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烹飪電器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針對現(xiàn)有電飯煲自動下料時米粒下落后堆積在內膽中心,米粒吸熱慢、加熱效率低和煮飯時間長等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包括鍋體、內膽和扣合在鍋體上的鍋蓋,所述鍋體內設有加熱內膽的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儲米腔,所述儲米腔的底部設有向內膽排料的出料口,所述加熱裝置在內膽上形成有主加熱區(qū),所述出料口在內膽上的投影落入所述主加熱區(qū)。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飯煲在下料時可以控制米粒落在內膽的主加熱區(qū)內,充分利用主加熱區(qū)的溫度,米粒吸熱快、加熱效率高,煮飯時間短,使用更節(jié)電環(huán)保。
【專利說明】
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烹飪電器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自動下料的電飯煲下料時從內膽上方往內膽中間下料,落下的米粒會在內膽中心堆積成一個錐形的米堆,由于內膽上的主要加熱區(qū)域不在中心位置,導致錐形米堆的受熱效果欠佳,具體是米粒吸熱慢、加熱效率低,煮飯時間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針對現(xiàn)有自動下料的電飯煲下料時米粒下落后堆積在內膽中心,米粒吸熱慢、加熱效率低和煮飯時間長等缺陷,提供一種電飯煲,所述電飯煲下料時可以控制米粒落在內膽的主加熱區(qū)內,充分利用主加熱區(qū)的溫度,米粒吸熱快、加熱效率高,從而加速沸騰并改善米粒堆積的問題,最終實現(xiàn)煮飯時間短,節(jié)電環(huán)保。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包括鍋體、內膽和扣合在鍋體上的鍋蓋,所述鍋體內設有加熱內膽的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儲米腔,所述儲米腔的底部設有向內膽排料的出料口,所述加熱裝置在內膽上形成有主加熱區(qū),所述出料口在內膽上的投影落入所述主加熱區(qū)。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加熱裝置在內膽上形成有主加熱區(qū),所述主加熱區(qū)較周圍區(qū)域升溫快,可盡快把內膽中的水加熱到最適宜米粒吸水的適合溫度,加速沸騰,進而縮短煮飯時間;下料時控制米粒落入所述主加熱區(qū),充分利用主加熱區(qū)的溫度,米粒在主加熱區(qū)內吸熱快、加熱效率高、煮飯時間更短,進一步的由于主加熱區(qū)域水溫均勻,在煮飯的沸騰階段,主加熱區(qū)的米粒在沸騰作用下會趨向主加熱區(qū)兩側均勻散布,改善米粒堆積的問題,并使米粒受熱更為均衡,最后煮出的米飯外表平整,口感一致度高;由于儲米腔的出料口在內膽上的投影落入主加熱區(qū),確保從出料口出來的米粒落入設定的高溫主加熱區(qū)內。
[0005]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措施: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與內膽底面貼合的加熱盤和盤繞于加熱盤內的電熱絲,所述主加熱區(qū)呈環(huán)形分布于內膽的容腔底面并與電熱絲盤繞對應。由于加熱盤貼合于內膽底面,只要將加熱盤內的電熱絲按特定形狀盤繞,當電熱絲通電后通過熱傳遞,就能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形成和電熱絲盤繞形狀對應的環(huán)形主加熱區(qū),
[0006]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磁加熱線盤,所述電磁加熱線盤的纏繞結構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形成環(huán)形的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所述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為主加熱區(qū)。電磁加熱線盤為現(xiàn)有技術,通過控制纏繞方式和匝數(shù)就可以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形成環(huán)形的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使所述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即為環(huán)形的主加熱區(qū)。
