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機械,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器。
背景技術:
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骨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jīng)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它廣泛應用于建筑領域。混凝土的攪拌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的品質。高品質的混凝土要求在配制階段能夠得到充分的攪拌。然而,現(xiàn)有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多采用電機帶動一個轉軸轉動,通過轉軸上的葉片進行攪拌,這樣的攪拌難以達到充分攪拌的要求,在攪拌箱內容易出現(xiàn)死角。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混凝土的立體攪拌器。
本發(fā)明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用于混凝土的立體攪拌器,包括箱體、固定柱、連接柱、內轉軸、攪拌葉、內電機、外電機、外轉軸、漿葉片和擾流片;
所述固定柱設置在所述箱體內,多個所述內轉軸圍繞所述固定柱布置,所述內轉軸與所述固定柱平行;所述內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內電機;所述內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內轉軸的端部連接;所述內電機的殼體通過所述連接柱連接至所述固定柱的端部;所述攪拌葉固定在所述內轉軸上;
所述外轉軸與所述固定柱相互垂直,所述外轉軸水平設置;所述外轉軸貫穿所述箱體的側面與所述固定柱連接;所述外電機位于所述箱體外并與所述外轉軸傳動連接;
所述漿葉片固定在所述固定柱的端部,并在所述固定柱的軸線方向上延伸;
所述箱體的頂部設置有進口;所述箱體的底部設置有出口;所述箱體靠近所述固定柱兩端的側壁為所述固定柱端部的轉動軌跡相適應的弧形,所述擾流片設置在所述所述箱體靠近所述固定柱兩端的側壁的內表面;所述擾流片與所述漿葉片之間存在間隙。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材料通過進口被加入箱體內,然后內電機和外電機啟動。內電機帶動內轉軸轉動,進而通過內轉軸帶動攪拌葉轉動,從而對混凝土進行攪拌。由于內轉軸具有多個,因此能夠取得較好的攪拌效果,使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均勻。進一步的,外電機帶動外轉軸轉動,從而通過固定柱帶動所有內轉軸在豎直平面上來回轉動,使攪拌葉的攪拌覆蓋更大的范圍,有效避免攪拌死角,使得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充分和均勻。另外,在固定柱轉動過程中,固定柱兩端的漿葉片也能夠對混凝土起擾動作用,且漿葉片與擾流片配合,能夠進一步加強對混凝土的攪動,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攪拌死角,使得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充分和均勻。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柱上開設有多個在徑向方向上延伸的通孔。
設置通孔,固定柱在轉動過程中,混凝土能夠通過通孔,通孔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柱的外周面還設置有多個翅片。
在固定柱的外周面還設置有多個翅片,在固定柱轉動過程中,翅片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柱的外周面還設置有螺旋凸起。
在連接柱的外周面還設置有螺旋凸起,在固定柱轉動過程中,連接柱也隨固定柱轉動,從而使螺旋凸起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進而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進一步的,所述漿葉片上開設有多個擾流通孔。
在漿葉片上開設有多個擾流通孔,在漿葉片運動過程中,擾流通孔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材料通過進口被加入箱體內,然后內電機和外電機啟動。內電機帶動內轉軸轉動,進而通過內轉軸帶動攪拌葉轉動,從而對混凝土進行攪拌。由于內轉軸具有多個,因此能夠取得較好的攪拌效果,使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均勻。進一步的,外電機帶動外轉軸轉動,從而通過固定柱帶動所有內轉軸在豎直平面上來回轉動,使攪拌葉的攪拌覆蓋更大的范圍,有效避免攪拌死角,使得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充分和均勻。另外,在固定柱轉動過程中,固定柱兩端的漿葉片也能夠對混凝土起擾動作用,且漿葉片與擾流片配合,能夠進一步加強對混凝土的攪動,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攪拌死角,使得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充分和均勻。
2.設置通孔,固定柱在轉動過程中,混凝土能夠通過通孔,通孔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3.在固定柱的外周面還設置有多個翅片,在固定柱轉動過程中,翅片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4.在連接柱的外周面還設置有螺旋凸起,在固定柱轉動過程中,連接柱也隨固定柱轉動,從而使螺旋凸起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進而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5.在漿葉片上開設有多個擾流通孔,在漿葉片運動過程中,擾流通孔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jù)下面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0-箱體,11-進口,12-出口,21-固定柱,211-通孔,22-連接柱,23-內轉軸,24-攪拌葉,25-內電機,26-外電機,27-外轉軸,28-翅片,29-螺旋凸起,31-漿葉片,32-擾流片,33-擾流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發(fā)明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內。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用于混凝土的立體攪拌器,包括箱體10、固定柱21、連接柱22、內轉軸23、攪拌葉24、內電機25、外電機26、外轉軸27、漿葉片31和擾流片32;
所述固定柱21設置在所述箱體10內,多個所述內轉軸23圍繞所述固定柱21布置,所述內轉軸23與所述固定柱21平行;所述內轉軸2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內電機25;所述內電機25的輸出軸與所述內轉軸23的端部連接;所述內電機25的殼體通過所述連接柱22連接至所述固定柱21的端部;所述攪拌葉24固定在所述內轉軸23上;
所述外轉軸27與所述固定柱21相互垂直,所述外轉軸27水平設置;所述外轉軸27貫穿所述箱體10的側面與所述固定柱21連接;所述外電機26位于所述箱體10外并與所述外轉軸27傳動連接;
所述漿葉片31固定在所述固定柱21的端部,并在所述固定柱21的軸線方向上延伸;
所述箱體10的頂部設置有進口11;所述箱體10的底部設置有出口12;所述箱體10靠近所述固定柱21兩端的側壁為所述固定柱21端部的轉動軌跡相適應的弧形,所述擾流片32設置在所述所述箱體10靠近所述固定柱21兩端的側壁的內表面;所述擾流片32與所述漿葉片31之間存在間隙。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材料通過進口11被加入箱體10內,然后內電機25和外電機26啟動。內電機25帶動內轉軸23轉動,進而通過內轉軸23帶動攪拌葉24轉動,從而對混凝土進行攪拌。由于內轉軸23具有多個,因此能夠取得較好的攪拌效果,使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均勻。進一步的,外電機26帶動外轉軸27轉動,從而通過固定柱21帶動所有內轉軸23在豎直平面上來回轉動,使攪拌葉24的攪拌覆蓋更大的范圍,有效避免攪拌死角,使得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充分和均勻。另外,在固定柱21轉動過程中,固定柱21兩端的漿葉片31也能夠對混凝土起擾動作用,且漿葉片31與擾流片32配合,能夠進一步加強對混凝土的攪動,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攪拌死角,使得混凝土的攪拌更加充分和均勻。
進一步的,參照圖1,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柱21上開設有多個在徑向方向上延伸的通孔211。
設置通孔211,固定柱21在轉動過程中,混凝土能夠通過通孔211,通孔211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進一步的,參照圖1,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柱21的外周面還設置有多個翅片28。
在固定柱21的外周面還設置有多個翅片28,在固定柱21轉動過程中,翅片28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進一步的,參照圖1,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柱22的外周面還設置有螺旋凸起29。
在連接柱22的外周面還設置有螺旋凸起29,在固定柱21轉動過程中,連接柱22也隨固定柱21轉動,從而使螺旋凸起29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進而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進一步的,參照圖1,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漿葉片31上開設有多個擾流通孔33。
在漿葉片31上開設有多個擾流通孔33,在漿葉片31運動過程中,擾流通孔33對混凝土的流動起到擾流作用,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被更加均勻的攪拌和混合。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