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飯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般家庭用或專門業(yè)務用的電飯鍋。
背景技術:
近幾年,為了提高電飯鍋的性能,開發(fā)并普及了使用高熱力燒飯 的電飯鍋。還普及了用相同量的水能把飯燒成各種軟硬程度的電飯 鍋。
現有的此種電飯鍋之一例,具有圖43所示的結構。在圖43中, 1是上面開口的圓筒狀殼體(電飯鍋鍋身)。在這個殼體l的內部設 置有保護套2用來放入內鍋,而且這個保護套2由非金屬材料做成有 底圓筒狀,保護套2的上端部分與殼體1的上端部分的內沿結合在一 起。
3是內鍋,在它的上端開口部分做著向外突出的凸緣4。由于把 內鍋3的凸緣4放在上架15上,內鍋3處于懸空狀態(tài),可以在保護 套2里面自由地裝卸。在保護套2的外側設置有用來加熱內鍋3的感 應線圏5。為了使該感應線圏5與內鍋3的外圓面的距離保持一定, 在保護套2外沿的下面設置了用耐熱樹脂材料做成的線圏罩6來支承 感應線圏5。在感應線圏5的中央部分設置了鍋傳感器19來檢測內鍋 3的溫度。
7是用合成樹脂制的外蓋,這個外蓋7支承在與上架15的上部做成一個整體的鉸鏈構件8上,圍繞轉軸9可以自由轉動。10是內蓋, 它被固定在外蓋7的內表面。在這個內蓋10上固定著發(fā)熱元件散熱 板11,在這個散熱板11的上部有一個感應線圏12。感應線圏12 "f皮 線圏支承臺13所支承。散熱板11發(fā)熱是由于這個感應線圏12的電 磁作用。此外,將檢測散熱板11溫度用的蓋傳感器14用鋁制的膠帶 直接貼在散熱板ll上,來檢測散熱板ll的溫度。
16為結合構件,它位于鉸鏈構件8的相反一側并與保護套2的 上端部分做成一個整體。與這個結合構件16相對置的是結合手把17, 它通過手把軸18被支承在外蓋7上并可以轉動。此外,在關閉外蓋 的時候,鍋襯墊20壓在內鍋3的凸緣4上將內鍋3密封起來。
另外,21是蒸汽筒,它防止飯米湯向外面溢出。22是控制電路 板,它用來控制加熱線圏5和12的通電狀態(tài),處理來自鍋傳感器19 和蓋傳感器14的信號以及控制操作表示部分23的輸入輸出信號。此 外,24為冷卻風扇,用來冷卻感應線圏15和控制電路板22。
特別是控制電路板22利用蓋傳感器14的溫度檢測信號,在燒飯 過程的燒飯量判斷行程中對內鍋3中的米和水的量進行判斷,并根據 這個判斷結果來決定感應線圏5的通電狀態(tài)。
但是,上述電飯鍋存在著下列問題與內鍋相比電飯鍋的殼體l 過大,不利于挪動和放置。再者,由于近來烹調控制軟件的增加使操 作鍵有所增多,為了使用方便而加大操作鍵尺寸就會使電飯鍋自身變 得更大。再者,另一方面由于多加水容易發(fā)生溢出,所以現有的電飯 鍋在水溢出前中止供給燒飯的電力。若不供給燒飯的電力,則會出現 米的溫度不能充分上升的情況,這導致飯的口味下降。
再者,裝卸內鍋3的時候必須要開關外蓋7。特別是關閉外蓋7 的時候必須要按住外蓋7上面靠近殼體1前面的一側,而操作表示部 分23設置在有可能被放在外蓋上面的手能按到的范圍中。這樣就會 出現誤按操作鍵的問題。
再者,使用這樣的電飯鍋,在燒飯的過程中若打開外蓋7,則蓋 傳感器14就不能正確地檢測內鍋3的溫度。這樣就不能判斷燒飯量是否正常,因而不能實現與燒飯量相適應的最佳燒飯過程。
再者,由于熱力高,為了燒出特別軟的飯像現有的電飯鍋那樣使 用比通常多加水的燒飯方法。在這些情況下特別容易發(fā)生溢出的問 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的發(fā)明,它的第一個目的是實現不溢出 并且結構緊湊的電飯鍋。
笫二個目的是實現具有這樣構造的電飯鍋,即在關閉蓋子時不慎 接觸了操作部分也不會發(fā)生錯誤操作。
第三個目的是提供這樣的電飯鍋,即可以防止在燒飯過程中蓋子 被打開,并能防止出現非最佳燒飯過程。
第四個目的是提供這樣的電飯鍋,它能檢測到飯米湯從內鍋上升 的情況,并能在不降低燒飯質量的情況下防止溢出于未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包括蓋在電飯鍋 鍋身上部的蓋子,用來給收容在上述電飯鍋鍋身內并可自由裝卸的鍋 加熱的加熱裝置,向上述加熱裝置供給電力的控制裝置、以及至少可 以用來指定燒飯開始和指定選擇何種燒飯功能的操作部分;當檢測出 開著蓋子時上述控制裝置禁止從上述操作部分輸入上述指示中的至 少一個。
圖l是本發(fā)明第1個實施例的電飯鍋的縱截面圖。 圖2是同一電飯鍋的重要部分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同一電飯鍋的底部傳感器的概要截面圖。 圖4是表示同一底部傳感器概要的外觀立體圖。 圖5為同一電飯鍋的底部平面圖。
圖6為本發(fā)明第2個實施例的電飯鍋蓋線圏部分的概要平面圖。 圖7(a),(b)為同一電飯鍋的蓋子的局部截面圖。圖8為同一蓋子部分的重要部分局部剖視圖。
圖9為同一電飯鍋蓋子部分的重要部分局部剖視圖。
圖IO為同一電飯鍋蓋線圏部分的概要平面圖。
圖ll(a),(b)為同一電飯鍋的蓋子的局部截面圖。
圖12為同一電飯鍋的鉸鏈部分附近的截面圖。
圖13為同一電飯鍋的鉸鏈部分附近的另一截面圖。
圖14為同一電飯鍋的鉸鏈部分附近的局部剖視圖。
圖15為同一鉸鏈部分附近的重要部分外觀圖。
圖16為同一電飯鍋的鍋身外觀圖。
圖17為本發(fā)明第3個實施例的電飯鍋的縱截面圖。
圖18為同一電飯鍋的蒸汽筒部分的截面圖。
圖19為同一蒸汽筒的重要部分的截面圖。
圖20為同一蒸汽筒的蒸汽通路的截面圖。
圖21為同一電飯鍋的浮子檢測部分及其附近的蒸汽筒的概要圖。
圖22同一蒸汽筒部分的外觀平面圖。
圖23為本發(fā)明第4個實施例的電飯鍋飯米湯檢測裝置的概要立體圖。
圖24為本發(fā)明第5個實施例的電飯鍋飯米湯檢測裝置的概要立體圖。
圖25為同一電飯鍋的電力控制圖。
圖26為同一電飯鍋的另一個電力控制圖。
圖27為本發(fā)明第6個實施例的電飯鍋的內鍋收容部分附近的重 要部分外觀圖。
圖28表示本發(fā)明第7個實施例的電飯鍋鉸鏈部分附近的引出線 的狀態(tài)。
圖29(a),(b),(c)為同 一電飯鍋的冷卻風扇附近的重要構件的外觀 立體圖。
圖30表示同一電飯鍋的構件布置。圖31為同一電飯鍋底部的重要局部的外觀立體圖。 圖32為同一電飯鍋的重要部分的局部剖視圖。 圖33為同一電飯鍋的加熱電路板外觀立體圖。 圖34是表示本發(fā)明第8個實施例的電飯鍋的加熱電路板附近的 剖視圖。
圖35為同一電飯鍋的側面線圏附近的重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圖36為本發(fā)明第9 第15個實施例的電飯鍋的框圖。
圖37為同一電飯鍋的縱截面圖。
圖38為同一電飯鍋的蓋子上表面靠前部分的外觀圖。
圖39為同一電飯鍋的蓋子開閉檢測裝置的重要部分截面圖。
圖40表示同一電飯鍋的工作程序。
圖41為本發(fā)明第16~第27個實施例的電飯鍋的框圖。
圖42為同一電飯鍋的動作波形圖。
圖43為現有的電飯鍋的縱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下面使用圖1 圖5對本發(fā)明的第l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操作電路板、冷卻風扇等的布置, 和為實現蒸汽筒、底傳感器、加熱電路板等的小型化所采取的辦法。 下面將對這些辦法順序說明。
首先是電飯鍋鍋身(以下簡稱鍋身)31。當把鍋身設置在不銹鋼 等感應致熱材料上的時候,在這些材料上會出現因感應電磁場而發(fā)熱 的部位。因此現有的技術一般是使底加熱線圏32和鍋身31的底面之 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由于存在著這樣的距離,所以可以有足夠的富余 空間來設計底傳感器33的高度。
然而,要實現鍋身31的小型化就有必要減小這個底面空間部分。 為此采取了若干對策。首先,如圖5所示,在鍋身31的底面部分設 置了用鋁等做成的防磁板34,使鍋身31的下部具有磁場不易通過的構造。再者,雖然設置這樣的防磁板34在電磁炊具等上是眾所周知 的技術,但是用在本電飯鍋的時候,卸下底傳感器33的鋁件而設置 防磁板34,同時使鐵氧體與底傳感器33和防磁板34的結合部分對置。 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防磁效果。
其次,為減小高度方向的距離,第二個對策是縮小底傳感器33 的高度。有關這一點,首先是把用來把底傳感器33壓緊到內鍋35底 面上的彈簧36的線徑做得比以往的細。這樣可以保持同樣的對鍋底 壓力的情況下縮短彈簧36的高度。再有,底熱敏電阻37的信號線38 及溫度熔斷器39的引出線,不是象以往那樣從底傳感器33的底部引 出,而是從圓筒部分40的一部分引出,這樣就使高度方向短縮。此 時,為了便于安裝信號線38,從底傳感器33的圓筒部分40的底面開 了"<"形的切口41,使信號線38A在這個地方。
再有,如果把底傳感器33的圓筒部分40的高度降得過低,會發(fā) 生熱量滯留在底傳感器33內部等問題,這有可能引起底熱敏電阻37 的靈敏度變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鍋身31的支腳42的高度范圍 內,于底傳感器33的下部設置了突出部分43。這樣既能縮短內鍋35 與鍋身31底面的距離,又能確保底傳感器33的圓筒部分40的高度。
