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液壓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尤其涉及在支撐液壓軟管等配管的同時要求遮蔽功能的夾緊裝置的構造。
背景技術:作為這種夾緊裝置的一例,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1-163035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公開了設置于建筑機械的設備室護罩與其外部的交界部分的軟管固定件。在設備室護罩上形成有向右方敞開的矩形的開口部,軟管固定件被設置為遮擋該開口部。軟管固定件包括:自位于開口部的左側的安裝板上的前后分離的位置向右方向延伸的兩根引導桿、形狀各不相同的沿前后方向為長邊的橡膠制的第一至第三夾緊裝置、夾持用支架、以及固定螺栓等。在第一夾緊裝置和第二夾緊裝置中分別形成有三個軟管嵌合凹部,在這些軟管嵌合凹部壓入有液壓軟管。第一至第三夾緊裝置分別以在前后兩端插入有引導桿的狀態(tài)沿橫向右方連結。夾持用支架在抵接于右端的第三夾緊裝置的狀態(tài)下,利用固定螺栓連結于各引導桿,進而螺栓緊固于設于開口部的前后的螺紋座板而被固定。在上述的軟管固定件中,為了遮蔽開口部,配合第一至第三夾緊裝置的形狀、尺寸而設計開口部的大小、各引導桿的長度、螺紋座板的位置等。因而,在需要增設液壓軟管的情況下,需要變更開口部等整體的構造,無法容易地對應。例如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將夾緊裝置增加至四個以上,但是若增加夾緊裝置的個數,則與之對應還需要更換設備室護罩、引導桿等。此外,若增加軟管嵌合凹部,則無需更換設備室護罩等就能增設液壓軟管,但是需要重新制作夾緊裝置,而且若軟管嵌合凹部增加,則夾緊裝置的強度也相應地降低,因此,液壓軟管的支撐不穩(wěn)定。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增設配管而不損害遮蔽功能的工程機械。根據本發(fā)明的工程機械包括:下部行走體;支撐基座,被所述下部行走體支撐;設備類設置區(qū)域,為設于所述支撐基座上的區(qū)域,設備類被設置在該區(qū)域;配管,從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延伸;防護件,覆蓋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并具有用于將所述配管導出至外部的開口部;以及夾緊裝置,支撐所述配管,且具有遮擋所述開口部的形狀,其中,所述夾緊裝置具有:支撐所述配管的至少一個支撐單元;引導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沿規(guī)定方向排列的引導部;以及從所述規(guī)定方向的兩側夾持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的一對夾持部件,所述一對夾持部件中的一方具有遮蔽板部,所述遮蔽板部具有遮擋所述開口部中的被以規(guī)定個數的范圍內排列的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遮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狀。根據該工程機械,所述夾緊裝置的一對夾持部件中的一方具有遮蔽板部,該遮蔽板部具有遮擋開口部中的被以規(guī)定個數的范圍內排列的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遮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狀,所以通過在所述規(guī)定個數的范圍內追加支撐單元,可容易地進行液壓軟管等配管的增設而不損害遮蔽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的遮蔽功能。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工程機械的概略側視圖。圖2是從圖1的箭頭標記X方向觀察到的機械主體的概略立體圖。圖3是表示側部機械室的內部的概略立體圖。圖4是表示夾緊裝置的概略圖。(a)是立體圖,(b)是(a)的Y-Y線處的剖視圖。圖5是夾緊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表示能夠更換的附屬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圖7是表示增設了配管時的夾緊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a)是立體圖,(b)是(a)的Z-Z線處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支撐單元的變形例的概略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各圖中,表示有前后、左右和上下的方向。