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農村住宅戶型,尤其涉及適宜在沙漠荒漠氣候條件推廣運用的可隨著家庭人口變遷、經濟狀況發(fā)展而相應變化的農村住宅戶型。
背景技術:
目前全國范圍的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而新農村住宅建設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國家政策在經濟、技術等方面對新農村建設的加大扶植,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改善農村居住條件的要求也越發(fā)緊迫。如能乘著這一時代發(fā)展的契機,進一步完善新農村的規(guī)劃建設將對于農民生活條件與整體農村環(huán)境的改善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政府激勵引導下的政農合資建設是現(xiàn)階段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最普遍形式,然而其中新農村住宅在戶型設計方面仍具有以下若干不足①規(guī)劃戶型相對單一,農民可選擇范圍較小。如遇到政府僅支持部分資金及技術, 主要由農民自建的情況,一旦設計單位提供的戶型超出部分農村家庭對于空間的實際需要,設計戶型所需建材與資金超出其經濟承受范圍,部分家庭可能選擇放棄該農村戶型另行自建又或對設計戶型進行擅自改動,從而導致住宅內部空間布局不合理,且農村整體風貌不一的情況。②未能考慮家庭人口構成變遷對于建筑戶型的改擴建需要?,F(xiàn)有新規(guī)劃設計的農村住宅戶型往往空間布局周到完善,但由于缺乏前瞻性的指導,往往使得農民面臨改擴建需求時無從下手,最終可能導致新建部分破壞了原有戶型空間內部的合理流線,又或建筑外觀品質的下降。③現(xiàn)存農村住宅缺乏現(xiàn)代建筑技術支持,抗災害性能較差。④我國現(xiàn)有新農村住宅建設在戶型方面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建設指導,容易導致建筑建材采購過程中難以準確預估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有可能因建設方法的無序及復雜化導致建設施工的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擬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結合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新農村的實際建設條件,采用可漸進發(fā)展模式,根據(jù)生活習慣、家庭人口及經濟條件等差異形成可滿足不同需要的農村住宅戶型,同時也將戶型變化統(tǒng)一在模數(shù)體系內,提供大規(guī)模標準化建設的技術基礎。本發(fā)明的目的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以框架結構為基礎,在橫向長15. 6米,豎向寬11. 7米的區(qū)域內,規(guī)劃成橫向3排, 豎向4列,總共12個邊長為3. 9米的正方形戶型單元;設各單元的編號,從第1排第1列開始,橫向依次為11、12、13、14,第2排為21、22、 23、24,第 3 排為 31、32、33、34 ;其中并排的22、23單元為半戶外活動空間的生長核心;
圍繞生長核心,隨家庭結構變化不斷按下列模式擴展①三口之家模式,又稱基本模式選用11、12、13、21、22、23六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23單元為涼棚;②兩代小家庭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M八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 23、M單元為涼棚;③兩代大家庭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M八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 23單元為涼棚;④三代大家庭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24、31、32、33、34十二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23、33、34單元為涼棚;⑤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24、31、32、33、34十二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23單元為涼棚;根據(jù)需要各單元除涼棚以外可分別形成臥室、客廳、廚房、廁所或門廳;相鄰單元之間可以單獨使用,也可打通形成統(tǒng)一大空間,功能也可以在單元之間進行轉換拓展。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三口之家模式,又稱基本模式11為臥室、12為客廳、 13為廚房和廁所、21為臥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兩代小家庭模式11為臥室、12為客廳、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客廳或臥室、21為臥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兩代大家庭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三代大家庭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31為臥室、34為臥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31為臥室、32為臥室、33為門廳、34為臥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14為廁所、21為客廳、24為客廳、31為臥室、32為臥室、33為門廳、34為臥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31為客廳、32為臥室、33為門廳、34為臥室。