線復雜,占地面積較大,車輛在橋上繞來繞去的容易迷失方向感,而且立交橋的拆建施工建設費力耗資,因此,設計一款占地小、造價低、方向感清楚的立交橋顯得尤為重要。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針對現(xiàn)代化城市交通發(fā)展狀態(tài)而提供的一種多車道、方向感清楚、占地小、造價低廉的四層立交橋。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立交橋,設于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的十字路口處,特殊之處在于其行車道分為四層,由低向高依次為一層的非機動車道、右轉彎機動車道以及對駛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 二層的另外兩條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三四層為由架空立柱空間交叉布設于高層的兩個雙向直車道。所述非機動車道包括設于地面層的右轉彎非機動車道,共設四條,分別位于兩條主干道四個夾角處的最外沿,從而由一條主干道右轉彎連通至另一條相鄰主干道。所述右轉彎機動車道通過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撐于地面一層,共設四條,位于非機動車道的內側,其與非機動車道的不同之處在于地面一層高于地面層且與其之間具有半層的縱向高度空間,該空間能夠實現(xiàn)非機動車道的非機動車與右轉彎機動車道之間的穿行。所述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共設四條,均設于右轉彎機動車道的內側,其中兩條設于地面一層,另兩條設于二層,地面一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其兩入口相向設于主干道的左右兩側,兩出口經過兩入口左轉相向設于另一條主干道的左右兩側;二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其兩入口相向設于主干道的左右兩側,兩出口經過兩入口左轉相向設于另一條主干道的左右兩側;地面一層的兩車道在行至與二層的兩車道空間交叉時通過下坡引路自然過渡到地面層,使產生的空間相匯路段與二層之間仍保留一層的縱向高度,該高度空間能夠保證車輛在該車道內暢行無阻。所述地面一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與右轉彎機動車道并行最高處下方E處設有非機動車穿行通道。所述右轉彎機動車道最高處下方處設有非機動車穿行通道。所述三、四兩層的雙向直車道通過架空立柱設于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的內側,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內的車輛可在雙向直車道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撐的空間內自由穿行。本發(fā)明立交橋,各方向都有專用車道,互不相交,使各方向的車流暢通無阻,布線設計簡明清楚,使過往車輛駕駛方向感增強,占地面積較小,設計合理緊湊,節(jié)省了空間的同時更節(jié)省了造價的成本。
圖1 :為本發(fā)明立交橋結構示意圖;圖2 本發(fā)明立交橋去掉上部三四層之后的結構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給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用來對本發(fā)明的構成進行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立交橋參考圖1、2,設于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Li、L2的十字路口處, 其行車道分為四層,由低向高依次為一層的供人行、自行車及其他非機動車輛的非機動車道F1、右轉彎機動車道Jl以及對駛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J2-1,二層的另外兩條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J2-2,三四層為由架空立柱空間交叉布設于最高層的兩個雙向直車道J3、J4。非機動車道Fl為設于地面層的右轉彎非機動車道,共設四條,分別位于兩條主干道L1、L2四個夾角處的最外沿,從而由一條主干道右轉彎連通至另一條相鄰主干道。右轉彎機動車道Jl通過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撐于地面一層,共設四條,位于非機動車道Fl的內側,其與非機動車道Fl的不同之處在于地面一層高于地面層且與其之間具有半層的縱向高度空間,該空間能夠實現(xiàn)非機動車道Fl的非機動車與右轉彎機動車道 Jl之間的穿行。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共設四條,均設于右轉彎機動車道Jl的內側,其中兩條設于地面一層,另兩條設于二層,地面一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J2-1其兩入口相向設于主干道L2的左右兩側,兩出口經過兩入口左轉相向設于另一條主干道Ll的左右兩側;二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J2-2其兩入口相向設于主干道Ll的左右兩側,兩出口經過兩入口左轉相向設于另一條主干道L2的左右兩側;地面一層的兩車道J2-1在行至與二層的兩車道 J2-2空間交叉時通過下坡引路自然過渡到地面層,使產生的兩個空間相匯路段與二層之間仍保留一層的縱向高度,該高度空間能夠保證車輛在該車道內暢行無阻;所述地面一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J2-1與右轉彎機動車道Jl并行最高處下方E處設有非機動車穿行通道;右轉彎機動車道Jl最高處下方El處設有非機動車穿行通道。三、四兩層的雙向直車道J3、J4通過架空立柱設于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的內側, 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內的車輛可在雙向直車道J3、J4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撐的空間內自由穿行。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勢1、各個方向都有專用車道,互不交叉,直行、左轉彎、右轉彎、非機動車、均可暢通無阻。2、非機動車道為一層,即地平面,既方便、安全、又人性化,殘障人也很方便,優(yōu)于過街天橋及地下通道。3、由于方向感清楚,即使外地車輛,也不易迷失方向。[0026]4、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由于一層是非機動車輛,立交橋下可開設商鋪和攤點及娛樂場所,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5、占地小,在擁堵嚴重的大型的十字路口,充分利用原十字路口的道路和空間,不用搬遷和拆建就可以建立本立交橋。6、造價低,由于設計合理緊湊,節(jié)約土地不用拆遷并充分利用有限空間,所以造價低廉。
權利要求1.立交橋,設于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的十字路口處,特征在于其行車道分為四層,由低向高依次為一層的非機動車道、右轉彎機動車道以及對駛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二層的另外兩條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三四層為由架空立柱空間交叉布設于最高層的兩個雙向直車道。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機動車道為設于地面層的右轉彎非機動車道,共設四條,分別位于兩條主干道四個夾角處的最外沿,從而由一條主干道右轉彎連通至另一條相鄰主干道。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轉彎機動車道通過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撐于地面一層,共設四條,位于非機動車道的內側,其與非機動車道的不同之處在于地面一層高于地面層且與其之間具有半層的縱向高度空間,該空間能夠實現(xiàn)非機動車道的非機動車與右轉彎機動車道之間的穿行。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轉彎機動車道最高處下方處設有非機動車穿行通道。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共設四條,均設于右轉彎機動車道的內側,其中兩條設于地面一層,另兩條設于二層。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地面一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其兩入口相向設于主干道的左右兩側,兩出口經過兩入口左轉相向設于另一條主干道的左右兩側;地面一層的兩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在行至與二層的兩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空間交叉時通過下坡引路自然過渡到地面層,使產生的空間相匯路段與二層之間仍保留一層的縱向高度,該高度空間能夠保證車輛在該車道內穿過。
7.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二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其兩入口相向設于主干道的左右兩側,兩出口經過兩入口左轉相向設于另一條主干道的左右兩側。
8.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一層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與右轉彎機動車道并行最高處下方處設有非機動車穿行通道。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立交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四兩層的雙向直車道通過架空立柱設于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的內側,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內的車輛可在雙向直車道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撐的空間內穿過。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于城市交通的道路立交橋,屬于道路橋梁建筑技術領域。立交橋,設于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的十字路口處,特征在于其行車道分為四層,由低向高依次為一層的非機動車道、右轉彎機動車道以及對駛的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二層的另外兩條雙向左轉彎機動車道,三四層為由架空立柱空間交叉布設于最高層的兩個雙向直車道。本實用新型立交橋,各方向都有專用車道,互不相交,使各方向的車流暢通無阻,布線設計簡明清楚,使過往車輛駕駛方向感增強,占地面積較小,設計合理緊湊,節(jié)省了空間的同時更節(jié)省了造價的成本。
文檔編號E01C1/04GK202194041SQ201120239388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逄承麟 申請人:逄承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