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腸炎、腸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治療腸炎、腸風的中藥,屬于中醫(y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xiàn)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fā)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由于進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xiàn)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月中、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fā)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
[0003]病因與遺傳因素、免疫力低下、濫用抗生素(氨芐、頭孢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會直接刺激腸道,還可以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使腸道內正常的大腸桿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引起腸炎)、飲食不當、女性口服避孕藥等因素有關。
[0004]腸炎西醫(yī)治療:
一般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復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漳c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療。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huán)素、氯霉素等。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復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慶大霉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以上西醫(yī)療法雖然療效較好,但副作用大,費用高。
[0005]目前,腸炎的中醫(yī)治療分得很細,需要對癥下藥,才能見療效:
1)針對寒邪犯胃證,癥狀見胃痛暴作,疼痛如絞,畏寒喜暖,遇寒痛甚,得熱痛減,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弦緊。治則為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方藥為高良姜、香附。
[0006]2)針對宿食停滯證,癥狀見胃脘脹痛拒按,噯氣或矢氣則舒,噯腐吞酸,進食加重,不思飲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大便不爽,舌苔白厚或厚膩,脈滑等。治則為消食導滯、理氣和胃。方藥為山楂、神曲、茯苓、陳皮、萊菔子、連翹、麥芽。
[0007]3)針對肝胃氣滯證,癥狀見胃脘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噯氣頻頻,善太息,舌苔薄白,脈象多弦。治則為舒肝理氣、和中止痛。方選柴胡舒肝散。方藥為柴胡、茍藥、枳殼、陳皮、川;、香附、甘草。因肝郁蘊熱,火熱犯胃引起的肝胃郁熱證,癥狀見胃脘灼痛,痛勢急迫,嘈雜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冷飲,脈弦滑數(shù)。治則為舒肝泄熱、和胃止痛。方選化肝煎。青皮、陳皮、芍藥、丹皮、澤瀉、貝母。
[0008]4)因濕熱內蘊,阻滯中焦引起的濕熱中阻證,癥狀見胃脘疼痛,脹滿嘈雜,泛酸,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飲,尿黃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則為清化濕熱、理氣和胃。方選黃連溫膽湯。成分為黃連、半夏、茯苓、陳皮、竹茹、蒲公英、甘草。
[0009]5)瘀血阻絡證,癥狀見胃脘疼痛,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面色晦暗無華,唇暗,有嘔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選失笑散合丹參飲。成分為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
[0010]6)脾胃虛寒證,癥狀見胃痛隱隱,喜溫喜按,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神疲乏力,面色不華,四肢不溫,納食減少,大便溏薄,舌質淡白或淡胖,脈沉細或細弱。治則為溫陽健脾益氣。方選黃芪建中湯。成分為黃芩、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飴糖、大棗。
[0011]7)因肝郁化火,灼傷胃陰引起的胃陰不足證,癥狀見胃痛隱隱或灼痛,嘈雜似饑,饑不欲食,口干唇燥而不欲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或弦細。治則為養(yǎng)陰益胃。方選養(yǎng)胃湯。成分為沙參、麥冬、玉竹、生扁豆、桑葉、甘草。
[0012]以上中醫(yī)療法對醫(yī)生職業(yè)判斷能力要求較高,如果診斷有偏差,不能對癥下藥,其療效就不明顯。
[0013]腸風為便血的一種,指因外感得之,血清而色鮮,多在糞前,自大腸氣分而來的便血。病因有以下幾種說法:1)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于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2)指因風邪而便純血鮮紅的病癥?!蹲C治匯補》:“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逼浒Y便前出血如注,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濕熱,便血。3)指以濕熱為主因的下血?!峨s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郁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
目前西醫(yī)對腸風暫無相關療法。
[0014]目前腸風中醫(yī)療法為:常用涼血瀉熱,息風寧血法治療。治宜槐花散,或四物湯加阿膠、山梔、地榆。風入大腸,留滯不散,挾濕而成者,宜加減四物湯;陰虛血不循經而成者,宜四物湯、地榆散合用。以上療法療效不佳。
【發(fā)明內容】
[0015]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療效好、見效快、無副作用、費用低的治療腸炎、腸風的中藥。