只要沒有特別地提及,以下說明中的前后等方向遵照上述表示。另外,以下的實施方式是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的一個例子,并不具有限定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的性質。圖1和圖2表示應用了本發(fā)明的液壓挖掘機1(工程機械的一例)。該液壓挖掘機1包括履帶式的下部行走體2、和回轉自如地設置于該下部行走體2之上的機械主體3。機械主體3包括支撐基座10、附屬裝置20、駕駛室30、機械室40等。支撐基座10構成機械主體3的底壁,相對于該下部行走體2回轉自如地被支撐于下部行走體2上。支撐基座10具有由厚壁的鋼板形成的底板11、自底板11向左右伸出的側平臺12等。在底板11的上表面上,豎立設置有分別由厚壁的鋼板形成的一對縱板13、13。這些縱板13以在左右方向上相面對的狀態(tài)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其前側,設有將附屬裝置20相對于支撐基座10起伏自如地支撐的支撐部13a。附屬裝置20具有動臂21、斗桿22、鏟斗23、以及各液壓缸24a、24b、24c等。詳細而言,動臂21是柱狀的強度部件。動臂21的基端部被支撐部13a軸支承,動臂21以支撐部13a為支點使位于所述基端部相反側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擺動。斗桿22與動臂21相同,是柱狀的強度部件。斗桿22的基端部被動臂21的前端部軸支承,斗桿22以動臂21的前端部為支點使該斗桿22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擺動。鏟斗23例如是挖掘砂土等的容器狀的部件。鏟斗23的基端部被斗桿22的前端部軸支承,鏟斗23以斗桿22的前端部為支點使該鏟斗23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擺動。動臂21由第一液壓缸24a驅動,斗桿22由第二液壓缸24b驅動,鏟斗23由第三液壓缸24c驅動。詳細而言,驅動動臂21的第一液壓缸24a設置于動臂21的基端部的附近。驅動斗桿22的第二液壓缸24b設置于動臂21的背面。驅動鏟斗23的第三液壓缸24c設置于斗桿22的背面。在動臂21上設置有從第二液壓缸24b和第三液壓缸24c延伸的多個液壓配管25。這些液壓配管25的末端25a集中設置于動臂21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位。在各末端25a連接有具有撓性的液壓軟管50a。關于上述一組液壓軟管(液壓軟管組50),另外予以闡述。駕駛室30是設置于機械主體3的前部左側的箱形的操作室。具體而言,駕駛室30與一對縱板13、13的左側相鄰,設置在左側的側平臺12之上。機械室40具有在機械主體3的后部遍及左右方向布置的后部機械室41、和在機械主體3的前部右側遍及前后方向布置的側部機械室42。側部機械室42與一對縱板13、13的右側相鄰并設置在右側的側平臺12之上。后部機械室41和側部機械室42相連地構成為一體。在后部機械室41中,作為設備類,設置有發(fā)動機、液壓泵等(未圖示)。在側部機械室42中,如圖3所示,作為設備類,設置有工作油箱44、控制閥45等。工作油箱44是儲存用于液壓控制的工作油的箱形容器。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工作油箱44設置于側部機械室42的靠后方??刂崎y45是與工作油箱44、液壓泵等配合地進行與運轉操作對應的液壓控制的裝置。液壓軟管組50將控制閥45與第二液壓缸24b、第三液壓缸24c連接。由此,在控制閥45與第二液壓缸24b、第三液壓缸24c之間進行工作油的輸送、回送。側部機械室42包括:作為設于右側的側平臺12上的區(qū)域的、設置有所述設備類(工作油箱44、控制閥45等)的設備類設置區(qū)域、和覆蓋該設備類設置區(qū)域的防護件42a。如圖2所示,防護件42a由多張板構成,該多張板由鋼板形成,具有左右側面、前表面和上表面。并且,如圖3所示,防護件42a包含左側板46。在該左側板46上形成有用于將液壓軟管組50從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導出至外部的開口部47。具體而言,左側板46具有:與一對縱板13、13中的右側的縱板13的左側相鄰覆蓋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的左側的平板狀的側壁部46a;以及從側壁部46a的前側的邊緣向右側伸出的前壁部46b。