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娛樂健身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水面行走機構(gòu)。
背景技術(shù):
水上行走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水上運動,水上行走是人穿上行走鞋就可在水面上行走?,F(xiàn)有的水面行走鞋采用泡沫作為基材,因此會造成行走鞋體積大,并且基材的底面為平面,由于大氣壓的原因,人在行走將行走鞋抬起時,要極大的抬力,從而給人行走帶來不便,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shè)計一種水面行走機構(gòu)。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水面行走機構(gòu),來解決現(xiàn)有的水上行走鞋體積大,行走不便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水面行走機構(gòu),包括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所述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上端分別設(shè)有左腳鞋面和右腳鞋面,所述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上均設(shè)有充氣嘴,所述第一充氣墊和所述第二充氣墊底面均為弧面。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和所述第二充氣墊材質(zhì)均為PC軟膠。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和所述第二充氣墊上分別設(shè)有左腳定位槽和右腳定位槽,且該左腳定位槽位于所述左腳鞋面下端,右腳定位槽位于所述右腳鞋面下端。
進一步,所述左腳鞋面上設(shè)有第一固定帶和第一鎖扣,所述右腳鞋面上設(shè)有第二固定帶和第二鎖扣。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和所述第二充氣墊外形均為長方體,且形狀大小一致。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和所述第二充氣墊外側(cè)分別設(shè)有第一方形架和第二方形架。
進一步,所述第一方形架上設(shè)有第一萬向節(jié)和第二萬向節(jié),所述第二方形架上設(shè)有第三萬向節(jié)和第四萬向節(jié),所述第一萬向節(jié)與所述第三萬向節(jié)之間設(shè)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二萬向節(jié)與所述第四萬向節(jié)之間設(shè)有第二連桿。
進一步,所述左腳定位槽上設(shè)有第一按摩球,所述右腳定位槽上設(shè)有第二按摩球。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和所述第二充氣墊的斜面均為斜面。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該水面行走機構(gòu),在使用時,可分別通過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上的氣嘴向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中充氣,使得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膨脹鼓起,因此可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可浮在水面上,通過左腳鞋面和右腳鞋面將人的左右腳分別固定在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上,因此人可帶動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在水面上行走,由于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 的底面為弧面,因此人在行走時,空氣可通過圓弧面進入到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底部,因此避免了大氣壓對第一充氣墊和第二充氣墊的阻力,使得在水面上行走更順暢,并且該水面行走機構(gòu)不用時,可將空氣排出,從而減小體積,便于攜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水面行走機構(gòu)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面行走機構(gòu)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水面行走機構(gòu)的左視圖。
第一充氣墊1、第二充氣墊2、左腳鞋面3、右腳鞋面4、充氣嘴5、左腳定位槽6、右腳定位槽7、第一固定帶8、第一鎖扣9、第二固定帶10、第二鎖扣11、第一方形架12、第二方形架13、第一萬向節(jié)14、第二萬向節(jié)15、第三萬向節(jié)16、第四萬向節(jié)17、第一連桿18、第二連桿19、第一按摩球20、第二按摩球21。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jié)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jié),以便提供對構(gòu)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chǔ)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 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jié)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水面行走機構(gòu),包括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上端分別設(shè)有左腳鞋面3和右腳鞋面4,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上均設(shè)有充氣嘴5,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所述第二充氣墊2底面均為弧面。因此,該水面行走機構(gòu),在使用時,可分別通過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上的氣嘴5向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中充氣,使得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膨脹鼓起,因此可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可浮在水面上,通過左腳鞋面3和右腳鞋面4將人的左右腳分別固定在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上,因此人可帶動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在水面上行走,由于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2墊的底面為弧面,因此人在行走時,空氣可通過圓弧面進入到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底部,因此避免了大氣壓對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的阻力,使得在水面上行走更順暢,并且該水面行走機構(gòu)不用時,可將空氣排出,從而減小體積,便于攜帶。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所述第二充氣墊2材質(zhì)均為PC軟膠。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所述第二充氣墊2上分別設(shè)有左腳定位槽6和右腳定位槽7,且該左腳定位槽6位于所述左腳鞋面3下端,右腳定位槽7位于所述右腳鞋面4下端。因此,通過左腳定位槽6和右腳定位槽7對腳起到定位作用。
進一步,所述左腳鞋面3上設(shè)有第一固定帶8和第一鎖扣9,所述右腳鞋面4上設(shè)有第二固定帶10和第二鎖扣11。因此,可通過第一鎖扣9將第一固定帶8固定在左腳鞋面3上,可通過第二鎖扣11將第二固定帶10固定在右腳鞋面4上,從而達到將腳固定。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所述第二充氣墊2外形均為長方體,且形狀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所述第二充氣墊2外側(cè)分別設(shè)有第一方形架12和第二方形架13。因此,可通過第一方形架12和第二方形架13分別對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受到壓力變形。
進一步,所述第一方形架12上設(shè)有第一萬向節(jié)14和第二萬向節(jié)15,所述第二方形架13上設(shè)有第三萬向節(jié)16和第四萬向節(jié)17,所述第一萬向節(jié)14與所述第三萬向節(jié)16之間設(shè)有第一連桿18,所述第二萬向節(jié)15與所述第四萬向節(jié)17之間設(shè)有第二連桿19。因此,達到將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連接在一起,避免在行走時,雙腿將第一充氣墊1和第二充氣墊2撐開而落水,并且第一萬向節(jié)14、第二萬向節(jié)15、第二萬向節(jié)16和第四萬向節(jié)17可全方位旋轉(zhuǎn),因此不會對行走造成不便。
進一步,所述左腳定位槽6上設(shè)有第一按摩球20,所述右腳定位槽7上設(shè)有第二按摩球21。因此能對人體的腳底按摩,增加舒適感。
進一步,所述第一充氣墊1和所述第二充氣墊2的斜面均為斜面。因此,便于在水面上行走。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從上述構(gòu)思出發(fā),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