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嬰幼兒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50942閱讀:29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嬰幼兒秋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幼兒用品,尤其涉及一種嬰幼兒用秋千。
背景技術
公知嬰幼兒秋千包括底座、與底座連接的支撐桿、與支撐桿連接的大頭以及吊設于大頭下方的座椅,小孩坐在座椅上,座椅在設置與大頭內(nèi)的馬達驅(qū)動下而搖擺,從而達到撫慰小孩的目的,但是公知嬰幼兒秋千各部件都是固定連接,不可拆,所以收合材積很大, 當秋千不使用時,或者存儲運輸時,所占空間很大。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收合材積小的嬰幼兒秋千。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各組件可拆的嬰幼兒秋千。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座椅有不同搖擺角度的嬰幼兒秋千。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嬰幼兒秋千,包括一底座、一上支撐管、一下支撐管以及一連接于上支撐管上端的大頭、一吊桿以及一座椅,所述下支撐管下端與底座可拆連接,上端與上支撐管可拆連接,所述吊桿上端與大頭可拆連接,下端與座椅可拆連接。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有一套筒,所述吊桿下端通過第一連接件可拆連接于套筒。所述套筒通過一分拆裝置與下支撐管拆離,所述分拆裝置包括固定于套筒側壁的支撐座、一卡掣于支撐座的第一按鈕以及設置于所述按鈕與套筒側壁之間的彈簧,所述第一按鈕包括一第一主體以及自第一主體往一側延伸的凸柱。所述大頭包括一連接于上支撐管上端的支座,一連接于該支座的固定座、一連接于固定座的連接座以及一連接于連接座的肩頸部,所述肩頸部包括一頸部以及自頸部下端延伸的肩部凸緣。所述吊桿與肩頸部通過第四連接件可拆連接,所述肩頸部的頸部一側設置有容置孔,肩部凸緣上表面也設置有與吊桿外圍形狀相吻合的抵靠部,該容置孔與抵靠部相連通, 且該抵靠部設置有一第四卡孔,吊桿側壁間隔有第五卡孔與第六卡孔,所述第四連接件為一雙凸點V形彈簧片。所述大頭還包括一換位機構,所述換位機構包括一卡掣于連接座的第二按鈕以及設置與按鈕與連接座之間的第二彈簧,所述第二按鈕包括第二主體、自第二主體往上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固定座下端往內(nèi)延伸有一臺階,所述臺階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二缺口。所述座椅包括一座管以及連接于座管的坐部,所述座管固接有一座套,所述吊桿下端通過第二連接件與座套可拆連接。所述上支撐管與下支撐管通過一第三連接件可拆連接,且上支撐管下端與下支撐上端管被包覆于一接頭內(nèi)。[0016]所述第一連接架、第二連接件、第三連接件均為一單點V形彈簧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支撐管下端與底座可拆連接,上下支撐管可拆連接, 吊桿上端與大頭可拆連接,下端與座椅可拆連接,如此,在嬰幼兒秋千不使用時或者存儲運輸時,可將各組件拆開,這樣收合材積小,不占空間;所述大頭的連接座可相對固定座改變組裝角度,從而改變座椅的相對角度,可以使座椅相對大頭有不同的搖擺角度,這樣增加了坐在座椅上的小孩的樂趣。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嬰幼兒秋千示意圖;[0019]圖2為根據(jù)圖1中A處嬰幼兒秋千底座與下支撐管結構放大爆炸示意圖[0020]圖3為根據(jù)圖1中B處嬰幼兒秋千座椅與吊桿結構放大I_炸示意圖;[0021]圖4為根據(jù)圖1中C處嬰幼兒秋千上下支撐管結構放大I_炸示意圖;[0022]圖5為根據(jù)圖1中D處嬰幼兒秋千大頭與吊桿結構放大I_炸示意圖。