前壁部46b包含越朝向前方而越向下方傾斜的傾斜面部46c,在該傾斜面部46c形成有沿傾斜面部46c傾斜的方向為長邊的矩形的開口部47。并且,通過該開口部47,液壓軟管組50從側部機械室42內向上方,具體而言向前方傾斜向上地延伸地被拉出。經由開口部47被拉出到外部的液壓軟管組50在彎曲成S字狀的狀態(tài)下,分別與對應的液壓配管25連接。特別是液壓軟管組50的靠近液壓配管25的部分向后方彎曲為凸狀(彎曲部51)。雖然在動臂21起伏時液壓軟管組50也擺動,但是在該擺動時施加于液壓軟管組50的載荷通過彎曲部51的形成而被減輕。并且,在液壓軟管組50中的被施加特別強的載荷的開口部47附近的部位,被夾緊裝置60牢固地支撐。夾緊裝置60將這些液壓軟管組50的中間部分集中并予以支撐。液壓軟管組50的各液壓軟管50a以大致水平延伸的姿勢由夾緊裝置60牢固地支撐。開口部47由夾緊裝置60遮擋,防止雨水、塵埃通過開口部47進入到側部機械室42中。即,夾緊裝置60具有遮蔽外部與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之間的遮蔽功能。圖4和圖5表示夾緊裝置60。圖示的夾緊裝置60具有支撐部件61(一對夾持部件中的一方)、至少一個支撐單元64、套筒65、按壓部件62(一對夾持部件中的另一方)、一對引導棒63(引導部)等。支撐部件61由彎曲加工指定形狀的金屬板而成的部件形成,具有安裝部61a、和板面與安裝部61a的板面大致正交的支撐部61b。安裝部61a在其板面朝向左右方向的狀態(tài)下,利用螺栓B固定于作為強度部件的右側的縱板13。即,支撐部件61牢固地被支撐基座10支撐,與該支撐基座10一體化。支撐部61b在與傾斜面部46c大致正交的狀態(tài)下,被設置于該傾斜面部46c的內側。支撐部61b在其上表面與開口部47的下緣成為一個面的狀態(tài)下與傾斜面部46c貼緊。在支撐部61b,在左右方向上分離地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貫穿該支撐部61b的一對第一貫穿孔61c。在支撐部61b的下表面的與各第一貫穿孔61c對應的位置上,焊接有固定螺母61d。第一貫穿孔61c與固定螺母61d的孔在支撐部61b的板厚方向上連通。各支撐單元64分別由比套筒65剛性高的材料、具體而言,由剛性強的金屬或樹脂構成,具有沿左右方向為長邊的長方體形狀的輪廓。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標準裝備,使用三個相同的支撐單元64。各支撐單元64被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口部47的長度方向的尺寸被設定成,與沿上下方向排列五個支撐單元64的整體從上端到下端的尺寸大致相同。各支撐單元64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具有相同內尺寸的兩個嵌合凹部64a、64a。各嵌合凹部64a具有從支撐單元64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凹陷的形狀。更具體而言,各嵌合凹部64a從支撐單元64的前面觀察呈U字狀。各支撐單元64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被設定成大于開口部47的左右方向(寬度方向)的尺寸。在各支撐單元64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中的與第一貫穿孔61c對應的位置上,分別形成一個沿上下方向貫穿該支撐單元64的支撐單元孔64b。套筒65具有:圓筒狀的套筒主體65d,具有能夠供液壓軟管50a插通的軟管插入孔65b;凸緣部65a,從該套筒主體65d的軸向的兩端朝向該套筒主體65d的徑向的外側伸出。套筒主體65d的軸向的尺寸比支撐單元64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稍大。套筒65由比各支撐單元64剛性低的材料、具體而言,有橡膠或合成樹脂等具有彈性的材料形成,套筒主體65d通過被壓入嵌合凹部64a內而嵌合于該嵌合凹部64a。形成于套筒主體65d的前端的凸緣部65a在套筒主體65d嵌合于嵌合凹部64a的狀態(tài)下與支撐單元64的前表面接觸,形成于套筒主體65d的后端的凸緣部65a在套筒主體65d嵌合于嵌合凹部64a的狀態(tài)下與支撐單元64的后表面接觸。因而,在套筒65嵌合于支撐單元64時,套筒65相對于支撐單元64的前后方向的位移被凸緣部65a限制。并且,在嵌合凹部64a的內表面與套筒主體65d的外表面之間產生的間隙被凸緣部65a擋住。在各套筒65上形成有裂縫65c,該裂縫65c使得液壓軟管50a能夠從該套筒65的外側插入軟管插入孔65b內。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四個相同的套筒65。