再有,為了防止底加熱線圏32的磁場漏出電飯鍋鍋身外面,同 時為了促進對內鍋35的感應加熱,從以往起就在底加熱線圏32的外 圍并與底加熱線圏32成直角方向把大約6根鐵氧體44排列成放射狀。 但是這當中的3根是固定在罩住外線圏45a的位置上,這樣做的理由 如下。其一,與外線團45a相比內線圏45b的表面積較小。其二,由 于在內線圏45b底面的靠鍋身一側設置了用鋁等做的防磁板34,能確 保防磁效果,等。因此,采用這樣的構造,就更加容易降低鍋身31 的高度。
(實施例2 )
下面使用圖6 16對本發(fā)明與蓋子有關的內容等進行說明。 首先,對以往如何處理設置在鍋身內前面部分、底面部分的操作 電路板及加熱電路板進行說明。如上所述為避免對電飯鍋的放置部分進行不必要的加熱,以往鍋身底面部分的空間距離是必不可少的。因 此,把這樣的空間部分當成了放置為使前面操作成為可能的操作電路 板等的地方。但是,將該部件放在鍋身的蓋子部分及鉸鏈部分的下面 一帶,鍋身前面部分的空間就不需要了,而且能有效地利用鉸鏈部分 的下面及蓋子內部的空間。這樣就能實現鍋身前面部分及底面部分的 小型化。
但是,要將本實施例的操作電路板46設在蓋子47的內部,還存 在以下的課題。首先,在蓋子47的內部設置了蓋線圏49,它是用來 加熱設置在蓋子下面可自由裝卸的散熱板48的。因此必須使電路板 具有不易受該蓋線圏49的磁場影響的構造。再有,在蓋子47內部必 須設置蒸汽筒50和蓋傳感器51等。這樣設置場所就受到了限制。還 有,必須控制蓋子47重量的不必要的增長。
針對以上的課題,首先,在操作電路板46上的微型電腦,IC等 的下部近處設置了蓋鐵氧體52,用以減低蓋線圈49的磁場對微型電 腦和IC等的影響。其次是改變蓋鐵氧體52的設置方法。以往是如圖 IO所示的那樣,于蓋線圏49的垂直方向設置成放射狀。而現在是如 圖6所示的那樣,設置于沿著蓋線圏49的方向,且把蓋鐵氧體52的 數量從6個減至3個。這種改變是著眼于蓋鐵氧體52在圓周方向的 覆蓋范圍。 一個長方形的蓋鐵氧體52,其長邊約為短邊的3倍長。雖 然把個數減為原來的一半,但是它在蓋線圏49圓周方向的覆蓋范圍 反而增加。這樣用以往的大約半數的蓋鐵氧體52就可能得到高于以 往性能的效果。使用了這樣的構造,就可能較以往減低圓周方向磁場 的影響,還能夠控制蓋子47重量的增加。
其次,在置于蓋子47內部的操作電路板46的正下方設置蓋傳感 器51。這樣就能有效地利用蓋47內部的空間,且能夠在設計對照顧 到裝配方便性。
以下對具體結構進行說明。在蓋47的內側設置裝卸自由的散熱 板48。這是為了讓電飯鍋使用者總能在使用時保持這部分的清潔,所 以做成裝卸自由的部件,能容易地進行整個清洗。然而,如果在取下
9這個散熱板48的狀態(tài)進行燒飯的話,就不能得到滿意的燒飯功能。 因此必須檢測出該散熱板48是否確實安裝在電飯鍋上了。再者,為 了提高燒飯、性能近幾年的電飯_鍋對內鍋35內的溫,度進^f亍檢測,采取
從該溫度推測燒飯狀態(tài)的手段。這里使蓋傳感器51兼有這樣的功能。
再者,應使蓋傳感器51與散熱板48相接觸。為此使用傳感器彈 簧53將蓋傳感器51向下頂。同時用鋁等材料包圍蓋熱敏電阻54以 避免受蓋線圏49的磁場影響。另外,蓋傳感器51與上述底傳感器33 不同。由于在蓋傳感器51本身上不添加大的負荷等因素,與底傳感 器33相比可以把傳感器彈簧53的強度控制得較低,這樣就能把這部 分做得較小。另外,為了防止水蒸汽等侵入蓋子47的內部,必須在 蓋傳感器51附近設置襯墊55,以確保該部分的密封性。
再有,圓筒狀的蓋傳感器51,它的底面被做成中央部分凹陷的 形狀。這是為了提高溫度檢測性能而使該底面部分全體能緊壓在散熱 板48上的緣故。另外,該圓筒狀蓋傳感器51自身上下移動的時候不 會強迫蓋傳感器51的左右軸發(fā)生水平移動,這樣就能與散熱板微妙 的傾斜相對應。讓底面部分凹陷的邊緣與散熱板48有3點進行接觸。
再有,如圖7所示,把散熱板48裝在蓋子47上,蓋傳感器51 就被頂到上面去了。由于這個向上的移動,裝在蓋傳感器51的圓筒 部分局部的磁鐵56也隨之移動。這個磁鐵的移動能被舌簧接觸開關 57檢測到,因而就能夠確認散熱板48是否裝上了。
這里,把該蓋傳感器51 —同裝進操作電路板46的安裝用單元 58內。這樣就能夠把操作電路板46和蓋傳感器51當作一個單元來處 理,提高了裝配方便性。而且不僅是裝配方便性,把這個蓋傳感器51 設置在操作電路板46的下面,就可以縮短來自蓋熱敏電阻54的信號 線,也就可以避免該信號線易受雜波干擾的問題。
再有,為了防止蓋子47內部出現過度的高溫,在操作電路板46 上避免設置三端雙向可控硅等發(fā)熱的元件,同時在操作電路板46的 正下方設置蓋熱敏電阻54。這樣在檢測散熱板48的溫度的同時,還 可能直接檢測到是否達到了給操作電路板施加不良影響的溫度。另外,散熱板48的安裝狀態(tài),在本實施例中是用與蓋傳感器51 的上下移動一起移動的磁鐵56等來檢測的。然而不僅是限于該實施 例,例如用設置在散熱板48上的散熱板磁鐵58也可以進行檢測。
再有,把蓋子47的上部做成平面結構以追求它的美觀。此時在 這個部分會不慎放置勺子等容易受感應而被加熱的物體,因此有必要 防止這部分^皮加熱而升溫。為此,在蓋子47內部的蓋線圏49的上面, 設置了用鋁等材料做的防磁板59。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在蓋子47的內部設置操作電路板46等的 同時,取消了鍋身31前面部分的部件,而且在鍋身31后面部分的鉸 鏈部分60下面一帶集中放置了部件。這使得鍋身的重心偏向后面一 側,在開著蓋子的時候有可能發(fā)生鍋身整體意外地向后翻倒的情況。 所以,有必要防止這樣的事態(tài)發(fā)生。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按下勾頭手把61,該部分的結合就脫 開了,同時設置在鉸鏈部分60上的鉸鏈彈簧62把蓋子47推向開的 方向。由于鍋身31的前面部分沒有較重的部件等,所以蓋子47打開 的時候若力量過猛容易發(fā)生向后翻倒的情況??紤]到這種情況,如圖 12所示,在鉸鏈部分60上設置了板狀彈簧63。隨著蓋子47打開的 角度增大,板狀彈簧63就增加朝著關閉方向的推力。如圖12所示, 隨著蓋子47打開的角度增大,板狀彈簧63就增大與樹脂部分64的 接觸角度,這樣就漸漸增加朝反方向的推力。采用了這樣的構造,就 能夠防止由于蓋子47打開時的力量而使鍋身31意外地向后面翻倒。 再有,如圖16所示,在鍋身31后面部分大致中央設置了棱(支腳) 65,以防止鍋身31翻倒。
此外,是關于搬運鍋身31用的手柄的設置。由于在鉸鏈60的下 面設置了較重的部件等因素,將鍋身31提起時應該防止它向后傾斜。 在鍋身中間靠后部一側裝上手柄軸,使它接近重心位置以增加搬運方 便性。
(實施例3)
下面使用圖17~圖27對第3個實施例的蒸汽筒附近進行說明。如圖所示,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使用蒸汽筒內的傳感器來防止溢出,和
為實現使用更方便的電飯鍋所采取的辦法。即為了減小蓋子47的高 度(或厚度),把蒸汽筒的高度做得比以往的低,同時加上檢測蓋子 47開閉狀態(tài)的復合功能。
具體地說,設置內部含有浮子66的蒸汽筒50,當開閉蓋子47 時浮子66可以移動;并在蒸汽筒50附近于鍋身前部設置浮子檢測部 分67用來檢測該浮子66的移動和有無。利用開蓋子47時浮子66向 鉸鏈部分60—側的移動來檢測蓋子47的開閉。另外,用浮子是否存
在來對蒸汽筒是否裝上進行檢測。
再有,如圖18 圖20所示,當蓋子47處于關閉狀態(tài),浮子66 被設在蓋住蒸汽的排氣口 68上面的位置。浮子66由磁鐵做成圓筒狀 或球狀這樣的接觸阻力小的形狀。而在蒸汽筒50里設置了蒸汽通路 70,它在浮子66的上面一側保持有較大的空間;浮子66可在蒸汽通 路70內移動。在蒸汽通路70的上下內表面70a, 70b上設置了為浮 子66的移動導向用的溝槽69;而在浮子66的整個周長上設置了突出 部分71,它用來被溝槽69導向。蒸汽通路70的飯米湯排出口 68, 不僅設置在底面而且也設置在側面,這樣因為有來自側面的蒸汽壓, 所以浮子66容易滾動。另外,該溝槽69當飯米湯發(fā)生時形成該飯米 湯的通道,同時也能防止浮子66因飯米湯而變得不能移動。
再有,可以這樣來考慮該浮子66等的結構。例如,用磁性材料 來做浮子66,使用舌簧接觸開關57來構成浮子檢測部分67;或者是 如下文所述,'用光傳感器來做成浮子檢測部分67,根據是否有來自浮 子66的反射光等來檢測浮子66的存在。無論用哪種結構,都要根據 下述因素來確定浮子66的結構 一是浮子本身僅有蒸汽時不能移動, 卻隨著飯米湯的上升而移動的重量,二是蒸汽筒50的底部斜面的傾 斜角度,還有蒸汽通路70與浮子60所形成的空間的大小。根據實驗 得到了該重量等與飯米湯之間的關系。使用圓柱形(直徑14mm,長 10mm)的浮子時,假定浮子66與蒸汽通路70之間的空間截面積為 75平方毫米(mm2),底部斜面的傾斜角度約為12度左右,就得到了 2~4克(g)左右的重量隨燒飯時溢出的飯米湯的上升做出適當動 作的結果。另外還得到下面的結果,即在上述條件下,空間截面積大 約為60 90平方毫米,底面角度大約為5 15度的范圍內時,浮子的 動作中不會出現誤檢測。