[001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材粉碎混合而成:地苦膽70?100份、蟲草90?110份、黃蓮60?100份、黃柏40?60份。
[0017]本發(fā)明的最佳技術方案為:地苦膽80份、蟲草100份、黃蓮80份、黃柏50份。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
地苦膽,性味苦辛,寒。歸肺、肝、脾、肝經。具有涼血,清熱,利水,解毒之功效。治鼻衄,黃疸,淋病,腳氣,水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0019]蟲草,性味甘,平。歸肺、腎經。具有補肺益腎,止血化痰之功效。用于久咳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
[0020]黃蓮,性味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0021]黃柏,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0022]與現(xiàn)有技術比較,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以中醫(yī)藥學理論為依據(jù),在民間經驗方的基礎上配制而成。本發(fā)明具有涼血,清熱,利水,解毒,補肺益腎,止血化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本發(fā)明可使藥力直達患處,迅速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經活絡,其療效好、見效快、無副作用、費用低,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治療腸炎、腸風等癥狀,對腸癌也有一定的療效。
[0023]服用方法:溫開水送服,每天三次,一次2?3克,7天一個療程,兩至三個療程即可治愈。治療標準如下:
有效:腹痛、腸鳴、濕熱、便血等癥狀減輕;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一年內未復發(fā)。
[0024]本發(fā)明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經活絡、理氣和胃等作用,具有療效好、見效快,治愈率高等優(yōu)點。本發(fā)明治療腸炎65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8%,治療腸風79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9%。
[0025]以下是采用本發(fā)明治療的典型案例:
案例1:王某,男,38歲;一年半前患有急性腸炎,具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診斷發(fā)現(xiàn)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一個療程后,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明顯減輕,幾乎消失;繼續(xù)服用兩個療程后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0026]案例2:黃某,女,58歲;三年前患有慢性腸炎,常呈現(xiàn)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瀉,遇冷、進油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后尤著,發(fā)作時高熱、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一個療程后,腹痛、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明顯減輕,幾乎消失;繼續(xù)服用兩個療程后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0027]案例3:楊某某,男,29歲;兩年前患有慢性腸炎,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腹部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一個療程后,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腹痛、脫肛癥狀明顯減輕,繼續(xù)服用兩個療程后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0028]案例4:方某,女,35歲;兩年前患有腸風,便前出血如注,顏色鮮紅,并伴有腹痛、腸鳴等癥。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三個療程后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取地苦膽70g、蟲草90g、黃蓮100g、黃柏60g粉碎成粉末并混合。
[0030]實施例2,取地苦膽80g、蟲草100g、黃蓮80g、黃柏50g粉碎成粉末并混合。
[0031]實施例3,取地苦膽100g、蟲草110g、黃蓮60g、黃柏40g粉碎成粉末并混合。
【主權項】
1.一種治療腸炎、腸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材粉碎混合而成:地苦膽70?100份、蟲草90?110份、黃蓮60?100份、黃柏40?60份。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腸炎、腸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藥材為:地苦膽80份、蟲草100份、黃蓮80份、黃柏50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治療腸炎、腸風的中藥,屬于中醫(yī)藥技術領域。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材粉碎混合而成:地苦膽70~100份、蟲草90~110份、黃蓮60~100份、黃柏40~60份。本發(fā)明具有涼血,清熱,利水,解毒,補肺益腎,止血化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本發(fā)明可使藥力直達患處,迅速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經活絡,其療效好、見效快、無副作用、費用低,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治療腸炎、腸風等癥狀,對腸癌也有一定的療效。
【IPC分類】A61K36/756, A61P1/00
【公開號】CN105456463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04577
【發(fā)明人】熊慧, 沈文才
【申請人】長順縣文會蟲草種植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