在未嵌合套筒65的嵌合凹部64a中,從支撐單元64的前方嵌入有蓋部件66。按壓部件62由彎曲加工金屬板而成的截面L字狀的板部件形成,具有矩形狀的按壓板部62a、和板面與按壓板部62a的板面大致正交的矩形狀的遮蔽板部62b。按壓板部62a與支撐單元64的上表面呈大致相同的形狀。在該按壓板部62a的與各支撐單元孔64b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一對第二貫穿孔62c。遮蔽板部62b從按壓板部62a的前側的邊緣向上方延伸。遮蔽板部62b的左右方向(寬度方向)的尺寸大于開口部47的寬度方向的尺寸。另一方面,遮蔽板部62b的上下方向(各支撐單元64的排列方向)的尺寸被設定成大于單一的支撐單元6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且小于開口部47的長度方向(上下方向)的尺寸。另外,本實施方式的遮蔽板部62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被設定成大于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兩個支撐單元64的整體從上端到下端的尺寸,且小于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三個支撐單元64的整體從上端到下端的尺寸。按壓部件62被組裝為使遮蔽板部62b沿著傾斜面部46c的背面(下表面)。遮蔽板部62b與傾斜面部46c上下重合,遮擋開口部47中的、由至少一個支撐單元64遮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一對引導棒63由在各自的兩端具有外螺紋的長軸狀的部件構成。各引導棒63的長度被設定成大于支撐部61b的板厚、按壓板部62a的板厚、以及沿所述排列方向在規(guī)定個數(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五個)的范圍內排列支撐單元64的整體從上端到下端的尺寸的合計尺寸。本實施方式的各引導棒63的長度被設定成比開口部47的長度方向的尺寸稍長。在支撐部61b與按壓板部62a之間設置有多個支撐單元64時,各引導棒63被插入彼此重合地連通的第一貫穿孔61c、各支撐單元孔64b、和第二貫穿孔62c。通過引導棒63被插入各支撐單元孔64b,各支撐單元64被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而定位。并且,通過將螺母N擰入被插入在第一貫穿孔61c、各支撐單元孔64b、和第二貫穿孔62c中的各引導棒63的兩端,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的各支撐單元64被支撐部61b與按壓板部62a夾持。在該夾緊裝置60中,例如能夠以如下的方式容易地組裝液壓軟管50a。通過開口部47從側部機械室42將液壓軟管組50拉出到外部。并且,將液壓軟管50a通過裂縫65c插入軟管插入孔65b,從而將套筒65安裝于液壓軟管50a。各引導棒63預先安裝到支撐部61b上。接著,在各嵌合凹部64a朝上敞開且各引導棒63被插入左右的支撐單元孔64b的姿勢下,一邊將各引導棒63插入左右的支撐單元孔64b,一邊將第一級的支撐單元64裝載到支撐部61b之上。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級的支撐單元64在其嵌合凹部64a中嵌入有蓋部件66。接著,與第一級的支撐單元64同樣地,將第二級的支撐單元64裝載到第一級的支撐單元64之上。由此,兩支撐單元64、64在沿所述排列方向(引導棒63的軸向)排列的狀態(tài)下彼此貼緊。在第二級的支撐單元64的嵌合凹部64a中壓入有保持著液壓軟管50a的套筒65。此時,套筒主體65d相對于支撐單元64的前后方向的位移被凸緣部65a限制,并且該套筒主體65d的左右和下側被剛性強的支撐單元64支撐。因此,套筒65不容易從支撐單元64脫離。因而,由于在將液壓軟管50a組裝到支撐單元64時無需用手支撐著液壓軟管50a,所以將液壓軟管50a組裝到支撐單元64的作業(yè)變得容易。之后,將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裝載到第二級的支撐單元64之上。由此,由于被組裝于第二級的支撐單元64的套筒65的上側被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擋住,所以阻止自第二級的支撐單元64脫離。并且,在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的嵌合凹部64a中也壓入有保持著液壓軟管50a的套筒65。