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豬藍耳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獸醫(yī)用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治豬藍耳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豬藍耳?。≒RRS)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俗稱藍耳?。┎《舅?,屬于 動脈炎病毒科、動脈炎病毒屬,以母豬繁殖障礙、早產(chǎn)、流產(chǎn)和死胎,仔豬及育成豬呼吸系 統(tǒng)癥狀為主要特征。嚴重的病例可出現(xiàn)沉郁、呼吸困難等,因呼吸困難缺氧,造成耳尖、耳邊 呈現(xiàn)藍紫色,故叫"藍耳病"。
[0003] 豬高致病性藍耳病多發(fā)生于春末、夏初的高溫季節(jié),特別是在飼養(yǎng)環(huán)境惡劣,豬 舍通風降溫不良,炎熱潮濕,飼養(yǎng)密度過大的散養(yǎng)戶和小型豬場多發(fā),被感染的豬呈現(xiàn)高 熱(41°C~42°C),精神沉郁,臥地不起,食欲減退,皮膚發(fā)紅,眼結膜炎,眼瞼水腫;氣 喘、流鼻涕、咳嗽;出現(xiàn)便秘、腹瀉;部分豬后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diào)等。受感染的妊 娠母豬精神不振,食欲不良,體溫暫時性偏高,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發(fā)情不正常或不孕,懷 孕母豬早產(chǎn)、流產(chǎn)、死胎、畸形胎、弱胎等。
[0004] 現(xiàn)有技術對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專用治療藥,常用的治療用藥是抗病毒的西藥, 有些抗病毒的西藥對豬蘭耳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近年來,禁止在獸藥中使用含抗病毒 成份的西藥,豬藍耳病的治療難度明顯增加?,F(xiàn)有技術的治療藍耳病的中藥制劑的療效不 佳、成本較高,中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瑰寶,歷史悠久,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副作用小,中藥越來 越多地用于現(xiàn)代養(yǎng)殖業(yè)生產(chǎn)中對動物疾病的防治,目前急需開發(fā)研究一種療效好、成本低 的防治豬藍耳病的中藥制劑。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有效的,無毒副作用的,無污染的,成本低廉,具有 協(xié)同作用的中藥制劑以及它的制備方法。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0007] -種防治豬藍耳病的中藥制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鐵線蕨30-38 份,山豆根23-32份,蓮子草30-43份,刺莧25-40份,砂仁15-20份,桑寄生10-20份,通城 虎28-36份,細葉小檗28-40份,青蒿40-50份,鬼針草25-35份,蒲公英32-45份,玉米須 42-50份,夏枯草10-20份,獨行千里5-15份。
[0008] 優(yōu)選的,一種防治豬藍耳病的中藥制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鐵線蕨 32-36份,山豆根25-28份,蓮子草35-40份,刺莧30-35份,砂仁18-20份,桑寄生15-18 份,通城虎30-35份,細葉小檗30-35份,青蒿42-46份,鬼針草28-32份,蒲公英38-42份, 玉米須45-50份,夏枯草12-18份,獨行千里5-10份。
[0009] 進一步優(yōu)選的,一種防治豬藍耳病的中藥制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 鐵線蕨35份,山豆根26份,蓮子草38份,刺莧33份,砂仁19份,桑寄生16份,通城虎32 份,細葉小檗32份,青蒿45份,鬼針草30份,蒲公英40份,玉米須48份,夏枯草14份,獨 行千里6份。
[0010] 所述防治豬藍耳病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加入 10-30倍量的水,加熱提取1-4次,每次0. 5-5h,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再加入藥物可 接受的輔料,得到。
[0011] 給藥方法為每天每頭豬1劑,分2次喂服,1劑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為200g。
[0012] 藥理分析本發(fā)明的中藥復方根據(jù)傳統(tǒng)醫(yī)學及現(xiàn)代醫(yī)學分析,藥性及藥理作用如 下:
[0013] 鐵線蕨,是鐵線蕨科植物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inn.)的全草,又 名豬毛七、巖棕(草木便方)、豬綜草(天寶本草)、鐵線草等,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 北、山西、陜西和甘肅等地,味苦、性涼,具有清熱抗病毒、利水通淋功效,主治發(fā)熱、肺熱咳 嗽、濕熱泄瀉、痢疾、淋濁、帶下、乳癰、瘰疬、疔毒等。鐵線蕨化學成分復雜,含有黃酮類、三 萜類、苯丙素、脂環(huán)族、類胡蘿卜素、揮發(fā)油、生物堿、強心苷、糖類、鞣類、酚類、留體等成分。
[0014] 山豆根,別名:山大豆根、黃結(《經(jīng)驗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冊》)。原植物廣 豆根又名:柔枝槐;處方名:豆根、山豆根、廣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等。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肺、大腸三經(jīng)。藥材的采收與儲藏: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 洗凈,曬干。功效:清火,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 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等。
