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技術領域[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在紡紗機吸塵、落棉排除裝置中,均采用地溝式吸塵結構,即預先在紡紗機基礎位置上開挖除塵地溝,并做好防水層及鋪設風道,再用手工打磨風道內壁,地坑位于紡紗機刺輥的下部,且在刺輥和小軋輥的吸塵處通過吸管與支風管相連通,支風管通過主風管與吸風機將落棉、含塵空氣吸到濾塵室進行處理,達到落棉收集及空氣過濾凈化的效果。 由于地溝式吸塵結構的工程造價在5000 8000元/臺,且施工周期需10-20天/臺,所以制造成本較高,而且地溝式吸塵結構其支風道內表面絕對粗糙度在20-50 μ m之間,落棉與支風道表面的摩擦阻力較大,使落棉易折花并引起風道堵塞。其次,地溝式的風道,易受地面沉降影響,在產生滲水、斷層及裂縫后,維修非常困難,而且滲水后,落棉發(fā)生沉積,與高速運轉的刺輥摩擦后易發(fā)生火災,造成生產上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設備的安裝對廠房有較大的限制。發(fā)明內容[0003]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提高生產安全性,制造成本低,方便維修,不易引起風道堵塞,可應用于各種結構廠房的紡紗機機內吸塵置。[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 包括吸風機、主風管、支風管,還包括吸塵杯、防火閘門、觀察窗、軟連接管,所述主風管的左端與吸風機相連,所述主風管的右端與支風管的一端相連,所述支風管的另一端與 吸塵杯的底部相連,所述軟連接管的一端與吸塵杯相連,所述防火閘門設于支風管上,所述觀察窗設于吸塵杯的側壁上,所述主風管與支風管內表面的絕對粗糙度為3. 2-6. 3 μ m0[0005]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支風管的管徑D為100-200mm,且其曲率半徑R=L 5-2. 5D。[0006]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組裝式的吸塵裝置,在支風管上安裝有防火閥門,當在運行過程中某臺機器發(fā)生異常狀況或者機器需停機檢修時,可立即將防火閥門關閉,使其他機臺及除塵處理系統(tǒng)正常運行,有效防止了生產上不安全的火災發(fā)生。主風管和支風管的內表面的絕對粗糙度在3. 2-6. 3 μ m,內表面光滑,不易引起堵塞。本實用新型通過吸塵杯、支風管、主風管的依次連接,然后通過吸塵機將落棉、含塵空氣等吸走進入其他系統(tǒng)進行處理,達到落棉自動收集、空氣有效過濾的效果, 提高了生產效率,與傳統(tǒng)的地溝式吸塵結構相比,工程造價低于750元/臺,施工周期只需 3天/臺,降低了制造成本。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實用新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0009]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為[0010]參考圖1,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包括吸風機1、主風管2,還包括支風管3、吸塵杯4、防火閘門5、觀察窗6、軟連接管7,所述主風管2的左端與吸風機I相連,所述主風管2的右端與支風管3的一端相連,所述支風管3的另一端與吸塵杯4的底部相連,所述支風管3 的管徑D為160mm,其曲率半徑R=320mm,所述軟連接管7的一端與吸塵杯4相連,所述軟連接管7的另一端與輥的放氣罩8相連,所述防火閘門5設于支風管3上,所述觀察窗6設于吸塵杯4的側壁上,在吸塵杯4的側壁設置觀察窗6可以隨時了解吸塵情況,所述吸風機將收集到的落棉、含塵空氣送入除塵處理系統(tǒng)9,所述主風管與支風管內表面的絕對粗糙度為 3. 2-6. 3 μ m。[0011]其中,所述支風管3的管徑D在100-200mm范圍內,曲率半徑R在1. 2D-2. 3D范圍內皆可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0012]本實用新型采用組裝式的吸塵裝置,在支風管上安裝有防火閥門,當在運行過程中某臺機器發(fā)生異常狀況或者機器需停機檢修時,可立即將防火閥門關閉,使其他機臺及除塵處理系統(tǒng)正常運行,有效防止了生產上不安全的火災發(fā)生。主風管和支風管的內表面的絕對粗糙度在3. 2-6. 3 μ m,內表面光滑,不易引起堵塞。本實用新型通過吸塵杯、支風管、 主風管的依次連接,然后通過吸塵機將落棉、含塵空氣等吸走進入其他系統(tǒng)進行處理,達到落棉自動收集、空氣有效過濾的效果,提高了生產效率,與傳統(tǒng)的地溝式吸塵結構相比,工程造價低于750元/臺,施工周期只需3天/臺,降低了制造成本。[0013]盡管結合優(yōu)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 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包括吸風機、主風管、支風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吸塵杯、防火閘門、觀察窗、軟連接管,所述主風管的左端與吸風機相連,所述主風管的右端與支風管的一端相連,所述支風管的另一端與吸塵杯的底部相連,所述軟連接管的一端與吸塵杯相連,所述防火閘門設于支風管上,所述觀察窗設于吸塵杯的側壁上,所述主風管與支風管內表面的絕對粗糙度為3. 2-6. 3 μ m。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風管的管徑D為100-200mm,且其曲率半徑 R=L 5-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裝置,提供一種可提高生產安全性,制造成本低,方便維修,不易引起風道堵塞,可應用于各種結構廠房的紡紗機機內吸塵裝置。包括吸風機、主風管,還包括支風管、吸塵杯、防火閘門、觀察窗、軟連接管,所述主風管的左端與吸風機相連,所述主風管的右端與支風管的一端相連,所述支風管的另一端與吸塵杯的底部相連,所述軟連接管的一端與吸塵杯相連,所述防火閘門設于支風管上,所述觀察窗設于吸塵杯的側壁上,所述主風管與支風管內表面的絕對粗糙度為3.2-6.3μm。
文檔編號D01H11/00GK202849637SQ20122040736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洪朝陽 申請人:宏遠紡織科技(泉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