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屬活動河堤建造技術領域。
(二)
背景技術:
河堤是沿河的擋水建筑物,多為土石、鋼筋混凝土筑成的防洪堤,其工程浩大,位于河流變遷帶的河道堤防是防止河流下游洪水漫溢的主要水利工程形式。近年出現(xiàn)的拼裝式防洪墻及一些河堤的堤口配套設施,例如拼裝式防洪墻在歐洲應用廣泛,在捷克、奧地利、德國、斯洛伐克、荷蘭等國都已使用多年、近年國內(nèi)如武漢等地也在使用拼裝式防洪墻與整體式合頁活動壩,門式液壓閘門,翻板式活動壩的技術,這些現(xiàn)有技術雖呈現(xiàn)堤防的機械化趨勢,但仍存在占地多,壩體高出地面,工程浩大,需要配置大量的液壓設施,耗能大,使用人工多,建造成本高昂等弊端。這些堤壩還占用大量土地,需使用大量的土石方,不利于農(nóng)田及環(huán)境保護,影響城市及周圍環(huán)境的水氣循環(huán)平衡,影響人文景觀,削弱城市的綜合功能。
(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利用吊機將作為路面的堤墻板起吊組裝成防洪堤墻。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是在頂部連接著機動車道的堤基上,用鉸鏈把限位墩、擋水筋分別與多快堤墻板活動連接,多塊堤墻板之間以柔性結構順序連接而構成;
其中,所述的限位墩為頂部有插銷洞的限位墩,所述的擋水筋,是在堤基上設置將限位墩連接的擋水筋;
進而,所述的堤墻板為一長方體構件,在堤墻板的一端與堤基活動連接處設置有有機柔性材料水密封件,堤墻板的另一端設置有吊環(huán)與人行道面的安全欄柵,堤墻板經(jīng)起吊在堤基上處于垂直狀態(tài)時,堤墻板的背河面在與限位墩頂部有插銷洞處設置有相配合的鉸鏈插銷環(huán),用插銷將堤墻板與限位墩栓住形成防洪堤墻;
最后,所述的多塊堤墻板之間的柔性結構連接,是在堤墻板的向河面的兩側設置有可放置有機柔性材料的水密封件的缺口,在該缺口中,有機柔性材料水密封件的上水邊與堤墻板固定連接,有機柔性材料水密封件的下水邊與相鄰的堤墻板活動連接。
堤墻板可分別吊起連成防洪堤墻,洪水過后放下堤墻板成人行道面。
通過以上的技術措施,即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自動河堤。
對照現(xiàn)有技術看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沒有洪水時多塊堤墻板是為城市的安全的人行道的路面,有洪水時將多塊堤墻板吊起成防洪的河堤,水漲堤起,水落堤隱成路,成路成堤,均可快速吊起組裝或放下;
本河堤對堤基有限沉降與變形不敏感,制造用材用工少,建堤成本遠低于現(xiàn)有技術的河堤;
本河堤與道路持平,路就是堤,堤就是路,本河堤沒有將河道與城市隔開,不影響城市及周圍環(huán)境的水氣循環(huán)平衡,不影響人文景觀,不削弱城市的綜合功能;
本河堤穩(wěn)定性能好、安全性能高,有一定的抗地震能力,不易滲水流水。不易發(fā)生潰堤事故。
(四)附圖說明
附圖是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的結構主視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在附圖中,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是在頂部連接著機動車道(10)的堤基(11)上,用鉸鏈(12)把限位墩(8)、擋水筋(9)分別與多快堤墻板(4)活動連接,多塊堤墻板(4)之間以柔性結構順序連接而構成;
其中,所述的限位墩(8)為頂部有插銷洞(7)的限位墩(8),所述的擋水筋(9),是在堤基(11)上設置將限位墩(8)連接的擋水筋(9);
進而,所述的堤墻板(4)為一長方體構件,在堤墻板(4)的一端與堤基(11)活動連接處設置有有機柔性材料水密封件(13),堤墻板(4)的另一端設置有吊環(huán)(2)與人行道面(14)的安全欄柵(3),堤墻板(4)經(jīng)起吊在堤基(11)上處于垂直狀態(tài)時,堤墻板(4)的背河面在與限位墩(8)頂部有插銷洞(7)處設置有相配合的鉸鏈插銷環(huán)(5),用插銷(6)將堤墻板(4)與限位墩(8)栓住形成防洪堤墻;
最后,所述的多塊堤墻板(4)之間的柔性結構連接,是在堤墻板(4)的向河面的兩側設置有可放置有機柔性材料的水密封件(13)的缺口(1),在該缺口(1)中,有機柔性材料水密封件(13)的上水邊與堤墻板(4)固定連接,有機柔性材料水密封件(13)的下水邊與相鄰的堤墻板(4)活動連接。
堤墻板(4)可分別吊起而連成防洪堤墻,洪水過后放下堤墻板(4)成人行道面(14)。
通過以上的技術措施,即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一種堤路兼容快裝式河堤的較佳實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