[0015] 蓮子草,別名:滿天星、蝦鉗菜、白花仔、節(jié)節(jié)花、膨蜞菊、水牛膝,拉丁文名: Alternanthera sessiIis (L.) DC.。性味:微甘、淡,涼。含有多種抗病毒的有效成分,其中, 2 -羥基一 3 -甲基蒽醌、蓮子草素、竹節(jié)參苷、反式阿魏酸基酪胺具有較明顯的抗病毒活 性。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濕消腫,拔毒止癢。用于痢疾,鼻衄,咯血,便血,尿道炎,咽炎, 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瘡癤腫毒,濕疹,皮炎,體癬,毒蛇咬傷等。
[0016] 刺覽,刺覽,又名:窮覽菜、勒覽菜,拉丁文名:Amaranthus spinosus.性味:甘、 淡,涼。入肺,肝二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
[0017] 砂仁,砂仁(拉丁學名:Amomum villosum Lour.)別稱:陽春砂仁,長泰砂仁(福 建),又名小豆蘧,多年生草本。是熱帶和亞熱帶姜科植物的的果實或種子,是中醫(yī)的一味芳 香性藥材。性味:辛,溫。入脾、胃經(jīng)。主要作用于胃和脾,能夠行氣調(diào)味,和胃醒脾。
[0018]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干燥帶葉莖 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莖,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性味:味苦、甘,性平。歸經(jīng):肝、 腎經(jīng)。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作用,用于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癥。
[0019] 通城虎,別名:五虎通城、定心草、萬丈藤、大散血、血筠,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馬兜鈴科、馬兜鈴屬草質(zhì)藤本;性味:苦辛,溫,歸經(jīng):肺;胃;腎經(jīng)。功能 主治:祛風;鎮(zhèn)痛;消腫;解毒。主風濕骨痛;胃脘痛;腹痛;咽喉炎;跌打損傷;小兒驚風; 毒蛇咬傷。
[0020] 細葉小檗,細葉小檗(學名:Berberis poiretii)是小檗科小檗屬的植物,根、莖 入藥??啵?。清熱解毒,健胃。其具有的化學成分小檗具有消炎殺菌、抗病毒等作用。用 于吐瀉,消化不良,痢疾,咳嗽,膽囊炎,目赤,口瘡,無名腫毒,濕疫,燒、燙傷,高血壓癥。
[0021] 青蒿: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寒。歸肝、膽經(jīng)、三焦、腎經(jīng)。主要功能:清透虛熱,涼血 除蒸,解暑,截瘧。用于暑邪發(fā)熱,陰虛發(fā)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0022] 鬼針草,學名:Bidens pilosa L.,草本,地生。性稍寒、味微苦,歸肝、肺、大腸經(jīng), 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急性闌尾炎、急性黃疸型肝 炎、胃腸炎、風濕關節(jié)疼痛、瘧疾,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0023] 蒲公英,拉丁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 草本植物。性味:苦甘,寒。歸經(jīng):入肝、胃經(jīng)。蒲公英點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療疔毒 乳癰,皆瀉火安上之功,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脹痛。能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具有 吞噬細菌病毒的作用),增強機體抵抗力。
[0024] 玉米須,也稱玉麥須。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腫、降血壓、止血、利膽等作用,可治療多 種疾病,如治急性腎炎等。玉米須還有開胃作用。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含有多種有效成分, 提1?機體免疫力。
[0025] 夏枯草,性味:辛、苦,寒。歸肝、膽經(jīng)。全草含具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酸 性多糧夏枯草多糖(prunellin),還含齊墩果酸,熊果酸,齊墩果酸為甙元的皂甙,蕓香甙 (rutin),金絲桃式(hyperoside),增強機體免疫力,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
[0026] 獨行千里,別稱:獨虎龍、扣鈕子、膜葉槌果藤、落地金雞、勒兒根、下洞底、落桿薯。 根、葉供藥用,性味苦寒,有消炎解毒、鎮(zhèn)痛、療肺止咳的功效。
[0027] 中獸醫(yī)認為,藍耳病屬中醫(yī)溫病,為濕熱蘊積,熱毒入衛(wèi)氣營血所致,邪熱為患,炎 上、灼膚、灼津、迫血外出;濕濁內(nèi)壅,蘊阻氣機,水濕停滯,臟腑升降失常。
[0028] 本方中的鐵線蕨味苦、性涼,含有黃酮類、三萜類、苯丙素、脂環(huán)族、類胡蘿卜素、揮 發(fā)油、生物堿、強心苷、糖類、鞣類、酚類、留體等成分,具有清熱抗病毒、利水通淋之功效;蓮 子草,性味:微甘、淡,涼;含有多種抗病毒的有效成分,2-羥基-3-甲基蒽醌、蓮子草素、竹 節(jié)參苷、反式阿魏酸基酪胺具有較明顯的抗病毒活性,具有清熱涼血,利濕消腫,拔毒止癢, 鐵線蕨和蓮子草共為君藥。
[0029] 山豆根苦、寒,具有清火,解毒,消腫、瀉火涼血,止痛。刺莧,甘、淡,涼清熱利濕,解 毒消腫,涼血止血;桑寄生,味苦、甘,性平,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作用;細葉小 檗,具有的化學成分小檗具有消炎殺菌、抗病毒等作用;所述山豆根、刺莧、桑寄生和細葉小 檗共為臣藥,輔助君藥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0030] 佐以苦涼之青蒿、獨行千里、夏枯草、蒲公英清熱解毒,宣散透邪;此與鬼針草,散 瘀活血相因,佐助為用;方中消腫祛風之通城虎,入脾胃經(jīng),溫中逐寒,與玉米須相伍利尿消 腫、涼血、瀉熱。
[0031] 砂仁為使藥,辛,溫,能夠行氣調(diào)味,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氣活血、清熱解毒 之功。本方有較強的解熱、抗炎和抗過敏作用。
[0032] 本發(fā)明是以常見的中草藥為原料,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所選藥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yī) 藥和現(xiàn)代醫(yī)藥研究理論,各類原料藥材不