最后,在遮蔽板部62b沿著傾斜面部46c的背面且各引導棒63被插入左右的第二貫穿孔62c的姿勢下,將按壓部件62重疊在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的上側,將螺母N與從第二貫穿孔62c向上方突出的引導棒63連結。由此,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的三個支撐單元64在保持著液壓軟管50a的狀態(tài)下被牢固地夾持在支撐部61b與按壓板部62a之間。此時,開口部47中的未被三個支撐單元64遮擋的部分、即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的上側的部分,利用遮蔽板部62b遮蔽。在該液壓挖掘機1中,能夠根據用途變更附屬裝置20的結構。例如,在廢品回收現場等的拆解作業(yè)時,使用如圖6所示的粉碎機70代替鏟斗23。在該粉碎機70的情況下,除了前后方向的擺動動作之外,一對夾持部71、71的開閉動作、以轉動軸72為中心的轉動動作等通過液壓控制而進行。因而,在從鏟斗23替換為粉碎機70時,需要增設液壓軟管50a。不僅在從鏟斗23變更為粉碎機70時,在伴隨附屬裝置20的結構變更追加液壓缸等致動器的情況下,同樣需要增設液壓軟管50a。因此,在該液壓挖掘機1中,為了能夠容易地增設液壓軟管50a,預先設計了方案。圖7舉例說明了增設液壓軟管50a后的夾緊裝置60。在該例子中,在圖4和圖5所示的例子的基礎上進一步增設有四根液壓軟管50a。在該情況下,例如以如下的方式增設液壓軟管50a。首先,松開連結于各引導棒63的上側的螺母,拆下按壓部件62。如此,使各支撐單元64變得能夠裝卸,將第二級和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64拆下。并且,將嵌合于第一級的支撐單元64的嵌合凹部64a中的各蓋部件66拆下,將插通有液壓軟管50a的套筒65壓入嵌合凹部64a。之后,在再次將第二級和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64排列后,以與上述相同的步驟,排列第四級的支撐單元64,將插入有液壓軟管50a的套筒65壓入該第四級的支撐單元64的嵌合凹部64a。最后,安裝按壓部件62。如此,通過在第三級的支撐單元64之上重疊排列新的第四級的支撐單元64,能夠支撐八根液壓軟管50a。通過追加第四級的支撐單元64,遮蔽板部62b沿傾斜面部46c向上方移動。即,根據支撐單元64的排列數的增減,遮蔽板部62b沿傾斜面部46c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因此,開口部47中的被各支撐單元64遮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被遮蔽板部62b可靠地遮蔽。如上所述,只要對應液壓軟管50a增加的量來追加與已設的支撐單元64和套筒65相同的支撐單元64和套筒65即可,因此,使部件可被通用。此外,即使變更液壓軟管50a的設置根數,開口部47也始終由遮蔽板部62b遮擋,因此,不會產生大規(guī)模的設計變更。因而,增設液壓軟管50a變得容易。另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工程機械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也包含上述的實施方式以外的各種結構。例如,如圖8所示,支撐單元64也可以兼?zhèn)涮淄?5的功能。具體而言,也可以由橡膠等彈性部件形成支撐單元64,并將套筒65的構造、即軟管插入孔65b和裂縫65c形成于支撐單元64。如此,因為套筒65被省略,所以部件件數被削減。支撐單元64的排列數、嵌合凹部64a的個數可根據規(guī)格而變更。例如支撐單元64也可以為一個。開口部47的尺寸也可根據規(guī)格而變更。遮蔽板部62b的形狀在能夠遮擋開口部47中的由各支撐單元64遮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范圍內任意地設定。只要使各支撐單元64可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則引導部的結構也能夠根據規(guī)格適當地變更。例如,支撐單元孔64b也可以是槽。此外,也可以在各支撐單元64彼此接觸的面上形成相互卡合的形狀的凹凸部,通過其卡合使兩支撐單元64一邊被定位一邊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各引導棒63也可以被更換為長度方向的尺寸與支撐單元64的排列數相應的規(guī)格。并且,配管不限于液壓軟管,也可以是例如金屬配管。按壓板部62a與遮蔽板部62b也可以不形成為一體。例如,若是將遮蔽板部62b螺栓緊固于按壓板部62a的結構,則能夠根據規(guī)格僅更換遮蔽板部62b。另外,在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下述結構的發(fā)明。