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地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組合式地墊,包含多個承載板件與多個地墊板件,地墊板件貼設(shè)于承載板件,承載板件包含一承載矩形板與一承載止滑板,承載止滑板分別固定于承載矩形板,組裝承載板件時,將承載矩形板并攏排列,并且將承載止滑板貼于承載矩形板,地墊板件包含一接觸板與一地墊板,地墊板膠合于接觸板,組裝地墊板件時,將觸板設(shè)置于承載板件,多個地墊板相互并攏排列。藉由承載矩形板與承載止滑板以讓承載板件可以快速的迭合,并且藉由承載止滑板讓接觸板吸附于接觸板,以讓地墊板件快速的組設(shè)于于承載板件,如此可提升地墊的組裝效率。
【專利說明】組合式地墊【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關(guān)于一種組合式地墊,尤指一種可用于增加組裝效率的組合式地墊。
【背景技術(shù)】
[0002]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質(zhì)量也日益提升,家居裝飾中也越來越長看到地墊的使用。地墊不只是具有裝飾作用,還可以帶給人們更健康的環(huán)境空間,常見的地墊如發(fā)泡的巧拼、軟木地墊、絨毛地毯等種類眾多,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舒適的環(huán)境而制造。
[0003]地墊具有裝飾環(huán)境的功能,是室內(nèi)建筑裝飾材料,可美化生活環(huán)境,由于地墊豐富的圖案與色彩,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獨特的個人愛好和環(huán)境整體需要,為使用者展示自我風(fēng)格的時尚元素,能讓人身心愉悅。而地墊具有優(yōu)良的吸音效果,能夠吸收室內(nèi)的回聲噪音,減少聲音通過地面的反射和傳播,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使用環(huán)境。
[0004]另外,地墊若選用質(zhì)地較硬的材料,則地墊將具有一定的保暖性。而且多半地墊本身具有柔軟彈性與較大的摩擦力,地墊上行走不易滑倒,會減少跌倒而造成受傷的機會,尤其對老人和兒童,地墊則具有安全、防滑的作用。再者,若是使用松軟而富于彈性的地墊可讓使用者踩在地墊上時,感到全身心的放松、舒適,減少疲勞。倘若使用地毯為地墊,則地毯面為密集的絨頭結(jié)構(gòu),使空中下落的塵埃被地墊絨頭吸附,阻止了塵埃飛逸,相對地降低了空氣中的塵埃的含量,并具有平衡室內(nèi)溫度,保持室內(nèi)空氣潔凈的作用。
[0005]一般地墊有分為塊狀地墊和卷材地墊兩種形式,皆采用不同的鋪設(shè)方式和鋪設(shè)位置,例如,使用活動式鋪設(shè)的方式,將地墊攤開在地板上,或是拼湊好平放在地板上,不需將地墊固定于地板,這是最簡單的鋪設(shè)方式,然而此方式較為省時費力,適合用在局部性鋪設(shè)地墊的場合,然而此方式的地墊無法固定,若地墊面積不大,則地墊很容易滑動,尤其是像利用拼圖方式的巧拼,接縫的 強度不足,很容易錯開而造成地墊滑動,因此會有安全上的疑慮產(chǎn)生。
[0006]另一種固定式鋪設(shè)的方式則是用黏膠或是固定結(jié)構(gòu)將地墊固定于地板上,方式較為費時省力,可局部性的施作。例如,使用固定結(jié)構(gòu)固定地墊的方式,則要先將地板清掃處理,之后在將地墊裁割,并且在鋪上倒刺板,接著鋪上墊層,歷經(jīng)接縫、鋪平地墊、固定地墊、收邊、修理地墊面等工序,相當(dāng)?shù)馁M時,另一種使用粘貼法固定地墊的方式,要先將地板表面處理、再量測、裁割地墊、再上膠在地板后晾置、再鋪上地墊、過程也是相當(dāng)?shù)馁M時。
[0007]在地墊的施工中,必須要精準(zhǔn)地量測地板,也必須確實地設(shè)置固定結(jié)構(gòu)或是鋪設(shè)黏膠,還必須維持地墊的平整度,施工步驟眾多,且若使用粘貼法鋪設(shè)地墊,則鋪設(shè)完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不許隨意踩踏,這對使用者造成極大的不變。每當(dāng)要進行地墊的小范圍更換時,則必須歷經(jīng)上述的步驟過程,也是相當(dāng)?shù)馁M時。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8]鑒于以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合式地墊,其結(jié)構(gòu)簡單,又可增加地墊的組裝效率,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所衍生的問題。