再有,在蒸汽筒50的下部將傾斜部分72設在蒸汽通路70的上 部,蒸汽筒50內積存有飯米湯就會通過蒸汽通路70流回到內鍋35 內,這樣在蒸汽筒50的下面就不必設置回流閥。
再有,為了實現小型化已將蒸汽筒50內的容積做??;用浮子檢 測部分67來檢測浮子66的移動,根據這個檢測結果來控制向發(fā)熱體 (加熱裝置)供給電力。而在本實施例中是控制向底加熱線圏32供 給高頻電力,這樣就可以使用比以往容積更小的蒸汽筒50。具體說是 這樣,伴隨著飯米湯上升到蒸汽通路70內,飯米湯積存在浮子66的 下面堵塞蒸汽通路70;這導致內部壓力上升,和浮子66的移動;浮 子檢測部分67檢測出浮子66的動作,這樣就得到了上述效果。
這時由飯米湯堵塞蒸汽通路70而產生的內部壓力,在上述構造 中約為2 3cm水柱高,不用擔心因壓力高而發(fā)生蓋子的變形等。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浮子的運動等來檢測出飯米湯與蒸汽的 不同。然而,該檢測并不一定要利用力學意義上的移動等;也可利用 飯米湯的粘性或熱容量等物理性質上的不同。
再有,急劇地開關蓋子47會引起浮子66的劇烈運動。為了不致 損壞浮子66、蒸汽筒50及蒸汽通路70的內部,用橡膠等彈性材料或 合成樹脂等緩沖材料覆蓋在浮子66的表面(圖20中71a為彈性材料); 另外在浮子66移動的終點附近的蒸汽筒50側面部分設置加固用的 棱。用該構造能夠防止蒸汽筒50,蒸汽通路70、浮子66的破損,另 外,用彈性材料來覆蓋浮子66能夠減低浮子66移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再有,如圖22所示,與以往的技術一樣蒸汽筒50是可以拆下的, 這樣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對它進行整個清洗。但是在本發(fā)明中又做了如 下的改進。為了在安裝蒸汽筒50時總是讓浮子66與浮子檢測部分67 相對置,在蒸氣筒50上面做了凸肩部分73,與凸肩部分73相對應在蓋子47上設置了凹部74。這樣既能確保飯米湯的檢測精度,又能把 前方的操作部分75做得較大。再有,把排出口 68設在底面的最低點, 使得在用水洗過后水難以留在蒸汽筒50內,在這一點上也能夠確保 清潔性。
再有,浮子66在蒸汽通路70內移動了整個移動距離(斜面)的 大約1/3這樣的短距離時,浮子檢測部分67就檢測到浮子66的移動。
這樣在少量燒飯時及用低熱燒飯的燒軟飯過程及煮粥過程也能夠檢 測到飯米湯。
再有,如圖21所示,舌簧接觸開關57被裝入舌簧接觸開關盒 76里,是用填充硅橡膠等彈性材料的方法來固定的,并設置在蒸汽筒 50的近旁。眾所周知,磁性體的磁力越強或者與磁性體的距離越近舌 簧接觸開關57越容易進行檢測。將舌簧接觸開關57做成大致八字的 形狀,浮子66與舌簧接觸開關57的距離就縮短了。這樣就可以通過 提高舌簧接觸開關57的檢測精度使飯米湯的檢測變得更加確實可靠。
再有,在蒸汽筒50上表面設置的蒸汽口 77,它的開口方向朝著 斜上方且朝著鍋身31后面的方向;蒸汽口 77的位置是在蒸汽筒50 上面靠鍋身前面一側。這樣可以把燒飯時發(fā)生的蒸汽排向鍋身31的 后方一側,因而能防止蒸汽在蓋子47上的操作部分75上結露或飛沫 滴在操作部分75上,還能夠防止開著蓋子47時已結露的水滴從蒸汽 筒50內滴下來。
再有,蓋子47的開閉狀態(tài)的檢測是利用設置在蒸汽筒50內部的 浮子66來進行的。當蓋子47開著的時候浮子66就與浮子檢測部分 67分開了。而關閉蓋子47時,可以用手按蓋子47的上面部分來關閉 它。另一方面,由于蓋子47的上面有操作電路板46,在關閉蓋子47 時也可能發(fā)生不慎按下操作按鈕的情況。出于上述考慮,在蓋子47 關上后的一定時間里禁止接受來自操作電路板46的按鍵輸入信號, 以禁止并非使用者有意的操作。另外,此時為了讓使用者容易明白不 接受該按鍵操作的原因,由表示部分78將這個意思表示出來。
再有,考慮到有可能在關閉蓋子47時不慎長時間按住蓋子47,所以不把使用者不容易看清其實際動作狀態(tài)的按鍵,例如選擇燒飯過 程種類的按鍵,設置在前面的中央位置。于是,就把燒飯開始等按鍵
設置在蓋子47的上面前方位置,即使用者關閉蓋子47時容易按到的 位置。因為像燒飯開始這樣的按鍵,萬一它被接通電飯鍋開始工作, 使用者能比較容易地明白其變化。
綜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利用浮子的移動做成飯米湯檢測器, 從而能夠用簡便的構造來檢測出飯米湯的發(fā)生。上述浮子在開閉蓋子 時及鍋內發(fā)生的飯米湯膨脹收縮時移動。再有,在蒸汽筒的底面做出 傾斜部分;而浮子是用圓柱狀或球狀的鐵氧體做成的,可以在上述傾 斜部分上自由滾動;浮子檢測部分是由舌簧接觸開關構成的。這樣能 夠使浮子構造適用于檢測飯米湯。 (實施例4)
下面就第4個實施例進行敘述。在圖23中,79表示蒸汽筒50 的內表面,80為蒸汽筒50下面一側的孔,81為蒸汽筒50上面一側 的孔。在蒸汽筒50中,飯米湯通過下面一側的孔80而上升。
82為光傳感器的發(fā)光部分,83為受光部分。飯米湯通過了下面 一側的孔80,又從發(fā)光部分82和受光部分83之間通過。
在本實施例中,當飯米湯經過下面一側的孔80,通過發(fā)光部分 82和受光部分83之間時,光線被遮斷,飯米湯被檢測出來,于是停 止向內鍋35供給電力。在例如IH (間接的感應)加熱的時候,由于 供電停止,飯米湯的發(fā)生迅速消失。如上所述,具備了這樣的飯米湯 檢測裝置就能夠防止發(fā)生溢出。 (實施例5)
下面就第5個實施例進行敘述。在圖24中84為飯米湯電極。當 々反米湯通過了下面一側的孔80,積存在電才及84, 84之間時電流就流 過電極84, 84之間。另外還有其他方法,例如把PTC加熱器設置在 々反米湯的通過路徑上,以檢測蒸發(fā)熱引起的溫度變化。這樣也可以把 它用作傳感器。
在本實施例中,飯米湯若通過下面一側的孔80,并積存在電極
1584, 84之間;則電極84、 84之間電流流通,通過檢測這個電流就能 夠與上述實施例同樣地防止溢出。
將上述飯米湯檢測裝置設置在蓋子內,例如設置在蒸汽筒內,就 能夠做到安裝簡單,清洗容易,能夠使其成為清潔的飯米湯檢測段。
此外,將飯米湯檢測裝置設置在飯米湯的通路內,例如設置在內 鍋35的上部,就能夠使它成為便于維護的飯米湯檢測裝置。
再有如圖25, 26所示, 一旦飯米湯發(fā)生,上述構造就能夠根據 飯米湯檢測裝置的信號而停止向內鍋供應電力。另一方面, 一旦飯米 湯的發(fā)生停止了,浮子就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時檢測出這個變化,與 上述相反,就重新開始向內鍋供應電力,并使向內鍋供給的電力總為 最大功率。通過這樣檢測飯米湯的發(fā)生來接通或切斷向內鍋的電力供 給,在燒飯的時候就能夠充分地加熱米和水,從而能夠燒出可口的飯。 (實施例6)
下面使用圖17,圖27對內鍋35的收容部分附近的構造進行說 明。內鍋35被裝放在置于鍋身31內的保護套85內。在裝入的時候, 用間隔均等地布置在保護套85上端部分三處的上架帽86來支承內鍋 35,并用間隔均等地布置在保護套85內沿的中部三處的防止內鍋旋 轉用的橡膠87來給內鍋35定位。在這里,將上述上架帽86和防止 內鍋旋轉用的橡膠87互相錯開60度交替排列起來。這樣在將內鍋35 放在保護套85內時不會發(fā)生偏向一邊的情況,并能使內鍋35與底加 熱線圏32之間的距離各處均等。用上述方法就能減少在內鍋35內的 局部發(fā)生激烈沸騰的泡狀飯米湯,能夠減少飯米湯上升到蒸汽筒50。 (實施例7)
下面使用圖l及圖28~圖33對鉸鏈部分60下面附近的構造進行說明。
將加熱電路板88等設置在鉸鏈部分60下面的時候遇到了若干問 題,特別是如何確保冷卻性能,和水滴從鉸鏈部分60周圍滴下來的 問題。
在安裝蒸汽筒等或內鍋35時鉸鏈部分60周圍會沾上水,水通過鉸鏈部分60周圍容易侵入到鍋身內部。所以,在該處設置加熱電路 板88時,就必須設法確保電氣零件的絕緣,此外,將加熱電路板88 設置在鉸鏈部分60的下面時,還要考慮引線89的走線問題。引線89 通過鉸鏈部分60與設置在蓋子47上的操作電路板46進行電氣連接。 如圖28所示,為解決這個問題,將引線89在縱方向上做成S形狀。 采用了這樣的構造,流到引線89上的水等就不會沾到加熱電路板88 上。具體地講,為了使引線89成為上述的S形狀,在鉸鏈部分60交 替設置了豎直棱90, 91。還延展了與S形狀布線的最低點92相對置 的部分,并應當使其與鍋身31之間留出若干間隙。而在該延展部分 93最前端的內側設置了加熱電路板88等的電氣零件。
另外,在鉸鏈部分60的蓋板94上設置了扇形的棱,以防止水滴 誤滴到加熱電路板88等上面。
再有,為了確保冷卻性能,將冷卻風扇95設在鍋身下部的角上, 使得能夠冷卻底加熱線圏32或加熱電路板88。具體地講,由于在鉸 鏈部分60的下面這樣狹小的空間內集中設置了加熱電路板88等,容 易發(fā)生與散熱有關的問題。因此,如圖29所示,在鍋身31下部的角 上設置了冷卻風扇95,并在與該冷卻風扇95相對置的鍋身部分設置 了吸氣孔96。另外,在鍋身下部前面及下部側面設置了排氣孔97。 這樣就把從吸氣孔96吸進的冷氣經過加熱電路板88及底加熱線圏32 順利地引導到前面或側面。
