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撐桿驅動的輪式木牛流馬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古機械技術制造領域,尤其是一種撐桿驅動的輪式木牛流 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馬之法”的文獻記載見于《三國演義》一百 零二回中,諸葛亮伐曹魏時,為運軍糧而制造的運糧工具。由于種種原因而失傳了,為了 傳承古代文明,許多人進行了大量復原研究工作。如專利號200920099512. 2和專利號 200620102852. 2以及寧海木匠的木牛流馬(其報道見于《寧波晚報》2010. 07. 20寧海一木 匠仿造出“木牛流馬”)。專利號200920099512. 2是一種“棘輪式木牛流馬”,四輪車上裝有 棘輪驅動裝置,雖然能載重,不能解決上坡難題,操作時不省力,運行慢,其結構復雜;專利 號200620102852. 2是一種三輪手推車,沒有驅動裝置,難上坡,不省力,運行慢,結構復雜; 寧海木匠的木牛流馬(其報道見于《寧波晚報)》2010. 07. 20寧海一木匠仿造出“木牛流 馬”),是一種三輪車,前輪有轉向器,在雙轅上裝有四根木牛腿,在平地上行走時,如同手推 車,上坡時,放下四根木牛腿,搖動雙轅增加推力,它能載重,運行較快,比較接近諸葛亮的 木牛流馬,轉向器超越了當時的技術水平,存在轉彎時操作復雜,且結構復雜。以上三種木 牛流馬的發(fā)明都與文獻記載不符,如文獻中“一腳四足”、“雙者為牛腳”、“轉者為牛足”,這 些最為關鍵的文字記載沒有在他們發(fā)明設計的木牛流馬上體現(xiàn)出來。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出符合古代制造技術水平的木牛流馬, 使它與歷史文獻記載相符,最大限度地復原出接近原物的木牛流馬。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制造出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省力,能載重,運行靈活,制作 簡單的撐桿驅動的輪式木牛流馬。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完全根據(jù)文獻記載進行設計。設 計木牛時,給四輪車裝上一根撐桿,符合“一腳四足”;車輪轉動符合“轉者為牛足”;將撐桿 設計成兩根,符合“雙者為牛腳”,把撐桿設計成一長一短,這樣,始終只有一根撐桿撐地,就 同時滿足了“一腳四足”、“雙者為牛腳”條件。設計流馬時,選用雙輪車,將“造流馬 之法”的“前軸”、“后軸”設計成兩“撐桿軸”,裝上撐桿,解決了流馬的動力問題。成功復原、 復制出木牛流馬。2,在輪式車的車轅上裝上撐桿,搖動車轅,撐桿撐地,驅動車輪轉動,撐 桿與車轅構成連桿裝置,十分省力,達到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制作簡單、載重快行、“人不大 勞”的目的。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復制出古代木牛流馬工具,印證歷史文獻,傳承古代文 明。2,用本發(fā)明制造出的木牛流馬能進行物質運輸,制作簡單,操作簡便,載重快行,經(jīng)濟、 適應性廣,節(jié)省能源,符合當今低碳生活標準要求,環(huán)保高效。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附圖中各構件數(shù)字編號說明1_護板,2-撐桿軸,3-牛鞦軸,4-車轅,5-背帶, 6_插銷,7-撐桿(長),8_撐桿(短),9_牛鞅繩,10-車輪,11-牛舌,12-牛頭,13-牛角, 14-車廂,15-車梁,16-腳,17-馬頭,18-板方囊。圖1是木牛流馬之木牛的側視圖。圖2是木牛流馬之木牛的車轅、撐桿圖(俯視圖)。圖3是木牛流馬之流馬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在圖1、圖2中,這是木牛流馬之木牛實施例,木牛由四輪車、牛頭12、車 廂14、車轅4、撐桿7、8組成。兩車轅鉸接在車廂兩邊,撐桿軸2安裝在車轅上,撐桿(長)7 和撐桿(短)8鉸接在撐桿軸上,牛鞦軸3裝在車轅上,背帶5系在牛鞦軸上,撐桿上系上牛 鞅繩9。背上背帶,搖動車轅,撐桿撐地車輪10轉動,可輕松上坡;轉彎時,將牛鞅繩掛在牛 角13上,提起撐桿,同時將護板1的插銷6插上,固定車轅,雙手抬起或下壓車轅,可實現(xiàn)兩 輪快速轉彎;剎車時,反轉撐桿(短)8朝前撐地而剎車,或扭轉牛舌11而剎車??蓪⒍噍v 木牛車連接成一串,由一人駕駛。