[0009]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地墊,包含多個承載板件與多個地墊板件,地墊板件貼設(shè)于承載板件,多個承載板件包含多個承載矩形板與多個承載止滑板,多個承載矩形板相互并攏排列,承載矩形板具有一第一黏合部與一第一貼合部,第一貼合部分別位于第一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多個承載止滑板分別固定于承載矩形板,承載止滑板相互并攏排列,承載止滑板分別具有一第二黏合部與一第二貼合部,第二貼合部分別位于第二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第二黏合部分別膠合于第一黏合部,第二貼合部分別設(shè)置于相鄰的第一貼合部,多個地墊板件包含多個接觸板與地墊板,多個接觸板相互并攏排列,接觸板分別設(shè)置于承載止滑板,多個地墊板相互并攏排列,地墊板分別膠合于接觸板。
[0010]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地墊還包含多個邊緣板件,邊緣板件相互并列呈一直線狀,邊緣板件分別與承載板件相互并攏排列,邊緣板件包含多個邊緣矩形板與多個邊緣止滑板,邊緣矩形板分別具有一第三黏合部與一第三貼合部,第三貼合部位于第三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邊緣矩形板相互并列呈一直線狀,承載矩形板與角落矩形板相互并攏排列,承載止滑板的第二貼合部設(shè)置于第三貼合部,邊緣止滑板固定于邊緣矩形板,接觸板設(shè)置于邊緣止滑板,邊緣止滑板分別具有一第四黏合部與一第四貼合部,第四黏合部分別膠合于第三黏合部,且第四貼合部與第三貼合部成U字型,第四貼合部設(shè)置于相鄰的第三貼合部。
[0011]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地墊還包含至少一角落板件,角落板件的相鄰兩側(cè)設(shè)置邊緣板件,角落板件包含一角落矩形板與一角落止滑板,角落矩形板具有一第五黏合部與一第五貼合部,第五貼合部位于第五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第三貼合部設(shè)置于第五貼合部,角落止滑板固定于角落矩形板,接觸板設(shè)置于角落止滑板,角落止滑板具有一第六黏合部,第六黏合部膠合于所述第五黏合部。
[0012]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地墊,其藉由承載矩形板與承載止滑板以讓承載板件可以快速地迭合,并且藉由承載止滑板讓接觸板吸附于接觸板,以讓地墊板件快速地組裝于承載板件,如此可提升地墊的組裝效率。
[0013]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功效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地墊,其藉由邊緣板件鋪設(shè)于墻壁邊緣,并且同時組裝于承載板件,如此可解決墻壁邊緣鋪設(shè)地墊不便的問題,以提升地墊的組裝效率。
[0014]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功效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地墊,其藉由角落板件鋪設(shè)于墻壁角落的地板,并且同時組裝于邊緣板件,如此可解決墻壁角落鋪設(shè)地墊不便的問題,更提升地墊的組裝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組合式地墊的分解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組合式地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7]圖3至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組合式地墊的組裝步驟示意圖。
[0018]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
[0019]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仰視圖。
[0020]圖10為圖9的A-A方向剖視圖。
[0021]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組裝示意圖。[0022]圖12為圖11的局部放大圖。
[0023]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
[0024]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俯視圖。
[0025]圖15為圖14的B-B方向剖視圖。
[0026]圖1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與地墊板件的組裝示意圖。
[0027]圖17為圖16的局部放大圖。
[0028]圖18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與地墊板件的組裝示意圖。
[0029]圖19為圖18的局部放大圖。
[0030]圖20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1]圖21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仰視圖。