本發(fā)明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具體特征在于①如圖1所示,預設一個外圍框架大小為15. 6米XlL 7米的框架為該可生長農村住宅的最終形態(tài)大小,其中包括12個軸網間距為3. 9米X3. 9米的單元作為戶內房間的基本構成。②如附圖中單斜線填充位置所示,預設內部中間的兩個單元為戶型生長圍繞的核心,為固定不變的單元,做半戶外活動空間處理,可延展但不可縮減。③如圖2所示為可生長農村住宅的最初形態(tài),可滿足最小單位3 口之家的基本居住需求。④圖2至圖5,為可生長農村住宅在生長不同階段所呈現(xiàn)的不同戶型,可滿足家庭人口增長以及經濟條件改善帶來的對于戶型擴展的多樣需求。⑤如圖6,為可生長農村住宅戶型的最終基本形態(tài),其特征在于預留的中心半戶外活動空間已經被生長后的建筑單元圍合,其中心空間可依據(jù)農村住宅所處的地域氣候環(huán)境進一步演化天井庭院形式或新疆“阿以旺”式客廳等。⑥如圖7圖8所示,為可生長住宅在完成最終形態(tài)后的戶內的多種變形,其特征在于可以進一步滿足戶型的多樣化需求,并改善戶內生活品質,為農民提供了多元靈活的戶內空間選擇。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優(yōu)越性在于①在這一模數(shù)體系下可適應同一時期不同人口組成的農村家庭進行多樣化選擇;②在不同時期,可以適應單一農村家庭人口變遷過程中對住宅空間的改擴建需求,是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③可適應不同經濟條件的農村家庭對住宅舒適度(房間數(shù)量、相鄰房間組合為大空間)的選擇;④每個戶型中包含一個可做半戶外活動用途的涼棚做為生長的核心,在沙漠荒漠氣候下的新農村地區(qū),涼棚可用于攀緣植物的栽植,有利于庭院的環(huán)境營造;涼棚下的半戶外活動空間促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并為開展部分勞作活動提供了舒適空間;此外始終處于戶型南向的涼棚可以有效阻擋陽光的直射,有利于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而涼棚及其上的攀緣植物也將大大阻隔沙漠荒漠地區(qū)的風沙對室內環(huán)境的侵害。⑤該戶型在生長過程中圍繞生長核心不斷演進,使得核心的涼棚下空間的居住舒適度不斷改善。至生長最終態(tài),涼棚所屬的兩個單元被完全包圍,一旦對涼棚進行加頂開側窗的改造方式,可使得該空間形成戶型內環(huán)境最為適宜的空間。這是因為在沙漠荒漠氣候條件,其周圍的房間在冬季土炕采暖時形成了天然的保溫層,因而可最少程度的阻隔室內熱量的流失,而在夏季其接受日照面最少,最終形成了冬暖夏涼的室內環(huán)境。此外該戶型還將有利于核心室內空間拔風的形成,通過自然的熱壓差改善核心房間內的空氣流通。⑥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框架體系結構與原砌筑墻相比,能夠有效加強荒漠沙漠地區(qū)的住宅的抗震性能。此外框架體系結構也是該可生長戶型靈活可變的基礎,該戶型的每個生長單元并不是封閉不可變的,相鄰單元之間可以打通,形成統(tǒng)一的大空間;而功能也可以在單元之間進行轉換與拓展;⑦模數(shù)化的戶型體系在建筑外觀形式上具有共同性,能夠有利于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農村整體風貌;⑧模數(shù)化的戶型在建設過程中,具有便于計算建材數(shù)量,形成成熟的建設工序模式等優(yōu)勢,可以降低造價,提高建設效率,因而具有極大的經濟優(yōu)勢。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在模數(shù)體系結構下的全部單元組成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三口之家模式的戶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兩代小家庭模式的戶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兩代大家庭模式的戶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三代大家庭模式的戶型示意圖6為本發(fā)明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的戶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圖6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一內部變形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圖6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另一內部變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結構。以下將以一個三口之家為例的農村住宅戶型為其最初住房戶型形式,闡述其在今后的不同需求下對該住房戶型的可生長式改造過程與方法。①按照3. 