[0023]圖6為嬰幼兒秋千大頭與吊桿結構另一放大爆炸示意圖;[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秋千固定座示意圖;[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嬰幼兒秋千大頭結構部分示意圖;[0026]圖9為根據(jù)圖8E-E方向本實用新型支撐座結構處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嬰幼兒秋千。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嬰幼兒秋千包括一底座1、一上支撐管21、一下支撐管22、 一連接于上支撐管21上端的大頭3、一吊桿4以及一座椅5。其中,所示大頭3包括一連接于上支撐管21上端的支座31,一連接于該支座31的固定座32、一連接于固定座32的連接座33以及一連接于連接座33的肩頸部34。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為一首尾相接的整體的管件。所述底座1 固定連接有一套筒11,所述套筒11內(nèi)還連接有一內(nèi)塞12,該內(nèi)塞12 —側壁一體成型有一第一彈性手指121,對應的,所述套筒11 一側壁設置有一卡合孔111,將內(nèi)塞12套入套筒11 內(nèi),其第一彈性手指121卡入卡合孔111內(nèi),從而固定兩者。底座1通過第一連接件7與底座套筒11可拆連接,該第一連接件7為一單點V形彈簧片,所述V形彈簧片為單點彈簧片, 包括一 V形第一本體71以及自該V形本體一側往外側延伸的凸點72,下支撐管22下端設置有一第一開孔221,所述套筒11與內(nèi)塞12對應設置有第二開孔122、112,組裝時,V形彈簧片置于下支撐管22內(nèi),且其凸點72突出于第一開孔221外,將兩者套入內(nèi)塞12內(nèi),使凸點72進一步突出于內(nèi)塞12與套筒11的第二開孔112,從而將下支撐管22與套筒11固定連接。底座1與下支撐管22的連接通過一分拆裝置6拆離。所述分拆裝置6包括一固定連接于套筒11側壁的一支撐座66、一第一按鈕63以及一第一彈簧64。所述支撐座66兩端固定于套筒11,中間形成為一中空柱部,且柱部底端間隔形成有卡掣部65 ;所述第一按鈕63包括一第一主體62以及自第一主體62周圍往一側間隔延伸的多個第二彈性手指63, 還包括自第一主體62中間部分往同側(同第二彈性手指63延伸方向)延伸的凸柱(圖未示)。組裝時,第一按鈕63置于所述支撐座66的中空柱部內(nèi),并通過第二彈性手指63卡掣
4于支撐座66的卡掣部65而將兩者連接在一起,且第一按鈕63的凸柱對著第一連接件7的凸點;所述第一彈簧64套于第一按鈕63的凸柱,且兩端分別抵靠于第一按鈕63與套筒11 側壁,即第一彈簧64置于第一按鈕63與套筒11之間。當要將下支撐管22拆離底座1時, 按壓第一按鈕63,第一按鈕63的凸柱作用于V形彈簧片的凸點72而使其脫離與內(nèi)塞12、 套筒11第二卡孔41,從而使下支撐管22與套筒11、內(nèi)塞12脫離連接,即是說,下支撐管22 與底座1可拆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內(nèi)塞12為橡膠制成,其只要作用在意使下支撐管22與套筒11的配合更順暢,不會使兩者之間的滑動對兩者造成損傷,所以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內(nèi)塞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上還固定連接有一外蓋13,所述外蓋13的形狀設置剛好將底座1與下支撐管22的連接部分以及分拆裝置6包裹于其中,且其一側面也設有有孔 131,可以讓第一按鈕63第一主體62突出于外,便于操作。如圖1、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較佳地,所述座椅5包括一座管51以及一坐部52, 所述座管51大致呈C形,所述座部52連接于C形座管51兩端。所述座椅5固定連接有一座套53,所述座套53包括一第一本體M以及自第一本體M中間部分往上延伸的套合部陽,所述第一本體討的形狀與C形座管51大致中間部相貼合,第一本體M通過鉚釘或者螺絲固定連接于座管51大致C形中間部,套合部55 —側設置有第一卡孔551 ;吊桿4下端一側設置有第二卡孔41,所述吊桿4通過第二連接件8可拆連接于套合部55內(nèi)。