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網柵截泥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屬于水土保持,攔截泥土,治理土坡,侵蝕溝,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攔泥壩。
背景技術:
當前水土保持,廣泛采用的是植樹種草。因一般的植樹方法成活率低,所以見效也慢。而且生長慢,郁閉成林的時間長(10年),此法只是對山坡的水土流失有效果。據(jù)試驗調查表明,水土流失90%的泥沙是直接來自侵蝕溝。所以水土保持必須溝坡兼治,而且治溝是重點。侵蝕溝的泥土流失,是侵蝕溝沿發(fā)生重力壩塌,造成大量的泥土堆入溝底。當雨季山洪襲來時把溝底的泥土沖走,之后溝沿繼續(xù)崩塌,再次沖走。長此以往,侵蝕溝越沖越寬越深。所以水土流失量只增不減。
治溝采用現(xiàn)有的植樹方法,因樹木的重量能增加溝沿的崩塌,所以不適用,治理侵蝕溝應采用新法植樹與新的攔泥壩配套,才是科學的有效方法。攔泥壩有混凝土(墻)或砌石(墻)土壩等。前兩種造價高不能普遍使用,堆土壩又不夠堅固。而活柵截泥壩,不僅造價低廉又牢固,而且還有綠化美化環(huán)境的生態(tài)效益和直接經濟效益。所以是水土保持中先進的新技術。
發(fā)明目的
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保住土地。既為當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基礎,又為子孫后代求生存保平安。
發(fā)明內容
采用生長快,萌生力旺盛,并適合于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的樹種(苗木)。去掉苗冠,只用帶有根的苗樁(徑粗5-8cm,高1.4m),如圖(1),斜植成網狀柵欄(埋入土中40cm,露在外面1m,樹樁間距0.25-0.5m,柵欄網孔內經0.25-0.5m)活網柵截泥壩由兩排同樣結構的柵欄組成,前后柵欄間距為1-2m。中間填卵石和粗沙。
效果此截泥壩能讓地表徑流的水滲漏走,并把泥沙攔截住。這種柵欄還能萌生出樹木,使之成為活的綠籬式網狀截泥壩。所以叫活網柵截泥壩。他既有攔截泥土又有綠化環(huán)境的雙重作用,可廣泛用于水土保持的流域治理。
圖(1)是設置在侵蝕溝口的活網柵截泥壩示意圖。1、侵蝕溝沿;2、帶根的活木樁(徑粗5-8cm,木樁間距0.25-0.5m);3、活網柵中的卵石;4、活網柵的菱形網孔。
5、活網柵截泥壩的俯視圖。
圖(2)是采用活網柵截泥壩實行溝坡兼治的示意圖。圖左邊三道壩和右上角兩道壩為沿山坡等高線設置的截泥壩,右下角為侵蝕溝口的壩(此種侵蝕溝平時是沒有水的干溝,雨季才有由地表徑流的水通過)。
具體實施方案結合附圖與水土流失治理的實施方案,描述活網柵截泥壩的作用。如圖(2),在侵蝕溝的溝口和水土流失嚴重的土坡,沿等高線設置活網柵截泥壩,是有效截住泥土,防止水土流失的新方法。他不僅可以截住地表徑流沖刷來的泥土,還可使山坡逐漸變?yōu)樘萏?。到那時活網柵截泥壩就成為梯田邊的田坎(每年要修剪一次,以保持綠籬狀)。這樣除柵欄上萌生出的樹有綠化、美化作用外,還可在梯田上種植果樹、藥材等經濟植物,這樣便可從根本上解決該地區(qū)的水土流失問題。
權利要求
用于水土保持的活網柵截泥壩與混凝土(墻)截泥壩、砌石塊(墻)截泥壩和土壩比,有明顯的先進之處。其特征在于1、使用兩排同樣規(guī)格的活樹樁,呈網狀排列組成的柵欄式截泥壩。2、兩排柵欄間填入卵石或粗沙,可使地表徑流的水滲漏走,而把徑流帶來的泥土截住。3、從柵欄上可萌生出樹,使之成為綠籬式的截泥壩。除可截留泥土外,還有綠化美化的生態(tài)效益。4、隨著樹木的生長,組成柵欄壩的樹樁會越來越粗壯,使截泥壩的作用更強,使用壽命延長。5、這種截泥壩可逐漸把坡地變成梯田,活網柵截泥壩就成為梯田邊的活的生物網田坎。
全文摘要
活網柵截泥壩是生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方法。主要特點是用活的樹樁,編成網狀柵。由兩組同樣結構的網柵平行排列組成。其間填入卵石與粗沙,這樣網柵壩可讓地表徑流的水滲漏走,而把泥土截流下來。達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網柵上能萌生出樹,使之成為綠籬式的截泥壩。它除能有效的截住泥土,逐漸使坡地變成梯田,徹底解決水土流失外,還有綠化美化的生態(tài)效益。本項新技術造價低,使用壽命長,適用范圍廣,結構簡單,容易施工,推廣應用容易。
文檔編號E02B3/02GK1641108SQ20041000076
公開日2005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月18日
發(fā)明者劉平 申請人: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