[0032]圖21A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
[0033]圖21B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相互組裝示意圖。 [0034]圖21C為圖21B的局部放大圖。
[0035]圖22A和圖22B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側(cè)視圖。
[0036]圖23A為本實用新型第八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
[0037]圖23B為本實用新型第八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仰視圖。
[0038]圖23C為本實用新型第八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相互組裝示意圖。
[0039]圖23D為圖23C的局部放大圖。
[0040]圖24為本實用新型第九優(yōu)選實施例的邊緣板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41]圖25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優(yōu)選實施例的邊緣板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42]圖26為本實用新型第九、第十優(yōu)選實施例的邊緣板件及承載板件的組設(shè)示意圖。
[0043]圖27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角落板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44]圖28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角落板件、邊緣板件及承載板件的組設(shè)示意圖。
[0045]符號說明
[0046]100 承載板件
[0047]110承載矩形板
[0048]112第一黏合部
[0049]114第一貼合部
[0050]120 承載止滑板
[0051]122 第二黏合部
[0052]124 第二貼合部
[0053]200 地墊板件
[0054]210 接觸板
[0055]220 地墊板
[0056]1202 吸盤
[0057]1204 黏扣帶
[0058]1206 黏貼件
[0059]1207 扣件[0060]1208扣件
[0061]300邊緣板件
[0062]300邊緣板件
[0063]310邊緣矩形板
[0064]312第三黏合部
[0065]314第三貼合部
[0066]320邊緣止滑板
[0067]322第四黏合部
[0068]324第四貼合部
[0069]400角落板件
[0070]410角落矩形板
[0071]412第五黏合部
[0072]414第五貼 合部
[0073]420角落止滑板
[0074]422第六黏合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75]請參閱圖1與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組合式地墊的分解圖與結(jié)構(gòu)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地墊包含多個承載板件100與多個地墊板件200,承載板件100相互并攏排列,并且相互設(shè)置于一體,地墊板件200則相互并攏排列,并且設(shè)置于設(shè)置板件100上方。
[0076]第一實施例的承載板件100包一承載矩形板110與一承載止滑板120,承載矩形板110分別具有一第一黏合部112與一第一貼合部114,第一黏合部112的形狀為矩形,第一貼合部114的形狀為狹長的L型,第一貼合部114則位于第一黏合部112的相鄰兩側(cè)。承載止滑板120分別具有一第二黏合部122與一第二貼合部124,第二黏合部122的形狀為矩形,第二貼合部124的形狀為狹長的L型,第二貼合部124分別位于第二黏合部122的相鄰兩側(cè)。本實施例的第二黏合部122固定于第一黏合部112,使承載止滑板120整體固定于個承載矩形板110。
[0077]此實施例的承載矩形板110與承載止滑板120的尺寸與大小相同,第一黏合部112與第二黏合部122的大小相同,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的大小相同。因此當(dāng)承載板件100相互攏排列時,多個承載矩形板110相互并攏排列,而承載止滑板120也將相互并攏排列,而第一貼合部114將與相鄰的第二貼合部124相互迭合,并且將第一貼合部114固定于第二貼合部124。