關于這一點,以往是把冷卻風扇95水平地裝在鍋身的下部。而 在本發(fā)明中,為實現鍋身31的小型化,曾按照以往的方法把冷卻風 扇95水平地裝在鍋身的下部,但沒能得到的滿意的冷卻性能。其原 因如下伴隨著小型化,內鍋35與鍋身31的底面之間的距離變短了。 因此在水平地設置冷卻風扇95的情況下不能獲得足夠的空間來吸進 冷風,而冷卻風扇95下面的風路阻力很強。此外,在水平設置的時 候,冷風難以流向前方也是增加風路阻力的原因之一。由于上述原因, 將冷卻風扇95傾斜設置,同時使鍋身31的下部角落具有很大的R, 在這樣的部分設置吸氣孔96,使之與冷卻風扇95相對置。再有,如圖30所示,將電源線繞線架98設置在鍋身31的一個 角上,將加熱電路板88或電源電路板99的任何一個設置在與上述電 源線繞線架98相反一側的角上。使用這樣的構造來有效地利用鉸鏈 部分60下面的空間。此外,電源線繞線架等在縱向上沿著圍在內鍋 35周圍的保護套85進行布置。這樣就能在較大范圍內圍住保護套, 使它們兼作隔熱機構,發(fā)揮對內鍋35的保溫作用。
再有,電源線繞線架98,其用來與電源電路板99相聯接的電源 線端子100 —側面向鍋外,且電源線繞線架98的引出部分101面向 鍋身31的后面。采用這樣的構造,電源線繞線架98的外體就能將冷 卻風扇95的冷風導向加熱用電路板88—側,具有風向引導作用。
再有,如圖31所示,電源線繞線架98的電源線引出部分101 是從鍋身31的底部向后排出的。該引出部分101附近用作取出口的 部件,可以兼作上述用來防止鍋身翻倒的棱65來使用。再者,該電 源線繞線架98的靠鍋身一側因電源線繞線架98的鎧裝具有防磁性, 可以用來裝載那些怕受磁場影響而發(fā)熱的部件,如傳感器等。
再有,與加熱電路板88成直角設置了散熱片102,在該散熱片 102上裝有冷卻風扇95。該散熱片102的截面大致為三角形,它將冷 風氣流從鍋身31后部的吸氣孔96引導到鍋身31的側面或前面。為 此,把散熱片102的葉片103設置在朝著鍋身前后的方向。另外,把 加熱電路板88上的發(fā)熱元件裝在該散熱片102上以確保對它們的冷 卻。同時,為了減少鍋身掉下等引起的沖擊,在加熱電路板的局部裝 上螺絲安裝部分104,用螺絲把散熱片102固定在該螺絲安裝部分104 上。
再有,關于給底加熱線圏32供給電流用的引線,以往是用加熱 電路板88上的接線部分,將底加熱線圈32與加熱電路板88上的配 線部分相連接。通常為了供給大電流,該接線部分必須使用較大的部 件,這就阻礙了鍋身的小型化。由于上述情況,加熱電路板88的配 線采用板內連接等方式,以避免加熱電路板88上連接部分的負擔。 在保護套85上設置引線端子連接部分105,這樣就能確保裝配質量和
18裝配空間。
再有,裝在散熱片102上的加熱電路板88,其上面的發(fā)熱多的 元件被裝在下面一側,有效地利用上方的空間作為冷卻空間。具體地 說,把用來控制向底加熱線圏32供給高頻電力的IGBT等設置在散 熱片102上,同時把發(fā)熱比較多的整流元件等布置在下面一側。
再有,為了防止在吸氣孔96附近來自排氣孔97的排氣與吸氣用 的冷風混在一起,設置了棱106,并把該棱106當作上述防止向后方 翻倒用的棱來兼用。同樣,在鍋身31的內部也設置了防止吸氣與排 氣的混合用的空氣導向棱107,以此來減輕散熱片102的負擔。 (實施例8)
下面,使用圖1,及圖34,圖35對側面部分等的構造進行說明。
如圖34,圖35所示,在保護套85的側面,設置了用來從側面 對內鍋35加熱的側面加熱線圏108。為了減少它的零件數和裝配工時, 該側面加熱線圏108被做成這樣的結構,即可以把它連結在保護套身 部109上的L形狀槽110內。
以往,是用帶子等把側面加熱線圏108固定在保護套身部109 上。而這里是在保護套身部109的側面設置L形狀的槽IIO作為支架 部分,把線圏連結在這個支架部分上加以固定。采用了這樣的構造, 可以穩(wěn)定側面加熱線圈的設置位置,并能夠改善燒飯性能,同時還能 減去用在帶子的成本費。
再有,按照內鍋35的形狀設置了鍋身下面的角落。這樣就提高 了用來放置鍋身的場所的自由度。
再有,與以往的電飯鍋相比,本發(fā)明的電々反鍋極力防止在內鍋 35至鍋身31前方外側之間的空間布置部件。這就縮小了內鍋35至電 飯鍋前方外側之間的距離,使用者盛飯等的時候就更加方便了。另夕卜, 把鍋身31前面部分的高度做得比內鍋35的上面還低,這就進一步提 高了盛飯時的使用方便性。 (實施例9)
下面使用圖36~圖39對本發(fā)明的第9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如圖39的框圖所示,在鍋131中放入米和水,由變換器132所驅動的加熱 線圏構成的加熱裝置133來進行加熱。鍋傳感器134是用來檢測鍋131 底部的溫度的,蓋傳感器135是用來檢測電飯鍋蓋子部分的溫度的。 再有,蓋開閉檢測裝置136是用來檢測蓋在鍋131上面的蓋子的開閉 狀態(tài)的。
控制裝置137是由下列三部分構成的(l)輸入進鍋傳感器134 的輸出信號和蓋傳感器135的輸出信號,判斷鍋131內的米量和水量, 即燒飯量的燒飯量判斷裝置138; ( 2 )根據這個燒飯量判斷裝置138 的輸出來決定加熱裝置的加熱輸出功率,輸入進鍋傳感器134的輸出 信號和蓋傳感器135的輸出信號、根據燒飯程序來控制變換器132進 而控制給加熱裝置的加熱輸出功率,還向表示電飯鍋工作狀態(tài)的表示 裝置139和報知電飯鍋的異常等的報知裝置140內輸出信號的燒飯控 制裝置141; ( 3 )記憶燒飯程序的記憶裝置142。操作裝置143是用 來選擇記憶在記憶裝置142中的燒飯程序或用來向記憶裝置142內輸 出開始燒飯的信號的。
這個電飯鍋的具體例子如圖37~圖39所示,在圖37中,144為 上面開口的電飯鍋鍋身,在這個鍋身144內部收容著用來裝入米和水 且能自由裝卸的鍋131。在這個鍋身144的內部設置了由給鍋131加 熱的加熱線圏構成的加熱裝置133,和裝載著驅動加熱裝置的變換器 132的變換器電路板145。在這個加熱裝置的中央部分設置了檢測鍋 131的溫度的鍋傳感器134。 146為蓋在電飯鍋鍋身144的上面開口部 分上且可自由開閉的蓋子,這個蓋子146通過轉軸149支承在與上架 147的上部做成一個整體的鉸鏈部件148上,且圍繞轉軸149可自由 轉動。
在蓋子146上固定了散熱板150,貼緊這個散熱板150安裝了用 來檢測鍋131內的溫度的蓋傳感器135。此外,在蓋子146的內部設 置了控制電路板151。在這個控制電路板151上裝載了作為控制裝置 的微電腦152,和作為表示裝置的LCD153,和作為報知裝置的蜂鳴 器154,和操作裝置143,等。再有,蓋子146內還設置了由浮子156和浮子檢測部分157構成的蓋開閉檢測裝置136。
由微電腦152構成下列三個部分(1)輸入鍋傳感器134的輸 出信號和蓋傳感器135的輸出信號,判斷鍋131內的米量和水量,即 燒飯量所用的燒飯量判斷裝置138; (2)根據這個燒飯量判斷裝置 138的輸出來決定加熱裝置的加熱輸出功率,輸入鍋傳感器134的輸 出信號和蓋傳感器135的輸出信號,根據燒飯程序來檢測變換器132 進而控制給加熱裝置的加熱輸出功率,還向表示電飯鍋工作狀態(tài)的 LCD153和報知電飯鍋的異常等的蜂鳴器154內輸出信號的燒飯控制 裝置141; ( 3 )記憶燒飯程序的記憶裝置142。操作裝置143是用來 選擇記憶在微電腦152內的記憶裝置142中的燒飯程序和用來向微電 腦152輸出開始燒飯的信號的。
圖38是從本實施例的電飯鍋的蓋子146上面看到的蓋子前方外 觀圖。從此圖可以看出,在蓋子146的上表面前方設置了表示裝置 LCD153用來表示現在時刻、被選擇的保溫過程、米的新鮮度、燒飯 功能、及蓋子的開閉狀態(tài)等;和作為操作裝置143指示開始燒飯的燒 飯按鍵158;和用米進行預定燒飯的預定按鍵159;和用來開始保溫 的保溫按鍵160;和用來取消燒々反或保溫的取消按鍵161;和用來選 擇保溫溫度的保溫過程選擇按鍵162;和對照米的狀態(tài)選擇最佳燒燒 飯程序的米新鮮度按鍵163;和用來選擇燒飯功能的燒飯功能選擇銨 鍵164;和用來變更LCD153的表示時間的小時按鍵165及分按鍵166。
圖39為蓋開閉檢測裝置136的放大圖。浮子156為球狀的磁性 體,浮子檢測部分157是用浮子156的磁性來開關接點的舌簧接點開 關。浮子156放在傾斜的溝槽167上,當蓋子146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浮 子156移向浮子檢測部分157—側,反之當蓋子146處于開的狀態(tài)時 浮子156就移向與檢測部分157相反的一側。由于這個浮子156的移 動,對浮子檢測部分157施加的磁場發(fā)生變化。浮子檢測部分157的 接點產生開關動作,這樣就能夠檢測蓋子的開閉狀態(tài)。
下面對上述結構的動作進行說明。當作為蓋開閉檢測裝置136 的浮子檢測部分157將蓋子146處于開的狀態(tài)的輸出信號輸入進微電腦152時,即使輸入來自下列按鍵的信號微電腦也不接受它們,因而 不改變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這些按鍵是作為蓋子146上表面操作裝置 143的燒々反按鍵158,預定按鍵159,保溫按鍵160,取消按鍵161, 保溫過程選擇按鍵162,米新鮮度按鍵163,和功能選擇按鍵164,和 小時按鍵165及分按鍵166。
