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內膽電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多內膽電鍋,包括外殼、底座、電發(fā)熱器、中層、內膽、鍋蓋、主控制板和操作面板,所述電發(fā)熱器、中層、內膽和鍋蓋分別至少有二個;所述操作面板上至少有二組控制按鈕;所述中層設置在外殼內,中層的內腔與鍋體安裝孔相對;所述內膽設置在中層內,內膽的外翻邊位于沉孔的底板的上方;所述鍋蓋通過一樞接機構與外殼樞接,鍋蓋與內膽扣合,鍋蓋嵌入沉孔內;鍋蓋與沉孔通過一鎖合裝置鎖合;所述操作面板設置在外殼的頂板上或外殼的周向壁上。它具有至少二個烹飪加熱裝置,分別用作不用途,分別單獨控制,可以單獨使用和同時使用,整體性能好,把至少兩套烹飪裝置集合成一體。
【專利說明】—種多內膽電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一種多內膽電鍋包括外殼、底座、電發(fā)熱器、中層、內膽、鍋蓋、主控制板和操作面板,所述中層的底板有電發(fā)熱器的安裝孔。存在問題是:只有一個中層和一個內膽,用途功能單一,使用不方便,集成性能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內膽電鍋,它具有多個內膽,可以同時使用作為不同用途,使用方便。
[0004]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包括外殼、底座、電發(fā)熱器、中層、內膽、鍋蓋和控制裝置,所述中層的底板有電發(fā)熱器的安裝孔;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電發(fā)熱器、中層、內膽和鍋蓋分別至少有二個;
所述外殼具有底開口、頂板上至少有二個鍋體安裝孔,所述鍋體安裝孔上有一沉孔;
所述中層設置在外殼內,中層的內腔與鍋體安裝孔相對,中層的外折沿與沉孔的底板貼合并固定連接在一起或所述中層的外折沿位于沉孔并與沉孔的底板扣合;所述內膽設置在中層內,內膽的外翻邊位于沉孔的底板的上方;
所述鍋蓋通過一樞接機構與外殼樞接,鍋蓋與內膽扣合,鍋蓋嵌入沉孔內;鍋蓋與沉孔通過一鎖合裝置鎖合;所述操作面板設置在外殼的頂板上或外殼的周向壁上。
[0005]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中層的外折沿呈弧形,外折沿上有至少二個徑向卡板;所述外殼的鍋體安裝孔的徑向外側沉孔的底板至少有二個一端開口的圓弧形的導向卡槽,導向卡槽與鍋體安裝孔的圓心重合;所述徑向卡板與導向卡槽嵌合。
[0006]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外殼的鍋體安裝孔徑向外側的沉孔的底板上有至少二個擋塊;
所述中層的外折沿與擋塊配合止位。
[0007]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外殼的鍋體安裝孔徑向外側的外殼頂板上有至二個擋塊;
所述中層的外折沿與擋塊配合止位。
[0008]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樞接機構包括設置在鍋蓋上的動樞接座、中樞座、扭簧、定軸、連接件和定樞接座,
動樞接座的兩側有架板,架板上有定軸孔;
所述中樞接座包括下開口的本體、位于本體長度方向兩端壁板上的樞接孔、位于頂板上沿長度方向排列的沿寬度方向延伸的長條形導向孔和位于本體下端兩側的帶卡槽的銷體;
所述連接件的頂部有頂樞接座和位于底部有扣鉤; 所述定樞接座包括底板、位于底板兩端的側板、與側板相鄰的銷孔、位于銷孔之間的底板上的扣位和側板上有導向卡槽;
所述扭簧設置在頂樞接座的兩側,連接件的頂樞接座位于中樞接座的本體內,扭簧的兩端從長條形導向孔中伸出,中樞接座上部位于二個架板之間,定軸穿過架板、扭簧和頂樞接座,定軸與架板固定連接;二個架板位于二個側板之間,架板與側板滑動配合,中樞接座的銷體插入定樞接座的銷孔內,連接件的扣鉤與定樞接座的扣位扣合,實現(xiàn)中樞接座與定樞接座可拆卸配合;
所述外殼有一樞接槽貫通沉孔的壁板,樞接槽的側壁板上有沿高度方向的導向卡舌,樞接槽的底壁上有定位塊;
所述定樞接座嵌入樞接槽內,導向卡舌與導向卡槽嵌合,銷體的卡槽與定位塊嵌合。
[0009]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外殼的沉孔上有環(huán)形凸起環(huán)繞鍋體安裝孔;所述內膽的外翻邊位于環(huán)形凸起的上方;
或中層的外折沿與環(huán)形凸起扣合。
[0010]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電發(fā)熱器為電發(fā)熱盤、光波管或電磁發(fā)熱組件。
[0011]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主控制板有一個,操作面板上的至少二組控制按鈕與主控制板連接。