[0078]本實施例的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的接觸表面皆為光滑面,藉由光滑面的技術(shù)手段可增加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之間的摩擦力,可減少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相互位移的情形發(fā)生。本實用新型亦可讓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的接觸面具有微弱的黏性,可在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之間設(shè)置可重復(fù)黏貼的膠體層或貼附雙面膠帶等,以讓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貼附在一起,以增進承載板件100之間相互組裝的強度。[0079]為了便于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相互迭合后的組裝與拆卸,因此還可讓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的接觸面具有靜電吸附的能力,甚至可在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的材料內(nèi)添加磁性物質(zhì),使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再重迭時可相互吸附,亦可便于使用者拆卸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
[0080]另外,承載止滑板120的材質(zhì)為彈性體,彈性體可為硅膠或是橡膠等具有彈性的材質(zhì),因此當(dāng)?shù)谝毁N合部114將與相鄰的第二貼合部124相互迭合時,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之間將具有彈性,若加上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的接觸表面為光滑面的技術(shù)手段,則還可減少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相互位移或滑動的情形發(fā)生。
[0081]本實施例的承載止滑板120是以黏合的方式固定于承載矩形板110,承載止滑板120亦可使用射出成型的方式與承載矩形板110為一體成形,以減少承載板件100制作時的
組裝工序。
[0082]由上述可知,本實施例在組裝承載板件100時,僅需將承載矩形板110相互并攏排列,承載止滑板120也將相互并攏排列,而第一貼合部114與相鄰的第二貼合部124將會相互迭合,并且相互貼附。若需要拆卸相互并攏排列的承載板件100,僅需要將第一貼合部114與相鄰的第二貼合部124拆卸,固藉由承載止滑板120可讓承載板件100的組裝或拆卸效率提升,進而提升組合式地墊的組裝或拆卸效率。
[0083]另外,本實用新型亦可讓第一貼合部114或第二貼合部124具有微弱的黏性,讓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更為緊密的貼合?;蛘撸谝毁N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還經(jīng)由表面加工處理,使第一貼合部114或第二貼合部124具有靜電吸附的能力,以增強承載板件100之間相互組裝的強度。
[0084]地墊板件200包含一接觸板210與一地墊板220,接觸板210與地墊板220的大小尺寸相同,而地墊板220膠合于接觸板210,接觸板210與承載止滑板120之間的結(jié)合方式可如同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組裝方式,讓接觸板210與承載止滑板120的接觸表面皆為光滑面,或者讓接觸板210與承載止滑板120的接觸面具有微弱的黏性,甚至可讓接觸板210的表面為光滑面,以增加接觸板210與承載止滑板120之間的摩擦力。再者,本實用新型的接觸板210的材質(zhì)可為彈性體,彈性體可為硅膠或是橡膠等,而承載止滑板120的材質(zhì)亦為彈性體,因此當(dāng)接觸板210與承載止滑板120相互設(shè)置時,可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力,故當(dāng)?shù)貕|板件200貼合于承載板件100時,更可避免承載板件100與地墊板件200相互滑動的情形發(fā)生,亦可具有吸震的效果。
[0085]本實施例在組裝地墊板件200于承載板件100時,僅需將地墊板件200貼合于承載板件100,地墊板件200與承載板件100將緊密地吸附在一起,若需要拆卸地墊板件200時,僅需要將地墊板件200撥離于承載板件100,故藉由承載止滑板120可讓地墊板件200與承載板件100的組裝或拆卸效率提升,進而提升組合式地墊的組裝或拆卸效率。
[0086]本實用新型的地墊板220的材質(zhì)可為木材、石材或是地毯的布料等,因此可針對不同使用需求選用不同的地墊板件200,故藉由地墊板件200可便于使用者選用、甚至拼湊不同材質(zhì)的地墊,更增加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彈性。