該第二連接件8也為一單點V形彈簧片,組裝時,V形彈簧片設置于吊桿4內(nèi),其上的凸點82突出于第二卡孔41外,再將吊桿4下端置入套合部55內(nèi),此時V形彈簧片的凸點82被套合部55 內(nèi)壁壓迫而往吊桿4內(nèi)縮,當?shù)鯒U4的第二卡孔41與套合部55的第一卡孔551對準時,V 形彈簧片的凸點82不再受壓制而突出第一卡孔551外,從而將吊桿4與套合部55連接;往內(nèi)壓凸點82,使其往套合部55內(nèi)縮,不再與套合部55的第一卡孔551卡合,此時往上可拔出吊桿4,將兩者拆開。即是說,座套53固定連接于座管51的,吊桿4下端可拆連接于座套 53,從而吊桿4下端與座椅5可拆連接。如圖4所示,上下兩支撐管通過第三連接件9可拆連接。所述上支撐管下端設置有配合孔211,所述第三連接件9也為一單點V形彈簧片,所述下支撐管22上端也設置有一卡孔221,V形彈簧片的凸點93突出于下支撐管22與蓋件的卡孔221、911外,從而連接兩者,拆開兩者的方式同上述吊桿4與座椅5的套合部55,所以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上支撐管21固定連接有一接頭,所述接頭包括左右兩蓋件91、92,左右兩蓋件合起來之后形成一容置空間(圖未示),上支撐管21下端與下支撐管22上端被包覆于該容置空間上部分,且其中一個蓋件91設置有第三卡孔911以讓位V形彈簧片的凸點93。如圖5、6所示,所述吊桿4上端通過第四連接件10可拆連接于大頭3的肩頸部 34,所述第四連接件10為雙凸點V形彈簧片,即自V形本體的一側延伸有兩個凸點,且靠近形本體彎處的第二凸點102要大于靠近本體端部的第一凸點101。所述肩頸部34包括一頸部35以及自頸部35下端延伸的肩部凸緣36,頸部35 —側設置有容置孔351,肩部凸緣 36上表面也設置有與吊桿4外圍形狀相吻合的抵靠部361,該容置孔351與抵靠部361相連通,且該抵靠部361設置有一第四卡孔362,吊桿4側壁間隔設置有第五卡孔41與第六卡孔42。組裝時,吊桿4上端置于頸部35的容置孔351內(nèi)并貼合于肩部凸緣36表面的抵靠部361,雙凸點V形彈簧片設置于吊桿4內(nèi),其第一凸點101突出于吊桿4的第五卡孔41 外再卡入肩頸部34的第四卡孔362內(nèi),從而將吊桿4連接于肩頸部34 ;其第二凸點102突出于吊桿4的第五卡孔41外。當要將吊桿4拆離肩頸部34時,往吊桿4內(nèi)按壓第二凸點 102,帶動V形彈性片該側整體往吊桿4內(nèi)縮回,從而第一凸點101脫離肩頸部34的第四卡孔362,從而使吊桿4與肩頸部34脫離連接。即是說,吊桿4卡拆連接于大頭3。綜上所述,下支撐管22下端與底座1可拆連接,上下支撐管可拆連接,吊桿4上端與大頭3可拆連接,下端與座椅5可拆連接,如此,在嬰幼兒秋千不使用時或者存儲運輸時, 可將各組件拆開,這樣收合材積小,不占空間。如圖7、8、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大頭3還包括一換位機構,通過所述換位機構,所述連接座33可相對固定座32改變組裝角度,因為連接座33是與連接吊桿4的肩頸部 34連接,所以改變連接座33相對固定座32的組裝角度,即是改變座椅5的相對角度。所述換位機構包括一第二按鈕37與第二彈簧38,所述第二按鈕37包括第二主體371、自第二主體371往上延伸的卡合部372以及自第二主體371往一側延伸的第三彈性手指373。所述連接座33內(nèi)設置有一擋板332,連接座33壁部設置相對應第二按鈕37形狀的定位孔331, 且壁部內(nèi)側還設置有第一缺口 334供與第二按鈕37的第三彈性手指373倒扣卡掣,所述固定座32下端往內(nèi)延伸有一臺階31,該臺階31間隔設置有第二缺口 322。組裝時,按鈕適配于連接座33的定位孔331,連接座33上端的帽沿333部置于固定座32的臺階31上,第二彈簧38位于按鈕與連接座33的擋板332之間,在第二彈簧38的作用力下,第二按鈕上端的卡合部372與固定座32其中一個第二缺口 322配合,從而將連接座33與固定座32固定于某一角度。當需要改變連接座33與固定座32的組裝角度,按壓第二按鈕37,按鈕上端的卡合部372脫離與固定座32臺階31的該第二缺口 322配合,此時可旋轉(zhuǎn)連接座33,直到按鈕卡合部372配合于固定座32另外一第二缺口 322而將連接座33與固定座32固定于這一角度。因為本身吊桿4可相對大頭3搖擺,這樣通過改變連接座33與固定座32的相對組裝角度來改變座椅5的相對角度,可以使座椅5相對大頭3有不同的搖擺角度,這樣增加了坐在座椅5上的小孩的樂趣。
