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地下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地下空間工程施工技術不斷發(fā)展,地鐵施工的規(guī)模將會越來越大,層數(shù)也會越來越多。而地鐵中板梁及頂板施工時的支架、模板將是施工成本中很大一部分。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的地下車站施工方式是先施工底板,再搭設下層中板梁支模架,澆筑完中板梁后,再搭設中板梁上支架,隨后施工負一層中板梁。再搭設頂板下支架,再澆筑頂板混凝土,從下往上施工直至將車站主體結(jié)構施工完成。這一方法存在的問題是:由于中板梁明確規(guī)定荷載不大于800kg/m2。需最上層頂板施工完成后,再從上逐步拆除支模架工程。這顯然導致最下層鋼管支架、模板、方木等需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保持不能拆除的狀態(tài),使材料和設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也因此耽誤工期,同時會大量增加鋼管支架、模板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地下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旨在改善上述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6]地下多層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包括立柱和中板梁,所述中板梁橫向設置,所述立柱豎向設置在底板上,所述立柱的上端支撐于所述中板梁的下表面;
[0007]所述中板梁上設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端設置于所述中板梁的端部,上端固定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橫向設置,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端與所述立柱對應設置,上端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
[0008]施工時,地下車站將基坑挖好后,先施工底板,然后在底板上搭建支模架和模板,中板梁在模板上施工,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上端頂住中板梁,中板梁施工完成后,中板梁由立柱進行承重,支模架和模板即可拆除循環(huán)使用,用于上方中板梁的施工。
[0009]中板梁上方設置固定件和支架,且固定件的位置是設置在與立柱對應的位置和中板梁的墻角處的,下方拆除的支模架重新設置在支架上,這樣上方施工時的支模架重量以及上方施工中板梁時的重量經(jīng)支架和固定件直接傳到下方的立柱上,不會對已施工完成的中板梁造成影響,更不會發(fā)生中板梁斷裂等情況。
[0010]通過本技術方案中的懸挑系統(tǒng)進行施工,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的施工支模方式,所需要的支模架和模板數(shù)量大量減少,可以節(jié)省大量成本。并且在最下層中板梁施工完成后,支模架便已拆除,更方便盾構機等施工設備進入車站開始施工。
[0011]進一步地,所述立柱為兩列,兩列所述立柱間隔設置,且兩列所述立柱沿所述中板梁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0012]立柱的設置方式對于整個懸挑系統(tǒng)的承重有重要影響,兩列立柱是相互平行的,將兩列立柱設置在中板梁下方呈對稱的位置,兩列立柱的承重量相當。
[0013]進一步地,兩列所述立柱間的間距等于所述中板梁的跨度的三分之一。
[0014]兩列立柱分別位于中板梁跨度的三等分位置,這樣中板梁的重量在立柱上的承重分布更加均勻。
[0015]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連接鋼板和兩塊工字鋼,兩塊所述工字鋼豎向固定設置在所述中板梁上,所述連接鋼板橫向設置,所述連接鋼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塊所述工字鋼的上端。
[0016]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采用同樣的構造,均使用工字鋼制成,連接鋼板將工字鋼的上表面連接起來,更方便支架設置。
[0017]進一步地,所述支架由平鋪在所述固定件上的多塊鋼材構成。
[0018]進一步地,所述鋼材為工字鋼。
[0019]支架是設置在固定件上的,本技術方案中,支架同樣由鋼材制成,可以是工字鋼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鋼材。在固定件上平鋪成一平面,方便設置支模架。
[0020]需要說明的是,支架也可以采用枕木、方木等材料制成。
[0021]進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下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
[0022]進一步地,所述底座沿其周向均勻設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內(nèi)設置膨脹螺栓,所述膨脹螺栓將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
[0023]底座可以增大立柱與底板連接的受力面,減小對底板的壓強,同時更方便分散立柱的壓力。
[0024]進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設置有16個螺孔。
[0025]進一步地,所述立柱由工字鋼制成。
[0026]—種地下車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7]a、在最下層的底板上搭設支模架,安裝模板,豎立立柱;
[0028]b、在模板上澆筑中板梁,養(yǎng)護使中板梁強度達到100% ;
[0029]C、拆除支模架和模板,在中板梁上依次設置固定件和支架;
[0030]d、在支架上重新設置支模架并安裝模板,在中板梁或支架上再次豎立立柱,重復b、c步驟,直至按設計的地下車站層數(shù)將所有中板梁施工完成。
[0031]現(xiàn)有技術中,地下車站的層數(shù)逐漸增加,施工難度也逐漸增大,而通過本方法進行地下車站施工,從下至上逐層施工中板梁,當一層中板梁施工完成后,其下方的支模架即可拆除并用于上層的中板梁施工,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多層地下車站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模架和模板的情況。
[0032]其中中板梁強度達到100%是指澆筑中板梁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100%,也就是完全達到設計強度。
[0033]進一步地,步驟d中,上一層的立柱與下一層的立柱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
[0034]施工過程中,每一層的立柱的位置均是與下一層的立柱位置對應的,這樣上方中板梁以及支模架的重量能完全通過立柱逐層傳遞至底板,而并不會對已施工完成的中板梁造成損傷。
[0035]進一步地,待所有中板梁的強度均達到100%后,從最上層開始往下逐層拆除立柱。
[003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地下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采用懸挑式結(jié)構,在最下層的中板梁施工完成后,通過立柱承重,上方的中板梁施工時,通過固定件和支架將重力轉(zhuǎn)移到下方的立柱上并傳遞至底板,最下層的支模架和模板即可拆除,這樣可以大量節(jié)省地下車站施工時需要的支模架和模板數(shù)量,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
[003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3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3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中立柱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4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車站施工用懸挑系統(tǒng)中固定件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41]圖中標記分別為:
[0042]底板101沖板梁102 ;第一固定件103 ;第二固定件104 ;支架105 ;連接鋼板106 ;立柱110 ;底座111。
【具體實施方式】
[0043]隨著我國地下空間工程施工技術不斷發(fā)展,地鐵施工的規(guī)模將會越來越大,層數(shù)也會越來越多。而地鐵中板梁及頂板施工時的支架、模板將是施工成本中很大一部分。
[0044]現(xiàn)有技術中的地下車站施工方式是先施工底板,再搭設下層中板梁支模架,澆筑完中板梁后,再搭設中板梁上支架,隨后施工負一層中板梁。再搭設頂板下支架,再澆筑頂板混凝土,從下往上施工直至將車站主體結(jié)構施工完成。這一方法存在的問題是:由于中板梁明確規(guī)定荷載不大于800kg/m2。需最上層頂板施工完成后,再從上逐步拆除支模架工程。這顯然導致最下層鋼管支架、模板、方木等需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保持不能拆除的狀態(tài),使材料和設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也因此耽誤工期,同時會大量增加鋼管支架、模板的成本。
[0045]本領域技術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求一種改善該問題的工具或方法。
[0046]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7]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48]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