[0087]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藉由承載止滑板120可讓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與拆卸,也便于地墊板件200組裝或拆卸于承載板件100,亦可藉由承載止滑板120產(chǎn)生吸震的效果,故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地墊可大幅減少施工時間,并增加地墊板件200使用的舒適度,且可以自由的選用、甚至拼湊不同材質(zhì)的地墊板件200,更提升本實用新型使用彈性。
[0088]請參閱圖3至圖7,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組合式地墊的組裝步驟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地墊組裝時,首先如圖3所示,將多個承載板件100相互并攏排列,使多個承載矩形板110相互并攏排列,且承載止滑板120也將相互并攏排列,猶如圖4所示。之后再將第一貼合部114與相鄰的第二貼合部124相互貼合壓緊,如此則完成承載板件100的組裝,猶如圖5所示。接著在將地墊板件200放置于承載板件100上方,并且相互并攏排列,猶如圖6所示。之后在將地墊板件200壓合于承載板件100,使承載止滑板120與接觸板210相互吸附,如此則完成地墊的組裝,猶如圖7所示。
[0089]請參閱圖8、圖9與圖10,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仰視圖與圖9的A-A方向剖視圖。此實施例不同于第一實施例在于此實施例還于承載止滑板120下方設(shè)有多個吸盤1202,吸盤1202位于第二貼合部124并吸附于相鄰的第一貼合部114,吸盤1202位于承載止滑板120表面內(nèi)側(cè)。為了更增加承載止滑板120與承載矩形板110之間的吸附力與摩擦力,故在承載止滑板120下方設(shè)置了多個吸盤1202,吸盤1202的形狀為半球型,再加上承載止滑板120本身的彈性材質(zhì),因此能讓承載止滑板120緊密地吸附于承載矩形板110。
[0090]請參閱圖11與圖12,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組裝示意圖與圖11的局部放大圖。當(dāng)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時,須將在第二貼合部124施壓,使第二貼合部124貼合于第一貼合部114,在壓合的過程中,承載止滑板120將會做小幅度的延展而變形,并且會讓吸盤1202內(nèi)的空氣排出,而在移除施加的壓力后,承載止滑板120將收縮而回復(fù)原狀,因此使吸盤1202吸住第一貼合部114。由此可知,此實施例不需額外使用黏膠,即可提升承載板件100相互吸附的牢固性,故于承載止滑板120下方的第二貼合部124設(shè)置吸盤1202,不但不會降低組裝效率,更可提升承載板件100組裝的牢固性。
[0091]請參閱圖13、圖14與圖15,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俯視圖與圖14的B-B方向剖視圖。此實施例不同于第一實施例在于吸盤1202設(shè)置的位置不同,上一實施例是將吸盤1202設(shè)于承載止滑板120下方的第二貼合部124,而此實施例的吸盤1202設(shè)置于承載止滑板120的上方,使吸盤1202吸附接觸板210。藉由承載止滑板120上方設(shè)置吸盤1202,可使接觸板210緊密地吸附于承載止滑板120,亦即將地墊板件200緊密地與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
[0092]請參閱圖16與圖17,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與地墊板件的組裝示意圖與圖16的局部放大圖。組裝地墊板件200于承載板件100上方時,需要施加一壓力于地墊板件200,使承載止滑板120受壓縮而小幅度地變型,讓吸盤1202內(nèi)的空氣排出,如此當(dāng)壓力移除時,承載止滑板120將回復(fù)原狀,因此可讓吸盤1202吸住地墊板件200的接觸板210,故可將地墊板件200穩(wěn)固地吸附在承載板件100,不需額外使用黏膠,即可提升承載板件100相互吸附的牢固性。故于承載止滑板120上方設(shè)置吸盤1202,不會降低組裝效率,更可提升承載板件100組裝的牢固性。
[0093]請參閱圖18與圖19,其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與地墊板件的組裝示意圖與圖18的局部放大圖。此實施例不同于第二實施例或第三實施例在于此實施例于承載止滑板120的上方與下方皆設(shè)置吸盤1202。因此可讓地墊板件200更為穩(wěn)固地吸附于承載板件100,更加提升承載板件100組裝的牢固性。