[0007]所述主加熱區(qū)的寬度與所述電熱絲位置向兩側水平延伸20mm為邊界向上投影在內膽的容腔底面寬度對應。加熱盤工作時電熱絲正上方處的加熱盤面溫度最高,加熱盤貼合內膽時該位置的傳熱效果最好,因此以電熱絲兩側20mm范圍的區(qū)域向內膽的容腔底面投影,將該寬度作為主加熱區(qū)寬度,主加熱區(qū)的傳熱效效果最佳,米粒落入所述主加熱區(qū)內,電飯煲的煮飯時間可明顯縮短。
[0008]所述儲米腔包括底部敞口的儲米容器和可升降的下料蓋,所述敞口為儲米腔的出料口,所述鍋蓋上設有帶動下料蓋升降移動的驅動機構,所述下料蓋通過升降移動打開/閉合所述敞口。由于儲米腔底部敞口為出料口,用一個可升降移動的下料蓋就能打開/閉合該敞口,當下料蓋上移到位后封閉敞口,當下料蓋下移離開敞口,敞口打開,米粒從敞口掉出,沿下料蓋的錐面滑落掉到內膽的主加熱區(qū)。此外,當下料蓋上移閉合敞口時,儲米腔封閉,可以進行淘米;所述驅動機構可以為自動或手動,其中自動可以是通過電飯煲的程序設定結合機電一體化實現(xiàn),手動可以是用戶人工操作傳遞動作的機械聯(lián)動機構,或用戶啟動的由電機驅動的機械聯(lián)動機構。
[0009]所述下料蓋沿邊緣設置可與所述敞口邊沿密封配合的密封件。下料蓋閉合儲米容器底部敞口時,通過下料蓋邊緣設置的密封件和敞口邊沿密封配合,密封和維護都很方便,如采用彈性的橡膠密封圈即可。進一步的,可以在下料蓋邊緣開設凹槽嵌裝密封件,使密封圈的安裝和替換更便捷。
[0010]所述下料蓋和內膽容腔均為回轉體,且兩者的回轉體中心線相重合。通常加熱盤內的電熱絲都以圓弧形或螺旋形盤繞設置,為保證投料時米粒能均勻的落在主加熱區(qū)內,將下料蓋和內膽容腔設為中心線重合的回轉體,當下料蓋下移形成的環(huán)形出料口就能確保米粒均勻的落在主加熱區(qū)內。
[0011]所述下料蓋外徑為D,內膽容腔內徑為L,L/4<D<3L/4。煮飯時米粒和水一起沸騰,米粒會向主加熱區(qū)兩側,即內膽中心和內膽邊緣兩個方向翻滾運動,由于下料蓋和內膽為中心線重合的回轉體,下料蓋外徑和內膽容腔內徑的這種大小關系,可以使米粒堆積在如圖3所示的環(huán)形區(qū)域內,所述環(huán)形區(qū)域更易和主加熱區(qū)重合設置,利于米粒吸熱。
[0012]所述下料蓋呈上小下大的圓錐形,所述圓錐形的錐面斜度不小于15°。下料蓋呈圓錐形,錐面斜度過小,米粒不易從下料蓋上滑落掉入內膽。
[0013]所述內膽底面呈弧形內凹,使內膽的容腔底面中間高四周低,并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形成與主加熱區(qū)對應的環(huán)狀凹腔。通過和主加熱區(qū)對應的環(huán)狀凹腔集聚米粒,充分利用主加熱區(qū)對米粒傳熱,使米粒吸熱更快更高效,進一步縮短煮飯時間,電飯煲更節(jié)電環(huán)保。
[0014]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加熱裝置在內膽上形成有主加熱區(qū),在下料時讓米粒落入所述主加熱區(qū),充分利用主加熱區(qū)的溫度傳熱,主加熱區(qū)內的米粒吸熱快、加熱效率高,進而縮短煮飯時間,使用更為節(jié)電環(huán)保。
【附圖說明】
[0015]圖1:實施例1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實施例1的儲米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實施例1的儲米腔和內膽結構示意圖。
[0018]圖4:實施例2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鍋體、2.內膽、3.鍋蓋、4.加熱盤、5.電熱絲、6.容腔底面、7.主加熱區(qū)、8.儲米腔、9.出料口、10.儲米容器、11.下料蓋、12.驅動機構、13.槽、14.內膽容腔、15.環(huán)狀凹腔、16.電磁加熱線盤、17.米粒。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1 ]實施例1如圖1?3所示,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包括鍋體1、內膽2和扣合在鍋體I上的鍋蓋3,所述鍋體3內設有加熱內膽的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與內膽2底面貼合的加熱盤4和盤繞于加熱盤4內的電熱絲5,所述內膽2的容腔底面6形成有呈環(huán)形分布于并與電熱絲5盤繞對應的主加熱區(qū)7;所述鍋蓋3上設有儲米腔8,所述儲米腔8的底部設有向內膽2排料的出料口 9,所述出料口 9在內膽2上的投影落入所述主加熱區(qū)7。電飯煲下料時,出料口出來的米粒都投放在內膽上環(huán)形的主加熱區(qū)內,米粒在主加熱區(qū)內吸熱快、加熱效率高、并加速沸騰,從而縮短煮飯時間;因為主加熱區(qū)域水溫均勻,在煮飯的沸騰階段,主加熱區(qū)的米粒在沸騰作用下還會趨向主加熱區(qū)兩側均勻散布,改善米粒堆積的問題,從而使米粒受熱更為均衡,最后煮出的米飯外表平整,口感一致度高。
[0022]具體的,所述儲米腔8包括底部敞口的儲米容器10、可升降的下料蓋11,所述敞口為儲米腔的出料口 9,所述鍋蓋3上設有帶動下料蓋11升降移動的驅動機構12,所述下料蓋11通過升降移動打開/閉合所述敞口,所述下料蓋11沿邊緣開槽13嵌設可與所述敞口邊沿密封配合的密封件;下料蓋11呈上小下大的圓錐形,圓錐形的錐面斜度為15°。如圖2所示,下料蓋上移到最高位時閉合所述敞口,如圖3所示下料蓋11下降后,敞口打開,存放在儲米腔8內的米粒17就能順利落到內膽的主加熱區(qū)。由于儲米腔底部敞口為出料口,當下料蓋上移到位后封閉敞口,當下料蓋下移離開敞口,敞口打開,米粒從敞口掉出,沿下料蓋的錐面滑落掉到內膽的主加熱區(qū)。此外,當下料蓋上移閉合敞口時,儲米腔封閉,還可以進行淘米。