上述實施方式的工程機械包括:下部行走體;支撐基座,被所述下部行走體支撐;設備類設置區(qū)域,為設于所述支撐基座上的區(qū)域,設備類被設置在該區(qū)域;配管,從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延伸;防護件,覆蓋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并具有用于將所述配管導出至外部的開口部;以及夾緊裝置,支撐所述配管,且具有遮擋所述開口部的形狀,其中,所述夾緊裝置具有:支撐所述配管的至少一個支撐單元;引導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沿規(guī)定方向排列的引導部;以及從所述規(guī)定方向的兩側夾持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的一對夾持部件,所述一對夾持部件中的一方具有遮蔽板部,所述遮蔽板部具有遮擋所述開口部中的被在規(guī)定個數的范圍內排列的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遮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狀。根據該工程機械,所述夾緊裝置的一對夾持部件中的一方具有遮蔽板部,該遮蔽板部具有遮擋開口部中的被在規(guī)定個數的范圍內排列的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遮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狀,所以通過在所述規(guī)定個數的范圍內追加支撐單元,可容易地進行液壓軟管等配管的增設而不損害遮蔽所述設備類設置區(qū)域的遮蔽功能。在上述工程機械中,所述夾緊裝置還具有由彈性材料構成,能夠在內側插通所述配管的套筒,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由比所述套筒剛性高的材料構成,且具有供套筒嵌合的嵌合凹部。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夾緊裝置,所述套筒由彈性材料構成,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由比所述套筒剛性高的材料構成,所以在抑制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的變形的同時,可適當地保護所述配管中的位于所述嵌合凹部內的部位。具體而言,因為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由比所述套筒剛性高的材料構成,所以因所述一對夾持部件夾持所述支撐單元時的夾持壓力而引起的該支撐單元的變形被抑制,且因為所述配管隔著由彈性材構成的套筒被所述嵌合凹部支撐,與所述支撐單元不直接接觸,所以防止因在所述配管擺動時該配管與所述支撐單元摩擦而造成該配管的破損。此外,僅通過在所述套筒中插通有所述配管的狀態(tài)下將該套筒嵌合于所述嵌合凹部,所述配管被所述支撐單元穩(wěn)定地支撐。由此,在將所述配管組裝到所述支撐單元時,無需用手支撐該配管,所述配管對所述支撐單元的組裝性得到提高。上述實施方式的工程機械還包括:豎立設置于所述支撐基座的縱板;以及相對于所述支撐基座起伏自如而被所述縱板的附屬裝置支撐,所述配管包含被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支撐并向所述附屬裝置輸送工作油的液壓軟管,所述一對夾持部件中的另一方被固定于所述縱板。在該情況下,所述液壓軟管與所述附屬裝置的起伏動作聯(lián)動地擺動,因此,雖然對支撐該液壓軟管的夾緊裝置施加大的載荷,但是由于所述一對夾持部件中的另一方被固定于作為強度部件的縱板,所以所述夾緊裝置被穩(wěn)定地支撐。具體而言,所述遮蔽板部的所述規(guī)定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的所述規(guī)定方向的尺寸,且小于所述開口部的所述規(guī)定方向的尺寸,所述遮蔽板部的與所述規(guī)定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開口部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尺寸。因此,利用在規(guī)定個數的范圍內排列的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單元和所述遮蔽板部,可靠地遮擋所述開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