如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法,則當打開蓋子146將裝著米和水的鍋 131放進鍋身144內,然后關閉蓋子146時,當然必須按下該蓋子146 的上表面前方部分,但是即使此時不慎按下了燒飯按鍵158微電腦152 也不接受這個指示,故不開始燒飯工作。所以,即使在蓋子146上表 面前方設置了操作裝置143,且在關閉蓋子146時不慎按下了操作裝 置143,也能夠防止發(fā)生誤動作。 (實施例10)
下面使用圖36~圖39對本發(fā)明的第IO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因為 其構成與實施例9相同,所以僅對動作進行說明。當作為蓋開閉檢測 裝置136的浮子檢測部分157將蓋子146處于開的狀態(tài)的輸出信號被 輸入到微電腦152內時,即使從作為蓋子146上表面的操作裝置143 的燒飯按鍵158輸出了信號,微電腦152也不接受這個信號因而不改 變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
如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法,當打開蓋子146將裝著米和水的鍋131 放進鍋身144內然后關閉蓋子146時,當然必須按下該蓋子146的上 表面前方部分,但是即使此時不慎按下了燒飯鍵158,微電腦152也 不接受這個指示,故不開始燒飯工作。所以,即使在蓋子146上表面 前方設置了燒飯按鍵158,且在關閉蓋子146時不慎按下了燒飯按鍵 158,也能夠防止發(fā)生誤動作。而此時卻可以按受其他按鍵的指示。 例如在飯的保溫過程中打開蓋子146,從鍋身144中取出鍋131之后, 想要取消保溫的時候,即使在蓋子146開著的狀態(tài)按下取消按鍵161, 也能夠取消保溫狀態(tài)。再有,萬一在燒飯或保溫的中途蓋開閉檢測裝 置136發(fā)生了故障,也可以用取消按鍵161來取消燒飯狀態(tài)或保溫狀 態(tài),故能夠停止向加熱裝置133供電。(實施例11 )
下面使用圖36 圖39對本發(fā)明的第11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因為 其構成與實施例9相同,所以僅對動作進行說明。當作為蓋開閉檢測 裝置136的浮子檢測部分157將蓋子146處于開的狀態(tài)的輸出信號輸 入進孩4:電腦152時,孩£電腦152向LCD153輸出信號以表示蓋子146 處于開的狀態(tài),同時即使輸入來自下列按鍵的信號,微電腦也不接受 它們,因而不改變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這些按鍵是作為蓋子146上 表面的操作裝置143的燒飯按鍵158,預定按鍵159,保溫按鍵160, 取消按鍵161,保溫過程選擇按鍵162,米新鮮度按鍵163,功能選擇 按鍵164,和小時按鍵165及分按鍵166。
如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法,當打開蓋子146將裝著米和水的鍋131 放進鍋身144內然后關閉蓋子146時,當然必須按下該蓋子146的上 表面前方部分,但是即使此時不慎按下了燒飯按鍵158,微電腦152 也不接受這個指示,故不開始燒飯工作。所以,即使在蓋子146上表 面前方設置了操作裝置143,且在關閉蓋子146時不慎按下了操作裝 置143,也能夠防止發(fā)生誤動作。再有,在蓋子146開著的狀態(tài)按下 操作部分的按鍵時,由于有LCD153的表示,即使按鍵指令不被接受 也不會誤認為是發(fā)生了故障。而且相反可以知道蓋開閉檢測裝置136 發(fā)生了故障。
(實施例12 )
下面使用圖36~圖39對本發(fā)明的第12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因為 其構成與實施例9相同,所以僅對動作進行說明。當作為蓋開閉檢測 裝置136的浮子檢測部分157將蓋子146處于開的狀態(tài)的輸出信號輸 入進微電腦152時,即使輸入來自下列按鍵的信號,微電腦也不接受 它們,因而不改變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而且向作為報知裝置140的蜂 鳴器154輸出信號以使它動作。這些按鍵是作為蓋子146上表面操 作裝置143的燒飯按鍵158,預定按鍵159,保溫按鍵160,取消按鍵 161,保溫過程選擇按鍵162,米新鮮度按鍵163,功能選擇按鍵164, 和小時按鍵165及分按鍵166。如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法,當打開蓋子146將裝著米和水的鍋131 放進鍋身144內然后關閉蓋子146時,當然必須按下該蓋子146的上 表面前方部分,但是即使此時不慎按下了燒飯按鍵158,微電腦152 也不接受這個指示,故不開始燒飯工作。所以,即使在蓋子146上表 面前方設置了操作裝置143,且在關閉蓋子146時不慎按下了操作裝 置143,也能夠防止發(fā)生誤操作,并能夠在打開蓋子146的狀態(tài)下按 下操作部分的鍵時,把按鍵指令不被接受的情況報知使用者。 (實施例13)
下面使用圖36~圖39對本發(fā)明的第13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因為 其構成與實施例9相同,所以僅對動作進行說明。當作為蓋開閉檢測 裝置136的浮子檢測部分157將蓋子146和于打開的狀態(tài)的輸出信號 輸入進微電腦152時,在輸出信號轉換成表示蓋子146處于關閉的狀 態(tài)的輸出信號后大約1秒鐘的時間里,微電腦不接受來自下列按鍵的 信號因而不改變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這些按鍵是作為蓋子146上表 面操作裝置143的燒飯按鍵158,預定按鍵159,保溫按鍵160,取消 按鍵161,保溫過程選擇按鍵162,米新鮮度按鍵163,功能選擇按鍵 164,和小時按鍵165及分按鍵166。
雖然浮子156在開閉蓋子146時于溝槽167上移動,但是會發(fā)生 蓋子146關閉前就移動到浮子檢測部分157 —側的情況或者因為浮 子檢測部分157的檢測精度有限,會發(fā)生蓋子146沒有完全關閉就輸 出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信號的情況。即使在這些情況下如采用本實施例的 方法,當打開蓋子146將裝著米和水的鍋131放進鍋身144內然后關 閉蓋子146時,當然必須按下該蓋子146的上表面前方部分,但是即 使此時不慎按下了燒飯按鍵158,微電腦152也不會接受這個誤操作 指示,故不開始燒飯工作。所以,即使在蓋子146上表面前方設置了 操作裝置143,且在關閉蓋子146時不慎按下了操作裝置143,也能 夠切實防止發(fā)生誤動作。 (實施例14)
下面使用圖36 圖39對本發(fā)明的第14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因為其構成與實施例9相同,所以反對動作進行說明。當作與蓋開閉檢測 裝置136的浮子檢測部分157將蓋子146處于開的狀態(tài)的輸出信號輸 入進微電腦152時,即使從作為蓋子146上面的操作裝置143的燒飯 按鍵158輸出了信號,微電腦152也不接受這個信號。因而不改變電 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但是即使在此狀態(tài)下,在3秒鐘內連續(xù)3次將燒飯 按鍵158的輸出信號輸入微電腦152內,微電腦152將接受這個信號 而開始燒飯。
如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法,當打開蓋子146將裝著米和水的鍋131 放進鍋身144內然后關閉蓋子146時,當然必須按下該蓋子146的上 面前方部分,但是即使此時不慎按下了燒飯按鍵158,若僅按下一次, 則微電腦152也不會接受這個指示故不開始燒飯工作。所以,即使在 蓋子146上面前方設置了燒飯按鍵158,且在關閉蓋子146時不慎按 下了燒飯按鍵158,也能夠防止發(fā)生誤動作。而且,即使蓋開閉檢測 裝置136發(fā)生了故障,也能通過連續(xù)3次按下燒飯按鍵158來使其正 常地開始燒飯工作。 (實施例15 )
下面使用圖36~圖40對本發(fā)明的第15個實施例進行說明。因為 其構造與實施例9相同,所以使用圖40對動作進行說明。圖40所示 的是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電飯鍋燒飯時的燒飯程序,和鍋傳感器134 及蓋傳感器135所檢測的溫度。圖中的實線為鍋傳感器134的檢測溫 度,虛線為蓋傳感器135所檢測的溫度。在燒飯量判斷行程中,使用 時間1\來判斷鍋131內的燒飯量。1\是從鍋傳感器134的檢測溫度 達到既定溫度02起至蓋傳感器135的檢測溫度達到既定溫度03為止 所經過的時間。此后根據燒飯量來調節(jié)加熱輸出功率以推進沸騰維持 行程,當鍋傳感器134的檢測溫度達到既定溫度04時就進入燜飯行程。
