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座面硬度調節(jié)設備,尤其是一種座椅座面。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座椅座面通常為固定硬度,不同的個體坐在上面之后會有不同的舒適性感受。例如同一座面,身材偏胖、中等、偏瘦的個體坐在上面,無論從個體主觀舒適性的感受,還是客觀的線性壓力梯度值,都會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所以固定硬度的座面很難滿足不同個體對于座面硬度的不同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同一個座面不能同時滿足不同個體對于舒適性的不同要求,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采用充氣多少控制軟硬程度的圓形氣囊排列,通過手動控制氣泵,將氣體通過輸氣裝置注入圓形氣囊,或者通過手動控制,將氣體通過輸氣裝置排出圓形氣囊。利用充氣的多少,控制圓形氣囊硬度,即控制座面的整體硬度。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調節(jié)硬度的座椅座面,包括表層、底層和中間層,表層為海綿層,底層為支撐層,中間層為采用一定數(shù)量排列的獨立的圓形氣囊以及氣體輸送裝置,將每個圓形氣囊放入支撐層的隔間之中,避免每個小氣囊之間相互擠壓。充氣時,手動控制氣泵,通過每個圓形氣囊下面的獨立可調節(jié)單向閥門充氣。降低硬度時可統(tǒng)一打開每個圓形氣囊的閥門放氣。充氣與放氣采用同一可調節(jié)單向閥門,即正常情況下為單向進氣閥門,通過拉動第一拉桿與第二拉桿使可調節(jié)單向閥門開關轉動,可使其放氣。未進行操作時,閥門開關自動歸位為單向進氣狀態(tài)。
上述的可調硬度座椅座面,第一通氣管與第二通氣管直接相通,第二管道一端通第一管道,另外一端通圓形氣囊,可調節(jié)單向閥門位于第二管道上面。
上述的可調硬度座椅座面,第一拉桿為圓形桿,第二拉桿為扁形桿,第一拉桿與第二拉桿之間通過螺母相連,第一拉桿與第二拉桿之間未固定,可活動。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座椅座面通過調節(jié)排列的圓形氣囊的充氣量多少改變其軟硬度,可以很好的滿足不同個體對于座面舒適性的不同要求。即個體如果想要增加座面的整體硬度,可以通過手動控制氣泵,去統(tǒng)一增加圓形氣囊中的氣體量。如果想要減小座面的硬度,可以通過拉動第一拉桿與第二拉桿,進而拉動可調節(jié)單向閥門開關,使所有圓形氣囊中的氣體量減少,降低圓形氣囊硬度。當用戶坐在座面上時,位于坐骨結節(jié)及其附近等人體與座面接觸受力最大的地方的圓形氣囊壓力會最大,與人體接觸的圓形氣囊內部的壓力與人體承受力的線性壓力梯度成正比。因此,本發(fā)明符合個體對于座面舒適性的不同要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中間層示意圖;
圖2為沿著圖1中A-A線的示意圖;
圖3為沿著圖2中B-B線的局部示意圖,不包括圓形氣囊(1)。
圖4為支撐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圓形氣囊,2.第二通氣管,3.第二拉桿,4.第一拉桿,5.第一通氣管,6.可調節(jié)單向閥。
具體實施方式
可調節(jié)軟硬的座椅座面包括表層、底層和中間層,表層為海綿層,底層為支撐層,中間層為采用一定數(shù)量排列的獨立的圓形氣囊1以及氣體的進出控制結構。每一根第一通氣管5均連接有兩排圓形氣囊1,充氣時,通過第一通氣管5,經(jīng)由可調節(jié)單向閥6以及第二通氣管2進入氣囊1;排氣時,首先拉動第一拉桿4,由第一拉桿4拉動第二拉桿3,從而控制可調節(jié)單向閥6的開關,依靠圓形氣囊1中的內部空氣壓力,使空氣排出,從而減小圓形氣囊1中的壓力,進而減小圓形氣囊1硬度,未拉動第一拉桿4時,可調節(jié)單向閥6的開關自動歸位到原始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