權利要求1.一種嬰幼兒秋千,包括一底座、一上支撐管、一下支撐管以及一連接于上支撐管上端的大頭、一吊桿以及一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撐管下端與底座可拆連接,上端與上支撐管可拆連接,所述吊桿上端與大頭可拆連接,下端與座椅可拆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有一套筒,所述吊桿下端通過第一連接件可拆連接于套筒。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通過一分拆裝置與下支撐管拆離,所述分拆裝置包括固定于套筒側壁的支撐座、一卡掣于支撐座的第一按鈕以及設置于所述按鈕與套筒側壁之間的彈簧,所述第一按鈕包括一第一主體以及自第一主體往一側延伸的凸柱。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頭包括一連接于上支撐管上端的支座,一連接于該支座的固定座、一連接于固定座的連接座以及一連接于連接座的肩頸部,所述肩頸部包括一頸部以及自頸部下端延伸的肩部凸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桿與肩頸部通過第四連接件可拆連接,所述肩頸部的頸部一側設置有容置孔,肩部凸緣上表面也設置有與吊桿外圍形狀相吻合的抵靠部,該容置孔與抵靠部相連通,且該抵靠部設置有一第四卡孔,吊桿側壁間隔有第五卡孔與第六卡孔,所述第四連接件為一雙凸點V形彈簧片。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頭還包括一換位機構,所述換位機構包括一卡掣于連接座的第二按鈕以及設置與按鈕與連接座之間的第二彈簧,所述第二按鈕包括第二主體、自第二主體往上延伸的卡合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下端往內(nèi)延伸有一臺階,所述臺階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二缺口。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一座管以及連接于座管的坐部,所述座管固接有一座套,所述吊桿下端通過第二連接件與座套可拆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管與下支撐管通過一第三連接件可拆連接,且上支撐管下端與下支撐上端管被包覆于一接頭內(nèi)。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嬰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架、第二連接件、第三連接件均為一單點V形彈簧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嬰幼兒秋千,包括一底座、一上支撐管、一下支撐管以及一連接于上支撐管上端的大頭、一吊桿以及一座椅,所述下支撐管下端與底座可拆連接,上端與上支撐管可拆連接,所述吊桿上端與大頭可拆連接,下端與座椅可拆連接,如此,在嬰幼兒秋千不使用時或者存儲運輸時,可將各組件拆開,這樣收合材積小,不占空間;所述大頭的連接座可相對固定座改變組裝角度,從而改變座椅的相對角度,可以使座椅相對大頭有不同的搖擺角度,這樣增加了坐在座椅上的小孩的樂趣。
文檔編號A47D13/10GK201968240SQ20112010696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3日
發(fā)明者閔遠超 申請人:施儒恒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西吉县| 泰宁县| 金堂县| 胶州市| 延长县| 内丘县| 简阳市| 吐鲁番市| 辽阳县| 申扎县| 托克逊县| 富顺县| 夹江县| 赤水市| 永德县| 贵州省| 贡觉县| 六盘水市| 衡山县| 旅游| 象州县| 石屏县| 拉萨市| 三穗县| 阳西县| 买车| 察哈| 昌图县| 玉门市| 永顺县| 吉水县| 开原市| 罗山县| 三江| 嘉鱼县| 龙井市| 五大连池市| 宁津县| 班玛县| 武鸣县|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