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體育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
背景技術:
乒乓球是我們中國的國球,在全民運動中非常普及,但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驕人的成績和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運動員在訓練中,基本都是靠兩個人相互對練來練習的。但若雙方實力不同,技術好的運動員就有可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訓練效果,而且訓練時間需要兩個人共同配合安排,在時間上也不自由,因此訓練成本很高。
現(xiàn)有的乒乓球發(fā)球部是通過發(fā)球部內部的兩個旋轉輪將乒乓球拋出,通過改變兩個旋轉輪的速度來改變乒乓球的飛行速度。通過改變兩個旋轉輪的速度差來改變乒乓球的旋轉方向和旋轉速度。上摩擦輪的速度高于下摩擦輪的速度,則拋出上旋球。反之則拋出下旋球。
乒乓球的技術動作是一項包含多要素的專用技能,而技能只有達到要素的完整才能在實際運用中正常運行。
例如:決定運動員回球動作的要素組成有
1、根據(jù)對手球拍的擊球速度來預判乒乓球的來球速度。
2、預判對手擊球時球拍與乒乓球之間的橫向角度關系來預判乒乓球的來球方向。
3、根據(jù)對手的擊球時球拍與乒乓球之間的縱向摩擦角度和速度關系來判斷乒乓球的旋轉方向和旋轉速度。
而現(xiàn)有的乒乓球發(fā)球部卻沒有任何預示乒乓球的飛行速度、旋轉速度和旋轉方向、旋轉速度的信息,訓練者只能通過默認來球的飛行速度、旋轉速度和旋轉方向,來決定自己的動作。這種默認導致現(xiàn)有的乒乓球發(fā)球部訓練出來的技能存在嚴重的不完整性,這種不完整性決定了用現(xiàn)有乒乓球發(fā)球部訓練出來的技術動作不能在實際中運用,并且要糾正這種已經形成的有缺陷的技能則需要花費更多的人與人對練的訓練資源。所以,現(xiàn)有的乒乓球發(fā)球部因其嚴重的固有缺陷,而不具備提高乒乓球技術水平的功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xiàn)狀,提供一種可自由練習,且能達到較好訓練效果的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包括發(fā)球機及揮拍機,所述揮拍機用于將所述發(fā)球機發(fā)出的乒乓球擊打出去,所述揮拍機包括球拍及與所述球拍相連接的伏仰角調整裝置、揮臂幅度調整裝置和球拍角度調整裝置。
本發(fā)明的效果是:該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具有所有方向的旋轉和不轉球的發(fā)球功能和對練功能,套上人體模型后,其基本動作可以做到與真人教練完全一致,從而以最低的訓練成本達到很好的訓練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伏仰角調整裝置包括揮拍機支柱、設于所述揮拍機支柱上的伏仰角度調整軸、機械臂、以及與所述伏仰角度調整軸一端連接的機械臂角度變換電機,所述機械臂與所述伏仰角度調整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揮臂幅度調整裝置包括與所述機械臂連接的揮臂、以及與所述揮臂連接的揮拍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球拍角度調整裝置為與所述球拍連接的球拍角度變換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揮拍機支柱的頂端兩側的邊緣向上延伸有兩凸耳,且該兩凸耳上各設有一連接孔,用于連接所述伏仰角度調整軸,所述伏仰角度調整軸繞其軸心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機械臂的一端連接在所述伏仰角度調整軸上,且所述機械臂與所述伏仰角度調整軸垂直,從而使得所述機械臂根據(jù)所述伏仰角度調整軸的轉動而改變其傾斜角度。
進一步地,還包括乒乓球桌和設于所述乒乓球桌一端的基座,所述發(fā)球部和揮拍機設置在所述基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乒乓球桌具有臺面和支撐所述臺面的四個支撐柱,所述臺面包括兩相對的短邊和兩相對的長邊,所述發(fā)球機靠近所述臺面的短邊。