[0094]請參閱圖20,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結(jié)構(gòu)示意圖。此實施例不同于第二實施例在于吸盤1202設(shè)置位置的不同。第二實施例的吸盤1202是設(shè)置在承載止滑板120表面內(nèi)側(cè),此實施例的吸盤1202是設(shè)置在承載止滑板120表面外側(cè)。由于吸盤1202的材質(zhì)為彈性體,因此設(shè)置于承載止滑板120表面外側(cè)的吸盤1202具有較良好的吸震能力,且設(shè)置于承載止滑板120表面外側(cè)的吸盤1202受擠壓后,吸盤1202內(nèi)可排出較多的空氣,因此設(shè)置于承載止滑板120表面外側(cè)的吸盤1202可具有較良好的吸附能力。故本實施例還可提升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時的牢固性,亦可增加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地墊使用時的舒適度。另外,此實施例的吸盤1202亦可如第三實施例設(shè)置于承載止滑板120上方,或是如第四實施例在承載止滑板120上方與下方皆設(shè)置吸盤1202。
[0095]請參閱圖21A、圖21B與圖21C,其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承載板件相互組裝示意圖與圖21B的局部放大圖。此實施例不同于第二實施例在于此實施例于承載止滑板120的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位置設(shè)置黏扣帶1204。由于黏扣帶1204具有較強的結(jié)合力,因此本實用新型亦可將吸盤1202以黏扣帶1204取代,并且在承載止滑板120的第一貼合部114亦設(shè)置黏扣帶1204,如此則可讓承載板件100相互緊密的結(jié)合為一體。另外,此實施例的黏扣帶1204的設(shè)置位置亦可如第三實施例或是第四實施例,將吸盤1202置換為黏扣帶1204,并且在原來吸盤1202的相對位置設(shè)置黏扣帶1204。
[0096]請參閱圖22A與圖22B,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七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組合式地墊的分解圖與結(jié)構(gòu)示意圖。此實施例不同于第一實施例在于此實施例的承載板件100的不同。本實施例的承載板件100為一片黏扣帶1204,并且于接觸板210下方設(shè)置黏扣帶1204,而第二貼合部124的位置則設(shè)置一黏貼件1206。當(dāng)此實施例的承載板件100相互并攏時,可藉由黏貼件1206將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24相互黏合,使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為一體,并且藉由黏扣帶1204以讓接觸板210與承載止滑板120相互組裝,故可讓地墊板件200緊密地與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
[0097]請參閱圖23A、圖23B、圖23C與圖23D,其為本實用新型第八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載板件的立體圖、承載板件的仰視圖、承載板件相互組裝示意圖與圖23C的局部放大圖。此實施例不同于第一實施例在于此實施例于還于承載板件100設(shè)置扣件1207與扣件1208,扣件1207設(shè)置于第一貼合部114,扣件1208設(shè)置于第二貼合部114,因此當(dāng)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時,扣件1207與扣件1208相互扣合,使第一貼合部114與第二貼合部114僅配合。
[0098]請參閱圖24、圖25與圖26,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九、第十優(yōu)選實施例的不同實施態(tài)樣的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與邊緣板件及承載板件的組裝示意圖。本實用新型還包含多個邊緣板件300,邊緣板件300相互并列呈一直線狀,邊緣板件300與承載板件100相互并攏排列。由于承載板件100鋪設(shè)于墻壁邊緣的地板時,將會有部分的承載止滑板120沒有對象可以吸附,因此會使墻壁邊緣的承載板件100吸附力較差,因此本實用新型還設(shè)置邊緣板件300以修整墻壁邊緣鋪設(shè)地墊的問題。
[0099]每一邊緣板件300包含一邊緣矩形板310與一邊緣止滑板320,邊緣止滑板320固定于邊緣矩形板310,邊緣矩形板310分別具有一第三黏合部312與一第三貼合部314,第三貼合部314位于第三黏合部312的相鄰兩側(cè)。邊緣止滑板320分別具有一第四黏合部322與一第四貼合部324,第四黏合部322與第三黏合部312的大小相同,第四黏合部322分別膠合于第三黏合部312,第四貼合部324則位于第四黏合部322的一側(cè),并且讓第四貼合部324與第三貼合部314呈現(xiàn)U字型,猶如圖23或圖24所示。本實施例是以黏合的方式固定于邊緣止滑板320固定于邊緣矩形板310,邊緣止滑板320與邊緣矩形板310亦可使用射出成型的方式為一體成形,以減少承載板件100制作時的組裝工序。
