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介入治療導管導絲出口設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導絲出口設計方法,尤其涉及一種介入治療導管導絲出口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心血管介入手術中,通過導絲導引球囊導管輸送系統將藥物支架送入血管的病變狹窄處,然后擴張支架使病變處得到擴張,可以有效地解決患者病變血管的狹窄問題。在手術過程中,導引導絲從球囊導管輸送系統的尖端穿入,通過內腔管從導絲出口穿出,對整個手術的導管輸送系統起著軌道作用。傳統導絲出口的設計方法都是在外腔管的一側打孔,將內腔管從外腔管的打孔處斜插入外腔管,然后進行導絲出口處焊接,再將外腔管右端與過渡管相焊接,之后將多余的內腔管切除形成導絲出口。這種導絲出口設計方法需要進行二次焊接,具有工作量大、制造工藝復雜、生產效率低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介入治療導管導絲出口設計方法。
[0004]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介入治療導管導絲出口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a、導管組裝:先將擴張球囊的下端套在外腔管上并對連接處進行焊接;再將保護導絲穿入到內腔管內,將內腔管從外腔管的下端穿入,使內腔管依次穿過外腔管、擴張球囊之后與導管尖端進行組合焊接;將上述內腔管從外腔管的下端一側進行側拉;
[0006]b、外腔管擴張:將完成組裝的上述導管進行外腔管的擴張?zhí)幚恚幌葘U孔器從外腔管下端的另一側插入,插入的深度為1.5-2.0mm;之后利用上述擴孔器對外腔管進行擴張,再將擴孔器從外腔管內緩慢移出;
[0007]C、過渡管預處理:對過渡管的上端進行漸消面的預處理,使其形成一個傾斜并凹陷的側面,側面的傾斜、凹陷程度與外腔管(103)的下端擴口處和內腔管(104)傾斜穿出的傾斜角程度相匹配;預處理過渡管的長度為3.5-4.5mm;預處理后的過渡管上端面的形狀為月牙形;
[0008]d、D型導絲的預處理:D型導絲在插入過渡管之前,對其上端進行與過渡管上端相匹配的預處理,使其上端側面為階梯狀的漸消面,從而使其上端面呈“D型”;將上述預處理后的D型導絲插入到過渡管內,再將上述組裝后的過渡管插入到擴張后的外腔管內1.8-
2.0mm處,使D型導絲的上端通過過渡管伸到外腔管內4_5mm處,以確保插入外腔管的過渡管一端出口在D型保護導絲的保護下焊接時不被封死;
[0009]e、硅膠管的預處理:在導絲出口工藝進行之前,首先對焊接時用到的保護硅膠管進行切割處理,使其長度尺寸與外腔管、內腔管和過渡管三者結合處的長度相匹配;然后將上述切割后的硅膠管放入工裝容器中用正己烷浸泡處理使其膨脹,浸泡時間為0.2-2.0h;
[0010]f、焊接:將硅膠管撈出控干,保證其在使用之前內外表面均不再帶有正己烷;然后從已穿入D型導絲的過渡管的下端套入娃膠管,使娃膠管完全覆蓋內腔管、外腔管以及過渡管的結合部位;將上述組裝好的導管放入烘干裝置內烘干,烘干溫度為55-65° ;將上述烘干后的導管放到熱焊接設備上,使有硅膠管覆蓋的外腔管內壁、內腔管外壁和過渡管外壁無縫的相互焊接在一起,保證上述三根管的焊接處在高溫下發(fā)生質態(tài)變化然后平滑無縫穩(wěn)固結合;
[0011]g、后處理:上述焊接過程完成后將焊接用的硅膠管用正己烷浸泡處理后拔出;之后將保護導絲、D型導絲分別從內腔管、過渡管中抽出,然后拉伸折起內腔管,并對伸出外腔管的多余內腔管平滑切除,形成導絲出口;再將連接在海波管的上端起支撐作用的動力支撐桿插入到過渡管內,最后對海波管與過渡管的連接處進行焊接。
[0012]內腔管、外腔管、過渡管的醫(yī)用材料是pebax或尼龍或聚碳酸酯或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或硅橡膠或聚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或聚氨酯或天然橡膠。
[0013]本發(fā)明不僅減少了生產工藝,還有效提高了導管與導絲通過性能、導絲對導管的導引性和導管推送性,具有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組裝后的過渡管插入外腔管的示意圖。
[0016]圖3為D型導絲的前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過渡管預處理后的上端面工裝圖。
[0018]圖中:101、導管尖端;102、擴張球囊;103、外腔管;104、內腔管;105、導絲出口;106、動力支撐桿;107、過渡管;108、海波管;109、D型導絲;110、保護導絲;111、壓管設備管針;112、壓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0]如圖1所示,一種介入治療導管導絲出口結構包括擴張球囊102、內腔管104、外腔管103、過渡管107;擴張球囊102的上端與導管尖端101相焊接、下端套置在外腔管103上;內腔管104插置在外腔管103和擴張球囊102內;
[0021]外腔管103的下端套置在過渡管107上;過渡管107的下端與海波管108相焊接;海波管108的上端設置有動力支撐桿106;動力支撐桿106插置在過渡管107的下端內部;
[0022]內腔管104的下端向右傾斜穿出再彎折切除后形成導絲出口105;過渡管107上端的一個側面為傾斜并且凹陷的曲面,曲面的凹陷程度與內腔管104的外壁或外腔管103的內壁的形狀相匹配。
[0023]過渡管107的上端與內腔管104、外腔管103的結合處設置有過渡開口。
[0024]介入治療導管導絲出口的設計方法為:內腔管104從外腔管103的下端一側延伸而出,將經過處理的過渡管107從外腔管103下端的另一側插入;然后將內腔管104下方插入保護導絲110,確保內腔管104在外腔管103內的部分繼續(xù)保持通暢;對內腔管104、外腔管103以及過渡管107三根管的結合部位進行焊接,使得結合部位的外腔管103內壁、內腔管104外壁和過渡管107外壁無縫的相互粘貼在一起;再將內腔管104內的保護導絲110抽出,并在焊接結合處將內腔管104彎折拉伸,之后沿著外腔管103結合處對內腔管104進行平滑切割,形成導絲出口 105;
[0025]介入治療導管導絲出口的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0026]a、導管組裝:先將擴張球囊102的下端套在外腔管103上并對連接處進行焊接;再將保護導絲110穿入到內腔管104內,將內腔管104從外腔管103的下端穿入,使內腔管104依次穿過外腔管103、擴張球囊102之后與導管尖端101進行組合焊接;將上述內腔管104從外腔管103的下端一側進行側拉;
[0027]b、外腔管擴張:將完成組裝的上述導管進行外腔管103的擴張?zhí)幚?,如圖2所示;先將擴孔器從外腔管103下端的另一側插入,插入的深度為1.5-2.0mm;之后利用擴孔器對外腔管103進行擴張,再將擴孔器小心地從外腔管103內緩慢移出,確保擴擴張區(qū)域不被損傷、無劃傷和孔洞;
[0028]c、過渡管預處理:對過渡管107的上端進行如圖2所示漸消面的預處理,使其形成一個傾斜并凹陷的側面,側面的傾斜、凹陷程度與外腔管(103)的下端擴口處和內腔管
(104)傾斜穿出的傾斜角程度相匹配;預處理過渡管107的長度為3.5-4.5mm;預處理后的過渡管107上端面的形狀為月牙形,如圖4所示;
[0029]d、D型導絲的預處理:D型導絲109在插入過渡管107之前,對其上端側面同樣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