進一步地,所述發(fā)球機包括發(fā)球部和支撐所述發(fā)球部的發(fā)球部支柱,所述球拍與所述發(fā)球部對應設置。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的俯視圖。
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的側視圖。
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的正視圖。
圖4所示為圖3套上人體模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至圖7為圖1的具體實施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其包括乒乓球桌1、設于乒乓球桌1一端的基座2、設于基座2上且間隔設置的發(fā)球機3和揮拍機4,揮拍機4用于將發(fā)球機3發(fā)出的乒乓球擊打出去。
乒乓球桌1具有一臺面11和支撐臺面11的四個支撐柱12。臺面11包括兩相對的短邊和兩相對的長邊。
基座2設于乒乓球桌1一端的地面上,且基座2具有一上表面21。
發(fā)球機3設于基座2的上表面21,且位于乒乓球桌1的一端。在沿乒乓球桌1的臺面11的長度方向上,發(fā)球機3靠近乒乓球桌1的短邊。
發(fā)球機3包括發(fā)球部32和支撐發(fā)球部32的發(fā)球部支柱31,發(fā)球部支柱31設于基座2的上表面21。于本實施例中,發(fā)球部31的頂端與乒乓球桌1的臺面11平齊。
揮拍機4也設于基板2的上表面21,且與發(fā)球機3位于乒乓球桌1的同一端。在沿乒乓球桌1的臺面11的長度方向上,揮拍機4與乒乓球桌1和發(fā)球機3均間隔設置。
揮拍機4包括球拍46及與球拍46相連接的伏仰角調整裝置、揮臂幅度調整裝置和球拍角度調整裝置。
該伏仰角調整裝置包括揮拍機支柱41、設于揮拍機支柱41上的伏仰角度調整軸42、機械臂43、以及與伏仰角度調整軸42一端連接的機械臂角度變換電機44,機械臂43與伏仰角度調整軸42連接。
揮拍機支柱41設于基座2的上表面21。揮拍機支柱41的頂端邊緣兩側向上延伸有兩凸耳,且該兩凸耳上各設有一連接孔,用于連接伏仰角度調整軸42。伏仰角度調整軸42與乒乓球桌1的臺面11的短邊平行,且伏仰角度調整軸42可繞其軸心轉動。
機械臂43的一端固定在伏仰角度調整軸42上,且機械臂43與伏仰角度調整軸42垂直,從而使得機械臂43根據(jù)伏仰角度調整軸42的轉動而改變其傾斜角度。
機械臂角度變換電機44固定在伏仰角度調整軸42上,從而控制伏仰角度調整軸42的轉動角度,進而控制機械臂43的傾斜角度。
該揮臂幅度調整裝置包括與機械臂43連接的揮臂45、以及與揮臂45連接的揮拍電機47。
揮臂45的一端與機械臂43的另一端連接,且揮臂45可繞機械臂43沿水平面轉動。
揮拍電機47設置于揮臂45內部,用于控制球拍46揮拍的幅度和頻率。
該球拍角度調整裝置包括與球拍46連接的球拍角度變換電機48。
球拍46固定于揮臂45的另一端。
球拍角度變換電機48設置在揮臂45遠離球拍46的一端端部,用于控制球拍46的傾斜角度。
可以理解地,通過改變球拍46的傾斜角度,可以制造所有不同的上下旋轉和不轉球。即將乒乓球先打到己方臺面,再跳到對方臺面,則為發(fā)球功能,配合改變球拍46的傾斜角度,可以制造所有的上下旋轉和不轉發(fā)球;將乒乓球直接打到對方臺面,則為擊球對練功能,配合改變球拍46的傾斜角度,可以制造所有的上下旋轉和不轉球。
改變機械臂43的伏仰角度,配合改變球拍46的傾斜角度,可以制造所有平打、上拉、搓球,和不同高度的球。
請同時參閱圖5和圖6,改變擊球點的橫向角度,可以改變擊球方向。擊球點靠前,則乒乓球的飛行方向偏左;擊球點靠后,則乒乓球的飛行方向偏右。
請參閱圖7,改變揮臂45的揮動幅度,可以改變擊球力度;改變揮臂45的揮動頻率,可以改變擊球節(jié)奏;配合改變球拍46的傾斜角度,可以制造所有力度的扣球、拉球、削球。
另外,基座2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移動輪,該若干移動輪帶動基座2和基座2上的發(fā)球機3和揮拍機4沿平行于臺面11的短邊方向移動。于本實施例中,移動輪有四個,且在基座2的底部呈兩行兩列排布。如此,可以模擬真人的步法移動,通過移動基座2的橫向位置可以變換球路(左中右直線、左右斜線)。
如此,該模擬真人教練的乒乓球對練機具有所有方向的旋轉和不轉球的發(fā)球功能和對練功能,套上人體模型后,其基本動作可以做到與真人教練完全一致,從而以最低的訓練成本達到很好的訓練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