[0023]具體的,所述主加熱區(qū)的寬度與所述電熱絲位置向兩側水平延伸20mm為邊界向上投影在內膽的容腔底面寬度對應。電熱絲兩側20mm范圍的區(qū)域向內膽的容腔底面投影寬度作為主加熱區(qū)的寬度,在這一寬度范圍,主加熱區(qū)的傳熱效效果最佳,米粒落入主加熱區(qū)內,電飯煲的煮飯時間明顯縮短。
[0024]具體的,所述下料蓋11和內膽容腔14均為回轉體,且兩者的回轉體中心線相重合;下料蓋11外徑為D,內膽容腔14內徑為L,L/4<D<3L/4;所述內膽底面呈弧形內凹,使內膽的容腔底面6中間高四周低,并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6形成與主加熱區(qū)對應的環(huán)狀凹腔15。下料蓋外徑和內膽容腔內徑尺寸處于這樣的關系,所述環(huán)形區(qū)域更易和主加熱區(qū)重合設置,米粒堆積于圖3所示的環(huán)形區(qū)域內,加熱更高效;環(huán)狀凹腔可以集聚米粒,以充分利用主加熱區(qū)對米粒傳熱,使米粒吸熱更快更高效,進一步縮短煮飯時間,電飯煲使用更為節(jié)電環(huán)保。
[0025]實施例2如圖4所示,和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磁加熱線盤16,所述電磁加熱線盤的纏繞結構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形成環(huán)形的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所述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為主加熱區(qū),其余部分和使用效果與實施例1近似。
【主權項】
1.一種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包括鍋體、內膽和扣合在鍋體上的鍋蓋,所述鍋體內設有加熱內膽的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儲米腔,所述儲米腔的底部設有向內膽排料的出料口,所述加熱裝置在內膽上形成有主加熱區(qū),所述出料口在內膽上的投影落入所述主加熱區(qū)。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與內膽底面貼合的加熱盤和盤繞于加熱盤內的電熱絲,所述主加熱區(qū)呈環(huán)形分布于內膽的容腔底面并與電熱絲盤繞對應。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磁加熱線盤,所述電磁加熱線盤的纏繞結構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形成環(huán)形的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所述渦流加熱集中區(qū)域為主加熱區(qū)。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熱區(qū)的寬度與所述電熱絲位置向兩側水平延伸20mm為邊界向上投影在內膽的容腔底面寬度對應。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儲米腔包括底部敞口的儲米容器、可升降的下料蓋,所述敞口為儲米腔的出料口,所述鍋蓋上設有帶動下料蓋升降移動的驅動機構,所述下料蓋通過升降移動打開/關閉所述敞口。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蓋沿邊緣設置可與所述敞口邊沿密封配合的密封件。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蓋和內膽容腔均為回轉體,且兩者的回轉體中心線相重合。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蓋外徑為D,內膽容腔內徑為 L,L/4<D<3L/4。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蓋呈上小下大的圓錐形,所述圓錐形的錐面斜度不小于15°。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自動下料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膽底面呈弧形內凹,使內膽的容腔底面中間高四周低,并在內膽的容腔底面上形成與主加熱區(qū)對應的環(huán)狀凹腔。
【文檔編號】A47J27/00GK205697144SQ20162029246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fā)明人】朱澤春, 沈斌, 王洪坤, 錢海針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