[0012]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包括一個主控制板和一個操作線路板,一個操作線路板至少有二組控制按鈕;
或所述控制裝置包括至少二個主控制板和至少二個操作線路板;每個操作線路板上設置有一組控制按鈕;
所述控制裝置包括一個主控制板和至少二個操作線路板,每個操作線路板上設置有一組控制按鈕。
[0013]本發(fā)明一種多內膽電鍋,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它具有至少二個烹飪加熱裝置,分別用作不用途,分別單獨控制,可以單獨使用和同時使用,整體性能好,把至少兩套烹飪裝置集合成一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發(fā)明的立體圖。
[0015]圖2是發(fā)明的立體分解圖。
[0016]圖3是圖2的局部放大圖。
[0017]圖4是發(fā)明樞接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5是本發(fā)明去掉底座狀態(tài)下的仰視圖。
[0019]圖6是本發(fā)明外殼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0021]如圖1、圖2所示,一種多內膽電鍋,包括外殼1、底座2、電發(fā)熱器(圖中未示出)、中層3、內膽4、鍋蓋5、主控制板和操作面板6,所述中層3的底板有電發(fā)熱器的安裝孔31,電發(fā)熱器位于中層3的底板上。中層3也稱之為外鍋。
[0022]所述電發(fā)熱器、中層3、內膽4、鍋蓋5和主控線路板分別有二個;所述操作面板6上有二組控制按鈕分別操作控制二個電發(fā)熱器;所述電發(fā)熱器為電發(fā)熱盤、光波管或電磁發(fā)熱組件。電發(fā)熱器固定方式為公知技術。
[0023]或所述主控制板有一個,操作面板上的二組控制按鈕與主控制板連接。
[0024]所述外殼I具有底開口 1A、頂板上有二個鍋體安裝孔1B,所述鍋體安裝孔上有一沉孔IC ;底開口 IA與底座2并用螺釘固定連接在一起。主控制板安裝在底座2內。
[0025]所述中層3設置在外殼I內,中層3的內腔與鍋體安裝孔IB相對,中層3的外折沿32與沉孔IC的底板貼合并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內膽4設置在中層3內,內膽4的底板與中層3的底板之間有間隙,內膽4的外翻邊41位于沉孔IC的底板的上方;所述外殼I的沉孔IC上有環(huán)形凸起ID環(huán)繞鍋體安裝孔1A,環(huán)形凸起ID與沉孔IC的周向壁構成接液槽;所述內膽4的外翻邊41位于環(huán)形凸起ID的上方。
[0026]所述中層3的外折沿32呈弧形,外折沿32上有三個徑向卡板321 ;所述外殼I的鍋體安裝孔IB的徑向外側的沉孔IC的底板上有三個一端開口的圓弧形的導向卡槽7,導向卡槽7與鍋體安裝孔IB的圓心重合;所述徑向卡板321與導向卡槽7嵌合。徑向卡板321從導向卡槽7的一端導入、然后旋轉,實現(xiàn)徑向卡板321與導向卡槽7嵌合;
也可以是:中層3的外折沿32位于沉孔IC內并與沉孔的底板貼合固定在一起;
所述中層3的外折沿32與環(huán)形凸起ID貼合。
[0027]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I的鍋體安裝孔IB徑向外側的沉孔的底板上有三個擋塊8 ;所述中層3的外折沿31與擋塊8配合止位。防止中層3沿徑向移動。
[0028]所述鍋蓋5通過一樞接機構與外殼I樞接,鍋蓋5與內膽4扣合,鍋蓋5嵌入沉孔IC內;鍋蓋5與沉孔IC通過一鎖合裝置9鎖合,鎖合裝置9的鎖舌伸入沉孔IC壁上有鎖舌孔IE內;所述操作面板6設置在外殼I的頂板上或外殼的周向壁上。
[0029]所述樞接機構10包括設置在鍋蓋5上的動樞接座101、中樞座102、扭簧103、定軸(圖中未示出)、連接件104和定樞接座105,
動樞接座101的兩側有架板1011,架板上有定軸孔;
所述中樞接座102包括下開口的本體1021、位于本體長度方向兩端壁板上的樞接孔、位于頂板上沿長度方向排列的沿寬度方向延伸的長條形導向孔1022和位于本體下端兩側的帶卡槽的銷體1023 ;
所述連接件104的頂部有頂樞接座1041和位于底部有扣鉤1042 ;
所述定樞接座105包括底板1051、位于底板兩端的側板1052、與側板相鄰的銷孔1053、位于銷孔1053之間的底板上的扣位1054和側板上有導向卡槽10521 ;
所述扭簧103設置在頂樞接座1041的兩側,連接件104的頂樞接座1041位于中樞接座102的本體1021內,扭簧130的兩端從長條形導向孔1022中伸出,中樞接座102上部位于二個架板1011之間,定軸穿過架板1011、扭簧103和頂樞接座1041,定軸與架板1011的定軸孔固定連接;二個架板1011位于二個側板1052之間,架板1011與側板1052滑動配合;中樞接座102的銷體1023插入定樞接座105的銷孔1053內,連接件104的扣鉤1042與定樞接座105的扣位1054扣合,實現(xiàn)中樞接座102與定樞接座105可拆卸配合;動樞接座101、中樞座102、扭簧103、定軸和連接件104固定連接成一體。扭簧103的兩端動樞接座101配合。