實施例二、將圖1、圖2中的雙車轅適當加長,鉸接在車廂上,車轅上裝上前、后兩 根撐桿軸,每根撐桿軸上裝上一到兩根撐桿,牛鞦軸3裝在車轅上,背帶5系在牛鞦軸上,撐 桿上系上牛鞅繩9。背上背帶,搖動車轅,撐桿撐地車輪10轉動,可輕松上坡;轉彎時,將牛 鞅繩掛在牛角13上,提起撐桿,同時將護板1的插銷6插上,固定車轅,雙手抬起或下壓車 轅,可實現(xiàn)兩輪快速轉彎;剎車時,反轉撐桿朝前撐地而剎車,或扭轉牛舌11而剎車??蓪?多輛木牛車連接成一串,由一人駕駛。實施例三、將圖1、圖2中的雙車轅適當加長,與車廂固定連接,然后再與車梁15鉸 接,車轅上裝上前、后兩根撐桿軸,每根撐桿軸上裝上一到兩根撐桿,牛鞦軸3裝在車轅上, 背帶5系在牛鞦軸上,撐桿上系上牛鞅繩9。背上背帶,搖動車轅,撐桿撐地車輪10轉動, 可輕松上坡;轉彎時,將牛鞅繩掛在牛角13上,提起撐桿,雙手下壓車轅,可實現(xiàn)兩輪快速 轉彎;剎車時,反轉撐桿朝前撐地而剎車,或扭轉牛舌11而剎車。可將多輛木牛車連接成一 串,由一人駕駛。實施例四、在圖3中,這是木牛流馬之流馬實施例,木牛由雙輪車、馬頭17、車廂 14 (內裝兩板方囊18)、四腳16、車轅及撐桿組成。牛鞦軸和兩撐桿軸均裝在車轅上,撐桿軸 上分別裝上一到兩根撐桿,背上背帶,搖動車轅,可實現(xiàn)載重運行;流馬四腳16具有駐車功 能和剎車功能;反轉撐桿(短)8可以剎車;調整撐桿位置,搖動車轅可實行上坡、轉彎同時 操作。可以將多輛流馬車連接成一串,由一人駕駛。實施例五、將圖3中的雙輪車改為獨輪車,車輪裝在車轅的下方,板方囊裝在車輪 兩邊的雙轅上方,車轅上裝一到兩根撐桿軸,每根軸上裝一到兩根撐桿,背上背帶,搖動車 轅,可實現(xiàn)載重運行,可一人推上坡地;流馬四腳具有駐車功能和剎車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撐桿驅動的輪式木牛流馬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造木牛之法一木牛是由牛形 車和撐桿構成,牛形車由四車輪、車梁、車廂、牛頭、雙車轅、牛鞦軸構成;造流馬之法一流馬 是由馬形車和撐桿構成,馬形車由兩車輪或一車輪、車廂或板方囊、馬頭、雙車轅、四腳、牛 鞦軸構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木牛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種木牛是這樣造的,給雙車轅裝 上一根撐桿軸,一長一短兩根撐桿鉸接在撐桿軸上,再將裝有撐桿的雙車轅鉸接在牛形車 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造木牛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種木牛是這樣造的,給雙車轅裝 上兩根撐桿軸,每根撐桿軸上鉸接一根或兩根撐桿(兩根撐桿要求長度不同),再將裝有撐 桿的雙車轅鉸接在牛形車的車廂或車梁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流馬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種流馬是這樣造的,給雙車轅裝 上一或兩根撐桿軸,每根撐桿軸上鉸接一根或兩根撐桿,再將裝有撐桿的雙車轅固定連接 在雙輪馬形車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流馬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種流馬是這樣造的,給雙車轅裝 上一個車輪、四腳,兩板方囊裝在車輪兩邊,裝上馬頭,給雙車轅裝上一或兩根撐桿軸,每根 撐桿軸上鉸接一根或兩根撐桿。
全文摘要
撐桿驅動的輪式木牛流馬的制造方法,屬于古代機械制造技術領域,撐桿驅動的輪式木牛流馬是輪式運輸車,由車輪、雙車轅、撐桿、車廂、動物頭形組成,撐桿鉸接在撐桿軸上,撐桿軸裝在雙車轅上。木牛和流馬是不同的運輸工具,構造基本相同,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雙輪車或獨輪車。人搖動雙車轅,撐桿撐地促使車輪轉動;它運用了連桿省力原理,將部分貨物勢能轉變成推力動能,能載重快速運行,能輕易爬上坡地;將多輛撐桿驅動的輪式木牛流馬連接一起,由一人駕駛,節(jié)省人力。本設計結構簡單、容易制造、操作簡便、低耗高效、低碳環(huán)保,可作運物車、婚車、玩具、工藝品、擺設、古代機械研究模型、展覽收藏、戲劇影視道具等用途。
文檔編號A63H7/02GK102001353SQ20101054061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黃佑軍 申請人:黃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