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站,具體涉及一種設有攪拌機構的攪拌站。
背景技術:
攪拌站主要用于混凝土工程,主要用途為攪拌混合混凝土,也叫砼攪拌站。將制作混凝土的材料,如膠凝材料、水、砂和石子等進料到攪拌站內(nèi),然后通過攪拌站攪拌成混凝土。攪拌站的攪拌原理和攪拌機相同。
如公告號為CN204485682U的專利,該專利公開了一種生產(chǎn)接枝膠用臥式攪拌機,具有安裝支座,所述的安裝支座的上部安裝有攪拌桶,所述的攪拌桶的中部穿設有攪拌軸,安裝支座的一側壁上安裝有三角支架,所述的三角支架的上表面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的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相鄰攪拌軸的伸出端相連接,攪拌軸的軸向方向上均勻安裝有若干個攪拌片。
通過驅動電機驅動攪拌軸轉動,從而帶動攪拌片轉動,來攪拌制成混凝土。
該專利的缺點在于:在攪拌片轉動過程中,攪拌片只能帶到原料在徑向上混合攪拌,導致攪拌混合的效率低,且易使混凝土攪拌不均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攪拌過程中可帶動原料沿攪拌軸軸向運動混合的設有攪拌機構的攪拌站。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設有攪拌機構的攪拌站,包括開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攪拌桶、位于攪拌桶內(nèi)用于攪拌的攪拌軸和用于驅動攪拌軸攪拌的驅動件,所述攪拌軸上沿右旋間隔設有第一攪拌葉,所述攪拌軸上沿左旋間隔設有第二攪拌葉。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第一攪拌葉沿右旋線間隔設置,第二攪拌葉沿左旋線間隔設置,故在攪拌軸轉動過程中,第一攪拌葉對物料同時有沿攪拌軸軸向的剪切力和沿是攪拌軸徑向的剪切力,使物料在沿周向轉動攪拌時,沿攪拌軸軸向朝向遠離驅動件的方向運動;同時第二攪拌葉對物料也有沿軸向的剪切力和沿徑向的剪切力,可使物料沿攪拌軸軸向朝向靠近驅動件的方向運動。上述運動實現(xiàn)了物料在軸向上的運動和混合,而不單單是徑向攪拌,提高了攪拌效率,且使物流攪拌的更加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背對攪拌軸一端呈彎曲設置形成攪拌槳。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加大了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與物料的接觸面積,使物料可被攪拌的更均勻。同時攪拌槳在轉動過程中對物料有較大的剪切力,可更好的分散物料,使攪拌更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槳呈圓弧形設置且開口朝向攪拌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攪拌槳在攪拌物料時,物料對攪拌槳的阻力沿攪拌槳徑向分散,有卸力的作用,減小了攪拌槳受到的彎矩,從而減小了攪拌槳彎曲變形的可能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的厚度從靠近攪拌軸一端到遠離攪拌軸一端逐漸變小。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攪拌物料時,會受到物料對其的反作用力。此時第一攪拌葉和攪拌軸的連接處以及第二攪拌葉和攪拌軸的連接處均會會受到較大的彎矩,導致其與攪拌軸的連接處易發(fā)生斷裂。上述設置可在保證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與攪拌軸連接強度的情況下,減小制作攪拌葉所需的材料,節(jié)約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進料口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攪拌桶上側兩端,所述進料口上設有用于導料的導料斗,所述導料斗和進料口朝向攪拌桶中心傾斜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使不同的物料在導料斗的引導下,在進料下落時就交叉混合在一起,方便了后續(xù)對物料進行攪拌混合。