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砌體結構中墻體的鋼圈梁加固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結構加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砌體結構中墻體的鋼圈梁加固 結構。
背景技術:
砌體結構是指用磚砌體、石砌體或砌塊砌體建造的結構。砌體結構由于造價低廉、 施工速度快、建造用材料可就地取材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其中以磚砌體建造的房屋——磚 混結構房屋應用最為廣泛。由于多層砌體房屋結構所用材料的脆性性質(zhì),抗剪、抗拉、抗彎 強度很低及連接較差,并且樓地面板多為預制混凝土板,樓板與墻體的連結處較為薄弱,因 此,其抵抗地震災害的能力較差。為提高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抗震能力,避免在地震過程中預制樓板從支座處塌 落,建筑結構規(guī)范中采用樓板支座下部澆注混凝土圈梁的做法來解決,不但提高了墻體抵 抗變形的能力,而且防止了地震過程中樓板的塌落。但是,在實際建筑中由于抗震結構規(guī)范 不斷更新、修訂及部分類別建筑物抗震設防分類標準的變動,部分砌體結構建筑物未設置 圈梁或圈梁設置不合理,無法和預制樓板形成有效連結,使預制樓板普遍存在安全隱患。如 果對不滿足要求的拆除重建,必將對建筑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因此,對既有磚混結構預制 樓板連接處進行加固,并同時滿足圈梁的功能,使之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已成為建筑結構行 業(yè)的重點研究課題。傳統(tǒng)的砌體結構墻體圈梁及樓板支撐的加固主要是在樓板下部墻體兩側支模后 澆注細石混凝土,從而起到加厚的作用。但這種加固方法不但施工工期長、造價高,而且加 固后使房間使用面積縮減,同時施工現(xiàn)場臟、亂、差,給加固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經(jīng)濟、可操作性的砌體結構中 墻體的鋼圈梁加固結構。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砌體結構中墻體的鋼圈梁加固結構,包 括墻體和設在所述墻體上的預制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樓板的下方、沿所述墻體上設 有L型鋼;所述L型鋼通過結構膠分別與所述墻體和所述預制樓板的接觸面相粘接,并通過 對拉螺栓或錨栓固定在所述墻體上。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由于本實用新型針對墻體無圈梁或圈梁設置不合理所造成的承載力、抗震性能 低及樓板搭接長度不足的現(xiàn)象,采用型鋼的方式進行加固,因此,不但改善了結構的整體 性,而且提高了墻體及樓板的抗震能力及承載力,有效地約束了墻體的變形,提高了磚墻樓 板的連接,從而提高了安全性;同時,本實用新型只需通過抹灰封閉,對建筑物外觀無影響, 不減少建筑物的實用面積。2、采用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克服傳統(tǒng)加固方法中施工周期長、因混凝土澆注所造成的現(xiàn)場臟、亂、差的現(xiàn)象;同時,與傳統(tǒng)加固方式相比較可大幅縮減工期、節(jié)約成本近 20%。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施工。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A-A剖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B-B剖面圖。圖中1_墻體2-預制樓板3-L型鋼4-對拉螺栓5-結構膠6-錨栓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砌體結構中墻體的鋼圈梁加固結構包括墻體1和設在墻體1上的預制樓板2。 預制樓板2的下方、沿墻體1上設有L型鋼3 ;L型鋼3通過結構膠5分別與墻體1和預制 樓板2的接觸面相粘接。當無圈梁時(參見
圖1、圖2),L型鋼3沿墻體兩側設置,并通過對拉螺栓4固定 在墻體1上。當有圈梁時(參見圖3、圖4),L型鋼3沿墻體一側設置,并通過錨栓6錨固在墻 體1上。
權利要求一種砌體結構中墻體的鋼圈梁加固結構,包括墻體(1)和設在所述墻體(1)上的預制樓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樓板(2)的下方、沿所述墻體(1)上設有L型鋼(3);所述L型鋼(3)通過結構膠(5)分別與所述墻體(1)和所述預制樓板(2)的接觸面相粘接,并通過對拉螺栓(4)或錨栓(6)固定在所述墻體(1)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砌體結構中墻體的鋼圈梁加固結構,該結構包括墻體和設在所述墻體上的預制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樓板的下方、沿所述墻體上設有L型鋼;所述L型鋼通過結構膠分別與所述墻體和所述預制樓板的接觸面相粘接,并通過對拉螺栓或錨栓固定在所述墻體上。本實用新型針對墻體無圈梁或圈梁設置不合理所造成的承載力、抗震性能低及樓板搭接長度不足的現(xiàn)象,采用型鋼的方式進行加固,不但改善了結構的整體性,而且提高了墻體及樓板的抗震能力及承載力,有效地約束了墻體的變形,提高了磚墻樓板的連接,從而提高了安全性;同時,本實用新型對建筑物外觀無影響,不減少建筑物的實用面積,并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文檔編號E04G23/02GK201649679SQ201020104449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25日
發(fā)明者何忠茂, 孫建志, 張晉, 李向陽, 楊國江 申請人:甘肅土木工程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