這里在上述燒飯量判斷行程中一旦打開蓋子146,蓋傳感器135 就不能檢測出鍋131內的正常溫度,因此檢測溫度達到既定溫度03所 需要的時間就處長了。這樣就不能正確地判斷燒飯量。為此,在燒飯 工作時的燒飯量判斷行程中作為蓋開閉檢測裝置136的浮子檢測部分157將蓋子146處于開的狀態(tài)的輸出信號輸入進微電腦152時,微電 腦152就向作為報知裝置140的蜂鳴器154輸出信號以使它動作。
如此釆用本實施例的方法,在燒飯工作的燒飯量判斷行程中發(fā)生 把蓋子146打開的情況時,使用蜂鳴器154就能夠報告出不能進行正 常的燒飯量判斷。這樣就總能夠通過正確的燒飯量判斷來燒出可口的 飯。
(實施例16)
下面將參照圖41,圖42對本發(fā)明的第16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另外,在以下所有的實施例中,作為具體例子所列舉的時間、溫
度、行程,可以任意設定并進行實施。
在圖41中,201是放入烹調物用的鍋,202是用來加熱鍋201
的加熱裝置,203是用來檢測液體及固體的飯米湯的飯米湯檢測裝置,
204是根據飯米湯檢測手段203的檢測結果來控制加熱裝置202的加
熱控制裝置。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電飯鍋的動作進行說明。使用加熱裝置 202開始加熱之后,伴隨著加熱,鍋201內的烹調物或水就上升。當 上升至一定位置的時候它們就被飯米湯檢測裝置203檢測出來。于是 加熱控制裝置204就通過改變加熱裝置202的加熱量來抑制溢出的發(fā) 生。
(實施例17)
下面對第17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對與第16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的動作進行說明。圖 42 (a)所示的是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檢測結果與加熱裝置202的 動作的關系。加熱控制裝置204通過飯米湯檢測裝置203而檢測到飯 米湯的上升時就停止加熱裝置202的工作,而當檢測到飯米湯下降時 章尤增力口力口熱量。
(實施例18)
下面對第18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與第16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僅對動作進行說明。
26圖42 (b)所示的是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檢測結果與加熱裝置202 的動作的關系。加熱控制裝置204通過飯米湯檢測裝置203檢測到飯 米湯的上升時就停止加熱裝置202的工作,而當檢測到飯米湯下降時, 經過數秒的等待后增加加熱量。 (實施例19)
下面對第19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圖41中205是檢測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異常用的異常檢測裝 置。另外,與第16個實施例的符號相同者為共通的部分,在這里省 略了說明。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電飯鍋的動作進行說明。當異常檢測裝置 205檢測到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異常時,加熱控制裝置204對加熱 裝置202進行控制。在能夠維持燒飯性能的條件下,通過如圖42(c) 所示的那樣減少加熱量來抑制溢出的發(fā)生。 (實施例20)
下面對第20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與第19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僅對動作進行說明。 在燒飯動作開始時若異常檢測裝置205已經檢測到飯米湯檢測裝置 203的異常,則加熱控制裝置204就中止燒飯動作。 (實施例21)
下面對第21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圖41中,206是對加熱控制裝置204進行信號輸入的信號輸 入裝置。另外,與第16個實施例或第19個實施例的符號相同者為共 通的部分,在此省略說明。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電飯鍋的動作進行說明。當異常檢測裝置 205檢測到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異常時,第一回通過信號輸入裝置 206輸入了信號時將這個信號輸入判為無效;只有當有了第二回的信 號輸入時才變更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
另夕卜,不僅是第二回,同樣還可以選擇當有了任意的多數回信號 輸入時才變更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實施例22)
下面對第22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與第21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僅對動作進行說明。 當異常檢測裝置205檢測到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異常時,第一回通 過信號輸入裝置206輸入了信號時,將這個信號輸入判為無效,并從 此開始計時。在10秒鐘內完成了既定回數的信號輸入時,就將這個 信號輸入視為有效并變更電飯鍋的工作狀態(tài)。在經過了 10秒還沒有 完成信號輸入時就將這之前的所有信號輸入都視為無效,并將下一次 的信號輸入當作第一回的輸入來進行同樣的動作。
另外,并不限于采用從第一回至既定回數為止的時間,而可以從 任意的回數開始或結束計時。而且達到既定的回數為止的計時次數不 限于一次。
(實施例23)
下面對第23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與第19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僅對動作進行說明。 當飯米湯檢測裝置203檢測出飯米湯的上升時,異常檢測裝置205對 飯米湯的連續(xù)上升時間進行測量。通常飯米湯的連續(xù)上升時間為5秒 至10秒,當檢測出飯米湯30秒鐘連續(xù)上升時就把飯米湯檢測裝置203 判為異常。這時加熱控制裝置204對加熱裝置202進行控制,在能夠 維持燒飯性能的條件下通過如圖42 (c)所示的那樣減少加熱量來抑 制溢出的發(fā)生。
(實施例24)
下面對第24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與第16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僅對動作進行說明。 僅在電飯鍋內鍋底的溫度為卯度至IIO度的范圍內,當飯米湯檢測 裝置203檢測出飯米湯的上升時加熱控制裝置204減少加熱裝置202 給出的加熱量。而在其他的溫度范圍時不根據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 檢測結果來變更加熱量。
另外,上述動作可以按電飯鍋內任意部位的溫度來進行。(實施例25)
下面對第25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與第16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僅對動作進行說明。 僅在燒飯時間為10分以上50分以下的范圍內,當飯米湯檢測裝置203 檢測出飯米湯的上升時加熱控制裝置204減少加熱裝置202給出的加 熱量。而在其他的燒飯時間范圍時不根據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檢測 結果來變更加熱量。 (實施例26)
下面對第26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這是與第16個實施例同樣結構的電飯鍋,僅對動作進行說明。 僅當燒飯行程為沸騰維持行程時,當飯米湯檢測裝置203檢測出飯米 湯的上升時加熱控制裝置204減少加熱裝置202給出的加熱量。而在 其他的燒飯行程時不根據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檢測結果來變更加熱 量。
另外,上述動作可在多個行程內進行。 (實施例27)