[0100]本實施例的第三黏合部312的大小與第二黏合部122或第一黏合部112相同,第三貼合部314的大小與第二貼合部124或第一貼合部114的大小相同。本實施例的邊緣板件300亦可如第二至第八實施例所述,于邊緣止滑板320設(shè)置吸盤1202、黏扣帶1204或是扣件1207、1208等,在此則不多加贅述。
[0101]當(dāng)組裝邊緣板件300及承載板件100時,將邊緣矩形板310相互并列呈一直線狀,并且將承載矩形板Iio與邊緣板件300相互并攏排列,承載止滑板120的第二貼合部124分別貼合、黏合或扣合于邊緣矩形板310的第三貼合部314,而邊緣止滑板320的第四貼合部324貼合、黏合或扣合于相鄰的邊緣矩形板310的第三貼合部314,猶如圖25所示。如此可讓避免承載板件100鋪設(shè)于墻壁邊緣的地板時,將會有部分的承載止滑板120沒有對象可以吸附的情形發(fā)生。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邊緣板件300的整體形狀為矩形,亦可依據(jù)實際需求讓邊緣板件300的外側(cè)邊緣為弧形,以便于使用者將邊緣板件300較為密合地鋪設(shè)于墻壁邊緣的地板。
[0102]請參閱圖27與圖28,其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角落板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與角落板件、邊緣板件及承載板件的組設(shè)示意圖。本實用新型還包含至少一角落板件400,角落板件400的相鄰兩側(cè)設(shè)置邊緣板件300,角落板件400包含一角落矩形板410與一角落止滑板420,角落矩形板410具有一第五黏合部412與一第五貼合部414,第五貼合部414位于第五黏合部412的相鄰兩側(cè),第三貼合部314貼合于第五貼合部414,角落止滑板420固定于角落矩形板410,角落止滑板420具有一第六黏合部422,第六黏合部422膠合于第五黏合部412。本實用新型的角落板件400亦可如第二至第八實施例所述,于角落止滑板420設(shè)置吸盤1202、黏扣帶1204或是扣件1207、1208等,在此則不多加贅述。
[0103]當(dāng)角落板件400、邊緣板件300及承載板件100相互組裝時,首先要鋪設(shè)角落板件400,鋪設(shè)好角落板件400后,在鋪設(shè)邊緣板件300,邊緣板件300的邊緣矩形板310與角落板件400的角落矩形板410相互靠攏后,邊緣止滑板320的第三貼合部314將與角落矩形板410的第五貼合部414對齊并貼合、黏合或扣合,之后再鋪設(shè)承載板件100,使角落板件400、邊緣板件300及承載板件100結(jié)合為一體。待承載板件100鋪設(shè)好之后即可將地墊板件200鋪設(shè)于角落板件400、邊緣板件300及承載板件100。藉由角落板件400可避免邊緣板件300在角落的地板鋪設(shè)時產(chǎn)生死角的問題,更提升地墊在鋪設(shè)時的便利性。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角落板件400的整體形狀為矩形,亦可依據(jù)實際需求讓角落板件400的外側(cè)邊緣為弧形,以便于使用者將角落板件400較為密合地鋪設(shè)于墻壁角落的地板。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組合式地墊,包含: 多個承載板件,包含; 多個承載矩形板,相互并攏排列,所述承載矩形板分別具有一第一黏合部與一第一貼合部,所述第一貼合部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以及 多個承載止滑板,分別固定于所述承載矩形板,所述承載止滑板相互并攏排列,所述承載止滑板分別具有一第二黏合部與一第二貼合部,所述第二貼合部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所述第二黏合部分別膠合于所述第一黏合部,所述第二貼合部分別設(shè)置于相鄰的所述第一貼合部,所述第一貼合部的形狀為L型,所述第二貼合部的形狀為L型,所述第一黏合部與所述第二黏合部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貼合部與所述第二貼合部的大小相同; 多個地墊板件,貼設(shè)于所述承載板件,所述地墊板件包含: 多個接觸板,相互并攏排列,所述接觸板分別設(shè)置于所述承載止滑板;以及 多個地墊板,相互并攏排列,所述地墊板分別膠合于所述接觸板。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承載止滑板設(shè)有多個吸盤,所述吸盤位于所述第二貼合部并吸附于相鄰的所述第一貼合部。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承載止滑板設(shè)有多個吸盤,所述吸盤位于吸附所述接觸板。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承載止滑板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黏扣帶位于所述第二貼合部與所述第一貼合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承載止滑板的所述第二黏合部與所述第二貼合部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接觸板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接觸板黏扣于所述承載止滑板。