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建筑業(yè)的發(fā)展,高層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比重日益增大,模板體系已成為建筑施工中經常使用到的工具或設備。在散拼早拆模板體系中,主要包括在豎直面上間隔排布的內、外墻板以及在水平面上排布的樓面板,往內、外墻板中間澆灌混凝土后形成墻體,往樓面板上澆灌混凝土形成樓面。在建筑模板體系中,墻板上的豎直方向上開有若干通孔,內、外墻板上的通孔對應設置,于通孔內穿設對拉絲桿組可將兩墻板固定連接,當澆入混凝土后,墻板上開設的通孔間距越小,安裝的對拉絲桿組越大,從而可更好地抵抗混凝土的側壓力。由于重力原因,在墻體底部模板承受混凝土的擠壓力相對于墻體其他位置對應的模板承受的擠壓力要大,因此墻體底部對應的模板上的通孔開設的密度較大,從而要在一定范圍內安裝更多的對拉絲桿組來抵抗混凝土的側壓力;在墻體頂部位置,由于樓面的混凝土自重,也需安樓面模板體系具有穩(wěn)定的結構強度,以避免樓面出現裂縫等不良問題?,F有的建筑模板體系中,墻板的寬度相等,在排布時,均從一方向往另一方向依次排布,直到排布的位置容不下一塊墻板時,采用一塊其他寬度的墻板排布。但是,當墻體的高度或墻體的厚度發(fā)生變化后,墻體和樓面對墻板的擠壓力會發(fā)生變化,墻體的高度或厚度越大,墻體的轉角位置以及樓面就越容易出現裂縫等不良問題。因此,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墻板上的通孔間隔作相應的調整,解決的辦法是先將原來的墻板上的通孔填補,然后再開設新的通孔。但這會對模板產生損傷,而且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填補通孔以及開設新的通孔,增加了人工及材料成本,拖慢了施工進度。當然也可把每塊墻板的寬度做得足夠小,從而縮小水平方向上兩塊墻板上的通孔距離,或者把豎直方向的孔的間隔設置得足夠密,從而可裝入更多對拉絲桿組以獲得足夠的力來抵抗較高墻體混凝土對墻板的擠壓力,但這需要安裝大量的對拉絲桿,同樣需花費大量的人工及材料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所存在的會損傷模板,人工、材料成本高以及拖慢施工進度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了一種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包括豎向結構模板體系、水平結構模板體系以及支撐體系;所述豎向結構模板體系包括內墻板、外墻板、對拉絲桿組、豎向陰角模板、豎向陽角模板及背楞;所述背楞水平地安裝于所述內、外墻板相對的位置上,所述豎向陰角模板安裝于建筑結構的陰角處,所述豎向陽角模板安裝于建筑結構的陽角處,所述豎向陰角模板上的相鄰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連接部,所述豎向陽角模板上的相鄰的兩側亦分別設置有連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板包括第一標準內墻板、第二標準內墻板、第三標準內墻板及非標準內墻板,所述外墻板包括第一標準外墻板、第二標準外墻板、第三標準外墻板、第一非標準外墻板及第二非標準外墻板;所述第二標準內墻板的寬度大于非標準內墻板的寬度,所述第二標準外墻板的寬度大于第二非標準外墻板的寬度;
[0005]所述豎向陰角模板上的兩連接部分別與一塊所述的第一標準內墻板可拆卸連接;所述豎向陽角模板上的兩連接部分別與一塊所述的第一非標準外墻板的一側可拆卸連接,兩塊所述的第一非標準外墻板的另外一側分別與一塊所述第一標準外墻板可拆卸連接;
[0006]所述第一標準內墻板、第三標準內墻板、第一標準外墻板及第三標準外墻板上均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標準內墻板的通孔位置與所述第一標準外墻板的通孔位置相對應,所述第三標準內墻板的通孔位置與所述第三標準外墻板的通孔位置相對應,所述對拉絲桿組穿設于所述內、外墻板上相對的兩通孔及兩背楞內。
[0007]進一步地,所述水平結構模板體系包括水平豎向陰角模板及樓面模板,所述樓面模板包括第一標準樓面模板、第二標準樓面模板、非標準樓面模板及龍骨,所述支撐體系包括可調支撐桿及流星錘;所述水平豎向陰角模板一側可拆卸地連接于內墻板的頂部,另一側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樓面模板的一側,所述龍骨可拆卸地連接于相對的兩塊所述水平豎向陰角模板之間,所述龍骨沿所述水平豎向陰角模板的長度方向相間設置,其長度方向與所述樓面模板的寬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標準樓面模板連接于所述水平豎向陰角模板與龍骨之間,所述第二標準樓面模板及非標準樓面模板可拆卸地連接于兩相鄰的龍骨之間,所述流星錘連接于相鄰的兩龍骨之間,所述可調支撐桿的頂部與所述流星錘可拆卸地連接,其底部與樓面接觸。