下面對第27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圖41中207為表示或報知電飯鍋工作狀態(tài)的表示裝置,208 為控制表示裝置207的表示控制裝置。另外,與第16個實施例或第 17個實施例的符號相同者為共通的部分,在此省略了說明。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電飯鍋的動作進行說明。當飯米湯檢測裝 置203正在檢測時,表示控制裝置208通過表示裝置207來表示是否 有飯米湯的上升。而當檢測出飯米湯的上升時通過蜂鳴器的聲音進行 報知。此外,還可以僅對電飯鍋的一部分狀態(tài)進行表示或報知;至于 在飯米湯檢測裝置203的何種狀態(tài)下進行表示和報知,并不限于上述 情況,而是可以考慮任意的狀態(tài)。此外,不用飯米湯檢測裝置203, 而用異常檢測裝置205也能夠進行同樣的動作。
由以上說明顯然可知,本發(fā)明的第一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具備被 放在鍋身內可自由裝卸的內鍋,蓋在鍋身上面開口部分的蓋子,和飯米湯檢測裝置,這樣就能夠防止溢出,并使鍋身的小型化成為可能, 其放置和挪動的方便性能大幅度改善。
第二種方案的技術的發(fā)明是把飯米湯檢測裝置設置在蓋子上。這
樣就可以把它設置在比如蒸汽筒中,蒸汽筒容易從蓋子上拆下和裝 上。清洗也變容易了,故能使飯米湯檢測裝置清潔。
第三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把飯米湯檢測裝置設置在飯米湯的通 路上,例如設置在內鍋的上部。這樣就能夠提供便于維護,使用方便 的電飯鍋。
第四,第五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在飯米湯檢測裝置做出動作之前 給內鍋供給電力,并且在飯米湯向容器外流出的危險過去以后再次供 給電力。這樣在燒飯時就能夠對米和水進行充分的加熱,能夠做出可 口的飯,即所謂能夠改善飯的口味。
第六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具備上述鍋身,內鍋及蓋子,用來感 應加熱內鍋的底部加熱線圏,控制向底部加熱線圏供給高頻電力的控 制裝置,用來排出發(fā)生在內鍋里的水蒸汽并設置在蓋子上的蒸汽筒, 設置在蒸汽筒內并可以移動的飯米湯檢測裝置;控制裝置根據飯米湯 檢測裝置檢測到的狀態(tài)來控制給加熱線圏的電力供給量。這樣就可以 使用小型的蒸汽筒來有效地防止飯米湯溢出。
第七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利用浮子的移動而做成的上述飯米湯 檢測器。在開關蓋子時以及內鍋里產生的飯米湯膨脹或收縮時該浮子 就移動。使用這種檢測器就能夠用簡單的構造來檢測出飯米湯的狀 況。
第八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在上述蒸汽筒的底部做了一個斜面,而 上述浮子是用能在斜面上自由滾動的圓柱形或球形的鐵氧體等磁性 材料做成的;浮子檢測部是由舌簧接觸開關構成的。這樣就能夠使浮 子構造適宜于檢測々反米湯。
第九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在上述斜面上設置了飯米湯流動用的 溝槽部分,同時在上述浮子上設置了為使其沿著溝槽移動用的突出部 分。這樣就能夠做成在發(fā)生飯米湯逆流等時也能適用的構造。第十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將上述浮子的重量控制在不受蒸汽作 用而移動而因飯米湯經過而移動的程度。這樣就能確實可靠地區(qū)分飯 米湯和蒸汽。
第十一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具備上述加熱線圏及控制裝置,以及
用來向控制裝置發(fā)出選擇何種燒飯機能的指令的操作部分;并使控制
裝置在關上蓋子后的既定時間范圍內禁止從操作部分輸入操作信號。
這樣就能確實可靠地防止開關蓋子時的誤動作。
第十二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把使用頻度高的輸入開關設置在蓋
子的上面靠前部分。這樣就能夠更有效地避免關閉蓋子時的誤操作。 第十三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具備上述鍋身,內鍋蓋子,用來加熱 內鍋的加熱裝置,控制供給加熱裝置電力的控制裝置,以及設置在通 向內鍋里的途徑上的飯米湯檢測裝置;并使控制裝置根據飯米湯檢測 裝置檢測到的狀態(tài)來控制給加熱裝置的電力供給量。這樣就能夠用同
樣小型的蓋子有效地防止飯米湯溢出。
第十四、第十五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用浮子和浮子檢測部分來構
成上述飯米湯檢測裝置;并在浮子的移動為滾動的情況下把浮子的移 動場所做成5~15度的斜面。這樣當內鍋里產生的飯米湯膨脹或收縮 時浮子就可以因々反米湯作用而滾動。
第十六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把上述浮子的滾動道路設在蓋子上 的蒸汽筒內的大致呈筒狀的蒸汽通路內,浮子的外形為圓形;在蒸汽 通路的上下內表面上開槽,并使浮子不接觸蒸汽通路的側面;蒸汽通 路和浮子的間隙在浮子的上方較大,在蒸汽通路的側面和底面上設置 了它的排氣口;當浮子的重量為2~4g的時候,把蒸汽通路和浮子的
空間的截面積做成大約60~90mm2。這樣就能用簡單的構造使浮子不 因蒸汽作用而移動卻因飯米湯經過而移動。把飯米湯和蒸汽確實可靠 地區(qū)分開;并能防止浮子與蒸汽通路側面間的表面張力等引起浮子動 作遲鈍,使浮子容易滾動,保持移動流暢。
第十七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使上述蒸汽筒能從蓋子上自由裝卸。 這樣就能簡單地對作為浮子滑動場所的蒸汽通路進行維護。
31第十八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用表面覆蓋著橡膠等彈性材料的磁 性材料來做上述浮子。這樣就能夠減少浮子移動時的沖擊,防止浮子 裂開或缺損,并能降低移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第十九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在上述蒸汽筒的底面設置傾斜部分,
并使傾斜部分的下方高于蒸汽通路的上口部的位置。這樣就沒有必要
在蒸汽筒的底面設置飯米湯的回流閥,就能夠使這個部分結構簡單。 第二十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使上述蓋子具有位于蒸汽筒附近且
位于鍋身前面一側,由舌簧接觸開關構成的浮子檢測部分,使上述蒸
汽通路朝浮子檢測部分一邊向下傾斜;在蒸汽筒后方做了凸肩部分使 蒸汽筒只能朝著一個方向安裝到蓋子上;向加熱裝置供給電力的控制 裝置具備用來指定選擇何種燒飯機能的操作部分;并使操作部分在蒸 汽筒沒有裝在蓋子上及蓋子開著的情況下禁止輸入操作信號。這樣就 能夠在沒有蒸汽筒及開著蓋子的時候確實可靠地防止誤動作。
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使上述浮子檢測部分在
上述浮子移動了蒸汽通路內的移動距離的大約1/3的位置上探測出浮 子是否移動。即使在燒飯量少等,飯米湯上升勢頭弱小的情況下也能 確實可靠地將飯米湯檢測出來。
第二十三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把作為上述浮子檢測部分的舌簧 接觸開關沿著蒸汽筒做成大致呈八字的形狀。這樣就能夠提高浮子檢 測部分的探測精度。
第二十四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把上述蒸汽筒頂面的蒸汽口做成
朝著斜上方并朝向鍋身的后面方向,將蒸汽朝鍋身后面方向排出。這 樣就能夠防止蒸汽在位于蓋子前面部分的操作部分上結露及飛沫滴 到操作部分上。
第二十五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在把用來結合上述鍋身和蓋子的
鉸鏈部分做在鍋身后方一側的電飯鍋上,把蒸汽口做在蒸汽筒上的鍋
身前方一側。這樣在蓋子打開時,就能夠防止在蒸汽筒內結露的水滴
滴落到蒸汽筒外。
第二十六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將間隔均等地布置在鍋身上部三處(間隔120。),用來支承內鍋的上架帽,和間隔均等地布置在保護 套內圓中部三處(間隔120°),用來給內鍋定位的防止鍋轉動的橡膠 相互錯開60度交替排列起來,均衡地給內鍋定位。這樣就能減少內 鍋在鍋身里的安裝位置偏差。
第二十七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具備上述鍋身,蓋子及內鍋,用來加 熱內鍋的加熱裝置,給加熱裝置供給電力的控制裝置,以及至少可以
用來指定燒飯開始和指定選擇何種燒飯功能的操作部分;當檢測出開