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承載止滑板與所述黏扣帶為一體成型,所述第二貼合部下方分別設(shè)有一黏貼件。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第一貼合部與所述第二貼合部分別設(shè)置對應(yīng)的扣件,所述第二貼合部分別扣設(shè)于相鄰的所述第一貼合部。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地墊,還包含多個邊緣板件,所述邊緣板件相互并列呈一直線狀,所述邊緣板件分別與所述承載板件相互并攏排列,所述邊緣板件包含: 多個邊緣矩形板,分別具有一第三黏合部與一第三貼合部,所述第三貼合部位于所述第三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所述邊緣矩形板相互并列呈一直線狀,所述承載矩形板與所述角落矩形板相互并攏排列,所述承載止滑板的所述第二貼合部分別設(shè)置于所述第三貼合部,所述第三貼合部的形狀為L型;以及 多個邊緣止滑板,分別固定于所述邊緣矩形板,所述接觸板分別設(shè)置于所述邊緣止滑板,所述邊緣止滑板分別具有一第四黏合部與一第四貼合部,所述第四黏合部分別膠合于所述第三黏合部,所述第四黏合部與所述第三黏合部的大小相同,且所述第四貼合部分別與所述第三貼合部成U字型,所述第四貼合部分別設(shè)置于相鄰的所述第三貼合部。
9.如權(quán)利要求 8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邊緣止滑板設(shè)有多個吸盤,所述吸盤位于所述第四貼合部并吸附于相鄰的所述第三貼合部。
10.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邊緣止滑板設(shè)有多個吸盤,所述吸盤吸附所述接觸板。
11.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邊緣止滑板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黏扣帶位于所述第四貼合部與所述第三貼合部。
12.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邊緣止滑板的所述第四黏合部與所述第四貼合部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接觸板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接觸板黏扣于所述邊緣止滑板。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邊緣止滑板與所述黏扣帶為一體成型,所述第四貼合部下方分別設(shè)有一黏貼件。
14.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第三貼合部與所述第四貼合部分別設(shè)置對應(yīng)的扣件,所述第四貼合部分別扣設(shè)于相鄰的所述第三貼合部。
15.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組合式地墊,還包含至少一角落板件,所述角落板件的相鄰兩側(cè)設(shè)置所述邊緣板件,所述角落板件包含: 一角落矩形板,具有一第五黏合部與一第五貼合部,所述第五貼合部位于所述第五黏合部的相鄰兩側(cè),所述第三貼合部設(shè)置于所述第五貼合部;以及 一角落止滑板,固定于所述角落矩形板,所述接觸板設(shè)置于所述角落止滑板,所述角落止滑板具有一第六黏合部,所述第六黏合部膠合于所述第五黏合部。
16.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角落止滑板設(shè)有多個吸盤,所述吸盤位于所述第五黏合部并吸附于所述接觸板。
17.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所述角落止滑板的所述第六黏合部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接觸板設(shè)有多個黏扣帶,所述接觸板黏扣于所述角落止滑板。
18.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組合式地墊,其中第五貼合部與所述第三貼合部分別設(shè)置對應(yīng)的扣件,所述第三貼合部分別扣設(shè)于第五貼合部。
【文檔編號】A47G27/02GK203539032SQ201320541946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9月2日
【發(fā)明者】蘇國章 申請人:蘇國章, 彭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