9米X3. 9米為模數(shù)設置柱網系統(tǒng),建立基本的住宅結構框架。②在框架內砌墻開窗,安裝屋頂,完成如圖2所示的三口之家模式的戶型,可滿足三口之家對生活的基本需求。該L型戶型將可生長戶型的核心一一戶外涼棚半圍合。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將廁所與廚房等可能制造噪音與異味的房間列于戶型一側,減少其對起居空間的干擾;將客廳公共活動空間布置在戶型中間,便于其聯(lián)系各個房間方便人群交往; 兩個臥室相鄰,方便父母對小孩的管理,且其通過客廳與廚衛(wèi)相連,既方便到達又避免噪音與異味影響。③當家庭經濟條件得到改善或新添孩子,可選擇在原建筑的基礎上于建筑東面, 廚房與廁所單元一側新建一生長單元,做為補充用房,形成三臥一廳的兩代小家庭模式建筑戶型,如圖3所示。新增房間的功能可做臥室或客廳,即也可形成兩臥兩廳的建筑戶型, 室外涼棚也相應得到延伸。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新增戶內單元可按照具體使用要求布置臥室或客廳功能,前者適用于兩代家庭內孩子較多的情況,后者適用于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要求區(qū)分家庭內公共活動和對外接待功能所需的兩個客廳的兩代小家庭;客廳與廚衛(wèi)布置于戶型中心,便于聯(lián)系。④當孩子成人或成家,在不進行分戶的需求下,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加建。即拆除之前加建的涼棚部分,在如圖3新建臥室的南面繼續(xù)加建3. 9米X 3. 9米為模數(shù)的房間,即形成如圖4所示的三臥兩廳的兩代大家庭模式戶型。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有兩套較為完型的“一臥一廳”套間,方便兩代人分別使用以招待不同的對象;臥室緊鄰廚房兩側,方便其在冬季低溫期依靠廚房土炕采暖;臥室位于北側減少風沙侵害營造最佳居住品質。⑤當家庭結構出現(xiàn)三代時,可根據(jù)具體需求進一步加建,即在已經形成C字形態(tài)的住宅戶型的基礎上,在其南側兩端各加建一個3. 9米X 3. 9米為模數(shù)的單元房間,形成如圖5所示的三代大家庭模式的新農村住宅戶型,即五臥兩廳的戶型。同時室外涼棚可選擇進一步加建。同時可考慮將其中一廳與其相鄰臥室打通,即形成四臥一大廳一小廳的戶型。 同時戶外涼棚依次延展。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形成了兩套較為完整的“兩臥一廳”的居住套間,方便兩個完整的3 口之家核心家庭的各自使用;客廳位于整個戶型的中軸,方便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涼棚進深深,較大程度的阻擋陽光與風沙。⑥在家庭經濟條件進一步改善,家庭成員增加或有客房需求的情況下,可拆除上一步新加建的戶外涼棚部分,改建成為新的單元房間,使之圍合成庭院式的新農村住宅,即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如圖6所示。新增房間其一可設置為門廳,另一設置為臥室。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為戶型內提供了門廳空間;客廳位于整個戶型的中軸,方便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形成了“四臥一廳”與“兩臥一廳”的兩個套間,方便不同需求的家庭內小家
7庭使用。⑦在形成可生長戶型的最終基本形態(tài),如圖6所示戶型時,可在戶型內進行整合完善,根據(jù)不同的需求還提供了以下兩種可變方案??勺兎桨敢患慈鐖D7所示,將原有廚房和廁所之間的隔墻打通,擴大廚房面積,并將其右側房間的功能置換為廁所。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為戶型內提供了門廳空間;客廳位于整個戶型的中軸,方便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 廚衛(wèi)空間拓展能夠充分滿足三代大家庭的需求。⑧可變方案二如圖8所示,在圖6戶型基礎上,打通整體戶型西側相鄰的兩個客廳,形成開敞的大客廳,使得整個客廳中有一大一小兩個客廳,以滿足不同家庭的需要。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將兩個戶內單元打通形成大空間,所以形成了一大客廳與一小客廳的戶型,可滿足不同功能的待客需求;為戶型內提供了門廳空間;客廳位于整個戶型的中軸, 方便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本發(fā)明可變戶型的核心即半戶外活動空間,在形成如圖6所示的最終模式的戶型之前,皆以涼棚的形式加以保留與強調。此后可選擇拆除涼棚,并加蓋高于周圍房間的屋頂并開側天窗,形成適合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內室,如我國新疆地區(qū)常見的阿以旺式的戶內核心空間,可調節(jié)室內空氣質量并兼具保溫效果。所謂“阿以旺”是維吾爾語,意為“明亮的處所”,它是新疆維吾爾族民居享有盛名的建筑型式,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阿以旺完全是室內部分,是民居內共有的起居室;但從功能分析,它卻是室外活動場地,是待客、聚會,歌舞活動的場所。阿以旺比其它戶外活動場所如外廊、天井更加適應對風沙、寒冷、酷暑等氣候特點,這是一種根植于當?shù)氐乩?、文化環(huán)境中的本土建筑。本發(fā)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結合農村地區(qū)的實際建設條件,采用模數(shù)化設計的可生長戶型,滿足因生活習慣、家庭人口及經濟條件等差異形成的不同住房需求;同時也將戶型變化統(tǒng)一在模數(shù)體系內,提供大規(guī)模標準化建設的技術基礎。