[0008]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非標準外墻模板的寬度為所述豎向陰角模板寬度和墻體厚度二者之和。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標準內墻板的一側與所述豎向陰角模板可拆卸連接,另一側與第二標準內墻板的一側可拆卸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三標準內墻板可拆卸連接于相鄰的第二標準內墻板之間或非標準內墻板的兩側,所述的第一、二、三標準外墻板的位置與第一、二、三標準內墻板的位置
—相對應。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標準樓面模板的一側端頭與水平陰角模板可拆卸連接,另一側端頭與龍骨可拆卸連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標準樓面模板和非標準樓面模板處于相鄰的兩龍骨之間,所述第二標準樓面模板和非標準樓面模板的兩端頭與龍骨可拆卸連接。
[0013]進一步地,間隔的兩相鄰的第三標準內墻板的縱向中心平面與龍骨的中心平面相重合。
[0014]進一步地,所述的可拆卸連接為銷釘或螺栓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標準內墻模板可拆卸地連接于靠近建筑結構的陰角位置,第一非標準外墻模板可拆卸地連接于靠近建筑結構的陽角位置,使得第一豎排對拉絲桿組離建筑結構轉角位置更近,大大改善建筑結構轉角部位的模板受力情況;本模板體系中第二標準內、外墻板無須開設對拉絲桿孔。本模板體系中,對拉絲桿組的水平間距、高度間距均固定化、標準化、系列化,大大降低了模板的加工難度,降低加工成本,同時孔位無須反復變動,提高了模板的周轉使用率,延長模板使用壽命,使得建筑模板的總體成本大大降低。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澆灌混凝土,形成墻體后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澆灌混凝土,形成墻體后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18]圖3是圖2的橫向剖視示意圖。
[0019]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5是圖2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2]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一種散拼早拆建筑模板體系,包括豎向結構模板體系、水平結構模板體系以及支撐體系。
[0023]豎向結構模板體系包括內墻板1、外墻板2、對拉絲桿組3、豎向陰角模板4、豎向陽角模板5及背楞6。背楞6水平地安裝于內、外墻板1、2相對的位置上,豎向陰角模板4安裝于建筑結構的陰角處,豎向陽角模板5安裝于建筑結構的陽角處,豎向陰角模板4上的相鄰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連接部41,豎向陽角模板5上的相鄰的兩側亦分別設置有連接部51。
[0024]內墻板I包括第一標準內墻板11、第二標準內墻板12、第三標準內墻板13及非標準內墻板14。外墻板2包括第一標準外墻板21、第二標準外墻板22、第三標準外墻板23、第一非標準外墻板24及第二非標準外墻板25。第二標準內墻板12的寬度大于非標準內墻板14的寬度,第二標準外墻板22的寬度大于第二非標準外墻板25的寬度;
[0025]兩塊豎向陰角模板4上的兩連接部41分別與一塊第一標準內墻板11可拆卸連接;豎向陽角模板5上兩連接部51分別與一塊第一非標準外墻板24的一側可拆卸連接,兩塊第一非標準外墻板24的另一側分別與一塊第一標準外墻板21可拆卸連接;
[0026]第一標準內墻板11、第三標準內墻板13、第一標準外墻板21及第三標準外墻板23上均開設有通孔(圖中未示出),第一標準內墻板11的通孔位置與第一標準外墻板21的通孔位置相對應,第三標準內墻板13的通孔位置與第三標準外墻板23的通孔位置相對應,對拉絲桿組3穿設于內、外墻板1、2上相對的兩通孔及兩背楞6內。
[0027]上述水平結構模板體系包括水平豎向陰角模板7及樓面模板8。其中,樓面模板8包括第一標準樓面模板81、第二標準樓面模板82、非標準樓面模板83及龍骨84。支撐體系包括可調支撐桿301及流星錘(圖中未示出)。
[0028]水平豎向陰角模板7 —側可拆卸地連接于內墻板I的頂部,另一側可拆卸地連接于樓面模板8的一側,龍骨84可拆卸地連接于相對的兩塊水平豎向陰角模板7之間,龍骨84沿水平豎向陰角模板7的長度方向相間設置,其長度方向與樓面模板8的寬度方向平行。第一標準樓面模板81連接于水平豎向陰角模板7與龍骨84之間,第二標準樓面模板82及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