[0030]所述外殼I有一樞接槽IF貫通沉孔IC的壁板,樞接槽IF的側壁板上有沿高度方向的導向卡舌11,樞接槽IF的底壁上有定位塊12 ;
所述定樞接座105嵌入樞接槽IF內,導向卡舌11與導向卡槽10521嵌合,銷體1023的卡槽與定位塊12嵌合。
[003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內膽電鍋,包括外殼、底座、電發(fā)熱器、中層、內膽、鍋蓋和控制裝置,所述中層的底板有電發(fā)熱器的安裝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發(fā)熱器、中層、內膽和鍋蓋分別至少有二個; 所述外殼具有底開口、頂板上至少有二個鍋體安裝孔,所述鍋體安裝孔上有一沉孔; 所述中層設置在外殼內,中層的內腔與鍋體安裝孔相對,中層的外折沿與沉孔的底板貼合并固定連接在一起或所述中層的外折沿位于沉孔并與沉孔的底板扣合;所述內膽設置在中層內,內膽的外翻邊位于沉孔的底板的上方; 所述鍋蓋通過一樞接機構與外殼樞接,鍋蓋與內膽扣合,鍋蓋嵌入沉孔內;鍋蓋與沉孔通過一鎖合裝置鎖合;所述操作面板設置在外殼的頂板上或外殼的周向壁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層的外折沿呈弧形,夕卜折沿上有至少二個徑向卡板;所述外殼的鍋體安裝孔的徑向外側沉孔的底板至少有二個一端開口的圓弧形的導向卡槽,導向卡槽與鍋體安裝孔的圓心重合;所述徑向卡板與導向卡槽嵌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鍋體安裝孔徑向外側的沉孔的底板上有至少二個擋塊; 所述中層的外折沿與擋塊配合止位。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鍋體安裝孔徑向外側的外殼頂板上有至二個擋塊; 所述中層的外折沿與擋塊配合止位。
5.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樞接機構包括設置在鍋蓋上的動樞接座、中樞座、扭簧、定軸、連接件和定樞接座, 動樞接座的兩側有架板,架板上有定軸孔; 所述中樞接座包括下開口的本體、位于本體長度方向兩端壁板上的樞接孔、位于頂板上沿長度方向排列的沿寬度方向延伸的長條形導向孔和位于本體下端兩側的帶卡槽的銷體; 所述連接件的頂部有頂樞接座和位于底部有扣鉤; 所述定樞接座包括底板、位于底板兩端的側板、與側板相鄰的銷孔、位于銷孔之間的底板上的扣位和側板上有導向卡槽; 所述扭簧設置在頂樞接座的兩側,連接件的頂樞接座位于中樞接座的本體內,扭簧的兩端從長條形導向孔中伸出,中樞接座上部位于二個架板之間,定軸穿過架板、扭簧和頂樞接座,定軸與架板固定連接;二個架板位于二個側板之間,架板與側板滑動配合,中樞接座的銷體插入定樞接座的銷孔內,連接件的扣鉤與定樞接座的扣位扣合,實現(xiàn)中樞接座與定樞接座可拆卸配合; 所述外殼有一樞接槽貫通沉孔的壁板,樞接槽的側壁板上有沿高度方向的導向卡舌,樞接槽的底壁上有定位塊; 所述定樞接座嵌入樞接槽內,導向卡舌與導向卡槽嵌合,銷體的卡槽與定位塊嵌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沉孔上有環(huán)形凸起環(huán)繞鍋體安裝孔;所述內膽的外翻邊位于環(huán)形凸起的上方; 或中層的外折沿與環(huán)形凸起扣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發(fā)熱器為電發(fā)熱盤、光波管或電磁發(fā)熱組件。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發(fā)熱器為電發(fā)熱盤、光波管或電磁發(fā)熱組件。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包括一個主控制板和一個操作線路板,一個操作線路板至少有二組控制按鈕; 或所述控制裝置包括至少二個主控制板和至少二個操作線路板;每個操作線路板上設置有一組控制按鈕; 所述控制裝置包括一個主控制板和至少二個操作線路板,每個操作線路板上設置有一組控制按鈕。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種多內膽電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包括一個主控制板和一個操作線路板,一個操作線路板至少有二組控制按鈕; 或所述控制裝置包括至少二個主控制板和至少二個操作線路板;每個操作線路板上設置有一組控制按鈕; 所述控制裝置包括一個主控制板和至少二個操作線路板,每個操作線路板上設置有一組控制按鈕。
【文檔編號】A47J36/24GK104398142SQ201410624828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陳奇巨 申請人:陳奇巨, 董宜周, 黃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