著蓋子時控制裝置禁止從操作部分輸入操作信號。這樣在蓋子開著的 狀態(tài)或使用者正在關閉蓋子的時候即使不慎按下了操作部分的按鍵 也能夠防止誤操作。
第二十八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在檢測出蓋子開著的狀態(tài)時上述
控制裝置禁止輸入燒飯開始的指示。這樣在蓋子開著的狀態(tài)或是使用 者正在關閉蓋子的時候即使不慎按下了燒飯開始鍵也能夠防止誤操 作。不但如此,即使在蓋子開著的狀態(tài)也能夠取消保溫或進行功能選擇。
第二十九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設置用來表示燒飯機能狀態(tài)等的 表示裝置,并表示出蓋子的開閉狀態(tài)。這樣用戶就能夠知道控制裝置 對蓋子的開閉狀態(tài)作出了怎樣的判斷。
第三十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在蓋子開著的狀態(tài)出現了使用操作 部分輸入操作信號的情況時,上述控制裝置將這些情況報告用戶。這 樣在蓋子開著的狀態(tài)或是使用者正在關閉蓋子的時候即使不慎按下 了操作部分的按鍵也能夠防止誤操作。而且在開著蓋子的狀態(tài)按下了 操作部分的按鍵時,能夠將按鍵不接受操作這個情況告訴用戶。
第三十一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即便在關閉了蓋子后也能在某段 既定時間里由上述控制裝置也禁止從操作部分輸入操作信號。這樣就 能夠確實可靠地防止關閉蓋子時的誤動作。
第三十二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 一旦通過操作部分輸入了某種特 定的操作信號,即使在蓋子開著的情況下上述控制裝置也允許通過操 作部分輸入操作信號。這樣即使蓋子開閉檢測裝置出了故障也可以正常地進行按鍵操作。
第三十三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上述檢測裝置在電飯鍋工作的特 定行程的既定時間內檢測出開著蓋子的狀態(tài)時將這樣的情況報告給 用戶。這樣就能防止由于在燒飯過程中蓋子被打開而不能進行最佳燒 飯的問題。
第三十四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這樣的電飯鍋,它具備內鍋,加熱 裝置、控制加熱的控制裝置,檢測出液體及固體高出內鍋上端的情況
的飯米湯檢測裝置;并使控制裝置根據飯米湯檢測裝置檢測到的狀態(tài) 來改變加熱裝置的加熱量。當檢測到飯米湯上升量高出內鍋時,能夠 防止飯米湯量的進一步增加而發(fā)生溢出。
第三十五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這樣的電飯鍋,在飯米湯檢測裝置 正在檢測飯米湯的上升時由上述控制裝置停止用加熱裝置加熱。這樣 由于是否用加熱裝置加熱是與飯米湯的上升同步地進行的,所以能夠 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控制。
第三十六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這樣的電飯鍋,在飯米湯檢測裝置
檢測到飯米湯的上升已經結束之后的 一定時間內使上述控制裝置停 止用加熱裝置加熱。這樣在不立即發(fā)生新的飯米湯上升的期間里能夠 確實可靠地使飯米湯回到內鍋。
第三十七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是這樣的電飯鍋,它具備檢測上述飯 米湯檢測裝置異常用的異常檢測裝置;當異常檢測裝置檢測出飯米湯 檢測裝置發(fā)生異常時控制裝置將改變加熱裝置的加熱量。這樣即使飯 米湯檢測裝置發(fā)生了異常也不發(fā)生極度減少加熱量引發(fā)燒飯性能下 降的情況或溢出的情況,能正常地完成燒飯過程。
第三十八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是當上述異常 檢測裝置檢測出飯米湯檢測裝置的異常時,控制裝置不允許開始燒飯 工作。燒飯進行加熱時必須使飯米湯檢測裝置處于正常狀態(tài)。這樣就 能防止沒有注意到飯米湯檢測裝置異常而發(fā)生的下列情況 一是在飯 米湯沒有上升時卻降低加熱量引起燒飯性能下降,二是飯米湯上升了 卻沒能檢測到而導致發(fā)生溢出。
3第三十九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是具備向控制
裝置輸入指令的輸入裝置;當異常檢測裝置發(fā)現了飯米湯檢測裝置的 異常時,數次輸入指令會使控制裝置更改電飯鍋的狀態(tài)。這樣通過數 次輸入指令更改狀態(tài)就能讓使用者在認識到飯米湯檢測裝置異常的 前提下開始讓電飯鍋工作。
第四十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是當沒有在一定 時間范圍內輸入數次指令時上述控制裝置將已輸入的指令判為無效。 只有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輸入的指令才有效。這樣,能防止在經過了較 長時間之后輸入指令時用 一 次指令輸入即改變電飯鍋的狀態(tài)。
第四十一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當飯米湯檢測
裝置在超過一定時間范圍持續(xù)發(fā)現飯米湯上升時上述異常檢測裝置
將把它判為異常。這樣就不必使用別的檢測機構,用上述異常檢測裝
置就能簡便地實現這種功能。
第四十二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是當電飯鍋內
的溫度處于某個既定范圍內時,上述控制裝置無視飯米湯檢測裝置得 到的結果而對加熱裝置進行控制。僅在有可能發(fā)生溢出的溫度時才對 加熱量進行調節(jié),這樣就能防止在無需調節(jié)加熱量的溫度范圍內由誤 檢測引起的加熱量變4匕。
第四十三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是當燒飯的時
間處于某個既定范圍的時候,控制裝置無視飯米湯檢測裝置得到的結 果而對加熱裝置進行控制。在不可能發(fā)生溢出的時間里不跟隨飯米湯 檢測裝置調節(jié)加熱量,這樣就能防止在無需調節(jié)的時候由誤檢測51起 的加熱量變化。
第四十四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在某個既定的
燒飯行程中控制裝置無視飯米湯檢測裝置得到的結果而對加熱裝置 進行控制。這樣在無需為防止溢出而改變加熱量的燒飯行程中就能夠 防止由誤檢測引起的加熱量變化。
第四十五種方案的技術發(fā)明為這樣的電飯鍋,尤其是它具備表示 或報知電飯鍋工作狀態(tài)的表示裝置,和控制表示裝置的表示控制裝置;上述表示控制裝置依據飯米湯檢測裝置或異常檢測裝置中的至少 一方的檢測狀態(tài)來更改表示裝置的動作。這樣就能夠表示出檢測狀態(tài) 并把動作報告給使用者。
權利要求
1. 一種電飯鍋,包括蓋在電飯鍋鍋身上部的蓋子;用來給可自由裝卸地收容在上述電飯鍋鍋身內的鍋加熱的加熱裝置;向上述加熱裝置供給電力的控制裝置;以及至少用來指示燒飯開始和指示選擇燒飯功能的操作部分,當檢測出開著上述蓋子的狀態(tài)時上述控制裝置禁止從上述操作部分輸入上述指示中的至少一個,其特征在于,在燒飯工作的特定行程中檢測出規(guī)定時間的開著蓋子的狀態(tài)時,控制裝置報知這種情況。
2. 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當檢測出開著蓋 子的狀態(tài)時控制裝置禁止輸入燒飯開始的指示。
3. 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具備用來表 示燒飯功能的狀態(tài)的表示裝置,且上述表示裝置表示蓋子的開閉狀 態(tài)。
4. 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在開著蓋子 的狀態(tài)下,操作部分輸入了操作信號的情況下,控制裝置報知這種情 況。
5. 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在關閉了蓋 子后的規(guī)定時間里控制裝置仍禁止從操作部分輸入操作信號。
全文摘要
一種電飯鍋,包括蓋在電飯鍋鍋身上部的蓋子,用來給收容在上述電飯鍋鍋身內并可自由裝卸的鍋加熱的加熱裝置,向上述加熱裝置供給電力的控制裝置、以及至少可以用來指定燒飯開始和指定選擇何種燒飯功能的操作部分;當檢測出開著蓋子時上述控制裝置禁止從上述操作部分輸入上述指示中的至少一個。
文檔編號A47J27/00GK101422321SQ200810181728
公開日2009年5月6日 申請日期1998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八木正俊, 有久慈, 武智充, 浜田浩典, 浮田和宏, 高麗敦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