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進料口由多個均勻分布的進料孔構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使物料進料時更加分散,使各種物料之間在進料時就更好的混合在一起,方便了后續(xù)對物料進行攪拌混合。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桶兩側均設有進水管,兩個所述進水管穿設入攪拌桶內(nèi)且兩個進水管開口呈相對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使水流對物料有一個沖擊力,使物料在水流的沖擊力下可沿攪拌桶軸向運動混合,從而使物料之間可更好的進行混合。同時水流可將物料沖散,平鋪在攪拌桶內(nèi),方便了后續(xù)對物料的攪拌。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軸兩端均穿設過攪拌桶,所述攪拌桶和攪拌軸之間設有滾珠軸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減小了攪拌軸在轉動時,攪拌軸和攪拌桶受到的磨損,減小了噪音,延長了攪拌軸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物料可更充分快速的混合在一起,提高了混凝土的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為實施例中攪拌軸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機架;2、攪拌桶;3、出料口;4、啟閉閥門;5、出料管;6、進料口;7、進料孔;8、導料斗;9、攪拌軸;10、滾珠軸承;11、驅動件;12、第一攪拌葉;13、第二攪拌葉;14、攪拌槳;15、進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設有攪拌機構的攪拌站,包括機架1。機架1上安裝有攪拌桶2,攪拌桶2軸向沿水平方向設置。攪拌桶2下端面開設由出料口3,出料口3上連接有帶有啟閉閥門4的出料管5。
如圖1和圖2所示,攪拌桶2上端面開設由進料口6,進料口6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攪拌桶2上側兩端。進料口6由多個均勻分布的進料孔7構成。進料孔7朝向攪拌桶2中心呈傾斜設置。進料口6上設有用于導料的導料斗8,導料斗8下端固定連接于攪拌桶2。所有進料孔7均位于導料斗8下端開口內(nèi)。導料斗8朝向攪拌桶2中心呈傾斜設置。
如圖1所示,攪拌桶2內(nèi)穿設有攪拌軸9,攪拌軸9兩端均穿設過攪拌桶2,且攪拌桶2和攪拌軸9之間設有滾珠軸承10。滾珠軸承10外圈固定連接于攪拌桶2,滾珠軸承10內(nèi)圈固定連接于攪拌軸9外壁,從而使攪拌軸9轉動連接于攪拌桶2。攪拌軸9一端設有驅動件11,驅動件11為電機。驅動件11的輸出端固定連接于攪拌軸9。驅動件11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
如圖1和圖3所示,攪拌軸9上沿右旋線等間隔設置有第一攪拌葉12,右旋線為以攪拌軸9軸向為軸線,以攪拌軸9半徑為半徑構成的右旋線。即所有第一攪拌葉12形成一個右旋線,可使物料朝向背對驅動件11一側運動。攪拌軸9上沿左旋線等間隔設置有第二攪拌葉13,即所有第二攪拌葉13形成一個左旋線。左旋線為以攪拌軸9軸向為軸線,以攪拌軸9半徑為半徑構成的左旋線??墒刮锪涎爻蛳鄬︱寗蛹?1一側運動。
如圖3所示,第一攪拌葉12的厚度和第二攪拌葉13的厚度從靠近攪拌軸9一端到遠離攪拌軸9一端逐漸變小。第一攪拌葉12背對攪拌軸9一端和第二攪拌葉13背對攪拌軸9一端均呈彎曲設置形成攪拌槳14。攪拌槳14呈圓弧形設置且開口朝向攪拌軸9。
如圖1所示,攪拌桶2兩側均設有進水管15,兩個進水管15穿設入攪拌桶2內(nèi),且兩個進水管15開口呈相對設置。
該攪拌站的工作原理如下:
物料從導料斗8內(nèi)進料,在進過導料斗8和進料孔7導向后進料到攪拌桶2內(nèi)。在進料過程中由于物料從兩個不同的導料斗8內(nèi)進入到攪拌桶2,且在導料斗8和進料孔7的導向作用下,物流朝向攪拌桶2中心傾斜下落。故不同的物料在進料下落的過程中就進行了初步的混合。
進水管15進水,沖擊物料,使物料朝兩側運動,逐漸鋪平。在進料完畢后,驅動件11驅動攪拌軸9轉動,物料在第一攪拌葉12和第二攪拌葉13的作用下,同時沿攪拌軸9軸向和攪拌軸9徑向運動,從而完成物料的攪拌,制成混凝土。若完成后的混凝土需出料,打開啟閉閥門4,通過出料管5出料即可。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