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采用模數(shù)化原理設計的農村住宅戶型。在保證與室內緊密聯(lián)系的半戶外空間為前提的基礎上,提供了以之為中心的可生長住宅戶型組合。隨著戶型生長最終圍合了該半戶外空間,使得這一空間可改造成為“阿以旺”式的戶內客廳。這種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能夠適應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居住要求,又合了不同結構與經濟條件的農村家庭對住房的多樣化需求,又提供在統(tǒng)一宅基地內戶型生長與完善的可能。此外采用本模數(shù)化戶型體系建設的建筑還具有內部空間靈活多變、生產造價低、施工進度快、整體風貌和諧統(tǒng)一等多個優(yōu)點。
權利要求
1.一種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以框架結構為基礎,在橫向長15. 6米,豎向寬11. 7米的區(qū)域內,規(guī)劃成橫向3排,豎向 4列,總共12個邊長為3. 9米的正方形戶型單元;設各單元的編號,從第1排第1列開始,橫向依次為11、12、13、14,第2排為21、22、23、 24,第 3 排為 31、32、33、34 ;其中并排的22、23單元為半戶外活動空間的生長核心; 圍繞生長核心,隨家庭結構變化不斷按下列模式擴展①三口之家模式,又稱基本模式選用11、12、13、21、22、23六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 22、23單元為涼棚;②兩代小家庭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M八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23、 24單元為涼棚;③兩代大家庭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M八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23單元為涼棚;④三代大家庭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24、31、32、33、34十二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23、33、34單元為涼棚;⑤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選用11、12、13、14、21、22、23、24、31、32、33、34十二單元組成的住宅,其中22、23單元為涼棚;根據(jù)需要各單元除涼棚以外可分別形成臥室、客廳、廚房、廁所或門廳; 相鄰單元之間可以單獨使用,也可打通形成統(tǒng)一大空間,功能也可以在單元之間進行轉換拓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口之家模式,又稱基本模式11為臥室、12為客廳、13為廚房和廁所、21為臥室。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代小家庭模式11為臥室、12為客廳、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客廳或臥室、21為臥室。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代大家庭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代大家庭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31為臥室、34為臥室。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31為臥室、32為臥室、33為門廳、34為臥室。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14為廁所、21為客廳、24 為客廳、31為臥室、32為臥室、33為門廳、34為臥室。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11為臥室、12為臥室、13為廚房和廁所、14為臥室、21為客廳、24為客廳、31為客廳、32為臥室、33為門廳、34為臥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適用于沙漠荒漠環(huán)境的農村住宅戶型。一種適宜沙漠荒漠氣候條件的可生長的農村住宅戶型,以框架結構為基礎,在橫向長15.6米,豎向寬11.7米區(qū)域內,規(guī)劃成橫向3排,豎向4列,總共12個邊長為3.9米的正方形單元;其中并排的兩單元為半戶外活動用途的涼棚,也是該戶型生長的核心,圍繞生長核心,隨家庭結構變化不斷擴展三口之家模式、兩代小家庭模式、兩代大家庭模式、三代大家庭模式、住宅戶型生長的最終模式。根據(jù)需要各單元除涼棚以外可分別形成臥室、客廳、廚房、廁所或門廳;相鄰單元可以單獨或打通形成統(tǒng)一大空間,功能也可在單元之間轉換。提供了一種在模數(shù)體系指導下可適應不同時期不同人員構成的家庭進行多樣化選擇的新農村住宅戶型。
文檔編號E04H1/02GK102322156SQ201110260078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4日
發(fā)明者何強, 董衡蘋, 邵蓓, 閻樹鑫 申請人:上海同濟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